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戏剧欣赏-越剧祥林嫂赏析

时间:2019-05-14 12:4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古代戏剧欣赏-越剧祥林嫂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古代戏剧欣赏-越剧祥林嫂赏析》。

第一篇:1古代戏剧欣赏-越剧祥林嫂赏析

[摘 要] 越剧《祥林嫂》是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写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婚后生子阿毛。不久,贺贫病而亡,孩子又被狼叼走,祥林嫂只得重回鲁家帮工。但因她两次守寡,被认为是不祥之物,深为主人所厌恶。最终被鲁家赶出,沦为乞丐,终于在一个除夕之夜,倒毙在风雪之中的故事。此片是越剧改革后的代表之作,本文旨在赏析其中的三个片段,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越剧。

[关键词] 祥林嫂;越剧;袁雪芬

越剧《祥林嫂》在1946年由雪声剧团演出,南薇编导,袁雪芬领衔主演,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越剧改革的里程碑。1948年被摄成电影,演员是原雪声剧团演出时的原班人马,此片是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本文主要赏析此部越剧电影《祥林嫂》。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2006年5月

【1】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剧《祥林嫂》是越剧历史上倍受观众欢迎,经久不衰的戏剧,它是越剧改革后璀璨的一部作品。祥林嫂的扮演者是袁雪芬,在当时被誉为“越剧新后”,正是她推动了越剧的改革,她的表演和唱腔柔婉细腻、朴实深沉,韵味醇厚,节奏明快,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被称为“袁派”。

《祥林嫂》这部越剧电影主要描述了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乡邻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闻知此事,连夜逃离婆家,经人介绍在镇上鲁四老爷家帮佣。数月后的一天,祥林嫂在河埠头淘米,被路过的卫老二发现,伺机用乌篷船将她抢进山里,卖给贫苦农民贺老六为妻。祥林嫂宁死不从,头触桌角寻死,被贺老六救下。祥林嫂见老六朴实忠厚,真诚相待,终于默认了这门亲事。夫妻俩勤劳持家,隔年生下儿子阿毛。不久,贺老六为了还清买祥林嫂时欠下的高利贷,上山打猎,不幸患了伤寒病,无钱医治,终于丧了性命,不料祸不单行,阿毛在门外玩耍时又被狼叼走。祥林嫂只能重回鲁家帮工。但因她两次守寡,被认为是不祥之物,深为主人所厌恶。祥林嫂畏惧死后受罪,遂将积蓄两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以赎“罪孽”。然仍被鲁家撵出,沦为乞丐,终于在一个除夕之夜,倒毙在风雪之中。

此剧开头一段当祥林嫂偷听得知自己要被卖到贺老六家做媳妇后,关上门对着丈夫的灵牌唱一句“祥林啊”,顿时勾起观众对祥林嫂的怜悯之心,随后祥林嫂唱出了她嫁给祥林后的生活,“双手不停到今朝”“从此苦命无指望”。随后“千苦万难我不怕,怕只怕要我去再醮”等都表现出她的无奈与抵触命运之情,她选择了一死了事,但她立刻消除了这个念头,认为好端端的为何寻死呢,于是她决定出逃,“只有逃,只有逃,宁死不愿去再醮。临去匆匆回头望,依依难舍旧时巢”的幕后合唱更体现出祥林嫂坚定出逃的决心,但又对这个家依依不舍的情怀,她临走时那个回眸满是难舍之情但有夹杂着无奈与痛苦,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令观众感同身受她当时的无奈选择。

这部越剧中我最喜欢的一段便是祥林嫂与贺老六成亲当晚这段男女主人公的对唱。贺老六一声“真是天晓得”,意为“真是天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表现了贺老六确实不知道是怎样一回事,突出了他的老实厚道的性格以及他并非强盗的身份,随后他讲述了自己身世和生活的辛酸以及借债办婚事的全部经过。“每日里翻山越岭起五更,风餐露宿落半夜,日晒雨打山间守,冰天雪地把猎围”讲述了他打猎的艰难日子,这段能够激起观众对其深深的同情,当时的观众大多是平民百姓,他们也有生活的艰辛,也经历过各种磨难,所以贺老六的命运牵动着观众的心,令观众看到自己不幸的命运。祥林嫂听了贺老六一番辛酸话后,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情感上也得到了宣泄。此时她的反应由厌恶渐渐转移到半信半疑随后转移到同情,她也充当着听众的角色,她的苦难身世与贺老六不相上下,因此其感受更加深刻,她唱到“听他一番心酸话,倒叫我有口也难开。有钱人娶亲是平常事,穷人无钱亲难配。他八十千钱非容易,多少血汗去换来。”这六句话表现了祥林嫂对于贺老六深刻的同情,仿佛贺老六的遭遇就是她自身的遭遇,她苦难的身世使她十分理解与怜悯贺老六的懊恼与沮丧的心情。当唱到“我不应该反将老六来责怪。只见他又是懊恼又是悔”,“这真是走也难来我留也难,进退两难怎安排?”此刻表现了祥林嫂极其矛盾的心理活动,突然她头一阵痛,贺老六便为她斟了一杯水,祥林嫂对他的态度也越显随和,她认识到要责怪怨恨的应该是狠心人而不应是贺老六这样的苦命人,这时祥林嫂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及萌发了新的思考,她决定留下与贺老六一起同甘共苦的生活,“只要双双勤劳做,夫妻定能同甘苦。”此时,剧情达到了高潮,祥林嫂的决定令观众看到了希望也为后文的悲剧情节奠定了基础。

