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卫办监督发〔2011〕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将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现就做好《实施细则》贯彻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做好《实施细则》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
《实施细则》是在总结以往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情况、认真听取和采纳地方及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的监管原则,强化了公共场所自身卫生管理和禁止吸烟内容,完善了卫生监管要求,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为全面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提供法律保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学习、宣传《实施细则》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具体工作安排。要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人员的培训,确保卫生监督人员准确理解、全面掌握《实施细则》的内容,提高监督执法水平。要督促、指导公共场所经营者加强《实施细则》学习,强化经营者法律责任意识。要通过广泛宣传,普及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实施细则》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依法履行卫生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实施细则》规定的各项职责,切实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管需要,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队伍和卫生监测体系,充分发挥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等机构与专家作用,细化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卫生监督机构要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法律制度,督促公共场所经营者切实承担起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任务,按照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开展卫生检验或评价工作。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相互协作,更好地发挥卫生部门的整体工作效能,提高监管水平。
三、抓紧制订完善配套文件,确保法律制度的实施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实际需要,《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主要包括:一是负责公布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范围;二是负责制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查程序和具体要求;三是负责对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检测、评价等业务的技术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能力组织考核。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抓紧制订相关实施配套文件,对现行与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有关的规定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要求,确保《实施细则》有效实施。各地制定的实施配套文件应当符合政务公开的有关要求,方便公众查阅。
四、扎实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能力建设
各地要以贯彻实施《实施细则》为契机,从严格落实各项法律制度入手,以增强公共场所卫生检验能力、充实监督人员力量与装备以及提高卫生监督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为重点,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能力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尽快建立起与履行公共场所卫生检验和评价职责任务相适应的检验能力。卫生监督机构要提高监督执法的装备及应用水平,运用高科技手段,努力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的现代化。
各地要按照本通知精神,制订具体贯彻实施方案。对《实施细则》实施中的有关重要情况和问题,及时报告我部监督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卫生部办公厅基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校验工作通知
2010〕28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校验
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卫医政发〔2009〕57号,以下简称《办法》)发布后,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部分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落实不到位,没有达到规范管理医疗机构的目的。为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校验工作,建立有效的医疗机构校验制度和医疗机构退出机制,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医疗机构校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医疗机构校验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校验,可以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执业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审核,实施有效的医疗机构再次准入管理,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以保证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医疗机构校验工作。
二、健全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制度。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办法》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订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明确不良执业行为的情形、记分办法和记分标准;同时要建立医疗机构校验信息登记制度和管理档案,及时记录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状况和校验结论。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于2010年5月31日前制订完成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办法并报送卫生部医政司备案。
