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永州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盘点新中国11次大裁军

时间:2019-05-14 14:4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永州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盘点新中国11次大裁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永州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盘点新中国11次大裁军》。

第一篇:2016永州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盘点新中国11次大裁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此前,中国军队已经经历了建国后的10次较大规模的裁军。在前10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中,先后有数十个大军区和兵团级单位被撤销,近千所军队院校、医院等被裁撤、缩编或改隶,全军员额从抗美援朝时的627万人减为230万人。此番宣布裁军,全军员额将降至200万人。——第一次大裁军

1950年4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对军队进行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复员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军委于5月16日至31日对整编复员工作进行研究、讨论和部署。决定军队复员150万人,将全军的总员额由550万压缩到400万,当年即复员23.9万余人。

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精简整编工作终止。之后由于战争需要,军队又进行了扩编,到1951年底,总兵力达到611万人,最高时达到627万人。——第二次大裁军

朝鲜战场形势基本稳定后,中共中央决定再次进行精简整编,毛泽东于1952年1月批准了《军事整编计划》。到1952年10月底,共精简19个军部、73个师,近200万人。这基本实现了朝鲜战争爆发前国家计划将军队员额压缩到400万的目标,军费开支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例由1951年的43% 下降为32.9%。通过这次精简整编,陆军初步完成由分散领导向集中统一指挥、从单一步兵体制向诸兵种合成体制的转变。同时,海军、空军和院校建设得到了加强。——第三次大裁军

从1954年2月全面开始至1955年底结束,全军总兵力共精简了21.2%,总员额减到350万人。其中陆军部队裁减比例最大,特种兵得到加强,极大地推进了人民解放军合成化建设。军费开支由1953年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4.2%下降到24.1%。

通过整编,全军基本上做到了人员统一编制、武器统一定型,人民解放军基本上实现了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化的转变。——第四次大裁军

整编工作从1956年11月开始,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于1957年1月通过了《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确定全军总人数再裁减1/3,要求3年裁减130万人,压缩至250万人左右。到1958年底结束,全军总员额降至240万,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人数最少的时期。到1958年,调整后的海军、空军和陆

军各技术兵种的人数已占全军总人数的32%。军费开支占国家总财政支出比例下降到12.2%。

这次精简整编主要裁减了陆军、公安军和各级机关党校及其附属单位和勤务分队,人民解放军合成化程度显著提高,编制体制实现了一次根本性调整。通过四次裁军,人民解放军加强了海、空军和陆军各技术兵种的建设,创建了海军、空军、公安军、防空军及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形成了五大军种和七大兵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解放军以陆军为主的单一军种局面,调整后的海军、空军和陆军各技术兵种编制更趋合理,完成了人民解放军向国防军体制及合成化的过渡。——第五次大裁军

1975年6月24日至7月5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3年内将军队减少60万人。9月,中央军委批准了总参谋部《压缩军队员额,调整体制编制方案》,军队精简整编工作在全军展开。到1976年,军队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1978年1月18日,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方案》,明确要求军队继续进行体制编制调整。——第六次大裁军

1980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8月15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关于军队精简整编方案》,提出这次精简整编的原则是:精简机关,压缩军队员额,减少保障部队和非战斗人员。这次裁并了各级机关重叠机构,撤销了省军区独立师,部分野战军步兵师改为简编师。——第七次大裁军

1982年9月,中央军委批准下发《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明确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方针和原则。据此,军队体制编制开始调整和改革。这次精简整编将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机关改为总参下辖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军区直属的炮兵、坦克和野战工兵部队,大部划归陆军的军内建制;将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所驻省、自治区、直辖市。——第八次大裁军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即从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同年7月1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转发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根据要求,这次改革体制、精简整编的任务是:一是压缩军队总员额,全军总人数减少100万;二是改革体制编制,同时还要改革和建立一些相关的制度。

到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员额由423.8万人减到323.5万人。之后,又作了进一步的裁减,至1990年,全军总员额减到319.9万人,共裁减员额103.9万人,占裁减前总员额的24.5%,完成百万裁军的任务。

通过这一次百万大裁军,人民解放军在精兵、合成、提高效能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一是压缩了军队的规模,减少了数量,提高了质量。二是撤并、压缩了机构。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合并了4个大军区,减少了保障人员。三是组建了陆军集团军和陆军航空兵,加大了技术兵种的比例,全军减少军级以上单位 30多个。四是初步理顺了一些领导和管理体制,中央军委所属总部机关人员精简近一半。五是改进了部队的组织编成,共减少团级以上单位5900多个,组建陆军合成集团军。六是调整了干部与战士的编配比例,人员构成比较合理。

