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理想国》各守本分的思想
浅谈《理想国》中各安其位的思想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是古希腊最为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所著。它是传世至今的西方名作。柏拉图在书中以“正义”一词为中心展开对理想城邦建造过程的讨论,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由讨论人的“正义”性到讨论城邦的“正义”性!从中构建了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虽然该书里面是以苏格拉底为中心人物但是里面的思想反映了柏拉图的思想观。
柏拉图在这本震古烁今的书里谈及了道德问题、教育问题、专政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文艺问题、宗教问题以及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权等等问题,涉面之广、言论之深,无不让人拍掌叫好。一开始他是由“正义”为论点,讨论什么叫“正义”。
“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书中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回答什么是“正义”,而是建议先考察一个正义的城邦中的正义成份,再研究以个人之标准的正义,因为城邦比人大,城邦的正义比一个人的正义更显眼。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所以在他们的讨论最终推出一个正义的城邦就是一个协调、和谐的并且住在里面的人们都各守本分的城邦。
一开始,苏格拉底与阿得曼托斯开始建造最为简单的城邦,他们认为应该有农民,商人,木匠,铁匠„„他们各做各的事情,协调着城邦的运作。农民只是拿着锄头耕地,木匠只是拿着工具造出木质品就可以了。苏格拉底认为人只有单做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他说“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一行,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接下来是讨论了护卫者的培养。在讨论理想城邦的构成时,苏格拉底着重将城邦中的人们分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统治者包括由哲学王与护卫者。被统治者是在统治阶级下的广大人们群众。
怎样培养理想国中的护卫者,在《理想国》中占了很大的篇幅。苏格拉底等人都认为要从体育,音乐等方面培养。并且他们对护卫者从小就接触的诗歌,音乐都作了详细的限制与规划。在培养护卫者中,那些诗歌,史诗,音乐家肩负者重任。他们负起教授护国者音乐和体育的责任,因为“音乐和体育服务于人的两个部分──爱智部分和激情部分。这不是为了心灵和身体,而是为了使爱智和激情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要是国家的栋梁“除了搞体操训练外,别无用心,怕见文艺之神,结困会怎样呢?对于学习科研从来没有尝过一点滋味,对于辩论推理更是一窍不通,他心灵深处可能存在的爱智之火光难道不会变得暗淡微弱吗?由于心灵没有得到启发和培育,感觉接受能力没有得到磨练,他会变得耳不聪目不明”;要是“一个人纵情乐曲,让各种曲调唱腔,甜的,软的,哭哭啼啼的,醍醐灌顶似地„„”
除了这些,他们都认为“必须从所有护卫者里选择那些在我们观察中显得最愿毕生鞠躬尽瘁,为国家利益效劳,而不愿做任何不利于国家的事”,而且会密切留意各护国者的态度,“随时考察他们,看他们是否能终身保持这种护卫国家的信念,是否既非魔术又非武力所能于不知不觉之间使他们放弃为国尽力的信念的”。
这样就塑造了一名理想的护卫者形象,让他成为优秀的国家管理者。他有欣赏音乐才能的素养,有面对敌军不畏的坚强精神。
同样苏格拉底也提出了统治者应由哲学王担任这观点。在第六、第七两卷中,柏拉图提出了他的理念论和认识论学说,讨论了哲学王与城邦的关系和哲学王的形成。在一个正义的城邦里,哲学王应该成为统治者,因为哲学王是“能把握永恒不变事物的人”,“永远酷爱那种能让他们看到永恒的不受产生与灭亡过程影响的实体的知识”,“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而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我想,如果一个人真的具备这些品质,的确纵是玛摩斯也无法挑剔了。
相反大众在这个社会中是怎样的呢?护国者既然安份地做自己保护工作,同样地,大众应该做他们应做的事。智能是与他们无缘的,因此他们要服从统治者和护国者的指导,做一只乖乖的国家螺丝,做好本份,应修鞋的就修鞋,应种田的就种田,国家制度以及他们的个人利益,哲学家会作好安排,并宣称这是最正义的,最适当的。
