初高中语文衔接指津

时间:2019-05-14 11:2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高中语文衔接指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高中语文衔接指津》。

第一篇:初高中语文衔接指津

初高中语文衔接指津

初高中语文衔接指津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门径

(一)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法宝

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语文学习总是离不开阅读。多读书、多做笔记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法宝之一。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家也是同学以前接触过的,下面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同学们在初中时学过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行路难》等,高中阶段将要学习他的诗篇《蜀道难》《将进酒》等。初中时大家学习过韩愈的《马说》,高中会学习他的《师说》。杜牧的《江南春》《山行》《清明》等诗作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高中我们会重点学习杜樊川的一篇文章《阿房宫赋》。苏轼的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散文名篇《赤壁赋》也是高中的重点内容。高中阶段鲁迅先生的文章主要选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祝福》三篇。另外同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同学们在初中学习过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高中阶段将会品读美国作家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和《警察和赞美诗》等。

阅读是我们培养语文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而且语文能力的提升、生命个体的体验、社会生活的感悟等等都离不开阅读。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更是不胜枚举,那么在高中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又该读些什么书来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呢?

在下面的第二节“阅读背诵篇目推荐”中,我们为同学们提供了了一个“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可供大家参考阅读。还有一个“高中语文推荐阅读篇目”,这个书目是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万字时文阅读篇目”的基础上补充的,所列文章在网络上都可以找到,同学们可以主动查找阅读。

另外,阅读后还要涵泳、思考,同学们可以尝试着撰写读书心得、读书报告、读书摘要、读后感,乃至争鸣文字或者时文综述,以提高阅读的层次和水平,训练思维力。

(二)积累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主要手段

语文积累,包括语言积累、文化积累、生活积累、学习方法积累等等。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自己积累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在积累过程中加强梳理,并在自己的表达与交流中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积累的材料提高表达效果。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关于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口语交际、阅读习作,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这些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内核。三是语言典范的积累,如教材文本的学习、记诵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精彩片断等。通过语言典范的学习,不仅能积累到其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还可以学习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的成功范例。

字词句段篇章是语文学习的切入点。字音、字形、词义等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同学们还要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语病修改、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语言表达与运用、现代文阅读等题型的解答都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同学们会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解、熟悉各类题型,而在这个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就主要靠同学们自己下功夫积累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夯实基础知识,练好基本能力。

建立自己的积累本和错题本。积累本主要用来记录课堂上老师讲课的重难点内容,整理基础知识等。错题本主要用来进行错误习题的整理,总结归纳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另外,同学们还可以坚持写周记,通过平时的练笔提高写作水平。同学们可以利用周记养成良好的动手练笔的习惯,在高中繁忙的教学生活中,我就把通过周记与同学们交流沟通当做一种乐趣,若干年后,随手翻看,这也是同学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三)背诵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保证

背诵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而且通过背诵还可以培养和锻炼人的记忆能力。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博闻强记,并非他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他坚持每天做“记忆力体操”的结果。他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对此他身体力行,每天清晨起床后都要背诵一些必须记住的知识,就像是往仓库存物,这样才使他如此博学多闻,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这些不朽的著作。由此可见,重复的刺激有助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实践证明,人的记忆力也和人的肌肉一样,只有锻炼才能增强。懒于记忆,从不背诵的人,记忆力不可能优良。

背诵可以使我们精确又牢固地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举例来说,试想工程师在工作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去查书找公式;教授在讲课背古诗时忘了原句要去翻资料,这种局面会有多么尴尬,有时甚至会误大事。这都说明知识知道的再多,到关键时刻提取不出来也是枉然。古往今来许多知识渊博的伟人,大都善于背诵、记忆力惊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精通许多种外语,马克思能背诵许多歌德和海涅的诗歌,并在谈话中经常引用它们的诗句,增加了谈话内容的精辟性、哲理性和趣味性。如果他不善背诵,这是绝不可能做到的。善于、勤于背诵可以使我们的知识库存日益丰厚。我国古代早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

