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问题分析与讨论

时间:2019-05-15 03:2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与讨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安全问题分析与讨论》。

第一篇:信息安全问题分析与讨论

信息安全问题分析与讨论(三等奖)来源: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 作者:严

灿洪 [日期:2006-10-15] [字体:大 中 小] 【适合年级】高一年级 【设计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为学生营造较宽松自由的课堂,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教材分析】

广东省编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六章第1节,内容是对信息安全各方面作一个总体介绍,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更多的信息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意识,并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水平。【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全面介绍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自主了解在日常信息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使同学们在以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能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

2、初步了解信息道德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讨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2、通过网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主动学习新知识和研究问题能力。【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对信息技术各方面的问题和对计算机的操作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精选案例资源。【学习内容】

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及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教材中关于信息安全问题的五个案例分析,并从中提及相关信息道德和法律问题;

2、讨论并完成表6-1 信息安全相关案例分析表;

3、根据第四章信息发布所学内容,学生自己完成发布分析表;

4、学生总结信息安全问题;

5、在线课堂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6、网络论坛交流活动,讨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信息安全及相关信息道德问题。【教学重点】

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更多的信息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意识,并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水平。【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的开展活动问题。【教学策略】

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主导。以Wquestion、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相连,带音响设备);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web服务器(支持ASP);

4、信息技术教学网(平台);

5、FTP服务器软件及客户端软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详细的教案;

2、“在线课堂”网络教学课件与powerpoint课件;

3、架好FTP服务器软件及ASP支持的网络论坛。【学生准备】 预习课本第六章书。【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特色】

1、Wquestion教学法,“在线课堂”提供大量素材及课堂练习。

2、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合作完成相关分析表,培养学生团体意识;

3、通过网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主动学习新知识和研究问题能力。【教学后记】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交流与合作,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标的课程理念。围绕新课标,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深刻体会:

1、营造较宽松自由的课堂,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4、围绕主题任务学习,有助于促进协作学习和提高班级凝聚力。

第二篇:浅谈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分析与防范

浅谈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分析与防范

【论文关键词】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安全防范

【论文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目前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存在的多种安全问题,提出了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1引言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网络上各种新业务也不断兴起,比如电子商务、网上银行、数字货币、网上证券等,使得工作、生活变得非常方便,但病毒侵虐、网络犯罪、黑客攻击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危及我们正常工作、生活。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全球每年因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因此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分析与防范显得非常重要。

2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网络信息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泄漏,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信息安全涉及的内容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3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戚胁

目前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TCP/IP协议存在安全漏洞

目前英特网上广泛使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协议,而TCP/IP协议恰恰存在安全漏洞。如IP层协议就有许多安全缺陷。IP地址可以软件设置,这就造成了地址假冒和地址欺骗两类安全隐患;IP协议支持源路由方式,即源点可以指定信息包传送到目的节点的中间路由,这就提供了源路由攻击的条件。再如应用层协议Telnet、FTP、SMTP等协议缺乏认证和保密措施,这就为否认、拒绝等欺瞒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3.2网络滥用

合法的用户滥用网络,引入不必要的安全威胁,包括用户私拉乱接网线、局域网内部私自架设代理服务器。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P2P传输问题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安全问题,但由于这些传输流量常常严重干扰单位的正常通信流量而且也存在着一些泄漏单位信息的风险。

3.3信息泄漏和丢失

由于存储设备、介质丢失而引起信息丢失,造成信息泄漏,特别是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这些现象越发突出。比如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意,忘记将存储有重要信息的笔记本电脑、存储介质、文件携带或删除,造成他人能够获得该重要文件,导致信息泄露和丢失。

3.4破坏数据完整性和真实性

以非法手段窃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删除、修改、插入或重发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于攻击者的响应:假冒合法用户身份,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3.5利用网络传播病毒

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大大高于单机系统,而且用户很难防范。

4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防范措施

4.1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技术是利用数学或物理手段,对电子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和存储体内进行保护,以防止泄露的技术。数据加密过程就是通过加密系统把原始的数字信息(明文),按照加密算法变换成与明文完全不同的数字信息(密文)的过程。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加密和数据存储加密。数据传输加密技术主要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常用的有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三种方式。链路加密对用户来说比较容易,使用的密钥较少,而端到端加密比较灵活,对用户可见。在对链路加密中各节点安全状况不放心的情况下也可使用端到端加密方式。

4.2数字签名技术

所谓“数字签名”就是通过某种密码运算生成一系列符号及代码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来代替书写签名或印章,对于这种电子式的签名还可进行技术验证,其验证的准确度是一般手工签名和图章的验证所无法比拟的。“数字签名’可以确保传输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4.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位于两个(或多个)网络问,实施网络之间访问控制的一组组件集合。防火墙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其本身也是网络安全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根据用户设定的安全策略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流,且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防火墙的技术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包过滤技术、代理技术和状态监视技术。现在大多数防火墙多采用以上几种技术的结合,以期达到最佳性能。