全剧最发人深省的一段是祥林嫂被赶出鲁家后,沦为乞丐,在一个除夕夜晚缓慢的走在大街上,风雨飘摇中的一段唱腔,有人说祥林嫂的一生中没有比这个时刻更清醒的时候了,她吃尽了人生的苦难,直到快离开这个世界是才些许明白了这个世界。她开始了自己一生的回忆,令观众顿生怜惜之情。在一群小孩的炮竹声响中开始了这段唱词,她迷茫的自言自语说到“过年了,又是一年了„„我在世上活了多少年了?长呀„„”她对着苍天喊出这句话时,神色极其痛苦与无奈,其实祥林嫂并没有很老,但是她经历了太多苦难,度日如年令她觉得自己活了很多很多年,演员袁雪芬在此刻对唱腔的把握也是十分精准到位,令观众切身感受到祥林嫂的痛苦。一句“长呀„„”勾起了祥林嫂的回忆,重新回想自己的人生,从嫁到祥林家开始,随后成为寡妇,再被卖到贺老六家再到贺老六去世、孩子被狼叼走,被鲁家人赶出家门沦落成乞丐。

“我为了赎罪去捐门槛,化去我工钱十二千。人说道天大的罪孽都可赎,却为何我的罪孽仍旧没有轻半点,轻半点?!”此时的祥林嫂看透了她苦情的人生,在鲁家门口踱步问苍天,她唱到“我要告诉去„„我一定要告诉去„„我到哪里告去?我到哪里告诉去啊!”演员袁雪芬的表情唱腔更加突出祥林嫂最终无处道苦无人依靠的命运,苍天没有回应,无法解答祥林嫂的问题,她又低头问人间,同样是无人回应,此刻观者无一不为祥林嫂感到无奈,临终时竟是无人问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终伴唱道“人间也无言,人间也无言,半信半疑难自解,似梦似醒离人间”祥林嫂又饿又冻倒在了雪地里,天上下起了大雪,祥林嫂就这样被冻死了。第二天鲁家人出门送客鲁老爷看到倒在门口的祥林嫂竟嫌弃的说了几句,便走进房门,丝毫没有同情之感,更加升华了祥林嫂苦情的角色。

整部剧中祥林嫂被侮辱、被伤害,然而她并不顺从命运的安排,她在周围的环境里几乎是完全孤立无援的,然而她并未低头,并不软弱,她对于自己悲惨命运的一再反抗、挣扎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她最后被那个旧世界毁灭了,但她渴求新生活,存有希望的生活的形象却是永存的。每个人都有用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权利,然而祥林嫂却始终没有得到这样的权利,最终在封建礼教的剥削中走向了死亡,这无疑是可悲的。

有人说越剧艺术欣赏本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宣泄和净化,它特殊在是一种女性与弱者的情感宣泄和净化,这就是越剧艺术欣赏的特殊规律。而《祥林嫂》这部戏切合了越剧的要点,将苦难转化为一种美感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美感是一种凄美,使观者能够从剧中定位自我,从而找到自我。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展现给人们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祥林嫂,不愧为当时的“越剧新后”,也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关于越剧的知识,受益匪浅。

第二篇:越剧《祥林嫂》与《祝福》的比较

越剧《祥林嫂》与《祝福》的比较

《祝福》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不愿再婚,逃至鲁四老爷家帮工,数月后被卫老二发现,抢至山中与贺老六成亲,婚后生子阿毛。不久,贺老六生病而亡,孩子又被狼叼走,祥林嫂只得重回鲁家帮工。但因她两次守寡,被认为是不祥之物,深为主人所厌恶。祥林嫂畏惧死后受罪,遂将积蓄两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以赎“罪孽”。然仍被鲁家撵出,沦为乞丐,终于在一个除夕之夜,倒毙在风雪之中。而越剧《祥林嫂》是对鲁迅先生《祝福》的一个改编。

《祥林嫂》整个故事情节在大体上还是与《祝福》一致的,但是与原著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写作视角的变化。小说《祝福》以主人公“我”的视角来进行描述,从今年过年的时候看到已经与乞丐一样的祥林嫂,感到与“我”印象中的祥林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于是想起了近五年来在她身上所发生一些零碎的事件。而《祥林嫂》则是以祥林嫂为主人公,讲述了她五年前死了丈夫,不肯再嫁而逃出卫家山到了鲁四老爷家做短工,而后却又被嫁给贺老六,之后死了丈夫和儿子又到鲁四老爷家做短工,最终沦为乞丐冻死在风雪中这一连串的事情。简单地说,《祝福》对于祥林嫂是侧面的描写,都是通过“我”、鲁镇上的人对她的故事的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祥林嫂》则直接通过祥林嫂五年来一系列的变化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性格,这样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其次是情节描写的变化。相较于《祝福》,《祥林嫂》在此基础上对于情节的删减做了很大的改变。如在写到祥林嫂的丈夫贺老六去世的情节时,原文中是这样叙述的:“本来已经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幸亏有儿子;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本来还可以守着,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衔去的呢?”,而越剧中却是将丈夫的去世和阿毛被狼叼走放在同一时间,将所有的悲剧集中在一起,这无疑更加剧了人物的悲剧性。在越剧《祥林嫂》中也还有这样的描写:柳妈说是因为祥林嫂嫁过两次人,手不干净而不能碰祭祀器皿,于是劝她去捐一条门槛来赎罪,而好不容易积攒了两年的工钱捐了一条门槛的祥林嫂满心期待的擦起器皿却被鲁四老爷和四婶呵斥,说她根本无法赎罪。在原文中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描写,越剧中的这一情节将地主阶级和封建礼教对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压迫和摧残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次是表现形式的变化。《祝福》只是一篇小说,纯文字的表达需要读者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发挥想象来将描写祥林嫂的零碎片段连成整体。而越剧《祥林嫂》中通过演员的表演将故事连成整体,并且插入大量祥林嫂的唱词和舞蹈,将她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表现得丰富多彩。戏剧家沈西蒙、漠雁在观看《祥林嫂》之后于1978年在《上海文艺》上也称该剧“在艺术上,她也是不可多得的一出好戏。她剧本好、导演好、表演好、音乐好、舞美好。整个演出象一部和谐的乐章,给人的艺术感受是强烈的、深远的。”

