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修改八法
作 文 修 改 八 法
西峡县双龙一中 王海军
作文的修改是习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今中外大凡文章写得好的人,无不在修改上下功夫。朱弁在《曲洧旧闻》中记载:‚黄鲁直于相国寺得宋子京唐史稿一册,归而熟识之,自是文章日进。此无他也,见其窜易句字与初造意不同,而识其用意所起故也。‛鲁迅先生在1935年著文高度评价这种学习方法:从‚已有定评的作家‛的‚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改笔,‚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因为在学习者这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郭绍虞先生在《学文示例》中把这种学习法作了透彻而精彩的喻解:‚阅修正之例,易悟锤炼之方。‛初学者‚可于彼等处悟出各种修辞方法。‘大匠不示人以璞’,而此则以璞示人了!‘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而此则以金针度人了!‛作家秦牧则高度评价名家精心修改自己作品所起的范例作用:‚如果说,大批卓越的作家在他们成熟之年,写作时尚且对语言这样的重视,反复推敲,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那么,初学写作者倘若对语言粗疏马虎掉以轻心的话,又怎能写出精彩作品来呢!‛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时总结出八种修改方法。
一、‚镜子‛引领法
示范修改前,教师要浏览学生的习作,了解并归纳出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选取较典型的文章作‚镜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准修改点,再以学生的佳作为‚向导‛,指导学生找到‚治病的良方‛,从而悟出修改的方法。之后,便可让学生为自己的病文‚对症下药‛。修改时,对修改困难大的学生,教师要个别指导。
二、诵读推敲法
对于作文中语言不流畅、衔接不紧凑、情感不相称等表达方面的毛病,光看是不容易察觉的,只有运用‚读读改改,边读边改‛的方法才能很快发现,才能动手把毛病治好。叶圣陶说:‚文章改完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这也是个好习惯。要跟平常说话一样地念。‛诵读修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搁臵冷却法 文章写成后,因写作时自己已经尽力而为,即使想修改也觉得无从下手。此时可以把写好的文章放进抽屉里进行‚冷处理’,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等到成文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看,删除若干,改换几次。‛因为人的思维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人们对问题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写完之后马上修改,往往很难发现毛病;而过一段时间后,当你冷静下来,思维会受到新的刺激,就能以‚旁观者‛的心态发现自己的文章所要修改的地方。
四、比较分析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修改自己的文章时,要善于把同一处反复修改的不同改注.进行反复的比较分析,找出理想的改笔。宋代诗人黄庭坚‚残蝉犹占一枝鸣‛这句诗,他最初写的是‚高蝉正抱一枝鸣‛,写后觉得‚抱‛字不好,便改为‚占‛、‚在‛、‚带‛等字,仍不满意,又改为‚用‛字,并把句中的‚高‛改为‚残‛字,‚正‛改为‚犹‛字,又经不断吟诵、推敲,觉得还是第一次修改时的‚占‛字恰切,因而最后定稿为‚残蝉犹占一枝鸣。‛
五、删缩修改法
鲁迅先生在谈文章的修改时说:‚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除,毫不可惜。‛文章写完后,只有将可有可无的,与主题无关的‚水分‛挤掉,才会显得充实而精粹。
触类旁通法。文章写完后,当想修改又觉得无从下手时,可以从老师批改的作文中去学习,或者通过名家的定稿和修改稿的比较来借鉴,看他们是怎样调整结构、增删材料、锤炼语言、修正观点的。特别是名家的修改稿,‚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进行教授‛。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放几天,自己继续深入地观察、学习,通过别的事物或现象悟出妙处。阿•托尔斯泰写完小说《诱惑》修改了几次,仍觉缺乏特色.后来,他在收集材料中得到一本法院审讯犯人的记录,阅后顿生灵感,使《诱惑》修改得生动感人了。
六、自主修改法
每学期教师选择一两篇作文让学生自己找毛病,自主修改。修改时按照自己的理解,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改完后,教师阅读改后习作,进行总结,好的适时表扬。表扬时,把修改得好的作文作为修改的范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兴趣和自改作文的能力。
七、征求意见法
修改作文,应以自己为主,但并不是不要别人的帮助。习作写好后,鼓励学生把习作大声读给家长、同学或教师听,这样,一般都能发现一些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育学生读后要虚心听取意见,积极修改。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凡人之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必待交有公鉴且无姑息者讨论而剥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意思是说,文章写好后,常因为是自己写的,想改也不忍割爱,此时,可请别人提意见。众所周知,白居易写寺里求‚老妪解诗‛,他担心自己偏爱,诗写成后,特地致信诗友元稹,约他一同讨论,痛加割爱。著名作家老舍每写一剧本,必先念给演员听,请他们提意见.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都值得我们借鉴。
八、重抄斟酌法