三、及时注销校验不合格机构,建立医疗机构退出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办法》,对符合《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情形的医疗机构,要及时做出“暂缓校验”结论,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于暂缓校验期满,再次校验不合格的医疗机构,要坚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于经校验认定不具备相应医疗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也要予以注销。要通过校验建立不合格医疗机构的退出机制,维护医疗服务秩序。
四、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的管理。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抓好《办法》的贯彻落实,做好《办法》和相关制度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并加强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在工作中要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医政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综合审查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和执业状况,做到校验及时,审查全面,不走过场。校验结束要及时登记校验结论,并录入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五、做好《办法》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为扎实做好医疗机构校验工作,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010年组织一次对《办法》和本文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并将督导检查结果于2010年12月31日前报我部医政司。
联系人: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 宗允、张文宝
联系电话:010-68792196、010-68792730
传真:010-68792196
E-mail:MOHYZSYLJGGLC@126.com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五日
卫医政发〔2009〕57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我部在总结各地医疗机构校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六月十五日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校验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执业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审核,并依法作出相应结论的过程。
第三条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其校验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卫生部主管全国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登记机关”)负责其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校验工作。
第五条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对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进行记录和评分,记录和评分结果作为医疗机构校验的依据。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以一年为一个周期。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的具体办法和记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章 校验申请和受理
第六条 达到校验期的医疗机构应当申请校验。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
(一)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校验期为3年;
(二)其他医疗机构校验期为1年;
(三)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校验期为1年;
(四)暂缓校验后再次校验合格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1年。
第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于校验期满前3个月向登记机关申请校验,并提交下列材料(以下称校验申请材料):
(一)《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其副本;
(三)各工作总结;
(四)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等执业登记项目以及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科室和大型医用设备变更情况;
(五)校验期内接受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结果及整改情况;
(六)校验期内发生的医疗民事赔偿(补偿)情况(包括医疗事故)以及卫生技术人员违法违规执业及其处理情况;
(七)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开展情况;
(八)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登记机关对医疗机构提交的校验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作出是否受理的处理意见:
(一)校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内容及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书面告知医疗机构在规定期限内需要补正的相关材料及内容;医疗机构逾期不补正或者补正不完全的,视为不按规定申请校验;
(二)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规定要求的,或者医疗机构按照登记机关初审后书面告知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及内容的,应当在5日内予以受理。
第九条 登记机关在受理校验申请后,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机构申请校验受理通知》,受理时间从作出受理决定之日算起。
第十条 医疗机构不按规定申请校验的,登记机关应当责令其在20日内补办申请校验手续;在限期内仍不申请补办校验手续的,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日常监督管理记录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是登记机关实施校验的重要依据。