最后是剧中人物描写详略的变化。《祝福》和《祥林嫂》都是表现封建礼教对中国人民的迫害。但是在《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和四婶都有大量的语言描写,他们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作者对他们的描写深刻的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压迫;而对祥林嫂进行侧面描写,刻画出一个封建礼教和地主阶级压迫下的悲剧形象。《祥林嫂》则以祥林嫂的言行为主,对其他人物的描写并不如原著中的多,大量通过祥林嫂的唱词、舞蹈来反映她作为一名中国农村妇女受到地主阶级、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深刻的揭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从艺术上来说,《祥林嫂》对《祝福》的改编还是比较成功的,该剧较好地体现了鲁迅原著精神,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研究鲁迅小说的专家魏金枝在《上海戏剧》1962年第6期上评论说:“越剧《祥林嫂》的改编,因为它有机会吸取电影《祝福》的长处,更重要的是利用戏曲这一表现形式的特点,从最近这次演出效果看,确乎已经比电影《祝福》更深地体现了原著的主题思想。”演员在戏中的形体动作,在生活化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传统的表演身段,达到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和谐统一,使戏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第三篇:戏剧鉴赏-越剧的浅谈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课程论文题目:越剧的浅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越剧的浅谈

学 生:

摘 要:越剧是位居京剧后,我国第二大剧种,她的优雅柔美的唱腔,细致抒情的人物塑造,细腻文雅的表演,吸引了大量观众。

关键词:优雅柔美,唱腔,细致抒情,人物塑造,细腻文雅,表演

一、优雅柔美的唱腔

(1)越剧是由男性创建的,但到30年代初,女子越剧的兴起,从而越剧达到鼎盛时期。女子本身拥有“柔”的特征是男子不可比的,从而婉转优美、抒情动人的唱腔成为越剧最大的特色。越剧的唱腔是依据剧中人的情感设计的。越剧经典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可歌可泣的爱情,《白蛇传》中雷峰塔离别时的不舍,都需要越剧中的以情动人来体现。

(2)越剧是柔和优美的女性戏曲。由女性扮演、善于表现妇女命运、最博女性观众喜爱的女性戏曲。女性戏曲之能够确立,关键是“女小生”的产生。培养女小生的难度要比花旦大,也最为女性观众所注目。美丽的女性能装旦的不一定能装小生,对女小生的要求是俊美,是清奇脱俗,潇洒飘逸,富于书卷气;切忌卖弄女相,一味取媚。由于小生由女性扮演,也就决定了这个剧种的题材以“生旦传奇”为主,其风格基调以柔和优美取胜

(3)对于女子越剧来说,“反常形式”这个包袱完全可以不背了。演剧艺术的本性是通过假扮创造出有审美意义的动作形象。无论男扮男、女扮女,还是男扮女、女扮男,都是假扮,都合乎演剧艺术的本性,其艺术价值的高低,在于所创造的形象具有多大审美意义,并不在于演员与角色的性别是否一致。

(4)毕派由毕春芳创立。毕春芳擅长演喜剧,她发声清脆且富有弹性,音域较宽,善于唱法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她吸收了范派和尹派的唱腔精华,袁派的表演技巧,融汇贯通自成一格。

范派由范瑞娟创立。范瑞娟戏路较宽,她的嗓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的男性美。她是[弦下腔]的创始人之一。范派的特点是朴素大方,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性气质,阳刚之美。

傅派由傅全香创立。其主要特点是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傅派是越剧花旦唱腔中的重要流派。

金派由金采凤创立。金采凤师承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华,高雅得体。她擅演大家闺秀,唱腔婉转回荡,吐字清晰,运气自然、富于韵味。

陆派由陆锦花创立。她擅长扮演儒生、穷生、巾生。他的演唱不尚华丽、不喜雕琢、朴实清丽、自然流畅。

吕派由吕瑞英创立。她的唱腔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础上,增加了其绚丽多彩、雍容花俏的唱腔。她的唱腔乐感强,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的美誉。

戚派由戚雅仙创立。戚派的特点是感情真挚浓厚,曲调朴实,花腔不多,但组织严密,节奏鲜明,音型简练并经变化反复出现,形成给人印象深刻的特征。

王派由王文娟创立。她以善于表演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王文娟博采众长,追求创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意真切的风格。

徐派又徐玉兰创立。她吸收了绍剧粗犷悲壮的特点,京剧刚健、坚实的技巧,又融合了越剧早期小生唱腔中朴实、淳厚的因素,形成了自己华彩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的特点。

尹派又尹桂芳创立。她的表演朴实而不呆板,聪颖但不轻佻,潇洒而不漂浮,吐字清晰而别有风味。尹派的特点深沉隽永,缠绵柔和。

张派由张云霞创立。其唱腔的主要特点是:曲调细腻婉转,深情意浓;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在越剧唱腔艺术发展史上,袁雪芬是个重要的代表人物。1943年,她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创造了[尺调腔],把越剧唱腔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越剧的所有流派都是在[尺调腔]基础上发展并丰富起来的。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对越剧旦角唱腔的发展、提高和里派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袁派唱腔的风格是质朴平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

这诸多的派别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依情感变换唱腔随之变换,这就是越剧的灵活性,她不受拘束,能很好的表达情感。

二、细腻抒情的人物塑造

越剧中如果只有优美柔雅唱腔,而没有细腻抒情的人物塑造,那就只是一个空壳。像行尸走肉,毫无生机。所以,一部戏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喜剧的灵魂,而越剧中大多描写的是爱情故事,因此对人物的塑造尤为重要。

(1)《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悲剧爱情,最终以林黛玉的香消玉殒和贾宝玉的婚礼而结束。其中,越剧中塑造了一位忧郁善妒的病美人,她的内向性格,使得她终日郁郁寡欢,又因为猜忌、多疑,整日以泪洗面,愁容满面。成为他们悲剧爱情的根源之一。

