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

时间:2019-05-14 14:1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游园惊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游园惊梦》》。

第一篇:《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读后感

看过了,白先勇先生的《游园惊梦》,自是想起了很多年前拍的一部电影《游园惊梦》来,只可惜一直惦着,却也未曾看来,于是小说看完后,找了来。才知道,这是唯美导演杨凡所拍的,却并不是对小说的改编,而是另样一种的“游园惊梦”的故事。

不过两个“游园惊梦”故事的切入点都是昆曲中的那一出“游园惊梦”来,还是以“皂罗袍”这样一节小曲作为灵魂与核心。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看来,一位名作家,一位名导演,都是衷情于昆曲,也衷情于这一折戏的。同时衷情于这一种莫莫须有的人生伤感。伤感自是浪漫的美,轻易的就把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处温柔地触动了,血泪下落,却是都看不见,它流在心里最深的角落里,落下来,就再也抽不去了。

这部电影延袭了杨凡一贯的风格,拍的很唯美,同时又一次让我远远地在影像中再次看见了苏州的美。苏州美,苏州怎能不美,小桥流水人家,园林香径幽深。是一个荠子中纳了须弥的世界。水映透了所有的美。想起来了,就映了满眶的情思与想念。

电影拍的很漂亮,先后取景于苏州的环秀山庄、藕园、留园、水乡同里、孤山等地。

一开始,便是主人公略显苍老与低沉的嗓音独白,伴随着园林云墙一角斜映在水面上的倒影,故事便伴随着水面的轻微荡漾,摇曳开来。

镜头逐渐拉近高深的宅院内,像极了苏童《妻妾成群》里所运用的阴郁气氛,门牌坊立在那,一种候门深似海的感觉油然而生。大红灯笼一个个亮的通红,荣老爷正在过着大寿,院子里热闹非凡,一大堆子子孙孙聚在一起,磕着头,向镜头里被虚化了的形容猥琐抽着大烟的荣老爷说着祝寿词。而另一边则是昆曲上演,五姨太翠花与荣老爷的表妹荣兰共唱着那出“游园惊梦”来,情意款款,两相契合。

一直有影评说这部片子是女同的片子,看了以后,倒并不以为然。两个女人在末世里,一点点相互取暖,虽然夹杂了暧昧的成分,但是更多的倒觉的两人间是一种惺惺相契,高山流水般的知音,两相契合。末世里,乱世里,谁能给她们以更多的安全感。她们未必相信男人是可以真给他们的,一是不能去求,二是不一定相信这是能够长久的。所以多了一份这样的暧昧和依赖。

与白先勇的《游园惊梦》里的蓝田玉一样,古翠花也只是一个南京得月楼里唱昆曲尤其《牡丹亭》“游园惊梦”唱得出彩的伶人戏子。并因为色艺俱佳,嫁入了荣府中,做了荣老爷的第五房姨太,在候门深似海的荣府里,过着在外人看来风光的日子,内心却压抑着自己的情欲与渴望。

影片一开始,便展现了几个搬运工裸露的上身,看得见,身处深闺的翠花对他们的渴望,那眼神中欲遮还露地情欲,在羞涩与禁规面前,交相地挣扎与突显;还有影片中部,翠花从姨太太们的牌局退下,一个人略带醉熏之意地来到二管家的账房,那些欲言又止的对话;以及她和荣兰与一个小生玩的牌戏,小生输的脱掉了上衣……

这样看来,翠花未必是同性爱的倾向。不过,在这样的候门中,庭院深深琐住了她所有的渴望,那绵延的云墙和高角楼台,是不可跨越的禁忌。她只能在对青春与情欲的压抑中度日如年,每天过着看似平静的刺绣生活,只是终不可忍的时候,用刀划破了绣了一半的绢帕。想爱却不能爱,那些压抑去向谁诉说,只有荣兰知道。只有荣兰,这个女人,关心她,惦着她,记得她的生日,对她嘘寒问暖。

荣兰在影片的旁白中,说道:“我问翠花这辈子有什么心愿没有,她说,她想有人关心她,惦着她”,“我又问她,那得月楼里的那些狂蜂浪蝶呢?她说,他们只是欣赏我,想占有我。”只这样一个愿望,就显现了翠花境遇的难堪,是否被人关心、惦着却仿佛登天的难事,在爱情不可有的时候,这样的简单愿望也不一定是可实现的。同时只这样一个愿望,就足够要了一个女人的命,断了她的一生,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命运嫁接在别人的身上呢,依着别人的关爱而生存呢。可对于那样的时代的女子而言,又如何呢?