背诵是积累的主要手段之一,更是语言文字学科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教材中每册大约有4篇左右要求背诵的文章,而且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就靠博闻强记,大家想想,如果现在问你以前学了些什么,你能记起的多半是老师要求背诵过的内容。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甜。希望同学们勤于积累,勤于背诵,相信你一定会在语文学习上得心应手,出类拔萃。我们在第二节“阅读背诵篇目推荐”中,列出了“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希望同学们都能把这64篇段熟读成诵,脱口而出。

(四)说好普通话,写好钢笔字

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首漂亮的钢笔(或签字笔)字,是语文的基本要求。普通话是我们祖国的通用语言,它能使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儿女融洽地交流。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表达和交流的基本需要,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诵读都是重中之重。能否说好普通话是高品质诵读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希望同学们学好普通话,练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

在《山东省高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细则》中明确提出了对字体字迹的要求,评分“基础等级”中的“表达”方面,“一等”中明确要求“字体工整”。无论计算机的普及范围有多广,发展速度有多快,写一手什么样的字都是每个人的学养问题。而且山东省高考语文采取网上阅卷的形式,答题统一要求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这就要求同学们的字体清楚工整、大方美观,方能在卷面上更胜一筹。

(五)勤于思考,提高审美能力、思辨能力

高中语文学习还要勤于思考。举个例子来说,读了杜牧的《赤壁》一诗后,同学们是否想过以下的问题:开头提到“折戟”是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从类别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认前朝”是什么意思?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作者对赤壁一战有什么样的评价和认识?唐代诗人杜牧为什么会写下这样一首诗作?还有哪些有关赤壁的诗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思辩能力,这对于同学们学好语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审美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语文是有关文学艺术的学科,凡是艺术就涉及审美问题。而且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其个人素养的外在体现。同学们可以有意识地阅读一些文艺美学或者文学批评等的文章,尤其是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傅雷等先生的文章,这对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将会有很大帮助。

高中阶段的学习不单是知识和能力,还要有对社会人生的认知的思考,同学们可以在高中阶段可以有意识地读一些哲学启蒙读物或者是哲学家的经典著作,读的过程可能很困难,很艰涩,但是相信同学们肯定会从中受益,获得感悟,得到提高,尤其是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做到明辨是非,明辨美丑,不为外物所迷惑,不为万象所困扰,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勤于写作

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学生,同学们应当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而在这些体验中激发写作欲望,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则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本诉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艺术源于生活,好文章除了得益于广泛的积累外,主要还在于对自然、生活、社会等的观察和体悟。

二、阅读背诵篇目推荐

阅读:

(一)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

关于诵读篇目提出如下建议:

先秦散文,如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等;

唐宋散文,如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等;

《诗经》,如《氓》等;

楚辞,如《离骚》等;

唐诗,如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等;

唐宋词,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等;

白话诗文,如徐志摩《再别康桥》、戴望舒《雨巷》、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朱自清《荷塘月色》等。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课外读物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四世同堂》、沈从文《边城》、钱钟书《围成》、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王实甫《西厢记》、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

传记,如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央文献出版社《周恩来传》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报刊杂志,如《读者》、《视野》、《格言》、《美文》、《散文》、《南方周末》等。

高中语文推荐阅读篇目

黄仁宇:孔孟

鲍鹏山:孔子——黑暗王国里的残烛

骆玉明: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话题

余秋雨:黑色的光亮

周国平: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周国平:人身上最宝贵的三样东西

卞毓方:钱学森侧影

卞毓方: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

张汝伦:当代中国的文化命运

厉新建:20世界文化遗产的终级价值与有效利用 余秋雨:关于友情

易中天:盘点李泽厚

易中天:走近顾准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傅振国:300年后汉语会消亡吗?