4.4加强病毒防范

为了能有效地预防病毒并清除病毒,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病毒防范体系,这包括漏洞检测、病毒预防、病毒查杀、病毒隔离等措施,要建立病毒预警机制,以提高对病毒的反应速度,并有效加强对病毒的处理能力。4.4.1病毒预防。要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要随意使用外来光盘、移动硬盘、u盘等存储设备。

4.4.2病毒查杀。主要是对病毒实时检测,清除已知的病毒。要对病毒库及时更新,保证病毒库是最新的。这样才可能查杀最新的病毒。

4.4.3病毒隔离。主要是对不能杀掉的病毒进行隔离,以防病毒再次传播和扩散。

4.5定期扫描系统和软件漏洞

坚持不定期地对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其中可被黑客利用的漏洞。漏洞扫描的结果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性能的一个评估,它指出了哪些攻击是可能的。然后针对这些系统和软件漏洞,及时打上相关补丁。

4.6加强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要不断地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规范化管理力度,强化人员管理。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网络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的共同努力,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工具和技术,尽可能地把不安全的因素降到最低。

5结柬语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安全已越来越受重视了。虽然现在用于网络安全防护的产品有很多,但是安全事故仍不断出现,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根本原因是网络自身的安全隐患无法根除,这就使得黑客进行入侵有机可乘。尽管如此,只要我们综合运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就能为我们的网络上的各种应用保驾护航。

第三篇: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摘要: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每年频频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食品出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强烈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信息经济学,食品安全问题解决方法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刘林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食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有三方,政府、厂商和消费者。政府是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厂商是食品的供给方和完全信息的拥有者,而消费者则仅仅是产品的需求方。这种角色分工决定了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消费者处于信息链条的终端,只能通过对产品包装、标志、说明等途径获得生产厂商愿意让其看到的信息,所以在信息获取与传递中处于被动地位。同时,绝大多数消费者不具备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无法甄别厂商所传递“信号”的真伪,只能凭借个体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消费。

我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简单来说,若是消费者能完全掌握食品的真实信息,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将会不攻自破。

在这个信息不完全市场里,尽管大家都不具备对产品的完全信息,但是生产者相对于消费者来说自然会对产品的安全性知晓的更多一点,具备一定的信息优势,从而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就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那么,既然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就必然会引发生产者的道德风险,造成食品安全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在食品安全市场上出现逆向选择。

一般说来,“安全食品”的生产成本要高于“非安全食品”,由于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完全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则很有可能导致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明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是非安全的,那么消费者对于真正“安全食品”的支付意愿就有可能同“非安全食品”一样,从而使生产的边际成本高于次级食品的“安全食品”得不到称其价值的高价,再加上一部分生产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以次充好,这样就使得生产者没有激励去生产高成本的“安全食品”了。

正是由于食品安全市场的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这才导致了优质的“安全食品”逐步退出市场,而“非安全食品”却大行其道,出现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根据经济学原理, 完全竞争市场是最具经济效率的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 假定企业和消费者有关于资源和产品的完全信息。对于企业而言,完全的信息会正确的反映出该企业生产的产品的相关信息,以及市场对该产品的认可程度和需求状况;对于消费者而言,完全的信息可以正确的反映出产品的质量信息和价格信息。但是,完全竞争市场不会经常存在,而在某些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而市场交易双方存在交易信息不均衡的状态,也就是一方拥有的交易信息相对较多,而另一方拥有的信息相对较少。

在产品市场上,交易双方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我认为,产品生产者拥有的信息量总是比消费者要多,进而导致生产者处于优势地位,而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生产者就可以利用其优势地位,进行有利于他们自身利益的产品生产。例如,在食品市场上,作为卖方的食品生产者自然就是质量信息的优势方,作为消费者的买方则成为信息劣势的一方,这就是食品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无法判断该食品所带来的价值,也就无法正确认识食品的价格,而生产者也无法证明自己的产品是否是优质品,从而市场上也就不能体现优质优价以及“优胜劣汰”,进而导致价格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无法实现,从而出现“市场失灵”。正是因为市场信息的不对称, 才使得不法商家有机可乘, 用劣质商品充当优质商品,从而导致市场经济的机制失灵, 导致食品市场秩序混乱。进而使得市场无法有效发挥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作用。

食品安全问题的后果

首先食品安全将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了强烈的质疑,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大打折扣,以至于影响到同一类企业的营销业绩。这种情况对那些高品质的企业是十分不公平的。一个或者几个企业犯下的错误,需要整个行业去买单。这种情况以奶粉业最为明显。个别品牌的婴儿奶粉问题连连,从而影响到了整个国内奶粉市场,国产奶粉的销量更是一蹶不振,众多家长纷纷将目光投向国外的高价奶粉市场。这无疑造成了

