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熙凤与斯嘉丽的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
On the Differences in Table Manners between Westerners and Chinese What Made Her Yield to the Reality?—An Analysis of Sue in Jude the Obscure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从语言角度分析面子理论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Foreign Publicity Translation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 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 《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的石化现象与对策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意象分析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地位问题 生态翻译观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实证研究 浅谈汉语政论文中“化”字的翻译 从《喜福会》透视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 《白象似的群山》隐含意义解读
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译本中的归化与异化 礼貌原则在商贸信函中的应用 浅谈英语习语中动物名称及翻译 英汉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汉译的影响 析《苔丝》中的象征意义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F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 Today's Female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觉醒》中爱德娜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从关联理论看家庭会话冲突 中西方文化面子观差异分析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翻译的研究 成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 从饮食的角度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模糊性看古典诗词英译 论“韩流”在中国
分析鲁滨逊克鲁索的人物形象
试析美国社会的道德恐慌——从麦田守望者的主人公看美国社会病态 Pragmatic Consciousnes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变形记》透视家庭环境对塑造儿童健康心理的影响 对《觉醒》的女权主义解读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中外酒文化差异分析
从合作原则违反角度分析《破产姐妹》中的幽默话语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 从对等角度研究公示语翻译
寂静的声音——《送菜升降机》中的沉默 《紫色》中“家”的解读 xx大学影视英语教学调查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论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 试论《简爱》的叙事策略
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英语教学
战争留下的伤痛--《太阳照常升起》主要人物对比 The Tragic Destiny of Brett Ashley in The Sun Also Rises 理想政体的历史超越性探因——《理想国》、《乌托邦》和《新亚特兰蒂斯》中哲学家的自我中心共性
广告英语的语用策略分析
浅析朱利安•巴恩斯《终结的感觉》中人物的异化
东西方生命观的交融--《春江花月夜》与《再回湖畔》的比较研究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 浅析英汉问候语的文化异同 中西方婚礼礼服颜色的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aracter of Tess and Jane Eyre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校训的汉英翻译原则
A Tentative Approach To Contemporary American Romance Movies 一位绝望的主妇——从女性主义角度诠释《林中之死》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The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谈英汉文学作品中数字的模糊性及其翻译
记忆的主观性与自我的重新发现——朱利安•巴恩斯《终结感》所揭露的道德成长 顺从还是叛逆——解读《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教义精神 目的论视角下以市场为导向产品推广资料的英译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消除语言歧视的策略
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of Business English Word Chunks and Their Translation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愤怒的葡萄》主人公性格分析 中西方酒类广告的文化互文性研究
从《最蓝的眼睛》看托尼莫里森如何重塑美国黑人文学中的黑人形象 浅析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 国际时政专有名词的翻译与解读 探究汉英翻译的中式英语现象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简爱》与《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比较分析
A Comparison of Advertising Culture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寻找女性的自我 — 评托妮莫里森作品《秀拉》中秀拉形象 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之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
Pragmatic Failures in the Practice of Interpreta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浅析中英恭维语
浅析《廊桥遗梦》的主题思想
浅析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安娜的个性化历程和小说形式的关系 论<<禁食与欢宴>>中乌玛的觉醒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On the Causes of the Death of Willy Loman in Death of A Salesman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商务函电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
(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食品比喻表现的中日对照研究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关联理论看《茶馆》两个英译本中修辞格的处理 浅析《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成长历程
爱伦坡的分析方法在“厄舍屋的倒塌”中的应用
商务谈判口译的语用失误的成因及负面影响对学习的启示 《嘉莉妹妹》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分析《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个性特点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ranslating San in Chinese Idioms 浅析狄更斯小说中匹克威克的性格特点
英文电影欣赏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xx学院案例
The Translation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中西校园流行语的文化对比
论《追风筝的人》中父子关系的心理剖析 宋词英译中的模因传播分析
格莱斯合作原则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影响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基督山伯爵》与《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的形象比较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 《彼得潘》中彼得潘形象分析
论《呼啸山庄》中女性悲剧的根源
爱丽斯沃克小说《紫色》的妇女主义话语
Coincidences and Images in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英汉工具类名转动词实时构建的整合分析--基于网络论坛语料 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
Rhetoric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ors 小说《黑猫》中双重人格
从美国刑侦剧《犯罪现场调查》看讯问过程中合作原则的违反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
