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4 12:0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人高考数学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人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成人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解斜三角形

一、知识要点

1、由斜三角形已知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叫解斜三角形

2、解斜三角形的主要依据:

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

(1)A+B+C=180o(结合诱导公式使用)(2)正弦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余弦定理:a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s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s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s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S12absin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斜三角形解法的特点(1)由角求角用内角和定理

(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解三角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三边解三角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两边和夹角解三角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用________________(此类问题可能有两解、一解惑无解三种情况)

二、例题与练习

1、ABC中,已知B45,C105,a2,解这三角形

2、ABC中,已知a7,b8,c13,求角c3、ABC中,已知b23,c2,A150,求a边

4、ABC中,已知c60,c6,b2,求角b

5、ABC中,A为锐角,sinA45,c5,b3,求a边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一、知识要点

1、向量概念:既有_________又有_________的量叫做向量

2、向量的表示:①印刷体可用黑体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②用带箭头的符号记:如a和AB等

3、向量相等概念: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的两个向量叫相等向量

4、向量的模:向量的模就是向量的长度,记|a|或|AB|

5、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

6、向量的加法法则:①三角形法则:如ABBC______________②平行四边形法则

7、向量的减法:“三角形法则”如:ABAC______________

8、向量的数乘运算(λ为实数)(1)|λa|=|λ|·|a|

(2)当λ>0时,λa与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λ<0时,λa与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λ=0时,λ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和e2是同一平面内的_____________向量,那么对平面内任一向量a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λ1,λ2,使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例题与练习



1、CDDA___________________ 

2、BABC___________________



3、ABACBDCD()

A、BC B、CB C、CD D、0

4、已知e1和e2不共线,则a与b不共线的是()A、ae212e2 be2e2 B、a4e13e2 be116e2

C、ae3e2 b2e16e2 D、ae1e2 be1e2

5、化简2(a3b)3(b2a)

A

6、如图D是△ABC的边BC的中点,其中

ABa,ACb,请使用a和b表示向量AD

B D

C 8

第二篇:成人高考复习资料史地

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考试大纲

历史

一、政治

(一)中央集权制度

1.秦朝开始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经济、文化)2.汉武帝的大一统:

3.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行政、司法和财权;科举制发展 5.元朝的行省制度

6.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中央到地方、明律、特务统治、八股取士 7.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文字狱(二)政治制度

1.禅让制(原始社会)*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启“家天下”)3.分封制:(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4.秦朝:郡县制度

5.两汉时期政治制度(“汉承秦制”)⑴刺史制度:(监察制度)西汉武帝始自东汉止 “刺史”“州牧” ⑵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武帝“推恩令”“附益之法”

⑶察举制(选官制度)自上而下推举人才;东汉形成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 6.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科举、府兵、募兵)(三)改革及变法 1.春秋战国时期:

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 ⑵鲁国“初税亩”

⑶魏国李悝楚国吴起和商鞅变法(秦国)2.北周武帝的改革,后灭北齐,统一黄河流域 3.北魏孝文帝改革*P57(背景及影响)4.五代后周周世宗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结束割据局面奠定基础 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四)中国古代“治世” 1.西汉时期:“文景之治”* 2.东汉时期:“光武中兴”* 3.唐朝:“贞观之治”P70:“开元之治”(五)**及起义 1.“国人暴动”:-841年(西周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周厉王逃跑)2.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问九鼎、卧薪尝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3.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4.“永嘉之乱”:311年,匈奴贵族与羯族联军攻陷洛阳,俘虏西晋怀帝 5.隋末农民战争:翟让、李密领导瓦岗军

6.唐朝后期:安史之乱 *唐末农民战争(黄巢)*首次提出平均思想 7.北宋灭亡:“靖康之变”1127年

8.明初“靖难之役”;明末农民起义(王

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 清康熙年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之乱”(六)疆域

1.秦朝的疆域: 2.唐朝的疆域: 3.清朝的疆域:

二、经济

(一)经济制度及赋税制度:

1.井田制:(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2.由公田到私田:(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3.西汉时期:编户齐民制度(人头税的开始)4.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实行 5.唐朝前期:租庸调制;唐朝后期:两税法 6.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 7.明朝“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 8.康熙“更名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9.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二)经济发展概况: 1.农业 ⑴农作物: ①商周时期:“五谷”

②两汉时期:稻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③茶叶在唐代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④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水稻良种占城稻

⑤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 ⑥清代前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⑵工具:

①商周时期:木、石、骨、蚌(少量青铜农具)②春秋时期:铁农具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③两汉时期:铁农具使用广泛(西域和珠江流域)④曹魏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灌溉

⑤唐朝时期:创制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便于水田耕作 ⑥北宋时期:尖头犁铧、人力操作的踏犁 ⑶耕作技术:

①商周时期:粪肥、草木灰、绿肥

②春秋战国时期:牛犁耕并推广(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③两汉时期:耕犁装犁壁翻土碎土,早欧洲千年;西汉赵过发明播种耧车;二牛抬杆的牛耕法推广 * ④唐朝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⑷水利工程:

①春秋战国时期:桔槔(中原)芍陂(楚孙叔敖)都江郾(战国秦李冰)郑国渠(战国)②两汉时期:黄河流域灌溉渠;江淮江汉陂池;东南排水筑堤;西北坎儿井 * ③隋朝时期用运河灌溉

