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中心学校八年级政治下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教学案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2.正确行使权利
学习重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学习难点:在行使权利时,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完成下列“我的合作探究”
1、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确认的-------------
(3)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4)材料P8★上述材料涉及主人公的哪些权利?
★这些权利对她有什么好处?
★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5)材料P9★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
★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
★ 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
2、我的疑问。就本节学习中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
二、展示运用
P12页材料 阅读老吴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并回答问题。(1)老吴实施上述行为法律上允许?
(2)小辛的父母有没有经营权?
(3)取得合法经营权的法宝程序?
三、我的练习提高:
(1)必做题: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有()①四项基本原则 ②文化教育权 ③人身自由权 ④宗教信仰自由 ⑤政治权利和自由 ⑥社会经济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2.下面两幅漫画中的行为人都侵犯了公民的___权利()
A.平等 B.政治 C.人格 D.社会经济
3.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A.确认书 B.确认书和保护书 C.保护书 D.保护书和思想基础,4.在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限制,表现在()①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③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5.我国公民在行使权利时()①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④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风筝在空中的自由,靠线的束缚而获得,一旦系着的线断了,风筝就会落地。这一事例告诉我们()A.真正的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B.自律是对自由的否定
C.公民享有的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D.公民没有任何自由
7.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必须依法进行,不得()①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②破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③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 ④按照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A.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B.国家加大对腐败的惩治力度C.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 D.依法治国的贯彻和实施
9.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这一规定,体现了()①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 ②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具有立法保障 ③我国法律制裁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 ④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具有司法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2)、选做题 :
主某和李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楼上王某的卫生间从去年起就漏水,楼下李某经常上去找王某:“我们家卫生间要打伞了!你们赶紧找人修一修吧!”可李某却说:“我们家又不打伞!你们找房管局去吧!”僵持了许久,楼下的李某自己去买了厕所用具,要求楼上王某换上,可王某就是不同意,他认为自己的家修不修是自己的权利,别人管不着。他给楼下邻居造成的不便,却不考虑。
(1)王某的说法是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2)请你给楼下李某出个主意,解决他遇到的麻烦。
(3)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思品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八年级思品(下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导学案
班级姓名日期
四、随堂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
1、在生活中,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下列行为属于正确行使权利的是()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知道我国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正确行使权利;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3、通过情感体验:增强热爱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重点内容:
1、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
2、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难点内容:公民言论自由受法律限制 导入过程:
一、课前回顾
1、国家性质
2、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3、我国权利保障体系
4、公民的权利和基本权利的区分
5、公民和人民的区别
二、自学与讨论
1、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________书和________书。
3、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交流与探究。
4、对于言论自由的理解;
A.小东拒绝父亲让他辍学卖菜的要求,坚持回学校上学。
B、小明打电话到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的一家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 C、受到同学欺负的小文,找哥哥狠狠地教训那个欺负他的同学 D、小敏的爸爸没有足额交齐税款,她视而不见
2、在生活中,公民要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有A.小波冤枉小许偷东西,小许把他痛打了一顿()B.买到伪劣商品后,小张向当地工商部门投诉
C.小妹主动把身上的100元钱掏给歹徒,事后忍气吞声 D.超市保安要强行搜小强的身,小强不肯,并打电话报警
3、近年来,“人肉搜索”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有人试图通过“人肉搜索”谴责不道德的行为,揭露腐败现象,但有时也过了火,殃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无辜者的合法权益,让人们痛苦不堪,这告诫我们()A.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