资金外流,对国内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由食品安全问题而产生的治疗费用,或是因个人原因而个人支付,或是因重大事故而又国家支付,都将会给个人或是国家带来不少的经济负担,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许多漏洞,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阻挡在老百姓面前的一道坎,由食品安全问题而带来的医疗费用必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

其次食品安全将会严重影响国家形象

信任本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石,而“吃的信任”堪称人类社会最原始、最基本的信任。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经把这种“理应如此的信任”摧残得七零八落。这不仅是最直接的公众健康问题,也是经济发展问题、公共治理问题、民族自信心问题。往小了说是导致某一个地域、品牌、行业的衰弱与倒掉,往大了说是挑战政府治理能力、抹黑“中国制造”,使中国的大国形象看起来有残缺。

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影响可见一斑,那么应该如何改善甚至是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呢?

国外发达国家的方法参考

英国的重点在产品追踪。同时政府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标准,实施严格质量制裁体加大对各种食品质量的抽检,对其中不合格者予以严厉的处罚。

美国建立三级监管体系,采取专业人员进驻食品加工厂,饲养场等方式,从原材料开始全方位监控

日本则是实行可追溯管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电子档案。

基于我国国情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建立健全各类法律法规,增加违法犯罪成本,以法治国。惩罚是遏制错误最节省成本的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慑的效果,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违法欲望,存侥幸心理的人同样存在。

其次 降低关键行业的投资成本,国家扶持补贴,比如:粮食种植业、畜牧业等等;同时减少程序上的环节和收费,比如:一站式服务、免费审批等等。一定程度上减小从业者不道德或不法行为的心理驱动力。

同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还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尽可能地学习了解造成食品不安全因素的常识,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宣传教育,使得人人懂法、守法,所有人都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美国《侨报》,食品安全关乎大国形象 《光明日报》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唐兆赟.《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第四篇:供应链管理 ---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摘要

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是提高供应链竞争力与客户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物流信息系统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减少牛鞭效应产生的需求不确定性;二是为供应链成员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同时极大地增加了决策的正确性;三是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提高了运作效率。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信息系统做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供应链物流基础信息系统、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和智能信息系统三个方面介绍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研究状况,并对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

[供应链]

[信息安全] [物流] 1 供应链物流基础信息系统

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和竞争力的基础是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信息交换、传输和共享来增强整体协同性。供应链成员企业利用现代识别技术进行信息采集,通过信息技术转换格式,运用标准协议进行信息交换,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交换、共享信息。

1.1 信息采集

要想提高供应链的管理绩效,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必须从基础的信息采集技术入手,进而改善供应链中的信息传递模式。信息采集依赖于条码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而条码和电子标签的标准化是自动识别技术的基础。美国超级市场委员建立了 UPC 条码系统,并全面实现了该码制的标准化。自动识别技术不仅降低了成本,降低了信息采集差错率,而且极大的提高了供应链管理水平。张斌[1]提出了在仓储信息采集、分拣信息采集、销售信息采集等方面利用 RFID 系统,设置一定数量发射器和接收器,利用接收器扫描货物上的电子标签,然后将阅读的信息存储到计算机中。当商品出库时,利用发射器扫描电子标签,对已存储的货物信息进行更新。闫正龙[2]等从供应链车辆、设备管理方面提出了利用 GPS 全球定位系统和 GIS 地理信息系统跟踪车辆和货物信息,实时更新计算机数据库,实现对车辆的实时、动态监控管理,从而协同进行供应链管理。

1.2 信息传输与交换

信息通过网络传输技术和网络传输协议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进行传递,从而辅助供应链成员企业进行协同决策,为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提供支持。供应链成员企业采用各异的信息系统,对于供应链间异构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主要运用 EDI 方式、XML 方式、SOAP 方式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转换,即采用统一的中间数据格式进行数据交换。EDI 是供应链合作伙伴间协同合作的系统媒介,用于供应链集成的信息交换。

王晓平[3]研究了企业基于 ebXML 规范对信息进行统一存储,供应链成员可以通过对 ebXML 数据库进行查询来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交换。聂瑞华[4]在基于 Web Service 技术的综合物流模型中指出供应链企业间利用 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刘广志[5]研究了从物流信息、交换需求、交换软件设计三个方面对物流信息交换的中间件 LIEM。提出了供应链企业间信息接收方可以根据信息发送方的数据格式设置一个数据转换的翻译软件,将接收的数据解析成自己的格式。再生成对方需要的格式进行发送,从而可以直接实现供应链异构信息系统间的信息交换。

1.3 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员企业协作的前提,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共享不仅有助于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信息的透明,而且有助于整个供应链相互协作,减少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和竞争力。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供应链信息共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YU[6]研究了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三种不同的信息共享模式,即分散控制模式、协调控制模式和集中控制模式,这三种模式主要应用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信息共享。LEE[7]等提出了节点之间

