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提纲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钢铁长城
钢铁长城:主要是指人民军队英勇作战的优良传统,人员素质的提升与先进的武器装备相结合,构筑了坚固的保卫祖国疆土和安全的防线
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1.陆军的建设
①成立时间:1927年8月1日
②2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③现在: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2.海军的建设
①成立时间:1949年4月
②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一一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3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④20世纪70年代:
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1974年装备我国海军)1971年我国自主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 ⑤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我国海军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来源:学|科|网]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注: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 的海疆?你能举个例子说说?
①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
例如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形成了有海无防的被动局面。
②而新中国成立后,海军不断壮大有坚强的国力作后盾也有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国防力量。
1.空军的建设
①建立:1949年10月,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 ②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3000多架。(参与抗美援朝,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取得辉煌战绩。如:蒋道平)
1956年,仿制出歼-5型歼击机后来又制造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 ③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注:我国军用飞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国外购买-----仿制-----自行研制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导弹:是一种会自动寻找目标的飞行武器。按发射点与目标点的不同,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地、舰对舰、舰对空等导弹按照作战使用的目的不同,又分为战略、战术导弹。按照射程分近程、中程导弹(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3000—8000千米)和洲际导弹(8000千米以上)。此外还有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之分。1.建立: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地位和任务
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实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3.组成: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目前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4.更名: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注:我国导弹部队发展迅速的原因?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政府的重视 ③经济的发展
三、新时代强军之路
1、加强部队政治工作一政治保障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3.新格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注:我国为什么在和平年代加强国防建设?
最大限度地谋求世界和平是我国加强国防的一贯宗旨,必须加强军队建设,使我国具有反对和制裁侵略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卫和平。※※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国防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后盾,经济发展促进国防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自然要靠国防来创造和
平环境。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同时又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6&17课新中国的外交
一、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势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就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
2、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三、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1、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进一步确认;后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政治保证),平等互利(实施条件),和平共处(目标)
影响:①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③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时间: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
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方针:“求同存异“(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同-----①摆脱殖民统治②实现民族独立③发展壮大自己 异-----①社会制度不同②建设道路不同
意义:①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4、日内瓦会议
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四、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③外交人员努力
影响:①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②进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③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
2、中美建交
1971年“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3、中日建交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 系 4、70年代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五、改革开放后一一全方位外交
外交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注: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
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
第14时《钢铁长城》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制造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国产化、空军现代化、导弹部队建立、导弹部队的装备。
2、运用教材图片、收集资料、说明人民空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装备。
3、感受国防力量的壮大,增强国防观念,增强为国防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
难点: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阅读“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完成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
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
、、舰队。
(2)、找出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建设分别取得哪些成就?
(3)、人民空军在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空军刚诞生后,在 战争中取得辉煌成就。
(4)、人民空军在早期、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哪些发展?。
2、阅读“导弹部队的发展”,完成以下问题。
(1)、1966年,我国组建
部队。
(2)、我国导弹部队不断壮大,陆续装备了
、、、核武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二、合作交流:
分三个表演小组,分别代表海军、空军、导弹部队,设计模拟战争,运用战略战术,打一场现代化战争。
三、拓展延伸:
为什么旧中国有海(军)无队?而新中国的海军却能保卫祖国的海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四、系统总结:
第1时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2、建国第一年,同
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
4、年底,首次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分析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6、年
众多
独立国家首脑在印尼
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
7、万隆会议为什么能够圆满成功?
