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开宏观之窗 读后感
前几日带儿子到书城闲逛,看到韩秀云所写的《推开宏观之窗》一书。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也喜欢树皮的装帧,就买了一本。拿回家以后,花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快速的翻阅了一遍。应该说,这本书是一本宏观经济学的入门书,作者写的通俗易懂,也很顺畅。虽然自己大学是学经济的,不过工作以后再看这些书,才发现上学时因为阅历的原因,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太过机械和肤浅。虽是老知识,但每翻一遍都有新收获。
这本书写了二十三章,涉及到了宏观经济的几乎所有方面,但都是一点而过。不过,这次的快速阅读还是让我对一些知识有了新的认识。
关于经济学的流派,以前看过一些书,什么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新自由主义学派等等,搞得我云里雾里。韩老师提出了一个我很好记的经济学派划分:经济学派就分两派,一个是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主义,靠“看不见的手”促使经济运转;二是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靠“看得见的手”调控经济。其他的什么货币主义、预期理论等等,都是这两类学派的分支。对像我这样不搞经济学研究,脑子不好使的人来说,这个分法好。
关于一国经济是如何平衡的。韩老师描绘了凯恩斯对一国经济平衡条件的描述公式:一国的经济有四个部门,分别是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经济平衡的公式为:消费品+储蓄+政府收入+进口=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这个公式表示的含义表示四个经济部门总的产能等于四个经济部门总的消费,这样经济才能平衡。这个公式对经济最大的影响在于如果要求得平衡,需要很好的解决各个经济部门的财务分配问题,因为如果财富分配严重失衡,这个公式所表示的平衡迟早会打破,经济危机迟早会发生。试想,如果居民的储蓄很少,财富都保留在了企业和政府,那么企业只能扩大投资,政府的财富过度又会导致腐败和财富过度集中,但是公式的另一头没有消费。如此一来,经济失衡是必然的。如果财富都分配给了企业,分配给了政府,居民的财富很少,那样的经济也不可持续。中国的经济就面临着这个重大的问题。不知道马克思所说的:资本的逐利性必然导致再生产的不平衡,并导致经济危机。目前的中国不仅面临资本的逐利性,还面临着权利对财富的过度攫取,我们的再生产不平衡会不会出现?何时会出现?老天保佑!
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和三农问题。韩老师讲到中国的社保问题,提出如此大的资金缺口如何解决,其中政府的一个思路是盘活存量的庞大的国有资产,即通过国有资本上市——股权分置改革——转让部门国有股权——收回部分现金。后来因为在股市上套现带来的影响太大,而且还有掠夺居民财富之嫌,所以这一思路又没大面积铺开。但是从去年上海推出的大面积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以弥补社保亏空的思路和做法,以及近期有个别政府想通过股市变现来解决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来看,中国股市承载的东西太多,中国股市承担的更多的是解决国有企业和为政府融资的职责。这一背景,对于经常混迹于股市的人来说,不可不察。
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极限问题。“看不见的手”永远是主基调,“看的见的手”永远是辅助。而且,“看得见的手”都是有极限的。比如财政政策,其实质就是在居民负债消费、企业负债投资之外增加了政府负债消费和投资,但是这个负债是有限度的。比如财政赤字/GDP原则不超过3%,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原则上不超15%,太高了会导致政府债务危机。像欧债危机、俄罗斯危机、阿根廷危机等。比如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局限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膨胀率的限制,通过膨胀率已经很高了,想再发票子没有空间了。比如目前的中国。二是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放水,但是商业银行因为害怕危险,将流动性截留在了自己手里,不放贷,水流不到经济体中去。不如1998年的中国惜贷现象,目前的欧洲银行(欧洲央行放水,商业银行拿到钱以后却将钱存回了央行);三是央行放水、商业银行也放水,但是企业和居民不喝,最典型的就是流动性陷阱。比如目前的美国,目前的日本,利率长期维持在0%—0.5%的水平,但是企业和居民就是不借贷。我喜欢一句对货币政策的比喻:货币政策就像是放出来的水,企业和居民就像是一头牛。你可以把水放出来,也可以把牛赶到河边,但你不能摁着牛的头让它喝水。喝不喝你说了不算。
正文结束 分享:
《推开宏观之窗》内容简介:身处现代社会,如果你不懂宏观经济知识,看不懂汇率、利率、税率的变化,不知道GDP、消费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率,就无法投资理财,无法选择职业,无法经营好企业,甚至无法调控好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作者认为,每个人、企业和国家都必须掌握一定的宏观经济知识,了解一些经济规律,学会一些经济指标,进而可以自主判断出股市、商品市场、汇市、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顺应经济的大势,减少风险,保护环境,让生活更美好。《推开宏观之窗(第3版)》共23章,结合中国的国情、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和人民的生活,将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生动浅显地展示给读者。作者旨在通过这本书,为读者打开通向宏观经济知识的一扇窗户,学习一些必备的宏观经济知识。