信息传递结构的信息共享模式,并总结出了信息传递模型、信息中心模型和第三方模型。提出一种由供应链企业的一方来接收整条供应链的信息,并将其存入一个数据库中进行维护,以提供给整个供应链成员企业共享的第三方模式,这种信息共享模式更有利于集中决策,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马士华[8]等研究了基于时间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提出了支持协同决策的信息共享模式,该模式引入了时间竞争的概念,供应链各个成员通过核心企业的统一的商务平台进行信息传递与共享(如图 1),该模式满足了三种不同的信息需求。

图 1 支持协同决策的信息共享结构模型

2.供应链物流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供应链物流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是辅助供应链成员企业利

用数据、模型和知识,来进行的一种结构化的和半结构化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它是由供应链基础信息系统发展而来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为供应链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等,利用各种信息和分析工具,帮助供应链成员企业提高决策水平,进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2.1 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在供应链物流基础信息系统之上,信息共享内容越来越多,数据量也越来越大。朱杰[9]认为建立在供应链基础上的数据仓库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净化、集成及大量的随机查询,建立联机数据立方体,通过分析技术,生成不同粒度的汇总数据,以帮助供应链决策者进行协同决策。郑直文[10]构建了物流信息决策过程模式,通过对供应链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利用 OLAP技术联机分析,并利用多维数据集和数据集合技术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同时进行分析,然后将分析的数据及时反馈给决策者(如图 2)。

陈京民[11]指出在数据仓库的应用中,OLAP 作为数据前端展示工具,与数据挖掘工具,专家系统和知识发现技术等配合使用,增强了供应链分析决策能力。供应链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以数据仓库为基础,以数据挖掘与联机分析处理为工具从源数据库中抽取数据,并对其进行综合、集成与转换,提供面向全局的数据视图。从多种角度对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性的存取,进而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基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OLAP 技术三者之间内在联系和互补构成的供应链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构架,展示了信息的本质,相互结合共同支持决 策。

2.2 基于知识的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供应链知识决策支持系统收集、处理、分享供应链的全部知识,增强供应链上各决策主体间的沟通效率,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彭晨[12]在分析供应链中知识流程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网链的供应链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知识网链中的知识能够不断更新,实现知识的滚动优化。建立在供应链知识网链基础之上的决策过程,不仅能提高供应链决策者的知识完善度,而且不断产生新的知识要求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自适应过程,从而为供应链的理性决策和综合竞争能力以及双赢效果提供了知识支持。李惠杰[13]构建了基于供应链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提高供应链各决策主体的知识共享和利用程度,将供应链中的知识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相融合,加强沟通,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性和有效性,实现供应链各个决策主体的整体效率最优。

2.3 基于模型的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供应链模型仓库,是将供应链的知识积累以模型的方式进行存储。Chen[14]提出了在传统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基础之上加入定性分析辅助决策模型库,这种决策支持信息系统能够为供应链决策主体进行辅助决策,但是由于其模型库是固定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周晓庆[15]等构建了以集成数据仓库、知识仓库和模型仓库为底部架构的供应链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如图 3 所示),这种模型可以随时更新知识库,并且通过模型管理系统对模型进行管理及学习,使得模型库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了供应链决策主体决策的有效性和智能性,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3.供应链物流智能信息系统

随着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及供应链协同合作的紧密性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系统进入了智能信息系统阶段。物流智能信息系统综合运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领域的方法和技术,对供应链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供应链系统运行控制、日常决策和战略决策高效准确的提供支持,使物流信息系统具有了学习、推理判断、自动解决物流运作问题的智能化特征,能够高效、安全地处理复杂问题,从而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国内外专家学者主要从系统建模、系统分析与评价、系统优化三个方面研究供应链物流智能信息系统。

3.1 供应链物流智能信息系统建模

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利用具有自主学习、自主推理和自主决策能力的多智能体信息系统(multi-agent system)来进行模拟、优化、实施、控制供应链的运行,已经成为研究和实施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方法之一[16]。Swaminathan[17]等人认为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模型是一种新型的、强有力的支持决策工具,能够为供应链决策者评价运行效率,以及进行 what-if分析,提供高效的决策支持。Willian[18]等利用多智能主体系统进行供应商和销售商的选择,从而确定最优的供应链运作形态。智能体信息系统可以设计成供应链系统信息交流与业务交流的中介,通过黑板模型[19]作为信息通信工具,实现供应链信息系统之间的动态集成[20]。这种形式便于引入优化机制,进而改善供应链性能。Elizabeth[21]提出为了满足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互动、分布式的应用可以采用角色建模的方法构建供应链信息系统,罗文波[2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 RRCs[23](Role Responsi-bility cards)表示每个智能体所包含的角色及责任的方式(见表1)来建立多智能体系统,使之彼此交互,共同完成供应链智能体的系统功能。表 1

