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4[精选]
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一、积累运用。(16分)
1.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限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缜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①上段文字中的两个错别字为:——、——;改正为——、——。(1分)②给上段文字中加点字注音——、——。(1分)2.默写古诗。(4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③。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鲁山山行》)
④,杨花愁杀渡江人。,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
3.请对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
4.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约定俗成的短语。它言简意赅,生动传神。请写出带有十二生肖(不能带有其他动物名称)名称的四个成语。(2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B座谈会上,两个学校的老师作了重要讲话。
C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D北京奥申委向世人宣布,中国有能力举办有史以来科技含量最高的奥运会。6.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濛濛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③眼前的湖面刚才还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①②D③④①②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2分)
忆读书 冰心
①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交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A,„„”的《三国演义》。
② 那时我的舅父扬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③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④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⑤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B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义愤填膺!——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⑥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C”、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⑦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⑧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⑨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7.解释加点的字。(2分)①《水浒传》 ②《荡寇志》
8.在上文空格处填空。(2分。填正确一处得2分,每多填正确一处另加1分。)A B C
9.从《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三部著作中任选一部填表。(3分)作品作者朝代家喻户晓的故事一个
10.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1)作者喜欢,喜欢的理由是;(2)作者不喜欢,不喜欢的理由是。
11.阅读上文后,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3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9分)
如何给地球降温(龙学峰)
(1)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C~6°C,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2)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世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C,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3)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
且能充当地球的空洞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4)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5)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2.文中第(1)段运用列数据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2分)答:
13.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3分)答:(1)(2)(3)
14.文中第(2)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答:
15.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2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1分)
善读可医愚
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读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完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弟弟刘交的四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
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的意义的。刘向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从一个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律方面的知识才犯罪的。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摘自2006年4月22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6.本文显然不是一篇驳论文,但开头举出“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读什么书?”的说法,其目的是。(2分)
17.请写出一条能够证明“开卷有益”这一观点的名言(文中的除外)。(2分)18.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根据你阅读议论文的经验,请说说你是怎样找出这一论点的?(3分)
19.作者将“善读”和“医愚”结合起来论述,但从论述的重点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2分)
20.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扬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分)(1)渔人甚异之()(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老人引杨氏入山()(4)迫暮,与老人同出()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忘路之远近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以塞忠谏之路也 C杨氏谢而从之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人也生于忧患 23.解释下面文言句子。(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24.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为线索,甲文段按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2分)
