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大作业(音乐戏剧——越剧)
东方音乐戏剧
——音乐大作业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音乐课给我带来了不少的收获。每节课都能够听到美妙的旋侓和那音乐背后的丰富的知识和优秀的文化。
一个人需要的不仅是表面上的实力,也需要浑厚的文化底蕴。一个优秀的人肯定是对音乐有着热烈的喜爱,所以我们更需要培养此份情怀。
此文讲述的是我国悠久的东方音乐戏剧,侧重于家乡的戏剧——越剧。
戏剧是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戏剧与其他艺术类最大的不同之处便在于扮演,透过演员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张,如果抛弃了演员的扮演,那么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戏剧。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别,不同文化所产生戏剧形式往往拥有独特的传统和程式,比如西方戏剧、中国戏曲、印度梵剧、日本能乐、歌舞伎等。现代的戏剧观念强调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统一表现以实现综合的艺术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员、舞台、道具、灯光、音效、服装、化妆,以及剧本、导演等的一切总称,也包括台上演出与台下互动的关系(一般称为“观演关系”)。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或称之为剧本。在中国台湾地区,戏剧是一个范围较广的词语,如舞台剧、电视剧、电影等以剧本为核心进行表演的演剧形式都统称为戏剧。
而戏剧表演者所组成的组织,多称为戏团,过去多称为是戏班,而如果是某一户富有人家自己经营,为了自己的娱乐所训练出的戏班,叫做家班,家班在明代之后普遍。
中国戏曲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汉代的巫祇仪式,但是宋代南戏的发展才有了完备的戏剧文本创作,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戏剧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元代时以大都、平阳和杭州为中心,元杂剧大放异彩。后世形成了诸多戏曲形式,也就是各剧种。明代的昆曲经过发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的追捧和喜爱,他们大量创造剧本,不断修改曲谱,同时修正昆曲的戏剧理论,并使得传奇剧本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学形式。随后昆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宫廷皇室的喜爱,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故称“雅”;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广受民间喜爱,则称“花”。于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争”,实际上是戏曲共同繁荣的局面。这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门类,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戏剧后好几大剧种。比如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京剧。比如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的古老剧种,又称“昆山腔”的昆曲。比如形成于清末民初,约有七十年的历史,源于冀东一带的“莲花落”,后来吸收了东北“蹦蹦”的腔调,早年有“落子”、“蹦蹦”之称的评剧。比如河北省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的丝弦戏。比如以唐山地区乐亭、滦县一带的语言音韵为其音乐特色的唐山皮影。比如内蒙西部地区最为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形式,并广泛流传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一带。;最初只有两个演员在舞台上演唱的二人台。比如西北地区主要的地方戏曲之一,在陕西关中地区生长起来的秦腔。比如安徽省的地方剧种,源于湖北省黄悔县的“采茶调”。“采茶调”在鄂、皖,赣三省毗邻地区广泛流行,与当地民间流行的舞蹈、曲艺相结合,逐渐形成为民间小戏黄悔戏。
我是一个嵊州人,说道戏剧,自然是不能不提家乡的戏剧——越剧。越剧是中国汉族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亦是“全国第二大剧种”。在我国300多个地方性剧种中,越剧是具有较大影响的剧种之一,现在已成为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的重要剧种,甚至在江西、安徽、西安、宁夏、四川、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都曾有过越剧团的建制。
越剧的发展溯源:
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州农村。嵊州地处浙江东部,是绍兴都市圈的南部副中心和工业旅游新城。嵊州是全国第一批经济开放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早在秦汉时就建县称剡,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年间始名嵊县,至今已有2150多年历史。嵊州风景如画、人文荟萃,有书圣故里、越剧故乡、天下第一瀑、绍兴温泉城等。
