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孩子眼中的美
浅谈孩子眼中的美
启蒙班班主任:滕英英
【摘要】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各种“美”中度过,而“美”在年龄的各个阶段都是不同的。如何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抓住“美”,发现“美”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作为一位跟孩子在一起的美术教育者,更应该通过孩子们的眼睛来发现“美”,传递“美”。
【关键字】美感
天性
培养
审美观
意象构成
【正文】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身边接触到的物质和精神开始变得复杂和多变,这也影响了我们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而又一项事物是在我们眼中不应该丢失的,那就是发现美的眼睛。而在生活中,只有发现美的眼睛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有传递美和创造美的责任。
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时间的长度和生活经历磨练了我们,或许我们对一些事物感到麻木。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美”是纯洁的,不带任何杂质的。我们作为孩子们的导师,就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认识这种美,并且在这种“美”的伴随下生活。
孩子们是天真的,在他们的眼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份纯净,那就是美,当触摸着每个孩子的小脸庞,嫩嫩的皮肤,小小的手掌。他告诉我,他想跟我在一起。明明白白的传达着他的意象。记得有天上课的时候,一位小朋友刚到教室门口,伸出自己的小手,拿着一串紫色的野菊花,用她稚嫩的声音跟我说“老师,送给你。”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在我们看来路边的紫色野菊到处都是,而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的去看它,发现它,而一个年仅五岁的小朋友拿它老当做送给老师的小礼物,还为这个小礼物兴奋不已。她觉得她送给老师的不仅仅是一小串野菊花,更是她喜欢老师,想跟老师在一起的心情。我们千万不要忽视这种心情,正是它,维系了我们和孩子的关系,那份天真,那份童趣。
每当到了黄昏,太阳照进教室的时候,就好想带着孩子到安静的广场或者是沙滩上,带着孩子一起,看黄昏。然后回来让他们进行创作。我想,这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天天坐在教室里画概念式的绘画的景象,而是各种画派的产生,每个孩子发现美的眼睛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所表达出来的自己眼中的美肯定也是不同的。而在这时候,才是延续孩子眼中美的时候,他可以用自己的意象而不是老师传达给他的意象来完成绘画,这时候的绘画是我们要的。因为这才是孩子眼中真正的“美”。我们不光要让孩子去发现美,还要让孩子把自己发现的美大胆的说出来,当孩子被概念的东西束缚住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的把他解救出来,当孩子说“我不会”的时候,我们要真诚的对着孩子的眼睛说“你可以的,宝贝”“要知道你很了不起,我相信你”来激励孩子。你会不难发现,当他完成了自己的创作得到老师的认可的时候他的脸上写着的是“我很厉害,我能做到”,这时候的孩子是最美的。他相信自己,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美”表现出来。每当这时候我就觉得我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对于一个孩子,我能够用我自己的语言和能力来让他觉得自己的价值和自己发现的“美”是真的“美”。
在让孩子们发现美的同时,当然也不能忽视了让孩子们传递美和创造美的培养。在孩子们眼中,“美”的概念式多样的。而我们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创造多样的教室环境和创作条件,让孩子们能够在尽可能多的空间中找到自己的美,发现和创造自己的美。提供充分的操作环境和意象构成材料,让孩子们自己来分解、组合和重构。因为在孩子的意象构成中发现的是最真实和最纯真的感情,所以孩子传递给我们的才是最真实的“美”。
蓝图美术
滕英英
第二篇:中美如何教育孩子理财
说到中外我们就有很多的差异,就说理财方面的差异,我们总觉得美国人比中国人富有,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先说说中国人从小对于理财的认识。
1.在中国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很少告诉我们钱是怎么来的,也不会告诉我们钱的重要性,也不会让我们怎么样合理分配自己的零花钱。也许很多的人有这种感受,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总是跟我们说,要吃饱饭啊,家里不缺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不用节约。他们总觉得孩子还小不能让他们有太大的压力。
2.现在普遍有一种现象,办理信用卡当我们去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就喜爱刷卡,不论是信用卡还是借记卡。现在很多的人很少支付现金,其实这给孩子造成了一定影响,他们总觉得只要有卡什么都能买,让他们觉得钱来的太过于容易,也很少有人像孩子解释信用卡的使用原理是什么样的。这里建议大家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信用卡的支付原理,这样孩子才会对信用卡有一定的认识。在国内家里面很少有人会跟孩子讲信用卡的工作原理,这样也就造成了现在很多孩子乱花钱的毛病。
3.在中国家里对自己的孩子是视如珍宝,特别是独生子家里的,一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都会满足孩子的需求,只要孩子想要他们就会给孩子买,这也就造成孩子觉得钱根本不是问题,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坏的习惯
4.在中国很少有父母教孩子怎么样合理的消费,怎么样理财,这也就造成了孩子从小就不知道理财。
这些也就是国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以致现在很多的孩子养成了不理财,乱花钱的习惯。所以在中国很少有人真正的能理财,这也是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少灌输理财方面的知识。
关于理财方面的知识,还是要向别的国家学习些好的方法,从小灌输孩子理财的观念。
第三篇:关爱孩子眼健康
关爱孩子眼健康