(2)《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忠贞不渝的爱情与当时的社会门第观念导致俩人以身殉情,从而也让观众感受到一对有情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3)《追鱼》中,书生张珍与丞相金宠之女牡丹指腹为婚,不幸亲亡家败。金宠借口三代不招白衣婿,命张珍在碧波潭畔草庐攻读,读书声感动了鲤鱼精,变作牡丹小姐与之相会。一日张珍遇真牡丹,被诬为贼,逐出金府。鲤鱼精与张珍同返故乡,在途中被相府捉回,于是真假牡丹难分。金宠先请包公断案,鲤鱼精使龟精变作假包公,造成真假包公不能明断。金宠又请张天使捉妖,在鲤鱼精败于天兵之际,幸得观音相救,但她不愿成仙,甘落红尘与张珍结合。

越剧中的鲤鱼精敢于追求真爱,冲破世俗人妖不可恋,也暗喻旧社会中门第观念的荒谬。

(4)《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三、细腻文雅的表演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女班或男女混合班,现多由女班来

演。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我国有300多个男女合演的戏曲剧种,唯独越剧由女子扮演,保持这份特殊性,恰恰有利于它的生存、发展。

四、结束语

正因为越剧优雅柔美的唱腔,细腻抒情的人物塑造,细腻文雅的表演,充分体现剧中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使得人们观剧之后有一种对忠诚的爱情的向往。

参考文献

[1] 朱栋霖.大学戏剧鉴赏2007.9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玉生.悲剧美学:历史考察与当代阐释.2006.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行距:24磅 3.3-5篇参考文献;

4.论文纸张统一为A4版面,单面打印;

5.教师评阅应有论文批阅痕迹和评语;

6.特殊课程由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特点制定标准,经学院批准后报考试中

第四篇:戏曲电影片《祥林嫂》(越剧)1978年

戏曲电影片《祥林嫂》(越剧)1978年

戏曲电影片

《祥林嫂》(越剧)1978年

剧情介绍:

祥林嫂是个受尽封建贵族压迫的农村妇女。祥林死后,祥林嫂为了躲避厄运到鲁家帮佣。债主又将她抢到山里,强迫与贺老六成亲。数年后贺老六病死,儿子阿毛被狼吃掉,祥林嫂被迫又回到鲁家。鲁家嫌她嫁过两个男人,对她百般岐视和压制,使祥林嫂受尽了凌辱和折磨。为了改变命运,她花了两年的血汗工钱给土地捐了条门槛,但随之而来仍是种种不幸,最后被赶出鲁府。她悲愤至极,手执利斧奔向土地庙去砍门槛。祝福之晨,祥林嫂悲惨死在风雪之中。改编:吴琛、庄志、袁雪芬、张桂凤 导演:岑范、罗君雄 摄影:蒋锡伟

美工:胡倬云、谢棨前

上海电影制片厂、香港凤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越剧电影 《祥林嫂》 金采风 袁雪芬 周宝奎1978年 http://

百曲越剧名段赏析009《祥林嫂·听他一番辛酸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630c10100lfeo.html 善良、纯朴、勤劳的祥林嫂,做童养媳来到婆家,谁知熬到并亲仅半年祥林便亡故,她终日操劳,与婆婆及小叔子相依为命;婆婆受生活和重债所压,又虑及为小叔成亲,在卫癞子的怂恿下,想把祥林嫂卖给山里的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得知后不愿为再嫶之妇,遂连夜出逃,来到鲁镇地主鲁四老爷家做帮工,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数月后,祥林嫂在河边淘米时被卫癞子发现,强行将她抢到山里与贺老六成婚;洞房之夜,祥林嫂头撞香案以死抗争,然为人忠厚善良的贺老六一番朴实的话语,却使她既同情又为难……堪称越剧里程碑式的时装剧目《祥林嫂》之所以成为历久弥新的经典,除了题材、表演等等之外,唱腔的优美精巧无疑也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至少于我来说,每每看这个戏时感到比较压抑,但又不舍其中那些经典的唱段。剧中,袁派唱腔的朴实无华得到了集中的展示(范派虽唱段极少却也传于世),如同此一段“听他一番辛酸话”,不仅唱词写得朴素直白,演唱处理时旋律几乎淡化到了极致,即使越剧唱腔中惯常使用、以展示流派特征的一波三折的拖腔在这段唱中也几乎化为无痕。艺术家们为不同的人物赋予了不同的唱腔特征,祥林嫂的这段唱与全剧的风格无比契合在一起,不炫耀花腔,简约委婉,厚重沉稳,很多地方只是点到为止,咬字极为讲究,轻重缓急,蕴情于内。受袁派影响的越剧旦角流派很多,很多人唱过这一段,只是许多演唱听起来很妩媚的感觉,倒是缺了一份淳朴。

唱词:听他一番心酸话/倒叫我有口也难开/有钱人娶亲是平常事/那穷人无钱亲难配/他八十千钱非容易/多少血汗去换来/狠心人得了我的卖身钱/害老六负下了一身债/我恨癞子,怨婆婆/我不应该反将老六来责怪/只见他又是懊恼又是悔/独坐一旁发了呆/倒叫我要死不能死/要归又无家归/要闹又不能闹/要赔又无钱赔/这真是走也难来我留也难啊/进退两难我怎安排(袁雪芬演唱)