供应链多智能体角色职责卡

王雯[24]等在供应链基础上分析了系统动力学(SD)与多 Agent 系统(MAS)单独建模的优缺点,引出了混合建模,提出了基于 MAS 和 SD 的供应链环境下物流信息系统的混合建模方法。同时分别论述了 MAS 与 SD 在混合模型中的应用范围,解决了两者建模方法集成的关键技术。并运用实例对 MAS 与 SD的混合建模进行了论证Schieritz[25]同样指出用 MAS 来构建动态供应链的结构,用 SD 对 Agent 的内部决策进行建模,并用SD 模拟了 Agent 的订购与评价模块,而且实现了在 Repast 和Vensim平台下供应链信息系统仿真模型。Petri 网由 Carl Adam Petri 提出描述异步的、并发的计算机系统并可以进行信息处理的系统模型。王冬冬[26]等通过运用模糊 Petri 网的建模方法对供应链牛鞭效应进行了量化,同时综合分析供应链成员的信息需求和决策,给出了模糊推理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从而优化了供应链信息系统结构。Lee[27]和Wang

[28] 等人将面向对象建模技术(object-oriented modeling,网络与信息化OOM)与高级 Petri 网(CPN)结合,提出了面向对象的 Petri 网OPN,在此基础上利用 OPN 的方法分析了供应链信息系统的运作,并以此对供应链流程进行模仿,优化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提高供应链效益。

3.2 供应链物流智能信息系统分析评价

建立信息系统模型主要解决了供应链环境下的智能信息系统流程及工作方式,在供应链智能信息系统模型建立之后,必须对其性能和设计是否达到目的进行综合评价,以不断完善其功能。国内外的专家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回归分析法等进行分析与评价。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 AHP)是对信息系统模型评估最常用的方法。张李义[29]等通过对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模型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三个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十八个具体的评价指标,并构造了综合评价的 AHP 结构模型,并配以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徐天凤[30]采用 Delphi 法和AHP 相结合,综合考虑了影响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多种因素,避免了由于主观臆断而造成的评价与事实不符合。张新红[31]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和强容错性能,建立了更加接近人类思维模式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陈建明[32]等提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建立评价专家组、确定指标权重、确定指标的隶属度、计算评价值,并运用实例对供应链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分析评价。数据包络 分 析 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是 由 Charnes 和Cooper 等人提出的非参数有效性的信息系统评价方法,王瑛[33]等在 DEA 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供应链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 DEA/AHP 模型,分两个阶段对物流系统进行评价,同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时指出运用这种方法有效避免了两种方法单独进行评价的局限。

3.3 供应链物流智能信息系统优化

供应链智能信息系统具有智能化的特征,在运行过程中利用先进技术,不断进行优化,在充分利用现在资源的基础上自主学习。通过完善供应链信息系统,来提高供应链运作水平以及整体竞争力。COLORNI,Dorigo[34]等人将蚂蚁算法应用在车间任务调度,用于解决混流装配线调度问题。孙靖[35]等通过设计基于蚁群算法的求解过程,研究了如何解决和优化大规模定制下客户订单分离点后的动态供应链调度信息系统。通过实验和对比,验证了基于蚁群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在供应链运输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调节分配车辆运输线路和运量,利用蚁群算法对车辆运输线路进行优化,从而降低供应链成本。肖伟平[36]等提出了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对供应链中的车间作业调度信息系统中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结果的最优方案中抽取方案的模式知识,通过数据实例表明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方法性能非常好。蔡林峰[37]等利用遗传算法为一定可靠性要求下的信息系统成本最小化这一类结构复杂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其首先运用信息系统的 Petri 网模型的层次结构方法分析结果,然后给出区分结点重要度的系统可靠性度量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模型,给出遗传算法求解优化问题的步骤,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邵志芳[38]等将 Petri 网技术与蚁群优化算法相结合,求解基于供应链的柔性制造系统的调度问题,进行优化,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最后用一个典型算例的调度优化问题为例,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是另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随机优化算法。林川[39]等则通过分析 PSO 算法的信息共享机制和粒子平衡点在信息共享中的作用,提出了四种不同的信息共享的 PSO 算法,进行仿真和性能对比,改进 PSO算法的性能,从而优化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共享策略。

4.展望

综上所述,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为供应链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整合与共享,而在信息与物流运作、供应链运作结合方面并未作深入的研究,如何在供应链深层次中应用物流信息系统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1)以供应链整体流程全局最优为目标,设计和优化供应链的各项活动,利用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重新认识供应链企业的业务,整合适合供应链发展环境的业务流程。

(2)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供应链合作伙伴必须紧密协作,利用物流信息系统依照系统总体目标协调相互之间的利益,达到供应链整体协同。

