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的体育课堂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4 13:3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学的体育课堂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学的体育课堂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第一篇:农村中学的体育课堂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民间体育游戏在农村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者:董良冲

一、课题的提出

民间体育游戏是民间游戏中运动类的游戏,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不断地发展、完善,深受一代又一代中国孩子的喜爱,特别是农村孩子的喜爱,其娱乐性强,开展不受时间、空间、地点、材料、人数等的限制,易于继承和发展。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易学,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

农村学校体育课堂上的孩子们接受一些基本技能的兴趣不高,由于条件的限制,场地不足,达不到锻炼的效果,甚至对一些体育项目还感觉很陌生,如:排球、足球、田径等。我把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体育课堂上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他们在体育课堂中的兴趣。

农村学校体育课堂现状:体育课单一认为就是简单的“玩耍”,上课模式的传统性,农村孩子的基础较低,学生的积极性大大下降,老师的教学内容难以实现。

二、课题的界定

民间体育游戏是指源于中国民间传统游戏或体育项目,具有健身性、趣味性。便于参加,便于普及。形式文明、健康、内容活泼。具有独创性,不抄袭现有体育项目,但可加工、创意。

运用是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研究的成果在体育教学和生活中加以推广和利用。

教师组织与运用民间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的体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探索“民间体育游戏在农村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方法、策略、途径,不但能够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游戏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农村体育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找出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致命因子,提出民间体育游戏在农村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推进教师回到研究状态,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通过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及有关有效教学理论,能够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

3、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民间体育游戏的主人。课堂上将会拥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究民间体育游戏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地构建一些基本体育技能知识。

四、课堂研究的对象

七年级——九年级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

1、课题立项,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农村体育课堂教学,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体育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无味。

2、全面搜集民间体育游戏并分类,在搜集与整理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访问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途径进行搜集。民间体育游戏分类:

1、热身游戏:武术贴膏药、跳竹竿、兔子舞等;

2、部分专项辅助游戏 球类:击鼓传球、擂鼓运球接力;田径:板凳龙跑、拉网捕鱼、追地滚球等等。

3、课题研讨,对搜集的民间体育游戏,我们可结合我校的环境条件等选择使用,在形式与内容上尽量保持原貌,或重新编写改造,使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弯道跑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而组织了“武术贴膏药”的民间体育游戏。

4、课堂示范,准备活动分两组,一组运用传统的准备活动,采取慢跑5圈,然后做定位操,这些内容重复使用几下,明显感觉学生积极性下降。另一组准备活动则采取“跳竹竿”这一游戏教学,分成两组,一组打竹竿,一组跳,然后再轮换。打竹竿的人分成两排距离约3.5米,面对面盘腿坐下或双膝跪地,每人双手各执一根竹竿的顶端,成若干组平行状。在音乐伴奏下,由一人统一指挥或唱歌,手持竹竿者随着节拍,同时向下不断地敲打粗竹竿,并且每对细竹竿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时开时合,不断地变换节奏、图形和方位。跳竹竿的人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统一从一面进另一面出。在这一组活动中,学生的激情明显高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5、改革措施:在课题引导下,收集、筛选、创编民间体育游戏,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逐步掌握基本动作技能,探索体育教学的模式。

案例1 在传统的准备活动中,通常采取慢跑定位操。这些内容重复使用,会使学生缺乏新异刺激。上课积极性下降。在教学中,我选择“兔子舞”代替传统的慢跑,兔子舞是大家都了解的一种娱乐舞蹈,它重在游戏者的协调配合。玩这个游戏,全体学员需要听从统一口令,全神贯注地做出统一的动作,大家一边跳一边喊,左左右右,前后,前前前!这样可使学生跳出快乐、跳出激情,在游戏中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案例2 在游戏中巩固动作技能,篮球的运球技术教学,我选用“擂鼓运球接力”游戏,学生在规定的活动范围内,每人一球,在运球过程中主动破坏他人的球,并力争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破坏,可以说加大了练习的难度,也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有效地巩固运球技术,提高了控球能力。

案例3 双脚跳绳接力赛: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成纵队站在篮球场的端线外,排头持绳作好准备。听到出发口令后,双脚跳绳到前场端线然后返回,把绳交给第二名队员,第二名队员按同样方法进行。两组都作完后,以速度快慢分胜负。只许双脚跳,不许单脚跳。交绳必须在端线以外。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改变了传统单人跳绳,可以说也是一种创新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绩效

