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学习评价的几点实践与探索(精)
初中语文学习评价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大理经济开发区育才中学 何祥英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如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是一个新的课题。“新课标”倡导学生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中心,完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良好的习惯与自主参与意识,是教学实践中应刻意追求的内容。
关键词: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如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板书设计、教师的情感等等,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新课标”明确指出,关注学生的表现应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学生在课堂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科学而又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习惯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对新课程有关精神的学习,我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收到一定的效果,现作如下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新课标”的一个理念,就是关注人的发展。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自觉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练习,成了学生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如何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小组辅助合作的做法,应是一个较好的组织形式。
根据中学生好比心理,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并把各小组推入竞赛轨道,无形给了每一位学生激励、鞭策的推动力。好胜的动机会促使学生更
自觉的尝试,并在尝试中克服外部困难和内在障碍,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境,并协助同组其他成员努力尝试并取得成功。友好互助所带来的和谐人际及由此获得学习成功的双重愉悦,刺激了群体动机。动机越强烈,互助越有效果,为集体争荣誉,帮助本组成员成功的行动越坚决。这就如一场足球赛或篮球赛,比赛的双方队员在求胜心的推动下,积极拼抢,为小组取胜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如何做到优化组合,给予持久的动力呢?
1、强化群体互动,善用小组合作优势。
当前的素质教育非常强调成功教育。传统教学法中往往突出了优秀学生而忽视了中下后进生。教师把完成教学目标的信息反馈建立在部分学生答出的标准上。而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基础较好的。自然,课堂中照顾中下学生机会就少些。这样,有形无形地限制了中下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他们吃不了而生厌学之气。由此,课堂沉闷,学生憋闷,教师苦闷,领导纳闷的教学现象就不难解释其中的原委了。小组互助尝试法打破了这一常规做法,让成绩优秀学生帮助成绩能力不足学生,中下程度学生为了本组荣誉,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群体互动,打破了他们孤军作战的艰难,也让思维火花在活泼、愉快的讨论中得到撞击,沉闷的思维在讨论中得到解放,心情得到轻松,灵感往往由此而生,共同促进小组成员获得成功体验。具体做法如下:
把全班50多位学生分成8组,每组6-8人。每个学习小组的构成在性别比例、兴趣指向、成绩水准、性格特点、交际意愿、言语能力、组织能力及守纪状况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合理搭配使之在组内形成一个异质且又相互依赖的功能团体。同时,借助组内异质连带产生的组间同质,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赛创造了条件。
2、制定竞赛规则,激发好比之心。
如果说,同组优化是尝试成功的基础,那么激发比劲制定比赛规则是这一尝试的关键。在课堂中引入知识竞赛规则,设计必答与抢答题,答对者给该小组加分。
让专门负责统分的同学每星期公布一次,给得分最高组以精神及物质奖励。每星期一次,保证课内竞赛规则的长期执行,又促进了课堂讨论的激烈与深化。
二、作业展示
学校开了一届运动会,由我来负责宣传报道组。我积极运用广播与快报两块主阵地,尽可能把每位学生的通讯稿播出去或刊出来。第一天,可能还未进入状态,只收到二十几篇,第二、三天各收到七十多篇。短短三天共收到一百七十多篇通讯稿,共刊出了四期快报。学生写稿改稿的积极性较大限度被激发出来。统计个人先进时,有几位学生多达8-10篇。这次通讯报道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老师要善于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有“英雄有武之地”。不但有激励,还要有展示的机会。
1、预习展示。首先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并刻意指导方法。目的一个,就是带着问题进课堂。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五看:即看单元要求,看课文提示,看课文及注释,看课后思考练习。为了有助于评价与监督,通过两种方式进行。首先是要求学生对重要字词、文学常识要抄记一遍,每一篇预习都要提几个疑难问题(质疑),等学了课文后自我解答(释疑)。为了激发学生完成此作业的兴趣,我要求学生把抄写的内容设计成各种动植物模型。如人形、公鸡形、树枝形等等。增加了童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其次就是利用课堂,给学生展示预习的时间与空间。如报听写形式落实字词,抢答形式完成文学常识,小组竞赛形式激发篇段的背诵,答记者问形式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等等。
2、作文展示。写作是学生最不想做的作业。为了让学生能从中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我规定了几项硬性措施:每天一篇日记(可长可短,但要有一个主题);每周一篇周记,可以反映自己身边感兴趣的话题,与老师交流;每周必须要有一篇“本周总结与建议”的日记,及时反思自我;每月必须抄写一篇最得意的文章,自我美术编辑,贴到教室宣传栏上进行班内交流。
起初,学生们反映日记缺内容。于是我先后共进行三节课,专门讨论交流日记内容的取材与写法,组织学生上台汇报自己的心得,并刊印优秀学生日记作为交流
学习。期中期末还进行优秀日记交流总结表彰会。通过多次评价交流与持续的监督,大部分学生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并把写日记作为自己一天必不可少的内容,就如刷牙洗脸一样不可少。在日记中,许多学生重新找到了自信心,找到了力量,找回了上进的动力。还有一个大项目,就是在作文讲评课上,经常让学生上台读自己的文章,大家评议。或者把典型作文速印出来大家共同来修改。读自己的文章,改自己的文章,同样都能给学生很好的启迪与激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改互改,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分数评语与建议,一定程度上激励着每位学生参与到写作中来。
3、书法展示。每周一次的书法展示,与每月一次作文展示一样,公布于班级宣传栏上,进行班内交流。平时,要求书面预习时,“文面是否整洁,字迹是否端正”被列为评分标准之一,尤其是在作文讲评上,一定把此二项内容列为作文评分标准,通过多方面给予激励。
此外,为了能激励学生更多参与,还规定了几项硬性内容,那就是每学期每人轮流一次上台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初一为讲故事);每人每学期出一份期末试卷;每学期要读一本以上优秀著作;每学期要写好一篇读后感,每天要朗读五分钟。这些硬性任务,有的是让家长来评价与监督,有的是学生相互间评价与督促,更多是留给学生自己。目的就是让学生课内课外生活都忙碌起来。有位幼儿专家曾说过,让孩子忙一点,会更好激发孩子的智力与能力。我想同样道理,让学生全方面忙碌起来,学生同样也能找到一份充实与进步的愉悦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点滴的进步。