第二篇:游园惊梦唱词

游园惊梦唱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以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琴曲

烟淡兮轻云

香霭霭兮桂荫

叹长宵兮孤冷

抱玉兔兮自温

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 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好景艳阳天

万紫千红尽开遍。

满雕栏宝砌,云簇霞鲜。督春工珍护芳菲 免被那晓风吹颤,使佳人才子少系念 梦儿中也十分欢忭

【滴溜子】

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

惹下蜂愁蝶恋,三生锦绣般非因梦幻。一阵香风,送到林园。

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

生生死死随人愿

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牡丹亭》

桃花扇

秦淮无语送斜阳,家家临水映红妆。春风不知人事改,依旧欢歌绕画舫。谁来叹兴亡?

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

拯救昆曲

昆曲形成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故而得名。其剧目丰富、文词典雅;表演细腻传神;唱腔音乐清丽婉转、淡雅飘逸。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昆曲曾在华夏大地纵横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社会性痴迷,创造了中国古典戏剧的高峰,它对许多后起戏曲剧种的生成和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

《怜香伴》之所以选择在已经演了300多场厅堂版《牡丹亭》的皇家粮仓举办发布会初露真容,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有着“百戏之祖”之称的昆曲是中国现存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戏剧源头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此外,人们也从各种报道中了解到,昆曲艺术是融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集中国古典艺术与美学之大成,是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但是,究竟有多少现代人曾亲临现场体会过这样一种绝美雅致的艺术形式?其答案恐怕并不会让人感到乐观。

在文化学者赵珩的著作《旧时风物》中,人们还可以寻见昆曲最为风光时的景象。在赵珩看来,昆曲是文人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的自我表达,细腻的打磨,精心的建构,使一部戏曲创作成为深邃典雅的艺术精品,再加上昆腔韵律和节奏,则使其成为更加文人化的作品。在名为《北京剧场的历史记忆》一文中,赵珩写到:昆曲进入北京后,非常受人们欢迎,原因一方面是词句非常典雅,一方面也是剧情起伏跌宕。当时,一出昆曲演出要两三天才能演完,后来逐渐只演一些精彩的折子,比如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或是《西厢记》中的若干片段,词句典雅而脍炙人口,很多唱词甚至家喻户晓。戏曲史上有这样一句话,叫“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用来形容昆曲的普及。但如今,如此景象已经一去不返,除了昆曲的三大传奇——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依旧是久演不衰的剧目,其他剧目大多少有人问津。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近些年,很多人都为昆曲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例如著名作家白先勇。由其担任制作人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4月底在中国台北举行首

演以来,几乎每场演出都会爆满。剧中那一对21世纪的柳梦梅与杜丽娘,不仅优雅地诠释了《牡丹亭》这400年的爱情神话与青春的活力,也早已俨然成为了华人世界中兼具古典与现代美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此次召开《怜香伴》发布会的皇家粮仓也在为拯救昆曲做着自己的努力。每个周末,由苏州昆剧院演员演出的厅堂版《牡丹亭》都会在没有声光电的古老皇家粮仓上演,在只有60个座位的剧场里,演员的婀娜身姿、一颦一笑都有了不寻常的感染力,而不用扩音设备的原声演出,也让昆曲美妙的唱段和配乐更加打动人心。如今,这里不仅已经成为了京城昆曲爱好者的聚集地,来这里听昆曲也已经成为京城引人注目的文化事件和高档时尚的文化消费之一。

苏州大学的校园粉墙黛瓦,每年春天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在风景如画的教室里选修昆曲艺术课程,老师们多数是在自己求学的年代迷恋上水磨昆腔的,如今他们希望昆曲仍然能唤起一部分青年学子的热

情。

苏州,六百年前正是这片温婉的水土孕育了昆曲,随后通过遍布全国的江南文人和商人,昆曲也随着大运河漂入了中国的各个角落。根据清代康熙年间的记载,山西贵州银川等交通闭塞的地区都出现了昆班艺人的踪迹。曾经,昆曲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戏剧。确实只有昆曲,在中国历史上掀动了民族集体审美的一个波澜,掀动得比什么艺术形式都

大。

从明代万历到清代乾隆的两百多年是昆曲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传奇的创作高潮催生了汤显祖和沈憬两位比肩的戏剧大师,二人一个重视文辞一个严守曲律,因而有了中国戏剧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同时期的许多曲家和作者都参与到这场争论

中,昆曲也随之翻开了新的一页。

当我们回首昆曲的这段往事,注意到那时的文人墨客曾经传颂过这样一场婚礼。公元1620年,女诗人商锦兰嫁给了晚明三大才子之一,也是昆曲史上一位重要的戏曲理论家齐标嘉,这对才子佳人都是昆曲的忠实爱好者。我们从齐标嘉生前的日记看到,他们在七年的时间里观赏品评过的昆曲作品多达八十六种。齐标嘉和商锦兰琴瑟和谐的感情生活为无数文人羡慕不已。那时的昆曲舞台搬演最多的也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人生如戏,戏如人生。1645年,清军攻进杭州城,此时齐标嘉正在杭州做官,闰六月初四,他收到了满清政府的聘书,两天后,齐标嘉为了保有自己对大明王朝的忠贞选择了投湖自尽。这对才子佳人二十五年的美满姻缘遭遇了家国之乱,转眼已是人鬼殊途。