在书中苏格拉底已经把城邦中每种身份的人安排好。各守本分的思想在《理想国》中十分突出。他把教育培养护卫者的过程详细列出。把哲学王当统治者的理由充分说出。连如何能让人民心甘情愿当好自己的本分的谎言都讲出来了。谎言故事:“他们(人民)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在农民以及其它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但是又由于同属一类,虽则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变化,不一而足。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后代的好护卫者,要他们极端注意在后代灵魂深处所混合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如果他们的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能稍存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置于农民工人之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要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
在现在我们应如何对待这安守本分的思想呢?现今社会能构建这样一个安守本分的国家吗?现实意义大吗?柏拉图在书中向读者们描绘了理想国,人们安居乐业,积极地做本份的东西,不需要任何痛苦的深刻思维和人生体验。对外有辅助者守家卫国,对内则有护国者领导群众,解决他们的问题,而大众将所有精力放在自己所本份做的事之内,生活十分充实。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表像,成为多少人的向往。
以我的看法,对于一个良好的统治社会来说,《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蓝图,并不是一个可行的政治蓝图。如果是这样好的一个社会不就太过简单了吗?一个如此各守本分的社会实在太理想了。理想终究会跟现实有很大的差距。理想中的构造会因为现实中的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例如,在苏格拉底的眼中,由哲学王当统治者是最好的,他在《理想国》中曾说“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地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利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但是往往在现实中哲学家是不愿当统治者的,他们更愿意留在书中探讨社会中的种种不可言说的深奥问题。
除此,如果将每个人的人生都安排了,这不就像加尔文教的“天定论”吗?但是人是有理想的在下层的人民都是想当上层社会的人。很难要人们心甘情愿去当自己一出生就定下来的人生职责。同时人是有自由的,是很难要被统治的人乖乖的听任统治者的命令。会遭到人们的反抗。例如:在1920年,列宁所建立的苏维埃政权遭到了各国列强的攻击,为了苏维埃的将来,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短时间内这政策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战场利益。但是在战争结束后,这政策就遭受人民的反抗。其中一个原因是人民不情愿将自己的粮食按照统治者的命令交给政府!最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破灭。
《理想国》中那各安其位思想是理想的,但是把理论付诸于行动就相当难!人民在社会中乖乖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这样的社会是十分完美的。但是这样的社会也是没有生气的,没有活力的!但是这种理想理念将会影响着每一代的社会!这又是《理想国》的魅力!
参考书目:《柏拉图与理想国》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Harry Eyres(英)毛羽 赵廷(译)2008年10月版
第二篇:守本分、守规矩,势在必行
守本分、守规矩,势在必行
贸易公司郑建明
近日公司党委组织《人性管理》学习,曾仕强教授在讲座中提出做人做事的六项基本原则:守本分,守规矩,守时限,守承诺,重改善,重方法。
守本分就是首先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每个人都要不打折扣地做好本来应该做好的本职工作,完成自身承担的任务之后再帮助别人。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一个管理人员,首先要明白自身的职位是什么?职权范围是什么?职能作用是什么?责任和义务是什么?自身思想、道德、理论、业务技能知识及专业理论修养应当达到哪个层面?上级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完成时间、完成质量要求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好本职工作,跟上形势完成任务?心志不定,目标不明,用心不专,一心二用,把工作当儿戏的管理者,会让公司领导感到失望,让下属感到无望。