④唐朝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工程 手工业

⑴青铜铸造:商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⑵冶铁业:

①春秋战国: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多年。②西汉:煤成为冶铁燃料、淬火技术

③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低温炼钢技术发明推广 ④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百炼钢技术成熟:“灌钢法” ⑤唐朝时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⑥北宋时期,煤的开采量很大,煤还广泛用于冶铁炼钢 ⑶陶瓷业:

①商周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②魏晋南北朝: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出白瓷 ③唐朝的唐三彩;青瓷中的秘色瓷;刑窑的白瓷:“南青北白”

④北宋制瓷业水平超过前代:定、汝、哥、官、钧窑是著名的五大瓷窑;江西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著称

⑤元朝时,景德镇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 ⑷漆器:

①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红漆碗

②商周达到较高水平;周朝漆工艺用于车制造 ③战国漆工艺夹纻技术 ④两汉时期:“万人之功” ⑸纺织业:

①战国:长沙楚墓出土的麻布

②西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禅衣;东汉:新疆地区种植棉花 ③曹魏的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蜀汉蜀锦 ④北宋丝织品产地以两浙和四川为中心 ⑤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扩展到江南,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⑥元朝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⑹煮盐酿酒业:

①春秋战国: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四川井盐

②春秋战国:用由造酒,这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③汉代:池盐、海盐、井盐;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制度 ⑺造船业:

①秦汉造船业发展迅速

②唐朝时期: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海上霸王”;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③北宋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万石船”;南宋的明、泉、广州是造船业中心 ⑻造纸业:

①西汉前期的纸(甘肃天水放马滩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②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建业、扬州都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3.商业

①春秋战国:齐国临淄、楚国郢等

②两汉时期: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匈奴“远驱牛马与汉会市”;两汉时期“五都”:长安、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宛

③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全国的商业大都会;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天下之盛,扬为首”“扬一益二”

④元朝的都市以大都、杭州和泉州最为著名 ⑵交通: a)夏朝:“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 b)商周:施舍;邮驿传递制度 c)隋朝:开凿大运河

d)隋唐时期交通要道上还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

e)元朝的交通运输业:陆路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海上南北海运的开通、内河航运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 P117 ⑶货币:

a)商朝用贝作为货币

b)秦朝: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秦半两)c)两汉时期:汉承秦制,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五铢钱)d)隋仍铸五铢钱

e)唐高祖行“开元通宝钱”,以后货币以它为范式 ⑷商业

a)商朝重视商业:“商人” b)唐朝:有交易场所-市,市中有邸店和柜枋(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唐后期城市里有夜市、农村里有草市;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c)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突破坊和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也不受限制“瓦子”;东京是最大的商业都会:“交子”纸币的推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d)南宋的商业城市以临安最为繁荣;辽的南京是抽业繁盛的城市;中都是金的商业中心;边境的互市贸易

e)明清时期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兴起 4.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⑴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⑵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⑶五代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⑷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5.明清时期时期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原因)

三、文化

(一)文字书法:

1.甲骨文:商朝(比较成熟的文字)“六书”构字规律 2.金文:西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钟鼎文”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4.曹魏: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王羲之“书圣”与王献之全称“二王”

5.由隋入唐的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盛唐的颜真卿“颜体”;中晚唐柳公权“柳体”;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和怀素等(二)科学技术 1.数学:

⑴汉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⑵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⑶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比外国早近一千年《缀术》 2.历法: ⑴夏朝:《夏小正》

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⑶春秋: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⑷西汉:汉武帝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⑸唐朝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⑹北宋科学家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 ⑺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3.天文:

⑴夏、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

⑵《春秋》记载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⑶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古星经》

⑷东汉:张衡发明制作地动仪测地震方位,早欧洲1700多年 ⑸唐朝: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创始人

⑹元朝: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观测 4.医学:

⑴商周时期:眼、耳、口腔、肠胃等分科。商代遗址:石砭镰

⑵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脉学之宗”;四诊法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⑶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⑷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华佗“神医”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医圣” ⑸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千金方》;吐蕃名医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⑹明朝后期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医药巨典” 5.科技、农业著作: ⑴战国时期:《考工记》(齐国官营手工业)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⑵两汉时期:《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农书)⑶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⑷元世祖重视农业颁发《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⑸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⑹明朝后期,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

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6.其它: ⑴战国:《墨经》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墨经》光学八条” ⑵纸的发明及传播:

⑶西晋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⑷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⑸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和火药的发明;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⑹隋唐是建筑成熟时期。隋建筑师宇文恺修建大兴城;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在宋代有划时代的发展

⑻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辽代河北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金代建造的卢沟桥;元大都建筑

⑼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木工蒯祥“蒯鲁班”)⑽明朝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著作(三)艺术

1.商周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 2.春秋战国青铜铸造莲鹤方壶、金银错

3.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种艺术(《妇女凤鸟图》《御龙图》帛画)4.青铜器的装饰从图案花纹到完整画面(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全套编钟)5.秦朝:秦始皇陵兵马俑;东汉说唱俑和杂技俑

6.秦汉时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画像石等。

7.魏晋南北朝绘画(宗教画):三国曹不兴是佛像画始祖、东晋顾恺之画人物 8.魏晋时期的石窟艺术(云冈、龙门)9.隋唐艺术宝库莫高窟;绘画山水、花鸟为主题(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10.隋唐乐舞