25.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2分)
三、作文。(60分)
26.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题一:沟通
友情提示: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②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个。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绿色代表春天,象征生命,寓示和谐,蕴含诗意。绿色的环境美好,绿色的心情美丽,绿色的人生健康,绿色的„„
你呢,你对绿色有哪些体会、思考、感悟或幻想? 请以“绿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内容要与“绿色”相关;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论述有理有据),严禁抄袭;④不少于600字,不用续卷纸,卷面整洁,书写规范;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
(一)一、1①缜贴;嗔帖②cànyì2①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③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④扬子江头杨柳春,数声风笛离亭晚3时光易逝,青春难葆,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的,但在消逝的同时还会有美好事物的再现,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似曾相识的变化。4如:鼠目寸光牛鬼蛇神虎视眈眈守株待兔龙潭虎穴画蛇添足马到成功亡羊补牢沐猴而冠鸡犬不宁鸡鸣狗盗5D6A
二、(一)7①水边②文字记录8A分久必合,合久必分B林教头C一把辛酸泪9如:《三国演义》、罗贯中、明、诸葛亮草船借箭《水浒传》、施耐庵、明、武松打虎《红楼梦》、曹雪芹、清、刘姥姥进大观园10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感人。②图文教科书,《荡寇志》等。没有人物个性。11围绕对读书要有兴趣,要多读多思来谈即可。
(二)12具体准确地说明全球将变暖,给地球降温,迫在眉睫。13(1)在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2)在轨道上放置五万面反光镜;(3)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14不能去掉。因为加点词语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科学性。15示例:①鼓励家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用以吸收紫外线;②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③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三)16引出论点1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8论点是善读可医愚。(1分)阅读议论文找论点首先要关注标题。(2分)19善读;道理论证。20①书籍太多,人生有限,故必须有选择地读书;②书籍有好有坏,故必须有选择地读书。
(四)21(1)觉得奇怪(2)类(3)拉,带领(4)接近22C23(1)老人和小孩,都十分和悦快乐。(2)(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一点也不缺少。24行踪空间人物对话25第一问: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第二问:
不真实。这样的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同步测试 语文版
第七单元同步练习
《庄子》二则
一、基础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相与遇于浑饨之地 ②谋报浑沌之德 ..③方虚骄而恃气 ④反走矣 ..2.翻译句子。
①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②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3.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加粗词的词义
二、整体感悟
1.《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 2.《呆若木鸡》中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请你说说其中一德”的内容。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呆若木鸡》,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加粗词。犹 2.翻译句子。
①方虚骄而恃气。②犹应响影。3.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
4.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周公诫子》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无敢应者 几矣
1.《周公诫子》选自《 》、作者,朝古今诗学“ ”的开创者。2.周公,是周初的 家,姓 名,曾帮助 灭商。
二、基础知识
1.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2.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3.解释加粗词。
①无以鲁国骄士。②犹恐失天下之士、..③一饭三吐哺。.4.翻译句子。
①吾于天下亦不轻矣。②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出师表》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1)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古义: 今义: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5)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 今义: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古义: 今义: ..2.翻译下列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默写填空
(1)《出师表》中说明形势危急的句子是:..(2)《出师表》第一段中诸葛亮从正面反面诚恳奉劝刘禅的句子是。(3)然,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4)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
4.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关键的是__________?这些建议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愿望?(请用课文
中的话回答)。
5、自主阅读和合作解读。完成下列问题
(1)第5段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常提到的“ ”这一成语。“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课本以外的例子)
(2)这两段分别提到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两个故事,表现了刘备的知人之明。请结合你对小说《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指出这两个故事的名称。(3)用自己的话概括第6段的内容。
(4)作者提出的建议主要在前5个段落中,那么第6、7两个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读第6段,用原句填空:
1)段中与“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旨相一致的句子是。2)段中说尽作者一生,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历史的名句是。(6)第7段中哪些话照应了前文“亲贤臣”之意?
(7)在这两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文中哪六个字来概括?结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你认为这两段里哪两个字能够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办事态度?(8)你能准确地说出下列两个句子的现代意义吗?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答司马谏议书》