推开宏观之窗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本书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如果你对宏观经济不甚了解,但对企业和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却又日益旺盛,那么《推开宏观之窗》这本书,将用最浅显的方式,把您引入一个精彩而生动的宏观经济世界。”一本上至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下至职业经理人和普通百姓都能看得懂用得上的宏观经济启蒙读物。推开宏观之窗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值得肯定的是此书的语言非常平易,非常契合其为“政府官员与企业老总(大概是国企)”普及经济知识的定位。提纲挈领地交代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史以及宏观经济要素的一般运行机制。一本普及读物能做到的,这本书做到了,只是部分章节的结构略有杂糅,原本可以更加明晰一些。此书的“红墙学派”的立场是明显的,非常驯良、非常谦卑、非......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宏观经济所显现出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GDP、通货膨胀、汇率等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在书中一一得到解答,同时用真实的示例告诉了我宏观经济对于我们所存在的这个社会和个人的影响,让我学会了如何将宏观经济的思维,巧妙地应用到个人的投资和消费决策。2007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GDP增幅11.4%;股市从年初的2000点一路爬升至6000点;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等等,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显而易见:最新的CPI数据已经达到7.1%,通胀预期已形成;货币流动性增强进一步推动楼市节节攀升……当然,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止这些负面效应的扩大:连续3次的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反垄断法的出台等等,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就是经济过热!一方面,原材料价格成倍上涨,由于其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流程结构单一,受人工等周边成本推动价格上扬,属于成本推动型;另一方面,零售产品(汽车、电子、服装等)价格走低,也就是过剩的产能开始显现出来了,并且开始发挥作用。造成产能扩大的原因就是经济过热,过度投资。因为经济过热真正的后果是过热当中形成过度的投资所产生的过剩生产能力,最后会导致通货紧缩,利润下降,会造成经济萧条、企业倒闭。所以我认为,投资还是应该多投点基础设施,这样可以减少一点生产能力。而且这个问题一定要从宏观角度看才能看清,如果仅从微观角度看,我们的企业总会感觉需求怎么少了?其实需求没少,你感觉需求少,是因为竞争对手比以前更多。
韩秀云老师的《推开宏观之窗》和《看不懂的中国经济》是西方经济学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宏观经济学普及读物。读研究生时曾经拜读过《推开宏观之窗》,最近又购买了经过修订的最新版本,感觉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更加凝练,实用性更给力。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西方经济社会经历了由自由主义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两大阶段,也造就了当代社会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体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并存的混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自由追求财富的渴求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日益强烈。大家都想过的有尊严,生活幸福,都忙碌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权利和发展权利。这一基于人类本能的需求相信全球各经济体中的城市公民感受会更加深刻,并深深触动着每个人的灵魂。
抛却意识形态主导下的政治组织形式,消灭贫穷已经成为联合国和各国发展经济社会的终极目标之一。中国也不例外。吴敬琏老先生认为中国前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是增量改革,即体制外的改革,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增量更多由民营经济来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未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治体制改革,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的政治体制,即使很难说清在那些方面产生了影响和产生了多大影响,经济发展对政治、文化的巨大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其实,无论是政治改革,还是经济改革都是手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2.3亿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农民工和5.5亿农民的吃、穿、住、用、行、教育、医疗等问题在未来发展中的解决策略都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正如李约瑟、黄仁宇和毛泽东认识到的一样,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这一制约中国向更高层次迈进的瓶颈问题确实到了该加速解决的阶段了。这一点在政界、工商界和一切关注关心中国发展的人群内应该是得到认同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011年是中国的“十二五”开局年,在国家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大政方针指导下,搅动和激发13亿人民的发展激情,解决涉及7.8亿人的农民的城镇化和就业问题,将极大考验执政党的智慧。采撷中外历史发展经验教训,秉承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改变政府主导、孤军作战的方式,多种政策措施联动,引导社会各界和民众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这场决定中国未来发展高度的大变革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战后的德国欧洲崛起的重要经验之一是提高国民素养。