在朝代更替的动荡中,很多人遭遇了和齐标嘉相似的命运,今天我们在明史的烈传中可以看到长长的殉国官员名录,记录在册的数以百千记,他们有的是战死,有的是不屈被杀,有的则和齐标嘉一样自杀殉国,每个人的命运都因为这场历史变故发生了改变。齐标嘉殉国后不久,一位逃难的孕妇在兵荒马乱中生下了一个男婴,他就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戏剧大师洪升。

洪升与稍晚诞生在山东曲阜的孔尚任被世人并称为南洪北孔,这两位作家一南一北相隔十年,创作了两部震动剧坛的作品:《长生殿》与《桃花扇》。这两部作品,既是昆曲舞台上的岜竹,也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洪升的家族在钱塘属于望族,他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十五岁就创作了很多诗词歌曲,在当时小有名气,然而,洪升在仕途上一直不顺利,四十三岁完成《长生殿》时,他已经在国子监做了二十年的太学生,始终没有得到一官半职。历时十年的《长生殿》终于完稿,对于洪升来说多少是个安慰,他迫不及待地呼朋唤友,在寓所内召集伶人演出。当时佟皇后刚刚病逝,正处于禁止一切娱乐活动的国丧期间,洪升遭到了举报,被捉进了刑部大牢,一起观剧的五十多人全部受到株连。当时有人作诗感叹:可怜一出《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洪升的不幸没有使他的作品泯灭,五十出的《长生殿》把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融入到安史之乱的历史环境中,将爱情与政治紧密地纠结在一起,又暗含着痛失江山的民族情绪,这与清朝初年人们追忆故国的心情十分契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传奇也随着《长生殿》登上了书写时代兴亡的高度。

与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时不同,洪升生活的时代涌现了大量的曲谱,职业昆班也兴盛起来。唱词、曲律和舞台表演的相互融合使传奇的创作更加

成熟。

洪升生于南曲繁盛的杭州,又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他对中原的雅音和南国方言都很熟悉。有史料记载,洪升曾经与人讨论填词之法,他的追求是填词时要使用本色的语言。尽管后来传奇的创作整体走向了华丽辞藻和堆积典故的道路,但是包括洪升在内的一批传奇作家很早就明确地指出,大雅的意

境是可以用通俗的词汇表达出来的。

“淅淅零零 一片悲凄心暗惊 遥听隔山隔树 战合风雨 高响低鸣 一点一滴又一声 和愁人血泪交相迸 对这伤情处 转自忆荒茔 白杨萧瑟雨纵横 此际孤魂凄冷 鬼火光寒 草间湿乱萤 只悔仓惶负了卿 我便独在人间 委实的不愿生 寄语娉婷 相将早晚伴幽冥 一恸空山寂静 铃声相应......" 《长生殿》曲词的典雅清丽是后来的一般剧目远远无法比较的。今天,即使不了解昆曲的人,翻看《长生殿》的剧本也会被其中的绮丽和哀婉所倾倒。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没,如此雅致的唱词竟然在那个时代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

位于南京的云锦制造厂是江南制造厂的原址。康熙四十三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这里搬演了全本的《长生殿》。当时洪升已经获得康熙皇帝的赦免,返回家乡。曹寅邀请他独居上座观看《长生殿》。这出戏连演了三天三夜,盛况空前。演出结束后,洪升陶醉在自己的大作中,由于醉酒,不幸落水身

亡。

《长生殿》问世的年代距离齐标嘉殉国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十年。齐标嘉在世时总结过这样的戏剧理

论:传奇,取人笑易,取人哭难。

2006年在北京的保利剧院,一部名为《一六九九桃花扇》的昆曲作品正式公演,登台的演员平均年龄只有十八岁,他们是江苏省昆剧院二十年来招收的唯一一批演员。舞台上年轻的面孔也吸引了一

些年轻的观众。

让我们记住传奇创作历史上最后的一页辉煌。一六九九,这是《桃花扇》问世的年代。《桃花扇》讲述了一个复社文人和一个秦淮歌妓的爱情故事,在这份爱情之后的却是一个王朝三百年的基业毁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止于何地。

1699年的一天,康熙皇帝命人将一本刚刚问世的传奇稿本索要进宫,第二年,这部传奇的作者就因为疑案被革去了官职,他就是孔尚任,那位与《长生殿》的作者洪升一起被世人并称为南洪被孔的剧作家。

