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模块六】做专业的班主任 面对代沟

时间:2019-05-14 12:1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模块六】做专业的班主任 面对代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模块六】做专业的班主任 面对代沟》。

第一篇:【案例模块六】做专业的班主任 面对代沟

【案例模块六】做专业的班主任

面对代沟

学生走进崇拜误区了吗?

鲍婧老师最近遇上一件烦心事。这件事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她还耿耿于怀。

那是一个月前的班会,按照她带班的惯例,她利用班会的时间对全班进行了一次匿名问卷调查。因为这是个新组建的班级,她对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学生的爱好、追求等等都不清楚,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于是设计了这项活动。而且,这项活动是她的保留节目,一直这样坚持。她从教已经十年,这是她带的第四个班了,也是她进行的第四次问卷调查了,每次活动后,她都要认真总结,然后进行修改补充,问卷设计越来越精致,越来越科学了。为此,学校领导多次在全体教职员工大会上表扬了鲍婧老师。

这个新班的问卷调查,她阅读多次,分析了多次,却越来越烦心。这个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项传统的题目:“请你写出最崇拜的对象姓名,限定一位。”这个班45名学生,竟然罗列出35位崇拜人物姓名。她想不明白的是全班学生没有一个人写华罗庚、陈景润,甚至连居里夫人都落了榜,就连过去得票率一直非常高的周恩来都只有寥寥的五个崇拜者。更让鲍婧老

师火冒三丈的是竟然有个学生写的是――秦桧。

鲍婧老师大学毕业后重新回到校园,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担任班主任,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理想教育。她觉得一个青年具有了远大的理想,在心中树立起居里夫人、华罗庚、陈景润这样的高大形象,就会刻苦学习,就会报效祖国。开班不久,她就上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谈志当存高远》。为了准备这个班会,她熬了三夜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教案。她特意举出了为科学矢志不渝刻苦勤奋的华罗庚、陈景润和居里夫人。这些都是给鲍婧老师以巨大影响的科学巨人,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科学巨星。可是,她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全班大多数同学却昏昏欲睡,有的竟然在课桌下面看书,有几位同学分明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心不在焉。她把火压在心里,没有喷发出来。这次问卷调查的情况,却不能睁一眼闭一眼了。尤其是在开玩笑的小马老师给她的高一五班起了“秦桧班”的绰号后,她更“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她想找个机会和全班算账,好好算算账!她要对他们表明对崇拜秦桧的人老师是绝不放过的,老师不能培养秦桧的接班人。这次问卷调查是匿名的,但是老师希望这位高人不要隐名埋姓,让我们大家好好看看你的尊容。她还想警告这个以反面人物为崇拜对象的同学,你的操行评语中要记上这

一笔的……

鲍婧老师冷静的时候想,在这样开放的时代,这样做妥当吗?她心里很不安。到德育处,找德育主任寻求帮助。她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向德育主任汇报了。德育主任未置可否,只是原则上给她讲了这样的观点:

传统榜样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有的学者认为现代榜样教育有四大缺陷:第一,榜样形象呆板,缺乏现代人的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榜样种类单一,无法反映当今社会多元化的需要;第三,教育方法陈旧,难以激起青少年的共鸣和参与;第四,忽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抛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榜样的学习要求整齐划一,置青少年于被动境地,难以对榜样产

生心理认同。

对榜样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认为主要原因:第一,榜样形式过于单一:内容刻板、空洞、政治色彩浓、造成学生反感(40·82%);第二,榜样形象过于完美,不切合实际,缺乏感召力(36·73%);第三,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与教育者树立的榜样差异太大

(16·33%)。

鲍婧老师认为自己坚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正确的,而令她不解的是如今学生竟然崇拜起秦桧,对这些学生,打不得,骂不得,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才能

引导学生走出崇拜误区?鲍婧老师陷入了深思。

(案例提供:席咏梅 天津市实验中学 张万祥

对话班主任】

主持人:

班主任:

赵玉如(北京教育学院)

李京燕(北京四中)

徐立荣(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

设想的那么好,可以说,这个班会没有取得成功,为什么呢?如果您是这位鲍老师,您会采用哪些

不同的措施呢?

李京燕: 首先,我觉得鲍老师采用的这种方式,出发点是很好的。她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出发点呢?是因为她

积累了15年的教育经验,认为教育的核心,或者说关键就是培养学生做人。根据十年的实践体验,她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就要给学生讲一些榜样人物事迹,带给学生共鸣、影响、震动。效果是很好的,所以她十年如一日,每接一个新班都会采用这种方式,讲故事、做问卷,然后把居里夫人、华罗庚这样的优秀人物呈现给学生,激励学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她觉得这是做人的第一步。

这次,她带第四个班,又采用了这个方法,做了问卷调查,结果适得其反。她就感到非常的失败,也很困惑。

其实,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也都是我们头脑中学习的榜样,也都是非常令我们动心动情和震撼的人物。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听完以后,似乎无动于衷?我觉得鲍老师可以再做进一步的思考,就是十年了,学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人类一代一代在繁衍,今天这个时代和过去那个时代确实差异非常大,而且社会在迅猛地发展,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学生选择他的发展方向,设计他的发展理想。究竟怎么样?其实学生是非常困惑的,他自己也不清楚。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影响到学生要发展个性、追求个性。而学生对个性化的理解是:我和别人不一样,就是个性。老师讲了这么多的故事,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可能不是很熟悉,并没有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他不了解整个人类发展当中的这些优秀人物及其成长经历,这是他们文化底蕴的不足,导致他们听故事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再有,他们在这个时代接触信息更多了,老师想让他找一个榜样、找一个偶像,那他就要找符合他个性化的榜样,于是复杂了,于是出现了一个班拥有35个榜样形象的情况,于是老师就觉得失败了。

如果我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我必须要反思:现代学生学习的背景是什么?他们的需求究竟是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了解了学生的需要之后,先接受学产生的现实,然后在挖掘他们想法中的困惑,思考怎么去引导。再有,榜样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树立一个目标、树立一个理想。但是,目标理想不一定必须通过某一个固定的榜样来确立。可以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人类走过的足迹,赵玉如: 李老师,在案例中提到,班主任鲍老师花费了很多心思准备这次班会活动,但是班会的效果并没有 慢慢积累他的文化底蕴。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引导或者帮助他选择一些杰出人物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对他们产生人生理想的激励,从而形成他自己的追求。

徐立荣: 补充一点,教育是慢的艺术,应该在平时的点滴当中进行渗透。我是语文老师,写作文需要积累素

材,我在每节语文课前抽出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演讲――最崇拜的人,崇拜他什么,一个学期都讲完之后,就这个系列开一些主题班会,讨论什么偶像值得我们崇拜?我们怎么去崇拜?

