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语文初高中衔接语法教案
高一语文初高中衔接语法教案(2011-11-20 16:57:31)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高一语文初高中衔接语法教案作者:惜惜流 简易语法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轻松划分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并能通过古今语法规则的对比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教学重点:能够找出句子主干主、谓、宾及定、状、补。教学难点:了解补语的构成,理解介宾短语。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大家从小学到现在学习语文,最令大家头疼的是什么呢?(学生)答:“作文、文言文阅读、背诵、语法„„
今天老师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容易解决语法难题的方法,我们本节课的任务有两个:①了解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②通过古今语法规则的比较解决文言特殊句式的难题。(板书)
一、复习初中学过的主、谓、宾、定、状、补语的定义。主语: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谓语:对主语作陈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明动作行为的对象、情况、处所、工具等。(定语):名词中心语前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等 〔状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性质等 〈补语〉: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二、举例
(伟大的)马克思‖〔彻底地〕解释〈清楚〉了(历史的)(发展)规律。
名词(德国的)
副词
形容词(正确)
趋向动词(出来)
形容词(睿智的)
介宾短语(在《资本论》中)
形容词(明白)
↑
↑
↑ →公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
↓
↓
名词(毛主席)
动词
名词(趋势)
代词(我们)
代词
三、重点指出何为“介宾短语”?
①介宾短语:介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前构成介宾短语,在单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②常见介词:从、在、用、被、比、为、把、自、往、朝、跟、于
③介宾短语举例:从乡下
在书中
用指甲
被我军
比蚕丝
为理想。④介宾短语作状语举例: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出了离别的哀愁。
作补语举例:毛泽东〈生于一八九三年〉。
四、区分定、状、补语的小窍门:带“的”→作定语
带“地”→作状语
带“得”→作补语
五、谓语动词的标志:是否带谓语助动词“着、了、过”
六、学生练习
1、六中旁边小街上的店铺已经点起灯火。
→(六中旁边小街上的)店铺‖〔已经〕点〈起〉灯火
2、高一
(五)班的任嘉辰悄悄地从树林里探出头来。
→(高一
(五)班的)任嘉辰‖〔悄悄地从树林里〕探〈出〉头〈来〉。(宾补结构)
七、我们先学会套公式判断句子的主干,熟练以后不需要公式也可以划。针对本次月考文言文题丢分严重,尤其是文言特殊句式的题,我教给大家一个比较容易的方法去做这类型的题。众所周知,古人在行文中有其自己的语法规则,我们今天拿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去审视古人的文章,于是就产生了我们所谓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为了正确判断出是哪种文言句式,我们需要做到“三步走”。⑴将该文言文先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划分句子成分。⑵古今对比,看哪个成分的位置发生了变化。⑶得出结论。举例证明:
1、忌不自信(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①邹忌‖〔不〕相信自己。②古人将宾语“自”提前。③故曰:宾语前置
2、四方之士来者(出自《勾践灭吴》)①(前来投奔的)四方贤士
②“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古人将定语“来者”放在后面 ③故曰:定语后置
3、赵氏求救于齐
(出自《触龙说赵太后》)①赵氏‖〔向齐国〕求救兵。
②“于”既是介宾短语的标志也是状语后置的标志,古人将状语“于齐”放在后面 ③故曰:状语后置
第二篇:初高中语文衔接练习(语法部分)
初高中语文衔接语法知识训练题
一、下列实词各属于哪类词?按提示将ABCD填入下列括号中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代词
1、简洁()
2、关心()
3、知识()
4、知悉()
5、以前()
6、积极()
