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详细笔记
PHIL 176 Death Professor Shelly Kagan
(第一课没什么实质内容,可以略过)教授在第一课列举了这门课将要讨论的一些问题: 1. 人能否幸免于死 2. 人是什么?“我”是什么? 3. 有没有来生? 4. 自杀一定是恶的吗? „„ 然后他摆出了自己的观点: 1. 不存在灵魂 2. 永生并不是好事情 3. 对死亡的恐惧是很正常的 4. 自杀在特定情境下有可能是理性的,并且在道德上是正当的 „„
他希望通过这门课:学生能够自己独立思考。他不是要灌输给学生这些观点,而是要引导学 生运用自己的理性,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些观点,都要有合理的根据,给出论证。
第二课
要回答“我能否幸免于死”“我死后我是否还存在”,就需要先回答: “我”是什么?或人是什么? 什么叫“幸免于死”?什么叫“活着”? 一个人过了一段时间仍然是这个人,这是怎么一回事? „„
反驳:有人认为这个问题是混淆概念造成的,根本毫无意义,因为 1. 如果“死亡”的意思是生命的结束的话,那么 2. “是否来生”就相当于“生命结束之后是否还有生命”,这就好比“碗里的饭吃完后碗里 还有饭吗”,那么
3. “是否有来生”或“我能否幸免与死”的答案当然就是否定的(因为很明显这些提问自 相矛盾),这能从问题里直接得到答案。
△回应: 1. 如果,“死亡”指的是身体的死亡(即一系列的生理过程);那么,2. 之前的问题将变成“我的身体死后我是否还存在”,这和“生命结束之后是否还有生命” 不同,不能从提问中直接得到答案。YYets
3.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提问和回答“我能否幸免与死”是有意义的。
要回答“我能否幸免于死”(在上面的那个理解下),就需要先弄清楚: “我”是什么?“我”是什么东西组成的?或者 人是什么?人由什么组成?
一般来说,有两种主流观点:
一、二元论(Dualism)◎ 1. 人是由 身体 和 心灵(灵魂)两部分组合而成 严格说来,人的本质是灵魂,它与某具肉身密切联系着;“我”就是指我的灵 魂,尽管与我的身体紧密联系着。2. 身体和心灵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身体是物质的,灵魂是非物质的(不是由 原子、分子构成的)3. 心灵指挥身体,“身体反作用于心灵” 4. 死亡就是指身体的死亡,灵魂离开肉体(?)
二、物理主义(Physicalism)○ 1. 人只有身体,尽管 2. 这个身体能够实现多种功能 3. 人就是一个物理对象,一个纯物质的存在 4. 谈论心灵,实际上就是谈论大脑(或大脑的功能),正如微笑就是特殊的肌肉 运动 5. 死亡就是指身体丧失了正常功能
第三课
二元论与物理主义的分歧: 是否存在灵魂?
证明事物存在的方法: 1. 通过五感获得的经验证据来证明 但是,灵魂是非物质的(如果二元论正确的话),我们无法通过感官来感觉到灵魂。所以 2. 对于无法通过五感感觉到的事物,需要通过“最佳解释推理”来证明其存在: 我们必须假设 a 存在,才能解释现象 P,而且能给出最佳解释。(例如:原子、X 射 线)注意:这里要求的是可能的“最佳”解释,而非任一看似可行的解释。
所以,二元论者要论证灵魂存在,就必须: 找到我们身上的某个现象或特性 F,只有通过假设灵魂存在才能给出最佳解释(物理主 义无法解释或者只能给出较差的解释)。
灵魂存在论证 ◎ YYets
根据 F 的不同,有不同种类的论证。第一类诉诸普通的事物(情感、理性之类);第二类 诉诸不寻常的、超自然的现象(通灵、濒死体验)。
◎论证 1.1 F=身体运动 1. 人死后,(一般来说)身体仍然保存完好,但是已经不能动了 2. 如果人只是一具身体,那么物理主义无法解释完好的身体为什么不动了。所以,3. 必须假设灵魂存在,才能解释 F ○回应 1.1 人死后身体的部件虽然都在,但是坏了,无法正常工作,就像机器一样。物理主义,完 全可以解释,所以论证 1.1 不成立。
◎论证 1.2 F=身体运动的目的性 1. 人的身体运动不是随机的,而是有目的性的; 2. 如果人只是一个物体,那么无法解释身体运动的目的性。○反驳 1.2 可以对 2 举出反例,追踪导弹、机器人都是纯物理对象,它们的运动就有目的性。所以 论证 1.2 不成立。◎回应 1.2 热追踪导弹、机器人有目的性的运动都来自于一个外来的命令源(人的编程)。那么人的 目的性运动,也必须诉诸于身体之外的某个东西才能解释,那就是灵魂。○回应 信徒可以诉诸上帝来解释目的性的外在来源;而物理主义者也可以假设一个能制造机器 人的机器人,通过 DNA 来编程,因而人的活动有了目的性,也不必诉诸灵魂就足以很好地解 释这一现象。◎回应 人有自由意志,而机器没有自由意志。见论证 1.6
◎论证 1.3 F=理性、信念、欲望 1. 纯粹的机器(物理对象)不可能有欲望、理性、信念„„ 2. 我们人由理性、信念、欲望„„ 3. 所以,我们肯定还有灵魂,这才能解释理性、信念、欲望„„ ○反驳 1.3 前提一是错的,复杂的电脑、智能机器人完全可以有欲望和信念等,比如下棋程序运行 时,就好像有信念、欲望、推理等等 ◎回应 1.3 拟人化的说法并不表示电脑真的有欲望、机器人有信念 ○反驳 这是偏见,凭什么不能说电脑有欲望?二元论者没有给出证据证明为什么机器不能有信 念、欲望„„ 机器和电脑程序的一些行为使人很自然地把信念、欲望归属给机器。◎回应 YYets
◎论证 1.4 F=感受性、感质(qualia)1.机器在行为方面也许和人一样,但没有感受性的方面(如,机器不能知道花闻起来怎 么样,咖啡尝起来什么味道„„)2. 物理主义者不能从纯物理的角度解释感受性,所以人不仅仅是物理的,还有灵魂。○回应 物理主义现在不能解释,不代表不可能解释,也许将来科学发展之后可以解释。◎回应 不公平,物理主义解释不了的就说将来某天能解释,那岂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了?明明 二元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就不接受呢? ○回应 目前为止,二元论对于解释所要求的细节也只是语焉不详,算不得真正的解释。所以,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只不过打成平局。
◎论证 1.5 F=创造性 1. 机器、电脑这些物体只能按照指令行事,没有创造性。2. 而人有创造性,人的创造性从纯物理的角度无法解释,必须诉诸灵魂。○反驳 前提一错误,已经有作曲程序、下棋程序、数学定理证明程序,能够表现出超凡的创造 性。所以这个论证不成立。
◎论证 1.6 F=自由意志 人有自由意志,而纯粹物理对象没有自由意志。所以我们不仅仅是物体。1. 人有自由意志 2. 服从决定论的东西不可能有自由意志 3. 所有的纯粹物理系统都服从决定论 4. 人不是纯粹的物理系统 所以,要解释自由意志,必须假设灵魂存在。(第四课结束)○回应 上述论证要成立必需三个前提同时成立,而对每一前提都可以提出合理的质疑:
对前提一: 自由意志也许只是错觉,我们认为我们有自由意志,但实际上没有。支持自由意志的 人也没给出令人坚信不疑的证明。也许人就是服从于决定论的物理对象。对前提二:
相容论是可能的。对前提三: 根据量子力学,在基础层面物理现象(如原子衰变)是盖然性的而不是遵从决定论。YYets 人的欲望、信念等等都伴随着一定的情绪,而机器没有这些情绪伴随着它们那些被认为 有欲望、信念的行为。
(第三课结束)○回应
(第四课)机器也有情绪,比如太空漫游 2001 里的 Hal
综上,论证 1.6 的要求相当苛刻,需要许多准备工作才能可行。
第二类论证 ◎论证 2.1 F=濒死体验 1. 许多人报告自己有过濒死体验,有特殊的见闻 2. 对这些体验,只有诉诸灵魂才能给出最佳解释(用两间房的类比)△反驳 1. “濒死”体验名不副实,这些人根本就没死,谈不上是濒死体验 2. 或者说,这些人并没有永远地死掉 所以,这些人并不是在报告来生或阴间,濒死体验不足为证。◎回应 在教室里的人不出教室也知道走廊上发生了什么;去法国只暂住过一段时间的人,当然 有住在法国的经验。所以上述反驳不成立 ○物理主义的反驳 2.1 对于这些体验,物理主义者完全可以从生理学、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所以论证 2.1 不成立。
◎论证 2.2 F=通灵 1. 许多人报告自己能够跟死人交流 2. 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除非假设灵魂存在 ○ 物理主义不知道,但表示没有压力„„
◎笛卡尔的论证 3.1 1. 如果 A 和 B 是同一个东西(“ A”“ B”是不同的说法),那么不可能 A 存在而 B 不存在。
2. 如果 A 存在而 B 不存在是可能的,那么 A 和 B 不是同一个东西
3. 通过叙述的故事可知,可以想象我(我的心灵)存在而身体不存在。4. 可以想象的,就是可能的。5. 我的心灵存在而身体不存在,是可能的。
6. 由 2、5 可得,心灵和身体是不同的东西,心灵不是身体的另一种说法 所以,物理主义不成立,二元论成立。
(第五课结束)○反驳 3.1 上述论证不成立,因为对同类论证可以提出反例: 1. 如果 A 和 B 是同一个东西(“ A”“ B”是不同的说法),那么不可能 A 存在而 B 不存在。
2. 如果 A 存在而 B 不存在是可能的,那么 A 和 B 不是同一个东西
3. 可以想象昏星存在而晨星不存在 4. 可以想象的,就是可能的。
5.昏星存在而晨星是可能的。YYets
6. 由 2、5 可得,晨星和昏星不是一个东西。7. 事实上,晨星就是昏星,而且都是金星。
8. 6、7 矛盾,所以上述论证不成立。同样,可以质疑论证 3.1 也不成立,因为两个论证的形式是一样的。
问题出在哪里?
