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学案[精选]

时间:2019-05-14 13:0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骞学案[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骞学案[精选]》。

第一篇:张骞学案[精选]

语文导学案

张骞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学习重点

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自学

【定标自学】

一、张骞与西域

张骞,字子文,西汉成固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当时汉匈交恶,汉朝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抗击匈奴的战争。武帝了解到大月氏需要帮助的情况后,想联合大月氏,以“断匈右臂”。于是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身分应募,肩负出使大月氏任务。

建元二年(前139)张骞由匈奴人甘父作向导,率领一百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出发。他们朝行暮宿,风餐露宿,备尝艰辛,不料中途被匈奴所俘,一扣就是十年。但这些并没有动摇张骞完成通西域使命的决心,带去的旌节一直留在身边。

后来,张骞一行趁匈奴不备,逃离匈奴。翻山越岭,到达大宛。在大宛向导的带领下到达康居,最后到达大月氏。

但是,大月氏的国情已发生很大变化。他们迁到妫水流域后,征服了邻国大夏,决定在此安居乐业,不想再跟匈奴打仗。同时,月氏人还认为汉朝离自己太远,不能联合起来共击匈奴,因此张骞“断匈右臂”的目的没有达到。张骞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余,于元朔元年启程回国。归途中,又为匈奴骑兵所获,扣押一年多。元朔三年,逃回汉朝。汉武帝详细地听取了他对西域的情况汇报后,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赐甘父为奉使君。张骞自请出使西域,历经艰险,前后十三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

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汉,直达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撒马尔罕。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二、语言积累

语文导学案

1.通假字

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诚得至,反汉 为发导绎

并南山,欲从羌中归 2.古今异义

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3.一词多义

闻此言,因欲通使

乃募能使者

唯王使人导送我 单于留之

大宛闻汉之饶财

以其头为饮器

骞以郎应募

又自以远汉

以其头为饮器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而为匈奴所闭道

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

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与妻,有子

然骞持汉节不失

宛以为然

唯王使人导送我

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4.常见实词

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逃(动词)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恨(动)

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恨(动)

道必更匈奴中 经过(动词)

传诣单于 到„„去(动词)然骞持汉节不失 丢失(动词)

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逃(动词)

语文导学案

大宛闻汉之饶财 丰富(形容词)

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赠送(动词)

为发导绎 向导(名词)

康居传致大月氏 转送(名词)

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 攻打(动词)5.常见虚词

以其头为饮器

汉方欲事灭胡

闻此言,因欲通使

乃募能使者

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居匈奴中,益宽

若欲何之

诚得至,反汉

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6.词类活用

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唯王使人导送我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 7.特殊句式

张骞,汉中人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

无与共击之

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汉何以得往使?

若欲何之

而为匈奴所闭道 复为匈奴所得

对话

合作探究

1.请概述张骞出使西域经历的艰难历程。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3

语文导学案

2.“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一句概括性强。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几句改写成一个完整生动的故事,300字左右。

3.张骞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请你写一句公益广告词,以体现文化交流的意义。评价

完成“伴你学”第8页。

个人小结:

第二篇: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5课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班级: 姓名: 组号: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学习重点和难点

1、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本课的重点。

2、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①目的:______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______ ③困难:______________④结果: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出使西域:

①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③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用:打通了_____________ 加强了_____________

4、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职权范围:________________

二、丝绸之路

1、开通时间:____________

2、开通条件:① ___________________汉武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张骞 ③____________________西域都护

1、基本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史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班超经营西域

1、班超出使西域 时间_________

2、_________出使大秦。

3、大秦使者来访时间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四、堂清检测:

一、选一选

1、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2、汉朝时期,中国同西方的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同西汉一起东西夹击()A、大秦 B、匈奴

C、大宛 D、楼兰

4、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 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古时称()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5、西汉以前,新疆地区不知道开凿水井,后来学会了凿井技术,并出现了独特的既用于灌溉又能解决生活用水的坎儿井,这种“坎儿井”最有可能出现在

A、张骞通西域之后 B、班超经营西域之后 C、西域都护设立以后D、昭君出塞 之后

6、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A、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7、当时,西汉传入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 ②铸铁技术 ③井渠法与坎儿井 ④葡萄与石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司马迁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9、回答下列有关两汉对外关系发展的问题:

⑴西汉武帝时,曾两次出使西域的是谁?这个人出使西域,开辟孔道,在我国历史上称为什么?