《祥林嫂》与袁雪芬

题材取自鲁迅的小说《祝福》,许多剧种都移植过这出戏。据有关资料记载,第一个把祥林嫂搬上戏曲舞台的剧种应该是越剧。那是1946年5月5日,鲁迅逝世10周年,雪声剧团在上海明星大戏院首演,编导是南薇,袁雪芬、范瑞娟(饰牛少爷)、陆锦花(饰贺老六)、张桂凤主演。该演出本由于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精髓理解不够,存在一些缺点。十年后的改编本由吴琛、庄志、袁雪芬、张桂凤整理,洪琛导演,剔除了祥林嫂与牛少爷的情感戏,贺老六改由范瑞娟出演。经过重新改编的越剧《祥林嫂》使祥林嫂这个悲剧形象愈发引人深思。通过这个在封建宗法的夫权、族权、神权迫害下的妇女的一生不幸遭遇,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通过最后她对地狱和灵魂的怀疑,表现了下层民众的某种觉醒。同时,全剧再现了时代的生活风貌,富有绍兴乡土气息。

62年的演出增加了“厨房”一折戏,突出刻画是祥林嫂的内心苦楚。刘如曾对音乐做了更贴切的加工。77年,上海越剧院以男女合演的方式重排,史济华扮演贺老六。

该剧情节是这样的: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逼其改嫁以为次子娶媳并应付债主的追讨,祥林嫂不从而逃,留在鲁镇的鲁四老爷家帮工。不料没多久就被债主一帮人抢到山里,卖给猎户贺老六为妻。几年后,贺老六患伤寒而死,儿子阿毛又被狼噬去,无奈,祥林嫂又回到鲁家作佣人。因其两次守寡常被人厌弃,听说捐门槛可以赎罪,祥林嫂不两年的工钱都捐给了土地庙,本以为从此会平安了,但还是不被人容纳以至被赶到街头讨饭流浪。最后,除了倒毙在皑皑雪中,还能有什么更好的结果。

祥林嫂的故事除了被越剧搬上舞台之外,几乎在全国各地都以当地的剧种移植演出过,其中以评剧最为驰名,新凤霞、李忆兰、鑫艳玲、谷文月、马淑华的演出都曾轰动一时。在笔者的印象中,十年**刚刚结束之时,到处都是祥林嫂的哀怨声。其中以新凤霞的评剧最为动人心弦,“听那人讲一遍……”让人至今难忘。这个故事,不论是鲁迅的小说,还是白杨主演的电影,尤其是据此改编的戏曲,越剧、评剧、粤剧,直至张火丁移植的一折《绝路问苍天》(京剧)……都是很有感染力的作品。

名声最响的当然是袁雪芬的越剧,也许是剧种与故事的发生地吻合的缘故,使人觉得祥林嫂的越剧版几乎不是在演戏,俨然活生生的生活再现。看越剧电影《祥林嫂》有感 安庆电视台王贝贝剧评杂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0c9ab0100a0mq.html 越剧《祥林嫂》给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社会制度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妇女孤苦悲惨的人生道路。生活就像与她过不去,不停的把一个又一个的灾难降临在她的身上:幼年被卖到祥林家做童养媳,中年丧夫,正沉浸在痛苦之中时,又被婆婆卖给了猎户贺老六。她不甘心侍从二夫,逃到了鲁镇的鲁四老爷家做杂工。生活刚刚平静下来,她又被一帮人抢到了贺老六家,逼迫与其成亲。在抢亲的途中,她欲寻短见,却没有死成。在新婚之夜,她发现贺老六实际上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可怕,也是个善良的老实人,也就不再反抗,决心和老六好好的过日子。谁知,新的打击接踵而来;贺老六不幸染上风寒,为了早日还清债务,带病去山上打猎,不小心摔倒在山上,当时就命玄一线。正在这时,祥林嫂又惊闻阿毛被山中的狼吃了。她四处寻找,在草堆里发现了被狼掏空了腹部的孩子。她痛不欲生,跌跌撞撞的回到家里,只见老六已经咽气了……她再次来到鲁四老爷家中,在柳妈等人的“教育”下,深刻认识到自己是个罪孽深重的人,用两年的工钱在庙里捐了一个门槛,希望能够赎清自己的罪孽。即使这样,当祝福的时候,鲁四老爷仍不让她插手干活,并把祥林嫂赶出家门。祥林嫂疯了,祥林嫂死了……她死在自己痛苦的命运下,死在生死轮回的说教里,死在淡漠的人情中,死在封建的制度下…… 祥林嫂令我敬佩,又让我同情。一个弱女子,在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管束下,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得知自己被婆婆卖掉,坚定的逃出家门,并找到了一份工作。她又是很善良的,离开家的那一刻,甚至恋恋不舍。舍不得的是她(已经死去)的丈夫,(亲手把她卖掉的)婆婆和家(徒四壁的破屋。)她也许都没有恨过她的婆婆。当她被人抢去拜堂,她是那么的倔强和顽强,宁愿撞墙而死也不愿屈服。可最终是她的善良占了上风:她发现贺老六是个可怜的苦命人,花去了大把的钱来买亲,欠下了一大笔高利贷,如果她一走了之,那他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啊?因此,她选择了留下。“再次丧夫,失子”,如果换成另一个女人,一定接受不了。可是她活下来了,顽强的活下来了。在鲁镇,即使是柳妈的说教,鲁四老爷把她赶出门去,哪怕外面天寒地冻,她却沿街乞讨,甚至没有栖身之地,她都没有恨过他们,只是反复的念叨着:“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魂灵?”唉,傻祥林嫂哦,你这一辈子受的苦还不够吗?你是被他们逼死的!