赵玉如: 很好,学生要对人物做分析,比如说很崇拜这个人物,你了解这个人物吗?这个人物的长处是什么?

他身上存在的缺点是什么?

徐立荣:

鲍老师班有崇拜秦桧的学生,这里面可能有很多的原因。

可能这个学生就是追求个性,就是追求和别人不一样,可能也没经过深思熟虑,是吗?

李京燕: 也可能是这个学生说,我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秦桧把金人引进来,金人代表发展的历史,我崇拜

这个人,因为他推动了历史了发展。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究竟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对他树立理想起什么作用?徐老师每节课利用五分钟,每天都积累。这是在积累文化的底蕴。之后,他才会具备价值观选择的能力,他才可能具有行动的准则。

赵玉如: 案例中提到的学生崇拜秦桧,作为班主任鲍老师,当时的反应是什么?她非常的愤怒,情绪立刻就

发生了一个很大的波动。作为教师教育者来讲,鲍老师应该怎么去想?怎样才能把持自己,冷静下来,理智地面对这个问题?也就是说,鲍老师面对这突发的情况,怎么进行自我调整?

徐立荣: 我跟鲍老师比较相似,我工作九年,当了九年的班主任,带了三轮班,今年是第四轮。工作九年之

后,真的是有一定的经验,一定的方法。有了经验方法,有时候反而受了束缚。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同学很不一样,敢于向老师公开的置疑,比如崇拜秦桧的问题。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就是说,秦桧可能也有他的才华,有他的优点,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分析,怎么去评价。我觉得老师的角色应该发生改变,还有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上也应该进行调整,老师应该由单一角色向多元角色转换,老师应该是班级的引领者,是专科型的老师,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又应该是一个模范公民。老师有多种的角色、多重的身份,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身份都应该好好学习,研究。

第一,老师应该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为什么?如果你高高在上的话,学生根本不会真的崇拜你,他可能在背后会说些什么。老师应该蹲下来和学生对话,和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可能愿意和你说

些心里话。

第二,班主任应该由限制型向发展型转换,为什么?我带的第一届,是我最成功的一届,真的是没有什么方法,然而同学们跟我的关系非常好,背后叫我小徐。我现在反思起来,为什么如此?那时候,我真的没有太多的限制学生。现在,我觉得自己干了三轮了,有经验、有方法了,手段就上来了,限制学生就多了,跟学生的关系就疏远了。这样的话,就不利于了解学生。

第三,老师应该应该由高耗型到高效型转换。鲍老师第三轮第四轮又用这个方法,就不成了,那怎么办呢?我觉得她应该试着跟学生去沟通、了解一下,学生所需是什么,所想是什么?由学生或者由班委来设计这个问题,老师来指导,这样的话,可能会更好一些。

第四,老师应该由经验型到科研型转换。有时候经验真的害死人。教了那么多学生,这一轮和那一轮不一样,每一个同学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来学,需要老师去学一些心理学

和教育学的东西才行。

再有,老师应该由被动的学习转到主动的创造,应该由封闭到开放。对老教师来说,他可能有赫赫战功,有很多的功劳、功绩,但是如果就此满足的话,肯定不行,应该走出去,向名师、向身边的人,甚至向年轻人、向书本学习,学习各种工作方法,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李京燕: 刚才徐老师说的教师应该自我反思,很好。反思之后,面对这个案例,最具体的问题就是有同学崇

拜秦桧,班主任可能不能接受,对于很多人来说,也不能接受。但是,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往往是教育的增长点,班主任老师不能忽视这个教育契机。怎么做呢?其中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准备,召开一个班会,这个班会专门讨论历史上典型的人物,比如说秦桧。可以说,我们有些同学是崇拜秦桧的,那么对秦桧这个人物,大家了解多少?启发同学们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一生发展的状况。了解透彻了之后去选择,让选择崇拜秦桧的人去反思他选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班主任可以做一系列的工作。比如说,这个学期,特别是刚上高一或者是初中,做一系列的历史人物解析这样的铺垫,或者是一些优秀科学家的故事的解析,实际上也是在积累学生们的文化底蕴。他们有了这种底蕴,将来就有了选择的能力。

赵玉如: 和两位班主任的交流,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班主任面对突发事件,不能够冲动,感情用事,我们既要尊重孩子们的多种选择,在他们价值判断出现误区的时候,我们要仔细的冷静地分析,和孩子们一起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帮助孩子们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

【对话专家】

主持人:

专家:

赵玉如(北京教育学院)

康永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刘翔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郑新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听专家们的意见。我们请来了三位专家,他们是刘翔平教授,郑新蓉教授,康永久教授。

我先问康教授一个问题。这个案例中提到,鲍老师费了很大的工夫来组织班级活动,但是没有达到

预想的目的,这是为什么呢?

康永久: 应当说,鲍老师设计的问卷有一个误导在里面,达没达到活动的目的是鲍老师自己的想法。从我们

这个角度来讲,可能更复杂一些。

那么她的误导在哪里呢?她把一些偶像,自己那个年代大家公认的一些偶像,花了很大的心血,推荐给学生。但是,从某种意义说,这种推荐其实也类似于一种推销。她对于学生选择跟自己不一样的偶像,显然是没有心理准备,而且她觉得自己选的这些偶像就特别特别的好,理所当然的要成为学生的偶像,尤其是自己做了那么多的介绍之后,还起不到效果,她心里很窝火。

其实,崇拜偶像这个东西,是很内在、很个人化的一个事情,而且学生说出来的偶像,未必就是他真心崇拜的对象,因为他只是把他说出来,写在纸面上,你要他填表的时候,他给你填了,但是填了,并不意味着他内在的就相信这个,因为他可能就是对你老师的推荐产生反感。老师说了一大套,而且那个东西可能学生知道得比老师还多,学生了解那个人物的方方面面比我们老师介绍得还多。我们老师实际上可能是以一种很拙劣的方式在推销自己的偶像,学生就烦了,心里会想:老古董!