梁衡:读柳永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王学泰:探源溯流说论语

王学泰:从《水浒传》看江湖文化

周思源:从生辰纲的下落看《水浒传》

刘慧儒:宋江这个人 马茂元:李商隐和他的政治诗

仲大军:墨家为何神秘消失

汤一介:儒学的现代意义

资中筠:从方孝孺和布鲁诺之死看中国历史发展轨迹

许博渊:裤子的革命与文化

雷淑琼:来自《边城》的美——沈从文《边城》赏析

孙绍振:祥林嫂的死亡原因是贫穷吗——情节的理性因果和情感因果

孙郁:周氏兄弟的里与外

郭松民:可怕的伯尔曼

胡平:战后日本社会考

雷颐:白修德与40年代中原大饥荒问题

李成:有些鸟儿我们是看不见的

刘建军:《老人与海》不是赞扬现代人硬汉精神的小说

何怀宏:鲁迅与耶稣

余杰:鲁迅思想的当代性

韩石山:一边是鲁迅,一边是胡适

谢涛:论李叔同——弘一法师的精神世界

王小波:知识分子的不幸

王小平:艺术的内丹——小波十年祭

李洁非:商君的死

赵刚:穿制服的思想——被谎言与怯懦所扭曲的良知

张鸣:提线木偶:从四个到四千或者更多

傅国涌:乔治·华盛顿:美利坚民主精神的路标

郑湧:哲学与阿Q——金克木的学术“野史”

羽戈:“非暴力”何以“不合作”——纪念甘地逝世六十周年

钱理群:孔夫子在当下中国的命运——2007年的观察与思考之一

钱理群:当今之中国青年和时代精神——震灾中的思考

钱理群:一个乡下人与两个城市的故事——沈从文笔下的北京上海文化

肖川:成为知识分子

背诵:

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共64篇段)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 7-9年级(50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

(四)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7.关睢(关关睢鸠)

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蜀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通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二)高中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

1.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

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

庄子

3.师说

韩愈

4.阿房宫赋

杜牧

5.赤壁赋

苏轼

6.氓

诗经

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8.蜀道难

李白

9.登高

杜甫 10.琵琶行

白居易

11.锦瑟

李商隐

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13.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14.永遇乐(千古江山)

第二篇: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霍邱中学:吴艳妮

又是一年开学时,看着一个个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他们对新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有自己新的目标,新的梦想,渴望在新阶段的学习中一展身手。但是,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更确切地说是高一语文教师,我不得不思考在实际学习中,他们却普遍表现出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对高中语文学习感觉力不从心,成绩下滑,于是茫然失措,丧失了新阶段语文学习的信心。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之不同

1.教材教学目标方面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对知识的要求是“了解、理解、应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则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此,《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做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标准》则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它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同时,《大纲》在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上,过分强调其工具性,而《标准》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大纲》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单一的,定位于传授知识、学习知识,即“双基”,而《标准》的语文课程功能是综合的,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由传授转变为引导。譬如语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特别是文言文,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学生只要凭语感、直觉,大致意对即可。而高中教师却说,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如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便气不打一处来,自然数落起初中教师来。2.教材知识点要求方面

在新课程标准中,初中要求“有自己的心得看法和疑问;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要求“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

高中必修课程要求“独立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教材方面“教材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 3.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方面

初中新教材告别以往语文教材头绪繁多的编写体系,每个单元仅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个系统。前面有导语,每一篇的开始有阅读指导。

高中必修课体系安排,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三大版块,每一版块都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并确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其次,在练习的安排上,设计了“研讨与练习,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这些题目一般首先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然后是文章写法上的,或最具特色的或结构上的,帮助学生从结构上把握全文,学习写作方法;第三个主要是语言方面,如一些精彩语句的品味,文言文有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练习,重在积累,帮助学生领悟语言魅力,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最后一个是开放性,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再次是写作能力训练,每册设有“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板块,不仅注重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告诉学生写作方法,而且教给学生“写什么”,与阅读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长期积累,打好写作基础,避免了过去的纯技术性写作训练,让学生的习作不再空洞。

通过前面的比较可以看出语文教材在知识点要求、体例和呈现方式方面存在着不衔接的状况,教材虽给师生诸多的余地,要求大胆取舍,自然有个如何取舍的问题,在实践运用中自然会出现偏差。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策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每一方面都应引起高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从而更大层面上避免学生产生不适应、不习惯、厌学、缺乏信心的现象,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并推动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

1.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和语文学习达到的程度

我们采用问卷和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方面所要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下步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注重对学情的了解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条件。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有句话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能这句话过于绝对,但是不得不承认它有一定的道理,它强调了习惯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常生活如此,语文学习也是这样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会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譬如,做读书笔记,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记录,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学习习惯。3.实现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

