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探讨

时间:2019-05-14 14:2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探讨》。

第一篇:初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探讨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探讨

在我校由于地理教师紧缺,我兼上初高中的地理课,经常谈到高中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问题,当前的中考模式是只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六科,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学校对初中的地理教学重视不足,一些学校的地理课由其他科的老师兼任,甚至有些乡镇区的初中还不开地理课。这样一来,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高中地理与其它科目一样同属高考科目,难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学生初中的地理的知识严重缺乏成了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与初中知识联系的地方,教学难度较大,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非常重要。下面,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我从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而且,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

1.注重学法引导,减轻学习负担:

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只要求掌握其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即可。而高中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气候表格或降水柱状图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是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形成、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这时候,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他们将很快的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

2.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初中的地理课堂多数以“师讲生受”进行,而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学习,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强调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要改变“一言堂”的传统方法,倡导交互式的学习方式;要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要倡导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强调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演绎与归纳的结合、知识传播与获得知识过程的统一;尽量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与抽象;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各层次地理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

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认知水平及初中地理仅作为“次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讲授法。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应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个人认为,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

高一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近几年我省初中地理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调整。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适当的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后,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带领学生复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

2.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可采取课堂提问、问卷调查或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进行。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随时掌握的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3.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特别是经纬线、经纬度知识。又如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一方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成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说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能灵活的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班上贴上中国政区图和世界政区图。平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图文、时事资料,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地理事物、地理事件的同时,也去了解该事物事件产生和发生的空间位置。这样对于进行知识衔接时,把重点放在图上,用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事半功倍,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推理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用图能力。

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对容易忽视和薄弱问题应及时弥补。例如,学生对于初中区域地理掌握不好,高中接触到的时候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学习中注意弥补。根据高中教学需要,可适当拓宽世界大洲、国家和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一些较高要求的计算(如地方时、区时、日期、气温、经度实地距离的计算等),在初中不作要求,但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这些内容要适当加深。

4.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初中已有知识。

做好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需要占用高中的教学时间,如果在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适当增加教学的容量,提高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的效率。同时,地理学科因其本身具有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地理事件原理抽象等特点,在教学中有一些复杂的、抽象的问题和现象,如果教师单纯采用语言描述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这样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突破难点。

5.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的环。比如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挂图、多媒体教学、诗歌、趣事等,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身心愉快中学习。如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引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江淮准静止峰的时候引用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学生发现自己熟知的诗句中原来还蕴藏了那么多地理知识。

通过开设研究性学习,师生共同设计地理小实验,如“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大气热力环流”,“检查学校的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是否正确”,既让学生重温了课本知识,也感受到了自己探究生活现象和地理知识联系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如教师在讲大气逆辐射时候,可以结合早春的寒潮到来时,如何防止作物冻伤等实例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总而言之,高一是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时期教师在对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能否做好衔接以及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因此,高一的地理教师要深刻思考、仔细研究,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的学习特点。这些工作如果完成到位,我相信高中地理教学一定会顺利得多。

第二篇: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这说明初、高中地理教学应是一个整体,是紧密联系的。然而,事实却是初、高中地理教学不衔接,信息传递和反馈渠道不通畅,许多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和终身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低起点,小步子”,减缓坡度,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的感受。

下面,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我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高中地理则分为两大块: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初中、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内容上看,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这正是高中学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例如,初中地理讲地球表面大气运动的规律时,教师通过“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记住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所处的纬度位置及范围,而高一学生则还要在教师引导启发下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的特点,深入探讨这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所以在高中地理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发现一般性的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各种方法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从教学方法看,初中地理教学活动通常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为主要目的,对

教学活动控制程度比较高。而高中阶段侧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需要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个人认为,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

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2.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为很多高中学校都采用了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在教学中对于高中部分的教学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在与初中地理的衔接问题上更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3.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地理解决问题的比较单一,只是从某一方面看待问题,而高中地理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不同的层次去看待问题,也是将初中的知识“点”过渡到高中知识层“面”进而形成知识“网”所必须经过的途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保护”,全球最为关注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的臭氧层的破坏,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臭氧层的破坏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物质,即人们使用制冷设备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而世界唯一没有常居人口的大洲——南极洲出现了最为严重的臭氧空洞。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臭氧空洞会出现在没有人居住的南极洲,而且最为严重呢?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共同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教师告诉学生世界有三大臭氧层空洞区,让学生回去查找资料,找出另外两

大臭氧空洞区,看看这些地方有些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臭氧空洞偏爱这些地方等。这样通过合作研究,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合作中相互补短,使地理学科学习充满了乐趣和生机。