于是,他随便填一个,气气你。你还真生气了,中计了!

这个问题需要三思,可能学生真的是有那样一种想法,我们老师是不是也有偶像崇拜的误区呢?这个东西要思考,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没达到目的。有没有达到教育目的,还不一定,因为这个过程还没有完全结束,实际上有好多东西在这个过程中间已经暴露出来了,就看你老师会不会处理。

赵玉如: 刚才康教授说到,教师的偶像和有些学生的偶像发生了很大的冲突,使鲍老师的心情很不平静,情

绪产生了很大的波动。刘教授,面对这种挫折,面对这种困难,教师应该怎么才能够调整自己的心

态,能够很快的冷静下来。

刘翔平: 鲍老师如果因为这件事产生过度的情绪反应,那的确是比较主观的,多多少少有点以自我为中心吧。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应该把自己崇拜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尤其是当人们的观点跟你不一样的时候,你更不应该强迫大家顺从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尤其是在道德这样一个特别复杂的问题上。我觉得这种教育就有问题。

现在道德教育当中特别强调认知,我怀疑这个活动的有效性。人们并不是通过意识中特别明确的认知说我崇拜谁,我就向他学习,得到道德的一些启迪,实际上人们往往是在生活的细节中得到道德启迪的。心理学有一个实验,是讨论道德两难。结果发现发言特别优秀说得特别头头是道的人,回这既需要班主任因势利导的工作艺术,更需要我们班主任不断积累的实践智慧。

赵玉如: 刚才我们和两位班主任围绕着案例展开了交流和研讨,她们从实践层面上谈了想法,现在我们想听 答问题非常深刻、尖锐的同学,在行动中并不是很有道德的人。结合两难的道德教育,我们讨论了几十个两难的故事,一年下来之后,发现人们实际的道德水准并没有任何的提高。相反,如果去为别人做一点事,为人们捐点钱、献点血,人们的道德水准却普遍提高了,所以,鲍老师确实要改变观念,因为道德教育中,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崇拜什么人,向他学习,然后把这内化成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实际行动中,在体验中,我们变得更有道德感,我们在行动上更有道德性,所以我觉得

要改变方法。

教师的情绪控制问题,我觉得是个大问题。教师必须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什么呢?教师这个职业跟人打交道,肯定要有情绪的问题。世界上有十个职业特别容易产生心理不健康的,排第一的是警察,排第二的是医生,排第三的就是中小学老师,这三个职业都是跟人打交道的,警察是跟坏人打交道的,跟犯人打交道的;医生是跟病人打交道,老师跟差生打交道。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跟自己价值观、世界观完全不同的人打交道,跟甚至不可理喻的那些笨人打交道,所以老师们肯定会

有挫折,会有情绪上的困扰。

我觉得鲍老师的情绪困扰还不算太大,有的差生就是跟你干,就是跟你闹,怎么办?作为一个老师,必须在情绪管理、情绪控制、情绪理解这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情绪治理就是通过管理自己的情绪达到心理健康。尤其在品德教育中,搞班会,老师本身作为一个样板,自身的行为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如果你老是强加于人,而人家不服从你,人家跟你调侃,你又生气,那不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吗?这样给学生作出了什么样板?如果有权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对学生的道德就提供了一种消极的力量、消极的榜样,我认为老师必须要好好的反省自己,改变自己。

老师搞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我是搞心理学的,有一个概念老师必须理解,叫代沟,其实这个概念已经是很早很早的概念,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来了。代沟,就是说你代季的差异,据说四五年就有一个代沟。周总理、陈景润,那都什么时代了,那是陪伴我成长的人物,我对他们有体验。在中学生都不认识这些人,你让这些学生去崇拜他们,或者让学生去羡慕他们,我认为这不符合心理学的发展规律,所以应该找点新的人物、新的事迹,具

有时代精神的。

另外,我认为道德教育需要灵活,既要考虑到价值的多元,也要考虑道德的一元。不能过分强调道德多元化,否则这社会就乱了。我们在价值多元化的同时,还要考虑一元化,就是主流文化,我认为还是要倡导一种社会统一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鲍老师找正面人物,想统一大家思想,这点无可厚非,但是,老师也要兼顾个体的差异,方法上更好一些,心理上更贴近,在认知情感上要兼顾,这

样她的道德教育就会更加有效。

赵玉如: 刚才两位专家从班主任的角度谈了怎样采用更合适的方法,请郑老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一说,班主

任应该怎样做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接受教育。

郑新蓉: 我看得出鲍老师是个很认真,做法上比较传统、比较保守的人。这个老师有些时候可能需要接受一

些培训,比如说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学,研究孩子青春期叛逆这个现象。还有,比如说教育社会学的知识。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改革开放带来了各种观念,社会的的确确呈现出价值多元的情形。

鲍老师显然没有顾及到。

另外,在现代这个社会,大众媒介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鲍老师甚至不能理解孩子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些人,她需要补一些课。案例反映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是普遍的问题。我做大学教师、我做研究生的导师,都会经常发现我怎么喜欢的一个主持人,学生就会嘲笑我;而他们喜欢的某一个人,我认为简直是没有可取之处的人,他们竟会那么崇拜。常常会发现由于文化的差异、年龄的差异带

