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3角的度量(第2课时)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kjcenter.net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课时授课计划
3.3角的度量(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kjcenter.net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1)53°39′+36°40′;
(2)92°3′-48°34′;(2)53°25′28″×5;
(4)15°20′÷6.解略.90°19′;43°29′;267°7′20″;2°33′20″.总结:角度的运算规律为:(1)加减法时将同一单位进行加减,加法够60进1,减法不够减要借1当60;(2)乘法时将数与度、分、秒分别相乘,然后从小到大逢60进1;(3)除法时用度先除,把余数化为分,再加上原来的分,用这个数除以除数,把余数化成秒,再加上原来的秒,再用这个数除以除数,如果除不尽,就按题意要求,进行四舍五入.例
2、(补充)当时钟3时2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夹角的度数是多少?
解法一:从3时整开始,分针转过了6°×25=150°,时针转过了0.5°×25=12.5°,因为3点整时两针夹角为90°,所以3时25分时两针夹角为150°-90°-12.5°=47.5°
解法二:3时25分时,分针在钟面“5”字上,时针从“3”字转过了0.5°×25=12.5°.又“3”、“5”两字之间夹角为60°,所以3时25分时两针夹角为60°-12.5°=47.5.解法三:设所求夹角度数为x°,将分针视作在追赶并超过时针,它们的速度分别是6°/min和0.5°/min,则由题意列方程:
(6-0.5)×25=90+x,x=47.5 答:当时钟3时2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夹角的度数是47.5°.总结:(1)此题是角的度量的实际应用,它能加深我们对角的意义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分针1分钟转过的角度是6°,时针1分钟转过的角度是分钟转过角度的112,即0.5°;(2)解题时要注意分针在运动时,时针也在运动;(3)这类题型可视作时针和分针在作相对运动,可以参照环形线路上的行程问题列方程(组)求解.例
3、教材134页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kjcenter.net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六十进制.虽然学生没有接触过度、分、秒运算,但学生对于时钟上的时、分、秒却是非常熟悉的.两者恰恰都是六十进制.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利用学生的已有认识,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有关角的运算.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观察、讨论、归纳和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同时,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要大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动脑和动手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kjcenter.net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kjcenter.net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www.kjcenter.net
第二篇:山雀第2课时
《山雀》教学设计
建昌实验小学 王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会写本课6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4.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2.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和词语朋友。还记得他们吗?瞧,他们来了。
1.示词语花篮(指名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
师: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这节课还有几个要求我们会写的字宝宝在等着我们!2.出示我会写
指名读生字 观察字形
师:好,孩子们现在仔细观察这些字,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提醒咱们的小伙伴怎样写才能把这些字写的既正确又美观呢? 教师范写 学生写字 评价
二、导入课文 激发兴趣
孩子们,上学课我们还认识了两只可爱的小山雀,相信大家都很喜欢他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对山雀做进一步的了解。齐读课题 再次看到这个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指导学习课文(1—3自然段)
师:文中的我和山雀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在读文之前先让我们看一下自学提示
(1)出示自学提示一:
1.自由读课文1一3自然段,找出作者观察到的山雀是什么样的?
2.通过上下文找出作者是按什么的顺序观察山雀的?
3.找出被 “我”拘禁的山雀面对危险有哪些表现?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师:大家自学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我们来交流交流!师:作者观察到的山雀长什么样呢? 指名汇报(这两只山雀都是瓦灰色的,白色的两颊鼓鼓的,面有几个黑斑。)师: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出作者抓住了山雀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学生汇报(颜色特点)
师:是啊,作者观察的多仔细啊,他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自由汇报 师:这样的顺序叫由远到近
(3)出示插图,创设情境。
1.师:在远处用望远镜观察到这两只山雀在树干上找虫子吃,走到近处“我”用手掌把其中一只堵在了树洞里,被我堵住的这只山雀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学生汇报
师:是啊,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小山雀怕极了,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体会小山雀的恐惧。
师:一动不动,纹丝不动,像死了似的,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学生汇报
质疑:小山雀真的死了吗? 他是在(装死),师:想一想当我们遇到危险时,总是会很害怕很慌张?而山雀不是一味的害怕而是选择了用装死来迷惑文中的“我”。质疑:为什装死呢?
引导:小山雀的举动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机灵可爱)读一读。指导朗读
过度:被拘禁的小山雀,他自己除了用装死来面对,别无选择,那么此时那只自由的山雀又是怎么做的呢?
(二)指导学习课文(4—13自然段)(1)出示自学提示二:
1.默读课文第4——13自然段,要求用“——”画出自由的山雀说的话,用曲线画出拘禁中的山雀说的话。
2.小组合作探究面对危险的时候,自由的山雀是如何帮助它的伙伴的?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师:当危险降临的时候,自由的山雀,完全可以独自逃离,可是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指名汇报
师:是啊,他选择了想办法救自己的伙伴。谁来说说他是怎样帮助自己的伙伴的? 自由汇报
师:是的,此时的他应该是在劝告他的朋友吧!