封建社会的制度对女人是绝对不公平的,因此祥林嫂会有那么悲惨的命运:被卖做童养媳;买卖婚姻,如果不是这样,祥林嫂即使失去了丈夫,也许也会很幸福。而从封建社会到现在,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对神灵的膜拜也是超越一切的。包括贫富,贵贱,人性等等。经管祥林嫂为争取自己的幸福做了很多的努力,最终没能逃脱鬼神之说。她竟然相信了自己是克夫克子之命,相信自己这辈子命苦是因为前世作孽,相信自己有两个鬼丈夫,到阎王店要被锯成两半……她欲生不得,求死不能。她毕竟只是一个女人,毕竟只是由肉体组成的,哪怕她的心灵还能接受痛苦和打击,她的身体也不能承受了。所以她死了。

我鄙视鲁镇的所有人。他们冷漠,没有人性。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都是一些所谓的善人,可是他们做的都是缺德的事。他们瞧不起祥林嫂,厌恶祥林嫂,最后也许痛恨祥林嫂了吧?要不怎么会雪上加霜的赶走这个可怜的女人呢?难道他们连人最起码的怜悯之心也没有吗?其实说到底,这就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人格,是具有民族性的,是卑劣的。即使现在,对值得同情的人们惟恐躲之不及的事随处可见。我有时甚至怀疑文明古国这个词的由来。

祥林嫂,一个可怜的女人,做了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如果我可以见到她,我会坚定的告诉她:好好的活下

第五篇:戏剧欣赏

《戏剧欣赏》

一、中国戏剧(含戏曲)史概览

戏曲是中国的特产,是一种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熔于一炉的高度综合艺术性的戏剧艺术,是一种载歌载舞、写意传神的艺术。“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1、古希腊戏剧

2、印度梵剧

3、中国戏曲

希腊戏剧、梵剧已衰,戏曲历经千载、几度沉浮,依然充满生机,至今活跃于戏剧舞台上

一、先秦歌舞

歌唱与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被视为“母体艺术”。古巫祭祀歌舞: 孕育戏剧之萌芽 中国古代南方信鬼好祀之巫风盛行

掌管祭祀歌舞者:女称巫,男称觋

祭祀歌舞的目的:

娱神及娱人

“优孟衣冠”:

楚国名优优孟装扮已故楚相孙叔敖

优孟堪称中国最早的演员

三、汉代百戏 中国戏曲之摇篮

百戏(散乐,即杂耍)

角抵戏:百戏中具有戏剧因素的表演形式 最著名角抵戏:《东海黄公》

四、唐代参军戏

参军本是一种官职(贪官周延)角色设置:

1、参军(被嘲弄者)

2、苍鹘(嘲弄者)

五、宋杂剧与金院本

1、时代背景:

都市出现大型游乐场所“瓦舍勾栏”

2、看客、艺人、书会才人

构成“戏剧艺术三要素”(即作家、演员、观众)

宋杂剧与金院本之缺憾: 无完整剧本传世

六、宋元南戏

中国最早有剧本存世的戏剧形式

被称誉为“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 “南戏”乃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张协状元》: 享名“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南戏代表作: “荆、刘、拜、杀、琵”

1、《荆钗记》

2、《白兔记》

3、《拜月亭》(《幽闺记》)

4、《杀狗记》

5、《琵琶记》

作者高明

“南戏中兴后的第一杰作”

七、元杂剧 宋元南戏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正式形成与成熟,元杂剧的兴盛则使中国戏曲步入黄金时代。何谓元杂剧?

又称北曲杂剧,是在宋金杂剧与院本基础上,融合北方流行的音乐、舞蹈、说唱等艺术的营养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戏剧样式。元杂剧基本形制:四折+楔子

元杂剧文本结构: 曲词、宾白、科介。

1、曲词即人物唱词

“一人主唱”制:正旦或正末从头唱到尾,分旦本和末本

2、宾白

包括独白、对白、背白、插白、内白、带白等,可为无韵之散白,也可为押韵韵白.曲词侧重抒情,宾白侧重叙事

3、科介(“科”或“科范”)

人物表演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

“题目正名”:一般是两句或四句诗词,用以概括全剧故事情节等。用于剧本开头,可以介绍剧情;用于剧本末尾,主要是概括剧情。例:《单刀会》(剧末)题目

乔国老谏吴帝

司马徽休官职 正名

鲁子敬索荆州

关大王单刀会

规律:元杂剧剧名源自于“正名”

元杂剧角色行当:

旦、末、净、外、丑 正末、正旦:

每部杂剧中最重要的角色 音乐方面,传奇采取曲牌联套体音乐结构,即每个登场人物皆可唱,独唱、对唱、齐唱皆可。(不但继承南曲曲牌,还吸取北曲曲牌)

宋元和明初戏文用四种声腔演唱: 弋阳、海盐、余姚、昆山 明清传奇采用昆山腔,又称为 “昆曲传奇”.明嘉靖、隆庆年间,民间音乐家魏良辅改革昆山腔而创造出转音若丝、流丽悠远的“水磨调”.昆山腔传入北京获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宠爱,赢得“官腔”称号,并成为明清两代拥有最多作家作品的第一声腔剧种。

代表性作家作品:

1、梁辰鱼《浣纱记》

2、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

3、李玉《清忠谱》

4、李渔《风筝误》

李渔:风情喜剧家,戏曲理论大师

戏曲论著《闲情偶寄》

喜剧创作原则: “一夫不笑是吾忧

“南洪”“北孔”

1、洪昇

浙江钱塘人

《长生殿》

2、孔尚任

山东曲阜人

《桃花扇》

九、清代“花雅之争”

清代戏曲分为“花部”与“雅部”。“雅部”指昆曲;花部指昆曲之外的所有声腔剧种

传奇与昆曲衰落之际,地方戏(花部)层出不穷,形成继元杂剧、明清传奇后第三个高潮,揭开中国戏曲新篇章。

京剧的出现标志花雅之争结束(花部获胜),京剧成为流布四方的“国剧”。

京剧的由来———道光年间,徽班艺人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以徽调中的二黄和汉调中的西皮为基础,吸收京腔、昆腔、秦腔及其他地方戏和民间曲调之营养,熔铸而成皮黄为主的京剧。

乾隆是戏迷,乾隆年间宫廷戏剧空前繁荣;咸丰、慈禧均喜好皮黄,客观上促进京剧艺术的提高、发展与日臻完美,成为取代昆曲雄霸剧坛盟主的“国剧”。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地方戏,几经起伏而延续至今