登记机关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登记注册档案、日常监督管理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并及时将监督管理情况和校验结果予以公示。
第三章 校验审查和结论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校验审查包括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查两部分。
第十三条 书面审查的内容和项目包括:
(一)校验申请材料;
(二)日常监督管理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校验内容和项目。
第十四条 现场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符合情况;
(二)与医药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
(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现场审查的办法和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 现场审查由登记机关组织有关专家或者委托有关机构进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进行现场审查:
(一)2个校验期内未曾进行现场审查的;
(二)医疗机构在执业登记后首次校验的;
(三)暂缓校验后再次校验的;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登记机关应当在受理校验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校验审查,做出校验结论,办理相应的校验执业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 校验结论包括“校验合格”和“暂缓校验”,暂缓校验应当确定暂缓校验期。
第十八条 登记机关作出“校验合格”结论时,应当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上加盖校验合格章。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应当作出“暂缓校验”结论,下达整改通知书,并根据情况,给予1-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一)校验审查所涉及的有关文件、病案和材料存在隐瞒、弄虚作假情况;
(二)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三)限期整改期间;
(四)停业整顿期间;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应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于暂缓校验期满后5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校验申请,由卫生行政部门再次进行校验。再次校验合格的,允许继续执业;再次校验不合格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医疗机构暂缓校验期满后规定时间内未提出再次校验申请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对经校验认定不具备相应医疗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登记机关予以注销。
第二十二条 登记机关在作出暂缓校验结论前,应当告知医疗机构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医疗机构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登记机关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
登记机关应当结合听证情况,作出有关校验的决定。
登记机关在作出暂缓校验结论时,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医疗机构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校验结论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在管辖区域内予以公示。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暂缓校验期内,医疗机构不得发布医疗服务信息和广告;未设床位的医疗机构不得执业;除急救外,设床位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门诊业务、收治新病人。
医疗机构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署的书面检查。
第二十五条 暂缓校验期内,暂缓校验的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可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违反规定擅自开展诊疗活动;
(二)发布医疗服务信息和广告;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自注销之日起停止开展医疗活动,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应妥善做好已有病人的转、出院工作。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暂缓校验或者被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登记机关应当依法给予或者建议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一定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校验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发现校验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变更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校验结论。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干预正常校验工作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所在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纠正;后果严重的,应当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监%9D
【发布单位】卫生部办公厅
【发布文号】卫办监督发〔2007〕116号 【发布日期】2007-08-29 【生效日期】2007-08-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督查情况的通报
(卫办监督发〔2007〕116号)
河北、吉林、浙江、江西、湖南、贵州省卫生厅: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07年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监督督查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07〕121号)的要求,我部于2007年7月16日至7月24日组织三个督查组分别对河北、吉林、浙江、江西、湖南、贵州等6个省的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进行了督查。督查组听取了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汇报,查阅了有关文件及档案资料,现场检查了供水单位、公共场所和医疗卫生机构94家(单位名录见附件1)。经报卫生部领导同意,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6个省工作开展情况