常言说,读一遍不如抄一遍。自己写的文稿,往往读时发现不了的问题,抄时就会发现。有时抄着抄着,突然一个比原词更好的词语闪现出来;往往还会闪现某种稍纵即逝的灵感,把这种灵感记下来,正是行文所需要的,有时还确能起到一字增辉的作用。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对自己的作品总是反复不断地重抄,在重抄中增补、删削,顽强不倦地推敲,寻找更为妥帖的词句。每当重抄一行,听起来像生动活泼的口语时,他才满意。
我相信,只要能长期、系统、有针对性地坚持下去,就能在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初中教师语文论文
作 文 修 改 八 法
西峡县双龙一中 王海军
作文开头八法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是中学生作文中却难见好的开头,有的拖沓冗长,不得要领;有的虽看起来很简洁,却与正文缺乏自然的过渡;有的开头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所以我们提倡开头应该个性化,怎样才能写出个性化的 开头呢?这里简要介绍六种方法。
一、点题开头
指文章一开头就入题的方式。开头揭示题旨,入题快,益于引导读者把握文章的中心。有一篇习作《我的父亲》,其开头这样写道:‚人们自古以来歌颂伟大的母亲,我却更加喜爱我的父亲。母爱仿佛是阳光,温暖,无微不至。而父爱仿佛是无边无际的海洋,宽广、辽阔,似乎能包容一切。‛从这第一段,我们很清楚作者要歌颂的是谁,歌颂的内容是什么。
二、排比开头
排比能使说理充满气势,形成汪洋恣肆的文风,如果在开头运用排比既能丰富文章意蕴,又能有效增强语言的气势,集中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艺术美。如: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意气‛用李白、杜甫、毛泽东的诗句排比演绎,形象地阐释了意气的内涵,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三、设问开头
议论文本来就是用以阐释问题、解决问题的,它的基本思路最先应是提出问题,所以议论文可以问句开头,既符合认知规律,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而且树立了议论对象,更便于展开议论,如:日日行走在巨大的水泥森林里,飞扬的尘土遮蔽了视线,喧闹的噪声堵塞了听觉,烦琐的事务占据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是否为这永无止境的忙忙碌碌感到窒息疲惫?那么请给自己留一天空白,放了所有负担牵绊,不再有俗世粘滞,带着一份恬淡的心情,走进江南。开头在铺展了目前生活现状后马上提出问题‚你是否为这永无止境的忙忙碌碌感到窒息疲惫?‛问题引起读者思考,读者思绪自然会随着作者的议论而逐步展开,作者也就自然地提出了中心论点‚请给自己留一天空白‛。
四、拟人开头 以拟人开头是又一使文章形象化的方式,它也往往借助于自然界的事物来说理,丰富文章的意蕴。如:蜗牛就:‚雄鹰展翅可以登上金字塔顶,而我心飞翔,亦可攀上金字塔顶徜徉。‛小溪说:‚雨珠奋力可以挤破白云降落,而我心飞翔,亦有飞上云巅俯视山川的婀娜。‛绿叶说:‚红花耀眼出众,独当一面,人人赞不绝口,而我心飞翔,亦会甘为人梯默默耕耘,赢得赞誉声声。‛或许,雄鹰的矫健,雨珠的轻逸、红花的美艳都在你所想到的情理之中,是毋庸臵疑的。然而蜗牛、小溪与绿叶虽微小,却也会有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出人意料的举动,又有谁可否认它的真实性呢?这里用蜗牛、小溪、绿叶等事物直接述说的方式开头,作者赋予了自然界的事物以人性,从而自然引出了‚出人意外‛与‚情理之中‛的关系。
五、假设开头
以假设开头就是不直接写事件,而是假设一种情形从另一角度来写。往往用‚假如……将‛或者‚如果……就‛的模式,这样比直接写要来得自然些,这也是一种个性化的写作方式。如: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作文开头选取自然界的事物来表现意气,但作者并不直说,而是用假设的情形,即‚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用假设来表现作者严谨的逻辑思维。
六、引用开头
开头可以引用名言或诗文表明作者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而且更显文化底蕴。如有考生将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性的血雨。‛作为开头,直接表明主旨:生活需要奋斗。
七、比兴开头
比,即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用比兴开头往往从自然界找出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事物,以此来做比喻,暗示文章的主旨,这样写能使文章生动含蓄,而且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如:万棵青松可以成就茫茫林海,万朵鲜花可以成就花的海洋,万株小草可以成就辽阔的草原,万朵浪花可以成就雄浑的大海,不论是青松、鲜花还是小草、浪花。它们都是同样的平凡,但也是同样的伟大。因此,平凡成就伟大。开头用青松、鲜花、小草、浪花等事物来比喻平凡的人,以此引出中心论点‚平凡成就伟大‛。
八、渲染开头
这种方式用好了,容易显示作者的功力。它往往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展开烘托气氛,也能引发故事情节的推进。王愿坚的《七根火柴》,记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两个战士围绕‚七根火柴‛发生的故事。文章开头对草原上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对故事的展开及主题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驿路梨花》也很类似,开头就交代山之高大险峻、连绵不断及暮色沉沉,都很自然地令读者想到:山路夜行太危险,赶快找落脚地;这样的山路,哪儿会有落脚地呢?这样的段首,不仅吸引读者眼球,更为‚小茅屋‛的出现做了很好的铺垫,对表现主题极为有利。
第二篇:慈善法修改
慈善法修改资料