一、基础题(16分)1.给下列字注音。(4分)胥()卤()
谤()
晤()2.解释加粗词义。(4分)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③而天下之理得矣 ④辟邪说 ..3.辨识一词多义。(8分)
二、整体感悟(7分)
1.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3分)
2.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4分)
三、课文阅读题(27分)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1.解释加粗词。(8分)特:
悔: 膏泽:
事事:
2.翻译句子。(6分)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3.文中提到的盘庚,是 朝的君主,他当年迁都是为了。(3分)4.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 态度。(2分)
5.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根据你的积累,试写出他的一篇诗作。(8分)
四、中考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饮,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2.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分)
《诗词五首》
1.根据题意,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行路难》中表达诗人要排除阻力、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2)《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A.注音:虞()砌()B.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问君能有几多愁()3)只是朱颜改()......
四、学生自我巩固检测:
根据题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用原句填空:
(1)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来表明自己胸怀远大志向,坚
持理想,敢于胜利的信心。
(2)《凉州词》中以反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豪迈悲壮情怀的句子是。(3)《咏煤炭》中寄寓诗人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情怀的诗句是。
(4)《虞美人》中词人用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尽自己国破家亡的无限哀愁的千古名句是:。
(5)《破阵子》一词里显示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庄子》二则 答案
一、基础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相会于;(2).商量;(3).方:正;(4).反:转身。2.翻译句子
(1).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2).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3.①恩情 精神 ②已经 训练完毕 ③别的 惊异 ④奋力,用力 小病 点拨: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定要区分清其意思。
二、1.指眼、耳、口、鼻七个孔。他们想报答浑沌对他们的友善。(谋报浑饨之德)
2.没有骄傲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都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都凝聚于内,貌似呆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三、1.仍然 应战 差不多
2.①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②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3.这些内容与文章主题无关,因此省略不写。
4.东施效颦: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东施看到后,觉得很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却丑得可怕。后人用此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螳臂挡车:路上一只螳螂看到车过来了,非但不躲,却举起前腿来挡车子,结果一命呜呼。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点拨:对一些寓言形成的成语要善于积累。《周公诫子》答案
一、1.《韩诗外传》 韩婴 西汉 韩诗学 2.政治 姬 旦 武王
二、基础知识
1.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
2.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
3.①怠慢,轻视 ②担心 ③口中含嚼的食物
4.①我在天下的地位不能算轻贱。②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出师表答案》
1、(1)古义:开扩,扩大;今义:开业(2)古义:内部团结 ;今义: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3)古义:痛心、遗憾;今义:十分仇恨。(4)古义:低微鄙俗 今义:言行恶劣,道德败坏。(5)古义:感动、激动;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6)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棉布做的衣服。
2、(1)现在天下一分为三,我们蜀汉人力物力疲惫困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2)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亲自在南阳种田,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那里谋求高官显爵。(3)陛下您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4)我在兵败时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3、(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诚宜开张圣听„„以塞忠谏之路也。(3)略(4))略
4、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最关键的是“亲贤臣,远小人”。这些建议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愿望。
5、要点如下:
(1)任人唯贤或举贤授能 坚贞可靠,以死报国 郑成功或文天祥等。(2)三顾茅庐,白帝托孤
(3)追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表达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4)这两段追述个人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情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说明自己出师北伐的原因、意义,切入本题。前面的建议,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国内稳定条件,而这两段叙事则是说明自身既有出师条件,又有客观因素。至此,提出北伐请求,水到渠成。因此这两段陈情述志,动之以情,意在打动后主,使之乐于接受前面的建议,与上下文貌离而神合,有照应题目,点明主旨的作用。(5)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6)“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7)“报先帝,忠陛下”“谨慎”
(8)A.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B.从那时以来,至今已经有二十一年了。《答司马谏议书》参考答案
一、1.xū lǔ bàng wù 点拨:对字音要准确掌握,第一个字不读“xù”。2.①持 ②优厚 ③明白 ④排除,驳斥
点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要善于积累。