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往往充满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有的由于过去成绩不理想产生了迷茫、恐惧;有的由于以往战绩辉煌而仍沾沾自喜;有的由于接受不正确的外界暗示产生了敷衍应付的心态等等。所以,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首先体现在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动力和情感的衔接,注意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其次,便是注意教材本身的关联,做好知识上的衔接和过渡。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高中的“语基”已由识记辨认语修知识、文学常识,变为联系具体语境的语言操作;现代文阅读已由教师指导下的浅易材料的初步理解,变为艰深文本的批判性阅读;文言阅读已由初步接触,变为全面展开深入学习。比如初三学习的词《沁园春雪》,高一教学《沁园春长沙》,虽然教学要求不一样,但教师可以从学生已学的诗词中引入。在阅读时,不局限于同一篇作品中,要在一个大范围内比较阅读:同一作品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与质疑,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不同作家在同一时期作品的比较与质疑,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与茅盾的《子夜》等。

古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决不能单靠教师。到了高中,学生除了课文学习,还有相应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学生实现由“扶”到“放”的转换。

这里,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其次,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会积累式阅读,教师应积极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如我们讲《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就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评论集或网站,通过这些素材中的人物品评、诗词欣赏、经典对白等内容,对文本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由此也积累了文学常识。

同时,还以课文所负载的语文知识点和规律为依据,在《语文读本》《外国文学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欣赏》等课外读物中,有意识地选择同类型阅读材料,训练所学的语文技巧。再次,为了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应该做到“七多”:一要 “多看”: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扩大语文教学视野,跳出教材圈子,关注社会热点及动态,利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素材积累。二要 “多听”: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谈话,新闻广播等,在听的过程中积累知识,丰富素材,避免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现象。三要 “多说”: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四要 “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则熟,熟能生巧,巧则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都会大幅提升。五要 “多写”:现在高考中的主观表达题和作文考查的都是写的能力,因此平时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多写才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六要 “多记”:多记包括多记忆和多记录。记录与记忆相辅组成,会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为培养能力打下基础。七要 “多思”: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多思是前 “六多”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总之,高一,是学生由初中到高中过渡阶段,也是能否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状态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必然有助于学生培养并树立起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最终为其高考的全面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心得体会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之不同

1.教材教学目标方面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对知识的要求是“了解、理解、应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则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此,《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做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标准》则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它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同时,《大纲》在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上,过分强调其工具性,而《标准》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大纲》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单一的,定位于传授知识、学习知识,即“双基”,而《标准》的语文课程功能是综合的,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由传授转变为引导。

2.教材知识点要求方面

在新课程标准中,初中要求“有自己的心得看法和疑问;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要求“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

高中必修课程要求“独立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教材方面“教材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策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每一方面都应引起高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从而更大层面上避免学生产生不适应、不习惯、厌学、缺乏信心的现象,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并推动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

1.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和语文学习达到的程度

采用问卷和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方面所要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下步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注重对学情的了解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条件。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有句话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能这句话过于绝对,但是不得不承认它有一定的道理,它强调了习惯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常生活如此,语文学习也是这样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会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譬如,做读书笔记,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记录,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实现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

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往往充满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有的由于过去成绩不理想产生了迷茫、恐惧;有的由于以往战绩辉煌而仍沾沾自喜;有的由于接受不正确的外界暗示产生了敷衍应付的心态等等。所以,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首先体现在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动力和情感的衔接,注意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其次,便是注意教材本身的关联,做好知识上的衔接和过渡。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高中的“语基”已由识记辨认语修知识、文学常识,变为联系具体语境的语言操作;现代文阅读已由教师指导下的浅易材料的初步理解,变为艰深文本的批判性阅读;文言阅读已由初步接触,变为全面展开深入学习。比如初三学习的词《沁园春雪》,高一教学《沁园春长沙》,虽然教学要求不一样,但教师可以从学生已学的诗词中引入。在阅读时,不局限于同一篇作品中,要在一个大范围内比较阅读:同一作品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与质疑,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不同作家在同一时期作品的比较与质疑,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与茅盾的《子夜》等。