当然,在尝试评价中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但不管怎样,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激发了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重学生个体发展过程”的精神。
2009年8月
第二篇: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探索与实践
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探索与实践
安徽省颍上县八里河韩郢中学徐保峰
摘要: 语文校本教研是实践语文新课程的需要,是调动语文教师的能动性,保证语文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在校本教研中应努力营造一种崇尚学术研究、崇尚教学探索的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集体,教师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有机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学生活方式,精心为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搭建优质、高效的教育平台。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校本教研;探索;实践
校本教研是我国基础教育史上一次全新的课程体制变革,不仅是课程门类设置、教材内容体系的变化,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同时也是教学方式、学习理念、管理策略和课程评价内容方法的多维度更新。为了充分发挥机遇,迎接新课程实验带来的挑战,学校领导的重视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措施,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按照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发展定位,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为目的,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工作核心,狠抓校本教研,创新教科研方式,强化内部管理,形成以科研促课改的思路,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在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语文校本教研已经形成自己的经验特色,对我校的教育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初中语文校本教研的探索
1.抓好教研组建设,完善常规教学
加强本组教研,落实教研实效,我们积极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一是优化集体备课,发挥年级组集体智慧,每周能够按计划组织开展学习、研讨或集体备课活动,定时、定点、定内容,学习有主持,各人的交流发言有内容、有记录;二是教研活动组以织学习新课程理念、观摩优秀课堂案例、外出学习与听课交流、课题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等;三是严把“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听课”六个关;四是以“教学六认真”为中心,把教学工作抓实、抓细,认真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五是教研组协同教导处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规范教学工作;六是把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将研究贯穿于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做到定期交流,阶段小结,组内每位语文教师确定自
己的研究任务,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实践,把科研课题落实到每堂课中,努力探索,形成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七是教研组成员及时进行教学点评,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一份教学论文;八是教研组老师在作业方面严格执行学校和教研组制定的“三个一”,统一的作业种类;统一的作业要求;统一的批改要求。通过这些教研的手段,进一步促进组内教师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平时多汲取其他教研组的优点,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2.积极开展本校语文校本课程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课时安排、活动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和标准等方面的改革实验,结合学生的实际,笔者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语文校本课程系统工程。通过开发研究,总结出该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校本课程规划(如下图所示)
二初中语文校本教研的实践
在语文校本教研的活动中,我们也认真地研究其他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积极探索自己的语文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以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调整、改进和提升。我们所在的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人数少、教学经验不足,95%以上的学生是农民子弟,学困生占大多数,针对这种情况,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学校现状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及时的修改和提升。
1.做好每一节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我们经过总结多年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失误和教训,在借鉴其他学校语文校本教研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一般进行三个反思来完善我们的校本教研:一是预测性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基础、课程内容的难重点及语文感悟功能等进行思考,以便使教学中更具针对性;二是过程性反思,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思考和处理突发性的教学问题,采取切实的策略,使教学高效、有序地顺利完成;三是课后反思,教师在上完一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反思教学是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有无突破,教学方法还有哪些不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如何,今后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通过这些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
2.做好语文校本教研的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作为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大的校本教研活动,共同研讨和解决解决语文科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叙事研究教学叙事研究和教学叙事研究两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这种活动并不直接规定日常教学应该如何,而是给学生讲一个有关的语文故事或多个语文教育知识点,让学生从语文故事中体悟语文的真实和内涵,再辅以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故事和种种感悟,从学术和学科的角度通过教师的总结,进而提升推广和应用。同时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同课异构的校本研形式,通过学生角色表演语文课本中的人物,运用材料分析的方法突破难点,设计学生讨论、辩论化解难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采用多种形式具体实践语文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对语文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语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提高知识水平等