△有三种可能的分析:
一、前提 3 有问题 看似能够想象的东西,其实并非真正能够想象;你认为你在想象那个东西,其实并不然。例如:方的圆、最大自然数„„
二、前提 4 有问题 能够想象的并非一定在逻辑上是可能的。例如:方的圆,也许有人真能想象出来,但方的圆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三、前提 1 有问题 A 和 B 相等是偶然的,A 和 B 的同一关系在某些可能世界(现实世界)成立,并不一定在其 他逻辑可能世界成立。在现实世界 W0中,A=B;对 W0来说,不可能 A 存在而 B 不存在。但是,在一个可能世界 W1中,A≠B;对 W1来说,A 存在而 B 不存在是可能的,尽管在现实 世界 W0中 A=B。YYets
第二篇:耶鲁大学公开课
69心理商城
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 第1课 中文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心理学导论的课堂,我是保罗.布罗姆博士,是本门课程的教授;
如果还有同学没领取教室前面的教学大纲,请举手示意我,研究生助教会发给你,如果你还没领到教学大纲的话;
大家也可以在这个网站上下载教学大纲,这个网站将会成为你学习本门课程的得力助手;网站上资源里有教学大纲,我会不定期更新,会非常及时,所有的课程资料也会放在网上,包括我所展示的幻灯片,包括我现在放的这个课件,还有关于练习考试和每一次阅读作业的细节要求,所以大家要经常登录这个网站,以获取最新的课程信息;
今天的课会很简短,只是帮助大家理清本课程的研究方向;介绍一下课程,我知道课程都在预选阶段,所以我希望让大家,对课程有一个整体感知;首先我会向大家展示,本门课程的安排与考核,以及会涉及书目等等;接下来我会给出一些我们会涉及话题的具体实例,但我在开始之前,我要告诉大家这个课程的一点特别之处,我们会被录像,本课程是“耶鲁大学公开视频课程计划”的七个实验课程之一;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在本结束时,所有的视频录像都会在网上,免费对所有人开放,希望它能够通过网络传播到各个国家,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接受大学教育的人们提供便利;我视此为耶鲁之容,更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当然,这也是耶鲁建立“世界学术霸权”的大计;因此,来自媒体创新中心的耶鲁大学节目制作组,将会在教室后面全程录制本课程;这一计划的目标在于,让全世界看到真实的耶鲁课堂,让观看录像的人们获得与在座各位同样的知识,因此他们需要录制的是课程,也就是我和后面的幻灯片,而不会拍摄同学们,所以没有让各位签署授权协议;两点需要说明:第一就我而言,我会尽量注意自己的言辞,因为可能会有孩子观看,所以我会很注;另一件事情就是,如果你们坐在第一排,或者前几排,那么你们的头部,背部甚至脸部,都可能被镜头扑捉到,如果你在证人保护计划之内,或者是个逃犯级人物,就尽量不要坐在前排了;各位要是现在想换到后排,就放心换,没关系的我不介意;好,我们可以开始了;
欢迎大家选择心理学导论这门课程,我是保罗.布罗姆博士,负责教授本门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大家在宏观上对人类心智研究形成基本的认识因此我们讨论的主题会非常广泛,其中囊括了大脑;儿童;语言;性;记忆;狂躁;厌恶;歧视以及爱恋等等..我们将会探讨的问题诸如,如何合理解释两性差异,动物究竟能否学习语言;我们作呕究竟因何而起,为何我们有些人会进食过量,而我们又该如何阻止,为何当人们融入团体时会变得疯狂;我们同样关注,你能否相信自己的儿时记忆,以及为何抑郁只存在于一部分人中;这门课一周两节,也会有指定的阅读材料,要想在这门课中取得好成绩,必须要认真听讲,用心阅读指定书目;两者内容会有些重叠,有时讲课的内容与阅读内容紧密相连;但部分阅读69心理商城
全国第一家心理学综合型网络商城
内容,并不会在课上进行讨论,也会有一些课程内容,完全与阅读材料无关;因此,想要学好这门课程,你就必须两者兼顾,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落下了一节课,你就要看笔记,你可以向朋友或者身边同学借来看;我会把幻灯片放到网上,你不用抄我的课件,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做笔记,但如果你不想记笔记,也大可直接下载课件,我会把它做成黑白版式上传,方便同学打印,所以完全不用担心笔记问题;但我要强调,看课件绝对不可能替代上课;
我们的教材是“彼得.格雷的《心理学》”第五版,我们阅读书目是“格雷.马库斯主编的《诺顿读本》,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教材,当然读本也同样精彩,要求大家两本书都有;你能够在约克街的迷宫书店买到或者网购;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上一期我用了我指定的教材是马库斯的读本,上学期马文.春教授指定的是彼得.格雷的第五版教材,所以会有很多旧书,大家大可以光明正大地拿来用;下面我们来说分数,期中和期末我们各有一次考试,期末考试不会拖到考试周,因为长假的魅力实在太大,所以我把考试安排在了最后一次课上,题型分为单项选择.简答.还有填空之类的;考释前我会把历年真题放在网上,以便大家熟悉考试模式,还会同时上传复习大纲,本课程将于开学后三周开课,也就是自下下周开始,每周一上课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要同学们思考并回答;大家的答案要在周五前交给研究生助教,周五会将各位研究生助教安排给你们大家,这个作业不会很难,几分钟就能完成,这个作业的目的要十几到二十分钟完成吧;这个作业的目的在于激励大家跟上课程的进度并去阅读材料,这些作业会被评为'及格’或‘不及格’;我希望大家在所有的问题上都能及格,但这只是想让大家不要掉队督促一下,我们还要写一篇简短的书评,在临近期末的时候完成,我在之后的课上会给大家详细的要求,我还要求你们以被试的身份去参加试验;下个星期我会给你们一份关于要求的介绍,这项要求的重点在于让你们去亲身体会,看看心理学到底在研究些什么,同时也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数百名的被试,有时会有同学问到,如何才能学好这门课程,下面我来告诉你们该怎样做,不要缺课,一定要阅读指定的材料,最好是在上课前就已经阅读过指定材料;
我强烈建议大家建立一些学习小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都可以;这样,在考试之前你就能和大家一起讨论,她拍了下她旁边的人,希望你能认识他;事实上,我会安排大家相互认识,这节课不会了,因为这是节试听课,我不知道下节课会有谁来,有什么情况,不过我会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先安排几分钟,让你们向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一番自我介绍,这样你们就能在这个班里认识一些新同学了;这是一门大班课程,如果你并不打算和周围人相互介绍的话,也就不会有什么人能够认识你了,也许你们有些人会选择这种做法,当然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的;但我还是建议你们与我们大家建立些联系,不论是和我还是和研究生助教,我会在下周向你们介绍研究生助教们;你们可以在课前或课后与我们交谈;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一般都会至少提前十分钟到教室,我也愿意在课后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你们可以在我的办公时间来找我,教学大纲上有写我的办公时间;你们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跟我预约,我非常愿意同学生们一起讨论些好的想法,讨论下学习困难之类的话题;如果你们在校园里碰见了我,你们可以向我进行自我介绍,碰见我教的学生我会很开心的;那么,我再强调一遍,你们可以选择在这门课上默默无闻,但是你们也可以选择站出来,跟我们多多接触;
好了,刚才讲了些课程的规定,那这门课讲了些什么呢,与其他很多课程不同,一些学生是带着非同寻常的动机来上心理学导论这门课的,也许是你觉得自己疯了,所以希望能够不那么疯,也许你想学会如何更好地学习,想提升你的性生活质量,想为自己释梦,想多交点交朋友,想学会如何影响他人,作为选择这门课程的理由,这些倒也并不算太差;当然除了性这个方面,这门课实际上还是能够帮助你们解决一些问题的,科学的心理学研究能让你们更多地了解,与我们日常面对的真实问题有关的真实的世界,当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会强调这些问题并让你们试着思考,想想我将讲到的实验室研究,对你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你们是如何学习的,是如何与他人交流的,是如何说服他人去认同别人观点的,那种心理治疗最适合你,但实际上我觉得这门课的总体目标要比上面的这些更有意思;