----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孩子是我们家中的宝贝,祖国的未来,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免受近视疾病折磨之苦。伴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近距离用眼、长时间用眼、蓝光辐射、户外活动减少等一系列危害眼睛健康问题的日趋严重,出现了青少年近视年龄越来越低、度数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增长越来越快的严峻局面。这不仅给孩带来学习、生活、升学、择业、等各方面不利影响,而且伴随这度数的加深,眼睛将受到全面损害,由此导致的许多严重并发症、增加致残致盲风险成为可能。为此,我们提出7条建议,供家长参考。
第一,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近视危害身心健康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孩子认识到危害的严重性,自觉配合健康习惯养成。
第二,提供健康用眼环境,家里桌椅高度一定要合适,光线要柔和明亮。第三,阅读书写强调坐直坐正。保持气机顺畅,神清气爽。
第四,阅读书写半小时必须休息五分钟以上。实验测试证明,休息与不休息阅读每小时差8500字,且记忆力有较明显差别。坚持用计时器和家长双重提醒。
第五,不躺卧、走路、近距离看手机、玩电脑,减少蓝光危害。连续时限不能超过半小时必须休息。
第六,每天坚持一小时室外活动,室外活动对近视相关系数高达40%左右。第七,因人而异,具体制定可行的干预实施方案。
尊敬的家长,科学认识、科学指导加以有效实施行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们要统一思想认知,携手并肩合力,用好寒暑假等黄金假期,让我们的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科学用眼习惯,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乐享美好快乐的睛彩人生!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学校已通过学生将《关爱孩子眼健康——致家长的一封信》交给我,我认真阅读了信的内容,了解关爱孩子眼健康的相关要求,一定承担起监护责任,确保孩子的眼健康。
年级 班 学生姓名: 家长签字:
花坪镇中心小学
2018年6月8日
第四篇: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你有何感想?
在美国,大多数的孩子都有家务活清单。父母们认为,孩子参与做家务,不仅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自己是家庭一员的感觉,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根据年龄大小,他们分别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比如:9-24个月,自己扔尿布„„2-4岁,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5-7岁,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房间„„8-12岁,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13岁以上,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
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更重视学业的倾向,认为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业开端是幼儿园重要的任务,而美国的家庭则将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任务。
美国人在教育、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个性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与经验。竞争充满着美国整个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人人凭本事吃饭,没有人身依附,“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勤奋、节俭蔚成风气。
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有何不同:中国孩子抱大,美国孩子爬大。
孩子是通过母亲来到这个世界,但并不是为你来的,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注定了他是独立的,父母的存在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所想要成为的那样一个人。
第五篇:中美文化交流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我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乒乓外交”。
在第31届乒乓球赛举行期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曾向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表示,在比赛结束之后,希望到中国访问。4月6日,比赛已接近尾声,毛泽东主席断然作出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
4月10日,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团长和运动员科恩、雷塞克等人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对访问作了具体安排,指出这次访问对于打开中美关系的局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此举对中美关系的突破产生了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
4月14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等国乒乓球代表团,并同美国代表团进行了长时间谈话。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举行了友谊比赛。美国朋友还游览了长城,参观了清华大学等地。同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就改善、松动两国关系采取一系列措施。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2。肯德基1930成立公司,时隔22年后开始特许经营,1987年,肯德基进入中国.麦当劳1954年成立公司,时隔7年后开始特许经营,1990年,麦当劳在深圳开设第一家餐厅 1987年.肯德基进入中国,在北京前门开设了中国的第一家西式快餐连锁餐厅
