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 第2课时(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05:1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面》 第2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面》 第2课时》。

第一篇:《一面》 第2课时

《一面》 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鲁迅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品德。

2、了解鲁迅所处在的时代背景。

教学重点:感受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与关心。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导入。上界课我们讲到了鲁迅的外貌给阿累的深刻印象,用以个字形容就是“瘦”。那鲁迅还给了阿累哪些深刻印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面》。

2、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领悟问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思考,在那样一个社会,作者是以个被别人轻视的工人,而作者 却从鲁迅那里得到了什么样人的感受?

 教师介绍写作的环境和社会环境。

 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过渡:我是一个被别人轻视并且是个穷人,却从鲁迅那里得到了父亲一般的爱,而作者阿累是个爱读书、关心国家的青年,课件鲁迅对像我一样的青年怎么样?这些都是阿累不知道身边站的就是鲁迅时发生的事,那么紧接着当阿累知道身边站的就是鲁迅时,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

2、读课文画出当阿累知道身边站的是鲁迅时的心情,并且小组讨论为什么他的心情是这样的?

 读课文画出句子。

 思考当时我为什么是“结结巴巴”的?并且又“欢喜”呢?

 既然那么兴奋见到自己崇拜已久的文学偶像,为什么“我向四周看了看,课

没有蹦出来”他的名字?小组先讨论,教师总结并介绍时代背景。看文章28节。

过渡:既然阿累和鲁迅见了一面并发生了那么多事,那么最终对鲁迅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3、鲁迅对作者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4、讨论“鲁迅是和我们一起的”中的“我们”是谁?“鲁迅”又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概括全文中心。

我们要做香鲁迅一样关心他人关心国家的人。

四、布置课后作业。

文中以共有九处破折号,思考一下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五、板书设计。

一面

鲁迅——革命

怀

进步青年

第二篇:2一面教案(第2课时)_20120207080705484

《一面》(第二课时)

备课教师:刘长英

备课时间:2012年2月9日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通过揣摩文章语言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对鲁迅的热爱和尊敬之情。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通过揣摩文章语言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对鲁迅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语言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教学流程:

一、继续体会鲁迅形象

1.复习导入:

上堂课我们研究了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归纳了外貌描写的方法,体现的鲁迅的性格特点,现在我们再读课文,鲁迅先生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从鲁迅先生的语言动作中好好体会。速读课文,做旁批。

讨论明确: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

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谦逊;

微笑,点头——平易近人,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2.文中哪个句子直接概括了作者心中鲁迅的形象? 明确:“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 引导学生体会五个称呼的含义:“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鲁迅热爱广大劳动人民;“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仿效学习,鲁迅热忱指导广大命青年;“战士”表示顽强战斗。

二、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鲁迅的思想感情。

回忆性文章的用语,常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课文中有许多歌颂鲁迅先生,表达作者崇敬、爱戴鲁迅先生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请同学们从文中挑选出一处,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批注。

示例:“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摸――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正直”“慈祥”“严肃”“慈爱”充满了尊敬、爱戴的感情。

学生细读课文,独立思考作好批注——小组交流——班级交流展示,教师精讲点拨,明确: 如(1)“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结结巴巴”可以看出“我”的心情异常地兴奋激动。“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是由于置身于狼犬密布的黑暗环境里的警觉,表现出“我”对鲁迅先生的爱护。

(2)“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从“赫然”中可以体会到“我”心中早有鲁迅的伟大形象,对鲁迅怀有异常崇敬的感情,所以一看到“鲁迅译”三个字便觉得特别鲜明醒目。从“像得了保证似的”可以体会到“我”对鲁迅的无比信赖。

(3)“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五个称呼饱含作者的尊敬、热爱、讴歌、赞美之情。

(4)最后一段表现了自己抑制不住的悲痛和激动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之情。

三、理解写作手法:

1.课文以“一面”为题,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你是如何理解“以小见大”的?