来的反差。

希望鲍老师在做法上要有创新或者遵循一些规律,出现这种多样性,你首先要反省自己的学生全都以刘德华为崇拜对象,为什么不以周杰伦为崇拜对象?是什么样的资讯,什么样的媒介,让他们如此的?偶像一定是学生接触过的,他们是哪些情况接触到的?这里面,我看不见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教师(主要是贫困地区的教师)做过一个调查,发现最边远贫困的地区的教师最喜欢的书,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排第一位,排第二位的是《平凡的世界》。根据他们资讯的方式,他们获得的只能是这个。我们当时很吃惊,城市里的教师显然就不是这种选择。教师也有他的生活氛围,他的资讯接触,这可能决定偶像的形成。对孩子的差异性做分析,这可能是鲍老师第一步要做的。第二,老师也别太在意。孩子们今天喜欢老师可能看不上的性感歌星,孩子们崇拜的偶像也会变的,他们甚至还有叛逆的,你不就是特老“马列”吗?你不就特别怕我们喜欢这些人吗?我就给你填上。有时候也会根据你想看到什么,他们出于叛逆的心理能怎么刺着愿意管他们的人就怎么刺。老师要懂这样的心理,老师要做分析。第三个,关注偶像崇拜,开主题班会,你会考虑利用偶像做什么事情。不外乎要表现一个教育因素,这个时候,是让学生统一到我们形成的主流的偶像统一呢?还是让孩子们看到不同的偶像,启发他们思考这些偶像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激励作用?可能就因为喜欢一个歌星,有的学生开始爱清洁卫生了,不能说这个偶像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他崇拜的一个偶像对爱情忠贞,这个学生可能就不会乱性的交友了。如果一味去否认,看不到这个歌星或者是你看不上的偶像对孩子的提升,你会毁了一些正面的教育因素的。这个是我想讲到的第一个方面。

青少年尽管出于一种叛逆的青春期,我们把这叫做激情澎湃的时期,而实际上他们的理性也是快速增长的。十二三岁的孩子,他就在反省偶像现象了,他会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反省。当老师的偶像和学生的偶像不一致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进行一些理性方面的教育,就是为什么我们有种差异?为什么女生和男生有差异?为什么有的是依据长相列的偶像,有的是依据一个人的品行,有的是依据才艺,有的是依据财富……每个人对偶像都有自己的标准,让他们列出来,让这变成进行自我教育、理性地剖析偶像现象的形成过程。然后,他们会释然很多事情。你喜欢雷锋,他也会理解。我是比较崇尚教育对人的知性、对人的情感、对人理性的提升的一些活动。只有这样做,所谓的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才是站得住脚的。鲍老师着急,情有可原,但是工作的过程显得还比较粗,还不够精细。

老师有没有办法把孩子的偶像崇拜或者是价值观层面的东西,往人类或者社会更主流的更健康的、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价值观引导呢?是可以的,但是你要反省。今天反差大,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什么?老师了解不了解丰富的资讯。如果给他们讲刘胡兰的话,他们可能觉得郭晶晶更有吸引力。你如果非要让他们拿刘胡兰替代郭晶晶,就不太现实。你了解不了解郭晶晶,郭晶晶之后的其他更年轻的,工作就难以开展。希望鲍老师做一些反省,因为利用偶像来进行教育,其实可以化解代季之间的一些隔阂。本来是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但是你吧它变成一个阻隔孩子们和你沟通的因素,你给他们扣个帽子,或者简单化的不行,去订购一批学习雷锋的教材,而闭塞了孩子们更广阔的形成他们自己的榜样和偶像的渠道,这样的话,可能就有点适得其反。

康永久: 我插一句,老师不应该开始就讲自己的偶像,然后要大家做中间群体,顺着这个意思说,其实大家

可以来畅谈,畅谈我们当年的偶像。那你今天谈你今天的偶像,我谈我当年的偶像,或者谈我现在的偶像,然后再来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相互体谅,相互理解,都试图从对方那个角度理解,也都试图从对方吸取一点东西,这样的班会设计,可能比鲍老师班会的设计要人性化很多,那

可能是真正有教育意义的分析,而不是一个命令。

赵玉如:

康永久:

赵玉如:

康永久:

赵玉如:

刘翔平: 班主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学生也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来。

包括班主任视自己为一个普通的人,跟学生一起交流。

角色要发生变化。

对。

刚才三位专家都谈了自己的观点,请三位专家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自己的观点。

现在的孩子需要偶像崇拜,但更需要具有时代精神的、贴近他们生活的偶像崇拜。

郑新蓉:

老师不要只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经验圈子里,尽可能突破所有的界限,走到孩子们的生活当中去。

康永久: 我们老师要帮助学生适应和创造鲜活的生活实践,而不要把学生禁锢在自己想像、理解或者是自己

刻意营造的人为的狭小的空间。

赵玉如: 社会在变,孩子们在变,老师也要跟着变,当孩子们在价值判断上出现误区的时候,教师要带着孩 子们一起来分析,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这个过程也是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过程。

第二篇:【案例模块六】做专业的班主任职业道德-初中班主任如何坚持公平公正

【案例模块六】做专业的班主任职业道德-初中班主任如何坚持公平公正

撕心裂肺的伤痛

政教处主任向毕业班的班主任们宣布:各班预定“三好学生”候选人两名,最后确定一名,中考成绩上加10分,各班一定严格评选,力求公平、公正、公开。

严老师手里紧紧攥着候选人表格,似乎攥着几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选谁呢? 严老师边走边想,两个名字渐渐清晰——张波和苏静伊。张波是班长,成绩年级前三名,校运动会跳远冠军,为人宽宏大度,热情周到,在同学们中威信极高,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他一定能高票当选。苏静伊是语文课代表,成绩年级前五名,活泼开朗,多才多艺,曾在市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男生女生都佩服她,深受老师们喜爱。可以说,这是众望所归的两个候选人!可是,赵老师的孩子赵羽怎么办?赵老师曾经暗示过。现在还考虑他吗? 严老师又想,反正赵老师也没明说,不要因为人情面子委屈了更好的孩子。再说学校要求一定要走正规程序,把最优秀的学生选出来。想到这里,严老师主意已定,脚下的步子轻快了起来。一推门,赵老师已经在办公室等他了!“我跟主任说过了,你就直接填吧。” 赵老师轻轻松松的说。严老师半天挤出一句:“得和其他老师商量一下。”“也行。不过我都问过了,他们都同意。” 赵老师有些不耐烦了。“那我考虑考虑。” 严老师想尽力将天平的指针指向零。赵羽差得太远了!严老师想对赵老师说,应该让孩子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东西,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于是试探地说:“赵老师,你别看得太重——”“同事一场,这点面子你都不给,成不成就看你了!加上10分,他就能考上高中,不加就可能考不上。再说那些学习好的学生