二、1.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点拨:文章中所举事例通常是为了论证自己阐述的内容。
2.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三、1.只是 后悔 给以好处 做事情 点拨:第一个“事”为动词,第二个“事”为名词。2.①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了。②那么他们怎么会不声势汹汹呢? 3.商 摆脱自然灾害 点拨:对书下有关内容要加强记忆。4.坚决
5.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四、1.A 2.①④/②③ 或:②③/①④
3.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诗词五首》答案 答案如下:
A 虞(yu)砌(qi)
B 1)忍心 2)作者自己 多少3)红颜,指旧时宫殿的颜色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同步测试
第四单元同步测试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一)根据提示默写。(每一横线1分,共10分)
1.书山有路勤为径。
2.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言:“。”表现了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3.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
4.读下面语句,任选其中三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① ② ③
5.业精于勤,;行成于思。6.衣带渐宽终不悔。
二、语文学科与历史的渗透 探究运用(4分)
最近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电视剧《成吉思汗》,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结合毛泽东《沁园春·雪》,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女)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
(2)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他们,出现于文明化了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3)普希金描述成吉思汗入侵时说:“蒙古人征服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的攫取和破坏,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斯多德。”
3.按括号中的表意要求,将“国、吃、在、中”四个字各组成一句话。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颂扬中国有悠久的美食文化)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当今社会用公款大吃大喝,给中国带来极大的危害。)
4.创造性思维训练 2分
为庆祝中国足球队进入了2002年的世界杯,球迷们都举杯欢庆,每个球迷都和其他球
迷碰一次杯,总共听到4005次碰杯声。请你算一下,有多少球迷参加了欢庆会。
答案: 5.诗歌赏析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2分
(2)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这一评价。请你找出来,并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2分
6.根据提供的情境,按要求答题。2分
初三某班同学就“开卷是否有益”进行着热烈的辩论。正方主辩围绕“开卷有益”的观点进行了论辩。假若你是反方主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古文阅读题,回答后面问题。1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天下之所顺,攻亲威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解释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3分)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在横线上写出文章中空缺的语句。(2分)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7.文章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使用了哪个例子?为了证明“地利不如人和”又
使用了哪个例子?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每项概括不得超过15个字)(2分)
答:①天时不如地利:
②地利不如人和:
。8.文章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为了证明一个怎样的结论?(3分)答:
现代文阅读题(24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16题。(11分)语文诗话
1语文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认为语文的实质是工具性。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忽视了语文功能的多样性。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能很熟练地进行语言交流,甚至有明显语法错误的表达也不影响双方的交流。我认为,语文的产生、发展决定了语文的浅层次表达是生活实践,具有工具性;高层次表达则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
2我想,语文应该是热爱。没有一颗对生活炽热的心,怎会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热烈浪漫?没有对祖国山水、人文风物的痴迷神往,怎会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拳拳诗情?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醉?„„
3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更应该热爱我们人自己,爱亲,爱友,爱人,便会有诗情,便会有语文。
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关爱亲人反使诗情更怯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情因诗句而彼此拉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寂寞因诗句而得以慰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情因友情而更酣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多少萍水相逢的人因此而更具人文关怀„„
5语文不仅表达着热爱,悠悠千古,浩瀚的文学海洋,更浮涌着多少忧愁、郁闷甚至或是猛呼抗争。
6屈原忧愁悲思而抒《离骚》,愤懑情极乃发《天问》;东坡遭贬、壮志未酬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稼轩胡虏未灭而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陈涉苦难深重怒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都缀满一个个“情”字,但也不乏冷静理性。
8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
9“我以我的歌感动上帝/正如山以瀑布/正如山以瀑布/感动遥远的大海”。泰戈尔沉沉的喉音唱出的诗,感动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用语文抒写你的心灵,便是你自己的呢喃情话,同时也感动了——你、我、他。
13.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2段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第8段中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均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诗。从全文看,作者引用这两句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5段是个过渡段。从内容上看,它在上文第____________段和下文的第___________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