越剧最早是贫苦农民为了生计,使出善唱民歌小调的本领,沿门唱书以乞求施舍。后来,唱书进入城镇、茶楼、大户人家的厅堂,最后转为上台演出,这标志着越剧的诞生了。
20世纪20年代后,越剧从浙东山间走出,进入宁波、杭州、上海等城市。民间艺人不断创新,使越剧形成崭新而又独特的音乐风格,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和接受。在当时的上海,越剧风靡一时。
20世纪40年代开始,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越剧姐妹,为了抗日救国,振兴中华,树起新的越剧的旗帜,对越剧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的越剧《祥林嫂》,使越剧表演的题材内容有了突破性的改变。为筹集资金自建剧场《山河恋》义演,汇聚了“越剧十姐妹”,在越剧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越剧走上了全面繁荣发展之路,流派纷呈,名人辈出。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情探》、《李娃传》、《追鱼》、《春香传》、《碧玉簪》、《孔雀东南飞》、《何文秀》、《彩楼记》、《打金枝》、《血手印》、《李秀英》等成为优秀保留剧目,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还被摄成电影,使越剧进一步风靡大江南北。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剧新秀不断崛起,出现了以茅威涛为代表的“小百花”和许多优秀剧目,如《五女拜寿》、《汉宫怨》等,标志着越剧又一辉煌时代的到来。同其他剧种的发展一样,越剧的发展经历着不一样的变革与进步。有人曾把四十年代的剧种状况比作婴儿之嗷嗷待哺,说她“出生前先天不足,出生后奶水不足”。这一比喻生动形象的概括了戏剧的发展。自1928年起,越剧开始了她的改革进程,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越剧界姐妹,凭着她们对社会对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决心冲出旧的艺术天地。她们在改革中能注意边学习边吸收,同时修正边提高,为之后越剧达到鼎盛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1942年10月,以袁雪芬为首开始对越剧进行全面改革,称为“新越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越剧由复苏而振兴,剧团恢复重建,受迫害的著名演员重新登台前后形成十三个流派唱腔。“小百花”的崛起,给越剧带来新的生机,流派传人如星。80年代后期开始,越剧面临严峻的挑战。各地越剧团大部分先后撤销,专业剧团趋少而精。但在浙、江、沪等地,越剧的群众业余活动依然蓬勃开展。
越剧的语言初期使用的嵊县方言,当越剧进入上海以后,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在原方言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州音韵和浙江官话的语音,使非方言区的观众也能听得懂唱词和念白,从而尽可能地扩展了观众群体,也使越剧走向了更广泛地区。
越剧的改革进程:
在我国诸多传统戏剧被当代生活快板冲击得危机四伏、风雨飘摇之时,越剧在悄然间完成的历史转折,越剧的第四个发展高潮值得期待。而现在的盛况,得益于全体越剧界与时俱进永不停歇的创新、改革。”
越剧改革首先是编演新剧目,建立剧本制,废除幕表制。即使演出传统剧目,也经过整理改编。新剧目内容比过去有较大变化。许多编导和主要演员们重视剧目的社会效益,主张给观众以积极有益的影响,编演了大量反封建、揭露社会黑暗和宣扬爱国思想的剧目。然而,真正使越剧表演艺术与编、导、音、美糅合成完整有综合体,从而使其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那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照亮了越剧的前进道路,使自发改革进入了自觉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越剧开始从上海走向全国。至60年代初,越剧已流布到二十多个省市,影响日益扩大。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越剧一个突出特点是:艺术思想更加解放,艺术观念更加开放。在创作演出上,题材、风格更加多样化,二度创作更致力于吸收现代艺术的成果,进行大胆的探索。于是,经过百年的不断地改革与发展,越剧日渐扩大影响,赢得了更多观众,由一个地方剧种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从一九五五年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苏联的访问演出开始,越剧又从中国舞台走向世界舞台。
就是这样,这个年轻的剧种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开阔眼界,提高水准,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特长,终于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表演风格。正因为有了不断地探索与发现,在今天,越剧这个剧种才能在百花齐放的中国戏剧中占据一定的地位,甚至于傲视群芳,愈来愈辉煌。
越剧的流派艺术:
越剧发展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自全面艺术改革以来,不断繁衍出众多的艺术流派,它们犹如一朵朵绚丽夺目的奇葩,争奇斗艳,各具独特的色和香,装点着越苑的满园春色,使人们为之倾倒,为之陶醉,人们喜爱越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越剧拥有一批独树一帜的流派、专业和业余的演出经常有流派演唱会,观众中有许多人是某派迷,对某一流派格外喜爱,直到入迷的程度,这说明流派具有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流派是一个剧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流派的繁盛是剧种成熟和兴旺的标记。流派的形成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丰厚的积累,包括对名师的承传、扎实的基本功、广博的吸收和长期的艺术实践;二是独创的风格,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爱好、经常演出的剧目和角色,对传统的规范有所突破,创造出一种不同的、独特的风格;三是广为流传、流行,需要观众的认同,需要一批追随者的学习、仿效。流有流动的含义,包括在广阔的空间中流行和长时间的流传,派则是个群体的概念,有一群人学习、传承才能成派。
越剧流派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各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的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在演唱方法上则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越剧流派的魅力在于艺术上的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由于各艺术家的师承、条件、特长、情趣不同,即使同一个行当,演同一个剧目中的同一个人物,唱同一段唱腔,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也各有独创,使艺术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艺术处理各有特色。
越剧的曲调唱腔: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女班或男女混合班,现多由女班来演。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那么,越剧的曲调唱腔又是如何的呢,下面将具体介绍。
(一)唱腔基础
1942年10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了全面的改革,称为“新越剧”。新越剧改变了以往“小歌班”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一变为哀婉舒缓的唱腔曲调,即“尺调腔”和“弦下腔”,把越剧唱腔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越剧的所有流派都是在“尺调腔”和“弦下腔”的基础上发展并丰富起来的。后来这两种曲调成为越剧的主腔,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唱腔。二胡,主要伴奏乐器,一人为主胡,二到三人为二胡。
(二)艺术特色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我国有300多个男女合演的戏曲剧种,唯独越剧由女子扮演,保持这份特殊性,恰恰有利于它的生存、发展。
在中国戏曲的百花园里,越剧是盛开在江南的一朵奇葩。她以细腻的表演,委婉的唱腔和优雅的风格,令人陶醉。越剧虽然从诞生到现在还不足百年,但已是继京剧之后的全国第二大剧种,也是浙江省内流传最广,深受欢迎的第一大剧种。
第二篇:戏剧鉴赏-越剧的浅谈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课程论文题目:越剧的浅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越剧的浅谈
学 生:
摘 要:越剧是位居京剧后,我国第二大剧种,她的优雅柔美的唱腔,细致抒情的人物塑造,细腻文雅的表演,吸引了大量观众。
关键词:优雅柔美,唱腔,细致抒情,人物塑造,细腻文雅,表演
一、优雅柔美的唱腔
(1)越剧是由男性创建的,但到30年代初,女子越剧的兴起,从而越剧达到鼎盛时期。女子本身拥有“柔”的特征是男子不可比的,从而婉转优美、抒情动人的唱腔成为越剧最大的特色。越剧的唱腔是依据剧中人的情感设计的。越剧经典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可歌可泣的爱情,《白蛇传》中雷峰塔离别时的不舍,都需要越剧中的以情动人来体现。
(2)越剧是柔和优美的女性戏曲。由女性扮演、善于表现妇女命运、最博女性观众喜爱的女性戏曲。女性戏曲之能够确立,关键是“女小生”的产生。培养女小生的难度要比花旦大,也最为女性观众所注目。美丽的女性能装旦的不一定能装小生,对女小生的要求是俊美,是清奇脱俗,潇洒飘逸,富于书卷气;切忌卖弄女相,一味取媚。由于小生由女性扮演,也就决定了这个剧种的题材以“生旦传奇”为主,其风格基调以柔和优美取胜
(3)对于女子越剧来说,“反常形式”这个包袱完全可以不背了。演剧艺术的本性是通过假扮创造出有审美意义的动作形象。无论男扮男、女扮女,还是男扮女、女扮男,都是假扮,都合乎演剧艺术的本性,其艺术价值的高低,在于所创造的形象具有多大审美意义,并不在于演员与角色的性别是否一致。
(4)毕派由毕春芳创立。毕春芳擅长演喜剧,她发声清脆且富有弹性,音域较宽,善于唱法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她吸收了范派和尹派的唱腔精华,袁派的表演技巧,融汇贯通自成一格。
范派由范瑞娟创立。范瑞娟戏路较宽,她的嗓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的男性美。她是[弦下腔]的创始人之一。范派的特点是朴素大方,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性气质,阳刚之美。
傅派由傅全香创立。其主要特点是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傅派是越剧花旦唱腔中的重要流派。
金派由金采凤创立。金采凤师承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华,高雅得体。她擅演大家闺秀,唱腔婉转回荡,吐字清晰,运气自然、富于韵味。