2016年3月14日讯,昨天,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的修改稿,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以及政协委员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对草案共作了92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34处,包括个人不得公开募捐,经济严重恶化可“诺而不捐”,慈善信息平台由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指定等。
1.房屋将列入捐赠财产范围 草案规定,慈善组织应该每年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报送工作报告。有的代表提出,慈善组织的财务会计报告是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基础材料,是对慈善组织实施监督的重要依据,建议在草案中突出规定。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将草案有关规定修改为: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报送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报告应当包括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情况、慈善财产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慈善项目情况以及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情况。同时增加规定: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的财务会计报告须经审计。
有代表提出,捐赠房屋的情况较为常见,建议增加相应规定。对此,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在草案这一条规定的捐赠财产的范围中增加列举“房屋”。
2.管理费不超当年总支出10% 有代表提出,要求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的支出,不得低于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70%,有些情况下难以做到,建议规定得更灵活一些。而有的代表则提出,要求管理成本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5%,标准过宽。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将草案修改为:慈善组织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的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或者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70%。管理费用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特殊情况下,管理费用难以符合前述规定的,应当报告其登记的民政部门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
3.经济严重恶化可“诺而不捐” 有代表指出,捐赠人承诺捐赠后经济状况严重恶化影响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应当允许其不再履行捐赠义务。对此,法律委员会建议在草案中增加一款规定:捐赠人公开承诺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4.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活 有些代表建议,在草案中应充分考虑个人在困难时向社会求助的权利,适度赋予慈善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权利。但有些代表却认为,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活动,慈善法中可不作规范,不宜赋予慈善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权利。
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活动,不受慈善法调整。因此,草案明确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和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募得款物由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管理。
5.慈善信息平台统一指定 草案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对此,有代表提出,慈善信息平台不适宜由各级民政部门分别指定。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将草案规定中的“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修改为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
亮点1:骗捐诈捐将被追责
近年来,不时被曝出的骗捐、诈捐事件,屡屡消费着社会大众的善意和信任。因为没有相关法规追责,许多骗捐者、诈捐者都能全身而退,这类事件也常不了了之。
慈善法草案第三十一条规定:“不得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第五十九条规定:“受益人未按照协议使用慈善财产或者有其他严重违反协议情形的,慈善组织有权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慈善组织有权解除协议并要求受益人返还财产。”
第四十一条规定:“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捐赠人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赠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诉讼”,具体情形包括“捐赠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方式公开承诺捐赠的”。