1989年12月8日.上海肯德基第一家餐厅:东风店隆重开业
纽约最早的唐人街是1890年形成的。1848年,两男一女共3位台山人乘坐“流浪之鹰”号帆船到达美国,这是最早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到1851年,移入美国西海岸的五邑人已达2.5万人,以后逐年增加。这些先侨们在矿场、农场、雪茄厂、木材厂做美国白人不肯做的工作。1880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白人大批失业,而中国人却有工开。于是,白人嫉恨中国人,无端地指责中国人抢了他们的饭碗。由此,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排华法案》,被排挤和受迫害的中国人向美国东海岸迁移。首先进入纽约的华人在曼哈顿下城东南区的勿街(Mottstreet,意译丛林街)、柏克街(Parkstreet,意译公园街)落脚,随着人口的逐步增加,1890年唐人街形成。唐人街的英文名称是Chinatown,意译中国城。经营
纽约唐人街的居民以华人为主,华人的商业活动也集中于此。住在唐人街,就像在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等其他华人小城一样。通用的语言主要是国语,也有各地方言。中餐为主食,许多街口有中文报摊。开车可以听到中文广播,晚间看的电视是中文电视。在美国,只有唐人街有这样的条件和氛围。
其特点是在这个区域的居民几乎全是中国人。同时,中国人也在此从事商业活动,主要是开商店、饭店和礼品店。居民的来源地主要是广东和香港,主要的语言为粤语。商店的三分之一是餐厅,街道两边摆放着堆积如山的水果、药材、海鲜摊位,卖百货的大婶及漂亮的中文招牌混杂在一起。想体会唐人街特有气氛德的游客,在运河街地铁站下车后,朝Mott街方向步行游览就可以充分体会。周末纽约的唐人都回来这里购物,而十分拥挤。该地区南面是象征中国人精神的领导者孔子的“孔子广场”。因这里人口过密,到这里需排很长时间的队伍才可到达。[1]
全世界都在过中国年 纽约帝国大厦换上“春节装”
2014年01月31日14:36 金羊网-羊城晚报 我有话说
新华社电 美国纽约市地标性建筑帝国大厦当地时间29日上午举行点灯仪式,将帝国大厦的景观灯切换成红、黄、红三层双色彩灯(见图),并于30日正式点亮,以迎接并庆祝中国农历马年。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孙国祥在点灯仪式上表示,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很高兴看到两国关系更加深厚,帝国大厦的彩灯不仅传递着和平、希望、合作和快乐,也象征着两国人民之间持久的友谊。他说,中美建交35年来,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马年象征坚韧和吉祥,希望马年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丰收之年。
帝国大厦观景台总监高齐表示,祝愿帝国大厦楼顶的吉祥彩灯为千家万户带来幸福和好运,期望2020年中国能成为美国最大的入境旅游国家。孙国祥大使对此间媒体表示,作为纽约地标性建筑的帝国大厦为中国新春佳节点灯,其意义在于,一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标志,二是两国人民相互亲近的一个结果,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地标性建筑上的体现,意味着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加,中国文化元素在美国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认可和接受,越来越多的美国朋友认可和了解中国的春节。
为庆祝中国春节,帝国大厦还举办了“欢乐春节”中国文化橱窗展,展示了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绘画和陶瓷作品。
帝国大厦亮彩灯庆祝中国农历新年活动始于2001年。高达443米的帝国大厦矗立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自其建成80多年来,已经成为纽约乃至整个美国的标志和象征。编辑: 健龙
(原标题:全世界都在过中国年 纽约帝国大厦换上“春节装”)
美国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举行中国学术传统研讨会
2012-11-19 16: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T|T字号:
打印参与评论
罗大孔子学院创院院长涂经诒(立左五)和助理院长洪晨(立左三)带领团队,致力中美文化学术交流,不遗余力推广汉语教学。(记者刘亮吟/摄影)
中新网11月19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日前在该校会议中心举行为期三天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欧洲、亚洲和美洲各地的知名学者,包括汉文学、史学及哲学专家应邀齐聚一堂,以“文学、历史与思想的互动:对中国学术传统中‘三位一体’新探”为研讨主题。
罗格斯大学前总校长麦考米克(Richard McCormick)一早就抵达会场,他在致词时表示欢迎来自各地的30多位与会学者专家,他们应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教授涂经诒邀请,带来各自多年研究心得,三天研讨会发表数十篇论文,为国际汉学、史学和哲学界写下重要篇章。
研讨会主题为“文学、历史与思想的互动:对中国学术传统中‘三位一体’新探”。罗格斯大学教授詹富国表示,这是一个现今遍布全世界学术的研究潮流。中国古时候的学者是接受全方面的教育,文史经书都要研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不“分科”做学问。
詹富国指出,有鉴于西方学者在18、19世纪盛行文学、史学与科学研究,都有分门别类人才来攻读,渐渐地东方学术界也开始提倡以“专攻某方面学科”方式来教育下一代。这次罗大孔子学院特别邀请世界各国研究文学、史学和哲学等不同领域学者远道而来,提供各自在不同学科的研究心得,相互讨论,并对中国自古以来“三位一体”(Trinity)探讨学问方式做新解。
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福贵教授会后表示:“这次的国际会议意义非凡,与会学者来自欧、美、亚洲,大家做学问的方式、环境背景都不同,钻研的时代也不一样,能有这种机会跨学科、时间、空间深入探讨交流,对各家学术价值观的进化有很大帮助,也对全球各地做学问方式提供有利比较。
香港大学教授张隆溪也表示,自古中国人做学问很注重“三位一体”的观念,近年来,西方国家也开始注意到“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在这方面,中国的传统学术方式可以提供全世界另一种思维方式。(刘亮吟)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