陆派由陆锦花创立。她擅长扮演儒生、穷生、巾生。他的演唱不尚华丽、不喜雕琢、朴实清丽、自然流畅。
吕派由吕瑞英创立。她的唱腔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础上,增加了其绚丽多彩、雍容花俏的唱腔。她的唱腔乐感强,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的美誉。
戚派由戚雅仙创立。戚派的特点是感情真挚浓厚,曲调朴实,花腔不多,但组织严密,节奏鲜明,音型简练并经变化反复出现,形成给人印象深刻的特征。
王派由王文娟创立。她以善于表演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王文娟博采众长,追求创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意真切的风格。
徐派又徐玉兰创立。她吸收了绍剧粗犷悲壮的特点,京剧刚健、坚实的技巧,又融合了越剧早期小生唱腔中朴实、淳厚的因素,形成了自己华彩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的特点。
尹派又尹桂芳创立。她的表演朴实而不呆板,聪颖但不轻佻,潇洒而不漂浮,吐字清晰而别有风味。尹派的特点深沉隽永,缠绵柔和。
张派由张云霞创立。其唱腔的主要特点是:曲调细腻婉转,深情意浓;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在越剧唱腔艺术发展史上,袁雪芬是个重要的代表人物。1943年,她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创造了[尺调腔],把越剧唱腔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越剧的所有流派都是在[尺调腔]基础上发展并丰富起来的。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对越剧旦角唱腔的发展、提高和里派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袁派唱腔的风格是质朴平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
这诸多的派别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依情感变换唱腔随之变换,这就是越剧的灵活性,她不受拘束,能很好的表达情感。
二、细腻抒情的人物塑造
越剧中如果只有优美柔雅唱腔,而没有细腻抒情的人物塑造,那就只是一个空壳。像行尸走肉,毫无生机。所以,一部戏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喜剧的灵魂,而越剧中大多描写的是爱情故事,因此对人物的塑造尤为重要。
(1)《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悲剧爱情,最终以林黛玉的香消玉殒和贾宝玉的婚礼而结束。其中,越剧中塑造了一位忧郁善妒的病美人,她的内向性格,使得她终日郁郁寡欢,又因为猜忌、多疑,整日以泪洗面,愁容满面。成为他们悲剧爱情的根源之一。
(2)《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忠贞不渝的爱情与当时的社会门第观念导致俩人以身殉情,从而也让观众感受到一对有情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3)《追鱼》中,书生张珍与丞相金宠之女牡丹指腹为婚,不幸亲亡家败。金宠借口三代不招白衣婿,命张珍在碧波潭畔草庐攻读,读书声感动了鲤鱼精,变作牡丹小姐与之相会。一日张珍遇真牡丹,被诬为贼,逐出金府。鲤鱼精与张珍同返故乡,在途中被相府捉回,于是真假牡丹难分。金宠先请包公断案,鲤鱼精使龟精变作假包公,造成真假包公不能明断。金宠又请张天使捉妖,在鲤鱼精败于天兵之际,幸得观音相救,但她不愿成仙,甘落红尘与张珍结合。
越剧中的鲤鱼精敢于追求真爱,冲破世俗人妖不可恋,也暗喻旧社会中门第观念的荒谬。
(4)《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三、细腻文雅的表演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女班或男女混合班,现多由女班来
演。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我国有300多个男女合演的戏曲剧种,唯独越剧由女子扮演,保持这份特殊性,恰恰有利于它的生存、发展。
四、结束语
正因为越剧优雅柔美的唱腔,细腻抒情的人物塑造,细腻文雅的表演,充分体现剧中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使得人们观剧之后有一种对忠诚的爱情的向往。
参考文献
[1] 朱栋霖.大学戏剧鉴赏2007.9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玉生.悲剧美学:历史考察与当代阐释.2006.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行距:24磅 3.3-5篇参考文献;
4.论文纸张统一为A4版面,单面打印;
5.教师评阅应有论文批阅痕迹和评语;
6.特殊课程由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特点制定标准,经学院批准后报考试中
第三篇:音乐与戏剧
《音乐与戏剧》教案
中国歌剧的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剧《白毛女》唱段及《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等感受、体验其音乐的情绪、风格及其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发展概况、基本特征。
教学重、难点:感受歌剧音乐所刻画的人物性格,以及歌剧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教 材 分 析:
我国近现代创作的新的戏剧音乐形式的作品被称作“新歌剧”,是为了与传统戏剧(京剧、黄梅戏等)相区别的缘故。代表作有早期的《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农村曲》、《扬子江暴风雪》等。中期作品有《白毛女》、《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小二黑结婚》等。后期作品有《江姐》、《洪湖赤卫队》、《伤逝》等。它们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又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戏曲音乐创作的优良传统;重视对剧中主要人物音乐形象的刻画,创造具有鲜明形象和性格的唱腔。歌剧音乐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力地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发展,而且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角色形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因此歌剧音乐具有个性化和角色化的特点。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播放歌剧《白毛女》片段
1、问:选自哪部作品?属于什么艺术门类?
2、问: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包括了哪些艺术?讲讲你对歌剧的认识
3、《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为后来新歌剧发展奠定了基础。
4、问:谁能讲讲你对《白毛女》的了解。
二、新课教学
1、欣赏《红梅赞》、《洪湖水浪打浪》、《小二黑结婚》选段 问(1):从这几个选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问(2):刻画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演唱形式?
2、学唱歌剧《江姐》选段《红梅赞》(演唱时注意主人公情感的“表达”。
3、了解曲作者和剧情
4、了解《小二黑结婚》剧情
5、欣赏分析《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问: 刻画人物什么形象?(纯朴可爱、羞涩表达爱意、纯真炙热的情感表达)
讨论:假如作品中没有前奏、间奏的音乐。会是什么效果?为什么?(器乐除了为歌唱伴奏外通常还演奏序曲和间奏曲,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剧情、发展戏剧矛盾冲突和烘托环境气氛)问: 它的音乐有何特点?
(音乐以地方戏曲音乐为基础,富有浓郁的民间气息和民族色彩,朴实动听。采用戏曲音乐中常见的慢中快等速度和板式变化的方法构成唱腔)
三、教学扩展
新歌剧既有别于传统戏曲,也不同于西洋歌剧,我们再简单了解一下西洋歌剧
1、播放多媒体介绍
2、了解歌剧的声乐形式:宣叙调 咏叹调
3、了解歌剧《蝴蝶夫人》剧情及咏叹调《晴朗的一天》唱段。
4、在教师引导下欣赏、分析《晴朗的一天》
四、讨论与总结:中国歌剧与西洋歌剧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音乐与戏剧》教案
中国歌剧的欣赏
辉县市文昌高中
付军华
二00八年六月
第四篇:音乐与戏剧
如果学校计划开设“音乐与戏剧表演”课,我将打算准备以下的学习内容和基础训练:
一、认识音乐剧
1、音乐与戏剧表演的关系
2、戏剧的品种。
戏剧包括戏曲(包括京剧与地方特色的各剧种)、话剧、歌剧、舞剧、哑剧、小品等。
3、戏剧的要素
(1)文学要素:即剧本。(用来规定人物、情节、场景的文学作品,叫剧本)。尤其是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和戏剧语言。
(2)音乐要素:包括戏曲、歌剧中的唱腔、曲子;还包括音乐伴奏和音响效果。
(3)美术要素:包括演员的形体动作和舞蹈设计。
二、学习的内容
1、欣赏中国戏曲、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和影视配乐等,了解戏剧构成的主要元素,认识音乐在不同类别的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2、选配适当的音乐,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词、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
能够选择适当的题材,创编有配乐的戏剧小品或小型音乐剧,并参与排练及演出。
3、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我国的戏曲唱段及中外歌剧选段。
4、了解我国传统戏剧及中外歌剧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主要代表人物及艺术成就,并能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做出评价。
三、基础训练内容
学生创作素质训练的练习
松弛与控制
注意力的训练
想象力的训练
信念与真实感
感受力与适应力的训练
观察与模拟的训练
形体、语言表现力的训练 综合训练
学生表演艺术的基础
戏剧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要研究如何表达,就要研究舞台艺术的形式美。因为舞台造型是夸张的艺术,也就是对生活夸张的结果。
足,是进步,是收获,是成功,是令人快乐的;不足,是缺憾,是失去,是差距,时常会有几声叹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从一个角度看是不足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已经是很足了;但一味“知足常乐”,姑息缺点,宽恕懒惰,又往往会步入平庸。在素质教育积极倡导的今天,教育者们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自以为多年教学经验丰富,备课时也已经很充分了,自信满满。但结果往往是给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留下难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度、学习热情,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在本堂课中的所需,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针对各类因素,我为音乐模块的有效教学做如下准备:
一、认清个人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有几类原因:
一类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以自身固有的专业基础,抹杀学生的突发灵感。
二类有惰性。常用“拿来主义”。其实“拿来”没关系,但要有选择性,更要具备创新意识,这样才是真正的“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三类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说多做少,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以及课堂生成;或者不能及时关注到“课堂生成”而进行适时变通。
四类反思少。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必须积极学习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其次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从而对于高中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教师应在实践——生成——反思——再实践——再生成——再反思中实现专业成长。
二、备课要充足,积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每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少都会遇到突发状况,这就是对老师们备课环节的考证。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就必须认真学习并做到有效地备课、有效地授课、有效地练习。备课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过程的开端。在这个开端中,教师要钻研分析教学大纲及教材(分析教材是为了掌握教材的本质、弄清各项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探讨、确定教学目的),要查阅资料(如:教师用书、教学参考资料、有关的文字资料、乐谱等,其目的,并不是要扩大教学的范围,而是要使教师高瞻远瞩,在教学中立于主动、有效的地位)、要确定教学目的(明确以下几点:让学生学什么?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培养哪些音乐能力?进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 分析教材也是为了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要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类型、要考虑教学方法、要设计编写教案,还要借鉴相邻、相关学科的教学经验,更要研究国家教育的全局形势„„可以说,教师课上的一言一行,是以课下的精心准备为代价的。
“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习动力”,这已是老生常谈。但试问:有多少老师真正找到了激发兴趣、点燃动力的切入口了呢?这就要看教师是否做到了有的放矢。即:是否做到了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年龄特点、音乐素质、能力水平、班风纪律等情况了如指掌;是否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而适当的措施。所以说,备课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不能离开了解学生这个重要基础,这就需要先备学生。
三、不耻下问,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信息反馈能力、教后反思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学会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灵活巧妙地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继续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再者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导向,就是智慧。这种导向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反思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后期教学思维的点拨与升华。其次在课堂评价中,教师也应注意: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这样,评价的作用也就能真正发挥。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
我坚信,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钻研和学习,将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中,探索自我的模块教学方式,并适时变通,必定会使我的音乐教学真正达到有效,甚至高效。