11.宋代绘画特点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四)史学哲学宗教 1.史学

⑴《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夏商周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汇编)⑵《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⑶《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断代史(西汉一朝)⑷《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⑸明成祖时解缙主持编纂的类书《永乐大典》;清代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清乾隆时,由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2.哲学

⑴《周易》是我国最古的一部占卜用书(朴素辩证法思想)⑵东汉时期:王充唯物思想《论衡》

⑶南朝齐梁范缜《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 ⑷宋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 3.宗教 ⑴佛教:

①西汉时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②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白马寺)③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原因及表现);范缜《神灭论》反佛;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从加

⑵道教:

①东汉时期开始

②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使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③南朝萧梁时,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五)思想

1.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 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3.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

4.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5.明清早期民主启蒙思潮出现

⑴明后期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⑵明清之际进步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制度,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 ⑶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⑷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是杰出的唯物思想家(六)文学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至春秋时诗歌)春秋时期 2.战国时期:屈原(“楚辞”《离骚》);诸子散文 3.两汉时期:“赋”和“乐府诗” 4.魏晋南北朝时期:“建安文学”;东晋诗人陶渊明;乐府诗即民歌盛行

5.唐代文学表现在诗歌领域:陈子昂、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 P93 6.五代、辽、宋、夏、多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李煜、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南宋诗人陆游;话本是宋代新兴的世俗文学,对后世的小说和戏剧有影响 7.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关汉卿《窦娥冤》 8.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发展:《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四、民族关系

(一)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融合: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奠定了基础。(二)两汉时期与边疆各族和民族关系:

1.匈奴:北方民族(和战);东汉时期匈奴分裂

2.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设置;东汉经营西域 3.西南夷:武帝西南夷地区设郡

4.百越: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部落总称。武帝设郡,进行有效管辖(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五族内迁(“五胡”)实质上是促进了封建化,封建化又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为隋唐时期的统一繁荣准备了条件。(四)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1.突厥:

⑴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统一我国西北地区,与中原有贸易往来 ⑵隋朝分裂为东西突厥,隋末东突厥强大

⑶贞观时期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⑷唐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唐高宗时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武则天时又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2.回纥(回鹘):

;东突厥灭亡后南移归附唐朝

⑵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

⑶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唐肃宗开始与回纥可汗和亲

⑷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瓦解西迁(维吾尔族、裕固族)3.靺鞨:

⑴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7世纪中期靺鞨的黑水与粟末两部强大

⑵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设置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版图

⑶7世纪初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粟末以渤海为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⑷渤海手工业以纺织为主“鱼牙绸”“朝霞绸”唐在登州设渤海馆接待商人 4.南诏:彝族和白族祖先;8世纪前期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玄宗封云南王 5.吐蕃:(藏族祖先)⑴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创制了吐蕃文字 ⑵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

⑶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长庆会盟”(五)五代、辽、宋、夏、金、元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1.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⑴宋辽:

①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创制文字;耶律德光得幽云十六州改国号为“辽” ②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③宋辽和战:1004年澶渊之战、1005年澶渊之盟

⑵宋夏:1038年元昊称帝学汉制创文字;1044年宋夏和议 ⑶宋金:

①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推行“猛安谋克制” ②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变” 2.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⑴与金的对峙:岳飞抗金“郾城大捷”;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 ⑵1276年,元(原蒙古部落)灭南宋 3.元朝的民族融合

(六)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蒙古:

⑴明代蒙古族分为鞑靼、瓦剌等部;永乐年间,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明封号;明中期修缮长城;明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明朝封他为顺义王 ⑵明末清初蒙古分为漠南、北、西三大部 ⑶清采取“联蒙制汉”的方针;清三代时期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清朝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掌管蒙古各部 2.新疆:

⑴清朝居住在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大小回卓兄弟发动叛乱,清军迅速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⑵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⑶1771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3.西藏:

⑴明朝在西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建立僧官制度

⑵清入关后,顺治帝赐与五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与五世**“**额尔德尼”;雍正帝派驻藏大臣标志清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乾隆年间,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

4.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⑴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各级政府机关“土司制度” ⑵永乐年间,改设贵族布政使司“改土归流”,大部分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 ⑶清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 ⑷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5.台湾:

⑴1683年清军进军台湾,郑克塽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⑵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五、对外关系

(一)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1.朝鲜:(汉武帝、光武帝)往:铜镜、漆器、铁工具;来:檀弓、果下马 2.日本:汉武帝时与日本30多个小国有密切联系;东汉光武帝时赐金印 3.越南:往:铁犁牛耕、水利工程;来:象牙、犀牛、珍珠等 4.丝绸之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及作用。5.与西亚的往来:安息利用丝绸之路与汉朝交往

6.与欧洲的往来: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湾;《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回访,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往来的最早记载。(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唐朝的对外交通路线

2.对外关系:新罗、日本、东南亚、印度、中亚、西亚、欧非各地(三)宋元时期的对外关系

1.北宋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

2.南宋政府采取鼓励外商的政策,设有供外商居住的蕃坊。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3.辽、金在边境设置榷场