我所要做的就是向大家介绍在人文领域里,对,最主要的主题,也就是对我们人类的研究现状,人类大脑如何运作,我们如何思考,又是什么让我们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理解这些问题,所以传统上心理学通常被分为以下五个子领域;神经科学通过观察大脑反应来研究心理;发展心理学这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人类是如何成长,发育以及学习的;认知心理学也许是五个子领域里对你们有些人来说最不熟悉的一个领域,它用计算机方法来研究心里,通常将心理比作计算机并探究人类如何行动;如语言理解,物体辨认,游戏等等;还有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如何与他人交流;最后就是临床心理学,这也许是当人们提到心理学时最先想到的方面,它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我们会涉及以上所有的领域,我们还会涉及一些相关的领域;我坚信仅仅局限于心理学学科的学习,是不可能让你有能力去研究人类心理的,心理学学科充满了心理如何发展的问题,经济学和游戏理论如今已经成为了理解人类思维和人类行为的重要方法,这些问题涉及哲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文学、神学以及许多其他的科学领域;因此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方面将相当的广泛;
到现在为止,我一直都在进行一些概述,我想通过给出五个我们将会涉及到的一些主题的例子来结束这节导论课;我以我们下周一要讨论的主题作为开始,大脑这是一个大脑,实际上这是个特殊人物的大脑,有意思的是大脑上有个白色的小标记,这是个女人的大脑,是特丽.夏沃的大脑;你们能更好地从她的照片上认出他,想象一下这样的情况,某人正陷于昏迷之中由于脑部损伤而失去了意识,这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属性毫无修饰的图解,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的生理基础,如自由意志、意识、道德和情绪;我们的课程将会以此作为开始,讨论生理的东西如何能产生心理活动;我们会讨论很多与孩子有关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个特殊的小孩,是我儿子、扎卡里,我的小儿子扮成蜘蛛侠的样子,不过这是在万圣节,不对不是万圣节;这个还是有故事可说的,我主要研究儿童的发展,我对很多问题都感兴趣,其中一个便是发展的问题,这个教室里的所有人都能讲英语,也能听的懂英语大家对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多少都有一些了解,大家对于他人、对于人类如何行动,都多少有些了解,发展心理学家们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的,特别是这其中有多少是固有的、内在的、天生的、又有多少是文化的产物、语言的产物、或是教育的产物;发展心理学家们使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试图将这些因素分开,试图找出人性的基本成分究竟是什么;
还有一个连续性的问题,这时的扎卡里会在多大程度上一直保持不变,你的人生又有多少是由命运决定的呢,又在多大的程度上可能如果在你五岁的时候我见过你,那我可以描述出现在的你吗;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写道‘三岁定终身’意思是你可以从孩子儿时的身影中看出他或她成人后的样子;我们会去探索并质疑此话的正确性,你的人格真会是这样的吗,你的兴趣也是这样吗,你的智力是这样的吗,与发展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如今的样子,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大家的口味不尽相同,他们的智商也不同,他们自信还是害羞,他们是否喜欢男人、女人,都喜欢还是都不喜欢;他们是否擅长于音乐,他们是政治上的自由派还是保守派;为什么我们会不同,对我们为什么不同的解释又是什么;再一次,这可以从基因和环境的角度加以理解,在多大程度上我们被我们的基因所决定,在多大程度上我们的个性被如何抚养所决定,在多大的程度上这些区别可以从相互作用的角度得到最佳的解释;
一个常见的理论,例如:是我们的父母塑造了我们的人格,这一点被一位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很好地总结了,他写道‘他们害了你’你爸和你妈;他们不是故意的,但事实却如此,他们将他们身上的毛病传给了你,还有灌输了许多其他的毛病;他说得对吗,这是很有争议的;你有一系列关于父母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在流行文化里是有很大争议的,我们将会在这门课里用很多的时间来讲这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什么使一个人如此迷人,这可以在很多层面上问及,但一个简单的层面就是什么才是好看;这些就是根据投票非常迷人的面孔,它们不是真人的面孔,屏幕上面的这些是电脑生成的,一个高加索男性和一个高加索女性的面孔,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但是通过使用电脑合成然后问人们,他们觉得这个长相如何、那个长相如何;科学家多少了解到怎样才算是迷人的面孔,无论是在一种文化下还是跨文化的,这是当我们谈到社会行为时要花一些时间去讲的东西,特别是当我们谈到性的时候;迷人或是美丽并非仅仅指性,比如说熊猫、像这只熊猫就是公认的可爱,关于这我并没有什么可说的,这只是一张可爱的图片;道德在我们生活中是极为核心的,我们要在大部分课中探讨的一个深入的问题,就是善与恶的问题,恶与善、这三张图展示了不同种类的恶,你可以将此称作机构性邪恶,产生与某人残忍地对待他人,或许不是出于恶意,而是由于她所处的境况而导致;
这是一张奥萨马.本.拉登的照片,他是个被政治原因所驱使的杀人狂;然后是底下的这个人,有人知道他是谁吗,泰德.邦迪、谁看出来了,给这位同学一个特写,不用了,没错,就是泰德.邦迪,这就像是在我们去了解诸如邪恶事物的专业知识之前,我们会先想到为什么人们会那样,同样的情况又再次出现了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或者说是否应当更多地归因于所处的环境;有许多非常引人注目的实验试图把这两者分开,如果我们要谈论恶,那么我们也应该谈谈善,这是些众所周知的好人的照片,奥斯卡.辛德勒和保罗.卢斯赛伯吉纳,两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大屠杀中的辛德勒,以及另外一个人,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怎么发音;卢斯赛伯吉纳在卢旺达,关于这两个人都有很好的电影;但这些例子所表明的就是,你不可能提前预知他们会成为英雄,我们所有人都面对的一个个人问题就是,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会怎么做;
最后,在这门课中,我们会谈到心理疾病,在这门课结束前我想花整整
一周的时间来讨论一些主要的心理障碍;比如抑郁和焦虑,因为他们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这类心理障碍在大学生中相当普遍;这个教室中的许多人都在遭受心境障碍、焦虑障碍或是同时受到两者的困扰;我不会让你们举手示意,但是我知道这里许多人都正在使用药物治疗这些心理障碍;我们将会讲到当前的研究发展,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患有这种心理障碍以及什么才是治疗他们的最好方法;但我对那些不太常见的心理障碍,也并不是非常了解不过我倒认为这些不常见的心理障碍却向我们展示了心理活动有意思的一面;比如说,当我们讨论记忆的时候,我们会讨论记忆障碍,包括了使你无法形成新鲜记忆的一些障碍,以及遗忘过去记忆的遗忘症障碍;而这些都是由各种各样非常有趣的原因造成的;