7、友好()
8、友谊()
9、渴望()
10、愿望()
11、火线()
12、火红()
13、专家()
14、大家()
15、底层()
16、关闭()
17、企图()
18、咱们()
19、意图()20、目的()
21、限制()
22、怎样()
23、放假()
24、特征()
25、寒冷()
26、成绩()
27、成功()
28、坚决()
29、坚持()30、疑问()
31、怀疑()
32、使用()
33、效用()
34、约束()
35、拘束()
36、这里()
37、热爱()
38、可爱()
39、多少()40、兴趣()
41、兴奋()
42、决定()
43、决心()
44、那些()
45、存在()
46、失望()
47、亲切()
48、限度()
49、它们()50、伟大()
二、下列虚词各属于哪类词?按提示将ABCD填入下列括号中 A、副词
B、介词
C、连词
D、助词
1、简直()
2、关于()
3、顿时()
4、以及()
5、罢了()
6、假如()
7、曾经()
8、屡次()
9、所以()
10、极为()
11、索性()
12、虽然()
13、根据()
14、一再()
15、着()
16、其实()
17、自从()
18、对于()
19、立刻()20、被()
21、即使()
22、终于()
23、按照()
24、况且()
25、把()
三、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按提示将ABCD填入下列括号中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 补短语
1、经济发展()
2、发展经济()
3、描写景物()
4、景物描写()
5、我的弟弟()
6、我和弟弟()
7、历史悠久()
8、悠久历史()
9、我国文学()
10、我国的文学()
11、表达见解()
12、表达的见解()
13、市场繁荣()
14、市场的繁荣()
15、风俗习惯()
16、变化规律()
17、继往开来()
18、整修一新()
19、交头接耳()20、思维敏捷()
21、讨论一下()
22、前程远大()
23、理想王国()
24、襟怀坦白()
25、竞选总统()
26、销售计划()
27、色彩缤纷()
28、交通规则()
29、风和日丽()30、激动不已()
31、禁止吸烟()
32、辛勤耕耘()
33、巍峨挺立()
34、不断发生()
35、气氛热烈()
36、打扫干净()
37、全神贯注()
38、站在桥下()
39、生动形象()40、联系实际()
四、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在写作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B、她从不显露她同这些之中的矛盾。.C、那时候,徐老师教给了我许多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D、离开王老师已经十多年了,他仍然没有忘记老师当初同他说的那些话。.
2、下列加点的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这次月考,大家一定要用.2 B铅笔填机读卡,不能用钢笔和圆珠笔。B、你用这种方法,一定能解除这道数学难题。.C、那件事发生时,我恰好在教室里。.D、这次学生代表大会只通过了一项决议。..
3、下列加点的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假如我们人类都能像树一样地活着,那么世界一定会变得和平宁静,变.得进步美好。
B、当他把这件事情告诉我的时候,我同样感到很吃惊的。.C、只有2009年中考这一次,王伟光才比刘平多考了16分。.D、这铁一般的事实,给了昔日侵略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4、关于下列加点的词词性判断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1)刚进高中,他就立志要考上他最理想的北京大学。..(2)每个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3)我们认为这种处理办法代表了大部分同学的意见。..(4)这次学生会主席的选举需要每班派出10名学生当代表。..A、(1)和(2)词性相同,(3)和(4)词性不同 B、(1)和(2)词性不同,(3)和(4)词性相同 C、(1)和(3)词性不同,(2)和(4)词性相同 D、(1)(2)(3)(4)词性都不同
5、关于下列加点的词词性判断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1)你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先要端正学习态度。..(2)自从他改掉那些毛病以后,他每天上课都坐得很端正。..(3)从那以后,他在家一直很规矩。..(4)针对2008年许多基金公司明星经理跳槽的事,有识之士呼吁要对此事立个规矩。..A、(1)和(2)词性相同,(3)和(4)词性不同 B、(1)和(2)词性不同,(3)和(4)词性相同 C、(1)和(2)词性不同,(3)和(4)词性不同 D、(1)和(2)词性相同,(3)和(4)词性相同
6、选出全是偏正短语的一组:
()
A.报纸杂志
多么自豪
他们的朋友
保持安静 B.我的祖国
非常疲乏
皎洁的月光
破格提拔 C.雄伟壮丽
果子成熟
美丽的风景
表达清楚 D.打量一番
紧张不安
悠扬的笛声
刻苦钻研