指导朗读
师:文中的我没有被自由的山雀引走,还是站在原地,此时自由的山雀又是怎样应对的?
指导朗读
(3)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并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
师:为什么前面写另一只山雀“劝告”它的朋友,后面又“警告”呢? 小组汇报(4)分角色朗读山雀的对话。
师:多么精明的小山雀啊,可是文中的我早已看出了他们的想法,一直不肯离去,过了很长时间,他们终于忍不住了,又说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山雀的话。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山雀紧张、着急而又无奈的心情,从而体会山雀关心同伴的感情,感受山雀的可爱。
(5)师:山雀真的会说话吗?课文中出现的这些山雀的对话是哪来的?
汇报:是作者的想象 板书:想象
引导:作者这样丰富的想象师源于作者的(认真观察)板书:观察
(6)组织讨论:看看文中的“我”是根据什么猜想到这两只山雀的对话内容的?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自由汇报
四、拓展练习
师:不止小山雀,其实许多动物都是通过叫声以及动作来代表语言,向同伴或人类表达它们的想法。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几个新朋友,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五、总结课堂。
1、如果你在小山雀面前,你想对小山雀说些什么?
2.我们能看出作者对动物的板书:喜爱。作者喜欢小山雀,老师也喜欢,你们喜欢吗?那喜欢它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呢?不光要保护山雀,大自然的其它动物我们也应该爱护。2.通过学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也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在困难时能相互帮助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六.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想想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5山雀
样子
远
装死
近
课时分配说明 观察
想象
大纲要求本课完整为3课时,根据大纲要求,我认为第一课时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把握字词教学,并让学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主要学习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第二课时结束我会留一个小练笔,为第三课时打下基础。3课时当中,我认为第二课时教学是否成功尤为重要,在这一课时中我将在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分角色读课文等活动吸引孩子们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方法,激发他们观察动物的兴趣。更进一步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下面是我设计的第二课时完整教学设计!
第三篇:开国大典(第2课时))
主备人:陈庆玲
审核人:
单位: 罗庞塬小学
班级:五年级
姓名:
时间:2014年12月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
开国大典(第2课时)
视场面气氛的渲染,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景多的情况。因此,先写什么,怎样写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楚,就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常见的写法有总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某一场面的描写究竟采取怎样的顺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寄语:我的课堂,我做主、我交流、我提高。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2、我能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我能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重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知识连接:
关于场面描写 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而场面描写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那么,怎样进行场面描写呢? 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场面描写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的整个面上的情况。这如同电影中的“大全景”拍摄。场面描写不是写出面上的情况就行了,也就是说场面描写既要写出总的轮廓,又要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既然是场面,必然会有很多人物,因此,就要分清主次。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此外,还应注意把握场景,写出气氛。众多人物活动的场面,无疑会营造出种种不同的气氛。有热闹的,有冷清的,有欢乐的,有悲哀的。真实地再现某一特定场合下的特定气氛,有助于表现所描绘的场面的特点。
【预习案】
一、预习导学(课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来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的热情。
2、勾画细读场面描写的句子,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预习自测】-----我努力,我充实(5分钟)
[1]、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
1、来势凶猛,声势浩大。()
2、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3、精神振奋,欢腾雀跃。()
4、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
5、恭敬、庄重地立着。()[2]、课文内容回放:
(1)年 月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 举行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2)理清典礼过程: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宣布新中国成立---
主备人:陈庆玲
审核人:
单位: 罗庞塬小学
班级:五年级
姓名:
时间:2014年12月,----。
【训练案】
一、当堂检测——我成功,我自豪(10分钟)
1、阅读下面的句子,写出你的理解和体会。
(1)“人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从“直奔”这个词语,我能体会到
(2)“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个句子写的是群众在 时的表现,用到了(3)课文按照 顺序叙述,着重写了开国大典的四个场面:
1、2、典礼盛况3、4、。
【探究案】
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合作交流】——我参与,我快乐
1、勾画并细读场面描写的句子,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修辞手法,我从中体会到:。
(3)“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里的“两股红流”指,“光明”不仅指,更象征着。
2、交流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说它“庄严”
3、摘抄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是因为 ;说它“雄伟”是因为。
(设计意图:(以检测的形式总结全文,让学生对所学的重点知识加以梳理)拓展延伸
1、完成本课练习册。(必做题)
2、小练笔:用自己学到的场面描写的方法,选择一个熟悉的、较为盛大的场面,4、利用所学的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片段。
进行描写(如六一活动、运动会、开学典礼等)(选做题)
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教(学)后反思】
第四篇:夹竹桃第2课时
夹竹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教学流程
一、预习反馈,确定目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夹竹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夹竹桃在季羡林先生的心里有很高的地位:(出示、齐读)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觉得夹竹桃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呢?除了因为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 映,景象奇妙有趣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老师相信,通过昨晚的预习,大家都从课文中找到了原因。
2出示、齐读: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二、抓住要点质疑问难。
1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们有哪些疑问呢?