B.“人肉搜索”行为属于犯罪的行为,国家应该立法禁止“人肉搜索” C.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D.在生活中,公民可以随意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二、材料分析题
4、王某与李某是上下楼的邻居。楼上王某家的卫生间长期漏水,楼下李某经常去找王某:“我们家卫生间里都要打伞了,你们赶紧找人修一修吧!”可王某却说:“我们家又不用打伞,你们找物业公司去吧!”僵持了不少时日,无奈之下,李某只好自己买了补漏的建筑材料,要求王某维修,可王某还是不同意。王某认为修不修卫生间是自家的事,别人管不着。李某回到家里,越想越是生气,打算找人教训王某一顿。
你认同李某的这一想法吗?为什么?请你帮他想个办法解决这一烦心事。(3分)
教学反思
第三篇: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中心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风筝》导学案
《风筝》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2、掌握生字新词。
3、整体感悟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把握课文脉络。学习重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理清课文脉络,体会作者心情。知识链接: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为什么叫 “鲁迅”呢?原由有三:“
1、母亲姓鲁;
2、周鲁是同姓之国;
3、兼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学习过程:
一、常识、背景及生字。
1、文学常识填空:(学法:阅读知识链接,查阅相关资料。)
《风筝》选自,作者,原名,字,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一生著作很多,其中有小说集、、杂文集、、、、散文诗集、散文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2、了解写作背景:(学法:查阅相关资料)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恰逢旧历年正月初一。后来由着这编入散文诗集《野草》 1932年,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风筝》一文所写的就是作家对现实的“感触”——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摧残触目惊心。
3、读准字音(学法:先做,然后借助书本及工具书纠错,再强化记忆。)
丫杈
憔悴 肃杀 诀别 荡漾 嫌恶
可鄙 什物 惊惶 瑟缩
虐杀
宽恕
苦心孤诣 伶仃 模样 惩罚
二、整体感悟课文。
1、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后来我知道自己(),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其中“风筝”在课文中起着
作用。
2、通读课文,文章分几个部分,并说出每层表达的意义?(学法:先读课文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小展示)
三、当堂训练:
做《优化》56页1---3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能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感情观,感悟亲情的意义。学习重难点:
1、理解鲁迅的自省精神
2、正确看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知识链接: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散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渲染、以小见大等。
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例如: 《绿》、《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灯》、《蒲公英》和《故乡的榕树》则分别以“灯”、“蒲公英”和 “故乡的榕树”为线索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质疑、讨论、答疑 1—2段:第一组问题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前后是否矛盾?
(学法引导:
1、比较北京与故乡放风筝的时令,理解惊异之情,看下文回忆的精神虐杀一幕,理解悲哀之情。
2、作者把风筝看作春天的象征。结合下文的故事来回答,要仔细研读文本。)
3—4段:第二组问题 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2、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学法引导:找出描写小兄弟对风筝着迷的情状的语句)
5—8段:第三组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学法引导:把“我”分为明理之前的“我”和明理之后的“我”,可以理解为什么说“不幸”。)
2、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学法引导:朗读体会;调动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
9—12段:第四组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要学会把它化成几个小问题来思考:在鲁迅先生看来,被虐杀的一方应该怎么样才是对的?为什么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文章是不是局限在风筝事件上,有没有更加深广的含义?)
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学法引导:从正面思考,鲁迅先生正面的主张是什么?)
二、纵观全文: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学法指导:用词语或短语概括)本文表现了的中心是什么?
三、当堂训练:完成课后习题三。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质疑的学习习惯。
2、积累鲁迅的更多知识。学习重难点:
1、培养质疑的习惯。
2、培养信息搜集整理的能力。学习过程:
一、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学法指导:可从文章词语、句子、内容、主旨等提出。)
二、拓展延伸:搜集整理记录鲁迅先生的其他相关知识。(学法指导:查阅有关资料,积累交流。)
三、当堂训练:完成优化56页12---15题。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①不懂得世界上从来不存在“绝对”的权利 ②不懂得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③只考虑个人利益,不去维班级:姓名:组号:护国家、集体利益,是法律所不允许的④不懂得权利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A.①②④B.【学习目标】
1、公民享有基本权利
2、明确公民依法正确行使权利
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并完成】
1.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等各个领域,涵盖、2.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3.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有。
4.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的利益和权利时,要维护、和。5.在我国,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限制在和,自己所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
6.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采用的方式,依据的程序进行。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
二、【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1.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2.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3.公民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应注意什么?