对于发展日益加速的中国来说,这一点显得更加重要。宏观是由无数的微观构成的,无数的微观倾向决定了宏观大势。假如未来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均衡了,全体国民的收入都增加提高了,假如13亿国民都能读懂《推开宏观之窗》了,都能应用到日常的经济生活中了,那么政府宏观调控的现实压力和舆论压力都会减小,国民追求财富增长的能力就会大大提升。经济人理性假设下,国民创造财富和让财富保值增值的热情将会极大地推动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井喷发展,制度、技术、资本内生性极大增强,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华民族发展的新高度同之并驾齐驱或者超越之将指日可待。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人口众多,分享巨额人口红利的同时,居安思危,应在如何提高民众知识架构上下功夫。在全球市场经济洪流中,向国民普及一些经济学常识,让民众更加理性地看待各种经济现象,并具备基本的分析辨别能力,是当代中国教育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韩老师的《推开宏观之窗》一书恰逢其时,言简意赅,易于普及,只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有一些经济常识,参加过一些社会实践的人就可以几乎没有阅读障碍的流畅阅读。政府官员、企业家、普通公民各个群体均可以从中获益。假使该书能够得到普及推广,深入民心,启发民智,则可以作为中国老百姓的“国富论”,强国富民了。
第二篇:推开金融之窗学习笔记
《推开金融之窗》学习笔记
● 怎么筹集资金呢?一个方法就是到银行申请贷款,另一个方法就是发行股票、债券。发行股票、债券这样筹集资金的融资活动也是金融活动。
● 跨国贸易与国际投资,商品与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因此产生了汇率、国际收支等国际金融问题。
● 金融就是大规模的资金的融通及其相关活动。资金的融通既可以是跨空间的,也可以是跨时间的。所以,金融就是跨时间、跨空间的大规模的资金融通。
那么,资金到底是怎么流动起来的呢?怎么让这种大规模跨时间、跨空间的资金流动既安全,又有效率呢?
首先,资金的流动需要场所,这个场所就是金融市场。银行、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等都是资金流动的场所,它们都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
金融机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另一类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就是能够从事存款、贷款及其相关业务的金融机构。
● 在我国,任何一个机构要获得从事存款、贷款业务的资格,必须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虽然存款、贷款业务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金融活动,但是只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从事这种业务。
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分为三种,即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的作用就是负责监管其他所有的银行的。一个国家最多只能有一个中央银行。中国的中央银行就是中国人民银行。
商业银行的目的就是营利。商业银行吸收老百姓的存款,然后作为贷款借给别人使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都是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出资创办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扶植某些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或者某些项目的建设,帮助政府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等等。这些机构从事的都是金融活动,但它们不能从事存款、贷款这些只有银行才能从事的业务,因此它们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
● 在金融市场中,个人与金融机构使用金融工具,从事金融活动,从而导致了资金的大规模流动。
● 要让金融能够良好地运行起来,不出问题,而且高效率地运行,我们需要两样东西。
一、金融活动的调节机制,即金融市场中的“物价”。
在商品市场中,影响厂家决定是否生产与销售某种产品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呢?我们作为消费者在购物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当然是价格。正是价格机制的这种调节作用,厂家才不会盲目生产,才能避免产品堆积在仓库里卖不出去。
在金融市场中,也要有一个“物价”一样的东西来调节金融活动。这个东西就是利率。没有利率这个“物价”一样的东西来调节金融活动,金融秩序就会混乱。
二、关于金融活动的法律法规。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金融处在核心地位。
● 金融市场就是人们从事金融活动、资金进行流动的场所。
● 金融市场主要分为三大类:黄金市场、外汇市场与资金市场。
黄金市场是专门从事金银等贵金属交易的市场
外汇市场是专门从事外汇交易的市场。
我们一般主要是同资金市场打交道。
● 金融市场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多好处,最主要的有三个:
第一,提供充足的资金;
第二,降低交易成本;
第三,转移并分摊风险。
● 有两种方式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融资。
一、银行贷款。
二、到股市去发行股票。2007年,国内公司通过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发行的股票金额是868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国内的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在市场上筹集了8680亿元的资金。此外,我还可能跑到美国去,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向全世界人发行股票。
● 分摊风险等于是增强了整个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 怎样创建发达的金融市场?