亮点2:信息公开权责明确
慈善法草案为慈善组织、民政部门框定了财产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原则、义务。
慈善法草案第五十二条规定:“慈善组织的财产应当根据章程和捐赠协议的规定全部用于慈善目的,不得在发起人、捐赠人以及慈善组织成员中分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第五十四条规定:“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不得在其投资的企业兼职或者领取报酬。”
第六十条规定,“慈善组织应当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充分、高效运用慈善财产,并遵循管理成本最必要原则,厉行节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慈善组织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的支出,不得低于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百分之七十;管理成本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五。”
信息公开也是慈善组织必须做好的一大工作。慈善法草案第七十二条规定:“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开其工作报告,包括财务会计报告、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情况、慈善财产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慈善项目情况,以及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情况”。
民政部门也要配合信息公开。慈善法草案第九十五条规定:“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慈善组织评估制度。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慈善组织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亮点3:激活慈善信托模式
另外一个亮点是慈善法草案专设了第五章“慈善信托”。
慈善法草案第四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慈善信托即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第四十六条规定:“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可以由委托人确定其信赖的慈善组织或者信托公司担任。”
简单来讲,慈善信托可理解为一种“将慈善财产委托给专业机构管理支配、保值增值,从而使更多资金注入慈善事业”的公益模式。
根据信托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公益信托的信托财产及其收益,不得用于非公益目的。”也就是说,无论本金还是收益,都不应再回流到委托人或其亲属的口袋。公益信托的保值增值是为整个慈善事业服务,而非他用。
因此,慈善信托或者说公益信托,只是面向那些一心为了慈善事业的人士。通过信托,可以让慈善人士更为省心、有效地运用资产、投身慈善。这对于激活爱心人士的热情、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来说是有益的尝试。
追问:草案封堵个人求助通道
草案没有禁止个人求助,但“一对一”捐赠容易带来问题
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二审时,个人求助引发了热议,有人认为,草案封堵了个人求助的通道。对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法案组副组长阚珂表示,这种说法不准确,草案并没有禁止个人求助。“本人、家庭成员、近亲属遇到了困难,向社会募集钱物解燃眉之急,草案对此并不禁止。”
阚珂介绍,“慈善捐赠”章节有这样一个条款:“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捐赠,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有的学者不赞成“直接向受益人捐赠”这一规定,认为这“一对一”的捐赠怎么是慈善募捐呢?但经过研究认为,应当从整部草案的规定来分析,草案规定慈善活动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公益活动”,捐赠人自愿把财产直接捐给受益人,这种“一对一”的捐赠也是一种善举。法律没有禁止个人求助行为。
不过阚珂也提醒说,不少案例表明,“一对一”捐赠容易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有人为自己治病募来500万元,治病只花了300万元,剩下的200万元怎么办? 如果捐赠人要求退回,受益人可以提出,你把钱捐给我了就是我的,不应该退给你。另外一种情况是,个人募来治病的钱还没用完,病人死亡,那么剩下的钱怎么办?受益人家属如果拒绝退回,把钱用于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那么也只能是在道德层面进行谴责。
“因此,立法本意是引导慈善活动通过慈善组织进行,慈善活动受益人应该是不特定的大多数人。草案是按照这个思路设计的。”阚珂说。
媒体是否能发起募捐?
媒体发起募捐或代为发起募捐,都不可以
对于此前有媒体对新闻报道中的当事人发起募捐的行为,阚珂表示,按照草案现在的规定,这是不可以的。
“媒体如果报道某人生病、某个家庭陷入了困境,我觉得是可以的,这属于新闻报道。可是,如果媒体发起募捐,面向公众募集钱物转给受益人,或者是借助媒体平台发布受益人的账户,代为发起募捐,按照草案现在的规定是不可以的。”阚珂举例说,去年网上传有一女子为救女孩被别人家狗咬伤骗得了巨款,事实是她被男朋友家的狗咬伤的。如果媒体发起募捐,遇到这种情形,媒体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所以还是那句话,引导慈善募捐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由慈善组织来衔接捐赠人和受益人。”
草案对个人募捐是禁还是放?