6个被督查省份按照我部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一)开展专项整治,加强监管力度。
吉林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专项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对消毒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环节进行了重点检查。河北省将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纳入“卫生安全工程”,制定了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十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考核标准;石家庄市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月督导制度,加强对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和季度考核。浙江省2006年开展了内窥镜的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了333家医疗机构,2007上半年对11个市和22个县(区)卫生监督工作进行了督查。江西省制订了《江西省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执法监督导则》,确立了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工作的目标,规定了监督执法任务、监督检查程序、监督工作稽查、绩效考核等内容,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
(二)实施量化分级管理,探索管理新模式。
河北省、浙江省、湖南省的部分市在游泳场所、美容美发场所、洗浴场所、住宿场所开展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量化分级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湖南省株洲市制定了《株洲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量化分级工作方案》、《株洲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清洗消毒卫生规范》等系列规范性文件,积极探索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模式,促进公共场所信用体系建设。
江西省、湖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集中式供水单位量化监督管理制度。湖南省制定了《湖南省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江西省制定了《集中式供水单位现场审核表》,在卫生许可、选址设计、卫生设施、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实行量化评分,既规范了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管理,又加强了监管力度。
(三)加强沟通,建立协作机制。
吉林省辽源市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市政府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政府主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卫生、工商、质监、水务等部门协调会。市委书记、市长带领五大班子视察卫生监督工作,主管副市长每季度召开公共卫生工作会议,听取汇报,解决具体问题。人大和政协组织代表和委员对公共卫生进行视察和调研,监督政府各部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吉林省及长春市卫生部门针对2007年7月长春市新立城水库发生蓝藻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力以赴,积极应对,快速反应,与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加强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湖南省卫生厅与省环保局建立环境与健康协作机制,以保证人民群众饮用水源安全为目标,共同开展生活饮用水水质项目专题调研,落实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二、现场检查情况
(一)供水单位卫生管理。
督查组在6个省检查供水单位34家,其中县级市政水厂15家,地级市市区自建水厂8家,二次供水单位11家。
1.县级市政供水单位检查情况:15家市政供水单位均持有卫生许可证,建立健全饮用水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卫生管理制度和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制定饮水卫生安全防范措施,水质净化消毒设施正常运行并开展水质检验工作。现场抽查的供管水人员均持有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检查涉水产品30种,25种持有卫生许可批件;消毒产品15种,10种持有卫生许可批件。
浙江省桐乡市凤栖供水有限公司果园桥水厂在当地水源水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增加了原水微生物预处理和臭氧活性深度处理工艺,使出厂水水质有了显著提高,达到了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2.自建水厂检查情况:8家自建水厂均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建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卫生管理人员。现场抽查的供管水人员38人,均持有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3.二次供水单位检查情况:11家二次供水单位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10家建立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和饮水卫生安全防范措施,6家二次供水设施投入使用前经卫生部门审查验收,10家二次供水蓄水池周围无污染源,9家二次供水的蓄水池专用,11家对储水设施定期全面清洗,9家储水设施清洗后进行了消毒,9家开展了水质检验工作,现场检查供管水人员均持有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现场检查公共场所36家,其中游泳场所、洗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各12家,大部分公共场所环境整洁,做到了亮证经营,并建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卫生管理人员;检查现场从业人员均持有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检查12家游泳场所,11家具有池水循环净化设施,10家具有池水消毒设施,有9家正常运行,5家强制淋浴设施符合卫生要求,检查游泳场所消毒产品17种,10种持有卫生许可批件。检查沐浴场所消毒产品18种,9种持有卫生许可批件;化妆品37种,34种标识标示符合卫生要求。检查美容美发场所消毒产品11种,5种持有卫生许可批件;化妆品64种,56种标识标示符合卫生要求。
(三)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