4.田甜享有哪些权利?P8
5.冯某的不文明养狗行为侵犯了他人哪些权利?P9
6.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有什么危害?P10 7.诬陷别人,于人于已于社会有什么危害?P10下—11上 8.球迷上街游行受法律保护吗?P11中 9.老吴和小辛父母实施的行为法律允许吗?P12
三、【随堂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②它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③宪法是其确认书和保障书 ④它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 “既然我有权利,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句话错在()
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下列不属于言论自由的是()
①煽动他人破坏社会公德 ②教唆他人破坏民族团结 ③在听证会上发表言论④侮辱、诽谤他人 ⑤向上级领导如实反映情况
A.③⑤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
四川省某县中学6名学生家长为让孩子每月拿到460元工资,给他们在一家乡镇企业报了名,让他们辍学务工。6名中学生在多次要求父母同意其回校继续读书遭到拒绝后,联名将父母告上了法庭。当地教育部门和执法部门对这6名学生的父母进行了批评教育,责令其送子女回校读书。据此回答4-6题。4.家长的行为侵犯了子女的()
A.政治自由和权利B.劳动权C.人格尊严D.受教育权 5 .当地执法部门作出责令 6名家长送子女回校读书的判决,体现了公民的权利具有()
A.立法保障B.司法保障C.宪法保障D.国家保障 6.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法律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利剑 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③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④法律是制裁犯罪行为的工具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案例分析:请你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所提问题。
(1)某市居民张某夫妇喜欢养狗,今年夏天,他们买回两条狗。这两条狗经常四处乱跑,随地便溺,有一次还咬伤了一名儿童。该小区居民与其交涉,张某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有权养狗,这与你们无关!”你怎样看待张某的言行?
(2)奥运会上,刘翔夺冠,女足失利,一些奥运迷在互联网上对女足教练张海涛肆意辱骂,对几位表现欠佳的球员也都恶意侮辱,指名道姓进行人身攻击。这些奥运迷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
(3)对于日本前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北京某高校大学生王强等一些爱国青年义愤填膺,准备联络班里的同学上街游行,以示抗议。假如王强没有经过任何程序,纠集同学,抗议示威,会造成那些危害?
(4)以上三则材料,对公民正确行使权利有何启示?
(三)辨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是我的权利,谁也管不着”请问这些行为是否正确?
第五篇:人教八年思品学案第一课02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第一课02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预习案、学案)
一、学习(预习)目标
(一)为什么说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
(二)熟练掌握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分类有哪些。
(三)了解宪法和普通法律在规定权利上的区别有哪些。
(四)知道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五)为什么说公民在行使权力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六)知道在我国,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的利益的关系
(七)言论自由的两方面限制
(八)滥用言论自由的后果
(九)随意行使集会、游行、示威自由权利的后果
二、预习自测
(一)重点知识填空
1.之所以说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是因为我国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经济、等各个领域,涵盖、学校生活、等诸多方面。
2.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是。我国普通法律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权利。
3.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不得损害国家的、、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行使权力;要以的方式行使权力。
(二)难点解析
农民工姚某在建筑工地为包工头王某打工,被拖欠半年工钱。姚某多次上门催讨,王某却避而不见。2006年3月,姚某再次讨要工钱未果,一怒之下将王某儿子绑架。王某在警方的帮助下成功解救了儿子。姚某被刑事拘留,等待法律的制裁。
思考回答:此案告诉我们,公民在维护权利时应注意什么?
(三)选择题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各个领域,涵盖诸多方面。这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
A.对等性B.平等性C.广泛性D.真实性 2.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是()
A.宪法B.教育法C.刑法D.民法通则 3.下列行为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A.小梅帮助做生意的爸爸偷税漏税 B.小东听从父亲让他辍学打工的要求
C.受到同学欺负的小文找自己的哥哥教训那个同学 D.小明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四)简答题
在第21界冬奥会上,我国体育健儿获得了优异的成绩,首次进入奖牌榜前八名,金牌数实现了振奋人心的重大突破。为了庆祝中国体育健儿的成功,八年一班准备上街游行,以示庆祝。
1.如果同学们不了解游行的具体规定,而随意举行游行,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和危害?
2.通过这次活动,你认为我们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