总而言之,初高中地理的衔接很重要,而高一是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时期教师在对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能否做好衔接以及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深刻思考、仔细研究,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的学习特点。这些工作如果完成到位,我相信高中地理教学一定会顺利得多。

第三篇: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高一年级地理教师 梅 敏

学校安排我带初二和高一地理已经有一年时间了,在一年的教学中,对于初中和高中地理的衔接问题思考了很久,目前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学校对初中的地理教学重视不足,幸好我们学校对于地理教学还比较重视,但是老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样一来,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高中地理与其它科目一样同属高考科目,难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学生初中的地理的知识严重缺乏成了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与初中知识联系的地方,教学难度较大,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非常重要。下面,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我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高中地理则分为两大块: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初中、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内容上看,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这正是高中学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例如,初中地理讲地球表面大气运动的规律时,教师通过“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记住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所处的纬度位置及范围,而高一学生则还要在教师引导启发下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的特点,深入探讨这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所以在高中地理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发现一般性的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各种方法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从教学方法看,初中地理教学活动通常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教学活动控制程度比较高。而高中阶段侧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需要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个人认为,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

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2.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为我们学校高中既有宏志班又有全省班,学生的基本素质不一样,在教学中对于高中部分的教学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在于初中地理的衔接问题上更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3.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特别是经纬线、经纬度知识。很多都是初中介绍的基本知识,但是初中学生又没有重视,这样到了高中就必须再重新把这些知识讲一遍,让学生了解。再如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一方面初中学生的头脑中根本没有形成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说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能灵活的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从初中就要开始给学生们锻炼。平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图文、时事资料,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地理事物、地理事件的同时,也去了解该事物事件产生和发生的空间位置。这样对于进行知识衔接时,把重点放在图上,用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事半功倍,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推理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用图能力。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的教材也正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在编写时,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描述或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往往是囫囵吞枣,记住就行了。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有了很大的区别,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只要求掌握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即可。而高中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气候表格或降水柱状图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是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形成、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他们将很快地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我们在高中教学中要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和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总而言之,初高中地理的衔接很重要,而高一是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时期教师在对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能否做好衔接以及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深刻思考、仔细研究,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的学习特点。这些工作如果完成到位,我相信高中地理教学一定会顺利得多。

第四篇:浅谈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衔接

浅谈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衔接

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

孙义朝

摘要:由于高中地理学习是在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本文首先从教学内容上和教学方法上,认真分析教材,寻找初高中教学差异,然后分析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环节,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差异

衔接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告诉我们,高中地理学习是在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高中地理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延伸和提高,但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进一步提升。这样,就需要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点,力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断层”的感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认真分析教材,寻找初高中教学差异

在初中阶段,七年级和八年级分别开设了地理课,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可以看出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基本知识的。在高中阶段,高中地理教材则分为两大块:必修部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选修地理的宇宙和地理、海洋地理、旅游地理等方面。它们以人地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

1.1从教学内容上看,初中、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初中、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初中地理教材中具体地理事实,地理材料较多,高中地理则侧重于揭示地理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规律。二是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讲述世界各地区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和经济特征;高中地理是系统地理,主要论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形成原理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三是初中地理以感性 知识为主,高中地理则上升到理性知识;前者是基础和依据,后者则是前者的加深和 拓宽,两者相辅相存。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这正是高中学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例如,初中地理讲地球表面大气运动的规律时,教师通过“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记住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所处的纬度位置及范围,而高一学生则还要在教师引导启发下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的特点,深入探讨这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发现一般性的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各种方法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得到正确的结论。

1.2从教学方法上看,初高中地理的差异很大,需要做好衔接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通常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教学活动控制程度比较高,老师就像学生的拐杖,学生的依赖性较大。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则是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高中阶段,我们教学的着眼点在于侧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和合作性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从而推动高中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达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二、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环节,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所以,在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相互衔接的方面,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认真做好基础知识点的衔接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点学习得比较多,但每一个地理知识点都属介绍性的,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少谈及,没有进行较具体的运用,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学生容易淡忘。进入高中后,学生要回忆起初中部分基础知识会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旧知的工作,并请学生把初中教材在上课时带着,课堂中进行初中知识点的复习,以此来引出高中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这样的课堂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在必修一第三章的“地球运动的意义”部分,较完整和系统地讲授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而初中阶段只突出罗列了“昼夜交替”。新授时可以从“昼夜交替”的原因入手,请同学思考,再从结论“地球自转”还会产生哪些现象,降解难度。比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我看到坐在窗户边上的同学用书本挡住阳光,就提出:为什么你这里今天会晒太阳呢?为什么太阳光会斜一些呢?为什么太阳直射点会移动呢?进而引出黄赤交角。这样就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才开始讲解主要内容。这样,对于基本原理和规律,注重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初高中的地理知识点有效地穿插起来,形成一线,也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学生就能够搞清楚、弄明白。