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选取学校所在地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且有利于本地区的语文和文化,提高学校学生整体的人文素质水平。如下图所示
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符合多层次的学生群体和多方面的学习要求,更符合学困生的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仅能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唤醒学习热情,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同时能寻找回来应该有的自尊自信和自由的天性。
三设想和提升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如何理解与把握课程改革精神实质,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课程改革进展的关键因素。校本教研活动,就是是应对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因此,根据
我校实际情况结合校本教研的研究成果,就非常有必要构建适应学校切未来发展的校本教研体制,将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隔为一体,为新课程深度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1.依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义务教育的相关规定和省市县的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校本教研开展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实际,继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加大教学反思和校本教研课程开发的工作力度。努力营造开放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氛围,积极推进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扎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每一位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2.加大科研力度,探索校本教研的新模式。依托“团队研修”这一主阵地,在教研组内大力倡导合作学习的风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引领和指导,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积极开展教学专题性研讨活动,通过学习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或不足,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总结出其中的一般规律,营造了教研氛围,加大教研力度,使教师树立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教研观念。
3.加强青年教师的校本教研培养工作,完善教师的三个层次。使青年教师能自觉地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专业引领和自我反思),在他人的指导下,能把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见样学样靠同伴互助),不能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见样学样学不上靠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同时,做好新老教师的结对培养工作,为教研组的后续发展做好教师队伍梯队建设的必要准备。
第三篇:初中语文实施“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Word 文档
初中语文实施“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一、把好“课堂”关,让主题深入心灵
语文教材是智慧的结晶,是语文教育专家思想的“化身”,具有“经典”性。教师要将生命教育和阅读教学融合一体,在以体现单元主题的文本解读过程中,要促进读者和作者达到情感的交流,读者与读者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在情感交流中感受生命,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阅读能力。
1、情意融融,上好每篇课文
在解读一篇文本时,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就是老师不断唤醒学生生命的过程。对一篇课文来说,对显而易见的主题,教师一定要以学生情动为基础,将鲜明的主题渗透在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沉浸其中,受到情感的冲击。如:第七册第一组课文,单元主题是生命。这样一组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在动情中感受,在感受中动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为单元主题的落实打下扎实的基础。
2、多元解读,感悟升华主题
阅读教学在把握文本内涵中,提倡个性化感悟,多元解读,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对于文本也应有教师、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单元主题的提升,将单元主题与保护环境意识培养结合,那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就成了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就应从多元感悟中升华主题,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感悟作者语言的美。如第七册第三单,教师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读文感受主题,再通过师生对话,资料拓展与学生共同提升文本主题关注环境,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在这样的多元感悟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在提升,让学生更广阔地了解文章的背景来丰富文本内涵。
二、用好“课外“场,让主题升华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语文能力。如果在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也以“主题”形式出现开展系列活动,学生就不仅在实践语文,而且在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悟、延伸,在实践主题,运用主题中,将主题思想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此时,课堂四十分钟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语文主题性学习活动的加油站,一个动力资源库让学生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同。
1、多元辐射,丰富活动形式
对于主题学习而言,采取的方式要适时而变,灵活多样。采取的方式要依据所确立的主题,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题”实践活动可以向其他学科、向课外阅读,向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延伸,有层次、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如第七册第三组课文展示的是多姿多彩的 大自然,在整组课文学习中紧紧围绕“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从课文中的大自然走向生活中的大自然。通过到田野、郊外去欣赏美景,写一写——表达对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的感受。通过活动,让学生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之中,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美丽,从而激起对生活的热爱。在这样的系列主题活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感受的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之美,这样的影响是深远的。