16.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从第4.6.8段中任选一段加以分析。(4分)你想一鸣惊人吗?13分 ①说个有意思的故事给你听。
②有位非常走运,又非常不走运的警官。非常走运的是他做了几十年的警务工作,由小警员升到警官,一直到将近退休,居然没有遇到过一次盗匪,没有开过一枪。他非常不走运的是,就在他退休的前一天,经过一家银行,正看见有人抢劫,于是掏枪吓阻,不幸对方也有枪,而且比他先发射。他死在最后一天的任上,手中握着一辈子没有真正用过的枪,枪里居然忘了装子弹。你说这警官笨不笨?他难道不知道,作为一个值勤的警官,枪里总要有子 弹,即使一辈子遇不见一次盗匪,他也应该随时清理枪械并到靶场练习,因为“携枪千日,用在一时”,平时总要为战时做准备。
③如果换做你是他,你会不会像他那么笨?你一定不会,对不对?但是让我问你,如果你很喜欢诗词,那么背几首给我听吧!你很爱古文,那么背一篇《岳阳楼记》或《桃花源记》吧!你背得出来吗?我再问你,如果你已经学了好几年钢琴,也自以为弹得不错,有一天家里来了许多朋友,要你表演几首,你是不是能够立刻开一场小型演奏会呢?抑或,你会尴尬地说“对不起,没有准备”。
④说到音乐,你知道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柏恩斯坦是怎么一夕成名的吗?那是1943 年,在他担任乐团副指挥的时候,有一天演出之前,正指挥生病了,临时由他代为上场。2岁的他,一上台就尽情地发挥,整场演奏结束,台下的观众起立、鼓掌、尖叫。柏恩斯坦就这样“一鸣惊人”、“一炮而红”。他用那一个晚上的“机遇”,开创了后面的50年的“柏恩斯坦时代”。当人们羡慕他的“机遇”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怎么临时接到命令,立刻能从容应付,而且表现得无懈可击呢?他怎么对当天演出的曲子那么了解、那么熟练呢?他怎么好像随时准备好,仿佛一个出勤的警员,枪里总装着子弹,随时准备击发呢? ⑤再说一个你最熟知的故事吧!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孔明。孔明如果没有两下子,刘备会请他吗?如果今天换做你,也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平日对天下大事毫不关心、毫不思索,有一天刘备造访,你能提得出那许多“经国之宏论”吗?孔明是不是在隐居的时候,也时时用功、处处用心,所以能一鸣惊人呢? 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一夕成名、一鸣惊人,可是有凡人知道“一鸣惊人”绝不是临时抱佛脚,能“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他“不鸣则已”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的,必定在他“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能“一夕成名”的,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暗暗地演练。
⑧请问,你有没有随时准备好你自己?抑或你是只有到考试时才努力学习,只有到演奏时才练熟曲子,只有到遇见盗匪才装填子弹。你会不会像那位警官,该开枪的时候开不了枪,第一次应战就死了? 20.阅读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21.本文语言颇有特色,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一点。(3分
22.“老警官”“枪里居然忘了装子弹”一句中“居然”用得好,请你说说为什么?(3分)23.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请从作者行文立意或文章内容的角度,提出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并将你的答案告诉大家。(不能重复上面问题,4分)问题:
答案:
四 作文 40分
亲爱的同学,当你还在牙牙学语时,你的小脑瓜里已装满了小问号,它们会一个个冒出来:天为什么这么蓝?草为什么这么绿?冬天里小狗没有衣服会冷吗?„„你也就在这一个个的问号中渐渐地长大。问号里有困惑,也有发现;问号里有泪水,也有笑声。问号把人类从荒蛮带向文明,问号把人类从陆地带向蓝天,带进太空„„
请以“? ”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如“?,我成长的伙伴”、“?,让我有了一个新发现”、“?的启示”等等;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字数不少于500个
第四单元参考答案
一、(一)默写 1略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任意一句都可,或是其他适合的答案也可)。3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4直挂云帆济沧海 醉里挑灯看剑 将军白发征夫泪 铁马冰河入梦来 老夫聊发少年狂 5省略6省略 答案(1)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肆意掠夺,破坏人类文明。(2)电视连续剧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把他视作“壮士”、英雄。如从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略 4 90 个球迷 假设共有x人参加。由于每人都和所有人碰了一次杯,但没和自己碰杯,所以他碰杯的次数是x-1 次。这个结果对所有人都一样,总共碰杯的次数就是x个x-1 ,即x(x-1)次,考虑到a和b碰杯与b和a碰杯实际上是一回事,所以次数应为x(x-1)÷2次,解方程x(x-1)/2=4005,就可得x=90(人)了。诗歌赏析秋思
(l)答: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这一评价。请你找出来,并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既照应了前面的“意万重”和,又紧承“复恐匆匆说不尽”,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6(只要言之有理即)开卷未必有益(1)社会上各类书刊鱼龙混杂,青少年对好书坏书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2)社会上因读黄色书刊而犯罪的事例也不少。是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你们讲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它的另一面,即消极的一面,我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二、古文阅读答案
4.①限制,②巩固,③威慑。5.略。6.①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球形势,比不上作
战中的人心所向。②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7.①从四面包围一座小城却不能得胜。②城池坚固,兵精粮足,却弃城逃跑。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
(一)13.语文的高层次表达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或:语文具有工具性,更具有精神性。或:语文具有情感性和理性。)(从“精神性”角度回答即可给分。2分)
14.(1)论证“语文应该是热爱”。(或:论证“语文是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2)论证语文“也不乏冷静理性”。(1处1分,共2分。只对陶诗加以解释分析不给分。)
15.234 6(第一空必须答全234,否则不给分。1空1分,共2分)
16.略。(从排比句的使用和引用诗文等角度中任选一个加以分析,语句通顺即可。点出排比、引用等,给2分;分析2分。共4分。)
(二)20.3分 示例1:磨刀不误砍柴功,机遇偏爱有准备之人。示例2:不论做什么事,只有事先养精蓄锐,做好充分准备,到时才能一举成功。示例3:平时不准备,临时抱佛脚,机遇到来时可能错失良机。
21.3分 示例:通俗易懂,如拉家常;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启发性强;活泼酣畅,逻辑性强 22. 3分 表明了作者对老警官持批评(否定)态度;(1分)说明老警官平时准备不充分(警惕性差)(2分)23. 4分
示例1:问题:阅读上面文章,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吗?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2分)答案:作者意在告诫人们,平时要积极准备、充分学习训练,到时才能一举成功,不被“击毙”或淘汰。(2分)示例2:问题:你从文中了解到柏恩斯坦“一鸣惊人”的原因有哪些:请按先主后次的顺序写出来。
答案:首先埋头苦干,不断演练,时刻准备着;其次,把握机遇。
三、作文 略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xiōng yǒng()②lóu yǐ()③腐烂()④灰烬()..
⑤péng hāo()⑥qiáo cuì()⑦荇藻()⑧慰藉()..