古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决不能单靠教师。到了高中,学生除了课文学习,还有相应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学生实现由“扶”到“放”的转换。

这里,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其次,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会积累式阅读,教师应积极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如我们讲《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就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评论集或网站,通过这些素材中的人物品评、诗词欣赏、经典对白等内容,对文本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由此也积累了文学常识。

总之,高一,是学生由初中到高中过渡阶段,也是能否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状态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必然有助于学生培养并树立起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最终为其高考的全面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跳跃。高中强调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变“要我读、要我写”为“我要读、我要写”。我们就必须在进入高中的初始阶段,尽快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位置,调整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自觉克服学习的依赖性和安于现状的思想,必须学会主动学习,培养自学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 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在这样的要求下,对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我提两点建议:一要善于“发现”,二要善于“表达”。

不少同学抱怨:作文没什么东西写,写不出来;名篇佳作看完,没看出什么,也没学到什么。罗丹有一句名言:“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要学会自己主动去发现自然、发现社会、发现生活。

什么是发现?就是你观察到的、体验到的、感悟到的。

怎样才能善于发现呢?

一要细心观察、体验和感悟。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社会,随时看、细心听,做有心人;留意体察自我和他人的思想、学习、生活,我们对自然、对自我、对社会、对人生就会有很多发现。大家有眼睛可以看,有耳朵可以听,有手足可以触摸,有心灵可以感受。

如果大家关心自然景物,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就会有很多发现。举些例子吧。《钱塘湖春行》写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白居易眼中发现的春色。韩愈观察到的春景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眼中的夏日景色。高骈眼中发现的夏日又是怎样的呢?“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杜牧眼中的秋景是“霜叶红于二月花”,而杜甫却发现秋天的另一种景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柳宗元发现的冬景是“天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祖咏的《终南望余雪》观察到了这样的冬天景象:“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当你打开电视,当你走上街头„„你又发现了什么?观察自我、观察他人、观察社会同样是如此,只要留心,你就会有很多发现。

我们在阅读优秀作品时,品味其语言,感受作品思想、艺术的魅力,体味到作品所表现的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和人生,领悟到其丰富内涵,思考着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从作品中发现新意义,获得对优秀作品常读常新的体验;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新看法。

这也是发现。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是他看书的发现。前人研读《红楼梦》有了很多的发现。前一阵子,刘心武推出了他的研究心得——《红楼望月》,这是他读此书的新发现。研究《红楼梦》也是王蒙的一件常活儿,他把《红楼梦》当成一部活书来读,当做活人来评,当做经验学问来思索。最近他又有了新发现,推出的新书《王蒙活说红楼梦》,以独特、现代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中的政治、爱情、命运、人生价值„„。这是王蒙先生继《红楼启示录》后又一本评说《红楼梦》的作品。

二要学会不断追问,懂得联想和想象。

观察到一件事、一种现象,可以多问几个问题: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与之相关的人或物是什么?如何解决?当你推开窗子,把头伸出窗外,你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你听听外面的风声雨声,你想到了什么?你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呼唤声吗?你听到了一片森林被毁灭的痛苦呻吟吗?你听到了一片农田被侵占的沉重叹息吗?你听到了一条崭新的铁路延伸的欢笑吗?你听到了社会变革的呐喊吗?

学会发现,培养主动自觉的发现意识在语文学习上非常重要。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都非常需要“发现”。

有了这些发现,就有了倾诉、交流的欲望。向同学、向朋友、向家人、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新发现(观察到的、体验到的、感悟到的)。比如,有的同学看了一本书,就会和其他同学说,今天看了什么书,这书如何好看,故事情节如何吸引人。其实这就是对作品的简单评价和鉴赏。这些都可以通过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将口头的表达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同学除了倾诉,还和他人争论起来。你说这书怎么好,我说它怎么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理由摆出来,如果形成了文字,那就成了一篇议论文了。有的同学更有了发表的欲望:随着自身独立性的加强,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的思想,就渴望着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与社会进行对话。而作文就成了对社会的模拟发言——如果在报刊上发表,也就自然成了公开的发言,这个时期很多同学常常对这样的公开发言感兴趣,其实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自我价值的确认,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大家可以大胆地自由地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是有价值的时候,你的写作一定会有重大的突破。因为这意味着写作已经成为自身的精神需求,不仅我要写,而且我喜欢写,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更为自觉、主动、自由的写作状态,而且也会主动、自觉地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个写作的飞跃性发展。