4.元朝在各港口设市舶司;同欧洲非洲有交往(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到大都、元朝的畏兀儿族人列班扫马,成为我国第一位访问欧洲各国的旅行家)(四)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1.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 2.明朝,戚继光抗倭(俞大猷)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后来强行租占澳门

4.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郑成功于1661年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5.明清之际,俄国侵略者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1685、1686年康熙帝两次亲征;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中俄东段边界)6.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一、地理原理规律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 总星系 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

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

七、初

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

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16.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18.地球的公转

①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 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 2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22.四季的划分

我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欧美国家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北温带许多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余类推。23.五带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为热带,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为寒带、其余为温带。24.气温的垂直分布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25.气温的水平分布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撒哈拉沙漠为全球炎热中心,世界极端最低出现在南极洲,北半球寒冷中心为西伯利亚地区。26.大气的热力作用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②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又称为“温室效应”。2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28.全球的热量平衡

就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相等。29.气压与气温

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反之,气温低,气压高。30.风的形成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31.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大致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致。32.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

1月份,亚欧大陆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保留在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7月份,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保留在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

33.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

东亚季风由海陆热力性质美工异引起,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由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引起。34.锋面与天气 转晴,暖锋过境时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35.气压系统与天气

气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时,天气晴朗。36.气候的形成

①太阳辐射是导致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②下垫面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③大气环流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再分布。④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和改变下垫面状况,对气候产生影响。37.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制与种植方式)。②建筑:街道应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③交通:公路、铁路的设计,需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38.台风的形成与分布

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带来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39.全球变暖的成因及危害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及毁林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全球变暖:①使极地冰川鬲化,引起海平面上升;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40.臭氧层空洞的成因及危害

除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外,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物质也是重要原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人体健康,并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41.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不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影响鱼类生长,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42.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

由低纬海区向高纬海区递减。43.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m以下变化很小。44.海水盐度的分布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海区递减。45.大潮与小潮

新月、满月时出现大潮;上弦月、下弦月时出现小潮。46.表层洋流的分布

①南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②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③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顺冬逆)。47.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

主要集中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48.海洋环境问题的形成

①海洋污染(工业废弃物、核电站冷却水、农业废水和石油渗漏等);②海洋生态破坏(工程建设、渔业生产及自然环境的变化等)。49.海洋权益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的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城及 50.地壳物质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51.地质作用

①定义: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②分类:按其能量,可分为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和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把盆地填平)。52.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两个板块交界处,地壳较活跃,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相撞挤压处,常形成山脉。53.地质构造

①褶皱(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成为山岭,有时成谷;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成为谷地,有时成山)。②断层(a.地垒:相对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b.地堑: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54.地质构造与生产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帮助。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55.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调蓄作用。56.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所作的连续运动的过程,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57.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莲(水湿环境)、骆驼刺(干旱环境)、铁芒箕(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旗形树冠(风向)、矮牵牛(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58.植被的环境效益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持农田、吸烟除尘、降低噪声、美化环境。

59.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60.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为主导分异因素,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为主导分异因素,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作有规律的更替);③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由于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点)。61.陆地自然资源的分布

土地、水、生物等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其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矿产资源的分布则主要受地质作用的制约。6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一个地域内的若干种地质灾害,它们在成因上是相关的。如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农业的区位因素

气候因素中的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密切;地形影响耕作的难易、农业的类型和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影响作物种类和产量;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的心头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地域大为扩展。此外,国家的政策对农业产生一定的干预。64.工业的区位因素

原料、能源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交通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工业对劳动力技能的需求逐渐增加;环境因素日益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65.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

大气污染企业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体污染企业应设置在远离水源地或河流的下游。

66.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的物质联系和信息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进而形成不同性质的工业地域。67.聚落的形成

①原始采猎社会穴居、巢居、逐水草而居(分散、不稳定、临时性);②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乡村聚落(分散、半固定性);③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村聚落(团状或带状、稳定);④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聚落(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68.城市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②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策、军事、宗教)。其中军事、宗教因素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已经减弱,交通、自然资源因素仍起巨大影响,科学、旅游成为新的因素。69.城市化的进程

①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目前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②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快,城市发展不合理。70.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

①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连续性好,但造价高、占地广、短途成本高;②公路:机动灵活、可从门到门,但运量少、耗能多、成本高;③水运: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运速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④空运:运速快、效率高,但运量小、能耗大、运价高;⑤管道:损耗小、连续性强、安全可靠、运量大,但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71.货运方式的选择

一般地,贵重、急需、数量水大、运距远宜空运;易腐烂变质的鲜活货物,量小短距离宜公路,量大长距离宜专列;量大笨重货物宜水运或铁路;流体宜管道。72.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①商业街(a.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b.交通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市区环行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②商业小区(位于居民小区,方便居民购物)。73.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①对立(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的对立而存在,按自己的规律发生和发展);②统一(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74.环境问题的分布

①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②乡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③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严重。

75.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人口压力大;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二、填空题: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都处在(西半球)

我国一年可出现春夏两次汛期的河流主要分布(东北地区)

按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地中海沿海的主要植被应当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马来西亚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橡胶)埃及)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 美国和中国相似的地理特征有(气候的大陆性都 比较明显)(南极)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我国乐部地区雨季早晚不同的主导原因是(夏季风进退的迟早不同)我国河流(内流河通党是季节性河流,夏季过后经常发生断流)