守规矩就是凡事依照制度,按规定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要依照相关法规、制度去办,才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不出问题。一支军队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各自为政,会有战斗力吗?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者能否让整个团队沿着指定的路线前进,能否按规定程序去严格执行。
守本分是胜利的法宝,守规矩是胜利的保障。守本分、守规矩,势在必行。
第三篇:守本分尽本职(范文)
守本分尽本职
——我对“两诚两能”的理解
监审部周淮南
最近,集团开展对“忠诚和坦诚,学习能力和办事能力”的讨论。我以为,“两诚两能”就是一个人在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或集合中应坚守的本色,和应具备的本领。简单地说,就是“守本分、尽本职”。
一、守本分
“守本分”是对一个人在一定社会组织中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虽说它不属法律范畴,但它是最基本的道德范畴。而“忠诚”和“坦诚”又是“守本分”的最核心的内容,“守本分”首先要讲“忠诚”、“坦诚”。
“忠诚”有两个要点:一是“真”,二是“守”。否则,就无所谓“忠诚”。如在一个家庭中,夫妻之间要忠诚。不仅相互之间的感情要“真”,心心相印,情感笃实;而且要坚贞不渝,患难与共,一生践行着永恒的誓言,走到“白头偕老”。因此,“忠诚”不仅要“真”,更要始终坚守。
“忠诚”在不同的空间和集合中又有不同的诠释:作为一个国民就要忠诚于自己的祖国,就要忠诚于自己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人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忠诚于自己的党组织,就要忠诚于与自己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党的事业;作为一个单位的成员,就要忠诚于能够满足自己生存要求、实现自身价值的集体;作为从事某项自己热爱的事业的一员,就要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无论多么枯燥繁琐、艰难困苦,仍然无怨无悔,执著坚守。一般来讲,一个人在一个单位里,不仅是
这个单位的一分子,还要在这个单位从事适合自身特质、自己热爱的事业。讲“忠诚”既要讲责任,又要讲执行;既要讲服从,又要讲向心;既要有对单位目标的追求,又要有对自己事业的向往。
其实,忠诚不仅是面对的一个社会组织,同时也涵盖了自我。特别是,当自己的生存和价值实现与其相关,目标与其相一致时,忠于组织的同时,也忠于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忠诚”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总要映射到具体行为中,体现到具体事情中,俗话说“忠不忠看行动”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就要把自己的职能履行、任务完成与企业生存、企业目标、企业发展联系起来,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与企业荣辱与共。
“坦诚”既包括与同事交流时要襟怀坦白,又包括对同事指出自己的问题时要坦然对待。尽管它与“忠诚”的内涵和范围不一样,但两者最本质的东西是一样的,两者的交集就是“真诚”。
虽然“坦诚”有时会被各人的个性和性格所掩盖或显露,或者有时为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范围所限制或平衡,但是判断一个人与同事交往是否“真诚、坦白”,是不需要自我鉴定的,而是由“自然的他评”确定的。
同事间相互坦诚,有助于沟通思想,形成共识。即使两个意见有较大分歧的同事,只要相互之间坦诚公布地交流自己持有的想法及理由,就会深刻理解对方想法的合理部分,使双方趋于一致。
同事间相互坦诚,有利于维护交往,减少内耗。从心理上说,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平衡的需求,同事间相互坦诚,满足了这种需要。同事交往中如果一方或者双方因不了解情况,不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就会产生误会而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如果不通过相互真诚交流而延伸下去,必然会产生关系裂痕而交恶;或者花费不必要花费的身心精力去调整。如此,从会计角度看,也是很不合算的。
二、尽本职
作为企业一员,“尽本职”是最大的“忠”。怎样才能“尽本职”?只有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办事能力”,才能具备履行本职的前提条件;也只有具备了履行本职的能力,才能“尽本职”;也只有尽了本职,才能把“忠诚”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如何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办事能力”?