一、合作交流:
小组归纳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三、拓展延伸:小组讨论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复述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五、巩固练习:做《综合能力训练》相关题目。
第16
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能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培养分析能力,认识到新中国国力的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尼克松访华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难点: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阅读“中美关系正常化”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归纳中美关系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
(2)、结合教材第80页第一段小字部分,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2、阅读“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年**月**日
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分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
(3)、年,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两国建交。
3、阅读“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年,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我国近今举办的规模最大、款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思考举办这次会议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三、拓展延伸:小组讨论归纳新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
四、系统总结:
小组讨论制作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大事年表。
五、巩固练习:做《综合能力训练》相关题目。
六、当堂反思:
第三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
国庆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目标及知识汇总
白逢平整理
一、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单元的几位作家,积累有关的文体常识。
2.识记本单元出现的生字生词,做到会读、会写、会记。3.品味文章,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和写作顺序。
【过程与方法】:
1.结合阅读提示仔细品读课文,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并学习课文所涉及到的表达技巧。
2.通过练习课后练习题以及《同步练习册》,深度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之美。
说明:
1.学习层次四个★,就是四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达标过关。一个★,就是A层学生必须达标过关。
2.练习册的阅读理解重点,也是课文学习要点,也就是本课的学习目标。3.学习目标与知识汇总基本呈对应关系。
课文学习目标及知识汇总
17.壶口瀑布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时所出现的生字词、成语和文学常识,做到理解、运用。(★★★★)
2.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并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特点。(★★)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知识汇总】: 1. 文学常识: 作者:梁衡,当代著名学者、记者,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
2.文体知识: 山水游记:写登山临水的见闻观感,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或有议论、说理、抒情的文学作品。(★★★)
3.生字词的识记、理解、运用;(★★★★)
需要理解的词语:
推搡:推来推去。驰骋:(骑马)奔驰。寒噤:寒战。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乘隙:利用空子,趁机会。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哟呵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常用以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到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4.课文学习要点:(★★★)
①含义丰富的句子:(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在这里运用一连串的“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这一段着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感受本篇课文所描绘的壮丽景色,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③文章重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要说明。5.练习册重点:(★★)
①阅读理解第5题:文章第五、六自然段仅仅写的是黄河之水吗?还写了什么?
②阅读理解第6题:作者为什么在写第二次来到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③表达应用第(2)题:请表达你对设立“世界读书日”这一举措的看法。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和成语,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品味文中生动描述各拉丹冬壮美景色的句子,感受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
3.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知识汇总】:
1.文学常识识记:(★★★★)
作者:马丽华,当代作家,散文集《追你到高原》《西藏之旅》 2.需要理解的生词:(★★★)
黧黑:形容颜色很黑。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懈怠:松懈懒惰。敦实:结实粗壮。
腈纶:合成纤维的一种,用来纺织毛线、布料等。风云变幻:比喻局势的动荡与变化。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者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熠熠烁烁: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漫不经心:疏忽大意,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课文学习要点:(★★)
①含义丰富的句子:(1)“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对于这一段,说说你的阅读感受。(2)“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3)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作者除了描写各拉丹冬的景色,还想要表达别的什么呢?说一说你的看法。练习册重点:(★★)
①阅读理解第3小题:本文记述了什么内容?
②阅读理解第5小题:在作者的眼中,冰塔林是什么样子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19登勃朗峰
【学习目标】: 1.识记本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以及成语,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3.体会本文优美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知识点汇总】:
1.文学常识:(★★★★)
作者:马克吐温,美国著名小说家,作家,演说家。代表作品《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乞丐王子》等。2.需要理解、识记的生词:(★★★)翌日:第二天。
穹顶:悬垂的半球体空间或面积,穹或穹形面。巍峨:形容山或者建筑物高大。缭绕:回环旋转。巉峻:险峻陡峭。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往来不断。轻歌曼舞:轻快柔美的音乐和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而快。纷至沓来:纷纷到来,接连不断地到来。名副其实:民生和名义与实际相符。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2.课文学习要点:(★★★)
①课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1)“我们拾阶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据苍穹。”山为什么会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
(2)第五段写“彩霞满天,白云缭绕”的斑斓景象,其视角是怎样的?(3)“他扬鞭一挥,车便辚辚向前。如此颠簸,我生平从未有过”是一种怎样的的旅行感受?