在这个课程的初期,实际上我认为下周我们就会讨论到,不、应该是晚些时候、大概到期中吧;我们就会讨论到一件关于,菲尼亚斯.盖奇的令人惊奇的病例;大约一百年前,菲尼亚斯.盖奇是一名建筑工人,由于一场爆炸一根钢管刺穿了他的脑袋,就像这样、神奇的是他并没有死掉,事实上,他的朋友们,钢管穿过了他的脑袋飞出一百多英尺,浑身是脑浆和血,菲尼亚斯.盖奇又坐了起来说“哦”,之后再去医院的路上,他们居然还去了一个酒吧喝了点苹果酒;他并没有失明、没有失聪、也没有变成弱智;但在他身上却发生了一些其他变化,他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无法再控制自己了;他曾经是个努力工作的好男人,而经历了那场事故后,他完全变了,他无法再工作、无法再对自己的爱人忠诚,超不过五分钟就会咒骂一句;他经常打架、经常吵架、经常酗酒、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最终在一个全国巡游的马戏团里,大钢管打烂了他的脑袋,结束了他的生命;这又是一个说明大脑如何引起心理的非常典型的例子,并且说明了大脑的损伤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行为;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多重人格障碍,即一个人有多于一种的人格;同时也讨论下这种现象是否真实存在,我们应该将它看作是真实的心理现象,还是人们主观想象出来的,这个问题存在着许多的争论;下面我们将讨论一些更加罕见的例子:比如卡普格拉综合征,卡普格拉综合征通常有几百例,不多,目前只有几百例;它通常是由于受到某种打击而产生的,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很大差异;我们想象一个特殊的错觉,就像是这里正在变黑,这种错觉便是你最爱的人,被其他东西替换掉了,比如变成了外星人或者机器人、或者变成了火星人,中情局特工或是训练有素的演员;但是人们、但你却认为自己最关心的人已经不在了,这会导致非常悲剧的结果;卡普格拉综合征经常与非常严重的暴力行为联系在一起,几年前一名澳大利亚人由于幻想他的父亲变成了机器人而将他父亲的头砍了下来;另一种由大脑同一部位引起的障碍,叫做科塔尔综合症,科塔尔综合症是你认为自己已经死了,你很确定自己已经死了,你四处游走、你也知道你在四处游走,并且还知道身边有其他人,但你就是觉得自己死了;而更加惊人的是,这些并不是只疯子们才会拥有的严重且古怪的心理问题;相反、他们定位于他们都精确地定位于大脑的某个部位;我们将讨论最佳的现代理论来解释这些综合症产生的原因,对这些障碍非常关注的原因并不是它们很常见、它们并不常见,也不是因为对可怕的病态心理的好奇;相反、研究这些极端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正常的生活;通常对极端情况的研究会与我们日常所坚信的信念形成强烈的反差;比如那些精神病人,不论是因为大脑受损而造成的、还是先天性的、并没有道德观念,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自由和责任的问题,或是研究心理疾病与邪恶的关系或区别;多重人格的案例又迫使我们把问题转向什么是自我;我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多种人格组成的,又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直由单一人格组成的,像卡普格拉综合征那样的病例就很重要;因为他们让我们明白了我们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例如他们会让我们明白在识别某物叫什么与知道某物是什么之间,还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学习这些异常的案例能使我们了解日常生活;举例就先说到这里,教学大纲里还有很多其他的;
最后还要告诉你们,我们还会讲到很多其他的内容是一些我会讲到的东西,但我并不是那些方面的专家;幸运的是、在耶鲁有一个团队,那里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学者和老师,如果不能请到他们来帮助我教授这些主题,那可就太可惜了;因此我将在这门课中请到四名客座讲师:第一名是马文.春博士,他会在秋季教授心理学导论课程,也是我的竞争对手,它将为大家上一节非常精彩的关于认知神经科学的课;主要是关于面部的认知神经科学;苏珊.诺伦.霍克西玛博士是研究抑郁症方面的世界级权威专家,特别在两性差异和抑郁方面,他将在课程的最后为大家讲述这些;凯莉.布洛耐尔、是路德研究中心的领导者,主要研究肥胖症、进食紊乱和节食方面的问题,他会为大家讲述饮食的心理学;最后、彼得.萨洛维博士、耶鲁大学的院长,将在情人节那天前来给我们讲述他所知道的爱情传说;所有这些细节都在教学大纲里,我会在这里留一会,回答你们的问题;我们下周再见
欢迎到奇才心理工作室官方博客阅读更多更精彩的心理文章!
http://blog.sina.com.cn/qczlgzs
买心理学书籍,找心理咨询师,建心理咨询室,团购心理培训
就到69心理商城()全国第一家心理学专业综合商城
第三篇: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
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
1、二元论和唯心主义
尽管物理主义是随着科学发展看似是正确理解事物的方式,但二元论也不是一无是处,因为思考首先就要把事物分类、明确、定义,而把事物一分为二是寻找区别的过程。比如说,我们研究大脑时,就可以把人类大脑后天积累的神经连接模式单独区分出来,也可以叫做灵魂。大脑这个宇宙最复杂的装臵可以看作人体的灵魂。人的复杂性可以看作是生物界的灵魂,同理,所有星体可以看作宇宙的灵魂,因为宇宙是一个熵增的过程(目前还是理论阶段,姑且信之),所有熵减的存在都可以看作与基本的事物本质相反的东西,而且这种熵减的存在大大影响了宇宙的形态,因此可以被看作灵魂。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其实和认识论的基本过程有相通之处,也许正因如此,笛卡尔的主要思想就体现在这两块。
唯心主义认为没有身体,只有灵魂。这种论点很迷人,很多哲学家都喜欢这样的思维游戏,也许他们智商太高,内省太深,也许是他们乐于质疑常人所习惯的观感。唯心主义琢磨起来也确实有趣,就象电影《黑客帝国》。唯心主义认为,人所认为存在的东西都是人“认为”存在的,没有灵魂去认为,物质可能是不存在的,或者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的存在,而且不同的灵魂可能还会有不同的感知。
按现代科学哲学说法,这种理论的问题是不能证伪,就像如果有人说孙悟空在前一秒钟制造了人类,而且给所有人类各自的记忆,都以为自己活在一个有悠久历史、完整的社会关系的土地上。这样的论点是没法去证伪的,唯心主义也是如此。另外,以唯心主义的观点其实恰好可以反驳灵魂说,人之所以认为人有心灵是不是因为人感觉自己有心灵?也就是所谓的心灵只是人感觉的结果,不是原因。也就是说,心灵的概念也可能是人感觉到结果,而心灵本身是不存在的。那么人是用什么认为自己有心灵呢?心灵吗?这应该算循环论证还是自相矛盾呢?
但唯心主义也有其实际用处,质疑自身的感觉体验,是唯心主义对人类认识进步的一大助力。比如康德认为所谓的物质只是人们所认为的物质,时间和空间只是人感觉的方式,不是真正的存在,也不是真正的物质本质。从现代理论物理的成果看,如果弦论是对的,事物的本质是十一个维度的,只是我们只能感觉到三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其它都是蜷曲的。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做为三维生物体能感觉到的是有限的。和康德的论述很有相通之处,现代科学也的确需要质疑一些我们公认的物质特性。(康德在当时本身也是一流的天体物理学家)其实我们不仅不能感受高于三个维度的空间,就是低于三个维度的空间我们也只能想象和计算,比如你可以想象自己生活在二维空间里,周围来来往往的都是一些线段,当你变换角度观察这些线段,会发现这些线段长度会变。二维世界的画家只能画线段,雕塑家可以画平面。但是我们想象这些的时候,能够想出我们生活在这个平面里,上下却没有厚度吗?或者说在我的脑海里真的可以屏蔽掉一个维度吗?我做不到,我也不觉得有人可以做到。
由此可知,出于永生的欲望和对解释的渴望,我们推出二元论,进而思考心灵的非物质属性,再思考我们的认知都来自于非物质的心灵,物质的实质就会被质疑,从而得出唯心主义。
2、有关死亡
死亡这么单薄的命题能称为哲学的长久讨论对象,就是因为死亡是所有人都没有过体验,但却是每个人都禁不住要思考的。因此凡是谈论死亡的,一般来说,不是在谈论永生的可能性,就是出于恐惧讨论其价值。
对于永生模式,一般可以分为几种模式。第一种永生模式就是道教式的长生不老。这是最直接的欲望,从人有自我意识和对死亡的恐惧开始,这种欲望就应该形成了,他不同于动物的自保本能,而是对一种生命可能的憧憬。
这种永生模式随着人类自身记录的增加,越来越让人无法相信,而且这种模式很难诱发对精神层面的抽象推理,显得很不高级。
于是就有了第二种模式:死而复生。死而复生模式也很古老,人们也许通过四季变换,阴晴圆缺、以及梦见先人等经验。想象出人死了以后可以过一段时间后重生,由于这个说法也很容易证伪,因为死后尸体肯定是会腐烂的,而且毕竟没人看到过死而复生的人(个别医学假死也难以契合理论)。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通常把复活周期延长,短期内无人能证伪,或者把条件提高,使得普通人无法达到,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传说就是综合以上特征形成的。