2、体验过程,享受主题熏陶
高境界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是渗透性的,是润物无声的。语文教育要让主题内化成内在的,动态的,人格化的精神力量,就要在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过程体验,要尽一切力量将语文实践与学生的生活连接。
(1)选择方法,投入学习
对于课外主题学习的研究,学生的研究方法比较多,常见的有查、画、编、赏、谈等几种。如何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研究学习置关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尤其注重学生方法的选择。例如,在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这一组课文时,我布置让学生课外去上网收集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图片,浏览祖国的名胜古迹,主要通过以“查”来阔学,学生很乐意,效果也
不错。可见,选择恰倒好处的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课外研究,更能有效地使学生将研究进行到底。
(2)交流探讨,开阔思维
交流探讨是一种最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之一。学生在一段时间的课外研究后,肯定有了许多的新发现,也有了不少的研究经验,这时让学生交流是是最好的时机。如:学完第三册“爱科学、学科学”主题单元时,布置学生去找一找你身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想一想,它们能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收集一些关于宇宙、太空或科学家的故事,学生自行准备。几天后,不少学生已经耐不住心中的欲望,急切地要将自己发现告诉老师、同学。于是我们又上了一节热火朝天的交流探讨课,效果很好。因此,适时的对研究的主题进行一次交流探讨,集中谈谈你的新收获,说说你的新发现,这时的学生最起劲,说得也很棒,整个研究氛围可是如火如荼。
(3)注重评价,多元参与
评价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开展课外主题评价时,首先是多员参与评价,教师、家长、同伴、社区人员、自己都是主题学习的参与者、评价者,从不同角度发表各自的看法。其次是多纬度评价,在每次活动给学生发放课外学习卡,学生在学习中如实记载自己的学习收获、疑惑、感受等,给每位学生建立课外学习登记卡,详细摘录学习活动的点滴成功或教训,这些都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体验、活动成果都是评价的内容。让学生在记录、交流、评价中表达情感,提升情感,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运用,得到精神的满足和智慧的提升。
三、处理好关系,让“主题”服务语文
1、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在“主题学习”中教师往往会因为关注文本的主题,而忽视语文工具性特点的体现。应该依据工具性的语言训练,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主题,提升主题,让主题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为“主题”而进行“主题学习”。
2、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这里所指的个性与共性是指一篇文本的独特内涵和一组文本的共同主题。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整组课文的主题前后的连接,而且珍惜学生对文本的多元感悟和文本本身具有独特的内涵,让学生全方位感悟文本的美丽,丰厚人文积淀。
3、上好一篇与学好一组的关系 “主题学习”是凭借教材一个单元一个主题进行的。在实施“主题学习”时应把握整组,进行有计划的“主题学习”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安排,达成整组学习的“三维”目标。就一篇课文应在完成总目标之外还要有本课教学的语文“三维”目标。
4、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根据“主题学习”的特点,不是在一次两次的练习或学习中就可以完成的,它是在一组课文的完整学习中进行的,并且有的主题不仅在一个单元中集中体现,而且还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有相同主题出现,这时教师既要把握好学生一篇、一组课文的短期主题学习,又要考虑不同年级间的长期主题学习。
5、自主学习与教师、家长指导的关系在学生课外的“主题学习”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水平,教师、家长的适时指导是不可少的,但指导的“度”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主题”不仅是教学的内容,更是一种教育的形式。它的分寸拿捏不好,就容易走入思想教育的误区。只有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把尺牢牢握在手中,“主题学习”的实施才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命发展服务。
第四篇:品德课程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品德课程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评价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自我发展。
今天我与大家一起探讨“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工具选择”这个问题。下面,一起走近我们的教学生活。首先来观看一个教学案例。
在课堂上,教师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只要学生举手发言,其所在的小组就能得到一个奖励品和粘贴标志。讲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奖励品和粘贴标志,学生每发言一次,教师就匆忙地赶回黑板前给其小组贴一个标志,而学生回答问题又必须在教师完成了贴标志这个过程之后。教师不停地变换所贴标志,有时也忙中出错,不是一会儿忘记贴标志,就是一会儿又贴错小组。整节课,教师异常忙碌,学生也心急如燎,课堂显得一片忙乱。
这样的课堂评价方式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只是在传授知识,学生也在单纯地学知识。若用新课程标准来衡量这节课,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关注点仅限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本身,而忽略了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那么,在课堂评价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学生自我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这位教师的评价观念比较为落后。他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身心发展关注的不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展示自己优势的同时,也要积极聆听别人的见解。毕竟,学会倾听将直接凸显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还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地让学生回答同一个问题,目的是得出正确答案,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这种评价不利于学生品德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少课堂里开始掀起一股运用鼓掌、口号声进行评价的热潮。掌声是整齐划一的“啪、啪、啪啪啪”。口号声也是整齐响亮的“嘿、嘿、你真棒!”在低年级课堂中适当运用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许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小学高年级课堂中经常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这样的评价是程式化的,对谁的表扬都一个样,缺乏针对性,缺乏真情。