草案引导个人跟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
除了个人求助,个人募捐也引发了热烈讨论。慈善法草案一审稿禁止个人募捐,明确提出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展公开募捐。而二审时,这条禁止性规定删除了。
草案对个人募捐是什么态度?是禁还是放?阚珂对此表示,目前,草案的规定是“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募得款物由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管理”。
阚珂解释,这项规定的意思就是,对于那种个人不是为自己求助,而是给别人筹款筹物的募捐行为,草案引导个人跟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
为什么这样规定?阚珂说,因为对个人的募捐不便于监督管理。比如,一个人听说有人生病需要一大笔钱,想做好事,向社会发布消息募捐,然后再将募来的钱转交给病人。这个过程透明度很低,募集来的钱跟个人的钱很难区分清楚。
“还有,谁来监督?怎样公开?普遍的认识是,现代慈善应该是三方关系:一端是捐赠人,一端是受益人,中间是慈善组织。”阚珂表示,立法原意不提倡个人募捐,募捐要通过慈善组织来做。
税收优惠政策为何未明确?
比二审稿更具体;专家建议具体规定宜由专门税收法律跟进
作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激励手段,税收优惠在慈善法草案中尤其受到瞩目。一审稿对税收优惠政策只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二审稿也没有写明具体的优惠幅度。
阚珂表示,制定专门的慈善法,跟二审稿相比,提交大会审议的草案,税收优惠政策更为明确具体。“规定国家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慈善组织多做扶贫济困的事情,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把善款用到刀刃上,这也与当前国家的扶贫政策相呼应。”阚珂说,草案还对大额捐赠税前扣除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根据草案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三篇:新颖的作文拟题八法
新颖的作文拟题八法
拟题要求:准确、简洁、新颖、文采
拟题常见错误:把话题当文题,毫无个性;题目缺少新意,无创造性;题目不精练,冗长呆板;横空出世,与内容毫无关联;大而无当,放之四海皆准。
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通常的方法是拓展延伸法:以话题为中心词,在其前面、后面加上适当的限制、修饰、补充性的词语或短语,扩展成具体可感的标题。如以“读”为话题,可以拟为《读书乐》、《我的阅读习惯》、《我爱阅读大自然》、《我读懂了妈妈的眼睛》、《这段生活,我百读不厌》、《我读飘零的梧桐》;以“语文课”为话题,《多味的语文课》、《虚构的语文课》、《语文课剪影》、《语文课之我见》、《这堂语文课真精彩》;以“感动”为话题,《感动的力量》、《为平凡而感动》、《就这样被你感动》、《感动的一瞬》、《拒绝感动》、《学会感动》等;稍微引伸开去一点,以“财富”为话题的,《财富论坛》、《才富=财富》、,》、《我是一个大富翁》、《金钱。权利。智慧》、《富有的乞丐》;“音乐”为话题的,《音乐与人生》、《一堂特殊的音乐会》、《一个没有指挥的乐队》、《二胡与小提琴的爱情变奏》、《心灵的变奏》、《生活中的阳光》、《锅碗瓢盆交响曲》、《爱你在心口也开》等。
下面介绍几种新颖的方法。
一、反常法。
如《蓝树叶》这个题目,既新颖又能吸引读者往下读。树叶一般都是绿色的,怎么会是蓝色的呢?读完文章后才知道,“我”画树叶时因没有绿色蜡笔而向同桌借,但同桌不给,“我”只好把树叶涂成了蓝色。作者安题目时有意用了反常手法。其他的如《欲速可达》、《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世上只有爸爸狠》等都有这个效果
二、公式法。
《7-1=0 》(诚信)《8-1>0》(学习)、《1+1 >2》(团结)、《诚实+信用=财富》(诚信)等用数字作题目,准确概括文章内容,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启示。
如《8-1>8》()这个题目也很别致引人:八减去一怎么会大于八呢?读者看完全文后才知道,作者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七个小时的工作,一个小时的休息或锻炼,效果大于八个小时,所以要劳逸结合。其他的如《现代人=长×宽×高》、《置疑公式:才能+机遇=成功》等都有引人效果。
三、谐音法。