孔尚任并没有像洪升一样在仕途上不得志,他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后人。康熙二十四年,皇帝南巡路过山东时,他曾经奉命在御前讲读论语,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国子监博士,开始了仕宦生活。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孔尚任就在疏浚黄河海口时接触到了一批拒绝与清朝合作的明代旧臣,他与这些人广泛结交,掌握了大量南明王朝的史实。扬州城中、秦淮河畔、金陵故都,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而这里,正是《桃花扇》中主人公生活过的地方。

回到京城后,孔尚任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桃花扇》的创作,将自己在秦淮河畔了解到的史实整理加工,以严谨的态度为后人描绘出一幅南明王朝的众生相。

《桃花扇》是明清传奇中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它的结构复杂,人物众多,情节设计环环相扣,与之前的传奇截然不同。通过侯方域与李香君一对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串演出整个南明王朝从建立到衰亡的全过程,很难想象这样一部作品问世时竟然不是以文章发表,而是在昆曲的舞台上表演出来的。由于历史和政治的诸多原因,《桃花扇》并没有完整的演出记录,曲谱也只留下了“访翠”“寄扇”和“题画”三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江苏省昆剧院的女小生石晓梅和他的先生一起整理过《桃花扇》的曲谱,才使侯方域和李香君登上了现代的昆曲舞台,也才会有今天的这部《一六九九桃花扇》。

“诌一套哀江南 放悲声唱到老”

孔尚任的后半生清苦散淡,他为后人留下的是南明的一段历史和反思。《桃花扇》中有很多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这些人在世时左右着国家的命运,离世后又被载入史册,而孔尚任用尽全力讴歌的是一位在秦淮河畔吟唱昆曲的歌妓,在国家危难时刻她所表现出来的坚定和忠贞,令很多大人物黯

然失色。李香君,已经成为我国各种文艺作品里最

值得钦佩的女性形象之一。

事实上明代末年苏州就已经出现了一群关注现实题材的剧作家,后人将他们称为苏州派。他们创作出了《一捧雪》、《占花魁》、《十五贯》等一批现实题材的佳作。当代戏曲学者普遍认为,正是苏州派的积极创作促成了昆曲在清代初期的又一次崛起,也直接启发了孔尚任对《桃花扇》的创作。

明清传奇秉承了唐诗宋词的语言,创造性地吸收了元杂剧的人物和情节特点,又溶入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它们为昆曲的舞台演出奠定了坚实的剧本基

础。

余秋雨:“《桃花扇》里的这种沧桑感和生命的灭寂感,这都不是一般老百姓有的,这是最高层的精神团队进入了昆曲。昆曲再加当时的《红楼梦》

组合在一起,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思维。”

乾隆时期朝廷出面组织传奇作者集体创作,作品大部分是为了歌功颂德,很少被搬上舞台。传奇不断涌现的年代过去了,昆曲失去了剧本的支撑会如

何迎接下一个三百年呢?

第三篇:游园惊梦小论文,

2013-2014年第一学期《台港文学》科目考查卷 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中文(师)11-1 任课教师:李一媛 姓名: 段倩学号:11064130108成绩:

历史沧桑与世事变迁的慨叹

——《游园惊梦》赏析

《游园惊梦》是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发表于1966年。作为国民党高层的后裔,白先勇经历了家族由炙手可热到门可罗雀的巨变,而从大陆到台湾的经历,更增加了他对人生的认识和历史沧桑感。因此,在他的笔下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曾经显赫、辉煌的人物,看到他们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承受。《游园惊梦》 就是这样一篇慨叹身世和沧桑巨变的代表作。

一、作品简介

《游园惊梦》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品之一,篇目的命名取于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而《游园惊梦》原本是《杜丹亭》中杜丽娘与侍女春香因游暮春之园,而满怀伤感,在牡丹亭小憩时,梦中与情人柳梦梅相会,醒后因情而忧思成疾的一段故事,后被改编成昆曲《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向我们展示的是时空骤变时对几个青年女子生活、命运的影响,凭借自己的姿色与技艺,她们先后都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妻妾:才艺超群的蓝田玉嫁给了长她40岁的钱鹏志将军做填房夫人,为了“钱将军夫人”的身份和自己微贱的出身,不得不处处小心,如履薄冰,为了维持这来之不易的名份,她只能在钱将军身后孤寂清凉地打发着漫长的余生。《游园惊梦》中从钱夫人坐计程车到窦公馆参加聚会开始,即一步步深入她的内心,后来又突出她的潜意识,把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富贵荣华,只可惜你长错了一根骨头。”由此可以看出钱夫人所经历的心灵磨难。时过境迁,而今身价大降的她,只能坐计程车了,那“新的高楼大厦”与她内心的冷落与失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生性温和的桂枝香虽已成为窦公馆里珠光宝气、颐指气使的女主人,但却是委委屈屈地做了多年的“三房”才得以扶正,颇有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味道。无论是辉煌于前的蓝田玉,还是璀璨于后的桂枝香,她们的身份和荣耀都是以牺牲了青春、情爱、天伦之乐这样一些人生最美好的东西换取的。