这位老师的评价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小组获得不干胶标志的多少上了,没有留给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时间。学生很容易对评价活动和结果产生对立、反感、抵触情绪。从刚才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上教师对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第一,教师的评价观念较为落后。
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习惯于对学生拟订一个评价的统一标准,对达不到标准或偏离标准的言行举止常常轻易地提出批评、指责。
第二、评价内容知识化,缺少开放性。基本是以书本知识为中心,脱离社会现实,评价的时空观有极大的局限性。
第三、评价方式程式化,缺乏针对性。造成的后果是做过努力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表扬,不辩是非的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上进心或迷失发展的方向。
第四、评价主体单一,过分注重他评,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评价要注重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有效的交流是发展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这种交流不是简单的言语沟通、情绪的发泄,而是更多地基于一定意义上的经验的交流和思想的融合。
针对学生评价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原因。
二、学生自我发展评价问题形成的原因
原因1:教师的德育观和品德评价观模糊。教师往往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没有按照知、情、意、行的的心理学规律进行教学。
原因2:教学中一些教师不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过度倡导小学生自评、互评。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尚且分辩不出什么是最好的,有时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学生之间“拉选票”现象,看似课堂热闹,实际上已造成“生生评价”流于形式,达不到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原因3:教师滥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和物质奖励。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存在明显的错误,教师也号召同学们鼓掌、喝彩;学生回答问题简单、草率,教师的奖品也一个个地到了学生手上。其实,这种廉价的表扬和奖品并没有对教学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保障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养成。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国内外这方面改革经验中的案例。这些案例中的做法不一定就是最佳的做法,但却是在探索学生自我发展评价方法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希望下面这个案例能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和创造 案例1:年轻的女教师海伦发现自己所在的班里有不少学生学习很吃力,有一些学生因此而有些灰心。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增强信心,她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分别抄下大家写给每个人的优点,再把这份“优点单”发给学生自己。同学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那些信心不足的同学很快恢复了信心,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若干年后,海伦与这个班的学生们一起参加本班一个在战争中死去的学生马克的葬礼,死者的父亲从其遗物中拿出一张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海伦一眼就认出了这是马克的“优点单”!这时,其他同学也都从自己的贴身口袋里拿出了自己的“优点单”。大家说:我们都保留着这份“优点单”,随时随地都带着它。它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想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海伦老师在学生自我发展评价方面为我们积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优点单”这种评价方法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经验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自我、认识问题,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在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中成长和发展的,所以我们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原则,其最终目的是要努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以及关心他人与社会的共同协作能力。
2、实现评价的真实性、过程性原则;
品德课程追寻的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新理念,要让学生品德的形成和自身的发展,通过亲自观察、交流与思考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在各种社会环境和社会互动中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3、遵循多元化的评价原则;
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合作,让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成为评价者;要关注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进行评价;要注重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善于倾听和善于言谈;
4、实现德育“知情意行”并举的原则。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决不能忽视学生在道德情感、意识和行为方面的发展,要注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更要注重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综合评价,要防止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相脱节。
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
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有:教师观察记录、即时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评价方法是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法、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教学评价卡和学生自评这四种方法。
1、即时评价的对策 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
教师评价时的常用语有:启发性用语、赏识性用语、激励性用语、反思性用语等。