2.用“/ ”为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
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②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顽固而蓬勃生春。
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④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3.填空。
①小时候,《乡愁》)
②这一角已变成灰烬。(《我用残损的手掌》)
③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④我爱祖国,(《祖国》)
4.仿照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两句。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芳;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如,;如。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的彩虹。
5.请指出下面三则材料出自什么作品,文字中的“他”是谁。
⑴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⑵他是梁山好汉,江湖人称“黑旋风”,挥一双板斧,勇猛无比。找按时,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的诏书,杀了钦差„„
⑶他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向往冒险生活。他在一座无人的荒岛上过了长达28年的原始人生活。
⑴ 品:;“他”叫。
⑵ 品:;“他”叫。
⑶ 品:;“他”叫。
6.在“脚踏一方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
成下面两个问题。
(1)下面是我国有关“土地”的诗歌和故事,阅读后从文化层面说说土地的象征意义。
[材料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材料二](重耳)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重耳怒。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史记·晋世家》)
故事大意:晋公子重耳在逃亡途中,疲饿交加,向田间一位耕作的老农乞讨食物,老农捧起一把泥土递给他,一言不发。重耳大怒。随从赵衰说:“送给您土,是说您拥有土地的意思,您跪拜接受吧。”
[材料三]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毛泽东)
[材料一]土地象征
[材料二]土地象征
[材料三]土地象征
(2)探究下面材料,把你得出的结论写在横线上。
我国现在荒漠化土地263.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50,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北等地,其荒漠化面积占全国荒漠化总面积的98.5%。在全国的荒漠化土地中,土壤类型以沙为主的有l73.97万平方千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沙漠化面积或沙化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l8.1%,或者全部荒漠化面积的66%。可见。
二、诵读·赏析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丰乐亭游春(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7.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理解·感悟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甲诗]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酒一样的长江水,信一样的雪花白,醉酒的滋味,家信的等待,①
是乡愁的滋味,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血一样的海棠红,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沸血的烧痛,母亲的芬芳,是乡愁的烧痛,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乙诗]乡色酒余光中
三十年前三十年后
你从柳树梢望我你是一杯乡色酒
我正年少我从椰树林望你
你圆你满
人也圆乡愁也满
9.《乡愁四韵》的四个形象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10.《乡色酒》中的“你”指什么?两幅画面有什么不同?
11.《乡愁四韵》与《乡色酒》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12.《乡愁四韵》和《乡色酒》,你更喜欢哪一首?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这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
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A】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B】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C】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13.阅读第①段,说说作者认为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不同。
14.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第②段中加框语句。
15.文章A、B、C三处画线的语句具体描写了“那团月亮”夺目的美,请任选一处,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那种美的。
16.说说文章第⑦段中“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一句给你哪些启示。
四、表达·交流
17.读材料后作文。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磨炼是召唤成功的力量。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
4.列夫·托尔斯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出生字。
黝.黑()鬈.发()禁锢.()锃.亮()炽.热()xī()利 zhū()儒 zī()须
长rán()gān()尬 2.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粗制 造 藏污纳 寡欢 立鸡群 正 危坐 首低眉
无可 疑 然失色 广 无垠 3.依次填人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 笑意。
(2)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 失色,罩上阴云。
(3)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
一会儿意趣 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A.黯然 粲然 盎然 B.粲然 盎然 黯然 C.粲然 黯然 盎然 D.黯然 盎然 粲然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B.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成为国内首支登上世界最高
峰。
C.神舟九号飞船将于6月至8月间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
交会对接。
D.为了提升城市品位,武汉市近日开展了“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的评选活动。5.文中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来描述托尔斯泰的眼睛:“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
百只眼珠。”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夸张的修辞,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1
B.运用夸张的修辞,说明托尔斯泰眼界很宽,能一下子看见许多事物。C.高尔基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很灵活。D.这句话是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调侃之语,没有实在意义。阅读课内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1.(1)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对“眼睛”的喻称有哪些?
(2)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目的是什么?
2.“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这句话指的是什么?