针对一篇歹徒抢劫银行,一位青年上前与之搏斗,而有一些人却围观不助的新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时,拟题为《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用了谐音法,把两种不同的态度并列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拟成《〈街头一幕〉读后感》、《赞见义勇为精神》、《谈世界观》等,就显得一般,读者看到题目后就不想看正文了。再如,针对当前中学生重文轻理的现象,有个同学写评论文,拟题为《要重理“亲”文》。这题目显得鹤立鸡群,与众不同。而如果拟成《要文理并重》、《不能忽视文科》等标题,就一般化了。
四、借用法。
《众里寻他千百度》(诚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思念)、《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宽容)、《对面的老师看过来》(理解)、《此时无声胜有声》(语言与沟通)、《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关注生活)等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名以及成语俗语广告词等直接引用或进行借用或改造,使之成为文章的题目,这就是借用。这样的题目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引人喜爱。如《不能忘却的记忆》改造名片而成,《爱拼才会赢》借用歌名,《敢问千年谁最酷》改造影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和《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借用成语俗语。《九百九十九个心愿》、《都是“耶”们惹的祸》借用歌词《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都是月亮惹的祸》、《何以解忧,唯有文章》、《女大十八变》、《我的眼里只有你》、《人约黄昏后》、《杞人忧水》、《男儿当自强》等也是使题目推陈出新,能吸引读者。
五、修辞法。
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拟题,也能使人耳目一新,惹人喜爱。例如《我与自信签约》这个题目,人看了禁不住要问:“我”怎么与“自信”签约呢?于是有往下读的欲望。其他的如《干粮和猎枪》、《忠诚:沟通友谊的桥梁》《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感恩)、《守住你的金矿》(品德)《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关爱)、《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环保)等生动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喻:《我心中永恒的山茶花》、《我是“足球”》。拟人:《钢琴,别哭》、《初三老人和我有个约会》、。反复:《生命的萌芽,萌芽的生命》。设问:《我们需要什么》。反问:《忍让难道是懦弱的吗?》。双锦:《暖水袋。痒痒筢。灯光》《网?网!》。夸张:《粉身碎骨为考试》、《那个障碍粉碎了我》。借代 :《独眼大将军》、《倾听自己的心跳》(关注生活)
六、诗情画意法。
运用散文化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境中藏情,情中有境,情境并荗。
《白云。夕阳。歌声》(生活)、《那山.那水.那人》(乡情)、《风雨中我们一起走过》《雨季,我们去看海》(机遇)、《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滚滚红尘恋恋》(时光)、《今夜星光灿烂》(窗)
七、悬念法。
《十五岁,老朽了》<考试魔鬼定律>(素质教育)、《两只流泪的爱情鱼》、《一只老鼠的手记》(关注自然)、《谁的眼泪在飞》<网上选美赛>(网络与生活)所采用的是悬念法. 就是故意用违背常理逻辑的语句作题目的方法。这种题目能激起读者的兴趣,有想一口气把全文读完弄个水落石出的效果。如《感谢车祸》,“车祸”为什么还要感谢呢?读者急于想从文中看个究竟。其他的如《美丽的谎言》、《拍卖诚信》和《耳朵“挑食”》、《富有的乞丐》、《信任在出洋相后回归》、《他盯着女生看》等,无不使读者心情荡漾。
八、时尚法。
拟用当前流行的词语作题,能一下子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有一种亲近感而产生阅读欲。例如《李白上网》,这不禁使人要问,李白怎么会上网,上什么网等,从而想看个结果。其他的如《QQ城**》、《给韩寒让出一条道》、《遇上你是我的缘》(文学)、《马屁爸爸》《咋呼妈妈》抓住了爸爸喜欢拍马屁、妈妈爱吆喝的特点,《要迟到了,快点儿》一看标题便有想象小作者慌慌张张上学的情景,比上学记、害怕迟到等平淡的标题好得多了。这些标题无不撩起读者阅读的心绪。
第四篇:作文八法:提高作文不成事
作文八法:提高作文不成事
