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1《七律 长征》教案 苏教版1
《七律 长征》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生词并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4、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背诵,准确默写。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教学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当代著名诗人雷雁抒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孩子,这个词语对于你们,是不是已经陌生?因为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那时,你们的爸爸也许还没有出生。这个词是用血和火写成的。铁流滚滚,蜿蜒过中国版图上十二个省;从井冈山到陕北,闪闪红星照耀着艰苦的历程。”这个词就是——长征。(板书:七律 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伟人的足迹,走进历史,走进长征。
二、背景介绍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文体介绍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五、指导朗读,1、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六、整体感知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讨论交流后,明确: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文本赏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明确:“更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了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体会重点字句
3、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明确:“难”、“不怕”“只等闲”、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
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九、总结归纳
1、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艺术特色: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十、课堂总结(略)
板书设计:
首联:全诗总纲——万水千山只等闲 腾跃五岭
颔联: “千山”只等闲 不畏艰难
疾跨乌蒙
七律 长征 巧渡金沙江
英勇顽强
颈联: “万水”只等闲
飞夺泸定桥 乐观豪迈
尾联:全诗高潮——更喜岷山千里雪
教学反思:
第二篇:苏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七律·长征》教案 (6)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七律·长征》
一、朗读你的诗歌。
1、读准字音。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快乐指数★)
逶(yí)磅(bó)mín 山、读出节奏。请用“”正确划分下列诗句句读。(快乐指数★★)
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⑵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读出感情。朗读诗歌,你觉得诗歌洋溢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快乐指数★★★
二、感悟你的诗歌。
4、抓纲目。(快乐指数★★★)
《七律·长征》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这两句诗写得极有气势,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 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敢精神,从中我们可看出全诗的诗眼是:
5、绘图画。(快乐指数★★★)
《七律·长征》这首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其巧妙地用艺术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
6、想诗境。(快乐 指数★★★)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是全文的总纲,从这两句诗里你觉得全诗的基调是。
②,两句是写长征的最后路程,这是全诗的高潮。
三、赏析你的诗歌。
7、赏结构。(快乐指数★★★)
诗歌的首联在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8、赏意象。(快乐指数★★★)
“水”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有着独特的意境,常常抒写的是勇于克服困难的凌云壮志。《七律·长征》中是怎样写水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9、赏语言。(快乐指数★★★)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有人认为,“寒”字烘托泸定桥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有人认为,“寒”字既写出泸定桥 险恶的形势,也生动地反映了英勇的红军,令敌人胆寒的情景。也有人认为,“寒”字反衬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了对死难烈士的哀思。你同意哪一种看法?或者 有你自己的见解?
10、赏特色。(快乐指数★★★)
你觉得《七律·长征》在写作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
四、挑战你的思维。(快乐指数★★★★)11、1935年10月,当时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作者却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样说是不是不 尊重历史事实?作者有何用意?
五、发挥你的想象。(快乐指数★★★★)
12、、毛泽东的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五岭逶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他们的眼里,弯 曲绵延的五岭像小河里的鳞波细浪,在他们的脚下,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像滚动的泥丸。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
六、展示你的才能。(快乐指数★★★★)
13、、我们说,改革开放是一个新长征,作为新时代青年你一定有很多想法吧。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你觉的在学习中我们该怎样发扬长征精神?说说你 的理由。
七、开阔你的视野。(快乐指数★★★★)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题解]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1)风雨:指战争形势。
(2)仓黄:变化翻覆。
(3)今胜昔:如今胜过以往。
(4)情:指情感用事而沽名钓誉。
(5)老:朽。
(6)沧桑:引申为革命。
拓展练习
14、诗歌的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
15、诗歌中有几处运用了典故,请就感兴趣的一则查阅相关资料,把相关历史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听,并试着探究其作用。
16、阅读《七律 长征》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谈谈你的阅读体会。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第三篇:1、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 长征
初二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诗中关键词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欣赏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的特色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的特色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预习导航
1.背景知识介绍: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2.有关律诗的常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压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字词学习
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泥丸(wán)岷山(mín)乌......