足与不足,一切尽在认识自我、战胜自我中。音乐教师们:立足于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丰富的艺术素养来应对各类状况,阔步向音乐课程教学目标进发,一定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需要有一桶水的容量,现在我们应该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长流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知识与技能,为此我为自己制定了简单的学习计划:
一、专业技能提高、再学习
高中教师的音乐技能包含很多方面,如歌唱技能,乐器演奏技能,创作技能,舞蹈技能等,利用业余的时间除了自身的钻研外,还要向专家、同事接受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
二、教育教学知识在学习—课堂教学
高中音乐教师最终的展示舞台是课堂,所以必须加强提高课堂效果,必须做到:
1、储备大量的各学科知识;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的备课;
3、课堂内容生动,能够吸引学生,课堂环节,环环相扣‘课堂语言流利;
4、课堂具有比较好的驾驭能力
三、积极向同行前辈学习
创造机会,向前辈学习。
四、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技能信息 只有自己不断的进步和学习,才能给学生更多的知识。
总之,只有对自己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从而培养出更多音乐人才。
第五篇:音乐作业
柯达伊教学体系不是他的发明创造,很多是对前人、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从教学实例方案中,我们可以从活动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根据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基本观点加以评价。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敲敲,认识幼儿园常用的几种打击乐器的外形、声音。
2、初步学会碰铃、铃鼓、三角铁的操作方法,并能跟着《头发、肩膀、膝盖、脚》的歌曲合奏。
3、初步学习根据音乐创编节奏。
幼儿园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他认为,儿童都是首先使用母语学习讲话的,也应该首先使用音乐的母语歌唱。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正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养学生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视音乐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是柯达伊体系的重要内容。柯达伊认为,培养青少年热爱音乐只能依靠他们的音乐体验去达到目的,音乐读写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只有通过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学习才能理解音乐。内容:
将歌曲与简单的乐器配合的教学方式。
1.培养对稳定节拍律动的体验、感受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儿童节奏感的重要准备和基础。
2.感知节拍与节奏
在幼儿能够独立地伴随着歌谣表演出稳定的节拍律动之后,就能够逐渐地意识到节奏了。教学中引导他们发现和感觉,有的一拍中有 一个声音,有的一拍中有两个或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利用和歌谣内容相关的、有趣的象声词代替原来的诗词,可以更清楚地帮助儿童感觉到节奏的区别。因为象声词的相同发音可以比诗词的具体词意更容易地使儿童感觉声音的长短区别。
3.感知节拍重音和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规律.在稳定节拍与节奏的练习中逐渐引导儿童感觉到重拍音,感觉到有规律的节拍强弱变化,这是节拍感性知觉的基础。通过对重拍音的识别,再进一步帮助儿童理解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特征。
4.发展节奏听觉、节奏记忆:
根据歌谣内容和语言内含的节奏特点,有目的地为歌谣设计具有特点的节奏句式,会使歌谣的朗读更加活泼灵巧、自由多变化。这一方面丰富了歌谣的表现力,另外,富有变化的节奏类型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节奏记忆和内心听觉。过程:
教师由猜谜调动幼儿的好奇心,然后介绍简单乐器,加深幼儿的印象记忆,是很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开场方式。然后逐渐加深对每种乐器的听力,接着将幼儿分成三个组,代表每种乐器,再将歌曲编入,由小朋友间的互动及幼儿自己的创编节奏,使幼儿深入的了解每种乐器的声音以及锻炼协调性,整个过程欢乐有富有针对性,锻炼了幼儿的音乐学习.方法:
柯达伊教学法中非常重视节奏训练,表现在: 1.使用统一的节奏音节读法和标记方法。
2.训练内容、形式、目标丰富、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3.特别重视多声部的训练。4.特别强调循序渐进。
5.节奏训练手法保持一贯性、持续性,与其他内容融合在一起,具有整体性。
班级人数多、硬件教学设施缺乏是目前幼儿园音乐课普遍存在的困难。而柯达伊教法所倡导的“从歌唱教学入手”,以歌唱教学为中心的,甚至在刚开始是不需要任何乐器伴奏的音乐教学法很适合我们的国情。这么多幼儿的音乐活动里,把简单的打击乐器和简单的肢体动作当做教学辅助工具一定比自由的律动的场面容易控制得多、效果也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