(一)阅读课外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角落里的阳光 威廉·斯托
①1980年7月1日.我驱车前往我的超市召开员工会议。结束时已是下午两点,我惊讶地发现有个黑黑的男孩正用一块灰色抹布帮我擦车。汗水浸透了他灰白的牛仔裤,他穿一 双破旧的布鞋,看得出是贫民窟的孩子。
②我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啊”了一声转过来,一张黝黑成熟的脸,惊恐不已地看着我。我笑着向他伸出手说:“嗨,你好!我叫汤姆·特尔斯。”他迟疑了一会儿慢慢地伸出手:“您好,汤姆先生!我叫比尔·莱特。”我从口袋里抽出一百美元给他,可他慌忙摇头,轻轻地说:“我在广场上等您四个小时,不是为了这个。”我越发诧异了。因为小家伙告诉我他喜欢我的“保时捷”。“您能把我送到家吗?就三英里来到的路程。”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
③十五分钟后,我把车停在了一栋破旧的楼房前。他跳下车,一边跑一边对我说:“请您务必等五分钟!”不一会儿比尔就出来了,他的神态和步伐就像这辆豪华的轿车是他的一样骄傲神气。我看到,他的背上背了一个小女孩,女孩的手臂和腿都可怕地萎缩了。比尔把小女孩放在车座上后告诉我:“其实她是我的姐姐,今年十七岁,是小儿麻痹症。”然后我听见比尔对他姐姐说:“记得上次我跟你提起的那种车吗?瞧,就是这种。弟弟有钱了一定买给你。”比尔双手叉腰,眼睛闪闪发光。原来他为我擦车,在太阳下等我四个小时又要我送他回家的目的,就是让他姐姐亲眼见识一下他将来要送给她的礼物的样子。我被他那种相信能够给予别人而且因能付出而满足的样子深深地感染了!
④后来我又去了比尔的家,他的家比我想象的更为糟糕。比尔的母亲做清洁工。姐弟和母亲相依为命。比尔除了照顾姐姐外,每天还要去老人院做五小时的护理工作,他刚刚十六岁。
⑤离开时我再次把一百美元放在比尔残疾的姐姐手上,可比尔还是硬塞给了我:“我们自己行。”我给超市的人事经理打电话,告诉他明天将有个很棒的小伙子到理货部报到。这次比尔没有拒绝,我比他自己更清楚他能胜任这项工作,况且它会给他带来比原来工作高三倍的报酬。
⑥等我三个月后再去超市时,差不多每个员工都向我提起比尔。理货部说他能吃苦耐劳,活儿也干得漂亮;服装部则称赞比尔理的货比任何人都整齐而有条理;甚至连化妆部都说比尔永远有一张自信乐观的脸庞。
⑦比尔说,他一看见我的车就觉得离梦想近了一步。这真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员工:即使他在最阴暗的角落走路,人们也会发现他身上温暖、灿烂的阳光。
⑧他会成功的,是的,我深信。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1.第②段说:“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2.请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比尔双手叉腰,眼睛闪闪发光。
3.小说的聿人公是比尔,作者为什么在第⑥段写超市员工对比尔的印象? 4.小说题为“角落里的阳光”,这里的“阳光”喻指比尔的哪些良好品质?请分条
简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④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3.本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中国的美食文化更加风靡世界,一个“吃”字,也呈现出丰富的语义内涵,比如:花积蓄叫{“吃老本”,理解透彻叫“吃透”。请根据下边括号里 的提示,在“吃”字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使之产生有趣的效果。(1)吃 :(受人欢迎,受重视)(2)吃 :(产生嫉妒情绪)
(3)吃 :(受损失或在某方面条件不利)(4)吃 :(特别爱吃、能吃的人)
写作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例如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试着用这种方法写写身边同学的外貌。
要求:①写一段人物的外貌描写,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②200--300字。
参考答案
1.yǒu quán gù zèng chì 犀 侏 髭 髯 尴 2.滥 垢 郁郁 鹤 襟 颔 置 黯 袤 3.C 4.B 【解析】此项缺宾语,句子后面加“的队伍”。5.A
1.(1)珠宝、晶体、匕首。(2)目的是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
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2.这双眼睛充满力量,给人以最大的精神感召力。
(一)1.①用“我”对比尔的猜测,设置了悬念,激发渎者的阅读兴趣;②反衬后文比
尔梦想的与众不同。
2.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比尔坚定的自信心以及为家人付出的满足感。3.从侧面表现比尔的良好品行。4.①身处困境,自信乐观。
②自尊自强,不懈奋斗。
③热爱家人,懂得付出。
④热爱生活,拥有梦想。
⑤敬业爱岗,吃苦耐劳。
(二)1.(1)慢(2)看
2.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1)吃香(2)吃醋(3)吃亏(4)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