不需要。”赵老师毫不客气地说。

严老师也在努力说服自己,是啊,赵羽也是我的学生,而且很可能在录取线的边缘,多考走一个,我不也很光彩吗?还是给他一个机会吧。可是把赵羽定为候选人,苏静伊就没希望了。没关系,苏静伊竞争不过张波,推荐上去也会淘汰。推荐赵羽,既给了同事面子,对张波也没有影响,两全其美。于是,严老师怀着对苏静伊的愧疚在表格上填下了张波和赵羽的名字。赵老师接着说:“张波已经有了体育加分,又不累计加分,给了他等于浪费。”这倒是实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就把人情送到底吧。课间,严老师把张波叫到面前:“你有了体

育加分,这次的„三好学生‟,让给别的同学吧。”张波爽快地答应了。

班级选举前,严老师说:“必须在两名候选人中产生,不得另选。”他顿了顿,又含糊说道:“张波放弃了。大家可以考虑另一名同学。”投票开始了,有些孩子的脸上出现了疑惑的表情,有人小声说:“怎么没有苏静伊?”有人回答说:“不知道,乱填吧。管他呢!”选票交了上来,全班44人,赵羽36票,张波8票,赵羽“堂堂正正”地当选了!严老师宣布了结果,却没有以往的掌声。孩子们一个个木然地坐着,看着台上的班主任,教室里弥漫着灰暗压抑的气息。严老师感到异常难过,不敢再看同学们的眼睛,匆匆离开了教室。赵老师来问了结果,高兴地说:“等我儿子考上高中,我请客!” 严老师心里却流下了愧疚悔恨的泪水,他骂自己:你怎么能把评选当作自己的私有权利。要知道,为了升学率,为了同事的情分,你失去的不仅仅是良心,还蒙蔽了孩子纯净的心灵啊!严老师一向心态平

和,睡眠很好,不管多么忙碌劳累,头一粘枕头就进入梦乡。而这天夜里,他失眠了。第二

天早上他向校长提交了一份不再担任班主任的申请书。

(杨兵 张万祥根据李秀荣刊发在《教育有悔》一书中同题的文章改写)

【对话班主任】

主持人:

班主任:

赵玉如(北京教育学院)王春风(北京市宣武第一职业学校)荣建伟(北京东四九条小学)

工作中所遵循的基本规范,它是社会公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班主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案例中提到,在选三好的时候由班主任牵头,任课老师加盟,王老师,请问您认同这种工作思路

吗?要是您,您会怎么做?

王春风: 这个思路,我觉得是可以。但是对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我却不太认同。如果我是这个班主任的话,可能会采取另外的方式,作为一个老师,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这是我做人的原则,我不会

被外界因素所干扰;评选工作,我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怎样实施呢?要把工作做得更细

致一些,把学生的表现量化起来,让任课老师和同学很容易做出选择。

具体工作步骤是,第一步,设计一个综合考评表,作为学生评价一个依据。这个表设计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观性的评价指标,假如设计成20分,任课老师和同学占10分,班主任占10分。

第二部分是客观性的评价指标,例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活动情况、特长、考勤等等,比值要高一些,假如设计为80分。第三部分是备注栏,情况说明。这样的表格客观地反映情况,公开化。大家的意见可能会少一些。

第二步,初选三个候选人。一个是班长张波,一个是语文科代表苏静伊,还有一个是赵老师的孩

子赵羽。我要和这些孩子单独谈话,对张波,我要把情况跟他交待清楚,让他自己选择。对苏静

伊,要把她的优缺点都摆出来,让她做好评上也许是评不上的心理准备。对赵羽,我要把实际情

况跟他交待清楚,让他自己决定是参加竞选还是不参加。像赵羽这种情况,一般来讲可能会主动

放弃。

第三步,和赵老师谈话。把他当作学生的家长,而不是当事人的老师,主要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

谈,如果赵羽选择了放弃,和赵老师沟通,希望他遵从孩子的意见,别给孩子制造精神压力;如

果孩子愿意参加竞选,应该鼓励孩子,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细致的工作以后,再进行评选,这样学生的心灵不会蒙上阴影,能够达到学校提出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能够评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人。

赵玉如:这样结果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王春风: 这样做,人情可能要受到一点冲击,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可以跟赵老师明确地

表示,大家都是人民教师,这个面子只能到此而已,教育应该是一片净土,不应当掺杂过多的个

人成分,希望赵老师能够理解。

赵玉如: 案例中的严老师在 “三好”名单出台上下了很大工夫,用了很多脑筋,让谁上,让谁下。但是选“三

好学生”应该跟育人工作结合起来,荣老师,你如果是这个班主任,你会怎么做?

荣建伟: 不同意严老师的做法,他把工作放在评选这个环节上,我觉得太晚了。他应该在平时的育人环节

当中去做工作,比如说看到赵羽的成绩不好,指导他学习方法,或者给他单留作业,帮助他提高赵玉如: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专题是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教师在进行教育

成绩。如果平时从成绩上、纪律上、工作能力上都对这个孩子有一定培养的话,到最后的评选环

节应该不会太难,严老师没有做这些前期培养的工作,到最后必然很为难。我觉得做好前期工作的话,不用赵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盯着严老师,赵羽会自然而然会成为候选人。

班里面如果有学生学习退步了,班主任有义务和家长联系,要帮助他提高成绩。有的班干部工作

不主动,班主任要跟家长联系,了解他最近是不是有心理问题了,或者家里有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们不能因为他是赵老师的孩子,就多做一些,对班里其他的孩子,我们也会这样去做的。

赵玉如: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两个方面努力,一个方面,教师应该参与学校的管理,为学校献计献策,推出