教师在借鉴这些常用语时,应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对象和不同风格,抓住时机启发、赏识、激励和反思。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积极评价功能。启发性用语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例如: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了解那些问题?请汇报一下你们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吧。请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等等
赏识性用语应尊重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变的更有自信。例如:你说的真好,我非常赞同你的想法!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发现非常重要等等。
激励性用语: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教师应适时运用激励性语言,如:请你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希望你能与粗心告别,与细心交朋友。老师相信你能自己想出来的。
反思性用语:教师要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指导学生的活动。如:你觉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你课后到周围找一找,有哪些地方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通过小组合作,你有哪些启发?等等。
品德课程的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教师要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适时赞赏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评价中关注个体差异。
事例一:一位教师在上《要节约水电》一课时,当讲到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时,让学生思考水有哪些作用?大多数学生答到:水可以洗衣服、灌溉庄稼,人没有水就不能生存等。有一位学生却答到:我想让白云把水带到沙漠中,让沙漠到处是清泉、河流、绿洲,让沙漠中的人不再口渴。
这位教师应该带头鼓掌表示赞赏,并即时评价:你不但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探索的好孩子,而且还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这样的赞赏和评价激发和保护了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有效利用了生成性资源,为教学注入活水。
要让教师的即时评价成为有效评价,还要明确以下两点:
1、评价语应简洁,准确,让学生听得明白.评价语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行文要简洁,不模糊,对于要强调的地方要讲得明白,让学生听得清楚。
2、评价语应生动,幽默,让课堂形成亮点。在准确,生动的基础上,教师的评价语就该追求生动,幽默,灵活,丰富,才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课堂内生机勃勃。
2、成长记录袋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要改变过去的评价方法,品德课程不是考试课程,所以评价的方式方法都应该有所改变。用什么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评价呢?我认为这门课程应该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成长记录袋,用以记录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
学生成长记录袋主要是用来记录有关能表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持续进步的信息等的作品,表现、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的记录和资料的汇集。通过对资料袋中表现学生进步等方面的资料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发展状况的评价。如,在各主题活动中学生的作品、照片、文字资料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评语等,都可以装入资料袋中,并定期进行整理、归纳,作为学期末、学年末学生成长进步的证明。
成长记录袋能促进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
成长记录袋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它是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的有机结合,是发展性、开放性评价,注重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到发展的希望。
成长记录袋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习惯:
例如,主题活动创设了“我爱我家、我有好习惯、假日生活真难忘、课外阅读真有趣、我的作业多棒啊、收获园、我最得意的……”等24项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
成长记录袋有助于教师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建立并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改变了以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尺度”的办法,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科学评价学生的做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3、教学评价卡
除了以上这两种评价方法,当前,最具有创新性评价方法就是教学评价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教学片段,看看这位教师是怎样运用教学评价卡的。
小组交互式评价是以小组为主体的评价方法,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活动状况作出总体评价。每个小组在共同的学习、评价中,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避免了个别学生学习的失败,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杨振宁博士指出,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未来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小组评价法倡导的合作精神是与学生的未来生活相适应的。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必然会带来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相应变革。我们经常采用的常规性教学评价记录卡是让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和学会评价。
4、学生自评
1、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参照过去对现在的自我进行反思和评价。比如说一个孩子知道自己过去是怎样的,昨天是怎样的,今天是怎样的,他会有一个对比。在这个对比中,他会发现:自己今天进步了,自己昨天比今天做得要好等此类简单的判断。而这种判断就是自我评价的机制之一。
2、学生通过和同伴的比较来对自己进行评价。有的孩子会和同伴比较:“他怎样,我怎么样?”或者有的孩子喜欢低拉平,就是愿意和差的比,说:“×××比我差得还远呢……”有的孩子喜欢高拉平,愿意和最好的孩子来比较。这两种参照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3、学生根据他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比如说,老师说这个孩子是作文小能手,那么这个学生马上就会觉得自己的作文学得不错。或者同学说这个孩子乐于助人,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确实有成就,等等诸如此类的评价。也就是说,他人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五篇:小学生评价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生评价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温岭市实验小学孙力宏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生评价激励机制三次不同的实践与