那要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发现”很好地表达出来呢?一句话,语言基本功要过硬。

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掌握汉语这一门语言的基本功,注重积累语感。汉语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标点、词语、句子、修辞等。这些平时我们都应该好好学。如果你说的话人们听不懂,你写的字人们看不懂,文章错别字、病句多,语言生硬、词汇贫乏,说话不得体,那不管你思想多么深刻,多富有创意,那也是白搭。汉语是一门非常精妙的学问,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的细微变化都会产生出变幻无穷的意义。读音不同,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如“他的孙子在工厂当工人/古代的孙子是一名军事理论家”,两句中的“孙子”都是名词,前一句的“孙子”是指儿子的儿子,“子”是虚语素,读轻声。后句的“孙子”是人名,这个“子”古代表示对人的敬称,不是虚语素,读上声。有一件发生在周总理身上的事:一名外国记者讥讽周总理:真是对牛弹琴!周总理礼貌的回敬:对,牛弹琴!一字未改,标点一变,面目全非!再如:“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这句话停顿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两人对骂:甲:你放狗屁!乙:你放屁狗!甲:你狗放屁!虽然粗俗,但的确让人忍俊不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寥寥两句,颇含哲理,道尽人世沧桑。我在农村过春节的时候,看到很多门户上都贴“招财进宝”四个字,很一般,但有一次,我却发现有了不同,贴的是:门对青山摇钱树,户迎绿水聚宝盆。怎样,语文的档次就出来了。这些都牵涉到语言的基本功。

这些语言基本功如何得到提高呢?

上高中的我们就应该积极主动学习了。到了高中,有必要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

课本要好好学。教材是例子,我们通过学习每一篇文章,获得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指导着大家阅读和写作。所以不要随意抛开课本,另搞一套。课本的学习可注意以下几点:

1、自己提前预习课文。如自查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阅读课文,找到重点,提出疑难,根据课前的“学习重点”提示和课后的“思考练习” 进行思考。

2、自己主动去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对每篇课文中涉及的有关字词句式、语法修辞,要注意有心积累,存心记忆,用心感悟。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必有收获。

3、勤于朗读背诵。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课文是范本,只有熟读背诵才能增强自身规范运用语言的语感。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4、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以及老师提出的要点,自己试着分析理解课文。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欣赏文章的行文构思,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思索感悟文章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5、练习,特别是思考性较强的练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方法。可运用比较异同或归类整理的方式学会独立作业,不断提高整体认识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文言文的学习。

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迁移。不少人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

为老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就是要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坚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背诵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地基,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这里说的迁移能力,指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能够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文言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实词的意义(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等)。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二)掌握虚词的用法。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较少,但使用的频率高,用法灵活,语法功能突出,因此也是学习难点之一。由于虚词常常分属于几类词性,故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分清其词性,然后弄清其意义和语法作用。只要有了诵读的基础,掌握虚词应该比较容易。

(三)把握文言句式。文言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大体是相同的,我们只需掌握其不同的部分。这不同的部分主要是: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置句式和省略句式。文言的词语和句法掌握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平时注意,到高三时花很短的时间便可总结出来。文言文课内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课内学得好、学得精,脑中装了几十篇文章,知识便可转化为能力,就会举一反三,阅读文言文的水平也就会提高得很快;相反,平时不好好学习课文,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那是不会成功的。