我国从东向西排列,分别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一级阶梯的旅游景区是(庐山,黄果树瀑布,青海省塔尔寺)

从沈阳到广州,走最近路线,沿途经过的主要交通枢纽有(北京,石家庄,郑州,株州)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都是在新技术革命中出现的工业部门是(半导体,核工业)即是粮食主产国又是主要出口国的(美国,法国)使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因素是(农业技术改造)

世界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我国青藏高原资源较少的是(煤炭,石油,天然气)

我国江淮一带梅雨快要结束的时期是(西部地区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成水补给给河流)我国地入地势二级阶梯上的商品粮甚佳地是(成都平原)

德国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有雄厚的科技优势,有发达的农业作为基础,没有便得的水陆交通)(巴西)是咖啡,可可,蔗糖,大豆的主要出产国,是世界上公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我国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加入WTO之后,面对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竞争,中国农业生产的根本方向应当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高效农业体系)

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根本问题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美国五大湖(西侧有丰富的铁矿,又有五大湖便利和廉价的水运)上海宝钢的工业布局属于(临海型)

我国能源(华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而长江以南各省缺乏)阿拉伯人都是(白种人)

从大兴安岭森林到内蒙古草原,直到新疆塔史拉玛干沙漠,这种植被变化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布)

我国从东北地区直到南部沿海地区,农作物从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再到一年两熟到三熟,决定这种耕作制度的自然因素是(光热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加工业实现经济起飞,主要是依靠(劳动力密集优势,劳动力人格低廉)自然原因引起的有(某些地方病发作)

在自然状态下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较为严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在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区,位于北半球大洋西侧的洋流是(日本暖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我国土地资源具有的优势是(我国土地辽阔,耕地,林地,草场,滩涂沼泽等各类土地资源都有大面积分布)

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比,我国北方地区具有的资源优势是(能源矿储量大,平原面积广)

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矿产有(钨,锑,锡,钼)

(俄罗斯)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都十分丰富

(风能)既是可再生能源,又是新能源,又来自太阳辐射水能)属于清洁能源,又可再生,成本低,可产生综合经济效益

(日本和英国)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小,便现代化程度高。(北美洲)的气候受地形影响大,因此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南美洲和非洲(都是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能资源都非常丰富)北回归线穿过的各大陆是(亚,欧,非,北美)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莫斯科)白昼长 当黄河处于汛期时(罗马)处于干燥季节 秘鲁渔场是(补尝流形成)汾渭谷地是(内力塑造)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已获突破性进展,二期工程起止点是(格尔木拉萨)某欧洲国家的首都地塞纳河畔,该国地理特征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受人们关心的是(保护热带雨林)既是海港,又是全国最大声调和首都的是(布宜诺斯艾利斯)

位于我国北方,既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双是两省界线的山脉是(太行山)(我国)寒潮,旱涝,台风等灾害性气候比较多

治理黄河泥沙的关键措施是(以植树种草的生物工程为主)

辽中南(今后,应当适当限制某些砂能大,当地又缺乏原料资源工作的发展)香港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主要表现为(信息和金融中心)

有日界线空过,并且是两大洲和两大洋分界线的是(白令海峡)新疆吐鲁番盆地是夏季的(炎热中心)

(澳大利亚)独占大陆秀丽的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蚀形成)欧洲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地势低平)

非洲许多国家经常闹粮荒,数亿人口缺粮,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氏农业生产不平衡,这些国家农业生产落后,人口增长又过快)

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是(水资源缺乏)

在新疆地区,人品超过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

我国建立秦山,大亚湾两大核电站的主要区位因素是(这些地区工农业发达,耗能多,但常规能源缺乏)

从西向东(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

法国,荷兰,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发展农业现代化主要依靠(机械化,生物技术)近年来,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但城市化的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火山爆发)(曼德海峡,丹麦海峡,土耳其海峡)是大洲分界线

东南亚地区享誉世界的农产品是(水稻,天然橡胶,油棕)

非洲(气候类型在赤道南北大致对称分布,干旱半干旱面积广大)

我国边疆省区中同东亚,北亚,中亚,西亚,南亚的国家均有相邻关系的是(新疆)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分布广泛)

我国西部地工的地理差异有(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我国棉花的集中产区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决大城廁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是(长江三峡段,西江中上游段,黄河上游段,相南地区河流)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西欧,美国东北部)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酸雨)

关于内力作用与地形关系(一般来说地表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有主次这分)开普敦为干旱季节时(北京正处在寒冷干燥的冬季)

以永久性冰雪豆沙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都(很大)

地球上的自然带中,基本上横贯大陆东西的是(热带寸林带,热带草原带)关于西来和北非的共同牲(农业都属灌溉农业,盛产小玫和棉花)

北美洲地形的基本特点是(由西向东呈山系,平原,高原和山地纵向排列)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我国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变化都大)作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大兴安岭)

属于我国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有(长江三峡,安徽黄山)长江中下游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水能,风能)都是清洁的能源

目前,家民调整家作物的品种和规模时,主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考虑的区们因素是(高技术人才密集)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三大问题是指(人口,资源与环境)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在南半球缺失的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烈度的大小与(震级大小)有直接关系(国庆节)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比较小

地跨两大洲,濒临三大洋,并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国家是(美国)