首先,要创建安全而高效的金融机构。
其次,金融市场的运行需要利率这个“物价”发挥良好的作用。
最后,还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对金融市场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同时让因为别人造假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能够挽回损失,这样,人们才会放心地进入金融市场,从事金融活动。
● 中央银行创建起来后,它发挥什么作用呢?
中央银行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为了保证一个国家货币的稳定与金融系统的安全。它是银行的银行。
首先,它也提供存贷款业务,但只对银行提供。作为银行的银行,它只接受银行的存款,也只对银行进行贷款。商业银行在需要资金时可以向中央银行借。我们把中央银行的这一作用叫做“最后的贷款人”。
二、维持金融系统的安全,保护储户利益。中央银行怎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怎么保护储户的利益呢?
1.加强对这些银行的监管。中央银行可以随时对这些银行的经营进行检查。如果这些银行严重违法,中央银行可以吊销它们的营业执照。
2.为储户的存款提供保险。
3.为银行设定一个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三、发行货币,并保持币值的稳定,稳定物价。
● 中央银行拥有发行钞票的特权,因此可以从钞票发行中获得收入,这一收入叫铸币收入,或者叫铸币税。铸币收入就是中央银行制造货币的成本与货币的面值之间的差额。美国100美元钞票的制造成本不到1美元,但按100美元发行。因此,每发行一张面值100美元的钞票,美国就赚99美元。
● 政府开支所需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税收。税收由财政部来管,但财政部不能把钱放在财政部的办公大楼里,也要存到银行去。财政部只能把钱存入中央银行。财政部的收入与开支就通过它在中央银行开设的各种户头来进行的。
● 银行倒闭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形成对银行的挤兑。
● 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很多种,包括投资银行、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等。
● 金融工具就是一个合同,一旦合同签订了,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就得到了向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索取某项资产或者其他东西的权利,当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股票、债券这些是最基本的金融工具。以这些最基本的金融工具为基础,人们创造出了很多别的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叫衍生金融工具。
● 中央银行用什么手段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呢?