二、作品分析

1、主题

作品通过对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人物世事无常的沧桑感。

2、人物

作品描写了几位性格各异的国民党遗老、夫人的形象。其中,尤以主人公蓝田玉最为出色。蓝田玉是钱将军的遗孀,是国民党上层贵族没落者的代表。她原是出身卑微的昆曲优伶,因一曲《游园惊梦》被钱将军看中,一夜间成了将军夫人,在南京风光一时。她感激老将军对自己的钟爱,使自己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又与郑参谋打得火热,暗中幽会。当发现自己的情人已暗中移情别恋时,情急之下她竟失去了嗓音。钱将军死后,她又在一夜之间成了落魄夫人,在台南伶仃度日。当她应三阿姐(桂枝香)——窦夫人之邀,到台北赴宴时,面对昔日十分落魄,如今浑身珠玉的三阿姐,蓝田玉不禁感慨万分。尽管她仍穿着那件绿汪汪翡翠似的旗袍,却永远失去了在秦淮河上唱戏时的姐妹情深,她再不能唱出那折子戏《游园惊梦》了。当曲终人散,她更深的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酷:时间让历史变成了伤痛,让情意消弭,让古老的艺术衰败;而人世的沧桑,使往日的显赫声威,早已消散,昔日的将军府,也早已易人,现在只剩下自己,只剩下满目悲凉和历尽沧桑的感受。

作者巧妙地将他的主题思想通过钱、窦二夫人的人生经历、今昔对比达到完美诠释。钱夫人与窦夫人合而为一,即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一个卑微女子的挣扎史。由一个低下的女戏子,耍尽手段,以如花似玉的青春作为代价,最终爬上了上流社会贵夫人的位置,外表数尽风流,内心寂寞难耐,幽怨难诉。只是风光数十载之后,恍然发觉,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梦,一个繁华似锦的梦,梦醒了,一切已成空,独留下她一个人面对着世态炎凉,昔日的荣华富贵已成空,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盛况也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通过钱、窦二夫人形象可以看出,她们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白先勇为我们塑造的那个年代不幸女子的悲剧命运。放眼整个中国,应该说几千年来,中国的女子总有那么一大群是过着这样一种人生的。即便是当今社会中的那群拥有着高学历的女子,也有那么一大群依旧折服在男人的金钱、权势之下,甘愿为之而舍弃自

己的青春年华。只能说钱、窦二夫人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那盛久不衰的男权主义之下的一群牺牲者的一个代表,不停地在金钱、地位、自由、爱情、欲望,道德之中挣扎着的红颜薄命者。

3、艺术特色

白先勇为其小说命名《游园惊梦》实则是颇有深意的。“游园”虽然表面上是指钱夫人到窦府一游:作者着意描绘了窦公馆花园的深阔、客厅的豪华、酒宴的奢侈,从而勾起了钱夫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一番回忆,但实际上作者将人生比作“游园”。想不到钱夫人曾是何等的荣华富贵,忽而变得孤单没落;想不到原来连请客资格都没有的桂枝香,忽而成为上流社会的交际中心;想不到曾是钱夫人的情人郑彦青,忽而又成了她妹妹月月红的相好„„人生如梦,变幻莫测,谁又能肯定钱夫人的现在不会是窦夫人的将来呢?而“惊梦”则是“游园”之后的必然结果,也是钱夫人对人生之路的反思,对现实生活的否定。白先勇说过,“„„人的内心都有不可言喻的痛,我想文学可以写出来。„„我写作是因为我希望用文字将人类心灵中最无言的痛楚表达出来。我想这是我写作的真意。”

白先勇亦说:“其他的小说表面上似乎不同,但在主题上却很一致,例如《游园惊梦》,写的也是时间”。除了以上列举出的回忆,钱夫人对往昔的留恋和缅怀比比皆是:“她总觉得台湾的衣料粗糙,光泽扎眼,尤其是丝绸,那里及得上大陆货那么细致,那么柔熟?”“可是台湾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陆的那么醇厚,饮下去终究有点割喉”。对钱夫人来说,记忆是她曾经活过的唯一凭据。

白先勇曾说,《游园惊梦》写的是“美人迟暮的故事”,又说是“感于昆曲的式微而作”,作家告诉我们的是小说的故事层面:昔日蓝田玉,南京城里风光一时的钱大将军夫人,今日独居台湾南部,在寂寞中苦渡时光;她今日来赴窦夫人宴会,却遭到冷落和遗忘。在这儿,“今”与“昔”的对比更多的是呈现出钱夫人身世的凄凉。其次,昆曲这一古典戏曲中的精华,由于曲高和寡,已趋于式微;在作品里,通过艺名蓝田玉的钱夫人这位昆曲名家的哑喉,不能再唱予以象征。白先勇是一位既具有着良好的中国文化传统,又受过完整西方思想和艺术熏陶的作家。是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的中坚。在其代表作《游园惊梦》中,显现出了鲜明的特色。