1.医疗机构检查情况:检查12家市级或县级综合医院均有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医院均建立了感染性疾病科,设立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专科门诊,并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医院胃镜室使用后的器械能够做到清洗消毒,胃镜数目和日检查人数以及消毒时间基本符合要求。12家医疗机构能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将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暂时贮存和集中处置,并有交接记录,未发现医疗废物遗失的现象。
被检查的医疗机构均实现了门诊日志微机化管理。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实行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双签字制度”有效防止疫情漏报和医疗废物遗失的问题。
2.疾病控制机构检查情况:检查12家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开展辖区内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设有专职人员负责疫情报告的审核、动态监测、网络维护和疫情分析,并做到定期开展对疫情报告管理质量的评价,疾病控制中心均设有疫情报告咨询电话,保证24小时值班。11家疾病控制中心根据辖区传染病发病的特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区县疾病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率低。
在6个省检查的集中式供水单位23家,6家集中式供水单位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2家没有经过卫生行政部门审查验收,宁波市江东水厂、株洲市自来水公司第四水厂、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水厂的水源地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水厂水源保护区内建有旅游项目,2005年、2006年吉林省东辽县卫生局连续两年下达监督意见书要求东辽县水厂整改,至今仍未整改。检查的8家二次供水单位中,浙江省宁波市、江西省上饶市、贵州省贵阳市、河北省承德市和湖南省长沙市的5家单位的二次供水设施投入使用前未经卫生部门审查验收。吉林省吉林市东方游泳馆、江西省南昌市南海大浴场所附设游泳池的浸脚消毒池不符合卫生标准。
(二)卫生管理工作不到位。
1.水质监测不能达到卫生要求。浙江省江东水厂、果园桥水厂未能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进行水质监测工作,水质监测项目及频次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抽查的吉林省、河北省的3个自建水厂均未建立水质检测室。江西省上饶市自来水公司信江水厂和上饶市广丰县自来水厂等2个水厂的水处理设施简陋,检验设备不全,与水厂的规模不匹配,无法保证水质安全。
2.供水设施清洗后不消毒,防护措施不完善。浙江省桐乡钱塘新世纪大酒店、贵阳市佳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二次供水水箱存在水箱清洗后不消毒,清洗记录不详细,且水箱清洗后无水质检测报告等问题。检查的浙江省和江西省集中式供水水厂贮水池和二次供水贮水池卫生防护措施不到位,排气孔和观察口无防护罩,存在二次污染安全隐患。江西省上饶市三清山大酒店的二次供水水箱水质现场检测结果,余氯指标为零。
3.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不落实。
在江西省上饶市现场检查中发现,沐浴场所碧水蓝天娱乐有限公司池水循环净化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抽查的吉林省辽源市,湖南省长沙市,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市,江西省上饶市、南昌市,浙江省宁波市的7家游泳场所未设置强制淋浴装置或淋浴装置不符合卫生要求。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市,江西省上饶市、南昌市,吉林省辽源市,浙江省桐乡市的6家游泳场(馆)水质消毒仍然采用人工投药方式,计量不准确,池水消毒不均匀,现场检测游泳池池水质余氯合格率仅为35%(见附件2)。在南昌市随机抽查的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均过期无效。江西省上饶市名媛美容美发有限公司、河北承德市新世界美发、吉林省辽源市新偶像美容美发城、湖南省株洲施燕形象生活馆等美容美发场所未设置染烫发专区或安装通风设施,江西省上饶市名媛美容美发有限公司未设置皮肤病专用理发工具,吉林省辽源市新偶像美容美发城毛巾配比不符合要求,消毒方式不正确,消毒效果不能达到卫生要求。
(三)传染病疫情漏报严重,实验室缺乏必备实验安全设备。
检查的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抽查10例肺结核报告1例,5例丙肝报告4例,5例乙肝未报告,总计漏报15例;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5例丙肝和5例乙肝均未上报,漏报10例;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抽查传染病疫情报告20例,漏报8例。浙江省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二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的实验活动,但没有配备二级生物安全柜。
(四)消毒产品索证率低。
本次检查的供水单位、公共场所、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消毒产品索证不全,索证率最高只有66.7%(见附件3),使用的消毒产品没有卫生批件或与卫生批件批准的内容不相符合。吉林省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的消毒剂存在无标示、无名称、无使用剂量、无配制日期和有效期等问题,违反《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五)监督执法力度不够,工作不规范。
部分地市卫生许可工作不规范,卫生许可证未填写有效期限,许可证的编号、许可用语、复核周期、许可证格式不统一;卫生执法文书未按《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的要求书写,卫生监督意见书针对性不强,不能指出管理相对人存在的问题或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卫生监督管理档案中资料不完整,缺少卫生执法现场检查笔录,行政处罚案件卷宗中没有监测报告、无审查报告、复议记录和结案报告等资料。有些卫生监督机构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不申报,水质检测结果不合格,涉及饮用水安全产品无有关批件等违法行为没有给予卫生行政处罚,仅下达监督意见书。
四、加强监督检查,督促落实整改
被督查省份要根据通报中指出的问题,结合督查组反馈的意见,督促被检查单位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对多次检查仍未采取整改措施的,要及时上报当地政府部门及通报相关主管部门。请被督查省份将落实整改情况及监督处罚情况于2007年10月31日前上报我部。
附件:1.供水单位、公共场所及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单位名录
2.水质余氯监测结果汇总表
3.消毒产品索证现场检查结果汇总表
二○○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监督
【发布单位】卫生部办公厅