在这一阶段,军队改革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并通过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带动了其他方面的改革,这次的百万大裁军,标志着军队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裁军的舞台上,上演的并非简单的大裁员,而是战略性结构大调整。与裁军相同步,陆军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随着陆军集团军的组建,陆军中技术兵种比例首次超过步兵,人民军队迈出由摩托化向机械化转型的关键一步。——第九次大裁军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开始向“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方向转变,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高技术局部战争成为未来局部战争的主要样式。1995 年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在军队建设上要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要求把军事斗争准备上的转变和军队建设上的转变联系起来,正式完整地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

按照这一转变要求,军队改革进一步向注重质量建设的方向前进。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宣布,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中国将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到1999年底,裁军50万的任务已经完成。——第十次大裁军

进入21世纪,世界战争形态开始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工业化时代的机械化军队正在向信息化军队转变,国际军事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局势下,党中央、中央军委提出,中国军队建设要向机械化和信息化迈进,军队改革进入了整体推进阶段。

2003年9月1日,时任军委主席江泽民宣布:中国将在“九五”期间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基础上,2005年前再裁减20万,使军队总规模降至230万。

同年,中央军委决定在济南战区进行大联勤改革试点。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试点方案得到全面落实,改革效益逐步显现,标志着联勤改革向三军后勤保障一体化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第十一次大裁军

2015年9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经此番裁减,全军员额将降至200万人。

第二篇:国防知识:新中国九次大裁军

国防知识:新中国九次大裁军

第一次精简整编: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550万人。1950年6月,全军参谋会议精简整编方案中规定全军员额精简为400万,当年即复员23。9万余人。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精简整编工作终止。到1951年底,全军员额达627万人,是我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第二次精简整编:1951年11月中央军委召开整编会议,规定到1954年把全军总员额控制在300万人左右。1952年1月,毛泽东批准《军事整编计划》,全军总定额缩减至300万人左右。

第三次精简整编:截至1953年9月底,全军人数减到420万左右。当年12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决定,把全军简编为350万人。到1954年6月全军已精简47。2万余人,年底基本完成计划。

第四次精简整编:1957年1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确定全军总人数再裁减1/3,要求3年裁减130万人,压缩至250万人左右。

第五次精简整编:1975年6月24日至7月5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3年内将军队减少60万人。到1976年,军队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后来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精简整编任务没有完成就停了下来。

第六、七、八次精简整编:1980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部分部队实行简编,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同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军委《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1982年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决定军队进一步进行精简整编。1985年5月底6月初,中央军委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精简整编工作到1987年初基本结束。

第九次精简整编: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宣布,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我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到1999年底,裁军50万的任务已经完成,20余万军队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地方工作。这是新中国历次裁减军队员额中干部精简比例较高的一次。

第三篇:2016永州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564亿财政资金趴在账上睡觉

昨天(28日),审计署发布了“2015年7月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透露有22个省份及2个部门存在资金沉淀和土地闲置问题,涉及资金564.47亿元、闲置土地3.6万公顷。据悉,7月份的跟踪审计,着重审查了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土地的盘活利用情况,这是当前财政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问题 闲置土地3.6万公顷

审计发现部分中央部门和地区存在资金沉淀和土地闲置问题。有22个省份及2个部门存在此类问题,涉及资金564.47亿元、闲置土地3.6万公顷。

一是2个中央部门财政存量资金收回不完整;二是16个地区财政专户结存的财政存量资金未及时盘活,部分中央专项资金未及时分配下达,形成财政资金结存;三是一些地方由于土地规划调整、土地已用于贷款抵押等,闲置土地盘活较慢。曝光案例:部分清理确认、收回的存量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甚至形成二次沉淀,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包括广西、贵州、宁夏、青海等10个省份清理收回作“暂存款”管理的228.39亿元存量资金未及时安排,至6月底形成的实际支出不足三成。中央政策措施未落实

审计查出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的部分配套制度不完善、有的政策措施未落实。有10个地区、部门存在此类问题。

一是一些部门未及时细化相关政策、制定配套措施,影响政策措施的落实;二是有关部门和地方虽采取了积极措施,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为突出;三是推动企业信用公开、“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便利等措施力度不够。