鸦片战争后的戏曲改良

戏曲改良伴随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而产生

戏曲改良的三个阶段

1、戊戌前后到1905年2、1905年到1911年

3、辛亥革命失败后 A、改良传统戏曲

如《维新梦》

B、上演文明新戏

如春柳社的演出活动 C.话剧诞生

由洪深定名为”话剧”

中国话剧奠基作:《雷雨》

《雷雨》: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经典之作,中国话剧成熟标志 曹禺:“中国话剧之父”

大革命至抗战时期话剧:

夏衍《上海屋檐下》、郭沫若《屈原》、陈白尘《升官图》 从戏曲改革到“革命样板戏”:

戏曲改革方针:“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改编传统戏

《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2、创作新戏 古代题材戏:《红楼梦》等 现代题材戏:《刘巧儿》等

建国后至“文革”时期话剧发展 老舍:《茶馆》

“革命样板戏”:

“八亿人民八个戏”现象

京剧:

《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

“样板戏”的“三突出”缺陷

1.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2.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3.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

新时期戏剧变革:

恢复被禁演的传统戏;

反映时代潮汐、歌颂老一辈革命家、揭露文革弊之话剧,如《陈毅市长》《万水千山》《于无声处》等。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至今舞台变革大潮: 如《绝对信号》、《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

二、西方戏剧史概览

与东方封闭文明里自在发展、自我完善的中国戏剧不同,欧洲戏剧历经一个从古老向近代不断蜕变、同时不断扩张到世界其他地域的过程。文艺思潮的模仿原则和趋实原则,奠定欧洲戏剧日渐分化为三大类型话剧、歌剧、舞剧之哲学与美学基础。以语言、音乐、舞蹈为主导性舞台表现方式;有别于中国戏曲之综合化舞台原则,东西方戏剧由此分道扬镳:

西方戏剧采取话剧为主导样式的写实性舞台方式

中国戏曲: 属于写意性。

一、古希腊罗马戏剧

人类最早成熟之戏剧形态:古希腊戏剧于公元前6世纪诞生并繁盛

起源: 酒神祭祀

种类:

1、悲剧

2、喜剧 “三大悲剧诗人”:

1.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首创“三联剧”

唯一传世三联剧《俄瑞斯特斯》

2、索福克勒斯:

“戏剧中的荷马”

《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

3、欧里庇得斯:”最早发现女性的戏剧家”

《美狄亚》“手刃亲子”

《厄勒克特拉》“喋血浴缸”

两位“喜剧诗人”

1、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

“旧喜剧”(属于讽刺喜剧)代表

2、米南德:“新喜剧”(属于世态喜剧)代表

古罗马戏剧;削弱并取消歌队 ,奠定西方近代戏剧(即话剧)之基础

喜剧家:普劳图斯

1、《孪生兄弟》影响莎士比亚创作《错误的喜剧》

2、《一坛金子》影响莫里哀创作《吝啬鬼》

二.中世纪戏剧

教堂戏剧,是连接欧洲古老戏剧与近代戏剧之幽径。内容: 《圣经》故事

演员: 牧师教士 剧场: 教堂内

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戏剧

1、意大利即兴喜剧:

上承罗马戏剧传统,下启近代欧洲喜剧先河

2、西班牙戏剧

杰出代表维加

3、英国戏剧

A “大学才子派”

基德《西班牙悲剧》;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B 莎士比亚: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此外有:《罗米欧与朱丽叶》

喜剧杰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

四.古典主义戏剧

1.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

《熙德》(奠基作)

2.拉辛: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大师

代表作《安德洛玛克》

3.莫里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创始人与代表作家

不朽讽刺喜剧:《吝啬鬼》《伪君子》

五.启蒙戏剧

1.法国

A 狄德罗倡导“严肃喜剧”

B 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 费加罗的婚姻》

2.德国

A 莱辛

倡导“市民悲剧”

代表作《萨拉·萨姆逊小姐》

B 席勒

《 阴谋与爱情》18世纪德国最杰出的“市民悲剧”

3.(意大利)哥尔多尼:享名“意大利的莫里哀”

代表作 《一仆二主》

“仆人”典型:特鲁法尔金诺

4.(英国)谢立丹: 《造谣学校》

约瑟(“英国的达尔杜弗”)

六.浪漫主义戏剧

雨果: 《克伦威尔·序》堪称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及戏剧宣言)

《欧那尼》的成功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完胜古典主义

七.批判现实主义戏剧

1.小仲马: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先驱

《茶花女》

2.果戈理:

《钦差大臣》

3.易卜生:

“欧洲现代戏剧之父

“社会问题剧” 《玩偶之家》

4.契诃夫:

《樱桃园》

5.萧伯纳: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易卜生之后最杰出社会问题剧

作家,《匹革马利翁》(电影《卖花女》。八.自然主义戏剧与唯美主义戏剧

1、自然主义代表:(瑞典)斯特林堡《 朱丽小姐》

2、王尔德:

唯美主义戏剧代表作家

《莎乐美》

戏剧名著解读之一: 《第十二夜》 剧作者: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大师

“人类两个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马克思 风格: 浪漫抒情(理想化与诗意化)主题: 歌颂美好爱情与友谊,赞扬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光彩照人:

巾帼压倒须眉

基本特征: 天生丽质

感情纯真

热情活跃

意志坚强 《第十二夜》剧情梗概: 西巴斯辛(兄)奥西诺公爵

/ \

\ 安东尼奥

薇奥拉(妹)—奥丽维娅

/(西萨里奥)/

│ \

托比

船长

安德鲁

马伏里奥

《第十二夜》的艺术特色

一.笑的艺术

“喜剧的本质在于笑”

笑的基本类型: 1.欢笑

2.嘲笑

笑声来源:

1.多来自可喜之事(正面人物爱情之“好事多磨”)2.亦来自滑稽丑事(反面人物之“痴心妄想”)围绕爱情主题的多重线索: 主线:1.薇奥拉对奥西诺之暗恋

2.奥西诺对奥丽维娅之热恋

3.奥丽维娅对薇奥拉之一见钟情 《第十二夜》人物爱情之比较: 薇奥拉:

深沉、辛苦、无私之爱 奥西诺:

虚幻之爱 西巴斯辛: 误会之爱 奥丽维娅: 执著之爱 安德鲁:

自欺欺人之爱 马伏里奥: 自作多情之爱

二.”乔装“的妙用:乔装乃喜剧惯用技巧

乔装带来性别置换与角色转换之独特功用: 1.制造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2.彰显常态生活下无法表现的人性特点

如薇奥拉之乔装(女扮男装)乃造成所有误会之关键:

引发错认而出现的“三角恋”

《第十二夜》剧名寓意: 西方基督教国家自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开始,有一连串的假日,至1月6日“主显日”,恰好12天,俗称“第12日”.“第12夜”通常指1月6日晚上,乃圣诞庆祝活动的最后一夜,要疯狂作乐必须把握此最后机会

戏剧名著解读之二: 《拜月亭》

关汉卿

元杂剧创始人与最杰出代表

“元曲四大家”之首

“中国的莎士比亚”

“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躬耕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拜月亭》剧情梗概:

宋朝时期金国战乱下的坎坷爱情

蒋瑞莲

王尚书

蒋世隆 — 王瑞兰

陀满兴福

尚书夫人

主题: 抨击封建礼教,同情妇女遭遇,肯定对自由爱情与幸福生活的追求 自由爱情的现实基础:

战乱患难

偶发因素: 巧合与误会(“瑞莲 ”与 “瑞兰”之谐音)

戏剧名著解读之三: 《赵氏孤儿》 纪君祥,大都人

题材来源:(历史剧)《史记·赵世家》

赵盾与屠岸贾 最早流传国外的中国古典戏剧 “《窦娥冤》《赵氏孤儿》既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 《宋元戏曲考》 《赵氏孤儿》剧情梗概:

晋 灵 公

屠岸贾←→赵盾

晋 悼 公

赵 朔

庄姬公主

∕ ﹨

公孙杵臼

程 婴 - - 韩厥

﹨ ∕

赵氏孤儿(程勃/赵武)主题:

忠奸斗争

围绕救孤与搜孤这一历史事件核心,歌颂善良忠诚正义, 谴责邪恶奸诈非正义 矛盾冲突:

奸臣屠岸贾之残暴歹毒与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忠臣义士之自

我牺牲精神 赵氏孤儿:

“忠义”之象征

忠义事业:

救孤存孤(存赵与灭赵)斗争焦点:

孤儿生死之命运、安排情节之叙事技巧的精辟概括。“发现”在《赵氏孤儿》中的成功使用: “发现”是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戏剧家结构布局

“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使那些处于顺境或逆境的人物发现他们和对方有亲属或仇敌关系。”(《诗学》)

典例:《俄狄浦斯王》

“杀父娶母”

何谓“发现”?

“发现”指戏剧中尚未被人们(剧中人物或观众;主要针对剧中人物而言)知晓的某些特定人物关系,以及某些事件内幕的披露与挑明。《俄狄浦斯王》剧情梗:

俄狄浦斯: 科任托斯王子+忒拜国王

忒拜国王拉伊俄斯:

生父

忒拜王后伊俄卡斯忒: 生母、妻子

科任托斯国王波吕玻斯夫妇: 养父母

牧羊人:忒拜国王拉伊俄斯仆人、弃婴者

报信人:科任托斯国王波吕玻斯仆人、抱婴者

《奥狄浦斯王》“杀父娶母”内幕的披露,须首先依赖俄狄浦斯真实身份(身世)的暴露;若无俄狄浦斯与先王及王后血缘亲情之人物关系的彰显,“杀父娶母”内幕将永不会为人知晓。“搜孤”与“救孤”的殊死较量: 剧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聚焦于“孤儿”真实身份的“保密”(针对屠岸贾及孤儿而言),此秘密一直拖延到孤儿长大成人的二十年后,由程婴以画卷形式委婉吐露出来.这一人物关系的“发现”敲响屠岸贾的丧钟,为腥风血雨的忠奸斗争划上句号.

下载1古代戏剧欣赏-越剧祥林嫂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1古代戏剧欣赏-越剧祥林嫂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戏剧欣赏

    黄梅戏之我见 电气学院 电气信息1211班 彭二宝 学号12401710104 生于安徽的我从小就接受过黄梅戏的熏陶,所以今天写一篇论文,我还是选择了写关于黄梅戏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在这......

    音乐大作业(音乐戏剧——越剧)[小编整理]

    东方音乐戏剧 ——音乐大作业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音乐课给我带来了不少的收获。每节课都能够听到美妙的旋侓和那音乐背后的丰富的知识和优秀的文化。 一个人需要的不仅是表......

    戏剧鉴赏欣赏(范文大全)

    戏剧鉴赏有感 在我的中学阶段我的语文老师教了我很多关于戏剧的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借助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

    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程名称:中国戏曲艺术欣赏论文题目: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选修课论文 系 别:戏剧影视学院 专 业:戏剧影视导演 班 级:导演1班 姓 名:梁茵 学 号:20140510107 任课老师:宋向......

    戏剧的欣赏教案定稿

    《戏剧的欣赏》教案3课题戏剧的欣赏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了解戏剧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构成,把握戏剧冲突,了解剧本的基本情节,了解戏剧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积累词语,并会......

    戏剧名作欣赏文章

    戏剧名作欣赏 话剧是一门非常有感染力的舞台艺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话剧,都是现时社会的缩影,作家将社会共性的东西集结起来,再由演员表达出来,深沉又......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发展性评价探讨 一、指导原则: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作了明确的界定: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

    古代散文欣赏

    古代散文鉴赏 一、 五人墓碑记⑪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⑫,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⑬,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⑭;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