第一、认识绩效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不够,认为体育不参加考试,平时只要能轻轻松松地玩玩就可以,故对学习一些技术动作(行别是田径的技术技能)的积极性不高,这就给上课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我在上课时巧妙地穿插了一些民间体育游戏,学生对其很乐意接受,上课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上课时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以积极态度投入教学中,我一般都安排了集中注意力的民间体育游戏。为了使学生在进行各种运动后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必要的放松与恢复,我一般都安排了放松性民间体育游戏。在上课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内容设置了不同的民间体育游戏。如在上田径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奔跑能力,组织进行“追地滚雪球”“板凳龙”的游戏,为了培养学生弯道跑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而组织了“武术贴膏药”的民间体育游戏等等,并且不断地利用和创编新的民间体育游戏,使每一个民间体育游戏都有一种新鲜感和一种“一睹为快”的想法。形成一套适合我校体育教学的模式。

通过贯彻“民间体育游戏法”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也使我所教的班体育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总体素质得到提高。并且,从信息反馈中可以看出,由于平时的良好锻炼,使学生有了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第二、技术绩效

1、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得到提高;教师能和学生一起收集、创编、运用一些民间体育游戏,提高了教学效率。

2、民间体育游戏收集分类:

1、热身游戏:武术贴膏药、跳竹竿、跳绳、兔子舞;

2、部分专项游戏球类:击鼓传球、擂鼓运球接力;田径:板凳龙跑、拉网捕鱼、追地滚球 其它类:角斗士、木球、毽球、象棋等适合中学的体育游戏。

3、教学模式

民间体育游戏的设计目标:丰富体育课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农村孩子对体育课兴趣,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筛选游戏内容;讲解游戏方法、规则、注意问题;示范、分组练习;分组比赛;进行有效评价。

案例1 在传统的准备活动中,通常采取慢跑定位操。这些内容重复使用,会使学生缺乏新异刺激。活动积极性下降。在教学中,我选择“跳竹竿”代替传统的慢跑,分成两组,一组打竹竿,一组跳,然后再轮换。打竹竿的人分成两排距离约3.5米,面对面盘腿坐下或双膝跪地,每人双手各执一根竹竿的顶端,成若干组平行状。在音乐伴奏下,由一人统一指挥或唱歌,手持竹竿者随着节拍,同时向下不断地敲打粗竹竿,并且每对细竹竿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时开时合,不断地变换节奏、图形和方位。跳竹竿的人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统一从一面进另一面出。这样使学生跳出快乐、跳出激情,在游戏中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案例2 在游戏中巩固动作技能,篮球的运球技术教学,我选用“擂鼓运球接力”游戏,学生在规定的活动范围内,每人一球,在运球过程中主动破坏他人的球,并力争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破坏,可以说加大了练习的难度,也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有效地巩固运球技术,提高了控球能力。第三、绩效成绩

1、学生的变化

通过研究,学生对民间体育游戏课的兴趣更加浓厚,从而增加对体育课的兴趣,同学之间的协作配合更加默契,课堂参与积极性较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大大增强。

2、教师的变化

通过研讨课锻炼,以及教学观念的改变,理论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到了民间体育游戏在农村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变化:能够明确教学目标,运用民间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确立学生在游戏中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民间体育游戏过程和方法,积极地与学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3、农村体育课堂的新貌

经过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体育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从“要我玩”到“我要玩”的转变,形成教学乐教,学生乐学的模式。

第二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普格县螺髻山镇铁道兵希望学校 罗如敏

【内容摘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利用目标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关键词】 课堂实效 校本培训 目标教学 三维目标

《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课堂有效性》研究以来,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新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经过深入推进,我们发现我校孩子的成绩不是进步了,而是有所后退。我们开始对课改历程进行回顾,对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质量关注,发现民族地区农村孩子由于环境所限,连基本的语言关都过不了,更缺少见识,我们由于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而忽视基本方法的训练,忽视学法的指导,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而忽视基本习惯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纪律性,缺乏勤奋刻苦等良好品质。由于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010年是普格教学质量年,我们于2010年3月开题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研究》“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40分钟要质量”。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三维目标”方面获得协调发展,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知识、能力、思想方向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课时目标,学懂知识、习的方法、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做人,即让学生每堂课能够学到一点东西,哪怕一课一得,日积月累使学生素养逐步提高。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给孩子一瓢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围绕教师能力我校开展了许多校本培训。首先,进行理论学习,全教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测试。我们课题组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教师肢体语言的艺术》,经过学习,我茅塞顿开,原来自己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竟会给孩子一个误导,比如:教学生学生字,一边叫学生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自己的手插在裤兜里,自己都随意学生怎么会认真;又比如,用食指放在嘴前比大声叫安静有用。