大利亚畜牧业知尽能索达,养牛为主,羊毛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河套平原,新疆的农业各自具有的特色(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被称做第二亚欧大陆桥的铁路在我国是(陇海兰新线)

兼有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热带动植物等自然景观的省位于(云贵高原)北回归线从东到西依次通过的省区是(台湾,广东,广西睛,云南)(东部季风区内)有三条地理分界线把全区分成了四个自然地区。我国(连同个特别行政区,台湾在内共有个省级行政单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产生是(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短暂中断)北美洲的五大湖是(冰川湖群)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附近)

我国北方地区在春季有时出现沙尘暴天气,产生这一现象的外力作用是(风力的搬运作用)在亚欧,印度洋,南极洲,美洲四大板块之间的是(太平洋板块)法国是(工农业都 发达,欧洲农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原产在南美洲的作物是(天然橡胶,可可,金鸡纳)

山区开发应以(多种经营,搞好立体农业开发为主)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山区 为摆脱我国农业困境,今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地生产潜力大,有建设商品农业基地的良好条件(西电东输北线)工程与内蒙古自治区关系密切。

人类与环境(始终是相互储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目前,青藏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

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气候的自然因素是(海陆分布)既分布在大陆东部,又分布于大陆西部,具有不同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一带的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非洲(赤道横穿大陆中部,全洲有四分之三的地区位于热带)英国(煤炭,石油资源丰富,能源自给自足)

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从农业的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我国目前缺水的三大流域是(黄河,海河,淮河)

影响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土地生产力大小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分条件)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我国铁路(京广线经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我国以生产长绒棉著称的地区是(新疆南部)

最近,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处发现了丰富的石油

符合在新的原料,燃料基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的布局原则(贡国的阿伯丁)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泉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大)

在1:10000000比例尺的中国地图上,东西最大距离和南北最大距离分别约为(50厘米,55厘米)

2004年的奥运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东二区)举行,假定某场比赛在2004年6月30日19时开始,你在北京(东八区)保时能看到(2004年7月1日1时)

某地点以南有极尽昼,以东进入西半球,此点座标是(南纬66.5,东经160)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在73E附近的新疆帕米尔高原上

6.22-9.23这段时间内,香港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低-高-低)我国(连同2个特别行政区,台湾在内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1月和7月)南北半球的气温都从赤道向两极降低

第三篇:2016成人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一 选择题(单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56.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 和平赎买 57.“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5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59.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6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6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3.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65.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7.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68.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69.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70.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7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7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75.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76.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7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78.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7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81.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82.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83.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8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85.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86.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

87.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88.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89.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战役

90.毛泽东明确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六届六中全会

91.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92.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96.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98.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9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0.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101.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 10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104.“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10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10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0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10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0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110.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

111.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1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13.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11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15.下列不正确的是: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116.人的本质:是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11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

118.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119.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12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21.从1927年11月到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122.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12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124.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是:学生运动 125.标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解放南京 12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27.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28.从1978年至1982年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1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130.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是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社”问题

13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32.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梯次推进

13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34.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 135.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1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3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38.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139.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14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 14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42.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14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4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4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6.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14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48.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149.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150.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151.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依据他:对社会的贡献 15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的中期 153.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

154.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55.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15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57.“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58.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159.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明确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是在:三湾改编 160.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61.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6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63.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1987年当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 16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16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166.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

16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16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7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7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72.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17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7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7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177.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178.“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179.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务。180.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81.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182.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183.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水平184.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185.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186.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的 187.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七大

188.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 189.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90.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19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193.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在:中国七大 194.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96.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陈云 197.20世纪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邓子恢 198.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20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201.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2.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0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204.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稳定 20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20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07.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8.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209.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 21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211.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12.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213.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唯心论

2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15.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216.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218.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219.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20.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下列错误的是: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21.人的价值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这是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2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22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南昌起义 224.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 225.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是:城市合办和乡村豪绅阶级政权 226.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227.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也是其区别于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8.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四大

22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0.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在当时的战略和策略是:不要四面出击

231.1953年至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23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33.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关系

234.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 235.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3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238.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4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1.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42.现价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3.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24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45.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民族团结和合作 24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247.把物质说成一种或者几种可直接感知的有形实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4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49.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250.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25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252.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合 253.上层建筑的两个方面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5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25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

257.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入侵

258.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以下哪篇文章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将革命进行到底》 25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260.“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紧密结合

261.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四大

262.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作用发挥的是:党的建设 263.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政权的问题

264.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文件是:《五四指示》 265.毛泽东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26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67.被毛泽东誉为“鞍钢宪法”的鞍钢企业管理制度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268.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 269.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27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27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72.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27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74.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275.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27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们服务 277.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278.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279.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280.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1、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答: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二者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即动中有静,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静中有动,相对静止中包含绝对运动;运动和静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意义;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第二、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区别、利用事物的首要条件。第三、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尺度。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条件。答:具体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作用 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实现条件:

第一、必须掌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第二、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辩证法用连续的观点看问题,反之,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承认矛盾的客观性,肯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客观性,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二者对立的根本和焦点。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双方即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就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

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5、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需要产生了认识世界的需要。其次,实践出真知。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经验材料。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是为了有效改造世界。

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亦称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离不开客体,人的认识根本上是由客体决定的。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认识也离不开主体,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生