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首先,应该了解企业在职在岗的学习特点:一是在职在岗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一个企业不管哪个层次的学习,一般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全体员工履职水平;二是在职在岗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它与在校脱产学习不同,一般都是为履职而学,为完成当期的工作任务学习相关科目,而不是就某一项知识的系统全面的掌握;三是在职在岗学习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它是为工作而学的,它是边工作边学习的一种学习,因此,一般都有一个从工作中遇到问题,通过学习寻求答案,再到工作中实践,看能否解决问题,在进行回顾性的学习总结,最后形成本轮学习的经营体会;四是在职在岗学习具有明显的连续性,一个员工在履职中是不断遇到新情况,碰到新问题的,可以说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会伴随整个工作过程,因此在职在岗学习必须长期坚持不懈;五是在职在岗学习形式比在校学习更为丰富多彩,除了聆听专家讲座、参与式活动、互动式讲座、观摩交流等不同形式外,更多是同事之间相互请教,自己通过书本或网站比照式的自学。
第二,我们的学习要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坚持为工作而学,为履职而学,要明确工作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把学习与具体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即使是一些工作准备性、储备性、理念性和企业文化类的学习也要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要坚持以“三
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方法论开展学习,不管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多么细化,都要将其置于一个系统下去考虑问题,或者是子系统,或者是再下一层次的子系统;从控制论的角度看,对程序、流程,观察哪些是一般程序流程,哪些是关键控制点;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分析内部的、外部的,与系统、控制点关联的信息有哪些,有否反映系统控制的完整信息,是否反映系统控制的真实信息。第三方面就是要因时因事选用适当的学习形式,是自学,还是请教、交流。
如何“提高办事能力”?
办事能力是以学习为基础、为前提的。两个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通过多种途径、科学方法,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而来的。
首先,要学会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难题。如果说工作能力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那么说,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本中之本,也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不能遇到问题就问别人、推给上级或同事,自己身上的猴子自己养。
第二,要从总结不同的工作方法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办事能力体现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办好多少事情。有的人工作很苦很累,但工作仍不及别人做得好,做得快。因此,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先进的工作方法,用于以后的工作中也是一个人提高办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要具有准确理解领导意图,正确执行的能力。不管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有多高,多么会处理问题,如果你不能准确理解领导意图,而盲目的去执行,其结果则会一事无成。
第四篇:理想国思想解读
西方哲学智慧之《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所读所感
第一次听《理想国》书名的时候,不自觉的想到了桃花源,想到了乌托邦,现在看来,那真的只是纯粹的字面上的联系甚至误解了。正如黑格尔所说“令人愉快的导演约许你循着一条长着鲜花的途径走进哲学,逐渐导入最高的、柏拉图的哲学。但长着鲜花的路径很快走完了。看吧,于是就来到最高的部分,关于“一”与“多”,“有”与“非有”的研究。„„那么,你就会来到那真正的辩证法和思辨的思想„„让自己为这些行而上学的荆棘所扎”,这时,不轻易退却,感受其思想的深度和思辨的力度,我才发现收获真的很多。接下来,我就按照《理想国》原文的脉络,按先归纳思想脉络,再谈所思所感的顺序展开。
关于正义