On Social Func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Expression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试论达尔文主义对《远离尘嚣》创作的影响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 从《西风颂》初析雪莱的反传统人格特征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疯狂主妇》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 中餐菜名英译中的文化亏损现象探析
Application of Foregrounding Theory to Translation of Simile and Metaphor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 中西方创世神话文化的比较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
电影《闻香识女人》中弗兰克的人物分析 《爱玛》女主角爱玛伍德豪斯人物分析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
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看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感召力 浅析《茶花女》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爱情追求的道德障碍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浅析及其解决方法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文旅游文本翻译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
On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from Skopos Theory Perspective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动物农场》中隐喻的应用及其政治讽刺作用 从《南方公园》看美国的宗教文化 浅析网络语言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
词汇的语义关系及其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虹》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从功能对等论的角度看电影《暮光之城》的字幕翻译
Analysis of Dialect Transl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
从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性主义观点看《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形象塑造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英语专业新生英语阅读习惯调查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浅析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艺术手法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 谈成长中的大卫•科波菲尔的情感波折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 中美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对比分析 析《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人物关系 霍桑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以《红字》,《拉帕西尼的女儿》为例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
中英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对《远离尘嚣》中三个男主人公命运的分析 家庭教育对保罗的影响:品读《儿子与情人》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析汉语成语中数字的翻译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
电影片名翻译商业化所引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涉外谈判礼仪的重要性
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的都市景观和人物描写分析 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与道德观
基于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分析“垮掉的一代”的思想渊源 浅析罗斯福就职演说中的美国精神
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
第二篇:《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 时政新词翻译探析 论《德伯家苔丝》中安吉尔行为的合理性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On Aestheticism in Oscar Wilde'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比较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李白诗歌中意象的英译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 An Analysi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 Childhood PTSD in Anne of Green Gables 从服饰的变化看待中美文化的差异 中英评论性文章的写作风格的对比分析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的平衡原则 英语修辞的翻译方法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 会计英语缩略词特点及翻译研究 《奥罗拉•李》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 The Function of Symbols in the Feminist Novel Possession 英汉拒绝言语对比研究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 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 “Terror of the Soul”:On the Gothic Writing Features in Allan Poe’s The Black Cat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 言语幽默产生的语音机制 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典型语法错误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 论美国垮掉的一代和中国后 论《爱玛》中的反讽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研究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 英语流行歌曲中隐喻的功能分析——以后街男孩的歌曲为例 压力下的优雅?—美国当代战争小说与电影中的人性 群体隐私和个体隐私——中美家庭中隐私观念的对比研究 多媒体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对大学生情感的影响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 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简爱的双重性格分析 分析《等待》的悲剧 中美文化视阈中的商务谈判风格 论应变能力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彼得•潘情结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 《游泳者》中的象征意象分析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 浅析《双城记》中狄更斯的浪漫现实主义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 论尤金•奥尼尔《毛猿》中的悲剧根源 阿法——《多芬的海》中的加勒比人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分析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 商业广告英汉互译的审美研究 论汉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 跨文化视角视阈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 项目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
英语国家国歌中爱国主义的话语建构
企业英文简介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
从译者的读者意识看童话英汉翻译
中西文化中婚礼的对比研究
On the Female Character During the War Through A Farewell to Arms
A Cause Analysis of Tragedies of Three Female Protagonists in Sons and Lovers
从校园官方网站角度对比研究中美校园文化
斯威夫特和笛福眼中的英国社会——基于对《格列佛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的比较 96 商务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策略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论宋词词牌名的翻译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