2.2从培养读图技能方面衔接

中学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所以,读图、用图的技能在初高中地理教学中显得有其重要。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 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等”,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 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目标在不断深化,有一定的梯度性。初中阶段停留于图上有什么地理事物,较少探究为什么。初中学生在探究“ 为什么”中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未能深切体会到,而进入高中后,这一有效方法运用得好,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感到轻松而有趣乃至事半功倍。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重点又是难点,有效利用读图方式从初中所学知识入手,引出更深层次的知识,学生不再感到难点“难”学,而且利用图示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在以后的学习中,将图作为一种得力的学习工具,逐步做到观其“ 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2.3侧重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地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只是从某一方面看待问题,而高中地理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不同的层次去看待问题,也是将初中的知识“点”过渡到高中知识层“ 面”进而形成知识网”所必须经过的途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学生学习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认为内地核物质是固体状态? 依据是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共同分析,解决这一问题。有同学提出: 在“地震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上,内核只有纵波通过,无横波,则排除液态,可能是气态或固态。也有同学通过上网查找,发现这一情况,纵波在 5149千米深度处也有可能转化为横波,所以 说内核部分是固态,图上在深度5120——6371千米之间如能添绘一小段横波,这样就更完整„„ 通过合作研究,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使地理学科学习充满了乐趣与生机。

2.4注重评价方式的衔接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好胜心理,即较注重结果。学生习惯上的评价比较注重分数等。进入高中,对于学生地理学习评价应有一个良好的衔接,进一步激发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分数确实能体现一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运用,但并不全面。如把评价进行类型的细化,可以分成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人内差评价,并且注意这三种评价方法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又如把评价内容进行扩展,可以分成地理知识掌握状况的评价、地理技能形成状况的评价、地理能力发展状况的评价和地理情意发展状况的评价等。注重考试结果的同时,也侧重平时学习的过程: 课堂学习的思维度,课后作业的理解度,研究性学习的参与度,实践活动的合作度等。多方式、多手段地去评价一位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情况,使评价起到真正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实践,进行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时发现高中学生发展中的需要,从而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思考

定远二中

马传军

【内容摘要】 当前,初中地理新课程已在全国多个试验区启动,面对相对滞后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如何有效地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既促进学生发展又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就此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新课程

初高中

教学衔接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就知识结构、知识容量来说,无论在深度、难度还是广度,都是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陡的阶梯,随着教学的深入,初高中的教学衔接不上的现象逐渐暴露出来,学生在学习上也出现初高中脱节,普遍对地理兴趣不高的现象。这是我们每个高中地理教师都必须关注并作出应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下面就这几个方面我来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上存在的衔接问题 1,实行新课改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随着初中课改的深入实施而形成的初高中教育教学观念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新知识的接受。初中进入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师生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学,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与初中课改相比,高中课程改革刚刚起步,高中教学方式相对滞后,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陈旧单一的教法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低沉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都大大的降低,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1] 2,教学方法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差异是决定学生由一个学习环境转换到另一个环境适应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课改中的初中地理教材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活动、参与、思考、互动;高中地理教材的设计则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按现行的教育模式,绝大部分高中教师都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或很少参加初中的备课、听课和评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这使得高中的地理教师对初中地理的熟悉度不够,这样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教学较大知识容量和能力要求的压力下,加上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从而在高中起始形成了部分学生的掉队和分化现象。3,中高考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中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前者为了完成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考试形式是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二考合一,即达标考试,只要达到B级,就可以获得中考资格。因此,初中地理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而高考则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在文综的考试形式下,随着命题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比以前高很多[2]。因此,很多初中教师便给学生圈范围,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许多学生平时没有好好学,根本不理解知识内容,到考前突击由老师划定的内容也能达标过关,所以这些学生到了高中,遇到考试及平时教学复习时,往往不得要领,无法适应,导致学习的滑坡,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教学只在初一和初二安排课程,由于会考安排在初二完成,初三一年都未接触地理学科,接受高中教学时,知识遗忘程度非常严重。地理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尤其是农村中学毕业的学生,学生学习基础的参差不齐,也给高中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此外,由于年龄特征和心理的差异,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科素养还有许多不适应高中地理学习之处,所以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起始阶段,注重解决教学中的衔接问题。

