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元教学目标分析与讨论
快乐认读,集中识字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策略与课例观摩
单元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讨论
本次培训课程,是基于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而设计的。
一、单元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单元目标的设定是遵循从核心素养到课程标准再到教学内容来设计的。核心素养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指针,也是小学语文研究的重要方向,更是未来教育的指向标。
在一年级新教材的运用过程中,核心素养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内容的呈现上,都十分突显。五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都会从课文的本身延伸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基于《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同时,《课标》对一至三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都有明确而具体说明。所以,单元目标的制定,是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到学科的层面再到教材的教学内容这三个层面来设计的。
3.基于课程性质
日本的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里,论述了两种课程的模式,他把“单元设计”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单元编制:
一种是“阶梯型课程”,即“计划型课程”。课程呈现让学生有一种一层一层的递级感,目标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我们单元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基于阶梯型,它是以“目标─达成─评价”方式来设计的。
一种是“项目型课程”,也就是“登山型课程”。目标是山顶,但是究竟怎么走?有哪些路径?没有具体指出方向。“项目型课程”的单元编制是以“主题─探究─表达”的方式来设计的。这两种课型在人教版新教材的编排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一至五课是基于“计划型课程”,在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课程则侧重于“项目型课程”。
所以,本次课程在单元目标的制定上,实现“计划型课程”和“项目型课程”的交叉。而这两种课程类型的统整,连接,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是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设计的,它着眼于单元每一部分学习内容,并对学习内容进行统整,从而建立单元的整体学习体系。在制定时,要注意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与外延性。
1.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把每个课时目标统整,建构起单元学习的总体架构。
通过对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材的分析,统计出前五篇课文中有35个需要正确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生字15个,再加上园地中正确认读的5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2个。可以制定本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正确认读40个生字,正确书写17个生字。
②认识田字格,并依次会写:横、竖、撇、捺、点等笔画。努力按照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来写字。
2.内隐性
内延性主要表现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两方面。
在教材解读过程中,插图、儿歌、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以及教材中呈现的图示都具有一定的教学和教育功能,基于这些内容,制定“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从阅读的视角来看,新教材从第一单元开始,也就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爱阅读的好习惯。更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这些教学内容在目标制定时,既有外延性意义又有内延的作用。因为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有社会不同的群体参与进来,除了老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还要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就是由学校延伸到家庭。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全民阅读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整体性的目标和内隐性的目标是一个整体,整体性目标引发内隐性目标,内隐性目标影响整体性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密不可分。
三、单元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学情
设计单元目标,要考虑学情。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受到认知能力发展的限制,在适应课堂学习、学校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
处于他律阶段,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关注。
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分心,容易受外界影响。
有趣程度能延长集中注意和的时间;疲劳会加速注意力的衰退。
趣味记忆,能提高记忆效果。
这就要求老师在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核心素养在单元目标中的具体体现 核心素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体现为:
第一,要有家国情怀,爱祖国,爱中华民族。这种爱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在我们的识字教学中,在我们的儿歌教学中,在读插图过程上,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认知角度、心灵角度、思想角度都有所感悟。
第二,要树立文化自信。
新教材,特别是第一单元,力求让学生从一入学就树立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例如“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实际上是从《易经》的视角,指向我们的物质世界,它体现出中国古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所以,学生在认识事物的同时,还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口耳目”中体现了国粹京剧的“唱念作打”,《对韵歌》的压韵,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这些怎能不让学生感受到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之情!
第三,积极交往,有效互动。