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
身体,规训与自我意识——《可以吃的女人》之福柯式解读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从模因论视角看流行语“给力”
An 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Featur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Network Language 106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比较
新闻标题中的对话性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
清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婚俗的影响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兼评《小王子》中英译本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
从绝望到适应——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心理变化
老纽约下的女性悲剧——对《纯真年代》中两位女性的分析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
The Developments of Marriage View over Three Periods in the West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汉译
小说《鸡蛋的胜利》中扭曲的“美国梦”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美国动画片名的翻译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 Idioms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 133 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浅析中文菜单的英译
论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词汇和缩略语的英译策略
论《小妇人》中女性人物塑造的两重性
On C-E Translation of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
从读者接受理论看《达•芬奇密码》的成功
英美电视剧中双关语的字幕翻译
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
《莫比.迪克》中的象征意义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从女主人公蓓基的人物塑造看《名利场》的社会意义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论中国饮食文化资料的英译
论基督教教义对美国人慈善观的影响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nd Love in E.M.Forster’s A Room with a View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爱伦的悲剧原因
151 Deep Sorrow and Firm Faith--An Elucidation of William Wordsworth’s Nature View through the Exhaustive Analysis of the “Lucy Poems”
152 宋词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153 浅析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特征
154 《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
155 通过阅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156 Mother Tongue Influence on the Learning of a Foreign Language
157 文本狂欢与女性主义理想:《马戏团之夜》之狂欢化理论解读
15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159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160 浅析理发师陶德一剧中歌词的妙用
161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
162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Phonetic Teaching of Spoken English in JEFC 163 An Analysis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164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
165 从生态批评论梭罗《瓦尔登湖》中对工业化的思考
166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
167 浅析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
168 On W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
169 浅析广告英语中修辞的魅力
170 A Study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Legal Films
171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
172 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
173 从谭恩美小说中“家”的概念看其文化身份认定
174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
175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
176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177 影响英语听力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
178 美国基督新教与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比较
179 比较研究广告中中美文化差异
180 从美国刑侦剧《犯罪现场调查》看讯问过程中合作原则的违反
181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82 简析《雾都孤儿》中善与恶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
183(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
184 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看其文化内涵
185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
186 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 187 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
188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
189 旅游宣传资料翻译中的语用因素
190 Pecola’s Blues--A Reading of The Bluest Eye
191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192 The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Style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193 论《金色笔记 》中的象征手法
194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 195 论《一个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女性意识的觉醒
196 浅谈汉英时间隐喻的文化异同
197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
198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199 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200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
第三篇:读《斯嘉丽》有感
读《乱世佳人》续集《斯佳丽》后感
“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乱世佳人》全书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曾带给无数喜欢玛格丽特·米切尔,牵挂斯佳丽和巴特勒命运的读者无限的憧憬和期待。然而,谁又能料到,这个“tomorrow”居然让读者们一等就是半个世纪,知道一九九一年《斯佳丽》的出版,才终于姗姗来迟。
《乱世佳人》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从一九二六年起,经过十年的辛勤笔耕,一部打印稿厚达近五英尺,成书后有一千多页的“巨著”于一九三六年六月三十日出版了。这便是一出版就打破当时美国出版界多项纪录的《乱世佳人》。除了发行量惊人外,作品还于一九三七年获得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就在小说问世的当年,好莱坞便购得电影改编权,并于一九三九年推出同名电影,并获当年奥斯卡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等十个奖项,成为一大奇观。当然,这一奇观是有许多客观和主观条件促成的。首先《乱世佳人》这本书本身就包含强大的生命力,再加上出版商的运作,它的惊人发行量以及打破销售记录就不足为奇。而最聪明的还有讲述拍成电影的好莱坞和导演,可以说他们利用《乱世佳人》谋取了巨大财富。而《乱世佳人》也因此名胜更甚!当然好导演以及对的男女主角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乱世佳人》的名扬天下,其出