探索。红、黄、绿卡评价激励机制体现学校家庭教育互动;游戏评价激励机制突出游戏特点;奖分评价激励机制大众化、简明化。研究探索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与对学生真诚的精神关怀。
【关键词】 激励机制;家校互动;游戏激励;奖分激励
我们的时代正处在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改革开放方兴未艾。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改
革的浪潮席卷全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现在的小学生也已不是过去的小学生,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但对于学业的“敬业”精神也明显逊色于过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不断运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不断开展,使得教师成功驾驭学生越来越变得富有挑战性。建立起一套有效、长效、高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需要。笔者从二OO四年开始了对小学生评价激励机制的研究与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斗胆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指导。
一、首次探索——红、黄、绿卡评价激励机制
一朵小红花,一颗五角星,一个大苹果„„曾经成了多少儿童津津乐道的话题,梦以
求的目标。但小学生到了四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这种低段式的激励虽然在学生身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吸引力、新鲜感、有效性却大大降低。中高年级小学生迫切需要一套全新的激励机制,以适应学生年龄、心理、知识的变化。而对教师,尤其是非班主任老师(学生一般是比较听班主任的话)更加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手段。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某校在德育教育中采用红、黄、绿卡奖励制度,深受其启发,于是把这项奖励制度移植到学生的学习奖励上。红、黄、绿卡奖励办法基本体现在下面“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上。
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教育孩子是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望子成龙是每个家庭的共同心愿。孩子能不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关键在平时的每一天学习,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每位家长要切实关心孩子的学习过程,给孩子的学习以更多的关心、鼓励。必要的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都是不可少的。下面是一位家长的家庭教育奖励协定,也许对各位家长有一定的启发各和参考作用。
家庭教育奖励协定
为了搞好孩子的学习,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特制订本奖励协定,希全家共同遵守。
一、孩子在校要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上课认真听,积极举手发言,按时完成作业,回家后要先做作业再去玩。
二、根据班级数学老师制订的红卡、黄卡、绿卡奖励制度(详见下面),鼓励孩子多得奖励。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红卡:
1.单元测验成绩100分或全班第一名;2.每周作业全部正确100分;
3.连续3周保持作业字迹认真、工整;4.连续2周上课纪律全优。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黄卡:
1.单元测验成绩95分以上;2.每周作竞赛获得升级资格的;
3.连续2周保持作业字迹认真、工整;4.一周上课纪律全优;
5.一周作业全部按时完成;6.在某一方面表现显著的。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绿卡:
1.单元测验成绩90分以上;2.每周作业竞赛班级前10名;
3.一周保持作业字迹认真、工整;4.连续3天上课纪律全优;
5.两天作业全部按时完成;6.在某一方面进步显著的。
三、根据孩子在校取得的成绩,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办法如下:
1.每周一小奖。
根据孩子每周的获奖数,及时给予总结,好的鼓励,不足的指出改正。并根据红3黄2绿1的比例给孩子添置些学习用品或发给零化钱由孩子储存起来。
2.每月一中奖。
总结孩子一个月的学习,根据孩子一个月的获奖数,及时给予总结,好的表扬鼓励,不足的批评教育。并根据红3黄2绿1的比例以一个月的累计数量,奖励孩子图书若干本,或有益的玩具几件,或带孩子去公园玩一次,或上一次肯德基店。
3.期末一大奖。
总结孩子一个学期的学习,根据孩子一个学期的获奖数,给予认真的总结,好的继续表扬鼓励,不足的批评教育。并根据红5黄4绿3的比例以一个学期红、黄、绿卡的累计数量,奖励孩子外出旅游一次,或大型学习用具一件,春节增加押岁钱等。
四、对于孩子获得的奖励,家庭应及时发放、兑现,不得随意拖欠。
协定人:甲方
乙方
中证人:
年月日
各位家长可根据本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孩子的学习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奖励办法。祝愿每一个家庭的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新的进步、新的成绩。
红、黄、绿卡评价激励机制所取得的成效:
1.它代替了低段常用的小红花、五角星、大苹果,在学生心目中耳目一新,具有超强的新鲜感与吸引力,进而较好地达到了激励学生上进之目的。
2.红、黄、绿卡评价激励机制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激励使学生在平时的每一天都能认真学习、积极上进,优秀的过程为优秀的结果获得奠定了基础。
3.学校、家庭互动配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红、黄、绿卡评价激励机制的不足之处:
1.学生学习状况的统计比较费时、费力。它需要教师对作业批改等有关情况作详细的记录,每周都要进行一次认真的统计。
2.部分家长没有进行大力的配合,使该激励办法效果大打折扣。在农村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根本没法进行配合。
3.红、黄、绿卡的获得门槛较高,内容相对局限,对优生比较有利,而大部分中下学生获奖较难,获奖数量不多,直接影响了这批学生的积极性。
二、二次探索——“太空旅行”游戏评价激励机制
根据红、黄、绿卡激励机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笔者对红、黄、绿卡激励机制进行了改正,并名命为“太空旅行”游戏激励机制。主要改正有:
(一)调整了红、黄、绿卡的奖励内容,新的红、黄、绿卡设计如下:
绿卡(分值100分)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绿卡:
1.数学小测试100分;2.数学测验成绩85以上;3.一周作业按时完成;4.一周作业字迹工整;5.一周纪律表现全优;6.在某一方面进步显著。
黄卡(分值300分)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黄卡:
1.数学测验成绩90分以上;2.一周作业按时完成+一周作业字迹工整;3.一周作业按时完成+一周纪律表现全优;4.一周作业字迹工整+一周纪律表现全优;5.在某一方面表现显著。
红卡(分值500分)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红卡:
1.数学测验成绩95分以上;2.一周作业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纪律表现全优;3.一
3周作业按时完成+一周作业全部100分;4.一周作业字迹工整+一周作业全部100分;5.一周纪律表现全优+一周作业全部100分。
(二)设计了全新的游戏规则:
1.以太空旅行为贯穿全学期的中心情节。
太空旅行线路图
2.参考飞行棋,每个学生起点分值1000分。满2000分,离开大本营,开始旅行。各站的分数依次为:温岭汽车站3000分,杭州火车站4000分,上海飞机场7000分,北京西安卫星发射中心10000分,太空宇航站15000分,月球飞碟起飞场20000分。
3.参考电脑游戏,达到一定的分数可升级。满升级分数时,颁发奖状、汽车票或火车票或飞机票等。
奖状
同学在2006年上半年四(1)班数学学习中,数学积分达到分,目前总积分分,名列班级第位。特发此状,以资鼓励。希再接再厉,向更高目标前进!