中央银行有三大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与公开市场操作。这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 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叫再贴现率。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是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为基础的,因此,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调节货币的供应量。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加息,那么,货币就会减少;中央银行减息的话,货币就会增加。
● 公开市场操作就是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债券。很多企业或者大机构手里有闲散的资金,它们就把这些钱用来购买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买进或者卖出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 在商品市场中,价格决定了商品的流向;在金融市场中,利率引导资金的流向,从而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老百姓的消费活动。
● 汇率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浮动汇率,一是固定汇率。
浮动汇率就是汇率由市场决定。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不是由政府决定,而是随着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自由浮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政府也不会去干涉外汇市场。货币也是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买的人多了,货币的价格也就会上涨。反之就会下跌。
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点是汇率不会出现剧烈的波动。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要维持固定汇率,政府就必须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以能够随时对市场进行干预,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其次,固定汇率会导致贸易不平衡,这在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中也体现得很突出。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不平衡呢?原因当然很多,而且很多是美国自己的问题。但是,中国实行的固定汇率制也是原因之一。
再次,固定汇率制导致国家外汇太多,从而可能在国内导致通货膨胀。
●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Mint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 金融市场中,套利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空手套白狼”,因为套利是不需要自己出一分钱,却能保证赚钱的事情。
套利活动同时具备三个特征。
首先,金融市场中,套利的时候,不需要花自己的一分钱。如果需要自己花钱,那就不是“空手”了,也就不是套利了。
其次,套利没有任何风险,结果是包赚不赔。
再次,套利是在两个市场同时进行交易,即在一个市场上卖掉某种物品的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上买进该物品。
● 融资是把资金借给别人,融券是把股票等有价证券借给别人。
有价证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股票,另一类是债券。
股票是公司发行的。你购买了哪个公司发行的股票,你就成了这个公司的股东。作为公司的股东,你也就拥有作为股东所拥有的所有权利。
债券与股票完全不一样,发行债券其实就是向别人借钱,购买债券等于是把钱借给别人。政府也有缺钱的时候。政府缺钱的时候,可以向老百姓借钱。怎么借呢?就是让财政部发行债券,政府发行的债券叫国库券或者国债。
● 债券与股票有一个区别,这就是我们从债券赚到的钱是固定的,而股票的分红却是不固定的。
● 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
一是货币供应量过多,也就是政府发行的钞票太多了。
二是公司与政府大量地增加开支,大量采购商品和劳务,可是商品、劳务供应跟不上。三是厂家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如果中石油和中石化串通起来哄抬石油、天然气价格,就会导致相关生产厂家的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随之提高。厂家只有提高产品出厂价,让消费者来承担原料价格上涨的损失,并最终可能导致物价全面上涨。
● 衡量金融泡沫的一个常用指标是市盈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PE比。
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间进行比较。“P/E Ratio”表示市盈率;“Price per Share”表示每股的股价;“Earnings per Share”表示每股收益。即股票的价格与该股上一每股税后利润之比(P/E),该指标为
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一种动态指标。
QQ:497244997
第三篇:世界之窗读后感
世界之窗读后感
大家对世界之窗 应该不陌生吧?如果我问你们去了世界之窗后觉得 世界之窗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一定说很好玩吧,但在我的眼中世界之窗不仅好玩,而且景色还非常美丽,它的景色会然你沉醉其中,不忍心离开,它的娱乐设施会让你玩得非常愉快。
当天天气格外晴朗,似乎上天也非常开心,妈妈说:“世界之窗就是把全世界的好东东都放在一个窗户里。”一开始我不太相信:全世界的好东西数都数不完,就算把一个城市都用来装都不一定装得下。终于到了世界之窗,一进去我就被吸引住了,我感觉不像是在窗户里而像在城堡里面,大大小小的建筑物,高高的大树,碧绿的小草,含苞待放的花朵,等等等,让我应接不暇。玩了好几个娱乐项目,累了,就坐在椅子上,头上还有一棵大树,舒服极了。不一会我就继续往前走。有一项缩小版建筑物让我欣赏又心痛,它是一栋小别墅,妈妈说是英国的,让我欣赏的是他那种优雅的风格,清淡的颜色,高调的品位,让我如痴如醉。我虽然看不见家中是怎样的,但我只要从表面看就能想象出内体是怎么样的。一个个砖块,一声声赞叹,一栋小别墅就能让千万人赞叹不已,可见这栋别墅是多么美丽,如果说语言有魅力,那么它应该也有魅力吧,漂亮的屋顶是我最关注的地方之一,那优雅的三角形,让我陶醉,大大的,棕色的,让这栋别墅
增添了一笔艳丽的色彩,是的,她是美丽的,他是独一无二的,他那宏厚的颜色,让我赞叹不已。不仅只有我们人类在陶醉中,还有其他的呢,小鸟在枝头在枝头伴奏,小蝴蝶在空中跳舞,大树也跟着欢快的音乐摇摆了起来,风姐姐也跳起了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但让我心痛的是那么完美的建筑物却被砸的不成样了,当我看得正陶醉时看到缺陷的地方,看到损毁的地方,我的内心是多么生气,如果这些还保存得好好的,那不又将为世界之窗添上一笔艳丽的色彩,如果让我知道是哪些人破坏了这么美的建筑,我一定不放过他。当然,世界之窗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惊险的游戏,我就不一一的介绍了。
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我心想:妈妈没骗我,“世界之窗”真是“世界之窗”啊!