并促使一些新的制度的出台,这样一些困难问题在上层解决掉了。不用把负担推到老师那儿,让

老师为难。另一个方面,班主任是育人的,教师是榜样,教师是楷模,因此我们教师要以公平、公正的原则推进自己的工作。要把握住这种职业道德的底线。因为这是在教会孩子怎么样公平、公正处理问题。

【对话专家】

主持人:

专家:

赵玉如(北京教育学院)程凤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王海燕(首都师范大学)姚梅林(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谈了各自的想法,现在我们也想请专家们来谈谈看法。程教授,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学校对班

主任的管理存在哪些问题?要想解决这个案例中反映的问题,有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程凤春: 这个案例涉及到评 “三好生”的事情,涉及到的人物有班主任严老师,赵老师,他的孩子也在这个班

上,还有班里的学生。严老师一直处在矛盾之中,他非常地痛苦,非常地困惑。从这个案例分析,我觉得有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程序不够严谨科学。好像以前有一个评审程序,主要是由学

生来评审,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后来可能学校感觉这个过程要拖很长时间,于是改

变了,完全交给班主任来操作,实际上没有严格的程序。正因为没有严格的程序,就会产生很多问

题。第二个问题,学校对于评三好生好像也没有很明确的标准。于是赵老师说他的孩子够条件了,严老师觉得赵羽不够条件,但是又觉得好像沾边,这主要是标准不严格造成的。第三个问题,这个

学校好像有一个潜规则,就是在评“三好生”上可以照顾教师的子女,因为评上“三好生”有10分的照顾分,所以很多老师都会争,而且学校觉得老师辛辛苦苦工作,可以对其子女优先照顾。这个潜规

则也是很大一个问题。严老师一方面觉得应该按照严格的标准操作,另一方面又觉得要遵守这个潜

规则,否则会造成和其他老师人际关系紧张。第四个问题,在这件事情上给班主任的权力太大了,当然责任也太大,造成结果是班主任难以承受,感到非常困惑。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改善。第一个,应该有一个严格的评审程序。“三好生”

本身就是一个很难有确定标准的问题,如果没有严谨的程序,中间必然会产生问题,所以首先要有

一个科学严谨的程序。第二个,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比如“三好”通常是指德智体,应该明确

德育达到什么样、智育达到什么样、体育达到什么样可能会入选,而且入选的人数也应该有比较明

确的规定。可以排一下队,比如是三个候选人还是两个候选人,应该按照排序来确定。不能后面再

加候选人,否则给班主任工作增大难度。第三个,处理好照顾教师子女的潜规则。这件事情恐怕也

是学校德育的问题,如果学校自己都做不好这件事情,怎么去教育,怎么去说服别人?

现在社会上就评“三好生”有不少议论,一些学者呼吁过取消评三好生,主要是因为“三好”评定太难

了。比如,德智体三个方面,如果从数学简单地排列组合,有一种方式是德智体这种排列,在某些

人心目中就是智德体的排列,就德智体排列数学的方式就有六种。众人再加进去多少种,这个操作

起来难度太大了。所以有人提出,不要再评“三好”,能不能某一个单独方面,比如就学习好或者就赵玉如: 刚才我们和一线两位班主任围绕着案例展开了交流,他们从实践的层面上对这个案例进行了分析,德育好进行评选。这样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不会出现这么多困惑。

赵玉如: 学校管理存在问题,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所以我们说学校管理是班主任工作重要的保障。

就班主任工作来讲,王教授,如何将班主任选“三好”活动与班主任育人工作有机结合在一块?

王海燕: 在班主任工作当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对学生进行评比,比较重要的评比就是“三好学生”的评比,所以围绕着“三好学生”的评比也引起了很多争论。我觉得评比学生,特别是评“三好”,就

是教育的手段,一定是教书育人的重要方面。教师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境当中都要保持比较清醒的认

识,就是要知道这个活动对全班学生有极大教育作用的。严老师为什么那么矛盾?就是他期待通过

这个环节能够对学生有很好的引导,对比较优秀的学生有一个认可,对其他学生有一种引导。但是

面对现实,特别是赵老师的压力,来自学校现状的混乱带给他的矛盾,使得他在操作当中一直很困

惑,最后不得不违心地做了选择。老师在努力利用这个环节来教育学生,但是教育很复杂,要使这

个环节真正体现出教育作用,可能需要老师冲破一些障碍,就是要有一个扪心自问。评选“三好学生”

实际上是想用学生身边的样板发挥引导引领的作用,所以尽管有很多冲突和矛盾,但目前大多数学

校、大多数地区还是依然有“三好学生”评选的工作。因为“三好学生”成长很不容易,的确是付出了

努力,所以对毕业班“三好学生”,很多地区、学校都给了一些特殊的政策。这些政策导致评选当中

产生了种种冲突。

在这个案例当中,可以体会到严老师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让我们看到做一个好班主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多么不容易,尽管不容易,班主任也要引导全班同学健康发展,在评选“三好生”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做自我分析和判断,引导学生彼此之间进行相互的评价和学习,善于发现身边的榜样,增强学生的反思力和内省力,真正让学生在这个活动当中获得成长。

赵玉如:下面请姚教授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个案例进一步的解剖。

姚梅林: 从这个案例里边我们可以看的出来,这个评选活动对很多人造成一些伤害,伤害了谁呢?教师本人

受到伤害,因为他有内心的压力,有一些困惑,有一些愧疚、自责。再有原本作为侯选对象的张波、苏静伊这样的一些学生受到了伤害;赵羽被评上了“三好”,但是他也是受害者,因为他是通过一种

不太公正的手段上来的;也伤害了所有的学生,因为这让大家感受到一种隐性的欺骗。实际上都受

到了伤害。第二,伤害了什么?一个是一部分受害者丧失了被评为“三好生”的机会,这个“三好生”

荣誉可能决定将来上什么样的学校;一个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孩子们的价值体系,这个是短期之内很

难弥补的,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再重新建构一个正确的、合理的、健康的价值体系。所以这个伤害

范围是比较大的。还有时效性的问题,看上去是“三好生”评选这一瞬间或者说这一阶段的事情,但

是给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来的阴影和不公正感会持续很久,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埋下一些隐患。这个案例本身讲的是三好生的选拔或者说候选人的提名的问题,里边涉及到公正性的问题。有一个