无论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应答互动,还是班内活动的参与,都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口语交际”这一环节,强调“你说我做”,就让学生在游戏中,训练倾听和表达的好习惯,更在同学间的互助,合作中感受团队精神。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形成乃至对于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与单课目标的关系,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单元目标一定大于单课目标之和。也就是我们单元目标绝对不是单课目标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整合。
第二点,单元目标统领单课目标。为什么课程目标的设计要采用单元式的介入?这是因为单元目标有利于对学生从小就建立起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培养,用单元目标统领单课目标,有助于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也是在课标中呈现的学习的方法和思路。
第三点,单元目标超越单课目标的意识和思想。从分析单元的外延目标和内延目标中,会发现单元目标远远高出了单课目标。单元目标,是指导、实施、评价单课目标教学的基本依据。
第二篇:案例分析讨论与分析
案例分析1:集体跳槽
集体跳槽,已经成为这几年职场中最频繁出现的名词。与以往的集体跳槽相比,现在的集体跳槽也呈现出许多新的手段与趋势。类似坊间关于万明坚的跳槽传闻,就是先是一个团队的整体跳槽,而关键人物的最终关键一跳,似乎也要等到一个关键的时机。说起牛根生与段永平的相似,一段集体跳槽的经历成为两者共同的记忆。
1988年,段永平在“孔雀东南飞”的热潮中,南下来到广东,被中山市怡华集团聘任为属下的日华电子厂厂长。段永平将“小霸王”从昔日负债累累,做到产值逾10亿,由于经营者持股的问题,1995年7月,段永平提出辞职,舆论一片哗然。1995年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在东莞成立,段永平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几百人离开小霸王进入步步高。同年,原24个小霸王代理商投向步步高。
1983年,牛根生进入伊利的前身“回民奶制品厂”,在伊利他一干就是16年。从一名洗瓶工干起,担任过车间主任、厂长等职,在伊利做到了生产经营副总裁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牛根生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其主管的各个事业部。1998年,伊利副总裁牛根生突然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就在此时,原来跟随牛根生的一帮兄弟纷纷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新闯出一条新路。1999年1月,“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同年“蒙牛”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变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猛增到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发起人是10个自然人。前十位的股东大都是原“伊利”公司的管理与技术人才。集体跳槽成风
2000年11月,在4年内一手将创维电视的销售业绩从7亿做到43亿元的前创维区域销售总经理陆强华,发表《致创维销售体系全体员工公开信》,将其与创维集团4年来的恩恩怨怨彻底公开,并携150多名精兵强将投奔竞争对手高路华。
2004年4月,方正集团助理总裁周险峰率众加盟海信数码,除了周险峰以外,方正科技产品中心总经理吴京伟、销售平台副总经理吴松林、产品总监以及PC部门的一些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起投奔海信。
2004年12月19日,在掌舵TCL手机6年之后,曾经风光无限的国产手机领军人物万明坚从TCL闪电出局。不久,原万明坚旧部集体跳槽到长虹。除了国虹通讯总裁由长虹董事长赵勇亲自兼任外,原TCL集团董事、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谢安健出任长虹旗下国虹通讯数码董事副总裁兼深圳分公司总经理,万明坚原来的助理高斌现任国虹通讯总裁助理,原TCL移动市场策略部部长刘文权出任国虹市场部部长,更有原来负责TCL生产研发的部长加盟国虹。
“集体跳槽”既没有从段永平开始,也未能从牛根生结束。“集体跳槽”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最致命伤害,不仅严重打击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更严重地破坏了公司的形象和商誉,造成的损害短时间很难弥补。以TCL通讯为例,2004年全年亏损高达2.24亿元,而在2003年第四季度,TCL通讯的净利润为2.323亿港元。TCL通讯2004年在国内市场仅售出了670万部自由品牌手机。虽然有整体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但通讯团队的整体“变节”,无疑对呈现下滑趋势的通讯公司来讲更是雪上加霜。也使得一贯相对高调的李东生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思考集体跳槽
其实人的流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从某种角度讲,二十多年最大的改革开放成果就是,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相对自主的选择喜欢的事业与生活。“流动”从这个角度而言,积极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一些。
如果仔细看看业界如此多的“集体跳槽”,我们不难发现这个结果往往与一个因素密切相关——“功高盖主”。在“君君臣臣”已几千年的中国,“功高盖主”几乎可以被领导阶层解读为与“造反”是同一种性质。所以我们从很多案例中看到,面对自己难以掌控的局面,领导阶层往往是会不惜后果的“清剿”。看看牛根生、段永平的离去,最初并没有形成“集体跳槽”的现象。而是原企业展开的清理“老牛”和“阿段”的所谓“嫡系”,将更多人推向了“集体叛离”这条的唯一选择。这个方面至今还是值得我们一些企业家深思的。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实现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很多企业主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过对人才的珍惜,因为自身强烈的功利色彩,也很难使得部属保持很强的忠诚度与凝聚力,一旦面对外界的一点利益因素诱惑与影响,“毫无顾忌”、“毫不犹豫”就成为他们令业界震惊的行为。渴望尊重、追求归属感、提供施展的舞台,越来越成为高薪阶层追求的目标。看来除了指标与奖金,我们的企业主需要考虑更多的奖励与激励措施。
段永平离开步步高,牛根生离开伊利,和原有的企业相比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员放弃原有相对比较稳定、丰厚的回报,去开始一个充满未知的艰苦跋涉。这其实就体现出一种很强的领导力,“有人跟随”与“拉帮结派”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召唤,后者只是一种利益纠合的归属。“集体跳槽”中有很多案例表明,能够最终由成功走向成功的微乎其微,当一群人在没有考虑具体利益的前提下与你相随时,你需要好好珍惜,因为这是你事业生涯中的“贵人”。
案例分析2:当亲信成为对手
李一男原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曾经被立为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的接班人。四年前,他离开华为,创立了港湾网络有限公司。港湾复制了华为的战略、战术和企业经营理念,号称“小华为”。2004年初,李一男收购了同为华为公司员工的黄耀旭所创办的深圳钧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并后的公司能够提供包括MSTP智能光网络、万兆核心路由器和交换机、ADSL/VDSL宽带接入系统、软交换、面向NGN的综合接入万门局等在内的更加完善的全网解决方案。当时李一男还表示,港湾网络将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CWDM、DWDM领域。业界分析人士认为,港湾网络将通过此种方式绕道进入光通信领域,将其与华为的竞争从宽带IP、以太网技术领域拓展到了光通信领域。
港湾对华为的威胁不断升级。华为开始和港湾争夺订单,几乎不惜价格每单必争。在华为的打压下,港湾举步维艰,只好投靠更强大的竞争对手。2005年9月,坊间传出港湾可能和西门子合作的消息。