⑵试从与西域建立外交、发展国际交通与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说明他通西域的贡献。

⑶你认为他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试抒发你的意见。

知识图解:

感悟收获:

第三篇:第15课导学案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5课导学案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学习重点和难点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课堂导入:

80年代,诗人纪宇在《风流歌》里写道:“张骞通西域,我在鞍前。鉴真东渡,我在船后。”我国古代历史上涌现了很多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西汉时的张骞便是我国第一位外交家,世界上第一位探险家。他是怎样历尽艰险不辱使命两次出使西域的?他这一活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①目的:______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______ ③困难:______________④结果: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出使西域:

①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用:打通了_____________ 加强了_____________

4、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职权范围:________________

二、丝绸之路

1、开通时间:____________

2、开通条件:① ___________________汉武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张骞 ③____________________西域都护

1、基本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史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班超经营西域

1、班超出使西域 时间_________

2、_________出使大秦。

3、大秦使者来访 时间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精讲点拨: 1.教师展示地图《西域形势和张骞通西域路线》,结合地图说明西域的地理概念。提出问题:“有谁知道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并引出对张骞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即: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出“这个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新物种有哪些,汉族的哪些技术和物品传入西域”?可以结合本课“活动与探究”第2题的插图,通过提问加深印象。

3.可以通过讲述的方式,突出强调西域都护的设置,解释“都护”的含义。

4.让学生在教材《丝绸之路》的地图中指出路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先讲清陆上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再通过地图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并指出海上这条线随着远洋技术的提高,不断地被拓展。这两条商路是中国和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可以在此用幻灯或计算机打出丝绸之路的地貌:荒无人烟的戈壁和沙漠地带,茫茫无际的大海和滚滚波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认识丝绸之路的艰辛。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上道路运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目前,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专门学问。

5.中国古代‘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对班超在西域的活动,尤其是他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胆识、机智及结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引导学生对班超进行评价。达标检测:

一、选一选

1、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2、汉朝时期,中国同西方的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同西汉一起东西夹击()A、大秦 B、匈奴

C、大宛 D、楼兰

4、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 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古时称()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5、西汉以前,新疆地区不知道开凿水井,后来学会了凿井技术,并出现了独特的既用于灌溉又能解决生活用水的坎儿井,这种“坎儿井”最有可能出现在 A、张骞通西域之后 B、班超经营西域之后 C、西域都护设立以后 D、昭君出塞 之后

6、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A、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7、当时,西汉传入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 ②铸铁技术 ③井渠法与坎儿井 ④葡萄与石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司马迁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9、回答下列有关两汉对外关系发展的问题:

⑴西汉武帝时,曾两次出使西域的是谁?这个人出使西域,开辟孔道,在我国历史上称为什么?

⑵试从与西域建立外交、发展国际交通与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说明他通西域的贡献。

⑶你认为他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试抒发你的意见。拓展提升: 1.假如你是汉代的一位商人,在丝绸之路上,你会怎样进行买卖?又有哪些所见所闻?(展开想象,大胆发言)2.近年来,“东突”势力频繁在我国制造恐怖事件,妄图将新疆地区从中国分裂出去,成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请结合所学知识,批判东突厥势力的例行逆施。课外作业:

必做题:请对照历史地图和当今地图,模拟重走丝绸之路。说说丝绸之路的自然风貌、地理物产及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谈谈你对古人开通丝绸之路的艰辛和探险精神的体会。你能试者画出古丝绸之路的示意图吗?请试试。选做题:

1、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汉朝,游览了丝绸之路,请你描绘你的所见所闻,并试着办一份历史小报或者制作有关丝绸之路的网页。

2、从网上查找有关丝绸之路的网站,请从“丝路花絮”“丝路人物”“丝路风情”“丝路故事”中任选一题,写一篇小文章。

知识梳理

相关链接

丝绸之路

早年,人们对这条东西往来的通路没有给予一个统一的固定名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英文作the Silk 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Herrmann)在 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近年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丝绸之路上,也流传着许多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佳话和传说。

说到丝绸之路,人们自然首先会想到中国丝绸的西传。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丝绸就已经大量转运到了西方世界。在古代罗马,丝绸制的服装成为当时贵族们的高雅时髦装束。因为来自遥远的东方,所以造价昂贵,罗马为了进口丝绸,流失了大量黄金。我们今天在雅典卫城巴台农神庙的女神像身上,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收藏的酒神巴克科斯的女祭司像上,都可以看到希腊罗马时代的人们所穿着的丝绸服装,轻柔飘逸,露体动人。丝绸服装的追求已经到了奢侈浪费和伤风败俗的地步,使得罗马元老院多次下令,禁止穿用丝织服装,但并没有起多大作用。

罗马帝国的古典作家们把产丝之国称之为“赛里斯”(Seres)。公元一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Gais Pliny the Elder,23—79)在《博物志》中说:“(赛里斯)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到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赛里斯就是中国,这是当时丝绸远销罗马的真实写照。

老普林尼和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的西方学者,并不清楚丝绸是如何织成的。中国的养蚕和缫丝的技术是很晚才传到西方的。唐朝初年西行取经的僧人玄奘,在公元644年回国途经于阗(今和田)时,听到一则传说,在现存的有关于阗佛教史的藏文文献中也有大同小异的记载。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讲于阗王曾娶东国(一本作中国)女为王后,暗中要求对方将蚕种带来。新娘下嫁时,偷偷把桑蚕种子藏在帽絮中,骗过了关防,把养蚕制丝的方法传到了于阗。从此以后,于阗“桑树连荫”,可以自制丝绸了。于阗国王为此特别建立了麻射僧伽蓝,以为纪念。近代考古学者曾在和田东北沙漠深处的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一块八世纪的木板画,上面描绘着一位中国公主带着一顶大帽子,一个侍女正用手指着它。研究者都认为,这里所画的正是那位传播养蚕制丝方法的丝绸女神。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盆地的古墓中,发掘出大批高昌国时代(502-640)的汉文文书,证明了塔里木盆地的西域各绿洲王国生产的丝织品情况。

至于更远的西方世界,是迟到六世纪东罗马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theGreat,483—565年在位)时,才由印度人(一说波斯人)从塔里木盆地的西域王国那里,用空竹杖偷运走蚕种的。

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中国奉献给西方世界以精美实用的丝绸,欧亚各国人民也同样回报了各种中国的需求品。

第四篇:《张骞》教学设计

《张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及《郅都》一文,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教学重点

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3.对张骞的评价。教学方法

自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检查 略。

二、导入课文

播放视频《张骞出使西域》,并由此导入课文。

三、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读课文 1.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是怎样的? 2.张骞是个怎样的人? 3.你如何看待张骞出使西域?

4.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四、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以上问题。

五、教师提问点拨 1.关于张骞

持节不失、心胸宽大、诚实可信、勇敢智慧。2.关于如何看待张骞出使西域

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入手。言之成理即可。3.文言常识 ⑴通假字

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通“向”

诚得至,反汉

通“返”,返回

为发导绎

并南山,欲从羌中归

⑵古今异义

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⑶一词多义 使

闻此言,因欲通使

乃募能使者

唯王使人导送我 之

单于留之

大宛闻汉之饶财

以其头为饮器

骞以郎应募

又自以远汉

以其头为饮器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而为匈奴所闭道

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通“译”,翻译

通“傍”,靠近

古义:要旨

今义:要点,要求

古义:十三年

今义:年龄

使者(名词)