但是死而复生模式的漏洞过多,且成为少数人的特权,也很难长时间在民众中流行。这时就有了第三种模式,灵魂永生。这种灵魂永生学说一种表现是人死后可以被安排去另一个世界----天堂地狱(基督教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安排转世轮回----但没有前世记忆(佛教模式)。这样就成了不能证伪的学说,因此到今天仍有人相信。这种灵魂学说自然就发展出来了平等思想,人们不再靠外界条件或者身份地位达到永生,人人的永生条件都是一样的。也许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的记录信息传播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有平等思想,因为这是实际情况。而这种平等思想促进了灵魂理论的建立和维持。基督教是从松散的社会中发源出来的,也许它的一神之下众人平等的原则跟那种社会中相对平等的结构有关,而佛教思想里的众生平等,可能是对当时等级毫无根据的森严的一种逆反。不过,灵魂说确实促进了新教理论中关于人人都有灵魂,人人都可以和上帝交流的思想的产生,从而推衍出现代的平等和人权观念。
但我们还不可以把灵魂说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看得那么重,灵魂的存在模式只是宗教理论里很小的一部分,如何对其解释并与现实如何联系才是对社会有影响的因素。比如,佛教的轮回说是来自古印度教,而在古印度教里,轮回说起到的是解释并支持等级制度的作用。比如,在伽提体系中只有通过轮回才能完成等级变换等等。
不过正是由于没有人有死亡体验,灵魂说始终有其漏洞。即使是最笃信灵魂说的人,也很少有因此而自杀的,除非现实过于苦难,说明大部分人在潜意识里对灵魂说是有怀疑的。于是,由于对灵魂的怀疑,以及对死亡不可避免的恐惧,无神论者中产生了享乐主义以及名望追求两种人生观。享乐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推动了社会进步,尽管本身不值得提倡,而对于名望和认可的追求对于人类社会的凝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尽管人追求名望和认可不只是潜意识里对永生欲望的寄托,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追求现实世界里的尊崇。
灵魂说造出来的天堂大多是世间美好的强化和补充。名望和认可能让人拿来做心灵的需求,也是来自于以往历史人物的叙对事效果。人类的想象主要还是依据经验。
不过,仔细思考轮回说,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果人在轮回过程中没有前世记忆,是否还能称之为自己的灵魂?这样的永生的意义何在?这样的永生说只能提供有限的安慰。不过出于死亡不可避免性是极难改变的事实,有限的安慰总比没有好。
从这一点考虑,人类的繁衍一直靠基因代代传递,完全可以把基因称之为灵魂,效果和轮回是差不多的,都没有前世记忆和身体,甚至基因繁衍更好,至少每次轮回还都是人。
而从基因科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来看,人类在某个时期人数非常少(几百到两千说法不一),而且再往前推,人类的基因都来自两个原始人(通过男性Y染色体和女性线粒体基因推断)。那么,即便是自己没有后代也无所谓,因为人类的灵魂早已遍布全球,与其考虑自己的轮回或者繁衍,不如考虑人类的幸福,本质上效果差别不大。这也许是世界主义者、人道主义者的心理安慰。
如果这还不能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可以换几个视角。从心理角度看,死亡既然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对这么平等的事情其实不值得恐惧。
但是由于人有自我意识,能感知自己思想的存在,而且知道自己死亡后就不再能感知,这不可避免地还会带来恐惧。
确实,从意识角度看,所有没有自我意识的低级动物和植物都是永生的,因为他们本身没有死亡概念,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也没有活着的概念。而人类因为活着才有死亡概念,这样,死亡就成了生命对于生命的折磨。
不过说到折磨,中国和西方对死亡的观念就有不同。在西方传说里,经常有被诅咒的鬼魂,因为永远不死而无聊、单调、日复一日的忍受没有新意的活着,从而渴望死亡。从中国观感角度看似乎不可思议(也许是中国更倾向于享乐主义和名望认可来消除死亡恐惧),但仔细想想还是有一定道理,如果活着只剩下时间的延续,没有其它任何意义,死亡就不显得那么可怕了。不过这样的价值观也许是善于思考的人编出来安慰自己,消除自己的恐惧。奇怪的是日本也有扇太郎的故事,长生不死者无聊到了吃毒药。对比中国的故事里大多是长生不老,鸡犬升天,都是对欲望的屈服,单从思维模式来讲,中国对死亡的看法似乎理性程度差一些,世俗欲望更多些。
但是,死亡的价值观本身就是人类的精神安慰剂,是否高级根本无所谓,有疗效就行。至于说这种价值观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什么确切的依据,即便有影响,也不是什么决定性的。
不过,从时间延续角度做一点哲学思考。永生从个人角度来是个人生存的时间而已,而且关注的领域仅仅是人自我的意识。并且,人生之前感受不到世界,所有的存在、空间、时间都没有,死后也是如此。因此,在人出生前和死亡后,从个人角度说,时间是无穷小的。处在两个无穷小之间,人有意识生存的时间再短也可以看作永生。所以,即便人只活一秒钟,能够感受世界、感受自我的存在,和两端的无穷小相比,也是无穷大的。
如果这还不能消除恐惧,那我们就从人的意识说起。人的意识或者说灵魂本质上和其它无生命的物质没有不同,甚至和我们制造的器物也没有不同。因为从物理主义角度看,人有意识只是因为人被制造出来了。制造过程就是繁殖,制造不仅仅是用机床和生产线来完成,人类繁殖就是利用自然界规律,使用有性繁殖方式、基因复制原理制造人类,并用这个躯体的感知能力制造了意识。因为我们制造一辆汽车,也是利用宇宙形成后生成的物质及规律来完成的,我们从没有从宇宙大爆炸前的状态中制造出什么东西。那么我们的意识和我们造的其它东西一样,只是更复杂些,本质上并不高级,起码没高级到要求永远存在的程度。
其实,把思绪都放在死亡上是对人生的浪费,与其考虑死亡价值,莫不如考虑活着的价值和体验。很多宗教通过精深的哲学提供超验体验,以反衬人类渺小,从而缓解对死亡的恐惧。但这些体验其实从科学的精深、宇宙的博大中一样可以感受到。
但是,无论怎么解释,对死亡的焦虑是事实存在的,是人类本能和共情。所有对死亡豁达的态度都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剂。某些学说认为,因为人类一直存在对死亡的恐惧,才努力思考出尊严、人格等抽象概念使其超出肉体范畴来定义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死亡过于焦虑会影响人生幸福,对死亡完全没有感觉会缺少激情。适度的紧张能让人更积极地体验人生。
3、关于自我
对死亡的恐惧最大的来源就是自我意识的丧失。这里就有必要分析一下自我意识。首先,自我的概念有心理学层面的,社会学层面的和哲学层面的。因为针对的是死亡价值观这样的哲学问题,就只用哲学的思路来思考。首先,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我把自己克隆了,并使其加速成长到和我自己一样的年纪,我会觉得那个克隆人是“我”吗?肯定不是,那个克隆人只是和我在肉体结构上一样,他的意识、记忆和我都不同。如果把我的记忆意识都拷贝到一台电脑里,让我从心灵的意义上永生。当电脑开机,“我”醒过来时,会觉得这种没有四肢,摸不到心跳的状态是原来的我吗?换一个角度,当我看这台电脑时,会觉得那是“我”吗?显然不会,我的身体的各个器官也在给我提供自我意识,象味觉器官的存在让我可以把记忆中的味觉记忆和现在的想象很好地连接(望梅止渴)。
如果把电脑换成克隆人,把我现在的记忆、意识都拷到他的大脑里,我面对他时,会认为他是我吗?也不会,因为我的意识从拷贝过去后,两个个体虽然起点一样,但经历不同,感知也不同。即使感知相同,我们俩之间互相没有连接,他在想什么我根本不知道,即便我知道他想的和我一样,我也没有感知到“我在想”,就象我和别人同时做一道数学题,即便我知道我和他在这道题上所想一样,我依然不能感受他的所想。因此,即便肉体和意识都相同,那也不是同一个自我,还是分开的两个。
但从那个克隆人的角度,他肯定认为他就是“我”。但是,如果我克隆和拷贝的目的是为了我的永生,当我看着他时,显然知道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我只是制造了一个和我记忆、性格、意识等等都一致的人,而我还是原来的我,还是要死的。这就说明,自我这个概念包含很多,不仅仅是意识、记忆等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有一个连续的躯体的生理感觉、对自己意识的躯体感受。也就是说,我的一切构成了我。在意识层面,自我是靠记忆以及自己对记忆、自身关系的连接产生的概念。
再进一步,既然那个克隆人自认为是“我”,而实际上不是,他只会觉得自己一觉醒来,开始新的一天。那么每天早晨我醒来的时候,我的意识和对身体的感知都由于睡眠中断了一会,相比于昨天的我,今天的我是不是也变成了另外一个呢?只是凭借记忆和逻辑链条使得重启的、“新的”(由于系统中断,对昨天的我来说是)记忆感知系统认为自己还是原来的自我呢?