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主导作用,向40分钟要质量,把三维目标落实下去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我县的科研成果“目标教学”为基础,采取

第一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先布置学生自学。我班学生预学有七件事,一是读通课文,二是勾出不认识的字词,三是勾出要认的字,并注音,四是标注自然段,五是写生字并给它组两个词,六是读课后词语,七是再读课文,在不会的地方进行批注。老师一说预习,孩子们形成了习惯,就知道要做七件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做上问题小泡泡,问题可以教师向学生提也可以学生向教师提,学生向学生提,允许发表不同见解。第二步:分组讨论,启发诱导。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三维目标的关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应不失时机得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开展辩论等活动。特别是口语交际、老师引导后学生先行思考,分小组讨论,相互提意见,再推荐代表上台汇报,效果自然好得多。教师最后充当节目主持人点破迷津,深化主题,如我在教学《太阳是大家的》,我引导太阳照到鲜花、小树、小朋友、别的国家的小朋友,鲜花、小树也在盼望着可以看出太阳对待每一个生命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太阳的孩子,应该友好相处。学生理解了主题,我又能接着提问,你跟随太阳到别的国家,见到小朋友,你会说什么?学生回答:我们要友好,我们要和平,不打仗,这样一来,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得到提升,达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步:及时检测,反馈评价。检测既是查漏补缺,巩固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产生心理满足获得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每堂课最后5-10分钟,一般都有教学目标达成练习,由教师公布答案。学生相互批语,对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先让学生评议,教师再启发点拨,让学生明白自己究竟错在何处,为什么错了,然后自我纠正。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可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第四步:讲课、说课、评课一体化,“教而不研则浅”。加强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上课时重视身边资源的应用,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多上示范课,每周必上远程教育课,重视说课,很多老师会上不会说。一次,一个老师说课只用了三十秒:“我这堂课有2个目标,一个是学生字,一个是关注事物的变化。没有了。”为此课题组带领大家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我们的老师到阳光小学应聘对方要求15分钟讲课许多老师不知道什么意思,其实这种讲课就是说课,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说教材: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关键。

2、说教法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等。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始终贯彻三维目标。

3、说学法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乐学”。

4、说教学程序:从教师的整个说课过程来说,应该是精华、高潮所在。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4)、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经过多次学习实践老师们的业务得到提高,其实说课就是一种教学反思,既思考在课堂教学中目标达成方法措施还思考因课前准备不充分而引起的尴尬。找准成败之处,分析成败原因,善于发现偏差,纠正误区,找准对策。做到在反思中前进,在前进中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课题组教师还组织观看了电影《小孩不笨》并写出心得体会。马乌子老师写道“孩子不好管,老师不好当,父母得用心,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感受。认真的华语老师,用自己的钱给学生买字典,抽出自己休息时间为学生补课,但是还是不能教好学生。反而成为学生的眼中钉。让我在心底呐喊:怎样才算一位好老师,怎么才能教好学生。”我在观后感中写道:“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什么时候?上课多表扬一个学生读书大声,班上小声也会变大声;多看他们的优点,少看他们的缺点,他们都是可爱的孩子。

《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课堂有效性》研究以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我们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课题组成员对现代新的理论了解和实际操作还有一定距离,其次三维目标在各层次的学生身上体现不够,提高课堂实效性,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苏格拉底《教育理论》、《课堂教学论》、“于永正《教育思想》、吴正宪《教育理论》、《教师肢体语言的艺术》

第三篇: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oc黄清曦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方案

黄清曦2011、9、3

一、课题提出

(一)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在教育信息技术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不仅仅注重学生文化知识上的增长,我们亦注重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成长。体育课程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基础内容,以其技术性、竞争性、娱乐性等特点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高效率的体育课堂有利于调动师生共同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各种技术与技能;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信积极的健康心理。因此,寻找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益,打造一个高效率的体育课堂就成为我们每个体育教师努力的最终目标。