(3)利用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进行协同需求预测,提高供应链需求预测的精度、降低不确定性。对具体的融合方法进行分析、设计和测试,尤其要在具体的供应链应用中检验其效度和信度,以协助做出准确的预测。

[参考文献] [1]张斌,姚大红.RFID技术在实时物流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4,23(4):117-119.[2]闫正龙,陈正江,黄强,刘昭.基于 GIS/GPS/GSM/GPRS 技术的车辆监 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38(1): 127-130.[3]王晓平.基于 EbXML 物流信息交换技术应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9,(12):66-67.[4]聂瑞华,邝颖杰.基于 Web Service 技术的综合物流模型[J].计算机工 程,2004,30(12):172-174.[5]刘广志, 刘军.物流信息交换中间件研究 [J].物流科技,2007, 30(10): 15-18.[6]Z Yu, H Yan, T C E Cheng.Modelling the benefits of information sharing-based partnerships in a two-level supply chain [J].The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2002, 53(4): 436-446.[7]H L Lee, S Whang.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supply chai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anufacturingTechnologyand Management, 2000, 1(1):79-93.[8] 马士华,刘念.基于时间竞争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

[J].物流技术, 2005,(8): 66-69.[9]郝燕, 朱杰.基于数据仓库的供应链信息集成的新思路 [J].物流技术, 2009, 28(4): 88-90.[10]郑直文.OLAP 技术在物流数据仓库中的运用 [J].经济与科技, 2008,(9): 61-62.[11]陈京民.数据仓库原理, 设计与应用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12]彭晨, 岳东.基于知识网链的供应链决策系统

[J].计算机工程, 2004,(2): 52-54.[13]李惠杰.基于供应链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 [J].工业技术经济, 2005,(1): 92-93.[14]S Chen,Y Zhu, D Zhang, J Y Yang.Feature extraction approaches

based on matrix pattern: MatPCA and MatFLDA[J].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5, 26(8): 1 157-1 167.[15]周晓庆, 李明东, 肖顺文.基于KW, MW 及DW的决策支持系统架构

研究[J].计算机应用, 2007, 27(4): 1 027-1 029.[16]M S Fox, M Barbuceanu, R Teigen.Agent-oriented supply-chain

manage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

tems, 2000, 12(2): 165-188.[17]J MSwaminathan, SF Smith, NMSadeh.Amulti agent framework for mod-

elingsupplychain dynamics [J].Decision Sciences, 1997, 29: 189-208.[18]W E Walsh, MP Wellman.Modeling supply chain formation in multiagent

systems [E].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00: 94-101.[19]K Stefan.STRICT: a blackboard based tool supporting the design of dis-

tributed PPCapplication [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1994, 7(1): 10-20.[20]W Shen, D H Norrie.An agent-based approach for manufacturing en-

terprise integration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IFIP WG5[C] 1998, 2: 09-12.[21]E A Kendall.Role modeling for agent system analysis,design, and imple-

mentation [J].IEEE CONCURRENCY, 2000, 8(2): 34-41.[22] 罗文波, 陈幼平,艾武,娄平.基于多智能体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角色

建模与设计 [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39(19): 227-229.[23]E P Andersen.Conceptual Modeling of Objects-A Role Modeling Ap-proach [J].Dr Scient thesis, 1997, 4.[24] 王雯,任立鹏,傅卫平,张昌续.基于 MAS与SD的核心企业物流系

统混合建模[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9, 25(1): 38-44.[25]NSchieritz, P MMilling.Modelingthe forest or modelingthe trees[A].Pro-ceedings of the 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System Dynamics So-ciety[C].2003.[26]王冬冬, 达庆利.基于模糊 Petri网的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与控制

建模分析[J].系统管理学报, 2007, 16(1): 6-11.[27]Y K Lee, S J Park.OPNets: an object-oriented high-level Petri net model for real-time system modeling [J].The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1993, 20(1): 69-86.[28]L C Wang.Object-oriented Petri nets for modelling and analysis of auto-mated manufacturingsystems[J].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Sys-tems, 1996, 9(2): 111-125.[29]张李义, 汪小芬.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估信息系统 [J].情报杂志, 2005, 24(1): 83-84.[30]徐天凤.模糊数学在铁路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中的应用 [J].铁道运营 技术, 2006, 12(4): 28-29.[31]张新红,郑丕谔.基于神经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J].系

统工程学报, 2002, 17(5): 445-450.[32]陈建明,张仲义.模糊方法在信息系统评价中的应用 [J].中国管理 科学, 2000, 8(1): 75-80.[33] 王瑛, 孙林岩,陈宏.基于两阶段的物流系统综合评价DEA/AHP 法