要学好语文,光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应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学习的计划中。“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要解决语言生硬,词汇贫乏的问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除了课本外,每天至少读课外书半个小时。主动涉猎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来拓宽阅读量,扩展知识内容,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就应该主动再去涉猎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绿》《春》《匆匆》等,这样就可以做到以点代面,触类旁通,拓宽阅读。新教材除课外的教科书外,还有供学生课外阅读用的《语文读本》。除了这些,我们还应该广泛涉猎各类书籍。俗话说:开卷有益。高一初始阶段,学习的内容相对较少,考试的压力相对较弱,这正是学生广泛涉猎课外图书的大好时机。要学会利用图书馆敏捷地发现自己需要的最新语言信息,并快速地接受、归纳、摘要、判断,根据信息去解决问题,利用各种信息去得到新的结论。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常记、常背、常用,努力将散落在各种书籍中的精华变为自身的营养素,在表达中展现出来。比如,每次写作文都要求自己将近阶段学到的新词用上几个,好的句式用上几句,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可发现自己的作文的语言有了崭新的面貌。

总之,掌握好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对提高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主

动的人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们往往能掌握先机。我们要利用升入高中上进心强的有利时机,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学会自己去探索和发展。真诚希望高一新同学们能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摸索语文学习的规律,从而在短时间内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成绩。

第五篇:浅谈初高中作文衔接

浅谈初高中作文衔接

厦门市湖里鹄图

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794b89ac0100zkjx.html

摘 要:由于年龄上的限制,初中作文以“模仿”为主;高中作文在“模仿”的基础上,要向“独立创作”发展;“模仿”和“独立创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将“真情写作”和“创新写作”灌输到学生作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关键词:作文 衔接模仿 真情写作 创新写作

初中生与高中生不仅仅是在年龄上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发生了变化。初中生显得比较幼稚、孩子气、调皮、喜欢撒娇,总之不够成熟;而到了高中阶段,孩子的生理与心理成熟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满足于老师和家长的束缚。但是不管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他们的写作水平都受到学生与生活面狭窄的影响,缺乏创新精神,初高中作文教学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的作文有血有肉。

一、初中生的写作由“模仿”开始:

翻开任何一本初中生语文课外练习,都很容易找到扩写、缩写、仿写等题型,这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可以由简单的仿写开始:从仿写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直到一篇完整的文章。

老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不仅仅局限于作文课堂),也要尽可能地运用“模仿”这一手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进行初中语文课文(人教版)《观沧海》教学时,诗人由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出一副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图,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在利用“导学案”的方式指导学生欣赏这首诗歌的语言后,我向他们建议:同学们,曹操通过沧海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进取精神,那我们是否也可以借鉴这种表现形式,借景来抒情呢?现在我们以4人为一小组,合作探讨,创作一首同类型的诗歌。

其实在这之前,我参观了海原县第一中学,那里的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试着给孩子们写下了这样一首《海中游》,与他们一起分享我的“模仿”:

观海中

临清真寺,而观海中。水何澹澹?黄土竦峙; 木叶凋零,百草见黄。寒风潇潇,书声琅琅。麋鹿结伴,若行其中; 学生畅谈,自由翱翔。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备注:①海中:即海原县第一中学;②清真大寺:指毗邻海中的新建清真大寺。此文原发表于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mhszx)

看完了我的作品,孩子们显得很兴奋,立即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10分钟后,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教室里的掌声此起彼伏。

又如在教学柳宗元的诗歌《江雪》时,我引导学生们创作的短诗《山雪》,也收到了很好的激励效果:

江雪

牌路山雪浓,支教师情纵。余怜青娥冷,弦发广寒宫。

(备注:①牌路山:地名;②支教师:指2011—2012年厦门支教海原的五位老师。此文原发表于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xmhszx)

在目前语文课外学习时间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提出“让学生多阅读名著,多阅读各种文学杂志,使他们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条阅读名家的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激励其阅读该名家的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的同类型作品,并进行模仿、创作、加工,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达到作文能力有所提高的目标。

二、高中阶段,在“模仿”的基础上,要向“独立创作”发展:

如果一直走“模仿”之路,那我们就会陷入“山寨”的泥潭中,结果只能是永远走在别人的后面,而没有自己的见解。模仿是一种能力,但有“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独立思考,并进行创新式的写作,才能使文章具有生命力。

一般来讲,独特的生命体验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他们在创作时能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写作出具有独特生命力的文章。