首先,在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上,作家成功地熔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多种艺术手段于一炉。小说以钱夫人蓝田玉为视角,通过钱夫人的眼睛小说的内容逐

一展开的:钱夫人一到窦公馆,就巧妙地让她的眼睛“打量”了一下里面气派非凡的花园美景,环视了非同一般的客厅摆设,由此透视了窦公馆高人一等的豪华与尊荣。这必然就是引起她许多有关自身以及与窦夫人的关系等等今昔对比的联想。由于出席晚宴的高宾贵客,都是当年南京相知相识的军政界官场人物,而今次窦夫人宴会情景跟“临离南京那年”钱夫人在自己梅园新村的公馆为她请做生日的盛宴情景,就有许多近似之处,更使钱夫人感慨万分。作家一面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着重呈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一面运用了戏剧穿插,将古典戏剧的情节、气氛与小说主人公的心境和悲剧命运相互对照,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其次,作品还注意运用赋予个性化的对白,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突出了人物性格。作品所要表现的是国民党上层来到台湾后的生活和感受。因此,在描写人物时,注意运用语言来区别、表现人物不同的不同。同样是国民党上层的夫人,由于年龄、出身、身份的不同,使用的语言也不一样。钱将军夫人蓝田玉的语言在温柔、婉转中透着些小心,窦夫人因丈夫正当走红,而自己也已扶正,所使用的语言自然显得有些骄横和炫耀。至于语言的象征和暗示更使随处可见

第三,作品还具有浓重的苍凉和感伤的基调。由于说所描写的是国民党上层退居台湾之后的感受,所以自然会流露出浓重的苍凉、感伤的基调。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从大陆到台湾的,他(她)们有的曾身尊贵、奢华,有的已然穷困潦倒,有的虽依然十分富有,但比起当年在大陆时的生活和境遇,已经无法同日而语了。因此,在他(她)们的谈话中,总是有意无意的与当年在大陆时的情况相比,自然人世沧桑,增多了几分感慨和苍凉的感觉。

三、小结

《游园惊梦》是发表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对于“人生如梦”的悲剧,作者以现代人的新视野作了新的诠释。在《游园惊梦》中,悲剧的根源就不是“真性情”的显露和追求个性自由所能概括的了的,在这一点上,它与《红楼梦》有很大的区别。钱夫人的“惊梦”是浅层次的,她并未意识到命运的不幸是与其自身性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游园惊梦》里,白先勇把“昔”当作实存的,而把“今”当作空幻的虚影,这就使《游园惊梦》比《红楼梦》更为难解。在《游园惊梦》这种如谜似梦的境界中,确实使人产生“人生如梦”“人生如戏”的无常感与沧桑感;但更重要的是:作家为何要创造这样一个如戏如梦的艺术境界呢?

我以为,白先勇在这一层面关注的乃是人生的意义问题。否则,我们将难以理解作家为何以“昔”为真而以“今”为幻—正因为作家认为今天是虚幻的,那么现实的人生也是虚幻的,空而又空的。这样,怎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是“在梦里轻徊”的白先勇对现实人生发出的幽幽一问。构成《游园惊梦》的主体是中国古代作家的优患意识与悲剧意识,以及人生如梦、人生如戏这些观念,作家以传统文学的技巧加以表现。这样,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情感透过意识的流动加以折叠,在岁月的流逝和时势的演变中,显示出人生的无常、人世的沧桑,从而传达出一种历史的苍凉感。

《游园惊梦》文笔极为优美,描写了一群达官贵人的遗孀的冷寂和哀怨。人物的悲剧性不仅要看是一种生存现象更是一种审美现象,通过对逝去的时光和美的留恋,强烈地表现了生命无所不在的否定性。故事的悲剧让我们审视着人生的无尽忧伤,每一次“游园”付出的是每一次的“惊梦”,这梦带入我们虚无的时间与故事,结局也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参考文献:

白先勇.台北人.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0年4月版

白先勇,蓦然回首,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

白先勇,我用写作表达人类心灵无言的痛楚.新闻周刊,2004.6.28

易中天.闲话中国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4月版

邵飞.茫茫人事 游园一梦.内蒙古电大学刊,2000年第5期

彭耀春,伤逝——论白先勇的《游园惊梦》,华文文学,2001.3(总第46期)

邱燕萍,历史与人生的交融——白先勇《游园惊梦》历史、文化内蕴解读,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7卷第4期。