二:掌握初高中地理学习中衔接和过度的特点,缩小台阶,减小跨度

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初中地理侧重地理事物本身或是地理现象的特征,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抽象的宇宙空间,地球运动,大气运动进行学习,就是在新生面前竖起的第一个栏杆,跨不过它,高中地理将很难过关。其次,从能力要求上,高中地理教学中所适应的能力是:理解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概括能力。在初中很多的地理现象和事物都是由课本的文字直接得出的,学生只要求能了解和记忆;进入高中,在结合文字的同时,还要求学生通过图表得出相关信息及把相关信息转化成图表。学生要善于在图文之间相互转换。这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第二大台阶[3]。

除此之外,我们要求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更和适应。初中学生学习地理,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习惯死记硬背。进入高中,则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己从图文中概括,归纳和综合,这对于初中生来说,台阶客观存在,而且跨度不小,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地理教师人造探索解决台阶问题,顺利完成初高中跨度。三: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1,培养地理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从很多奇妙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介绍地球是颗特殊的行星时,可以引入学生最关心的话题:是否真的存在外星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从他们日常生活或比较熟悉的现象中举例,列举出要有生命存在应该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从概括出地球是特殊的行星的原因。

2,加强教材阅读和解题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主要抓两条:一时强调理解,通过各种途径检查学生阅读教材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凡是理解的,甚至有创见的,会灵活运用的就大力给予表扬。对死记硬背的学生及时指出他们学习方法的错误,努力纠正。二十预习:课前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对照事先不知的思考讨论题进行预习准备,这种预习可安排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具体帮助不大会预习的学生如何正确阅读教材,怎样抓住重点等,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3,适时,适当复习初中知识

由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从已知到未知,将新知纳入旧知的结果而逐步演化提高的过程。所以,通过适时,适当的复习有关初中知识进行复习,这样可以为学生接受新知识铺设一个台阶,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例如:在讲授热力环流的知识时,先复习初中学习过的关于热胀冷缩的知识,对于理解冷高压热低压就更容易理解。

4,加强教材阅读和解题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主要抓两条:一时强调理解,通过各种途径检查学生阅读教材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凡是理解的,甚至有创见的,会灵活运用的就大力给予表扬。对死记硬背的学生及时指出他们学习方法的错误,努力纠正。二十预习:课前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对照事先不知的思考讨论题进行预习准备,这种预习可安排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具体帮助不大会预习的学生如何正确阅读教材,怎样抓住重点等,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5,加强直观教学

高中地理刚开始就涉及到遥不可及的宇宙和地球的大气,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主要来源于构建侧视图和俯视图,以及这两种图形之间的转换。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非常抽象,难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并结合身边的实例,多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具,使学生能够通过平面的图形立体的教具,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此外,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要认真,仔细,批改作业时,一看学生是否会做,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作图是否准确。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更正,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更正,不合适的作业一定要重做。通过严格规范的批改作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画图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逐步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温故知新的问题,更是我们如何深入传统教育理论中合理的内核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教学的实践问题。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遵循初高中教学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使得初高中地理教学能够顺利的完成衔接问题,更好的教好地理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 张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文科教育2004(1):46-52.[2] 王大伦.新课改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9-12-25(3).[3] 李筑生.地理学习方法转变[D].安徽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所, 1983:1-7.

下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高中物理教学资料

    初中物理 国家新课程标准优秀课例 物理八~九年级 VCD 10碟200元 【内容简介】为配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推广工作的实施,满足广大教师理解、把握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

    初高中教学衔接化学

    关于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建议 -----贾汪教研室梁青2010/9/26 在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听不懂化学课程必修一的内容,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较大障碍和困难,有的甚......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霍邱中学:吴艳妮 又是一年开学时,看着一个个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他们对新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有自己新的目标,新的梦想,渴望在新阶段的学习中一展身手......

    初高中英语语法大全

    英语语法精髓(15节课补完初中和高中英语语法) 三张幻灯片就将时态讲得非常全面深刻,把初一到高三的所有时态用一 节课讲得清清楚楚,且让学生滚瓜烂熟,运用自如,这是一个非常巨......

    素材大全、初高中

    和“创新(创造)”相关的话题 1.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泰戈尔(印度最伟大的诗人) 2.神从创造中找到他自己;我们从创造中丰富了自己,超越了自己。 3. 假如生活没有......

    初高中古诗汇总

    初高中古诗汇总(原创) 田园诗 1.归园田居(其三)(五言古体诗)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渭川田家......

    初高中数学教案

    排列与组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传授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2、能力培养目标:能准确地应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思想教育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衔接探讨

    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衔接探讨 目前,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这些重复的教学内容就构成不同教育阶段教学内容的“衔接点”。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