版商、电影人都是出色的营销者。首先最为根本的是他们拥有一部绝好的书,其次就是利用它来为自己赢利了。善于抓住商机,善于用人,以及本身所具有的优于别人的能力,都为他们的成功加足了马力。总之,《乱世佳人》的成功,带给了许多了利益,也受益于那些人,当然它的成功也不是偶然。
然而《乱世佳人》的成功却给其作者米切尔带来烦恼。《乱世佳人》的出版使米切尔几乎一夜成名,突如其来的盛誉彻底改变了她宁静的生活。让她很不习惯,她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不善于与人交往,因为我希望工作,喜欢安静,也因为我身体不好,需要休息。近日来,我的生活已经彻底丧失了那种宁静的氛围。”也许就是受了这种心态的影响,此后她居然再也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面对读者要求她续写“tomorrow”的故事的请求,她也不为所动,直到一九四九年一场车祸夺去了她的生命,让“tomorrow”成为了永远的未来。
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一九八六年米切尔的两位财产托管人决定以竞聘的方式请人为《乱世佳人》续书“明天的故事”。美国南方女作家亚历山德拉·里普利从几百个竞聘者中脱颖而出。此后经过几年的耕耘,数易其稿,终于成书,其版权经拍卖后被华纳书局以四百九十万美元夺得,并于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在全球几十个国家以不同文字同时出版,成为当年国际出版界的一件盛事。该书上市后立即成为畅销书榜的冠军。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买下了电视改编权,拍摄总长八小时的连续剧,于一九
九四年公映。里普利在确定由她写续集后,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她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斯佳丽》一出版,就立刻引起评论界的普遍重视,虽然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惊人的发行量不能不说是该书成功的标志之一。
继《乱世佳人》后《斯佳丽》的成功不得不让人们注意到西方资本家的营销手段的高明了。《斯佳丽》的成功路线几乎与《乱世佳人》如出一辙。但不同的是,《斯佳丽》在出版之前就已经被炒得热火朝天,这也是之后惊人的发行量的重要因素。不得不承认西方资本家在炒作方面有很深的见解啊。首先以竞聘方式为《乱世佳人》招作者写续,继而是高调拍卖《斯佳丽》的出版权,然后又是在全球几十个国家以不同的文字同时出版,也许《斯佳丽》本身并不比《乱世佳人》更佳,但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足以让《斯佳丽》在谋利和名声方面像《乱世佳人》一样给那些操作的资本家带来巨大的商机。由此看出一本书的成功,书的内涵最重要,但营销者的手段却也是保证其价值被世人认可的最有效方式。
说完作者与书的命运,便讨论下书中斯佳丽的命运,以及其中值得注重的营销道理吧。文中斯嘉丽是个感情丰富多彩的女性,冒险精神强烈,书中描写了斯嘉丽有年少无知、虚荣、任性到成熟、稳重的转变。《斯佳丽》的故事延续了《乱世佳人》的脉络,斯佳丽一边忙于创业,一边依然陷在与阿希礼和瑞特·巴特勒的感情纠葛里难以自拔。曾有专家对《乱世佳人》中的主要
人物做过这样的概括的描述:斯佳丽是女人中的男人(也就是现在说的女强人),巴特勒是男人中的男人,玫兰妮是女人中的女人,阿希礼是男人中的女人。
那么斯佳丽就有着许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营销者的潜质,再者斯佳丽作为女性独立的能活下去,有妩媚,有智慧,的确自私,也喜欢享受,但永远不放弃奋斗。这一切的一切特性都将为斯嘉丽在生意场上的成功打下基础。首先她能将塔拉庄园经营的有条有理,其中不乏她善于用人的因素,那个年代刚好是南方极度憎很黑奴的年代,因为那时北方想解放黑奴,南方却希望扩大黑奴人数,而黑奴也为自由而反抗南方。而斯嘉丽是个典型的南方农场主,但她却很人性化的对待自家的黑奴,使得黑奴没有与她斗争的矛盾并且更加卖力的和她一起守护和建造新的塔拉庄园。这善于用人也是营销手段中最为重要的地方了。再者斯佳丽在生意场上与人打交道也很有一套,当然首先是斯佳丽为人提供的商品是好的,但让别人选择她也是一种营销手段。斯佳丽善于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美丽,提要求也让人拒绝不了。不得不说斯佳丽对人们心理揣摩得很透彻。她明白别人需要什么,无法拒绝什么,喜欢什么。她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和美貌,当然一个成功的营销者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美貌或许不是很重要,但拥有它确实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再者就是对人们心理的了解,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投其所好这个道理在营销学上是早就被公认的。
再回到斯佳丽在得知巴特勒成功与她离婚后伤心地回到爱
尔兰继承其奥哈拉家族遗产的地方吧。对于爱尔兰这个地方,斯佳丽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为什么到后来远在美国的巴特勒都知道爱尔兰最近由一个美丽的美国女性掀起的一个高调的话题,这不得不说斯佳丽具备一切人们议论关注和喜欢的特性。这里就简单介绍下斯嘉丽在爱尔兰成功的过程吧。斯嘉丽由于遗产继承问题去了爱尔兰,并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奋斗赢得了外公的信任以及奥哈拉家族的认可,并在生意场上运转自如,成为奥哈拉家族族长。在爱尔兰当地已经是个少有的成功女性。
斯佳丽的美丽和智慧,坚持与奋斗使得她事业、爱情、家庭都有着令人羡慕的结局。不得不说《斯佳丽》是部不可多得的好书,也满足了人们对《乱世佳人》结局的期待。
第四篇:女权主义视角下的斯嘉丽和姚木兰的性格比较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2 中英文颜色词内涵异同 语用预设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无秩序性 5 印度商务礼仪研究—对中印商务谈判的建议 6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从欧内斯特•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看战争对青年一代的影响 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 An Analysis on Shear's Personality in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0 On Mark Twain's Contributions to Realism 11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餐桌礼仪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3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英文新闻标题翻译的策略 A Research on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CALL Environment 16 埃德娜: 一个孤独的女战士——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 17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 18 肯尼迪的政策对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 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比研究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张爱玲的作品 20 哈克贝利•费恩人物性格分析 21 《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解读 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3 从中美家庭差异看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24 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特点分析 “适者生存”在《野性的呼唤》中的释义 26 You-attitude 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27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 28 人名名词词汇化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初探 30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策略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 32 从女权主义视角分析《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形象 33 论贫困对简爱性格发展的影响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etween Wang Anyi’s Everlasting Regret and Virgina Woolf’s Mrs.Dalloway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36 论汉语景点名称的英译 37 约翰逊词典编纂特色探析 38 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文化适应性原则在食品商标翻译中的应用
A Study on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FL Classroom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成长历程的研究 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人物情感分析 论翻译美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