7、选出下列短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语文老师 感情真挚 可爱的中国 分外妖娆 B、聪明伶俐 漂亮美观 老师和同学 勇敢顽强 C、格外清新 统筹方法 最可爱的人 洗洗手绢 D、态度严肃 主要原因 北京立交桥 新闻记者
8、选出下列对短语判断说法正确的一项
()
A、热爱泸州
调查研究
热烈祝贺
坚持原则
读两遍(动宾短语)
B、紧密团结
丰富词汇
我的志愿
伟大祖国
很热闹(偏正短语)
C、师生员工
赏心悦目
繁荣富强
湖光山色
读和写(并列短语)
D、家乡富裕
成果辉煌
大地振动
房屋倒塌
站起来(主谓短语)
五、判定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打勾,错误的划叉,并改正。
1、经过三个月的刻苦学习,才使他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重点高中。
()
2、我们还需注意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3、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
4、有无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我们能否取得进步的重要条件。
()
5、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努力改进工作方法。()
6、其他人都走了,只有他一人在厂里操持工作。
()
7、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解释清楚,否则不可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
8、对这种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我们应予以严厉打击。()
9、止咳祛痰片主要成分是由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10、在中小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素质教育,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11、兔子泛滥成灾,糟蹋了整个牧场,使誉满全球的澳洲绵羊成倍减少。
()
12、昨天她去超市买了些茄子、黄瓜、苹果、蔬菜和肉等,留着今天吃。
()
13、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
六、写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1、中国选手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的冠军。
2、初中三年,我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从来没有看过血腥凶杀的垃圾书。
3、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 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5、我们从不相信藏独分子说的那些骗人的鬼话。
6、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7、在一个闷热的下午,电视屏幕上正显示着北京奥运会足球赛的某一场比赛。
8、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就又重现在我眼前。
七、改正下列病句的错误:
1、据民政部报告,截至6月2日,四川汶川地震遇难人数上升到约六万九千人左右,失踪人员约两万人左右,比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遇害人数减少了一倍多。
2、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通过解放军和各路救援队伍通力合作,奋勇抢险,使汶川大地震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
3、据初步统计,我省共有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4、医疗队的队员们一边连续不断地给伤员缝合、换药、清创,一边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还指导伤员及家属如何预防灾后疫情的流行,如何在灾难来临时自救等。
5、为了即将到来的奥运会,觉得腿部肌肉不适的刘翔和教练孙海平等人商议,为防止不再受伤,决定忍痛放弃08年纽约田径大赛的比赛。他说:“我们宁可放弃一场不是很重要的热身赛事,也要万无一失。”
6、据悉,这支救援大军的成员是由来自解放军某部官兵、各省市救援队和医疗队、俄罗斯救援队以及一些志愿者组成的。
7、对今年四川重灾区高考延后的四十个县市来说,引导学生搞好后期复习,准备好考试场地,做好学生灾后的心理疏通工作,是灾区学生能否考好的重要条件。
8、“祥云”圣火在8月3日由北京直接传到四川广安以后,经过四个四川的二级城市,于8月5日传递到成都,这是四川人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狂欢的节日啊!