文中一开始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问题,对于“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这一观点,苏格拉底面反驳道:正义有时是不利于统治者即强者的;一切技艺都是为了求取对象的利益,而不是强者的利益。接着,他们继续以提出观点在反驳推到或论证的方式,考察了正义的方方面面,苏格拉底认为正义之为正义,无论在国家在个人都是一样的,正义之相只有一个,他的摹本可以无数。因而找到了国家中的正义,个人正义自然也就找到了。他的正义观不在于给出外部行为的定义,而在于内部结构的平衡。
他将国家对应于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阶级三个等级,他们若能各尽其职,互不干涉,城邦秩序就会井然,这样的城邦也就是正义的。人的灵魂也有三个部分,即理智、激情和欲望。理智会与欲望发生冲突,欲望要激起的行为如果对人产生不利的后果,理智就会制止他。激情与欲望也会发生冲突,激情表现为一些情绪,如愤怒,如果欲望不合乎理智,而且胜过了理智,激情就会愤怒。激情一般是倾向于理智的,是“理智的盟友”,但有时也会抵制理智,虽然并不多见。
国家的正义在找到了三个阶级的比例、地位和关系之后就达到了,同样,个人的正义也需确定灵魂三个部分的美德及他们相互之间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当理智成为灵魂的领导者,激情辅助理智,他们一起统治者欲望,也就达到了灵魂的正义。
从《理想国》中对于正义的讨论,我们开始感受到其高度的思维深度和严密的辩论技巧。他不局限与个人的正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义感”,而将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统一起来,在对于正义的解释中不局限于具体的行为,即怎样做是正义的,怎样是邪恶的,而从一个国家结构和灵魂剖析的角度解释正义,同时也找到了正义实现的途径。从这里,我们走进了这个思维瑰丽的“正义的城邦”。
女权问题
对于妇女,苏格拉底首先提出她们应与男子接受同样的教育,且提出她们在接受与男子同样的训练与教育后,能从事同样的管理城邦、国家以及军事作战的职业,这一看法在当时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之论,苏格拉底坦承需要借助辩论之舟,运用类比之法,指出女子与男子的差异在于生理,而对于职业的禀赋并无不同,从而成功维护了自己的立场。
苏格拉底以公犬和母犬作比,指出人类对待公警犬和母警犬并无差别,母犬并不只负责生育,公犬也并不只负责守卫,除了人们认为母犬在守卫能力上比公警犬稍差,其他素质与天赋二者是相同的,因而一切工作二者同干。然而,人们通常会认为男子与女子是禀赋各异的,让禀赋各异的人干同样的职业则是不合理的,对此苏格拉底以秃头的男鞋匠和不秃头的女鞋匠作比,之处二者虽禀赋各异,却职业相同这一事实。从而,更进一步的说明禀赋差异与职业差异之间的关系,禀赋的差异不是绝对无限制的,禀赋的差异只有与职业相关时,才会引起职业的差异,而男性与女性禀赋在差异则体现在生理构造上的不同,而与职业相关的品质才能则自然地同样分布于女性和男性,因而女性与男性能从事相同的职业也是理所当然的。
因而,对于从事同样职业的女性和男性,自然也要接受相同的训练和教育。适合于男子的音乐与体育训练一样适合于妇女,女在护卫者也必须裸体操练,这不仅在当时甚至是现在看来,也是荒唐可笑的。然而,苏格拉底认为“既然她们以美德做衣服。她们必须同男人一起参加战争,以及履行其他护卫者的义务,这是她们唯一的职责。在这些工作中她们承担比较轻些的,因为女性的体质比较文弱”。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对待教育和职业上苏格拉底有了一定的男女平等思想,这在当时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雅典城邦中是难能可贵的。当然,这并不等同于苏格拉底有女权主义或推崇女权至上,在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根据自然,各种职务,不论男的女的都可以参加,只是总的说来,女的比男的弱一些罢了。”,“女人男人可以有同样的才能适宜于担任国家保卫者的职务,分别只在于女人弱些男人强些罢了”等处都表示了女性稍弱于男性的观点,这不同于现代的女权主义,然而,不可否认地是,其男女平等的思想有其理性的光辉。
妇女儿童公有
继男女平等之后,苏格拉底又提出了他独特的有关婚姻哲学的理论。在他看来,男女婚配应是绝对理性的,任何违背理性而产生的结合都被认为是恶的,亵渎神明的,应与以制止。为了整个城邦的发展,男女婚配应按照优生学的原则,选取最优在男女在最适宜婚配的年龄结合,才能产生最优的后代。
在苏格拉底看来,妇女和儿童公有对于城邦来说,是最大的善。城邦实际上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与其他人都是兄弟姐妹或父母儿女乃至祖孙关系中的一种,家庭伦理帮助护卫者促进彼此的关系,使他们更加团结。这样,消灭了小家庭,大家荣辱与共,苦乐相连。没有什么是“我的”,“你的”,什么都是“我们的”,因而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身为整体一部分在感觉。因而人人为公,人人为国家的统一和谐做自己分内的事情。
这种理想的公有社会,不禁让我们联想起中国典籍中的“大同”社会,“众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而且“路不拾遗”,无人偷盗。虽然二者所描给的社会理想图景有很在的契合,但他们的实现途径却迥异,孔子的“大同”社会来源于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希望通过教化而实现社会风气的改变,使人人为善,大公无私;而苏格拉底则给出了从生育年龄、婚配方法以及儿童抚育方式等方面的具体形式,给出了他所认为的构建理想社会的具体途径,认为妇女儿童的公有即可促进社会风气的善。