从宴客角度探究中西方文化理念的差异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 化妆品商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朗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梭罗的《瓦尔登湖》和道家思想在自然观上的比较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构建 电影英文片名汉译的原则
从《唐顿庄园》看一战对英国庄园经济文化的影响 浅析眼神交流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语境对词汇语义的语用制约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 从原型批评角度浅析《小伙子古德曼布朗》 《双城记》与《呼啸山庄》的家庭主题对比
任璧莲《典型的美国佬》中的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解体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 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的彰显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成长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人物性格成因 浅议英语语言中的委婉及其应用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意向分析
The Temptation and Disillusionment of Gatsby’s Pursuit of Dream
An Analysis of Angel's Ambivalent Personalit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国际商务合同的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探析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跨文化交际中的母语文化研究
论《紫色》中西丽实现自我解放的历程 模糊语在英语广告中的语义分析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与《失乐园》中的撒旦的反叛者形象比较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谈英汉励志谚语互译
《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eroin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Injustice to Dou E 从《人与鼠》看斯坦贝克艺术风格
论《最蓝的眼睛》里黑人女性身份的迷失
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动物庄园》中的黑色幽默分析 86 Rac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87 《我弥留之际》中的荒诞性元素
A Script-based Study of the Female Theme in Scent of a Woman 89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 90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92 形成性评价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中的作用 93 英汉恭维语与恭维回应的跨文化分析 94 林肯话语中幽默特征的分析
浅析田纳西•威廉斯剧作《欲望号街车》的同性恋倾向 96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 97 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
英语新闻标题中隐喻的应用与翻译 99 《麦琪的礼物》主题与写作手法分析 100 论《宠儿》中的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成长 101 《老人与海》中的系列意象探究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悲剧原因分析
The Tragic Elements i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104 纪伯伦《先知》中辩证的婚姻观及爱情观 105 从唐诗不同译本看数字词汇翻译得与失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用语的构建与应用 107 《远离尘嚣》中女主角的情感变迁研究 108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体制化对个人的影响 109 从校园暴力看美国枪支文化
On Aestheticism in Oscar Wilde'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11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 112 简爱与林黛玉的形象比较分析
An Analysis of Jude’s Pursuit of Love in Jude the Obscure 114 汉英招呼语的对比研究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性格 116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117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118 从生态批评视域解读《热爱生命》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 120 Purity and Doom: on Thomas Hardy’s Tess’s of the d’Urbervilles 121 从《小公主》看童话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 122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Tragic Elements——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Holden’s growth experience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24 《远大前程》的叙事技巧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理论和实践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129 教师在农村初中英语游戏教学中的角色分析--以某中学为例 130 American Individualism and Its Reflection in the Film Erin Brockovich 131 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环境描写 132 从语言角度分析面子理论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13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4 从男权主义角度分析《苔丝》中的人物 135 英汉超音段音位的对比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国内手机APP营销现状及其策略分析 138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139 从“房间”意象看英国当代社会悲剧——哈罗德•品特作品解读 140 从《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141 从生态主义观解读《愤怒的葡萄》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44 简析《雾都孤儿》中善与恶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 145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内自主学习的思考 146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148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
二元对立模型在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中的应用 150 英文歌词翻译策略探析
151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
152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Alcohol in Angela’s Ashes 153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个中文译本的对比赏析 15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
155 从跨文化角度谈英语词汇的教与学 156 《呼啸山庄》的哥特式传统
157 公益广告的词汇特点: 以美国红十字会广告语为例 158 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式人物塑造
159 An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60 从语言学角度探析新词
161 浅析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在求职面试中的应用 162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163 浅析动植物词汇中的中英文化差异 164 网络英文用语的特点分析
165 英汉禁忌语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及翻译策略 166 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 167 试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悲剧之源 168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