曝光案例:人民银行部分分支机构未严格执行支农再贷款发放标准和实施贷后监管。其中向安徽、福建2个省涉农贷款余额占比未达到70%的金融机构发放支农再贷款1.18亿元;山西、湖北、安徽、贵州、宁夏5个省份6.83亿元支农再贷款资金流向煤炭开采、房屋建设等非涉农领域。此外,部分地区涉农贷款利率较同期同档次非涉农贷款仍偏高,如福建沙县农商行2014年使用1.4亿元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1467笔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年利率9.16%,较当时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52.67%,是当年支农再贷款年利率3.35%的2.73倍。3 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有部分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缓慢。审计发现,有18个项目推进慢的问题较为突出,涉及项目投资502.73亿元。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项目前期论证不充

分,规划缺乏科学性与全局性,影响项目落地;其次是部门间工作不协调,项目涉及地域间意见不统一,工作缺乏统筹,影响项目顺利推进。

曝光案例: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部分输变电工程进展缓慢,无法满足用户用电报装需求。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实施的深圳市民田输变电工程、百门前输变电工程等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2.64亿元,分别应于2010年和2012年6月完工。截至2015年6月底,受选址变更等影响,上述7个输变电工程仅完成投资7.2亿元,投资完成率32%。因项目未按时完工,导致11家单位16.21万千伏安终期用电报装需求无法满足,影响上述单位一些即将完工项目的投入使用。

第四篇:2016永州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北京八成流动人口2017年内将有健康档案

2017年底80%的流动人口将有健康档案。为促进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共享与应用,市卫计委近日印发相关方案,将辖区内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作为服务对象,纳入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在流动人口中全面落实11类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据了解,11类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包括流动人口中儿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健康档案、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6类基本公共服务。各区县卫计委为辖区内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健康档案,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自今年起逐年提高流动人口建档率,到2017 年底流动人口建档率达到80%。

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流动人口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内容。方案要求,流动人口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各项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逐步实现国家要求的流动人口健康档案跨地区、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共享应用。

方案还明确为辖区内居住满3个月的0-6岁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档案,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为流动适龄儿童及时建卡、接种。每年3-5月份集中开展“强化查漏补种”活动,确保漏种儿童及时补种。开展乙肝、麻疹、脊灰、水痘等疫苗补充免疫、群体性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不断提高流动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到今年底流动儿童接种率要达到95%。

在流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方面,方案要求为流动孕产妇、儿童建立统一的保健管理档案。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提高流动人口免费获取避孕药具的可及率和覆盖率,流动人口免费药具获得率达到90%以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记者 刘洋)

第五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公务员工资改革试水

中公教育·厦门分校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公务员工资改革试水

近日,人社部发布《201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在2013年,人社部门研究了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方案,开展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

这意味着几百万基层公务员的薪酬调整已经开始试点。

所谓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是指在职务晋升之外,开辟一条职级晋升的渠道,确立一种 “职务晋升”与“职级晋升”并行的“双梯”制度。

按照现行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公务员的薪酬待遇改善主要与职务挂钩。而全国超九成的公务员职务层次在科级职务以下,依靠职务晋升来提高公务员的待遇,难以满足基层公务员的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在保持现有公务员职务晋升制度不变,建立依据级别和任职年限等条件晋升职级的制度,实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增强职级在公务员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职务与职级并行。

具体的思路包括,在现行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基础上,完善级别晋升制度,进一步强化级别的激励作用,注重向基层和低职务人员的倾斜。

未来实行级别工资以后,可以体现同一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工作年限、资历和能力的差别,使基层公务员不提升职务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提高待遇。

统计公报还显示,人社部门正在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试调查和分析比较。建立这种分析比较制度以后,公务员的工资调整有了客观理论依据,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我国公务员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一直没能建立起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础工作缺失,即工资调查制度尚未建立。

早在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结合企业薪酬调查,人社部工资司在广东、山西选择九个地市开展对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试调查。

在样本有限的情况下,调查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低学历、低职务(科级及以下)层次人员,公务员工资高于企业相当人员。

据介绍,按照今年2月份国务院批转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工作任务,人社部目前正在制定公务员薪酬体系改革方案,但是方案何时出台尚无明确时间表。

更多2015年国家公务员时事新闻详见:

厦门公务员考试网

给 人 改 变 未 来 的 力 量

下载2016永州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盘点新中国11次大裁军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永州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盘点新中国11次大裁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