(二)研究的现状 当前,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行,使得学校体育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体育课堂的模式有了改变,课堂的教学方法有了改革,学生的学习观念有了更新,整个学校体育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地发现体育课堂上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信息:课堂上学生的笑声多了,但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了;课堂上教师的表扬多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变低了;课堂上的气氛活跃了,教学过程却形式化了……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无效或低效的局面,面对这一切,我们意识到:只有认真找出产生这些消极因素的原因,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改进教学模式,才能创设一个高效率的体育课堂。

(三)研究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运动负荷、运用教学评价、进行教学反思等方面。

二、课题概念界定

体育课堂教学: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身体健康知识获得、运动技术技能传授、心理健康水平增进为主要学习内容,为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而进行的师生多边互动的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

2、《国家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如施方良、崔允漷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等。

4、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上半叶时期很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思想与理论,它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是一套教学策略,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情景做出及时的决策。

5、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J.S.Bruner)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化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当然不只限于发现人类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6、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优化统一起来。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五个基本成分,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选择每个过程的最优化方案,发挥整个教学系统的最大可能性。

7、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认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及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我们预计从二、四、五年段中分别选择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基础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搜集、鉴别、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逐步推进研究过程。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反思,及时对研究过程进行小结,根据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反思总结等资料进行论文与课题报告的撰写。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新课程理念、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的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层面:通过课题研究,明确“有效教学”的真正意义,界定“有效教学” 的评价标准;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本校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形成有效体育课堂的特色。2.教师层面:通过课题研究过程,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使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

3.学生层面: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启动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1.了解学生的现状,选择课题实验对象,进行原始数据收集;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分工与研究过程中的规章制度; 3.查找、积累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作为研究借鉴;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

1.按预定的方案进行研究,收集试验阶段的数据,作好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研究方案; 3.及时总结研究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实践验证理论。

(三)反思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1.根据实践阶段的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和总结; 2.汇总数据资料,着手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本校是一所具有农村的学校,拥有优美的教学环境,是学生乐于学习与生活的地方。在师资力量方面,我校不仅有8名不同特长教师,再加上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使我们体育的教研活动一直很正规的开展。我相信,在此次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全组成员也会一如既往的发扬积极进取、认真探索的精神,做好本次的课题研究工作。

七、研究成果的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及论文 2.案例分析等

第四篇:职业高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之研究

职业高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之研究

一、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推行以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运动技能、生活方式、健康水平等方面的认识与把握水平已有显著提高。进一步探讨职业高中体育有效性教学策略,重在把握先进教学理念,改进当前教学行为,关注学生情感特点,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二、职业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课堂教学理念之灵魂

新课程背景下,强调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非常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注重其情感体验,使每一位学生受益。

(二)课堂教学目标之基础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完成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体育教学目标能够指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并区别对待,高效、合理地组织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制定符合其生理特点的教学目标,使其有可操作性,并具体化到课堂的每个环节。

(三)课堂教学内容之栽体

教学内容作为体现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其应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又要学习和传播新兴体育运动。有效体育教学内容强调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重视培养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四)教学方式方法之形式

教学方式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课堂的形式,它要灵活多变,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实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学生的知识和情感等全面发展。

(五)课堂学习评价之促进

课堂教学评价对整个教学有着促进和推动的作用。有效教学中的学习评价方式崇尚多元化。变单纯终结性评价为综合性评价,将终结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整合运动知识和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综合评价。淡化评价甄别、选拔的功能,强化评价激励、发展、促进的功能。

三、职业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制定与实施

(一)策略一之兴趣培养

职业高中学生在无课业压力下,具备轻松、活泼氛围的体育课充满喜爱。可实际上学生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早已厌烦了体育教师的“老三样”,即跑步、做体操和玩游戏,加之室外天气冷热多变,学生对体育课更是兴趣索然。而要实现有效性教学,我认为教师必须从学生情感入手,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做到“以学定教”,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以实践来深化解读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教师可引进瑜伽、街舞等多种体育锻炼形式,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篮球、足球、舞蹈、踢毽子、呼啦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兴趣社团,由教师进行专业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对体育课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会不自觉喜欢上体育锻炼。