2预设:夹竹桃的韧性指什么?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的那些幻想
三、活动导学,精讲点拨,感受“韧性”,体会“幻想”。活动一:
自主学习,感受夹竹桃的“韧性”,1、同学们刚才问得好!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讨论作者是怎样表现夹竹桃的韧性的,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种韧性表现出来。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3全班交流。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你们听出夹竹桃的韧性了吗?
②能不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又,又)
③你真会听,悄悄地、一声不响表现了夹竹桃韧默默无闻的奉献,又开出、又长出表现了夹竹桃的生命力顽强、韧性十足。你也用朗读来表现吧。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你找的非常正确,可是夹竹桃的韧性表现还不够,大家来帮帮他,怎样读就能表现夹竹桃的韧性了?(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②你们都体会到了吗?老师出个填空题考考大家。
夹竹桃不怕
,不怕
,也不怕
,它无日不迎风吐艳,它的韧性就表现在。
③一起来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吧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你读的真好,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
②“无不奉陪”的意思是什么?
③它到底奉陪什么呢,请大家读读第三小节,如果用文中的成语来形容作者院子里的花,用哪些比较合适。
④出示填空:春天,夹竹桃奉陪着
,夏天,夹竹桃奉陪着
,秋天,夹竹桃奉陪着。
⑤课文第三小节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到夹竹桃,那么,能否把它省略呢?
3、同学们,夹竹桃的韧性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你能用下面的句式夸夸夹竹桃吗?
啊,夹竹桃我要赞美你,不论是
,还是,你都始终如一,你的 让人敬佩!
4、同学们,夹竹桃悄悄的,一声不响,从春天一指到秋天,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无奈凋零,但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默默无闻,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顽强生命力让我们想到许多许多,你们想到什么呢? 活动二:
合作探究,想象画面,体会“幻想” 夹竹桃的韧性我们了解了,那么夹竹桃又令作者产生哪些幻想呢?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美妙的幻想呢?
1、小组学习。
2、交流汇报,说说你脑中产生了哪几幅画面?是什么使你产生如此美妙的幻想呢?
3、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样的美景,又会 产生怎样多奇妙的幻想,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的幻想写下来。
4、这么美的文字,把它背下来,说说怎样背的效率高?(教学机动,如时间允许安排此教学内容。)
四、练习运用,迁移创新
活动三:
练习运用,迁移创新。
1、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小节。
2、大自然中其实还有许多的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如(菊花、梅花、雪松、小草、竹子)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喜欢的那种植物的韧性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19、夹竹桃
韧性
留恋
回忆
地图荇藻墨竹 7
幻想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第2课时 角的度量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第2课时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
。
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让学生分别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角,再在同桌中相互观察,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的?
2.课件演示采用重合比较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3.教师:尽管我们能通过观察比较或重合比较的方法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到底大多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会量角。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
出示教材第40页制作量角器的原理介绍,并出示量角器。
(1)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一向学生介绍:中心、外刻度、内刻度、外刻度0°刻度线,内刻度0°刻度线和角的计量单位“度”以及度的符号。
(板书:1°)
(2)分别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刻度的45°、85°、165°的刻度线和内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
2.教学例1。
讨论:怎样用量角器量出前面看到的∠1的度数呢?
(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线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第三步:读准数,看角的另一边落到量角器的哪一个刻度线上,这个刻度所对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照样子量出教材第40页中∠1和∠2的度数。
学生动手量一量,看准刻度,记在旁边。怎样看刻度,你有什么好办法?
(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边向右,就认里圈的刻度数;相反就认外圈的刻度数)
3.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1)观察下面两个角,哪个角的边画得长一些?
(2)猜想一下哪个角大一些。
(3)动手量一量,验证一下你的猜想,你发现了什么?
(4)在教材上把左边一个角的两条边延长,再量一量,看看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结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张开越大,角越大。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图中的量角器上分别找到相应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注意刻度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点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
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3题。
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教师指名汇报各个角的度数,集体订正,要求测量不准确的同学重新测量一次。
3.教材“练习七”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分别记下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
4.教材“练习七”第3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5.教材“练习七”第4题。
(1)量出图中4个角的度数,并记下来。
(2)∠1与∠3有什么关系?∠2与∠4呢?
(3)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哪些新的知识和本领?测量角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动手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通过对比,观察了解角的大小的实质问题,培养认真、细致和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也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