9、中国汶川大地震以后,富有经验的日本救援队火速赶往灾区,不仅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搜救仪器,而且还为遇难的母女默哀,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参考答案
一、1、C
2、B
3、A
4、B
5、A
6、C
7、C
8、A
9、B
10、A
11、A
12、C
13、A
14、D
15、A
16、B
17、B
18、D
19、A 20、A
21、B22、D
23、B24、A
25、C26、A27、C28、C
29、B30、A31、B32、B33、A34、B35、C36、D37、B38、C39、D40、A41、C42、B43、A44、D45、B46、C47、C48、A49、D50、C
二、1、A2、B
3、A
4、C
5、D
6、C
7、A
8、A
9、C
10、A
11、A
12、C
13、B
14、A
15、D
16、A
17、B
18、B
19、A 20、B
21、C
22、A
23、B
24、C
25、B
三、1、C2、D
3、D
4、B
5、B
6、A
7、C
8、B
9、B
10、B
11、D
12、B13、C
14、B15、A
16、B
17、A
18、E
19、A 20、C21、E22、C23、B24、C25、D26、B
27、C28、B29、A 30、E31、D32、B33、B34、B35、C36、E37、C38、E39、A40、D
四、1、A(连词,其余为介词)
2、B(介词,其余为动词)
3、D(动词,其余为介词)
4、C((2)和(4)都是名词,(1)为形容词,(3)是动词)
5、C((1)为动词,(2)为形容词,(3)为形容词,(4)为名词)
6、B(A 项“报纸杂志”为并列,“保持安静”为动宾;C项“雄伟壮丽”为并列,“果子成熟”为主谓,“表达清楚”为动补;D项“打量一番”为动补,“紧张不安”为主谓)
7、B(并列A项“感情真挚”为主谓,其余为偏正;C项“洗洗手绢”为动宾,其余为偏正;D项“态度严肃”为主谓)
8、C(A项“调查研究”为并列,“读两遍”为动补;B项“丰富词汇”为动宾;D项“站起来”为动补)
五、1、错,介词使主语缺失。
2、错,“培养”和“水平”动宾不搭配,主谓宾当中只要有并列,有可能有一个不搭配。
3、错,歧义,可理解为嘱咐的是几所学校的领导,也可理解为一所学校的几个领导。
4、对,两面与两面相对。
5、错,“避免”后面不能再跟否定形式。
6、错,“都”与“只有他一人”矛盾。
7、对,双重否定。
8、错,“仿造”的是名牌,制造的才是“伪劣产品”
9、错,句子杂糅,应为“主要成分是„„”,删去“配制而成”或“是有„„配制而成”,删去“主要成分”。
10、错,“目前”与“当务之急”重复。
11、错,数量的减少只能用分数或百分数,增加才能用倍数。
12、错,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不能并列,“黄瓜”“茄子”属于“蔬菜”。
13、错,主语和关联词关系问题,两个分句如是一个主语,主语在关联词前,如是两个主语,主语在关联词之后。
六、1、许海峰获得冠军。
2、我没有看过垃圾书。
3、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
4、水和二氧化碳是原料。
5、我们不相信鬼话。
6、发现提供证据。
7、电视屏幕上正显示比赛。
8、笑容教导重现。(找句子主干要注意的问题:
1、碰到有否定词“不、没、没有”等的句子要 把否定词保留在句子主干中。
2、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词是并列结构的,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找出。
3、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应把整个短语保留在主干里。)
七
1、“约”与“左右”重复了,“减少”不能用倍数。
2、滥用介词,使句子缺主语,可删掉“通过”。
3、用“处”来修饰单位,不恰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遭到”改为“遭受”,动宾不搭配。
4、“缝合、换药、清创”的顺序应为“清创、换药、缝合”才合逻辑,且“如何在灾难来临时自救”应该在“如何预防灾后疫情的流行”之前。
5、“防止不再”,多种否定错误,删掉“不”;“他”指代不明。
6、杂糅句式,“成员是„„”或“大军由„„组成”;“官兵”“志愿者”和“救援队”也不能并列。
7、一面与两面不呼应,删掉“否”。
8、有歧义,“四个”移到“四川的”后;“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语义重复了。
9、“不仅”移到“他们”之后。
第三篇:2014年秋季高一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讲座
2014年秋季高一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讲座
一、词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如:是
(6)表相似的,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
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如: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的,如:次、下、回、趟、场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表人称代词的,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咱们、自己、人家
(2)表指示代词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
(3)表疑问代词的,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
(二)虚词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程度、时间、范围等。
(1)表程度的,如:很、极、最、太、越、稍、颇、非常
(2)表时间的,如:已、刚、才、常、曾、将、立刻、马上
(3)表范围的,如: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