独立思考,同桌讨论,集体交流,教师精讲点拨明确: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作者将与鲁迅的“一面”之缘和平时对鲁迅的了解结合起来写,再通过在“一面”中无偿赠书和仔细观察后的肖像描写,将所见之“小”与鲁迅人格之“大”联系起来,表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对旧社会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四、总结

1.主题思想: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赞扬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思念,并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2.写作特点:(1)题材典型,以小见大。

(2)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3)词语的感情色彩强烈。

四、背诵“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作业:1.默写背诵的内容2.完成《同步导学》

第三篇:26一面五星红旗2课时

一面五星红旗 教学目标:

1.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正确

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感受我的爱国之情。教学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67节)

教学内容:《一面五星红旗》第一课时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升国旗仪式录像。

2.教师导入: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3.心灵对话: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4.导引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板书课题)

新授:

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多读几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

a.拿出小组自制的词语卡片进行认读,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并想办法快速记住。

b.轮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释疑解难。

3.集体交流反馈。

a.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快速认读。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b.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c.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全班讨论。(有些需要深入读书方能解决的问题可写在黑板上,暂不讨论)

二、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窄、摔”等字。

问题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拓展延伸: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小结:读了课文,同学们被“我”的爱国情感和中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

谊所深深感动。

课堂作业:1.练习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熟读本篇课文。

第二课时(总第68节)

教学内容:《一面五星红旗》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听写生字、词语,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新授:

一、细读课文,互动探究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及收获,组长带领组员把大家的收获进行整理归纳。

a.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我”为什么不接受老板的条件?

3.集体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示描写面包店老板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品读,并结合上下文弄

清其态度变化的原因──被“我”的爱国行为深深打动。指导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二、动情朗读,升华感悟

1.通过认真读课文,你觉得“我”和面包店老板是怎样的人,你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或作者说些什么?请学生畅所欲言。

2.带着对作者及面包店老板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请一组同学朗读,全班同学共同评议。

三、研读课文,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1.读了课文,同学们被“我”的爱国情感和中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所深深感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先写漂流过程:出发、遇险、来到小镇面包店;再写来到小镇

后的情况:向老板求助,和老板谈交换面包的条件,拒绝用五星红

旗交换,被老板救助)

问题讨论:通过认真读课文,你觉得“我”和面包店老板是怎样的人,你想对那

个面包店老板或作者说些什么?

拓展延伸:

1.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小结:学了本课,我们懂得了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

谊。课堂作业:

1、写一写自己读了课文的感想。

2、续写故事。

课后作业:完成《黄冈小状元》第58、59页的内容。板书设计:

手举五星红旗

脖系五星红旗

教学后记:

26.一面五星红旗拒换五星红旗花拥五星红旗

第四篇:一面五星红旗第1课时实录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费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情感态度目标:

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二、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三、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国旗,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五星红旗

师:同学们,先让老师来介绍关于“五星红旗”的小知识,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五星红旗代表着中国,代表着中国的主权和尊严。(黄老师在介绍五星红旗时,是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作为中国人而骄傲。)

师:今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五星红旗》 板书:26课《五星红旗》

二、学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你认识这些字吗?谁来说一说

我认识()字,我是通过()方法认识它的,我可以给它们组词()(窄、脖、段、漆、胆、踪、镇、摊、鼻、犹、换、摔、竖、奈、凝、拇)

生:(举手回答)(黄老师用此方法去识字,学生学得牢,记得快,也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归类,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

师:“漆”字比较难写,让我们进一步去认识它

“摊”字比较难写,让我们更进一步去认识它

同学们,瞧!(出示“鼻”字)

“犹”字比较难写,让我们也进一步去认识它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摔”字 师:全班一起来读读生字。生:(读生字)

师:同学们,老师把容易学错的生字放大展示在屏幕上,看,快速把它们记下来,尤其看清楚带颜色的部分,记下来了吗?(学习生字到此,黄老师就把主权放回学生,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识字。)

生:记下了

师: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纸条,进行《书法大比拼》,一个字写两次,有三个小要求:

1、书写正确

2、写字姿势正确

3、书写工整 能做到吗?

生:能(此练习的做法放在本课堂上既让学生对难写字立刻进行复习,也让教师引导学生书写难检字,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师:开始

生:写字(漆、摊、鼻、摔)师:同学们,哪一张好看呢? 师:同学们,这告诉我们写字要用心、认真、一笔一划写好。

师:让我们齐读以下词语一个一次。

(假日、背包、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竖起、费用、心爱)

师:开火车快速认读。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听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我”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发生了()。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换()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此练习是学生对初读课文的理解,教师能立刻检查学生初读课文,对文章的理解是最好方法。)

三、精读课文,体会我的爱国情愫 师:(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其他同学找出时间、人物、事情 生:时间:假日里;人物:一位外国留学生;事情:“我”做一次漂流旅行 师:同学们,“我”漂流时做了一个特别的举动,是什么呢? 生:我的手举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师:想一想,我为什么要手举着一面五星红旗? 生:为了证明我是一名中国人。

师:看第二自然段,我开始漂流了,这时候,我把五星红旗放哪里了? 生:脖子上?