第一条:虎头猪肚豹尾——头抹摩丝鞋擦油蜡。
第二条:借古论今,谈天说地——上识天文下知地理。
第三条:结构扎实,对称体美——盖好房子,立好牌子。
第四条:六根六尘,生动丰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应俱全。
第五条:写冷以热,对比鲜明——红烧肉好吃,不妨先尝白菜梆子。
第六条:驴头不对马嘴——语不惊人誓不休。
第七条:意境深远,有画面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第八条:注意秩序,变换角度——远近高低各不同。
第一条:虎头猪肚豹尾——头抹摩丝鞋擦油蜡。
1、头,作文开头,一定要开门见山、开卷有益、开宗明义。
开头的头,是头脑的头。一个作文,精神面貌好不好,首先看头。不要搞花拳绣腿、也不搞弯弯绕。
比如:
朱自清先生的《春》,第一句话:“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开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
在《香山红叶》中,杨朔先生是这样开头:“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
《绿》——朱自清先生,头是这样写的:“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无数种种,不再多举。大家在以后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多多的去体会与感受。
不少孩子的作文一开头就跑了题,天空大海山川,电脑飞机大炮,尽收眼底,渲染了半天,光打雷不见及时雨。
开门见山,一定要养成作文的开头第一句话里,就要有提到标题(主题)的意识。比如写一篇题目是《母亲》的作文。如果头一句话里,这个“妈妈”不出现,那这个写作文的小孩(的思想)就让人拐跑了。如果头三句话里,这个“妈妈”再不出现,那这个写作文的小孩(的思想)让人拐的太远了。如果第一自然段里“妈妈”还没有出现,那这个写作文的小孩(的思想),一定是离题千里,难以找回。
2、身,是心肝脾肺肾金木水火土。既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又彼此照应,相互协调。
3、脚,是什么?要站得稳,所以就要有相应的补充,并且要与头相呼应。
作文的头身脚是从整体上讲的。更细致的讲,就是要做到:字词服务于句子,句子服务于段落,段落服务于中心。同时首尾呼应。形成词、句、块、段及中心相互统一、协调的整体。
第二条:借古论今,谈天说地——上识天文下知地理。
好的作文,一定要谈古代论今朝!看一下历届高考的满分作文,哪个不谈古论今?哪个不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谈天说地;引经据典,天南海北,既可以充分展示孩子平时深厚的积累,又可以体现出作文主题的深度及广度。
《论语-学而第一》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也。”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从《诗经。卫风。淇奥》引用来的。
我们学《孟子》,孟子说话、辩论、讲理,很少不引经据典的。比如《孟子见梁惠王章句上》——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皆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这里就引用了《诗经》和《汤誓》来分别说明行仁政的利与行暴政的弊。
我们再来看看今人作品的引经据典。李健吾的作品《雨中登泰山》,开头是这样写道: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象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
我们前面讲过《荷塘月色》,也学了《我还没有去过长城》,下面我们还要学《清凉古道》、《冰雪北海》,都要用典故、谈历史。
谈古论今,会让人耳目一新;谈古论今,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深刻入理,发人深思。
第五篇:书法八法
中国书法史至清代,出楷书二家一为黄自元,一为嘉庆帝十一子成亲王爱新觉罗.永惺.黄有[间架结构十二法]传世,[成亲王“书法指南”]
文章虽好,书法为先,欲知字值千金,须用心通八法。点如瓜子,中含万象之光;捺似钢刀,有斩三军之势;捧阳鸟而出海,驱渴马以奔泉;直似悬针,穿破九霄之云雾;画如横剑,劈开太极之阴阳;有往皆收,无垂不缩;撇钩快锐,胜斧凿之锋芒;挑剔飞腾,赛鸾凤之体势;左右若群臣顾主,转折如万水朝东;笔画均匀,务要不疏而不密;间架端正,须教无歪与无斜;字字若星辰之磊落,行行如锦绣之铺陈;草书百丈之龙蛇,直绝半空之风雨;造处神惊鬼哭,写时凤翥鸾翔;颜筋柳骨,钟情王态,兼此诸家之格,取其字体之中,精通未易,端楷尤难,能仿法斯,方为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