(4)表语气的,如:岂、却、就、竟、简直、难道
(5)表肯定的,如:准、必、的确、确实
(6)表否定的,如:不、别、未、莫、无、勿、没有
(7)表示情态、方式的,如:正好、忽然、亲自、仿佛、连忙
(8)表重复的,如:又、再、还、尤
(9)表处所的,如: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注意】:“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2.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边,与之构成介宾短语,表方向、处所、方式、时间、对象、比较,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介方向、处所,如:从、自、往、朝、向、在、于
(2)介方式、方法,如:以、依、照、凭、按
(3)介时间,如:从、自从、在、于、当
(4)介目的,如:为、为了、为着
(5)介原因,如:由、由于、因
(6)介对象,如:把、对、对于、关于、至于、除了
(7)介比较,如:比、跟、同
(8)介行为发出者,如:被
【注意】:介词与动词的区别:在、到、给、比
如:他在学校学习(介词);他在学校(动词)
他工作到深夜(介词);他到了(动词)
他给我讲故事(介词);你把书给他(动词)
他比你差(介词);他们比一下(动词)
3.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关系。
(1)表并列,如:和、同、跟、与、及、而、以及、并且
(2)表递进,如:而且、并且、况且、不但
(3)表选择,如:或、或者
(4)表转折,如:虽然、尽管、但是、可是、然而、不过
(5)表假设,如:如果、假如、倘若、要是、即使
(6)表条件,如:只要、只有、除非、无论、不论、不管、任凭
(7)表因果,如:因为、既然、所以、因此、于是、那么
(8)表取舍,如:与其、宁可、不如
【注意】:连词与介词的区别:和、同、跟、与
如:你和他都有希望(连词);你明天和他商量一下(介词)
大力发展科学与艺术(连词); 这件事与他无关(介词)
4.助词: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1)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似的(2)动态助词,如:着、了、过
(3)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么、哇
5.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1)表感叹,如:啊、哎、呀、哇
(2)表招呼、应答,如:喂、哎、哦
6.拟声词:这是摸拟声音的词。
如:呜、哗哗、轰隆、咚咚、沙沙沙、呼啦啦
二、词组(短语)
是指词和词组合成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言单位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并列关系)
如:长江黄河调查研究万紫千红丰功伟绩光荣而艰巨理直气壮省、地、县
2.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和在它们前边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组成。(修饰关系)
(1)由修饰定语和名词中心语组成的。
如:我的老师一个顾客黔驴之技
(2)由修饰状语和动词、形容词组成的。
如:小心翻阅突然发现更加坚强非常壮观
3.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它的宾语组成。宾语在动词之后,是动词的支配成分,表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支配关系)
如:吃晚饭像珍珠关心集体顾全大局饱经风霜
4.补充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组成。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补充关系)
(1)是动补短语,如:看明白洗干净做得完翻了一阵
(2)是形补短语,如:好许多傻呆了绿油油热得出汗
5.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主语在前,表示陈述对象;谓语在后,表示陈述的内容。(陈述关系)
如:天气好红旗飘扬心花怒放人声嘈杂今高考资源网期六
6.介宾短语:介词在前,其他词语(主要是名词或代词等短语)在后组成的短语。如:在中国、对他们、从今年、关于他、向大家、为广大群众
7.复指短语:是两个词或短语指同一个人或事物,并作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新语法将复指短语与同位短语合二为一)
如:故乡重庆雷锋叔叔春秋两季我们每一个人
8.连动短语:由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而成的短语。
如:踢球去、领书去、画蛇添足、守株待兔、买菜回来
9.兼语短语:由动宾短语套主谓短语组成。
如:叫我去请他来引狼入室请君入瓮
10.的字短语:在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后边加上“的”构成名词性短语(只是“的”字后面省略了中心词)。(通常做主语和宾语)
如:吃的穿的红的教书的唱歌的【注意】:代词后边加“的”时较特殊。如:①我的书在这里(这是定语,并非“的”字短语;②书是我的(此句“我的”属“的”字短语作宾语)
三、句子
1.句子: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着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2.句子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单句和复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称为主谓句;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称为非主谓句。
(1)主谓句:她‖瓜子脸;她‖身份特殊
(2)非主谓句:蛇!站住!好在的雨呀!禁止吸烟!嘿!