[J].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 23(3): 79-84.[34]MDorigo, TSt tzle.Ant colonyoptimization [M].the MITPress, 2004.[35] 孙靖,林杰.基于蚁群算法的大规模定制供应链

调度优化研究 [J].计算机应用, 2006, 26(11): 2 631-2 634.[36]肖伟平,何宏.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方法及应用 [J].湖南科技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4(3): 82-86.[37]蔡林峰,谭观音.基于遗传算法的信息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 [J].计

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6, 27(14): 2 578-2 580.[38] 邵志芳, 刘仲英,钱省三.整合 Petri 网和蚁群优化算法用于柔性制

造系统调度优化研究 [J].计算机应用, 2006, 26(11): 2 753-2 755.[39]林川, 冯全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信息共享策略 [J].西南交通大学 学报, 2009, 44(3): 437-441.

第五篇:案例分析讨论与分析

案例分析1:集体跳槽

集体跳槽,已经成为这几年职场中最频繁出现的名词。与以往的集体跳槽相比,现在的集体跳槽也呈现出许多新的手段与趋势。类似坊间关于万明坚的跳槽传闻,就是先是一个团队的整体跳槽,而关键人物的最终关键一跳,似乎也要等到一个关键的时机。说起牛根生与段永平的相似,一段集体跳槽的经历成为两者共同的记忆。

1988年,段永平在“孔雀东南飞”的热潮中,南下来到广东,被中山市怡华集团聘任为属下的日华电子厂厂长。段永平将“小霸王”从昔日负债累累,做到产值逾10亿,由于经营者持股的问题,1995年7月,段永平提出辞职,舆论一片哗然。1995年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在东莞成立,段永平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几百人离开小霸王进入步步高。同年,原24个小霸王代理商投向步步高。

1983年,牛根生进入伊利的前身“回民奶制品厂”,在伊利他一干就是16年。从一名洗瓶工干起,担任过车间主任、厂长等职,在伊利做到了生产经营副总裁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牛根生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其主管的各个事业部。1998年,伊利副总裁牛根生突然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就在此时,原来跟随牛根生的一帮兄弟纷纷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新闯出一条新路。1999年1月,“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同年“蒙牛”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变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猛增到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发起人是10个自然人。前十位的股东大都是原“伊利”公司的管理与技术人才。集体跳槽成风

2000年11月,在4年内一手将创维电视的销售业绩从7亿做到43亿元的前创维区域销售总经理陆强华,发表《致创维销售体系全体员工公开信》,将其与创维集团4年来的恩恩怨怨彻底公开,并携150多名精兵强将投奔竞争对手高路华。

2004年4月,方正集团助理总裁周险峰率众加盟海信数码,除了周险峰以外,方正科技产品中心总经理吴京伟、销售平台副总经理吴松林、产品总监以及PC部门的一些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起投奔海信。

2004年12月19日,在掌舵TCL手机6年之后,曾经风光无限的国产手机领军人物万明坚从TCL闪电出局。不久,原万明坚旧部集体跳槽到长虹。除了国虹通讯总裁由长虹董事长赵勇亲自兼任外,原TCL集团董事、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谢安健出任长虹旗下国虹通讯数码董事副总裁兼深圳分公司总经理,万明坚原来的助理高斌现任国虹通讯总裁助理,原TCL移动市场策略部部长刘文权出任国虹市场部部长,更有原来负责TCL生产研发的部长加盟国虹。

“集体跳槽”既没有从段永平开始,也未能从牛根生结束。“集体跳槽”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最致命伤害,不仅严重打击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更严重地破坏了公司的形象和商誉,造成的损害短时间很难弥补。以TCL通讯为例,2004年全年亏损高达2.24亿元,而在2003年第四季度,TCL通讯的净利润为2.323亿港元。TCL通讯2004年在国内市场仅售出了670万部自由品牌手机。虽然有整体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但通讯团队的整体“变节”,无疑对呈现下滑趋势的通讯公司来讲更是雪上加霜。也使得一贯相对高调的李东生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思考集体跳槽

其实人的流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从某种角度讲,二十多年最大的改革开放成果就是,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相对自主的选择喜欢的事业与生活。“流动”从这个角度而言,积极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一些。

如果仔细看看业界如此多的“集体跳槽”,我们不难发现这个结果往往与一个因素密切相关——“功高盖主”。在“君君臣臣”已几千年的中国,“功高盖主”几乎可以被领导阶层解读为与“造反”是同一种性质。所以我们从很多案例中看到,面对自己难以掌控的局面,领导阶层往往是会不惜后果的“清剿”。看看牛根生、段永平的离去,最初并没有形成“集体跳槽”的现象。而是原企业展开的清理“老牛”和“阿段”的所谓“嫡系”,将更多人推向了“集体叛离”这条的唯一选择。这个方面至今还是值得我们一些企业家深思的。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实现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很多企业主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过对人才的珍惜,因为自身强烈的功利色彩,也很难使得部属保持很强的忠诚度与凝聚力,一旦面对外界的一点利益因素诱惑与影响,“毫无顾忌”、“毫不犹豫”就成为他们令业界震惊的行为。渴望尊重、追求归属感、提供施展的舞台,越来越成为高薪阶层追求的目标。看来除了指标与奖金,我们的企业主需要考虑更多的奖励与激励措施。