理状况和精神状况的制约。

7、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第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首先,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其次,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再次,社会意识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在的中阶级关系的反映。

8、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第一、相对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尽管有其特殊性,但它们本质上都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相似,都是由其内部固有的矛盾推动,存在一个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三、对人类社会同样可以用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精确地进行考察和研究 最后、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同是客观发展过程,但也有区别。特殊形式,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性和自觉创造性。社会历史的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的自觉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9、社会进步的科学内涵。

社会进步是指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合乎规律的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进步和发展。之所以是对社会发展的总概括,是因为社会进步是指:

第一、是一个有方向的概念 第二、是一个整体概念

10、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一、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第二、既然人的本质在其实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社会关系又是发展变化的,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的一般的人的本质。第三、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社会关系中,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11、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首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其次,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再次,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但是,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首先,受到现实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的制约

其次,创造历史活动的性质、内容和发展方向受此一时代的生产方式的制约。再次,自觉程度不同,特别是科学文化水平不同,制约着历史的创造。

1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歪曲反映 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另一方面,相互依存,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特定条件和范围;发展的;全面的

谬误也是具体的有特定的条件和范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更加深刻的认识真理,自觉地完善和发展真理

总之,在人类认识的过程中,真理与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是人类认识发展,当然也是真理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13、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内容。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包括: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把群众观点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就形成了群众路线。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领导方法,它的主要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的作用: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第二、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斗争性的作用:

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 的质变。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发展。

15、何谓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有何区别。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它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而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杨弃。

形而上学否定观与辩证否定观是根本对立的。首先,它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及其变化,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其次,形而上学否定观把否定看作是发展和联系的中断,是绝对的否定,是对原有事物的彻底抛弃,简单的消灭;再次,否定观否认客观事物自身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因而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

16、国体和政体的含义和两者的关系。国家的类型亦称国体,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的形式亦称为政体,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

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

1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首先,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其次,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再次,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还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18、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遵循一下原则

(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2)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根据我国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

(3)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19、为什么说反对****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1)****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现象根本不相容的。

(2)****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党,葬送人民的政权,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3)****现象的滋生蔓延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0、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生产力目标与价值目标二者是互为条件的。

(1)生产力目标是价值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 削阶级,消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但要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展

生产力。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的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可见,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价值目 标的物质基础。

(2)价值目标又是生产力目标的条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但是我们只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因为这是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不坚持社会主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

2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

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2、为什么说农业是根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邓小平认为,农业是根本。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大力

发展农业。这是因为: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又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业的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提供劳动力等。

其次,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生活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本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农产品又是城乡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又直接关系到城乡人民生活的提高,物价稳定,社会安定。最后,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它已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快速发展。因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2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主要任务是什么?(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标有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增强党与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领导机关的活力;就是要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以及基层的积极性,从而在政治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3)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简述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除了因为这一理论依据和所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而且表现在它坚持的基本原则,它强调的基本理论,都源于马克思主义。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继承和坚持,更重要的是发展和创新。

何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5、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论述。第一、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

邓小平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二、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

邓小平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发展生产力,而没有也不需要解放生产力的传统观念的一个重大突破。

第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

邓小平既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使二者成为不可分割、有机联系的整体。

第四、把基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统一起来。

只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第五、把发展过程同最终结果统一了起来。

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的

概括把发展过程与最终结果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26、简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在提出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阐述社会 主义本质的同时,反复地强调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且提出了下列一些重 要思想。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 的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马克思最注 重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才能实现********。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 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只有创造出比资本 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

(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 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从根本 上说,只能靠不断发展生产力。为此,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 和围绕这个中心。

27、如何正确理解“三个有利于的”的判断标准?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提出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①“三个有利于”标准使实践标准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什么是当务之急的实践却是个不容易把握的问题。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坚持了实践标准并使之具体化,有很强的针对性。

②“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现实意义。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旧的观念时时干扰我们的工作和认识,如对姓“社”姓“资”的争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现实、具体而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标准,具有现实针对性。

③“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三个有利于”的头一条就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而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也就是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而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也有助于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综上所述,“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一个以生产力标准为基础的包括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在内的社会主义价值判断系统。

28、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基本涵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对我国现有社会制度基本性质的总概括和总规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是对我们现有社会发展水平的总认识和总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特定的质的规定性,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9、为什么说改革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第二、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形的变革。

第三、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形,从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深刻性和广泛性等方面来说,改革是中国又一场革命。

30、简述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如何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党的基本路线或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知道方针,是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的一句,是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如何坚持这个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始终如一地搞好经济建设,决不受任何干扰。

3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第三、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历史更长的时期。

3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关系学说的重大发展 第二、它是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和趋势的崭新概括 第三、它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刻总结。它理论内涵是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作用。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第四、高科技在只是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第四篇:成人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与普通高考的题型比较相似,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写作几个部分。在成人高考语文语言题中,主观题一部分是阐释题,一部分是作文题,这两部分分值较高,得分多少直接影响总成绩。建议考生一定要抓住得分的题。

主观题要从原文中找答案

实际考试中,主观题的阐释题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现代文阅读一般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然后阐释分析结果。结果正确与否,取决于考生阅读中能不能从提供的作品中获取答题相关信息。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复习时,每篇文章从思想内容到表达方式等,都是考生要重点掌握的信息。考试时,首先会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判断力,即考查考生是否懂得题目在问什么,如问的是思想内容方面的,还是文学表达技巧方面的。其次考查考生对该问题的记忆,即记起原文什么地方有相关答案。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一般都隐藏在文中。答案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原作提供的。如果想把题目做好,就要从试题所给作品中去获取信息。