4.单句的成分及概念:
(1)句子成分及位置:
[状]+(定)+ 主 +[状]+ 谓 +<补>+(定)+ 宾
(2)概念:
a.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b.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 “是什么”或“怎么样”。
c.宾语:在谓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d.定语:是名词或代词前面的连带成分,主要用来修饰、限定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e.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f.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是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附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5.分析步骤:
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分成主语和谓语;
第二步,找宾语,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
第三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的前边和宾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的前面或主语的前面,补语在谓语的后面。
6.两个特殊的句子:
①.双宾语:有的动词(如“给、送、教、告诉”等)可以带两个宾语。这样的宾语叫双宾语。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
如:ab.②.兼语句:是指一个成分一身兼二任,既做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做后一个动词的主语,这样的句子叫兼语句。
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
如:a.大家‖[一致](兼语句)
b.叔叔‖打电话叫我去。(连动套接兼语)
7.句子成分分析示例:
【符号】:()定语,[]状语,<>补语,‖隔主谓,宾语,兼语
①苹果‖[一共]两公斤
②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风格。
③(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文化)的繁荣。
④(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⑤口顾自己,不顾集体,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思想。
⑥我‖相信,雷锋的榜样不仅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生活道路,而且加强了我们同一切旧思想、旧习惯坚决斗争的勇气。
第四篇: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霍邱中学:吴艳妮
又是一年开学时,看着一个个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他们对新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有自己新的目标,新的梦想,渴望在新阶段的学习中一展身手。但是,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更确切地说是高一语文教师,我不得不思考在实际学习中,他们却普遍表现出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对高中语文学习感觉力不从心,成绩下滑,于是茫然失措,丧失了新阶段语文学习的信心。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之不同
1.教材教学目标方面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对知识的要求是“了解、理解、应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则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此,《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做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标准》则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它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同时,《大纲》在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上,过分强调其工具性,而《标准》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大纲》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单一的,定位于传授知识、学习知识,即“双基”,而《标准》的语文课程功能是综合的,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由传授转变为引导。譬如语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特别是文言文,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学生只要凭语感、直觉,大致意对即可。而高中教师却说,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如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便气不打一处来,自然数落起初中教师来。2.教材知识点要求方面
在新课程标准中,初中要求“有自己的心得看法和疑问;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要求“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
高中必修课程要求“独立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教材方面“教材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 3.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方面
初中新教材告别以往语文教材头绪繁多的编写体系,每个单元仅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个系统。前面有导语,每一篇的开始有阅读指导。
高中必修课体系安排,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三大版块,每一版块都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并确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其次,在练习的安排上,设计了“研讨与练习,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这些题目一般首先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然后是文章写法上的,或最具特色的或结构上的,帮助学生从结构上把握全文,学习写作方法;第三个主要是语言方面,如一些精彩语句的品味,文言文有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练习,重在积累,帮助学生领悟语言魅力,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最后一个是开放性,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再次是写作能力训练,每册设有“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板块,不仅注重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告诉学生写作方法,而且教给学生“写什么”,与阅读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长期积累,打好写作基础,避免了过去的纯技术性写作训练,让学生的习作不再空洞。
通过前面的比较可以看出语文教材在知识点要求、体例和呈现方式方面存在着不衔接的状况,教材虽给师生诸多的余地,要求大胆取舍,自然有个如何取舍的问题,在实践运用中自然会出现偏差。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策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每一方面都应引起高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从而更大层面上避免学生产生不适应、不习惯、厌学、缺乏信心的现象,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并推动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
1.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和语文学习达到的程度
我们采用问卷和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方面所要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下步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注重对学情的了解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条件。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有句话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能这句话过于绝对,但是不得不承认它有一定的道理,它强调了习惯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常生活如此,语文学习也是这样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会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譬如,做读书笔记,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记录,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学习习惯。3.实现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