【发布文号】卫办监督发〔2007〕121号 【发布日期】2007-07-06 【生效日期】2007-07-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监督督查工作的通知
(卫办监督发〔2007〕121号)
河北省、浙江省、湖南省、贵州省、江西省、吉林省卫生厅: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2007年国家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55号)的要求,我部决定对你省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进行督查。现将督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附件:1.2007年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督查方案
2.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调查表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程序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程序(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卫生监督机构正确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 则》)制定本程序。第二条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以及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卫生职能部门和卫生防疫站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时,必须遵守本程序。第二章 办理“卫生许可证” 第三条 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到卫生防疫机构办理登记手续:
一、登记要求:准备开业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应持其主管部门证明。已开业需补办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应携带介绍信和工商营业执照。上述手续齐全者,发给 “卫生许可证申请书”一式2份。
二、“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填写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经营者要提供经营场所的平面图、卫生设施等有关资料及从业人员情况;
(二)“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必须用钢笔或墨笔填写,字迹工整、内容准确。填好后由经营者的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送卫生防疫机构。第四条 卫生防疫机构接到申报材料后,在45日内逐项检查申报材料是否齐全、准确,若有漏项、错误处应通知其补正。对申报材料合格者,派两名以上卫生监督员或助理 卫生监督员(其中卫生监督员不少于1名)进行现场监督、监测,在“卫生许可证申请书”上填写卫生评价意见,报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第五条 发放“卫生许可证”和通过复核的条件:
一、经监督检查后主要卫生指标符合卫生要求;
二、从业人员体检合格,对传染病患者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三、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率在80%以上。第六条 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经营单位,卫生防疫机构提出书面改进意见,经营单位改进后重新申请。第七条 “卫生许可证”的发放:
一、“卫生许可证”应用墨笔填写,写明编号、单位全称、经营项目、发证日期,并加盖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公章。如经营多种公共场所的单位,要在“卫生许可 证”上注明其兼营项目。
二、卫生行政部门应自卫生防疫机构接到“卫生许可证申请书”之次日起两个月内,对审查合格者签发“卫生许可证”。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卫生职能部 门负责签发本系统管辖范围内的机场、车站、码头等候室等公共场所和民航客机、铁路客车、客轮以及主要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三、“卫生许可证”每两年复核1次。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期满前30日将“卫生许可证复核登记表”发给经营单位,经营单位应在15日内填写并交回“卫生许可证 复核登记表”。监督机构收到“卫生许可证复核登记表”后60日内完成对经营场所卫生状况的复核审查,在“卫生许可证复核登记表”上填写复核意见,合格者加 盖“审核章”。“卫生许可证复核登记表”一式2份,1份存档,1份交经营单位。
四、经营单位领证后如有新增经营项目,须申报新增经营项目,并按有关规定和标准接受卫生监督、监测。第三章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第八条 健康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一、向经营单位发健康检查通知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规定体检期限、承担体检单位及体检地点;
(二)根据应体检人数,领取体检表;
(三)首次体检人员准备近期1寸免冠照片1张。
二、健康检查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卫生单位承担健康检查工作,承担健康检查工作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由内科、皮肤科、放射科、化验室等医技人员组成;
(二)具有随时接受体检、补检、复检的能力;
(三)体检后两周内出具体检结果报告;
(四)对体检工作认真负责,不得弄虚作假。第九条 健康检查工作的实施:
一、经营单位应作好体检的组织工作;卫生防疫机构负责体检工作的监督、指导并掌握体检进度。
二、体检者必须亲自持体检表进行体检和复检。
三、查出的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及时复检。
四、对传染病患者的诊断按卫生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执行。确诊为传染病患者,承担体检的单位应及时通知卫 生防疫机构。
五、体检完毕,承担体检的单位应在健康检查两周内向受检者单位发出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受检者单位及时将体检结果送交卫生防疫机构。第十条 健康合格证的核发:
一、卫生防疫机构按人员名单逐人逐项审查,如有漏检人员及项目或检出阳性者,应及时通知经营单位补检或复检;
二、体检合格者由卫生防疫机构在其健康证上加盖“体检合格”章及公章,并注明发证日期;
三、由卫生防疫机构将体检表和健康合格证交经营单位保存。第十一条 传染病患者的调离:
一、体检确诊的传染病患者,由卫生防疫机构向患者所在经营单位发出“职业禁忌人员调离通知书”。经营单位应将患者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岗位,并于接到“职 业禁忌人员调离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将患者“健康合格证”及其回执送卫生防疫机构。
二、传染病患者治愈后,到指定体检单位复检,确属痊愈,将检验报告附体检表后送卫生防疫机构补发健康合格证或补盖“体检合格”章。第四章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第十二条 培训:
一、培训对象同体检对象,经营单位负责人、法人代表参加培训,由经营单位负责实施。
二、拟上岗的从业人员,由该经营单位随时组织培训。
三、经过经营单位自身考试合格后,报卫生防疫机构验收。第十三条 验收:
一、检查答卷是否认真、准确,参加考试人员应占从业人员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二、按从业人员10%-20%的比例抽查进行现场考核,对不及格者应重新考试。
三、在考试合格者的健康合格证上加盖“考核合格”章。第五章 卫生监督监测 第十四条 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卫生组织、卫生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
二、基本卫生设施是否具备;
三、公共场所内外环境卫生状况;
四、消毒制度、消毒设施是否健全、完好及运行情况;
五、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有关规定”部分执行情况;
六、抽查部分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和“考核合格”章;
七、复核从业人员名单是否准确无误,以确定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含临时工)为体检、培训对象。第十五条 卫生监督员在监督检查中,应认真填写“现场卫生监督记录”。填写时做到用词适当,准确,不得以结论代替事实描述,不能笼统描述卫生状况;要写明经营者全 称、监督检查时间;所有项目要在现场填全、不得在离开现场后补填。监督检查记录填写后应由被监督单位的法人代表或陪同人员查看并签字;如拒签需问清拒签理 由,属用词不妥或与事实不符应按事实改正后再签;如被监督单位人员仍拒签,应在监督检查记录上注明拒签情况和理由,记录在场人员姓名,由卫生监督员签字,将第二联当场交给被监督单位,如拒收记录,回单位后用双挂号信寄出。卫生监督员在执行任务时,不得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第十六条 在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认真填写“样品采集记录表”,采样记录的编号应与样品编号一致。采样后应填写“卫生监测样品送检单”,连同样品及时送至检验单位。检验者应出具“卫生检测结果报告单”退还承办卫生监督员。卫生防疫机构依据检验结果填写“卫生监督监测评价书”送被监督单位。第六章 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 立案: 凡涉及行政处罚者,都必须立案。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案调查。
(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现场进行卫生监督、监测时发现经营单位有违反《条例》或《细则》的行为。
(二)知情者检举揭发经营单位有违反《条例》或《细则》的行为。
二、立案原则:
(一)在现场进行卫生监督、监测时,卫生监督员发现经营单位有违反《条例》有关规定的情况和行为,可立案调查;
(二)如系群众举报,应作好口述笔录,由举报人签字并留下工作单位或地址;如是电话举报,应认真作好电话记录,记下举报人姓名、地址。经科主任批准后,方 可立案。第十八条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核实必须有两名以上卫生监督员或助理卫生监督员(其中卫生监督员不少于1名)同行,赴现场时,卫生监督员必须着装整齐,佩带“中国卫生监督”证 章,出示“中国卫生监督”证件。人证、物证、地点、时间及情节是执行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取证内容主要包括:
一、现场摄影、录音、录像;
二、现场采样并送检验室检验(应注明采样地点、日期、样品名称及编号);
三、现场卫生监测,将监测结果填写“样品采集记录表”;
四、反映违法事实的检举投诉;
五、旁证材料,应由旁证人签字;
六、采集物证(采样单应有双方签字);
七、鉴定结论,经专业机构进行的技术鉴定(包括化验证明、医院诊断书等)及有关的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八、当事人对事实经过的陈述;
九、现场卫生监督笔录。在诉讼过程中不得再向被处罚者或证人收集证据,经人民法院同意的除外。涉及国家机密或技术专利的证据,监督机构及调查取证人员要予以保密。第十九条 行政处罚:
一、由3名以上卫生监督员或助理卫生监督员(其中卫生监督
员不少于两名)对经营单位的违法事实进行合议,填写行政控制或行政处罚审批表,并附上述现场调查 所得材料,按行政处罚的批准权限逐级上报。
二、行政处罚的批准权限: 按《细则》有关规定执行。对停业整顿及超过3000元的罚款处罚须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地、市级以下卫生防疫机构应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防疫机构备案。
三、由卫生监督员根据已审批的行政控制或行政处罚审批表填写“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填写“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对违法事 实应判定准确,要与《条例》及《细则》的有关条款相对应。
四、送达:送达处罚决定书应有送达回证,由被送达人在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盖章),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送达处罚决定书应直接送交被送达单位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不在时交该单位收发部门签收。被处罚者是个体经营者的,处罚决定书应交给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同住成年家属签收。被送达人拒绝接收处罚决定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人员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理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盖章,把处罚决定书留在被 送达人处,即视为送达。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双挂号邮寄送达,并将回执贴于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 上。“送达回证”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五、行政处罚分类及执行:
(一)警告、罚款:按规定送达“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
(二)停业整顿:送达“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到期派卫生监督员赴现场检查验收。若验收合格,即下达准许恢复营业通知;若验收不合格,可延长其停业整顿期 限至90天止,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三)吊销“卫生许可证”:送达“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通知工商行政部门。对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送达后3个月内被处罚单位不履行也不起诉时,由卫生防疫机构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3个月内被处罚 单位不服处罚,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时,卫生防疫机构应做好应诉准备。第二十条 结案: 行政处罚实施完毕后,由主办卫生监督员填写结案报告单,予以结案。结案卷宗应包括与本案有关的各种文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