师:我为什么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此问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方法,让学生知道国旗的意义,明白如何保护和爱护国旗。)

生: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师:“系”多音字

师:从这两句话里,我们知道课文里的“我”是怎么对待五星红旗的? 生:关心、爱护、尊重

师:现在,老师邀请第一组的同学为我们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和听的同学思考:我在漂流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师:我陷入了什么困境

生:头和身子被撞上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

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师:“无影无踪”是什么意思?

“荒无人烟”是什么意思?  生:就是到处都没有一个人。(学生通过读课文、读读词语就能自主地把课文的一些重点词语理解了,这就是所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师:当我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迷路时,心情会怎么样?

生:害怕。

师:如果是当时是你在那种情况下,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会想到赶快走出大山

师:怎么样把你感受到的着急和 “我”处境艰难读出来呢?

谁先来试读一下。(一生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突出了我的处境艰难了吗?能不能给他提点意见? 师:自己先练习一下。

师: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师:不错,读出艰难了。在这样一种处境下,这位留学生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食物、休息

师:对。此时,我又饥饿又疲惫,真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找点食物来充饥呀。这时,我终于走到了一个小镇,来到了一家面包店,遇到了谁?

生:面包店老板。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板呢?

(教学后记:热爱祖国是孩子的人生画布上必须的底色,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五星红旗”所蕴涵的沉甸甸的意义,难度不小。黄老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国旗的故事和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用幻灯出示国庆天安门升旗、纪念汶川“5.12”大地震降半旗,奥运得金升国旗等场景。学生受到了很大震撼,基本感知了国旗所表达出的含义所在。那么,如何避免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上出语文的“味道”是教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黄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词句,用语文的方法、从语文的角度,带领学生感悟爱国情。从中品出了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切实地体验到留那份浓厚的爱国情思。而黄老师在教学本课要求认的字中,注意“摊”是前鼻韵母,“凝”是后鼻韵母,“竖”是翘舌音。从字形上来帮助学生区别其他易混的字,如,“摊”,可以换偏旁的方式同“滩”字区别,“竖”和“坚”要注意下半部分的不同,可以通过组词等方式让学生巩固。因此,这节语文课既是一节洋溢着浓浓语文味的语文课,又是一节思想教育的好课。)

《漆》字笔画、笔顺

笔画

名称 笔画数 点、点、提、横、竖、撇、点、撇、捺、竖钩、点、提、撇、点、《摊》字笔画、笔顺

笔画

名称 笔画数 横、竖钩、提、横撇/横钩、点、撇、竖、点、横、横、横、竖、横、《鼻》字笔画、笔顺

汉字 鼻(组词)

笔画

名称 撇、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横、撇、竖、笔画数 14 《摔》字笔画、笔顺

汉字 摔(组词)

笔画

名称 横、竖钩、提、点、横、撇折、撇折、点、点、提、撇、点、横、竖、笔画数 14

第五篇:19一面 教学设计一(2课时)

19* 一面 教学设计一(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认读,领读,教师正音。

2、教师领读。

3、学生齐读。

4、教师检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情况。

5、学生质疑字词,教师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生自读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质疑思考。

2、学生交流对本篇课文的理解。

3、学生质疑,师生整理疑问。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根据上节课整理疑问,引导学生解答。

二、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3、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7、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1)默读讨论: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2)真情朗读。(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三、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探讨: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19* 一面 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7、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交流

8、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五、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下载《一面》 第2课时(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面》 第2课时(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雀第2课时

    《山雀》教学设计 建昌实验小学 王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会写本课6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

    开国大典(第2课时))

    主备人:陈庆玲 审核人: 单位: 罗庞塬小学班级:五年级姓名: 时间:2014年12月 26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开国大典(第2课时) 视场面......

    夹竹桃第2课时

    夹竹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教学重点、难点......

    一面五星红旗第一课时

    26、一面五星红旗 教材分析: 《一面五星红旗》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为了维护国旗尊严,毅然拒绝了救命的面包,面包店老板为之感动......

    第2课时罗斯福新政

    第2课时罗斯福新政 【教学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乡下人家 第2课时

    乡下人家 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时目标:1.品悟语言。通过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迁移运用。练笔学生眼中的乡村景致,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3.积累生动......

    《匆匆》教案(第2课时)

    《匆匆》教案设计(2)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

    第3课.《向日葵》2课时doc

    第3课《向日葵》教案 株洲六中李争峥 课 型 : 造型 · 表现 课 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