再形象一些,如果一个富翁得了绝症,把自己冷冻起来,五十年后治好病后再复苏。那么他冷冻那一刻是不是可以算死了呢?而五十年后那个换了无数器官、自认为是富翁、满面笑容爬起来的家伙可不可以看成是另一个人呢?
还有一点,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接受新的信息,我们对自己、世界的评价都随着信息的增加而改变。这样,就可以说,每次我们的认知变化了,自我也就变化了。当我写这些的时候,我对自我认知变化了,也不是开始那个“我”了。
这两种看法如果从原来某个点的自我位臵看,都是改变了的自我。但一来那个自我已经不存在了,而且我们也没有理由设定某一点是原型自我,这样,自我本身就有时间特性,自我的不断改变也是自我的一部分,对自我改变过程不经意的体验或经意的反思都是自我构造中的一部分。
因此,由于自我意识本身一直在中断、在改变,也就用不着对其十分执着。而把自我意识看得很重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不能感受别个“自我”,从而显得自己的体验非常宝贵而已。而且,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看重的自我意识,以及由其引发的死亡恐惧仅仅是我们这个复杂的生化机器和外界不断互动而产生一些结果。如果我们珍视这个自我,那就让自己少一点无谓的焦虑,多一点和外界的互动。
在某种程度上讨厌哲学,有时反感这些只凭思维游戏和偶尔用点残缺的逻辑就认为自己找到真理的自大。看看宇宙科学就能觉察到自己渺小的一无所有,卑微的从不存在。但想这些都时候还是接近哲学了。
贾冬
2013年6月26日
第四篇:耶鲁大学公开课《聆听音乐》笔记(1-10讲)
耶鲁大学公开课《聆听音乐》
讲师:Craig Wright 职业:耶鲁大学音乐教授
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学士 钢琴乐音乐史双学位
第一课:导论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旋律感强烈。
音乐与语言:颞叶是处理音乐和语言的听觉中枢。额叶是短期记忆中枢,用于记忆曲子。顶叶记忆肌肉工作。读谱用到视觉中枢。即兴创作并表演音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个中枢协同工作的结果。
音乐和语言从本质上都是声音,非常接近。学习听音乐就像学习语言,要将听力练习每天进行,逐渐同化。
示范曲目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德彪西月光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VS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表达出的情绪,前者焦虑不安消极,后者和谐安全积极。
一:大调和小调。前者是小和弦,后者是大和弦。
二:前者跳跃,后者连续。
三:前者不断向下,后者基本稳定的回旋。
德彪西月光
节拍舒缓,没有鼓点,甚至难以确定节拍。走向是徐徐向下,直到一小段结束才返回到高处,形成了一个情绪的堆积和小高潮。
音乐的两个维度:音高和时长。
音高相当于纵轴,时长相当于横轴。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用管弦乐表现人类力量的觉醒。使用的乐器是管风琴,接下来是小号,以及打击乐。
二拍子和三拍子
二拍子和三拍子是最常见的音乐节奏单元。
二拍子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强弱弱|强弱弱|。
转调
选择一个音高,然后整体转到另一个音高。
第二课 乐器与音乐风格
示范曲目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
本课介绍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以及不同的乐器铜管,弦乐,木管。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交响乐
交响乐一般有四个乐章,乐章是交响乐中相对独立的部分,与其他乐章和谐统一。通常是:一个简短的开始的第一乐章,一个缓慢的抒情的第二乐章,由舞曲衍生的第三乐章,迅速强势的起总结作用的第四乐章。
主题还是动机?theme or motivation
主题和动机都属于旋律的范畴,动机是较为短小的,主题是比较长而抒情的。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由动机开始,第二乐章由长而抒情的主题组成,第三乐章用同样的四音符节奏联系了第一乐章的动机,第四乐章的感情基调比较积极,是因为音乐的走向转为上行,同时乐器换成了小号。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协奏曲
协奏曲一般有三个乐章,在协奏曲中,独奏乐器要和管弦乐队分庭抗礼,协作与让步,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运用的是四个音符的动机。各种乐器互换角色。
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交响诗
交响诗是单乐章作品。作家通常讲述故事或者重现文学作品。
圆号horn、巴松bassoon、中提琴Viola。
音阶、音质和音色、音量。
中提琴有揉弦、拔弦、碎弓等技巧。
莫德斯特穆索尔斯基 波兰牛车
将视觉图像用音乐表现,先渐强,然后减弱到很弱。先用低沉的乐器,然后用高音的部分,再回到低音部分。(模仿了物理学上的多普勒效应)
理查施特劳斯 死亡与净化
和谐音与不和谐音—协和的音程听起来就悦耳,而不协和的音程人们听起来就刺耳、有一种压迫感。因为音程的比率不同,像3:2,4:3等给人和谐感,而11:12往往带来不和谐感。
第三课 节奏:音乐的基础
音乐记谱法
西方的音乐记谱法,使音乐更加精确,让作曲家的地位更加突出,并且很好的保存了作者的原意。
示范:穆斯林祈祷的圣歌
在音符之间游走的美,是无法用西方的音乐记谱法记录的。
音符、音符值、附点、休止符
音符通常使用二分法,就是每多加一道杠,表示的时长就变为原来的一半。有时也用三分法表示。
拍和节奏
我们用四分音符表示拍,(经常重复的)长短不同的节拍的组合称作节奏。
在我们的课程中只需要分辨两拍子和三拍子。
示范:科尔波特Cole Poter的战歌
这是两拍子的歌。用重音分辨。强弱、强弱是二拍子的标志。加入的切分音是为了使歌曲更加活泼。
重拍前的一小段音乐,叫pick-up。
辨认重拍的四个要点:
1.音符的时值。宗教音乐里,所有的长音都是重拍。
2.重音。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g小调交响曲。
3.伴奏的音域。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钢琴左手部分的音域,是低中中低中中,低音是重拍。
4.和弦的变化。和弦的变化通常都在重拍上。
示范:
肖邦葬礼进行曲-降b小调第二奏鸣曲第三乐章
莫里斯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第四课 节奏:爵士 流行和古典
小游戏: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
基础音高:一个音高由很多个声音的峰值或者说泛音组成。
声音的振幅:一个混合音中,改变各个分音的振幅,就能得到不同的音色。
不同乐器的声学特质不一,所表现的声音振幅亦不一样,由这些乐器发出来的声音事实上是这些分音的混合。
音乐的速度:指节拍的快慢。渐快、或渐慢。
节奏-拍子(beat)
音乐的“脉搏”,每个一定的时间出现的拍子或者重音之类的。
速度-拍子(tempo)
音乐的节拍或者速度。可由beat来控制。
切分音(syncopation)
一种节奏的插入,前一个音突然停止,后一个音提前出现。使音乐听起来奔放。
切分音出现在右手的旋律部分。
示范曲目:Scott Joplin—The Entertainer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0NDY5NDY4.html
三连音(triplet)
在原来演奏两个音的时间里演奏了三个音。
示范曲目:God Save the King(天佑吾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zNzgwNzM2.html
音乐的三种织体:
织体大意是指曲调线的分布。象挂毯中的编织法,也像女孩子编的头发,一个马尾还是三股的辫子。
1、单音织体—只有一个音(相差八度音仍为一个音)。
2、主音织体—旋律加和弦。
3、复音织体—一组独立的乐句同时进行。复音织体分模仿式对位法和自由对位法。
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对位法:
是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对位法是音乐史上最古老的创作技巧之一,是复调音乐的主要写作技术,其名称来源于拉丁文punctus contra punctum,音符对音符,但是,对位法并不是指单独的音符之间的和弦,而是指旋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位法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作的《赋格的艺术》以及《音乐的奉献》最为闻名。
复音织体自由对位法示范曲目:Amazing Grace(奇异恩典)http://
第五课
纵向:音高和旋律
前面讲完了音乐坐标的横轴——时值,下面谈论纵向——音高和旋律。
在音乐织体中,旋律的声部通常落在高音区,这是因为从声学上讲,高音的频率高,更容易让人听清楚细节。
五线谱的历史。开始是四线谱,后来也有过六线谱,最后固定为五线谱。
音高也可以用字母来标注:CDEFGAB。到B然后又从C开始重复,这是因为高音C的频率是低音C的两倍。这样一个轮回构成音乐的八度(octave)。
西方音乐系统里,一个八度里分七个音阶,但世界其他地方是不同的。比如,印度音乐里的音调“拉格”,一个八度分六个音阶。而中国的古代音乐一个八度则分为五个音阶(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宫商角徵羽)。中国的用了二胡做例子,拉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阿炳版)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g2OTUzODg=.html
半音阶:在CDEFGAB七个音中间,相差的音高并不是相同的,有些音之间的音高差是另一些音之间的两倍。在这样的音之间就有一个半音阶。一共有5个半音阶,分别是C和D之间的降D,D和E之间的降E,E和F之间只隔了半个音阶,所以不再有半音阶,F和G之间有降G,G和A之间是降A,A和B之间是降B。至于B和C之间,也只隔了半个音阶,所以没有降B。这样7个全音阶加上五个半音阶一共十二个,十二个组成一个完整的八度音阶。
知道了半音阶和全音阶,就可以讲调式了,也就是大调和小调。(具体以后会讲,先大概知道个区别就行了)
大部分民谣都是用大调写成,大约80%。古典音乐领域大约同样。
一般来说,用大调表现的是欢乐、明亮、乐观、高昂的情绪,小调则相反。这是一种习惯,没有声学的道理。
主音(Tonic note)和导音(leading tone)。主音是调式里的第一个音,而导音则是第七个音(因为它会引导整个音阶在轮回后回到第一个音,所以叫导音)。一个曲子结尾通常落在主音上,导音总是比主音的低半个音阶。导音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主音,当音乐落在导音上时,观众会期待主音出现才能获得“安全感”。举例,帕瓦罗蒂的歌剧,经常把音停在导音上,让观众期待主音的出现。还有个例子是欢乐颂,第一句结尾落在导音上,第二句就落在主音上(第三局结尾有个切分音,拯救了整首曲子)
欢乐颂:http://
第一小节有一个八度音程的跳跃。
第二小节末尾没有出现主音。
然后出现假终止,主音不变,合音却变了。结尾出现的是主音。
普契尼的咏叹调体现了乐曲的高度结构化。
音乐和声的终止式有:正格终止和变格终止(也称假终止,或阿门终止,常用于圣歌和赞美诗)
★欣赏: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片段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MyMjIxNTY=.html
旋律模进:即在不同的音高重复相同的旋律。
用不断变化的音乐,以上升的模进,来达到高潮,形成一个不协和音,然后释放。曲调柔和了,音高降底了,节拍变慢了。故这段片断Liebestod也称爱之死。
瓦格纳的咏叹调的特点:通过一个动机,连续推动旋律模进。
★欣赏: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片段《你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5MDY5OTI=.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3MDk4ODU2.html
每四小节一句,逐步升高旋律,提升到最高点。一个假终止式,随后一个终止式。
莫扎特的咏叹调突出层次感、对称感。
第七课 和声:和弦和如何创建主题
影响西方音乐的因素,除了之前讲过的记谱法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和弦。
和弦:所谓和弦就是多重音高的叠加。
和音就是两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出。
一个和音可以是和谐的,也可以是不和谐的。我们讨论协和音和弦。
三和弦:有三个音的和弦,5个音名的跨度,一个音名。三和弦是最基本的和弦。
在和弦中,Ⅰ主音很重要。Ⅴ属音起到引导作用。Ⅳ次属音通过影响属音,间接影响主音。
★欣赏:牛仔歌曲:雷拉多的街道
和弦的转换,是为了让旋律和谐,或让旋律悦耳。
和声转换的频率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
和声是在低音部分演奏的,就像建筑里的柱子起到支柱作用。低音音符是基础,然后你在上面添加其它东西产生和弦,然后和弦构成主音、属音等等。
★欣赏:蓝草乐队。
(没有找到课程中的乐队,欣赏一下Bearfoot乐队的蓝草天籁吧。
http://a29983.blog.hexun.com/38443205_d.html
琶音:将三和弦的的音一个一个的弹奏。
自18世纪以来最受欢迎的就是一种被称为阿尔贝提低音的样式:1535。
和声也可以独立存在:巴赫的序曲
降调模进、音级提高、在达到最高潮以后又回到了主音上
底部有一个大调三和弦,顶部有一个小调三和弦。
★示范曲目: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http://
四个不同的和弦有规则的改变,Ⅰ、Ⅵ、Ⅳ、Ⅴ。
★欣赏:莫扎特九岁时写的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http://
用字母来表示:A-B-A模式,总分总。
A很短,是小调,进入B,转调,是大调,又回到A。
关系大调和关系小调。关系大调和关系小调有相同的调号(五线谱上有相同的升降号数目和位置)。关系大调比关系小调高三个半音。
奏鸣曲式的形式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
可以将奏鸣曲式看作由三段式发展而来的,但是它比三段式更复杂。
奏鸣曲的每个部分都有更细致的结构划分。
呈示部常用的两种内部结构:第一主题大调主音Ⅰ开头,第二主题接着是属音Ⅴ,然后结尾主题回到Ⅰ;另一种第一主题是小调开头,然后第二主题是关系大调,然后回到小调;而发展部比较复杂,比较难辨别在哪个调;再现部回到主音。
可选的附加部分是尾声coda,前奏。
★奏鸣曲示范曲目一: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0MjI1NzI=.html
在发展部分,发展的是呈示部的结尾主题。
*这个曲子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有关奏鸣曲形式的范例,它完成了我们模型的要求,适合所有的特点,速度也非常快,这一乐章大概有六分钟。建议反复揣摩教学视频中教授的赏析。
★奏鸣曲示范曲目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开头部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2Mzk1NTgw.html
第十课 奏鸣曲式和主题以及主题变奏
这节课主要讨论主题曲与变奏曲,都是非常古老的曲式。
在古典时期音乐是修饰性的,在每个乐章中都有活动,音乐会进行四种活动中的一种,它会呈现一个主题,从A点滑向B点。
奏鸣曲乐章中的四种功能:主题性、过渡性、渐进性、节奏性(结束功能)
示范莫扎特曲目片段:
主题性比较简单,容易哼唱;
过渡性有很多动作,有点不安份;
节奏性拍子变慢,容易辨别;
渐进性非常复杂,很多对位点。
第一片段:过渡
第二片段:节奏
第三个片段:主题性
第四片段:渐进
第五六七:过渡、渐进、节奏性
渐进性和过渡性的听起来几乎是一样的,是最难区分的两个类型,主题性的可以当作音符来记,节奏性的相当直白,因此有一种倾向。过渡性与渐进性的部分会被混为一谈,经常会有渐进性与对位点在一起。
主题和变奏:
主题曲和变奏曲的主题都很简单,主题越是简单,这种主题就越发地能成为主题曲或变奏曲的基础,这让作曲家有更大的自由用于寻求多样化。
示范曲目:贝多芬《上帝保佑国王》
示范曲目:查尔斯·艾伍士《美国主题变奏曲》
★示范曲目: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2MDc2NTE2.html
变奏一:改变了主题。
变奏二:没有改变主题,改变了语境。
变奏三:改变了主旋律
变奏四:没有改变主题,对主旋律使用了切分法。
变奏五:复调、模仿性的、小音阶,变奏,最后是尾声,与主题完全无关。
★示范曲目:科雷利的变奏曲(C大调三重奏鸣曲?)