华为意识到如果双方合作成功,不仅港湾的实力大增,其直接竞争对手西门子也将如虎添翼,于是全力追杀港湾。
2005年9月,在港湾酝酿上市计划之时,华为公司给港湾发了一封律师函,表示将起诉港湾侵犯其知识产权。而根据纳斯达克的上市要求,申请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不能有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
随后,华为出手阻挠港湾和西门子的合作进程。西门子与港湾合作看中的是其语音接入技术,但是 “十一”长假过后,港湾语音产品线团队的20多位研发人员相继离职,改投华为。华为为此开出了大约1000万元的筹码,其中一部分为在华为工作一定年限后可以兑现的公司内部期权与股票。港湾深圳研究所内部人士说,这次挖角事件“最大的危害是可能会影响到港湾与西门子的合作”。
在港湾网络事件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华为以侵犯知识产权的名义,向3名前员工创立的沪科公司提起民事诉讼,索赔200万元人民币。随后,沪科的这3个人投奔UT斯达康,华为接着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名义提起刑事诉讼,并将3人送进监狱。
电信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员工离职创业的事情很频繁。华为赢了沪科案,但并没能震慑住港湾,而且华为还将面对胡红卫、聂国良等10多位离职的高管人员,以及其他可能成为“小华为”的员工。
【讨论问题】怎样使企业出现了叛将,也不出现叛军,就是这个职业经理人跑了,他下面的员工不跟着他跑?为什么会有叛军?商业机密(技术、客户、资源等)如何保护?
第三篇:四单元教学目标
四、认识图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他们的特征,知道他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用语言正确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对图形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但是要真正建立立体图形表像,就需要老师科学系统的引导,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好学生课堂活动,既要活动好,玩好又要实现活动中看、玩中悟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四篇: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相关性
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相关性
袁老乡第一初级中学 戚冬梅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并对这些环节提出质是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
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
如《石壕吏》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
2、通过朗读、心理模拟和短剧表演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3、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可以说,《石壕吏》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出有效地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所以,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教学目标控制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如《石壕吏》教学目标,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它作为一种约束力量,把教学人员和学生各个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已定目标而共同奋斗。教学目标的控制作用,还表现在总体目标对于各个子目标的规范和制约上。一般地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必然对低层次的教学目标具有约束力,迫使低层次的教学目标与其一致并为其服务,从而使目标系统内部达到一致。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激励
教学目标确定以后, 如《石壕吏》教学目标,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要想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教师就应当在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住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测度
教学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学结果,自然是测量、检查、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是否有效的尺度或标准。如前所诉,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目的的具体规定或准确规定,肯定要对教学结果予以构想和预定。构想或预定的结果是否达到,还差多远,必然需要某种尺度测量。测量的尺度是什么,自然是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也具有测度功能。
教学作为一个系统的、由多因素构成并由各个环节连接而成的序列活动,既包括设计、组织、实施,也包括测量和评价。测量和评价教学活动一个周期的终结,也是下一周期的开始。它既要准确预定的结果——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或达到,又要确定目标达成度,还要获得调整目标的反馈信息,这些都要以已定的目标为尺度。正是通过以目标为尺度、为标准的测量和评价,教学活动才不断得到改进,步步完善。
第五篇:《长城》的教学目标与学习者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的教学目标与学习者分析
二十七期三班 王有莲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通过反复的朗读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探究——朗读—感悟—谈体会
⑴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⑵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做出的。学生是长宁镇西村小学四年级学生。这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全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们对一些古迹只是在电视或图片上看过,接触的资料比较也少,理解起来就有困难,很难读出那种气势来,这就需要教师图文结合,声情并茂,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感悟。
《长城》一课,处于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了解世界遗产,学生对其充满好奇心,很想了解长城,尤其《长城》这是一篇了解世界遗产的典型课文。但通过调查,学生对长城了解甚少,大部分学生只听说过长城这一古建筑,或者在电视中见过面,而对于长城的建筑年代、建筑意义、建
筑过程,长城的外形构造、建筑背景等了解几乎为零。因为这是一篇描写历史遗产的文章,与现今距离比较遥远,学生很难体会当时的相关情景。纵观小学人教课标版教材,我们发现类似这样的历史性较强的文本在一、二、三年级教材出现很少,而像《长城》这样的世界遗产性的文章还是第一次,因而学生学习这类的文章先前经验不足,甚至可以说没有这样的经历。也就没有学习这类文本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因此在学习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文本的特点,在网上下载一些有关长城的图片和资料,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同时适当降低学习难度,让更多的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