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往往充满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有的由于过去成绩不理想产生了迷茫、恐惧;有的由于以往战绩辉煌而仍沾沾自喜;有的由于接受不正确的外界暗示产生了敷衍应付的心态等等。所以,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首先体现在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动力和情感的衔接,注意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其次,便是注意教材本身的关联,做好知识上的衔接和过渡。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高中的“语基”已由识记辨认语修知识、文学常识,变为联系具体语境的语言操作;现代文阅读已由教师指导下的浅易材料的初步理解,变为艰深文本的批判性阅读;文言阅读已由初步接触,变为全面展开深入学习。比如初三学习的词《沁园春雪》,高一教学《沁园春长沙》,虽然教学要求不一样,但教师可以从学生已学的诗词中引入。在阅读时,不局限于同一篇作品中,要在一个大范围内比较阅读:同一作品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与质疑,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不同作家在同一时期作品的比较与质疑,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与茅盾的《子夜》等。
古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决不能单靠教师。到了高中,学生除了课文学习,还有相应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学生实现由“扶”到“放”的转换。
这里,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其次,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会积累式阅读,教师应积极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如我们讲《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就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评论集或网站,通过这些素材中的人物品评、诗词欣赏、经典对白等内容,对文本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由此也积累了文学常识。
同时,还以课文所负载的语文知识点和规律为依据,在《语文读本》《外国文学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欣赏》等课外读物中,有意识地选择同类型阅读材料,训练所学的语文技巧。再次,为了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应该做到“七多”:一要 “多看”: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扩大语文教学视野,跳出教材圈子,关注社会热点及动态,利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素材积累。二要 “多听”: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谈话,新闻广播等,在听的过程中积累知识,丰富素材,避免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现象。三要 “多说”: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四要 “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则熟,熟能生巧,巧则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都会大幅提升。五要 “多写”:现在高考中的主观表达题和作文考查的都是写的能力,因此平时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多写才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六要 “多记”:多记包括多记忆和多记录。记录与记忆相辅组成,会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为培养能力打下基础。七要 “多思”: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多思是前 “六多”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总之,高一,是学生由初中到高中过渡阶段,也是能否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状态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必然有助于学生培养并树立起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最终为其高考的全面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初高中诗歌教学衔接教案(语文)
《初高中语文诗歌衔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初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不同点,感知诗词魅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诗词的兴趣。
2、在初中学习诗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语文学习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
1、认识初高中诗词教学的区别。
2、谈诗词教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3、提学习诗词的要求,规范学习行为。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过去初三的三百多个日子里的一点一滴,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香艳得惊世骇俗,也并非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然而,在诗词中我们能知悉其中的变化,大家用自己熟悉的诗词说说。
二、回顾以往,走进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一)了解初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差别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
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型:读读背背,了解内容(初中)
知识能力型:分析形象、意象、意境、表现手法,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感情,鉴赏诗歌。(高中)
(二)真题回放
(2016年安徽省中考试题)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②,江春人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③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
,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⑤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⑥,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⑦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⑧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中考语文试题)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割”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1分)
2、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两句?请说说喜欢的理由。(2分)
答案:
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我喜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语言、手法、中心登角度赏析皆可)
(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三)学生结合实例,感知初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不同。(提示:主要是从形象到意象、意境)
三、分析诗歌形象意象意境
【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1、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这也就是需要我们在初中分析诗歌的形象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情感,即从鉴赏形象到感知意境。
2、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说简单一点就是意象的特点。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初高中过渡衔接(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提问变体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目: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这初春的景象也就是意象,其特点就是意境。
四、了解诗歌艺术手法。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