梁筱晶,浅述白先勇小说创作中的悲剧性表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卷第6期

第四篇:白先勇的《游园惊梦》

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读后感

[ 标签: ]

帮我写一篇题目的读后感,不需要太长,300字左右就可以了,不许抄袭的问题补充2008-08-05 15:47

不许抄袭啊,抄袭的垃圾我不要

匿名回答:5人气:45解决时间:2008-08-11 10:00

满意答案

好评率:0%

白先勇的《游园惊梦》是一篇让人读出来有种悲凉在里面的小说。像《孤恋花》一样,白先勇在描写女人时,依然让你看不出这是出自一个男人的手笔。他是那些的谙熟女人,就像他本身就是一个女人一样。《孤恋恋》里的“女司令”,那样的深知世间的一切,活的是那样的清醒且理智。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总是像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总是会一下子涌来好多人,他们往往不需要刻意地表白自己,也不需要更多的笔墨交待。只是在一投手一投足之间,就已经将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一切都交待清楚了。这或许要归于白先勇的意识流写法。也只有这样的写法,才能在让所有的故事讲述的有条有理,看似凌乱的人物,却有不凌乱的故事情节。

其实惊醒的何止是梦,其实还有别的部分,苏醒的也许不仅仅是生命,其实还有现实。这一次她又来游园了,当她穿着在旧时的旗袍,原以为自己还是那时的钱夫人,还以为自己还是那时候的风光。可是她的梦还是惊醒了。

这便是人生吧!当从梦中惊醒时,这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一无所有的。原来所有的,无非是梦一样。其实当窦夫人问她对台北有什么印象时,她只能喃喃地道,这里变的我都快不认识了--起了那么多的高楼大厦。

小说总是在写之前要找到切割点的,就是像洋葱那样,能够一刀下去,看到每一个层面的纹理。那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练成的。也不是一刀下去就能够找准地方的。其实写小说真的不容易,其实写什么东西都不容易。文字有时候就像一座华丽的宫殿,而每一个写字的人,都需要将自己脑海里最美丽的东西用文字将其搭建起来,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能够为其美而吸引,那时候才处划功得圆满。

可是这又谈何容易?毕竟这是脑海里最美好的东西,是抽象的东西,像借用文字建造,那还是需要学习与磨练的

第五篇:观《游园惊梦》有感

观《游园惊梦》有感

杜丽娘和丫鬟春香到后花园中游园赏春,吟咏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样耐人寻味的语句。起先,杜丽娘初学《诗经》,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萌动春心,瞒过了父亲杜宝,出了闺阁,去赏这园林之中的无限春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端端生出许多感慨。“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闺阁摆设、烛光锦屏怎敌得过云霞烟波这般自然风光。“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自然之景美不胜收,自然之声亦甚是醉人。丽娘一路行来,至牡丹亭,闲坐,休憩,小眠,竟梦中与柳生相会。柳生折柳而来,求丽娘赋诗一首以赏此柳。丽娘推却,柳生一句“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丽娘情动,与柳生一番云雨,两人情意相连,虽不舍相离,梦中相遇毕竟短暂难求,终相分别。如今想来,丽娘倾心柳生,似胆大放浪,其中却不乏多情细腻之处。柳生折柳求诗,看似轻浮莽撞,细看“柳”“留”相映,“柳”“留”,“留”“柳”,恰寓意留柳,如此含蓄委婉地表达爱意,或许丽娘也能感知些许,为其所动。丽娘通书史,习画艺,和柳生这一书生,真真是才子佳人,实在般配。可这般相见、相恋、相守总显得单薄无力,让人平生一些疑问甚而是怀疑,怀疑这世间真能有这般感情,能让人一见倾心、誓守终生?此处先放下这一疑问,待之后我再进行论述。再说这丽娘从梦中惊醒,恍如隔世,梦中之景,依稀仍在眼前,遍寻四处,只是再不见得柳生。真合了那庄周梦蝶之说,不知是蝶梦到了庄周,还是庄周梦到了蝶。梦中情境仿若现实,丽娘为此茶饭不思,日渐消瘦,终至消亡,只留得自画像一幅。画中题到“近者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道尽了多少相思苦楚、少女情思。这一曲《牡丹亭》到这里是告了一段落。如张老先生所言,剧作家们到这里大都只能咬笔无奈,草草结尾,在我们看来生死之隔已成为天堑,意味着天人永隔,再继续下去反到是多了些鬼怪之说,无端端给曲目添了些鬼气。《牡丹亭》又名《还魂记》,以这还魂一说为名,讲的就是此处丽娘身死仍还魂于世之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对情的描述至真至纯,情之至深不过如此。汤显祖巧得妙思,竟将这生死则天人永隔之说化作齑粉!缘定三生之说,尚且及不上这妙思,毕竟转世重生是否为真,是人之所不能知晓的,此时再论缘定三生就显得颇为不当,既不知有来世,何来三生三世的誓言,不过虚妄,比不得此生相守相恋来得真切。何为情?何为爱?大抵不过丽娘柳生之情之爱罢了。愿得一心人,生死不相离。想必到这里,我是可以解答之前的疑问的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丽娘柳生梦中相遇,不知情之所起,生死不离。情爱,本不因如何相爱而显得伟大,如何相守才是情爱伟大之处。说来,此问有解亦无解。