(二)策略二之个性培养

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师除了教授动作要领,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有自己独特性格与见解的学生要做到不苛求“行动的一致性”不能搞“一刀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并不是机器,而是存在个性差异的人。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上,还在于对相同体育项目学生的技能基础与侧重方向上,因而教师须采取兴趣教学与分层教学策略。兴趣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运动兴趣爱好,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分层教学中,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摸底情况,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由于学生发展情况不一,划分标准亦不可一概而论,如教学单手肩上投篮时,与男生相比,女生普遍力量不足,因而可将练习距离调近些,随着教学进度推进再适当调整。再比如有的学生喜爱轮滑、独轮车等新兴时髦项目。我们也应尊重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抓住任何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激发其运动兴趣的机会。

(三)策略三之强化技能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动作技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我们体育教师在学生技能掌握时候应该把握“最近发展区”,加速学生发展。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保证学生运动安全和锻炼效果,虽不苛求过于“竞技化”的教学,但也要要求学生强化技能训练、掌握动作要领。例如在进行跨越式跳高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技能水平,充分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采用激励法、示范法、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实现了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四)策略四之师生互动

新课改下为提高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须进一步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在动作要领传授、比赛、游戏等环节中深化师生互动关系,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玩得开心、学得好。例如在体育比赛中,教师可安排见习生担任裁判,自己参与到学生比赛中,这样既使见习生参与到比赛中,又增强了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比赛热情。

四、结语

新时期加强职业高中体育有效性教学,还须结合新课标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创新,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锻炼技能、增强体质,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篇: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转](浏览次数:123)haibaicai

发表于2009-2-15 9:34:00

一、问题的提出

1、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间体育活动已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校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这是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进入新时期为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全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教育部并明确提出“只有把大课间推广起来了,才能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又具体部署“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开会并下发文件,推动大课间的实施”。

正因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明显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所以教育部在2007年4月28号正式启动“青少年阳光快乐体育”工程,目的是改变现在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的不良现象,使众多的学生健康茁壮成长,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体质。

现在全国很多城市学校已开展了此项活动,省市乃至全国都举行过相关的教学研讨和相关展示。在实施方面,我区东山小学形成了很好的教学模式。我校也在2007年予以实验并实践。

既然大课间活动具有如此的重大意义,作为一线的农村体育教师却面临着体育改革中的一项重大难题,我们到底该如何在农村小学的教育活动中去落实。所以,很有必要对课间操改革在农村小学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有效性进行论证,以期促进学校大课间活动在农村小学中健康快速的发展。

2、选题的意义

开展《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研究》是为了满足我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需要;近两年,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我国中小学生部分身体素质,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我校学生及老师的体质健康状况这些年也成下降趋势,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活动项目一层不变,缺乏是其主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但是长期以来,这些规定始终未能引起一些地方和学校的重视。随着体育新课程的全面落实,学生对健康的要求从以身体素质为主,逐渐提高到兴趣爱好,技能要求,心理需求,社会人际交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笔者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积极实施体育课间操的改革,在我国目前的教学环境下、仍然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同样,在学校大课间活动中,我们的学生依旧以教师安排的活动内容为主,学生自主的活动内容空间相对较少。就是有大部分也是简单的、象征意义的自主练习内容。但这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已有了很大的飞越。目前农村小学的大课间活动水平较低,这与农村小学基层教师的业务水平、大工作量牵扯精力有一定关系。

通过实施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心理健康,表现出乐于与人合作,关心他人与集体,并能将这种良好的思想转移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另外,大课间活动无论对社会发展(社会的需要和终身体育教育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还是个体成长的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我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确立了本课题,试图通过探索和实践,寻找到突破口,最终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新路子。

二、概念的界定

1、大课间活动的概述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显著的效果。

2、有效性的概述

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三、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法》、《体育法》关于学生每天必须保证运动一小时的阐述。

3、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即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体验性,调动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思考,从而实现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的目标。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课题设计)与创新

1.目标

为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的有效开展找出一条可行之路。(1)通过研究学习课题能熟悉大课间活动运作程序,熟悉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论,自觉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大课间活动教学设计、实践和完善。

(2)结合农村小学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实施规划方案(指导性意见)。

(3)尝试建立各年级的大课间活动项目资源库,并进行活动实验,逐步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有效大课间活动计划。

(4)关注农村学生和教师在大课间学习活动中的成长,建立相应的评价激励体系,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体育素养的全面提高。

2.内容

一、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有效性实施的研究;