169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170 《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修辞学思考
171 关于公共标识语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72 A Stud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English Cultur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73 通过象征主义、梭罗的自然思想和梭罗的个人主义析《瓦尔登湖》 174 论奥康纳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
175 浅析《喜福会》中母女冲突的存在与消融 176 基本数字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与翻译 177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78 中西方寒暄语简要对比研究 179 侦探小说的发展
180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 181 英语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分析 182 论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
183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浅谈吉祥语的翻译 18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5 论《红字》中的象征
186 Feminism in Eileen Chang's works 187 商务英语写作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188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189 论《双城记》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90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nimal Idiom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191 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 192 黑色幽默在《第条军规》中的运用 193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主义 194 旅游景点的汉译英翻译研究
195 陶渊明和威廉•华兹华斯两者不同的比较研究 196 《小镇畸人》中的空间形式分析
197 Cultur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198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199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00 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五篇:浅析斯嘉丽的不同性格及形成原因
浅析斯佳丽的不同性格及形成原因
摘要
《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塔拉庄园农场主的女儿斯佳丽在战前战后的生活,并以斯佳丽在不同时期扮演的不同身份角色为线索,成功地塑造了集矛盾、复杂、多面于一体的斯佳丽形象。本文作者先从作者与作品的简介开始展开,接着从《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扮演的不同角色所体现的不同性格进行分析,由此像读者展示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女性形象。最后,作者从外部环境,家庭影响及主人公内心的冲突等方面探究了斯佳丽性格形成的根源,解释了斯嘉丽不同性格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造成女主角不同性格的内在原因是因为斯嘉丽体内”本我”与”超我”,即其内心深处潜藏着物质与精神的两个矛盾对立的观点。
关键词: 斯佳丽,性格,成因
Abstract The novel
4.3 “本我”与“超我”的冲突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绪论
1937年5月3日,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描写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飘》获诺贝尔文学奖。1939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乱世佳人》, 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飘》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 是一个平凡的女子, 她拥有许多少女的共同特 征: 热情、开朗、纯真、浪漫;但她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 面对环境变化,更多表现出她的坚强、勇敢、拼搏、自强;生长在一个优越的家庭, 拥有美丽的容貌和智慧,因此她又拥有一般贵族小姐的缺点: 骄傲、自大、虚荣、任性。女主人公斯佳丽, 是一个鲜明、生动、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 这一形象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 在于作家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她对艾希礼的爱是热烈的、纯洁的、执着的, 但热烈中有虚荣, 执着中又带有强烈的自私;她是聪明的、善良的、勇敢的、能干的, 但同时又是冷酷的、自私的、贪婪的。争强好胜的个性导致了她与瑞德的第三次婚姻的悲剧。作者是狡黠的,她赋予了主人公斯佳丽多重的性格。国内外早已有所研究,经历了从“人妖式”的美人到“复辟狂”、“反英雄” 的自相矛盾的人物,一个具有不可调和的双重性格的人, 但从审美判断来讲,性格复杂的斯佳丽还不能简单地被纳入反面人物的模式。“性格丰富、充满生气”,“身上体现了美国资产阶级那种百折不挠、勇于进取、敢于开拓的美国精神,她是一个善于在旧世界的废墟上建立自己新生活的女英雄!是一个新旧社会交替更迭中的乱世佳人”的过程。本文从主人公斯佳丽在不同时期所体现的不同性格进行分析,再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剖析斯佳丽这种多重性格形成的根源,进而揭示《飘》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 玛格丽特米歇尔与《飘》 玛格丽特米歇尔的简介
米歇尔(1900~1949)美国女作家。出生于美国南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父亲是个律师,曾任亚特兰大历史协会主席。米歇尔曾就读于华盛顿神学院、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其后,她曾担任地方报纸《亚特兰大报》的记者。1925年与约翰·马尔什结婚,婚后辞去报职,潜心写作。米歇尔一生中只发表了《飘》这部长篇巨著。她从1926年开始着力创作《飘》,10 年之后,作品问世,一出版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于家庭的熏陶,米歇尔对美国历史,特别是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方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家乡听闻了大量有关内战和战后重建时期的种种轶事和传闻,接触并阅读了大量有关内战的书籍。她自幼在南部城市亚特兰大成长,耳濡目染了美国南方的风土人情,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了米歇尔文思纵横驰骋的背景和创作的源泉。《飘》已译成18种文字,传遍全球,至今畅销不衰。《飘》在1937年获普利策奖。1938年拍成电影,电影曾以《乱世佳人》的译名在我国上映。《飘》的写作背景
美国一国两制的状况维持了60年。到了1850年左右,南部和北部之间为奴隶制的争执开始白热化。但是,争论的焦点不是美国南方是不是应该废除奴隶制,而是新加入的一些州里是不是允许奴隶制,这关系到自由州同奴隶州在联邦政府内的权力分配上的平衡。1850年的协议暂时维持了联邦内自由州与奴隶州数目上的平衡,从而继续了一国两制的局面。然而,这一局面很快就受到冲击。1850年后,美国共和党在北方崛起。共和党希望美国辽阔的西部新边疆能够避免奴隶制,实行自由劳工制度,因此坚决反对奴隶制向西部各州扩张。所以,南北矛盾尖锐化。1861年初,反对并主张逐步废除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奴隶主以此为借口挑起内战.3 《飘》的内容提要
《飘》,英文名为《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作品。《飘》是作者的成名作,也是作者一生惟一的作品。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充满着生命激情的斯佳丽、有着独特处世哲学的瑞特、温柔善良的玫兰妮、优雅颓废的艾希礼。情与理的交融,爱与恨的冲突使作品中的人情世界纷繁复杂。在经历战争磨难后的迷惑,爱的醒悟和爱人的离去后,斯佳丽依然说,明天还是新的一天。这种永不熄灭的生命热情让作品的主题得以升华。
二 《飘》中女主人公的不同角色的性格分析 作为爱人的斯佳丽
1.1 对待艾希礼的深刻、执着。