第四篇: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本文)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1)
读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宏观经济学才真正知道和曼昆相见恨晚啊!读了一段时间的宏观经济学,写一点感受吧,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进入宏观经济学的第一步是看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最重要的数据是国内生产总值(既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又衡量经济为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消费物价指数(衡量生活费用和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和失业率(衡量想工作而没有工作的人占劳动人口的比例)。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数据之后进入正式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即宏观经济学模型。
首先探讨长期中的经济,主要用古典宏观经济学来解释,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两个重 的变量)。
长期中的经济有几个重要的变量:真实国内生产总值、真实利率、物价水平、真实汇率、贸易余额和失业率。以下分别解释这些经济变量的决定因素和适用的模型。
在长期中,一国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是由该国的劳动人口、资本存量(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和将这些生产要素转变为产出的技术所决定的。一个有用的模型就是生产函数Y=AF(K,L)。
在长期中,真实利率是由投资和储蓄所决定的。一个有用的模型就是可贷资金市场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解释真实利率的决定还可以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包括对投资的税法,对储蓄的税法以及预算赤字。
在长期中,一国的物价水平是由货币供应量决定的。一个有用的模型是古典货币数量论(MV=pY),该模型还解释了货币政策的长期效应。.在长期的开放经济中,一国的贸易余额和真实汇率是由投资储蓄和资本净流出所决定的。一个有用的模型就是将可贷资金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净流出与国内真实利率负相关关系相联系起来的几何图象模型。该模型不仅解释了贸易余额和真实汇率的决定还解释了财政政策的长效应(包括对投资的税法,对储蓄的税法以及预算赤字)、贸易政策的长期效应和资本外逃的长期效应,读后感《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在长期中,自然失业率是由就业率和离职率决定的。一个有用的模型是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模型。造成失业的原因有两个:寻找相匹配的工作(摩擦性失业)和工资刚性(结构性失业)。
以上就是对长期中的经济的理解。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2)
告别了长期,我们就要进入在超长期中的经济,如果给我们50年的时间(超长期),我们的经济会是怎么样变化呢?我们首先关心的是这个经济中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没有提高(用人均收入来衡量),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该经济中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就进入了宏观经济学中的增长理论,增长理论告诉我们人均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决定了该经济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有用的模型就是索洛增长模型,该模型不仅解释了人均资本存量,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速度的差别导致了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还解释了各个国家经济能够永久性持续不断的增长的源泉是技术的进步。
长期和超长期中的经济尽管迷人但是我们终归生活在我们的短期经济之中,所以我们更关心的是我们的短期经济到底是怎么样运行的。并且长期和短期中的经济非常的不一样,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说:“长期对我们来说,通常是一种误导。长期中,我们都会死。如果在暴风雨的季节,经济学家只能告诉我们暴风雨终将过去,海洋终将恢复平静,但这样我们给自己的任务就太简单且无用了。
短期经济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价格是不变的,资源未充分地利用。短期中的经济也有几个重要的变量: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利率,贸易余额,名义汇率。
在短期中,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和利率(内生变量)是同时决定的,决定他们的变量是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变量),政府支出,税收(财政政策变量),以及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外生变量)。一个有用的模型是IS-LM模型。该模型解释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
在短期的开放经济中,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利率,贸易余额和名义汇率(内生变量)是同时决定的,决定他们的变量仍然是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变量),政府支出,税收(财政政策变量),以及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外生变量)。一个有用的模型是浮动汇率大型开放经济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该模型同样解释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
因此长期中仅存在物价的波动而产出不会发生变化,而短期中仅存在产出的波动而物价不会发生变化。
联系长期和短期经济的是中期中的经济,中期经济不仅产出会发生而且物价也会发生变化。在中期经济中有四个重要的变量:物价,产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在中期中,物价和产出是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的。一个有用的模型是AD-AS模型。该模型解释了中期中物价和产出的波动。
在中期中,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实际上和物价和产出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因为物价描述了通货膨胀产出描述了失业率,因此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也是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的。一个有用的模型是菲利普斯曲线,该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关系。该曲线实际上是由总供给曲线推导出来的,因此它和总供给曲线也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
第五篇:《梦之窗》读后感集锦(未完待续)
赖泰丞说:“这是我看到的第一本没有广告的杂志!”