1、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有效性的保障措施研究

(1)时间保证

下午第二节课后40分钟,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由于天气原因,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棋类游戏(器材自备),由班主任组织安排。

(2)制度保证

学校制订大课间活动时明确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具体有:领导督察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等多种制度。使大课间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

(3)人力、物力保障

要求全体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活动的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其它小型、易损器材由各班组织学生自带。

2、增强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有效性的措施研究

(1)安全保证

学校要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学生乱跑的混乱现象。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注意安全。同时注重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必须做到科学合理。

(2)激励保证 活动实行考核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考核分两方面:一是对班主任的考核。班主任的思想认识,责任心,工作态度将直接决定大课间活动的质量。为调动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应对此工作作为班主任的专项考核内容。另一方面,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

(3)鼓励创新

大课间活动除时间有具体规定、保证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学校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鼓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班主任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球类游戏等多种项目。同时,也鼓励学生提供活动项目,以供参考。同时注重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的科学变化调整,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二、建立与学校相适应的校本

(1)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校本课程计划开发以及实验的研究;

在研究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研究的同时,加大各年级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开发,力争建立各水平(或年级)的活动内容资源库,并进行1—2轮活动实验,逐步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活动内容,为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提供素材。

(2)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的研究与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一项好的实验可能会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本研究将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工作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自主性等方面的变化。

(3)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

在大课间活动的同时,加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特有教育资源,争取学校体育特色的形成。

三、创新之处

1、全体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2、活动实行考核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一是对班主任的考核;另一方面,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

3、注重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的科学变化调整,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4、加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特有教育资源,争取学校体育特色的形成。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的思路、过程

(1)研究筛选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准备阶段)。

主要有四方面的工作:⑴分析本校乃至本地区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的经验,过滤出可供发展的项目或方面;⑵广泛学习相关经验和理论,过滤出可供借鉴的项目或方面;⑶调查研究,制订课题实验方案;⑷成立课题。

(2)实践探索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12月)(实验阶段)。

根据实验方案,从以下几方面分阶段组织进行实验:

(1)着重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的基本方案的研究。学习课程计划和原有的教学参考,研究和分配学校的教学资源;

(2)学习一般体育活动的理论和优秀大课间活动案例。分年级进行活动设计和教学研究;

(3)开展教学研讨总结初步的设计策略;

(4)再设计、再实验、再研究,完善大课间活动设计方案库等等。

(5)积累完善阶段:(2009年2月~2009年6月)(总结阶段)。

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对各方面的探索进行测评、验证,使其研究项目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日趋完善;

(2)实验总结,成果展示;

(3)邀请上级领导和专家组进行成果鉴定验收。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分析整理教教育教学理论,优秀活动案例,利用相关的优秀内容等形式学习借鉴。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练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与实验法、统计法和观察法结合,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坚持写大课间活动反思随笔。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

(3)分析研究法:利用学校典型大课间活动案例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地设计和实施的策略,及时予以推广。

(4)实验对比法:对大课间活动的效果等方面可以展开实验研究、对比,找出适合本校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模式。

六、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预期完成时间:2009年6月,成果形式主要为:调查与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活动计划、案例、活动资料、影像图片等。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思想重视,明确职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研组各种研究活动。

(2)制定计划,分步实施,改革实践。根据方案分层实施。

(3)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专家请教。

(4)争取领导重视,主动接受或邀请领导的监督。

(5)课题实施教师专业素质较高,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下载农村中学的体育课堂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学的体育课堂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合集5篇]

    文/刘 倩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介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的。通过进行课堂讨论,学生不仅能获得关于生命活......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注重课堂上的互动性,而课堂互动离不开课堂提问。要提升......

    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渐趋丰富,目前对于技术的关注重点由重视硬软件及资源建设,转为关注评价技术在学校和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即信......

    高中化学课堂讨论有效性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讨论有效性研究 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实质,教学效率低,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具体的表现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学生学......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沙河市蝉房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背景: 审视当前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刻......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具有自身的研究优势,主要反映在它不脱离教学,目标指向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参与研究之前已经有所思......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报告 河北兴隆县六道河中学 贾利民 一、课题的基本情况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属“承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于2010年9月初步拟订......

    《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 摘要:**市雅关学校这一农村九年义务制学校,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课堂教学实效性新理念深入人心的基础上,经过多种尝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