签发(盖章):
颁奖日期:200年月日
浙江省汽车客票
浙江畅达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台温A245910
1全价80.00元新空调硬座座特快
限乘当日当次车
在4日内到有效
中
航程:上海→北京出发地:上海目的地:北京 出发时间:2006年月日08:20到达时间:10:30
航机机号机型CA178 全价1130.00元座位:排
登机检票口:3号
乘机人资料:
姓名:身份证号
“太空旅行”游戏评价激励机制成效分析: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见效)。全新的游戏融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水平,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较长时间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效)。游戏贯穿全学期,一站接一站,一关接一关,一站比一站精彩,一站一站获得的成就感让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充满兴奋,因此具有长效的激励效因。
3.适用于全体学生。优生与差生都能从游戏中获益。优生可用让其帮助差生、加做一定难度的作业助其加分,并用加倍减分措施预防减分。差生可用补习加分、加倍加分、特殊加分等措施激励进步。
4.操作简便,使用广泛。教师只要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卡、奖状、车票,就可在不同的场合如课堂纪律、早操纪律、作业等方面充分运用“分”“卡”对学生的激励和控制作用。有关积分的记录、计算均由班干部、小组长或学生自己解决。
“太空旅行”游戏评价激励机制的不足:
1.尽管“太空旅行”游戏激励机制相比红、黄、绿卡激励机制有了较大的改正,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评定也相对合理,但每周一次的学业评定与统计,加上发放三卡,总有不够简洁、简便之嫌。
2.“太空旅行”游戏激励机制吸引了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但美中不足的是班级中总有一、二名学习后进学生对此不屑一顾,其原因值得教师好好的研究。
三、三次探索——奖分评价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程序与原理是这样的:学生因为良好的表现,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作业字迹工整,作业正确率100%,上课严格遵守纪律等等,由此获得老师的奖物或奖分。奖物或奖分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又获得家庭学校的物质或精神的奖励。为什么小学生喜欢激励机制呢?
首先,奖物或奖分代表着老师的表扬,奖物或奖分带到哪里,就把老师的表扬带到了 5 国国际航空公司飞机票
哪里,奖物或奖分增强的是小学生的荣誉感。其次,奖物或奖分所代表的荣誉,这种荣誉并不是天天都有的,更不是人人都有的,得到奖物或奖分的小学生,得到的实际上是一种优越感。再者,得到奖物或奖分的小朋友,往往能得到老师的笑脸,能得到同学的羡慕,也有可能得到父母吃的、穿的、玩的……之类的奖励,因此,得到奖物或奖分也会意味着得到了一点实惠。
良好的道德、学习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而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又具有极强的直观性;那么,采用奖分的做法,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良好的行为,可以积累成美德,对儿童来说,这个道理,恐怕磨破嘴皮也不一定能说清楚;但是,良好的行为转化成了奖分,点点滴滴就形象可观了。表现越好,满足自己愿意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是所有儿童都能真切感受的。好好学习,因此有了直接可感的回报,而且是每一周、每一月都能显现的回报。这对学习行为,必将是一种动力,而且是有形的动力。只要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等到他懂事的时候,为的就不会再是奖分奖物。
根据以上原理,笔者对激励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化繁为简,由此进行了第三次的探索与尝试。奖分激励机制具有如下的特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作用。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荣誉记载本,像记日记一样把每天的奖分收获记载下来。如按时完成了作业,记载50奖分,作业认真工整,记载50奖分,作业获得满分,再记载50奖分,上课认真,收获100奖分„„教师随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奖分,而没有过份的负担。批改作业只要见工整认真的打个五角星,见全对的作业写个100分。上课完了,下课时总结一下几个同学不能得到加分,你听到的肯定将是学生的欢呼声。甚至于学生捡了一张纸屑,做了一件好事,都可以给予奖分,教师只要记住:不要吝啬你的奖分,不要惩罚减少奖分,学生面前人人平等,但优待后进生可以。
2.奖励照顾每个学生的利益,使人人感到有希望、有价值。第三次实验,笔者采用的奖励办法为每周班级学生奖分前10名学生获奖,奖励为周末和教师一起春游一次,奖励了一次,奖分由此要化费2000分。由于前10名第一周少了2000奖分,第二周另有一批学生看到了奖励的希望,当第三、四批时,原来第一周的前10名也许又要对后面的同学构成了竞争。这样形成了一个比较公平良性的循环。玩对小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即使他们不玩,也可以从家长那得到一定的实惠。为了奖分,学生都加强了对自己不良行为的约束,渐渐的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评价激励机制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
学校、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教给他们心灵上留下的痕迹应当铭刻儿童心中,在他们一生中都起作用,而不是学完就忘了。教育应当为学生的终生着想,多给学生一些终生受益的东西。这终生受益的东西有两样,一是精神,如为人民服务,为真理献身,刻苦勤奋学习,人的一生如有精神相伴,他就能弥补许多物质的缺少,智力的欠缺。二是能力、习惯,如思考的能力、自学的能力、自理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有了能力、有了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