调查,内容是让学生选择喜欢老师的什么、不喜欢老师的什么,最不喜欢的名列榜首的就是老师的不公正,这就是说青少年非常看中教师的公正公平。在“三好生”选举这样关键的事件上,公正公平

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只是少部分人有可能成为“三好生”,但是隐含的信息是教师的公正与否以

及教师的导向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教师本身也是一个榜样,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直、公

正的道德楷模。当然教师很多时候也有他的难言之隐,因为有很多潜规则。这位严老师确实做的相

当不错,他至少有一些道德的良知,只是在道德行为上还缺少一些力度,严老师还做了很多的反思,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从教师群体这个角度来看,现在很多老师面临着职业枯竭这样一个心理现状,这可能跟老师受

到各种各样的压力有关,我们都应该关注。怎么样学会拒绝,怎么样排解压力,怎么样守住道德底

线,又如何去寻求社会支持……这是严老师,也是众多班主任应该直面的问题。所以这不是一个简

单的教师的榜样或者评选“三好生”的问题,其中蕴含着很多我们都要关注的一些事情。

赵玉如:

程凤春:

王海燕:请三位专家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刚才各自的观点。应该从高层管理或者学校层面来帮助班主任,设置一个比较好的班级管理的环境。师德是学生身边最生动、最具体,也是影响最深远的教育源,作为班主任应该把握住。

姚梅林: 第一,从教师的职业要求来讲,所以正人者必先正己;第二,从教师本身来讲,因为在某种程度上

看也是一个受害者,也需要关爱,所以爱人者必先爱己。

赵玉如: 三位专家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视角对这个案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给我们以更全面的认识。谢谢专家。

第三篇:班主任案例面对迟到学生

迟到的爱

那一年我如愿的踏上了三尺讲台,上班的激情与热情现在仍然记忆犹新。每天早早的来到学校,布置早自习,打扫卫生。渐渐的我发现班有一个叫于默的女生,经常迟到,每次迟到我都认真询问原因,但每次都说不出个所以然。而年轻没有经验的我却没有在意。有一天,我要出全校的公开课,同学们和我都早早的做好了准备,全校的教师都在我班等待听课,突然间我才发现于默还没有来,顿时火冒三丈,你平时迟到也就罢了,昨天我叮嘱了好多次:别迟到别迟到,你又迟到了。上课铃响后,她的座位依然是空的,因为她经常迟到,我想:“她应该迟到几分钟就到了”,也就没在意。讲完新课后,她的座位还是空的,我感觉有些不对劲。是不是出事了?是不是逃学了?一时间自己又恨又怨,恨不得吃了这个让我操心的于默。我立即安排同学们完成巩固练习,我在通讯录上找出她家的联系电话,电话拨通了是她爸爸接的,她爸爸告诉我“他们两个家长都不在家,晚上也不回来,小孩都是由她外婆照顾。”我听到这里,急忙向孩子们打听她家的地址。正当我要走时听见了喊“报告”的声音,打开教室门,果然是她,傍边还有她外婆,我看看表,已经十点过五分了,没有等我开口,她外婆说“老师对不起,今天于默又迟到了、、、、、、、!”看着消瘦的老人,看着小脸红红的于默,我似乎能够猜到什么了。

果然,于默的外婆今年身体一直不好,小小的于默一直在照看外婆。每天早上都要准备好上午吃的药,打扫一遍屋子再上学,今天还要带着外婆去输液,但小小的她从来不曾向别人说起、、、、、、明白这一切,我抚摸着她小小的脑袋,紧紧地把她拥在怀里,心中无尽的歉意与敬佩、、、、、、、分析:学生迟到对老师来说,是一件既普通而又再正常不过的事,但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们老师也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问,关注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我们面对迟到学生,特别是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们应当:

1、及时了解情况,问清情况。学生迟到的原因多种多样,作为老师,我们要多方了解情况,了解学生经常迟到的真正原因,只有老师掌握情况,才能为老师的正确处理垫定基础。学生迟到有学生自己的原因,已有家长的原因,当学生迟到时,我们不能简单的批评,而应从迟到对个人的影响,对老师教学和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向学生说明道理,对学生做“到晓之以理“。

2、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引起家长的关心重视。学生迟到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关系最大。

3、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老师与家长是这一问题的直接面对者,我们老师只能从教师的角度面对这些留守儿童,我们因该尽到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多体谅他们父母生活的艰难,遇到问题多换位思考,冷静处理,给他们关爱,别让他们感到受伤害,感到委屈,更别让他们的心里受伤害,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4、日常管理中,老师应该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经常迟到的学生,一定有一些的客观原因,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问清情况,对不同情况的迟到学生,老师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同时,为了不让其他学生感到不公平,老师也要对学生说明原因,争取其他同学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篇:班主任案例面对迟到学生

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

二(5)班

保中平

我们班有一个叫刘婷的女生,开学后经常迟到,每次迟到我都认真询问原因,但每次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又一次,还没有上课我就走进教室,上课铃响后,他的座位是空的,因为她经常迟到,我想:“她应该迟到几分钟就到了”,也就没在意。一是我开始上新课,讲完新课后,她的座位还是空的,我感觉有些不对劲,早上上数学课的时候,她上课玩学具,被我批评,也没发现她有什么不舒服,不可能是生病没有来,以前他生病不能到校,都会请假的。我立即安排同学们完成巩固练习,我在通讯录上找出她家的联系电话,电话拨通了是她爸爸接的,她爸爸告诉我“他们两个家长都不在家,晚上也不回来,小孩都是由她外婆照顾。”我听到这里,急忙打断他的话:“你女儿早上来了,你追着联系,看看是否在家?”大约十分钟,我听见了喊“报告”的声音,打开教室门,果然是她,傍边还有她外婆,我看看表,已经三点过五分了,没有等我开口,她外婆说“他不识字,不知道上课时间,所以迟到,请我原谅!”我无言与对把她叫进了教室,只对她外婆说:“老人!以后你看到有学生来读书,你就要让她来了,你看她迟到了那么久,我们老师最担心学生上学的路上出事”。