苏格拉底所谓的生育婚配方式在现代社会几乎不可能实现,其产生至善的可能性也受到怀疑,但其中所彰显的“少一点私必,多一点为公”的思想却值得每一个现代人反思。太多的充斥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全部在是否有利,是否有用,一切为自己着想,这样的社会难免是高度的物质文明,却精神匮乏的,正如公主日记里的那句台词“too many stupid times we thought I„”,是的,我们真的应学习下理想国中的思想,少一点“我”,多一点“我们”,一切都会和谐美好很多。
哲学家:城邦的治理者
当苏格拉底提出城邦的治理者应该是爱智的哲学家时,再一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反驳与质疑,对此,苏格拉底循序渐进,引入概念,得出结论。他首先定义了知识和意见,归纳出爱知识的人(哲学家)和爱意见的人,指出在知识上哲学家比爱意见的人多,并指出如果在品德和经验上爱智者也更好的话,无疑应该是城邦的统治者。然后利用事物的联系相关性,说明哲学家同时也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并有美德的人,应该将国家交给他们管理。
首先,苏格拉底说知识对应的是存在,无知对应的是不存在,完全存在的东西是完全可知的,完全不存在的东西是完全不可知的,接着探讨了界于完全可知与完全不可知之间的东西。苏格拉底说意见是一种能力,但它是不同于知识的能力,它也与无知不同,因为意见既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而知识却是完全的真,因而意见就是界于知识与无知之间的东西,对应界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东西。
由此,界定了爱智者与爱意见的人,爱意见的人看到的许多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他们把真实的事物的相似物当作真实本身,一生无论是睡是醒,都似在梦中一般,他们看不到真正的存在,因而不是真正的哲学家;而哲学家能够区分相和有相的事物,能够认识那些永恒不变的事物,在知识上比爱意见都要优秀得多。
接着,苏格拉底说哲学家热爱完全的真实,追求全部的知识,而人天生会珍惜一切与所爱之物天性相近的东西,而“智”与“真”最近,因而爱知者从小即追求一切真理,而当一个人的欲望被引导流向知识时,他就会参与自身心灵的快乐,不去注意肉体上的快乐,因而哲学家肯定是节制的,不贪财的,依次推论,苏格拉底证得哲学家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优良的品质。
最后,苏格拉底指出国家的治理者理所当然只能是极少数的未腐败的哲学家或正当权的那些人受到神的感召,真正爱上了哲学时,无论城市、国家还是个人才能达到完善。当然,这样的哲学家应是真正的哲学家,而并非一些伪哲学家,伪哲学家非但不知真善,反而只会互相争吵,充满敌意,并且进行人身攻击,他们造成了大家对哲学家的误解,是应该杜绝的。
相论:太阳和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划分了两个世界——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这两个世界分别有他们的最高统治者,即太阳和善。其中,太阳是善的儿子,因而统观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统治者就是善自身。而这些阐述就是《理想国》中的相论,相在柏拉图看来具有更高的伦理价值与认识价值,相不是平行的,而是一个有秩序的等级结构,在这结构的顶端,就是善的相。
善的相界是至高无上的,甚至是高于存在的东西,在尊荣与能力上高于可见世界的太阳。柏拉图提到了两种对善的看法。一种是认为善是快乐,另一种认为善是知识。第一种看法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学派,他们认为“快乐是善,痛苦是恶”,以个体的感觉为判断一切的标准,以愉快的感受为个体追求目标,而智慧等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柏拉图认为这种看法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有些快乐本身或他的结果也是恶的,那也就是说恶也是善,是不成立的。而另一种看法将善看做同
一、连续的“一”,与柏拉图的看法较为接近。柏拉图认为,善的理念为最高级的相,是相界的太阳,是相存在的根源,是伦理与政治的唯一标准与规范,但他并没用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用柏拉图的话来说,他觉得这并不容易,更愿意从善的儿子——太阳说起,为此,他用了三个比喻,将善的解释变得生动形象。
一为“日喻”,将善的相和可知世界的关系比作太阳同可见世界的关系,说明善的相对可知世界的作用和最高地位。二为“线喻”,柏拉图以此划分了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的比例关系,分为影像,可见的事物,几何学、算数研究的对象和最高一级的相,他们的真实程度是递升的。三为“洞喻”,以洞穴比喻可见世界,以火光比喻太阳的能力,从洞穴到地面世界并看清楚上面的东西代表灵魂上升到可知世界的过程,也就是灵魂转向的过程。