蒙(méng)云崖(yá)..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影片,请看。(多媒体播放《长征》录像)
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朗诵课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
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四、赏读课文,巩固拓展
1.男、女生、集体分别朗诵课文,逐句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2、集体朗诵,欣赏《七律长征》歌曲,体会感悟诗歌的意境。
3、探究。
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胧,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4、集体背诵课文
五、小结课文
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六、课后探究习题答案
一、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
二、1.不矛盾。“逶迤”“磅礴”是客观形象,“腾细浪”“走泥丸”是主观感受。
2.略3.诗中写的“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三、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有《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描绘长征的诗词有《清平乐 会昌》《忆秦娥 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等八首诗词。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其二 其三
山,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倒海翻江卷巨澜。刺破青天锷未残。惊回首,奔腾急,天欲堕,离天三尺三。万马战犹酣。赖以拄其间。
附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联:全诗总纲,提出中心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河为代表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始终,“感受红军长征精神” 与“品味诗中语言”双线并行,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本课注重了教学手段的变化,学生思维的调动,以及问题的设计,但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第四篇:1、《七律 长征》
五指山市实验学校2017-2018学第一学期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课堂指南(A卷)
课题:《七律 长征》
备课人:黄静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预习课(40分钟)
流程:
一、安排基础过关任务,利用评价机制激发学习欲望。(3分钟)
二、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在课本上完成即可)(34分钟)
1、轻声朗读课文。(4分钟)
2、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多音字。(10分钟)
3、扫除字词障碍(查字典完成),并作上批注,给生字组词。(8分钟)
4、再读课文,归纳课文内容。(5分钟)
5、找出文中重点句子,并作好批注。(5分钟)
6、找出文中疑难句子,并作好批注。(2分钟)
三、检测。(3分钟)基础过关课
一、激趣导入(1分钟)
1、关于长征,你知道哪些?(让学生交流已有的资料)
2、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
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毛泽东主席,刚到陕北的第二天,就在全军排以上的干部大会上,满怀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长征”是本诗的题目。
二、爬板(6分钟)内容:默写《七律 长征》 方法措施:(1)所有C类生爬板。
(2)组长批改点评
奖罚:过关的同学每人加2分,未过关的抄写2遍,下午第三节课后找组长
过关。
三、字词过关(检测题)内容:
音: 岷mín山 难 nán 困难,难能可贵 横 héng 横竖
nàn 苦难,难兄难弟 hèng 蛮横
更 gèng更加 蒙méng 乌蒙,蒙昧,蒙混过关
gēng更新 mēng 蒙骗,欺上蒙下
měng 内蒙古 磅 páng磅礴 尽 jǐn尽管
bàng磅秤 jìn尽心 形:崖 悬崖 岷 岷山 逶 逶迤
涯 天涯 泯 泯灭 诿 推诿
睚 睚眦必报
萎 萎缩
义: 等闲--(把困难、复杂的事物看得)平常、寻常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地翻腾
方法措施:(1)各种形式的诵读记忆
(2)所有C类生爬板。(3)组长批改点评
奖罚:过关的同学每人加2分,未过关的抄写2遍,下午第三节课后找组长过关。
三、朗读训练(10分钟)
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方法措施(1)听范读朗诵,划分朗读节奏、停顿、重音;教师出示节奏表,供学生修正(2)齐读、对子读、开火车读等 奖罚:诵读有情感的加2分。
四、理清层次(5分钟)内容
(1)、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2)、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3)、律诗格律较严,偶句要压韵,颔、颈两联要对仗/对偶(即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相互成对),字的平仄(平[阴平、阳平]、上、去、入[仄])也有规定。方法措施(1)、对子互学(2)、查阅工具书 奖罚:先完成的加2分
五、检测(5分钟)
内容:内容:默写《七律 长征》 方法措施:(1)所有C类生爬板。
(2)组长批改点评
奖罚:过关的同学每人加2分,未过关的抄写2遍,下午第三节课后找组长过关。
六、布置作业 内容:背诵课文 方法措施:独立完成
奖罚:完成的加2分,未完成的课外时间完成。
阅读指导课
一、激趣导入(1分钟)今天我们具体来学习这首诗。
二、复习爬板(6分钟)
a)内容:默写《七律 长征》 b)方法措施:(1)所有C类生爬板。
(2)组长批改点评
3、奖罚:过关的同学每人加2分,未过关的抄写2遍,下午第三节课后找组长过关。
三、出示目标(1分钟)
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独立思考(3分钟)
内容:这首诗展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精神? 方法措施:独立思考 奖罚:认真的同学加2分
五、合作探究(6分钟)
内容:
1、用现代汉语翻译这首诗。
2、全诗的总起句是哪句?具体写了哪些山和哪些水?
3、请你用” 图”的表述形式概括一下颔联、颈联、尾联中展现的红军征服困难的场景,并选其中你
最喜欢的一幅谈谈感受。
4、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5、整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方法措施:小组讨论
奖罚:按完成的先后顺序分别加6—1分
六、阅读交流(20分钟)
内容:
1、用现代汉语翻译这首诗。
2、全诗的总起句是哪句?具体写了哪些山和哪些水?
3、请你用” 图”的表述形式概括一下颔联、颈联、尾联中展现的红军征服困难的场景,并选其中你
最喜欢的一幅谈谈感受。
4、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5、整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方法措施:小组展示
奖罚:按各组的表现具体加分
七、课堂小结,谈收获。(2分钟)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八、布置作业(1分钟)
第五篇:1、七律 长征
一 七律 长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三、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
1、正音。
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
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品味诗中画面
1、创设问题情景: 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创设问题情景:
《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3、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
1、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2、课后探究: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远征难: 只等闲:
逶迤、磅礴 细浪、泥丸(夸张)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水拍云崖、铁索寒 和乐观主义精神 千里雪 更喜、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