事后,我又打了一个电话给她爸爸,希望他们家长多关心子女的学习,尽量抽时间加强对子女的日常管理。

分析:学生迟到对老师来说,是一件既普通而又再正常不过的事,但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们老师也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问,帮助学生改正这一不好习惯,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我们面对迟到学生,特别是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们应当:

1、及时了解情况,问清情况。学生迟到的原因多种多样,作为老师,我们要多方了解情况,了解学生经常迟到的真正原因,只有老师掌握情况,才能为老师的正确处理垫定基础。学生迟到有学生自己的原因,已有家长的原因,当学生迟到时,我们不能简单的批评,而应从迟到对个人的影响,对老师教学和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向学生说明道理,对学生做“到晓之以理“。

2、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引起家长的关心重视。学生迟到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关系最大,小学生的独立性差你,时间观念不强,加之贪玩好动,好奇心强,遇到好看好玩的新鲜事物,总要看一看,弄一弄。因此,即使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门口,也有学生走进教室时迟到的现象发生。

3、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老师与家长是这一问题的直接面对者,我们老师只能从教师的角度面对这些留守儿童,我们因该尽到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多体谅他们父母生活的艰难,遇到问题多换位思考,冷静处理,给他们关爱,别让他们感到受伤害,感到委屈,更别让他们的心里受伤害,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4、日常管理中,老师应该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经常迟到的学生,一定有一些的客观原因,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问清情况,对不同情况的迟到学生,老师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同时,为了不让其他学生感到不公平,老师也要对学生说明原因,争取其他同学的理解和支持。反思:

学生迟到是低年级教师经常碰到的问题,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问清原因,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对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灵活处理,多给他们关心爱护,少斥责批评,多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反思和处理问题。

1、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们老师一定要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了解学生迟到的原因,从我们老师的角度,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体谅学生和家长生活的不易,努力和家长一道,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角度,适当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学生的课余休息时间,为学生按时到校做好我们的工作。

2、做好家长的工作。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让家长知道,学生迟到,特别使学生进场迟到,会干扰老师正常教学,因为往往学生迟到时,老师正在教学中,当学生站在教室门口时,老师必须中断教学,让迟到的学生进教室,课后还要问清原因,还要教育他不要经常迟到。

3、面对学生迟到,我们老师更要做好学生的工作。我们经常听家长说,他们很早就把学生送到学校大门口,可学生走到教室时还是迟到,之就是学生的问题,说明学生从学校门口到教室的路途中,一种情况是边走边玩;另一种情况是走进学校后,就和其他同学在什么地方玩,听到上课铃声,才赶往教室,所以迟到。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发动其他学生检查督促,不给这些经常迟到的学生有路途中玩的机会,帮助他们改正经常迟到的坏毛病。

2010年5月

第五篇:微笑面对挫折(六)

微笑面对挫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面对挫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正视挫折的能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正视挫折的能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正视挫折的能力。教具:

比尔盖茨的照片,录音故事;世界足球赛主题曲《生命之杯》 教学过程:

一、暖心坊: 1.读57的故事

2.学生谈感受:在学习和生活中,你遇到过挫折吗?你是用怎样的态度面对挫折的?

二、情景讨论

1.有一同学面对一道数学难题,猜想这位同学面对难题会怎么办? 2.班级招聘小公务员,如果招聘到了我们班,你会怎么做? 3.出示课前调查题若干

(1)每小组选一题讨论:如果我们遇到了这样的难题怎么办?(2)全班交流说感受。

(3)教师点拨,要勇于面对困难,不气馁。

三、听故事;图书馆里的小侦探

1.播放比尔盖茨少年时代管理图书的故事

2.让学生猜猜故事中的人物是谁?

3.请学生介绍比尔盖茨。

4.你从比尔盖茨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5.师概括:比尔盖茨的成功源于他从小就勇于挑战,在一次次的挑战中获得了勇气,磨练了意志,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请举其他榜样的例子。

7.请谈谈班上具有勇于挑战精神的同学的优秀事例。

8.谈谈自己生活中勇于挑战的事例。

四、总结: 齐读成长苑

师: 学会勇于挑战,同时也要分清智勇和鲁勇,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勇于挑战的人。播放世界足球赛主题曲《生命之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下载【案例模块六】做专业的班主任  面对代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模块六】做专业的班主任 面对代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专业成长案例故事

    我是一株幸运草陈艳家长让我在压力中变得自信 2003年,20岁师范刚毕业的我,幸运地走入了市里最好的小学——华罗庚实验学校。刚到学校就被告之要做班主任,心里有些担心。实习的......

    班主任不能这样做-班主任工作案例

    班主任不能这样做一次上课铃响了。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都很快地跑回教室。过了一会儿,上课的老师也进了教室,第二遍铃响过后,我的目光刚要移开,突然看见我班颇为......

    班主任如何面对后进生

    班主任如何面对后进生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庞杂的工作,班主任要付出真心和爱心,掌握科学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具体来说要做到: 1、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后进生,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

    模块六可选案例分析

    模块六可选案例《牛刀小试》案例分析 乌兰县第一中学 杨雪 1.案例中老师们的争论哪些是合理的,如果是你,你会站在哪一方?为什么? 答:案例中老师们的争论都有合理之处。 第一种意......

    模块六案例B

    模块六可选案例B《学以致用》案例分析 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量规一般包括几个基本构成要素? 答:量规一般都具有评价要素、指标、权重、分级描述这几个基本构成要素,常以二维表格......

    《如何面对挫折》教学案例

    松山中学教师优秀教学案例 1、普通人面对挫折:同学们,挫折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俗话说:“挫折对弱者教师 科目 学校课程 年级 七年级 来说是万丈深渊,对强者来说是成功的阶......

    面对突发事件教学案例

    小学品生品社优秀教学设计参考体例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面对突发事件》教学设计 设计者: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权庄小学 张涛 一、【教材分析:】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

    做班主任

    面试问题:你当上班任老师以后需要做好的几件事是什么? 发表日期:2011-6-18来源:中大网校[在线考试]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教师资格考试,全面的了解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重点,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