柏拉图的相论堪称独到精辟,也引人思考,纷繁的大千世界,我们被太多的东西弄得眼花缭乱,只见外表,不明本质。就拿闹钟来说,大概做成各种外形,各种颜色,看的见表盘,看不见表盘的都有,但抛去可见世界的纷繁之像,闹钟的本质只有一个。相论教会了我们一种认识事物,抓住本质的思维。然而,相论中也有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如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存在相,但柏拉图同时有否认如毁灭的东西有相等。当然,取之精华于我们还是十分有益的。
堕落的城邦形式
苏格拉底认为,有五种典型的政治,按产生顺序依次是贵族政制、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和僭主政制。用苏格拉底的话说“没有一个城邦比僭主统治的城邦更不幸的,也没有一个城邦比王者统治的城邦更幸福的”,书中第二卷到
第七卷所说的正义的城邦(理想国),即通过选拔有智慧的哲学家当统治者的政治制度就是一种李向东王政型政制或贵族政制。
荣誉政制的主要特征是统治者为一些单纯而勇敢的人,崇武好战,爱财好富,“好胜而爱荣誉”,在教育上轻视音乐教育而对体育过分重视。寡头政制从荣誉政制产生出来的,以财产而不是才能和品德为标准来选择领导者,“心灵的自身和谐一致的真正的至善,在他们身上是找不到的”。民主政制的特点是人们获得了充分的行动自由和言论自由,苏格拉底称其为一种“花哨”的制度,它“不加区别的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否值得。最后一种僭主制度的特征就是民主制度的绝对自由导致了集权政治的后果,灵魂充满了极度的不自由,受着恶劣的非理性的奴役,心灵永远在疯狂的欲望的控制下,充满了混乱、悔恨、恐惧。
苏格拉底认为,任何政制制度都与之相应的人性论基础,而政制的过渡和变迁过程是伴随着人性格方面的变换而产生的,苏格拉底在政制体制的分析中加入性格人性的分析,最终将灵魂与正义结合起来,“如果作为整体的心灵遵循其爱智部分的引导,内部没有纷争,那么,每个部分就会是正义的,在其他各方面起自己作用的同时,享受着它自己特有的快乐,享受着至善的和各自范围内的最真的快乐。”因此,苏格拉底所提倡的生活方式应是“有理智的人”的生活方式,在心灵中培养起节制、智慧、正义等高贵品德的学问,不受贪婪的引诱,以城邦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理智的追求真正的善和快乐。
对模仿的批评
《理想国》第十卷一开始就讨论模仿,文中设想了三张床,分别是神、木匠和画家造的,木匠造的床可以看成自然的床的模仿,而画家造的床则可以看成木匠的床的模仿,画家的床和木匠的床之间隔着两层,与实在或本质相隔甚远,画家却靠模仿来赢得爱戴。由此,苏格拉底从人性论的角度批评了模仿,他说人们在从事不同的活动时用的是心灵的不同部分,有时运用的是理性的部分,有时则是感觉的部分,理性的部分才是高贵的、接近于真实的,而模仿这是模仿那些可变的部分,心灵中的不平静给模仿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因而模仿是非理性的,“模仿术乃是低贱的父母所生的低贱的孩子”,它的作用在于鼓励、培养和加强心灵的低贱部分,毁坏理性部分。
苏格拉底从理性与感性的部分批评了模仿,如今信息时代的人看到“模仿”一词应该也是百感交集,虽然二者的含义不严格相同,但也有着一定的可比性。柏拉图的“模仿”是木匠、画家对事物的再造或在现,这在现代人看来肯定不叫模仿,现代模仿与创新相对,然而,如果把神的创造比作创新,那么现代模仿的含义是不也跟当时一致呢?这么一来,我们今天也很是抨击的缺乏创新,只会复制也正是苏格拉底所抨击反对的。
然而,我又不禁想起大家对腾讯QQ的一个似贬实褒的评价“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腾讯将各种东西集成在自己的平台上,邮箱、购物、微信、空间原本都不是它的首创,然而它借鉴集成以后,却依靠其强大的顾客平台将其做大
做强,以致不可超越。那这是否体现了模仿的优越性呢?其实,即使我们承认腾讯的每一项单独业务都不是首创的,但我们也不可否认他这种先有客户,拓宽平台的策略是独一无二的,集成式的创新不也是创新的一种吗?当然,我们不应只满足与这种创新,毕竟是很有限的,一味的模仿而不会走创新之路,终究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与威胁。
《理想国》一书读下来,从最初不着边际的幻想,到最终深入其中的理解,又跳出文字的思考,虽然思考的深度也许还很有限,但欣喜的是,从中获得了哲学的启蒙,学到了一种架构式的、辩证式的思维方式,爱上了这们爱思考、爱智慧的学问。
参考文献:
[1]周新廉、彭琦,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朱清华、方朝晖,理想国家的宣言——《理想国》,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
[3]/zhexue/lixiangguo/index.html
第五篇:做一名守本分的共产党员
做一名守本分的共产党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19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2019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249.3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122.6万件,谈话函询25.9万件次,立案45.2万件,处分38.3万人(其中党纪处分32.5万人)。处分省部级干部31人,厅局级干部0.3万人,县处级干部1.6万人,乡科级干部5.7万人,一般干部6.5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24.3万人。