廖恒罡说:“这一本名字叫做《梦之窗》的杂志是荣老师和洪韵妍、李静怡同学奉献给我们的第一份个性语文作业的优秀杰作,相信它一定能给我们班级、我们学校都带来荣耀的,《梦之窗》读后感集锦(未完待续)。个性作业使无趣的作业变得活泼,希望还能继续写下去。”
区玥影说:“说实话,我以前从没写过什么个性语文作业,这是第一次。也许以后也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中国的教育,我觉得学习就是考试,分数就是命根。外国人总是评论我们中国学生能记住很多知识和信息,但就是缺少创造力。或许写这样的个性作业可以提高我们这方面的缺陷吧。”
罗文龙说:“他们能够做得这么好,我们也可以的,只要认真。”
蓝梓腾说:“洪韵妍的作业是以关注贫困山区学生为主题的。我看了以后,对比一下自己,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美好;而贫困山区那的小孩生活的艰辛,简直让我不忍目睹啊。”
熊石陵说:“我自己的科幻小说也该加把劲儿了,努力努力再努力。我希望在暑假结束前出版属于自己的文章,就像这本精致的《梦之窗》一样,它能锻炼我的写作能力,也能培养我坚持不懈的品质,更能实现自我的一种梦想……《梦之窗》,多好的一个名字,梦想的窗口!希望这梦想的窗口能够持续下去。”
曾益婷说:“的确,个性作业让我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创作,让我们在写作业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乐趣,读后感《《梦之窗》读后感集锦(未完待续)》。”
吴翰墨说:“我发现,个性与学习其实并不冲突,且个性的学习方式也往往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给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为未来的道路打下坚持的基础;给自己一个开阔的视野,为傲视天下做好准备!”
王潇涵说:“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要为家里做很多事情了;而我们却还在家里养尊处优。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林宇辰说:“李静怡从日常生活中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更有贴近生活的感觉。表面上看起来很平淡无奇的生活,经过她的加工,就好像一条水底的金鱼跃然纸上一样,具有了鲜艳的色彩和生命的动感。写作,原来就这么简单啊。”
邹锦华说:“《梦之窗》是她们(指两个作者)寒假作业的结晶,也是激励我们坚持个性作业的桥梁。”
蔡瑶瑶说:“读着李静怡的生活,我情不自禁地笑了。我发现原来生活可以那么美!主要是要有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
廖旭升说:《梦之窗》这本书,不仅让我看到了现在山区小朋友的生活状况,更让我看清楚了自己平常生活的一些错误!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叫《梦之窗》了,原来这本书就是要你从梦中苏醒过来,去打开那扇生活之窗!”
吴嘉鑫说:“我想《梦之窗》这书名的含义应该是——打开学生自我创作的一扇梦境之窗。”
张慧敏说:“希望接下来的个性作业,我们10班与11班能互相比拼,展示各班的风采。这个理由也足够我们10班全体努力完成那个性作业。个性作业:挥洒笔墨,抒写青春。”
徐钜欣说:“两种截然不同的描绘方式,两种天地之差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让我们看到新一代中学生生活体味的殊途同归——珍惜我们的生活和幸福。”
何宛诗说:“感谢这两位小作者,感谢这两位作者的母亲的赞助,让我们读到这么清新别致的杂志。我决定以这本杂志为范本,做好每一次个性作业。”
何智康说:“《梦之窗》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杂志,看的不是文字的优美、语句的神化,而是态度——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作品和成就。”
邵南瑞说:“看完这本书,相信所有写个性作业的童鞋们都会努力地狂写吧!因为人家都出书了,自己却还差十万八千里,不平衡啊!”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