如在“记叙童年趣事”这一次作文训练中,有学生的作文题目是《童年的艰辛》,主要内容是写作者家里小时候比较贫穷,难得吃上一顿肉,而只有在有客人的时候才会有幸吃上客人剩下的一点残羹冷炙。但是这一次客人来得有点多,孩子怕客人会吃光桌子上的鱼肉,而大声哭喊,最后由妈妈无奈的泪水而结束了这场闹剧。

我把这位学生叫来,跟他进行了沟通后,知道了孩子写的确是事实。于是我决定让孩子对这件童年往事进行艺术加工,在他独特的体验上,加以艺术创作,这样才能打动读者。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新作文终于出炉了,题目换成了《妈妈,鱼转身了》。内容也进行了修改:当我向妈妈诉说“客人太多,可能没有剩下的鱼肉让我吃”时,妈妈说“别担心,孩子,客人会很有礼貌的,他们吃了鱼的一面后,另一面会留下给你呢”,而我就真的躲在门后,偷偷的对客人进行“监视”,结果当客人准备将鱼翻身的时候,我突然大声向妈妈叫喊“妈妈,妈妈,鱼转身了!”

我将这篇文章的原文和修改后的作文拿到全班,作为典型例子来讲学生应当对我们生活中的体验进行加工,而不是简单的再现,更不是单独的“模仿”,高中生应当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进行文学创作。如修改后的作文,在题目上、内容上都进行了改动:题目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鱼转身了?”水中的鱼当然会转身,这有什么可写的?为什么鱼转身了,要身妈妈报告?而在内容上的设置,也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设置悬念,而在描写的过程中一步步深入,将读者引入到作者精心设计的结构中,读完使人猛然醒悟,有获得启发和感悟。

三、将“真情写作”和“创新写作”要灌输到学生作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还是要在“真情”“创新”上下功夫,以上谈的“模仿”和“独立创作”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两个阶段上,我们平时还得提高阅读的数量与质量,并在阅读中总结分析别人的文章的亮点;多背诵优美的段落,以及古代的诗词;每天保持写一篇日记或者把当天的时事或者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事用笔记录下来,相信一段时间以后作文水平会有所提高。其实和初中相比,高中作文的限制没什么差别,可能字数需要多一些,其次,需要更多的掌握一些技巧,如开头结尾,段落分布等等。到了高中,水平一定会有提升的,文章更要懂得去把握它,特别是考场作文,不能太随心所欲,外在需要美化,内在需要靠经典的观点,优美、成熟的句子来填充,二者兼得是最好,若不能,也要学会一种美化技巧,这对提高作文分数也一定有帮助。

下载初高中语文衔接指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高中语文衔接指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经过前期的资料阅读整理,结合自己对本课题的认识体会及同事的交流意见,对课题中期研究小结如下:介绍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们研究的话题之一,原因可能比较......

    浅论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浅论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摘 要】本文从高一学生对高中英语学科学习的困惑出发,探讨了高一学生在初高中英语学科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结合课标,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关键词......

    浅谈初高中作文衔接[精选合集]

    浅谈初高中作文衔接厦门市湖里鹄图原文出处: 摘要:由于年龄上的限制,初中作文以“模仿”为主;高中作文在“模仿”的基础上,要向“独立创作”发展;“模仿”和“独立创作”也有一定......

    初高中语文衔接练习(语法部分)

    初高中语文衔接语法知识训练题 一、下列实词各属于哪类词?按提示将ABCD填入下列括号中 A、名词 B、动词C、形容词 D、代词 1、简洁( )2、关心3、知识4、知悉5、以前 6、积极7、......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最终5篇)

    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由于初、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要求不尽相同,特别是初中新课程有意淡化、弱化某些语文能力,使学生一入高中便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老师和学生都面临......

    初高中诗歌教学衔接教案(语文)

    《初高中语文诗歌衔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初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不同点,感知诗词魅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诗词的兴趣。 2、在初中学习诗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语......

    高一语文初高中衔接语法教案

    高一语文初高中衔接语法教案 (2011-11-20 16:57:31)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高一语文初高中衔接语法教案作者:惜惜流 简易语法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轻松划分现代汉语的......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方案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方案 一、 课题选题依据 (一)研究的目的 初高中的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短时间,为了处理和把握初中生初入高中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初高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