段永平离开步步高,牛根生离开伊利,和原有的企业相比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员放弃原有相对比较稳定、丰厚的回报,去开始一个充满未知的艰苦跋涉。这其实就体现出一种很强的领导力,“有人跟随”与“拉帮结派”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召唤,后者只是一种利益纠合的归属。“集体跳槽”中有很多案例表明,能够最终由成功走向成功的微乎其微,当一群人在没有考虑具体利益的前提下与你相随时,你需要好好珍惜,因为这是你事业生涯中的“贵人”。

案例分析2:当亲信成为对手

李一男原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曾经被立为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的接班人。四年前,他离开华为,创立了港湾网络有限公司。港湾复制了华为的战略、战术和企业经营理念,号称“小华为”。2004年初,李一男收购了同为华为公司员工的黄耀旭所创办的深圳钧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并后的公司能够提供包括MSTP智能光网络、万兆核心路由器和交换机、ADSL/VDSL宽带接入系统、软交换、面向NGN的综合接入万门局等在内的更加完善的全网解决方案。当时李一男还表示,港湾网络将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CWDM、DWDM领域。业界分析人士认为,港湾网络将通过此种方式绕道进入光通信领域,将其与华为的竞争从宽带IP、以太网技术领域拓展到了光通信领域。

港湾对华为的威胁不断升级。华为开始和港湾争夺订单,几乎不惜价格每单必争。在华为的打压下,港湾举步维艰,只好投靠更强大的竞争对手。2005年9月,坊间传出港湾可能和西门子合作的消息。

华为意识到如果双方合作成功,不仅港湾的实力大增,其直接竞争对手西门子也将如虎添翼,于是全力追杀港湾。

2005年9月,在港湾酝酿上市计划之时,华为公司给港湾发了一封律师函,表示将起诉港湾侵犯其知识产权。而根据纳斯达克的上市要求,申请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不能有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

随后,华为出手阻挠港湾和西门子的合作进程。西门子与港湾合作看中的是其语音接入技术,但是 “十一”长假过后,港湾语音产品线团队的20多位研发人员相继离职,改投华为。华为为此开出了大约1000万元的筹码,其中一部分为在华为工作一定年限后可以兑现的公司内部期权与股票。港湾深圳研究所内部人士说,这次挖角事件“最大的危害是可能会影响到港湾与西门子的合作”。

在港湾网络事件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华为以侵犯知识产权的名义,向3名前员工创立的沪科公司提起民事诉讼,索赔200万元人民币。随后,沪科的这3个人投奔UT斯达康,华为接着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名义提起刑事诉讼,并将3人送进监狱。

电信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员工离职创业的事情很频繁。华为赢了沪科案,但并没能震慑住港湾,而且华为还将面对胡红卫、聂国良等10多位离职的高管人员,以及其他可能成为“小华为”的员工。

【讨论问题】怎样使企业出现了叛将,也不出现叛军,就是这个职业经理人跑了,他下面的员工不跟着他跑?为什么会有叛军?商业机密(技术、客户、资源等)如何保护?

下载信息安全问题分析与讨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安全问题分析与讨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我国信息与通信网建设的安全问题

    摘 要 首先对提高我国信息与通信网防御三大自然灾害能力提出了具体措施,最后就我国现有信息与通信网如何在高科技战争中谋求安全提出了战备措施。关键词 信息与通信网 防御......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论述 08食品科学与工程王光军0802061011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果食品安全得不到真正的保障......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几年来,频频出现的热点话题。从三聚氰胺奶粉到苏丹红鸡蛋到瘦肉精火腿肠,一个个让人恐慌的事实被发现,不由得让人怀疑,是否还存在着真正......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郑培红 周刚 摘要: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研究热点。当前的网络存在着计算机病毒、计算机黑客攻击等等问题。本文介绍了当前的计......

    对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讨论——形势与政策调研报告

    对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讨论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摘要:本文通过三个国内国际的具体事例去分析和讨论近几年来我国乃至国际商品经济市场上存在的......

    浅析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五篇材料)

    浅析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 12010115 高先余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信息网络涉及到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存储、......

    信息分析与预测

    第一章 1、 信息分析的含义:对已知信息的分析,即观察现象,并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2、信息分析的目的: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社会团体或个人的科学决策、R&D和市场开拓活动服务。......

    食品安全问题与经济发展的调查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与经济发展的调查分析一、食品安全与国民经济增长息息相关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如果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受到威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