丽娘死后,葬于花园梅树之下,藏画于太湖石底。“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丽娘思念柳郎,心中哀戚。当初一句,“这梅树依依可人,我杜丽娘若死后得葬于此,幸矣”,一语成谶!丽娘虽死,情意犹在。若不是丽娘情之至深,柳生如何能还魂丽娘?柳生不惧生死,坚持掘墓。这是柳生的情意流露之处。若不是柳生情之至深,丽娘如何能还魂复生?两情相悦,方得此佳话。谈到此处,杜宝被视为封建势力,丽娘和柳生之举被视为冲破封建礼教。汤显祖的用意显然不在于此,在开篇就有写道,“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寻欢处。白日消磨断肠处,世间只有情难诉”。“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讲的是情爱之说,并非批判封建礼教,切勿分不清孰轻孰重。由只言片语推论出一大堆似是而非的鸿篇巨制,岂不像论罪士子吟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样荒诞无稽。

闲来听得王力宏的一首歌,名叫《在梅边》,乐中添入了《牡丹亭》的片断零落。“小朋友哪有时间坐在那里看牡丹亭,花十九个小时唱到所有观众老了”。语调调皮,略带点讽刺,又不显得可恶,可实实在在戳到昆曲艺术传播的阻碍处。于我而言,张老先生这堂课算得是我初识昆曲。此番相遇也算得上是机缘巧合,朋友邀我同学此课,我想来有趣,于是欣然答应。之前虽说也听说过《牡丹亭》《长生殿》《西厢记》《桃花扇》,但毕竟不曾真正一一观赏,细细品来,算不得识得昆曲。如今略略接触昆曲,竟觉得此剧种和其他剧种有大不相同之处。其他剧种以“剧”称之,昆剧可以“剧”称之,亦可以“曲”称之。昆曲多唱词,曲调缓慢,花旦唱来多婉转动人,老生唱来可威严慑人。有心之人必可以品到昆曲艺术的优美之处。想来有句话用在这里较为恰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张老先生为我等学子讲授昆曲艺术,算是让我等初识昆曲,想要真正地懂得欣赏昆曲就在于之后我们个人的修行了。

下载《游园惊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游园惊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游园惊梦的杂文随笔

    决心下了三天,今天终于从被窝里一骨碌钻出来,下去跑圈。说是跑圈,却全然没有朝气蓬勃的样子,唤作磨磨蹭蹭地原地蹦跳也不为过。两千米的路蹦了十来分钟,竟然就已经腰酸腿疼无力支......

    【戏曲欣赏】京剧经典:385《牡丹亭-游园惊梦》

    【戏曲欣赏】京剧经典:385《牡丹亭-游园惊梦》 雨中笠翁欢迎您!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

    《游园惊梦》之人物鉴赏钱夫人、窦夫人

    《游园惊梦》之人物赏析钱夫人、窦夫人 (班级:物流管理学号:12236042 姓名:施德波) 在今日窦府的华丽盛宴中,钱夫人落魄、寒伧,窦夫人尊贵显赫;而在昔日钱公馆的时间和空间,两场......

    惊梦教案

    一.作者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是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死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在世六十七年。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他晚生十四年,与他......

    牡丹亭惊梦范文大全

    牡丹亭·惊梦 【教学目的】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理解杜丽娘形象的特质,认识《惊梦》一出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体现本单元所涉及的人类共同的永恒情感内容,......

    寻找与怀念——浅析白先勇《游园惊梦》中的身份确认

    寻找与怀念 ——浅析白先勇《游园惊梦》中的身份确认 文学08级9班张明超20081110394 摘要:本文试图透过作品本身,从身份确认和国家话语的范畴,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游园惊梦......

    从永远的尹雪艳和游园惊梦解读白先勇的5篇范文

    从永远的尹雪艳和游园惊梦解读白先勇的《台北人》 11文学1班许奕摘要: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塑造了很多的悲剧人物形象,他们由于背井离乡、远离故土,无法适应巨大的时代......

    惊梦读后感[5篇范文]

    惊梦读后感(一)《游园惊梦》描写了动荡过后一群由南京迁往台北的军官和官太太们的一次上层宴会,以钱夫人和其他人作比较,讲出世事变迁,人事难料。全文详细描写了钱夫人来到窦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