出使(动词)

派(动词)

他(代词)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用(介词)

凭借(介词)

认为(介词)

作为(动词)

替(介词)

被(介词)

因而(表示因果的连词)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

并且(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跟(介词)

与妻,有子

给与(动词)

然骞持汉节不失

但是(转折连词)

宛以为然

对,正确(形容词)

唯王使人导送我 表示希望语气(副词)

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只(副词)

⑷词类活用

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向西(名词作状语)

唯王使人导送我 做向导(名词作动词)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

使„„称臣(使动用法)

⑸特殊句式

张骞,汉中人

(判断句)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

(定语后置)

无与共击之

(省略句)

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省略句)

汉何以得往使?

(介词宾语前置)

若欲何之

(宾语前置)

而为匈奴所闭道

(被动句)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

(被动句)

复为匈奴所得

(被动句)

六、课后作业 1.笔译全文。

2.“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一句概括性强。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几句改写成一个完整生动的故事,300字左右。

第五篇:张骞纪念馆导游词

张骞纪念馆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骞纪念馆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我是导游袁浩岚,大家可以叫我袁导。我很荣幸为大家服务,今天我们将去参观城固县的张骞纪念馆。

张骞,城固县人,他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是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两次出使西域,历尽千辛万苦,建立了西汉和新疆等地各民族的联系,为我多民族的团结统一奠定了基础。它“凿空万里”打开了中西通道,使中国和西亚及欧洲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中外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元朔六年病卒,归葬故里——白崖村北四公里处的饶家营村。当我们走进张骞纪念馆的大门,绕过售票厅,就来到张骞的雕像前,这尊雕像雕刻的栩栩如生,张骞手持节杖,威风凛凛的挺立在这里,一动不动。这尊雕像的下面是以黑色大理石为基座的,上面刻着有关张骞的简介,朋友请随我到大殿看看,大殿两侧的对联“一使胜千军,两出惠万年”由张保庆题写,门的顶部悬挂着“大汉之魂”的横匾。献殿的墙上是两幅油画,一幅是《张骞出使西域图》,描绘的是汉武帝向张骞授节杖的情景,节杖是由竹竿所制,红色的是赤色的牦牛尾,节杖比使者的性命还要重要。另一幅是《凿空图》,描绘的是西域人民热烈欢迎张骞的情形。再往后就是石虎亭和张骞墓,张骞墓风景优美,有大柏树、花草、小鸟,还有一些古怪的石头。张骞墓,座北向南,南北长25米,东西宽20米,略呈长方形,墓顶状如覆斗,古柏笼罩,四季苍翠,前竖碑三通。张骞纪念馆被国家评为AA级旅游景点,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地方。

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中午十二点在大门口集合,请保管好随身物品,不要乱扔垃圾。

谢谢大家!

下载张骞学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骞学案[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骞原文及翻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张骞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帮助。原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

    成语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

    成语故事 西汉后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死了以后,第二年春天,皇太子刘彻当了皇帝,这就是少年英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

    张骞通西域习题

    材料一: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保持汉朝的节操)”。......

    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张骞通西域说课稿,欢迎阅读参考!一、说教材(一)教材内......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案(范文大全)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温故知新】 说出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措施及意义【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

    南阳张骞后裔的对联

    南阳张骞后裔的对联 两千多年前,“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张骞封侯南阳方城博望,并在此地留下了张氏后代;两千多年来,方城张骞后裔一直期盼回陕西城固张骞故里认亲祭祖;而今,......

    张骞出使西域教学反思

    张骞出使西域教学反思本课是作为全校公开课、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多次修改,并且在组内公开试讲了多次,由学科组老师们多次评课,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而最终定稿的。因此,本节......

    支部活动总结及其展望张骞

    2011-2012年度支部总结一、支部活动总结及新学期展望 这学期我参加了咱们支部组织的,徐云成等同学的转预备党员的仪式,以及孙浩同学转正式党员的仪式。当然,两次仪式我都印象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