(4)通读全文,感受作者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
3.练习册要点:(★★)①知识理解第二小题; ②阅读理解第6小题;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和成语,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理解“水”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3.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体会与感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汇总】:
1.文学常识:(★★★★)
作者:阿来,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尘埃落定》《大地的阶梯》。2.需要理解、识记的生词: 轻盈:形容身形苗条轻快。喧哗:声音大而杂乱。矗立:高耸地立着。
翡翠:一种玉石,一般为绿色、蓝绿色,质地较硬。硕大:高大,肥大,巨大。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形容所见到的情景让人讶异。2.课文学习要点:(★★★)
①雪——水——冰的蜕变历程说明了什么?
②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古镇。为什么单单要选取四方街来浓墨重彩地描绘呢?
③作者将自己比作水,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写这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练习册重点:(★★)
①阅读理解第4题: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阅读理解第5题:那“一滴水”都到过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③表达应用第11题。
作文
【学写游记】(★★)
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篇游记,300字左右。
第四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要点梳理-第五单元知识点「精编」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共三大:1923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2.国民党一大
(1)时间: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2)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
(3)意义: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
(1)时间、人物、地点:1924年5月、孙中山、广州黄埔。
(2)领导人: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校长,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3)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1926年7月。
3.经过:、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北伐军击溃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的主力。
4.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运动蓬勃发展。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原因:高涨的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经过:1927年4月,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北伐: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奉系军阀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2)统一:1928年底,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常考点】
1.开始时间:1926年。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先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独立团(叶挺)。
5.战场:湖南、湖北、江西。
6.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一、南昌起义
1.经过:1927年8月1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
2.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通过了和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2)转变: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进军。
(3)1927年10月,毛泽东在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
4.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转入、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三、工农武装割据
1.形成: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的局面。
2.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在福建古田召开,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
3.扩大: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面积最大。
4.政权:1931年冬,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
【常考点】
1.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的作风。
2.革命军队名称转变:国民革命军(南昌起义)→工农革命军(秋收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会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战略转移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开始: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开始长征,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但人员损失惨重。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
2.遵义会议
(1)时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走向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飞夺,翻过了大雪山,走过了草地,突破,进入甘肃。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会师
(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红军长征铸就了,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常考点】
1.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目的:战略转移。
3.路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声东击西,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第五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要点梳理-第五单元知识点「精编」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提纲
第15课
北伐战争
内容标准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_____,正式决定同_____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_____、_____和_____的革命同盟。
2.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的正式建立。
3.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___________。军校总理是________,校长是_______,政治部主任是__________。
二、北伐胜利进军
1.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_________任北伐军总司令。
2._____、_____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________率领的北伐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_______和________,攻占_________,基本消灭了__________的主力。
3.北伐军在江西歼灭________的主力,接着沿长江东下,攻占_________。
4.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__________蓬勃发展。___________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工农运动触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________在上海发动“_____“,并在南京建立“________”。7月,在武汉召开“_________”。
2.1928年,_____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十六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内容标准
讲述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一、南昌起义
1.1927年8月1日,_____、______、_______、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第一枪。
2.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受挫后,_____、______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_____”,通过了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___________”的著名论断。
2.1927年9月,毛泽东打出了“________”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____________。
3.1928年4月,________、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分军队和湘南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三、工农武装割据
1.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___________,创造了“_____________”的局面。
2.______________建立后,_______、_______、贺龙、徐向前、刘志丹等人也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其中,以__________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3.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___________召开,成立中
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第十七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内容标准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1933年秋,________调集50万军队,对________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_和_____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1934年10月,红军开始________。因红军损失惨重,_______提出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________。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______,挽救了______,挽救了______,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走向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_______,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________,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_______,飞夺_______,翻过大雪山,走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________。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________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1936年10月,_____和_____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_____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_____的企图,保存了_____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