斯佳丽出生在一个南方大种植园主的家庭,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她拥有财富、地位,亲人的庇护、美丽的外表,但她并没有以一个乖巧柔弱的女性形象出现。尤其对于爱情,她不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对爱情有着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她的父亲杰拉尔德曾经说:“你要是懂点事,早就该同斯图尔特或布伦特结婚了,两家的农场便可以连成一片。”但她不接受父亲硬推给她的男人,最终也没有屈服于父亲的命令。她坚持恋爱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爱情。虽然经历了三次荒唐的婚姻:与查尔斯、弗兰克、瑞德的婚姻,但她对艾希礼的爱是执着和深刻的。许多年来她一直把对艾希礼的爱视为精神动力。比如,为了实现对艾希礼的承诺,她在亚特兰大成为一片火海之时,坚持照顾她的情敌,艾希礼的妻子,一个即将临产的孕妇并顺利接生了她的爱子。她原本可以守在母亲身边,寻求呵护,寻求安全,可是她没有那样做。她宁愿面对北方佬的铁蹄,也要实现对爱情的许诺。为了照顾虚弱的玫兰妮,当她历尽艰辛疲惫而顽强的回到被洗劫一空的塔拉时,她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依靠,在备受创伤和打击后,她把千方百计找来的食物给玫兰妮吃,把家里唯一的一双鞋子给玫兰妮穿,而自己则饿着肚子赤着脚下地摘棉花,这决不是一个自私狭隘的女人所能做到的。这充分说明了她拥有对爱情的信仰,只是在守望爱情的征途中搞错了对象。她对爱情是执着的,因为太执着而变得迷茫不清,看不到真相。
1.2 对待瑞德的懵懂,深爱
斯佳丽爱的第二个人,也可以说她真正爱的人是瑞德。斯佳丽对瑞德的感情要比对艾希礼的感情复杂得多,说是爱吧,但瑞德的话总是一针见血,并常常刺到她的痛处;说是恨吧,但瑞德却在她最彷徨、无助时给了她帮助和温暖;又或者说她对他又爱又恨吧。瑞德不是曾说过:“斯佳丽,哪怕是世界末日,我都爱你,因为我们太相似了,我们都太坏了:自私、狡猾,而且都善于识穿别人的伪装。”也许, 正因为性格相近,所以彼此才更爱对方,这样的爱,是自然之爱、原始之爱、精神之爱、灵魂之爱。瑞德——这个影响斯佳丽半生的男人,在见到斯佳丽第一面时,就爱上了她。婚后和谐幸福的生活是短暂的,艾希礼的出现,女儿的不幸夭折, 玫兰妮的病逝,再次让俩人的关系紧张。瑞德和斯佳丽开始矛盾不断上升,最后, 伤透了心的瑞德选择了回避斯佳丽。失去了的才是最好的,当斯佳丽意识到自己真正爱的人是瑞德时,她毫不犹豫地离开艾希礼赶到瑞德身边,表达自己对瑞德的爱。伤透了心的瑞德还是离开了斯佳丽,斯佳丽并没有绝望:“我要想办法找回他, 一定有办法。但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明天再想吧!”是的我们可以暂时喘息,但我们不能放弃。毕竟,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After all, tomorrow is an other day.”)(“不管怎样, 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从以上表述中,我们体会到了斯佳丽对瑞德的深爱。作为“家长”的斯佳丽 2.1 对待生活勇敢、坚强
斯佳丽是勇敢的、坚强的,命运曾经垂青于她,赋予她美貌,但更多的是给予她磨难。年轻的她历经情场失意、内乱战火、家园重建、爱女夭折、丈夫出走等一系列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向命运低下高贵的头。正如艾希礼所说:“亲爱的, 我还从未见你掉过一滴眼泪。你总是那么勇敢,从来不怕面对现实。”相反,艾希礼作为一名南方贵族青年,却整天沉浸在那旧日和谐温馨的梦里,永远也无法面对新的现实。斯佳丽永远那么娇小清丽,但是经过战争的洗礼后,她彻底地改变了。从前那个娇生惯养的贵族小姐不见了。斯佳丽没有深植的教养与坚贞的信念作支持, 全凭一腔对红土地毫无道理的深情和倔强的个性,完成一场一个人的战争。她本不敢,本不愿,本连想都没想过会与整个世界为战。这个女人的坚韧让人佩服:为了一句诺言,留在一座围城中为自己心爱人(艾希礼)的妻子接生;母亲死了, 父亲疯了, 往日一呼百应的大小姐赤脚在荒地里为一家老小刨土觅食;生平连袜子掉在地上都不曾自己弯腰捡过,却举枪杀死了闯进家园的北方佬;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她抛掉贵族小姐的殷贵与骄奢,整日像一个黑奴一样劳作。她甚至光着脚丫到处寻找食物,偶尔发现一根萝卜,就像个饿狼一样扑过去咬。当饥饿使她心力憔悴,扑倒在土地上的时候,她依然能够站起来,对着上苍大喊:“上帝为我作证,我是不会屈服的!”此时的她,俨然古希腊的战斗女神,高大坚忍。“不管怎样, 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多少个疲倦恐惧却无人可依靠,大家的温饱都指望着她的夜晚,这句话是她惟一的安慰。她不想站在潮头风口,只想躲在一个肩膀里痛快地哭上一场,再把生活的重担都交给他;可是天一亮,她又重新成为指挥若定说一不二的一家之主。
2.2 对待家人的坚持,责任
在战火纷飞的时期,她能够在倍受创伤和打击之后,不留恋以前豪华高雅的生活,坚强地站起来,下地摘棉花,不惜让自己娇贵的双手长满老茧,而目的只是为了让住在塔拉的人不再挨饿。是她用自己的双肩担当起全家的重任。她亲自下地干活, 到邻居家借食物,安慰照顾呆傻的父亲,想方设法地带领全家挺过饥饿交加的日子,度过最艰难的时期。当斯佳丽重回塔拉庄园发现田地荒芜家业衰败, 她在紫红色的夕阳照耀下从田地里拔出来一个萝卜,连土都未擦去就狠狠地咬了一口。这个倔强的女人面对夕阳,双手握拳高举双臂用尽全身的力气向苍天呐喊: “我以后绝不挨饿!”她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她是非常有责任感的女性。斯佳丽的性格中最令人欣赏的一面是她不畏困难,对家人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战争爆发,她原本可以守在母亲的身边,寻求呵护、寻求安全,可是她不, 她宁愿面对北方佬的铁蹄,也要实现对爱情的许诺,为了照顾虚弱的玫兰妮,她把千方百计找来的食物给玫兰妮吃,把家里惟一的一双鞋子给玫兰妮穿,而自己则饿着肚子赤着脚下地摘棉花,最后她给玫兰妮接生,冒着危险将她和刚出生的孩子送到塔拉庄园。在遇到北方佬抢劫的时候,她甚至开枪杀人,面对父母过世,家道中落,她擦去眼泪就得挑起大梁。在战后,大家都在为失败的千秋伟业痛哭时, 她只会想到母牛不会被人抢走了,马也可以保住了,从此可以驾车各处去寻找食物了。她在意的只是全家人的生计,这决不是一个自私狭隘的女人所能达到的境界。斯佳丽是个自私的小女人,可是每每在关键时刻,她想到的绝不是自己。她的性格矛盾复杂,有着人性的许多弱点,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却能够保卫自己的家园,在失去父母的依靠、妹妹只知道哭的时候,她顽强地站了起来,向命运挑战。生活给了她的无数的打击和挑战,她也有着许多的烦心事。可是,这一切对她来说,只是过眼云烟,因为这一切都会过去,明天会是新的一天。作为商人的斯佳丽 3.1 对待私欲的不择手段
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达到艾希礼与自己远走高飞的目的,斯佳丽毫不顾及玫兰妮的存在,无论在他们婚前还是婚后,三番五次劝说艾希礼与自己远走它乡。为了筹集土地税,情绪沮丧的斯佳丽无意中遇见了妹妹苏埃伦的未婚夫弗兰克。他现在已是一家商店的老板,手头有一笔钱,斯佳丽谎称苏埃伦已经嫁人,然后轻而易举地使弗兰克投入了自己的怀抱。而为了重振家园,她出卖了自己的爱情,把婚姻当作交易。斯佳丽与弗兰克自始至终都毫无爱情,只是在弗兰克死了以后想到这个她从她亲妹妹手里抢来的丈夫对她的包容,以及她本人一直以来的“毫无情意”才会稍稍有些悔意和良心上的谴责。但当她一想到她心爱的艾希礼的时候就把这一切丢到脑后了。为了使自己的木材厂获取暴利,她不惜雇佣犯人劳作, 迫使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斯佳丽以上行为, 我们回过头来从她在战争期间回到塔拉庄园时家庭的惨状就不难理解了。母亲病死,父亲痴呆,家里没有任何食物,全家人等着她想办法。面对这一切,她发誓:“上帝是我的见证,他们别想打垮我, 我会度过这一切的。我将永远不再挨饿,也不让家里人挨饿,不管是撒慌、去偷、去骗、去杀人⋯⋯”。为了摆脱饥饿,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斯佳丽的一生里,想要得到什么,就直接从最简捷的途径去拿;她贪幕虚荣,及时行乐,却从灵魂深处折射出了爱与责任的光彩。
3.2 对待金钱的大胆追逐
斯佳丽具有了早期资本家的特性,为重振家业她用尽了一切手段。为了摆脱贫困,她行使骗术同妹妹的未婚夫结婚,购买木材厂,独揽经营权,公开与摧毁她们家园的北方佬合作,毫不客气的打击同行。她用从监狱释放的犯人作为工厂的雇工,她的大胆超越了男人,但她的盘算的是她只需付给他们比普通人少得多的工钱。她放不下不断发展的木材场,即使怀孕,她亦不止一次地跑去查看。她穷困潦倒过,无路可走过,因此她比任何人更知道金钱的重要性,她在追逐金钱,而最终她要做的是驾驭金钱,只有拥有了足够的金钱才能获得社会的地位,安逸的生活。因此,斯佳丽是一个崇拜金钱又驾驭金钱的女人,动荡的社会没有击垮她,反而某种方面给她提供了独立的舞台,她以现实主义的精神给自己的生活标注了金钱至上的完美诠释。作为时代女性的斯佳丽 4.1 对待世俗反抗、背叛 当斯佳丽的新婚丈夫查尔斯死后,她能够抛弃世俗观念而不顾,顶住压力去参加舞会。在舞会上,斯佳丽又一次见到曾在塔拉庄园与她父亲辩论过的瑞德。舞会开始的募捐仪式上,瑞特出重金邀请斯佳丽作他的舞伴。本来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大厦就是相当脆弱的,丈夫的忽然战死使其轰然倒塌,一切都灰飞烟灭,只留下名义上的片片残骸和联系,与其虚伪地放声大哭,倒不如还原自己本来的面目,将其真实的情感赤裸裸的流露出来。斯佳丽终于忍不住这种诱惑,穿着丧服就步入了舞池。人们用诧异的眼光看着发生的一切,无法接受。战争结束了,斯佳丽生活依然困苦。北方来的统治者要庄园主缴纳重税,斯佳丽在绝望中去亚特兰大城找瑞德借钱,但得知他已被关进监狱。归来的途中,她遇上了本来要迎娶她妹妹而拼命赚钱的暴发户弗兰克,为了要重振破产的家业,她骗取弗兰克和自己结了婚。把婚姻当作交易,这是良心的背叛,既欺骗了自己的妹妹,又欺骗了她根本不爱的弗兰克。为了扩大经营,斯佳丽便背着弗兰克买下了一个倒闭了的木材加工厂,自己独自经营起来。一个女人经商,而且也像男人一样赚钱,和曾经与南方打仗的北方佬做起生意来了,这在亚特兰大是前所未有的。斯佳丽的所作所为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遭到亲友们的指责和谩骂。就在弗兰克死后不久,斯佳丽又一次不顾亲友的劝阻和反对,丧服还未换掉,就接受了瑞德的求婚,并前往新奥尔良度蜜月。这就是斯佳丽,一个超越世俗,我行我素的女子,拥有冒着将会遭到世人唾骂、名声扫地的危险而展现真实自我的勇气。
4.2 对待女权的追求、争取
斯佳丽一直反对礼法教条,反抗世俗礼教,她是一位积极向上的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一位不畏男权、努力争取女性权利的勇敢者。故事用女性眼光发言,以女性心态轨迹组合戏剧性情节来突出了斯佳丽极具女性色彩的抗争故事。可是斯佳丽也不完全是个女权主义者, 她所做的一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意识的、自发的, 是出于利益的考虑。但正是这种自发的女性意识跟早期英美女权主义者的某些理论不谋而合。斯佳丽敢爱敢恨,勇于冲破礼教的性格和不甘于附属地位、大胆向男性世界挑战的精神,给小说增添无穷的光彩。
三 女主人公的性格形成原因分析 家庭的影响 1.1 优越的生活