它基于一个旋律和低音模式。
第三处变奏 断音
第五处变奏
第六处变奏 低音区
第七处变奏 小提琴演奏琶音
第八处变奏 三连音 第十 切分音
十三 小提琴演奏的四音和弦
★00:45为肯所和教授合作的小提琴曲,强烈推荐。
第五篇:耶鲁大学公开课 1-17课_《聆听音乐》笔记
耶鲁大学公开课《聆听音乐》 讲师:Craig Wright 职业:耶鲁大学音乐教授
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学士钢琴乐音乐史双学位
第一课:导论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旋律感强烈。
音乐与语言:颞叶是处理音乐和语言的听觉中枢。额叶是短期记忆中枢,用于记忆曲子。顶叶记忆肌肉工
作。读谱用到视觉中枢。即兴创作并表演音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个中枢协同工作的结果。
音乐和语言从本质上都是声音,非常接近。学习听音乐就像学习语言,要将听力练习每天进行,逐渐同化。示范曲目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德彪西月光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VS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表达出的情绪,前者焦虑不安消极,后者和谐安全积极。一:大调和小调。前者是小和弦,后者是大和弦。二:前者跳跃,后者连续。
三:前者不断向下,后者基本稳定的回旋。德彪西月光
节拍舒缓,没有鼓点,甚至难以确定节拍。走向是徐徐向下,直到一小段结束才返回到高处,形成了一个 情绪的堆积和小高潮。
音乐的两个维度:音高和时长。
音高相当于纵轴,时长相当于横轴。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用管弦乐表现人类力量的觉醒。使用的乐器是管风琴,接下来是小号,以及打击乐。
二拍子和三拍子
二拍子和三拍子是最常见的音乐节奏单元。
二拍子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强弱弱|强弱弱|。转调
选择一个音高,然后整体转到另一个音高。第二课 乐器与音乐风格 示范曲目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
本课介绍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以及不同的乐器铜管,弦乐,木管。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交响乐 交响乐一般有四个乐章,乐章是交响乐中相对独立的部分,与其他乐章和谐统一。通常是:一个简短的开
始的第一乐章,一个缓慢的抒情的第二乐章,由舞曲衍生的第三乐章,迅速强势的起总结作用的第四乐章。
主题还是动机?theme or motivation 主题和动机都属于旋律的范畴,动机是较为短小的,主题是比较长而抒情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由动机开始,第二乐章由长而抒情的主题组成,第三乐章用同样的四音符
节奏联系了第一乐章的动机,第四乐章的感情基调比较积极,是因为音乐的走向转为上行,同时乐器换成 了小号。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协奏曲
协奏曲一般有三个乐章,在协奏曲中,独奏乐器要和管弦乐队分庭抗礼,协作与让步,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运用的是四个音符的动机。各种乐器互换角色。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交响诗
交响诗是单乐章作品。作家通常讲述故事或者重现文学作品。圆号horn、巴松bassoon、中提琴Viola。音阶、音质和音色、音量。
中提琴有揉弦、拔弦、碎弓等技巧。莫德斯特穆索尔斯基波兰牛车
将视觉图像用音乐表现,先渐强,然后减弱到很弱。先用低沉的乐器,然后用高音的部分,再回到低音部 分。(模仿了物理学上的多普勒效应)理查施特劳斯死亡与净化
和谐音与不和谐音—协和的音程听起来就悦耳,而不协和的音程人们听起来就刺耳、有一种压迫感。因为
音程的比率不同,像3:2,4:3 等给人和谐感,而11:12 往往带来不和谐感。第三课 节奏:音乐的基础 音乐记谱法
西方的音乐记谱法,使音乐更加精确,让作曲家的地位更加突出,并且很好的保存了作者的原意。
示范:穆斯林祈祷的圣歌
在音符之间游走的美,是无法用西方的音乐记谱法记录的。音符、音符值、附点、休止符
音符通常使用二分法,就是每多加一道杠,表示的时长就变为原来的一半。有时也用三分法表示。拍和节奏
我们用四分音符表示拍,(经常重复的)长短不同的节拍的组合称作节奏。在我们的课程中只需要分辨两拍子和三拍子。示范:科尔波特Cole Poter 的战歌
这是两拍子的歌。用重音分辨。强弱、强弱是二拍子的标志。加入的切分音是为了使歌曲更加活泼。
重拍前的一小段音乐,叫pick-up。辨认重拍的四个要点:
1.音符的时值。宗教音乐里,所有的长音都是重拍。2.重音。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g 小调交响曲。
3.伴奏的音域。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钢琴左手部分的音域,是低中中低中中,低音是重拍。
4.和弦的变化。和弦的变化通常都在重拍上。示范:
肖邦葬礼进行曲-降b 小调第二奏鸣曲第三乐章 莫里斯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第四课 节奏:爵士 流行和古典 小游戏: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
基础音高:一个音高由很多个声音的峰值或者说泛音组成。
声音的振幅:一个混合音中,改变各个分音的振幅,就能得到不同的音色。不同乐器的声学特质不一,所表现的声音振幅亦不一样,由这些乐器发出来的声音事实上是这些分音的混 合。
音乐的速度:指节拍的快慢。渐快、或渐慢。节奏-拍子(beat)音乐的“脉搏”,每个一定的时间出现的拍子或者重音之类的。速度-拍子(tempo)
音乐的节拍或者速度。可由beat 来控制。切分音(syncopation)
一种节奏的插入,前一个音突然停止,后一个音提前出现。使音乐听起来奔放。切分音出现在右手的旋律部分。
示范曲目:Scott Joplin—The Entertainer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0NDY5NDY4.html 三连音(triplet)在原来演奏两个音的时间里演奏了三个音。示范曲目:God Save the King(天佑吾王)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zNzgwNzM2.html 音乐的三种织体:
织体大意是指曲调线的分布。象挂毯中的编织法,也像女孩子编的头发,一个马尾还是三股的辫子。
1、单音织体—只有一个音(相差八度音仍为一个音)。
2、主音织体—旋律加和弦。
3、复音织体—一组独立的乐句同时进行。复音织体分模仿式对位法和自由对位法。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 果。
对位法:
是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对位法是音乐史上最古
老的创作技巧之一,是复调音乐的主要写作技术,其名称来源于拉丁文punctus contra punctum,音符对
音符,但是,对位法并不是指单独的音符之间的和弦,而是指旋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位法在巴洛克时期 的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作的《赋格的艺术》以及《音乐的奉献》最为 闻名。
复音织体自由对位法示范曲目:Amazing Grace(奇异恩典)http:// 帕莱斯特里那的弥撒时的圣哉经,以四声部复调创作,每段乐句轮流以对应的嗓音演唱,复调片段称为对
位法中的模仿点。类似赋格曲中的四个短小的呈示部。★示范曲目:四声部弥撒圣哉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4NTYxMjk2.html 第十六讲 巴洛克音乐:巴赫的声乐作品
巴洛克音乐时期:1600 至1750 年,以J.S.巴赫为代表。
巴赫家族十代人都是音乐家,巴赫年轻时靠抄写乐谱自学成材,从抄写乐谱中学习音乐风格,以及得到乐
谱。他抄写的乐谱以科雷利的作品居多。巴赫最早以管风琴师闻名,成名曲为《G 小调赋格》。巴赫去世,巴洛克时代结束。
托卡塔:一种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以一连串的分解和弦以快速的音阶交替构成,十八世纪在德国
发展到顶峰,其标志为巴赫的作品。
康塔塔:是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的声乐套曲,一般包含一个以上的乐章,大都有管弦乐伴奏,类似
大合唱。路德教徒读过福音书后或在降临节时唱康塔塔,是一种引导性赞美诗。巴赫的康塔塔:《醒来吧,一个声音在召唤》
共七个乐章。先是合唱,然后是宣叙调,再然后是咏叹调,之后又是合唱,第一四七章都有合唱部分,是 教派的颂歌。
宣叙调:更像一种口语对白,伴随有持续低音。
持续性低音:一种低音的合奏,是由两个或三个乐器演奏的低声部,一直持续的低强音,是巴洛克音乐的 特征。
巴洛时期的返始咏叹调:音乐的起始,表示从头部重新开始,用的是三段式。★示范曲目:《醒来吧》(讲座中所示范的部分是第四章)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1Mzk2MzMy.html 拓展知识:
1、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强调曲子的起伏,重力度、速度的变化。
2、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曲式:
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
3、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巴赫是音乐之父,由此可见他的威望之高。维
瓦尔蒂凭着他的《四季》一举成名天下知。亨德尔是旋律大师,他的作品有一种优雅,他们所留下来的东
西是巴洛克时期的一大笔财富。第十七讲 莫扎特和他的歌剧
1750 年-1820 年,古典主义时期。
听莫扎特的感觉:清晰透明,平衡而匀称。
1、平衡、有形、完美的匀称。欣赏:《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2NzYwNTY4.html
2、平凡中见神奇。欣赏:《鸳鸯恋协奏曲》。采用属七和弦,非常美妙,婉转。http://www.xiexiebang.com/programs/view/fjJepyjmkPQ/
3、莫扎特独有的猛烈波动基调,强调反差和冲突。欣赏:《羞惭无地》
http://www.xiexiebang.com/programs/view/VmV-AUu44Uk/
4、无穷无尽的旋律。欣赏:《C 大调弥撒》
http://www.xiexiebang.com/programs/view/VmV-AUu44Uk/ 推荐:电影《莫扎特传》和《克雷格-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最著名的三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
歌剧是具有强烈音乐性的戏剧,音乐在背后衬托着戏剧,并且加强它。由耶鲁大学教授和助教表演的歌剧片断,非常精彩。
第一段:唐璜的仆从莱波雷罗、唐璜(理查德.拉里教授饰演)。第二段:唐璜、唐娜的老指挥官父亲(教授本人饰演)。第三段:唐璜、农女若尔丽娜。歌剧《唐璜》:http://www.xiexiebang.com/programs/view/ePu5b5CM7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