这样一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但也反映了我党能够直面问题,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从一起起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党员领导干部一旦背离党的宗旨,必将导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一旦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必将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对于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广大党员干部应做到永葆忠诚本色,始终做到心中有党。永葆干净本色,始终做到心中有戒。永葆为民本色,始终做到心中有民。永葆担当本色,始终做到心中有责。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时时想着基层、事事为着群众,让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保持和维护好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筑牢党的执政基础。
守住忠诚的本分。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和自觉践行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办事,任何时候都不能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注重从思想上和行为上绷紧讲政治这根弦,念牢政治纪律“紧箍咒”,恪守政治规矩“高压线”,不说违背党的原则的话,不做违背党的要求的事。强化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坚持在政治上本分厚道,增强对党规党纪的敬畏感,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决不允许阳奉阴违、自行其是,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自觉做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保持干净的本色。干净廉洁是一种必备的政治素养,是为人处事从政的一项基本要求。领导干部要强化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时刻绷紧守身如玉这根弦,打好“防疫针”,涂好“防腐剂”,筑牢“防火墙”,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拒腐于千里之外,切实做到一袭白袍、一尘不染。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算好“人生大账”,时时刻刻稳住自己、事事处处把握自己,切实做到慎独、慎始、慎微、慎终、慎友,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主动接受党内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注重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从点滴抓起,时刻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不越雷池一步,坚守底线,筑牢防线,不踩红线,切实做到不义之财坚决不取、不法之事坚决不为,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保持共产党人的清正本色。
增强担当的本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担当不仅要有想干事、愿干事、勤干事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而且还要有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能力和水平,正如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领导干部要按照“又红又专”的要求,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基础上,把精准培训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做到精通本职工作、熟悉本职业务。只有着力增强担当实干的真本事、真本领,着力提高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专业水平,才能克服知不抵位、识不符职的困境,减少知识透支、本领恐慌的发生,真正在推动改革发展中有“几把刷子”,成为履职尽责的行家里手,成为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
党员干部要守住忠诚的本分,保持干净的本色,增强担当的本领,时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思想上的纯洁和行为的干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头脑,决不放松自我要求,才能警钟长鸣,时时警醒、规范自身言行,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