自幼生活在一个拥有众多黑奴的富裕的大庄园主家庭中,斯佳丽整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就像一位骄傲的公主。优越的家庭、安逸自在的生活加上天生的丽质赋予斯佳丽唯我独尊的优越感,造就她骄傲、自大、虚荣、任性和单纯幼稚的性格。这一切集中体现在她对待身边男人的态度上,她总是认为所有男人都爱她,她应该是一切活动的焦点,这点在艾希礼身上尤甚。她第一次看到艾希礼骑着一匹马儿来,她就爱上了他,并凭借自己的美貌武断地认为艾希礼也是爱她的。从小养成的优越感让她认为自己无论哪方面都比玫兰妮要强得多,以自己的魅力,肯定能说服艾希礼和她一起私奔。当艾希礼拒绝了她,斯佳丽觉得自己被艾希礼”抛弃”了,她气急败坏地打了艾希礼一记耳光。这时的她其实就像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孩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发脾气,因为自小生活在那么优越的一个家庭里,斯佳丽习惯了要什么有什么,一切都如她所愿,在她的观念里没有得不到的东西,所以她绝不能容忍男人拒绝她,穷其一生用尽各种手段不惜任何代价只为得到艾希礼的爱。
1.2 水与火的交融
斯佳丽身上混杂着两种水火相容的不和谐气质,这是斯佳丽从讲究教养的法国海滨贵族血统的母亲和豪爽仗义、精明凡俗的爱尔兰血统的父亲那里继承来的遗传因素。这样的家庭给斯佳丽带来一种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这种环境背景下长大的斯佳丽性格中存在着矛盾因素。娇柔贤淑的母亲和张扬朴实的父亲在斯佳丽的性格中植入了矛盾的种子,是她日后性格变迁的内在因素。“父亲” 这一角色对女主人公性格形成以及成长产生了巨大影响。优雅和性情的率真让我们看到爱尔兰血统对斯佳丽的性格形成的遗传作用,斯佳丽不喜欢被规则所束缚,唯我独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本性在她一见钟情就喜欢上艾希礼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且在家中,斯佳丽最受到父亲的宠爱,正是这种宠爱让她得意忘形,让她骄傲自满,也养成了她任性、倔强、敢爱敢恨的个性,导致了她一生都对男人挥来斥去,无休止地与其它女性争夺男人的性格。斯佳丽还从父亲身上继承下来对生活坚强的品格,这使她不屈不挠,顽强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为之工作, 为之战斗, 为之牺牲的东西,因为它是唯一永恒的东西”,在斯佳丽的少女时期,就深受父亲的影响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并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土地和日月同在。为了捍卫那片红土地,她可以像黑人一样在田间劳作,可以像男人一样在外面抛头露面,吃苦耐劳。虽然如火一般刚烈的爱尔兰个性占据了她性格的主导地位,母亲也是斯佳丽人格成长的重要因素,她实际上是斯佳丽面对的整个道德规范。斯佳丽对母亲的态度是十分矛盾的,她对母亲既尊重佩服,又潜在抗拒,这种复杂性造成了她性格中的多重性,从而形成叛逆的性格。外部环境的影响 2.1 特殊的社会环境
所谓社会造就人,社会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和影响人物命运的主要原因。斯佳丽出生于19 世纪中期,生活在美国南部佐治亚州的一个富裕的庄园主家庭。其生活的佐治亚州是美国南方一个开化较晚、不拘礼仪的地区,那里有着独特的历史人文背景,这样的环境让斯佳丽的个性得到自由自在的发展。另一方面,生活环境的转变使斯佳丽失去了可以依靠的父母、家园,不能维持原有的生活。处于奴隶制度崩溃,资本主义兴起的历史转变时期里,斯佳丽唯有努力竞争、面对命运一往直前才不会被社会所抛弃。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的性格不可能是单一的,主人公斯佳丽也不例外,在她身上传统与非传统的冲突矛盾清晰地表现出来。她只有不断地去顺应自己的时代和社会,才能够继续生存下去。这里我们看到社会巨变所带给人们的一种改变,正是生活环境的转变才把斯佳丽性格内在的反叛性与坚毅激发了出来,给了她展现内在性格的机会。她的生活历程很大程度上是为其所生存的环境所塑造而成的。她在时代的大变迁下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其性格和行事方式。因此,她后来对金钱的强烈渴望和追求,就是源于战后家业衰败,生活贫困和重建时期金钱至上主义的社会环境。
2.2 战争的洗礼
当战争的风云席卷斯佳丽的家园,夺走她所拥有的一切,曾经那个娇生惯养的贵族小姐,彻底不见了,她从一个天真单纯的孩子转变成一个肩负起一家人生计的女主人,后又变成一个木厂女老板。战争中过多的磨难迫使斯佳丽坚强、勇敢、拼搏、自强,当一个北方佬来抢她母亲的东西时,她居然冷静地开枪杀了人,是战争使斯佳丽变得异常勇敢。所谓乱世出英雄,战争的爆发促成了斯佳丽成为乱世中的佳人。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以后,斯佳丽对生活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对现实的态度也更理智了,变得更加实际,人生观价值观己经转变成为现实的拜金主义,她后来对钱十分渴求,心理学上称为追求安全感,战争之苦让她没有安全感,所以她总会做身处迷雾的梦。对于生活,她不再像当年,她执着但不执拗——经历了感情的挫折和战火的洗礼,她已经知道如何面对生活,在生活与艾希礼面前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活。战后残酷的现实促使斯佳丽贪婪、倔强、自私、卑鄙,斯佳丽为了生存,只能以牺牲道德为代价。至此,斯佳丽已没有了半点名誉地位观念、伦理道德观念,既没有羞耻感,也没有良心和责任感,道德在她面前已经完全崩溃了,她甚至可以抢走自己亲妹妹的未婚夫,她丧失了道德和廉耻,变得虚伪、贪婪。经历了战争,经历了自主创业与奋斗,斯佳丽成长为一个性格多面且成熟的女人。总之,在斯佳丽的性格形成历程中,战争与社会环境是不可忽视的两大因素
3“本我”与“超我”的冲突
透过斯佳丽的性格表层而窥探其心理世界发现,她的内心深处潜藏着物质与精神的两个充满矛盾对立的追求:一个是物质上的追求;另一个是精神上的追求。这两种追求的一得一失造就了斯佳丽性格中的不平衡性,这也是“灵”与“肉”的冲突,是代表新旧两种文化,两种价值观念之间的碰撞与摩擦,而最终斯佳丽却没能保持二者的平衡,使矛盾对立的性格达到了极致。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斯佳丽内心“本我”和“超我”的激烈冲突正是形成她复杂矛盾性格的深层原因。“本我”位于最底层,相当于一种动物性的本能冲动,只追求个人快乐和自我满足;而“超我”则代表最高层,象征“良心”和道德规范,压抑本能的冲动。斯佳丽的内心就常常处于这两者的激烈交锋中,所以在她的性格中常有那些互相冲突的特征混合在一起,传统的价值观念其实一直潜藏在斯佳丽的心中,规范着她的一举一动,和她心中的本能冲动激烈交锋,使她的内心常常处于矛盾争斗中。“人物性格丰富的真正源泉,形成性格运动充满生命力的内在脉搏,是性格深层世界的互相对立、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的生动活泼的内在联系。”
结束语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斯佳丽这样一个鲜明、生动、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斯佳丽的性格主要表现为“水一般的温柔和火一般的热烈”。这两种性格在斯佳丽身上相互交融,相互依赖,成功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的矛盾统一,显示出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的极高造诣。作品把斯佳丽奋斗于逆境,追求个人独立、尊严、爱情,永远乐观进取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斯佳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弱小女子,历经了情场失意、内乱战火、家园重建、爱女夭折、丈夫出走等一连串巨大的困难和挫折,这些打击不是一般的女性可以承受的,但她却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她也从不胆怯,一次次重新把生活的主动权夺回到自己手里。不管怎样,“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这是她乐观自强人生的最好表白,也是她对命运生生不息的诠释。
【参考文献】
[1]李庆雯.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2]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3]周丽霞.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6期.[4]黄艳.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21期.[5]李美华.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飘》代译序[M].南京:译林出 版社,2000.[6] 李庆雯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年第1 期
[7]玛格丽特·米切尔.飘:上、下[M].范纯海,夏渂,译.武汉:长江 文艺出版社,2006.[8]邓玉芬.斯佳丽:“飘”不走的梦和人:对《乱世佳人》的女性 主义解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9]谢景芝.《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J].河南大学学报,2005(2).[10]杨仁敬.20 世纪美国文学史[M].青岛出版社, 2000.致谢
光阴似箭,转瞬之间,大学生涯已近尾声,在论文脱稿之际,我要向曾经关怀和帮助自己的所有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给我授课的各位老师和辅导员,是他们在我学习期间给我传授了宝贵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开拓了我的视野。
感谢我的导师石卫老师:本论文从选题构思、开篇布局、到内容充实、细节修改,直至最后定稿都是在石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石老师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诲人不倦的师德师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为我提供过帮助的老师、同学和朋友!
在即将踏出校园,开始朝气蓬勃的社会征程之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的支持与鼓励,督促我顺利的完成了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