答题时,要按题目要求,迅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答案。答案一般在文中都会有大致范围。如问某篇文章作者通过什么事物抒发了何种情怀,这样的内容在文中的结尾较常见。结尾常见的议论性、抒情性的语言,常常在无意中透露给我们答题的信息。

作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活动,在语文考试中占分多,用时长,难度大,要求高。因此,必须重视它。就写作的形式而言,考场作文不同于文学创作或征文比赛,只要求会写几种实用文。作文并不难,关键是要掌握写作方法。如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

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要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第五篇: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txt22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一把钥匙打开呀!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有区别的,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物质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它们之间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了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2.试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

(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

(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按照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回答其内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客观。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

3.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物质离不开运动,无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任何运动都有物质主体,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4.试述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也称为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自觉地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3)意识的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4)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对立统一:

1)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和把握它们的关键;

3)矛盾分析法即对立统一的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和根本分歧。5.论述质量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

质量互变规律说明,事物的量变达到关节点超出了度,就出现质变;新质产生后,在新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事物发展的进程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无限演进的过程。这就是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

意义:

1)质、量、度作为概括事物规定性的基本范畴,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2)掌握事物的度也很重要。

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对于我们至少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启发意义。

其一、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其二、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只承认连续性而不承认间断性、只承认渐进而不承认飞跃,或者相反,都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进程。

总之,善于把握量变和质变的对立统一,在它们的相互转化、相互推动中把握事物的变化发展,从而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

6.试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辩证否定观:

首先,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

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不要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否定,不要不加分析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7.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意义: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

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共性),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8.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只有在实践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认识课题,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说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它是联结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的桥梁,因而能把认识与对象相对照,判定认识是否正确。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毛泽东思想 1.简要说明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含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简要说明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科学提示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动力和前途等根本问题,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理论,深刻地论述了统一战线在中华民族民主革命中的重大意义,正确地制定了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从理论和政策上完善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

三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论述了建设人民军队和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总结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四是党建设的理论,阐明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并创造了整风运动的建党经验;

五是哲学思想体系,丰富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中国共产党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3.简要说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一个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毛泽东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调查研究中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萌芽于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成熟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4.试述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使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

第一,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或称根本点。什么叫实是求是?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二,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三,独立自主。是人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独立自主,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5.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特点:

第一,两种经济同时并存,其中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官僚买办资本相结合。

第二,政治上主权沦丧,资本帝国主义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第三,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的政治基础。

第四,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的不统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五,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民众,特别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穷和不自由的程度,为世界所仅见的。

6.试述半殖半封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

(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7.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实践证明,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

8.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9.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并强调武装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近代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没有议会可以利用,汉有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因此,中国共产党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那样,利用议会讲坛,宣传自己的纲领、主张;不可能组织工人成功地举行经济的和政治的罢工,也不可能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战争,推翻反动政权,而是从一开始就必须建立并牢牢地掌握革命武装,以长期的武装斗争反对内部和外部的反革命武装,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邓小平理论 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式的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在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并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和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我党把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所以,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所以,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

3.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斯主义”这一命题

第一,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突破了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4.试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及意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总是。

意义:

第一、它承认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第二、这一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第三、突破把计划经济待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第四、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

7.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意义

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8.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改革的目标是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律化和现代化,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三个代表

试述“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三个代表”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下载成人高考数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人高考数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成人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8% 42分左右) 南京师范大学,吴老师,2010-7-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本质: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是理论化......

    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复习资料大全

    专升本英语词汇和语法考点总结 词汇 一、名词和代词 一)重点名词和代词辨析 1、result,effect,outcome,ending,consequence,fruit result 普通用词,多指好的结果.另:比分,成绩;effect......

    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复习资料

    第一节 概 念一、开音节 以发音的元音字母结尾、以“元音字母+不发音的e”结尾、以“一个元音字母+一个辅音字母(r除外)+不发音的e”结尾的音节都叫开音节。 如:no, be, note......

    2016-成人高考复习资料(专升本..英语)

    2013年---2015年知识点汇总: I. 语音(phonetics) 成人高考语音知识考题的设置,主要考查考生对单词正确读音的掌握程度,对于成人英语教学中语音的重视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考生必须......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一五篇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一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计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自怨自艾 翌日 对弈 相得益彰B. 方兴未艾 狭隘 云......

    成人高考高起点地理复习资料5篇

    成人高考高起点地理复习资料 1.太阳活动直接引发的现象(极光) 2.美国纽约(西五区)9.11上午9时左右正在发生的9.11事件,此时北京(东八区)的时间是(9.11日晚上十时左右)附:东边地点的时......

    成人高考中国古代史民族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中国古代史民族复习资料 (一)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融合: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奠定了基础。(二)两汉时期与边疆各族和民族关系:1.匈奴:北方民族(和战);东汉时期匈奴......

    2017年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复习资料

    2016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材料 成考《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议论文部分(一) 1、学习目标: 本章共14篇文章,其中文言文8篇,白话文6篇;其中精读文章8篇,泛读文章6篇。通过14篇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