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1.1.1 空气质量报告 温室效应课时训练 苏教版选修1

时间:2019-05-14 14:0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1.1.1 空气质量报告 温室效应课时训练 苏教版选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1.1.1 空气质量报告 温室效应课时训练 苏教版选修1》。

第一篇:【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1.1.1 空气质量报告 温室效应课时训练 苏教版选修1

空气质量报告 温室效应

学业水平达标

1.下列大气污染物中,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物质是()

A.SO2 B.CO C.NO2 D.PM10 答案:B 2.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

解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均可引起空气污染,一氧化碳有毒,属于大气污染物。故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二氧化碳。答案:C 3.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①粉尘 ②SO2 ③NO2 ④NO ⑤CO ⑥CO2 ⑦CH4 ⑧N2 ⑨HCl ⑩氟利昂 A.①~⑩

B.除⑥⑧ C.除⑦⑧

D.除⑧

解析:粉尘为可吸入颗粒物,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能够形成酸雨,并且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能够形成光化学烟雾。氯化氢既可以增大空气酸度,又能刺激人的呼吸系统。氟利昂能够严重地破坏大气的臭氧层。答案:B 4.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是()①发展核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②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增大城市绿地面积 ③加速建设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④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 ⑤鼓励市民购买汽车,少坐公共汽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汽车使用过多,一方面消耗大量的能源,另一方面排放大量的尾气,其成分中氮的氧化物影响空气质量,⑤不正确。答案:A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解析: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水是对环境友好的物质。天然气和酒精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汽油除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以外,它往往还燃烧不充分,未燃烧的汽油(碳氢化合物)还是促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之一。答案:A 6.据统计,世界上的古建筑在20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这是因为()A.古建筑腐蚀是可逆过程,前几百年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近几十年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近几十年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酸雨,加速了古建筑腐蚀 C.近几十年参观的人数急剧增多,加速了古建筑腐蚀 D.近几十年温室效应加剧,加速了古建筑的风化

解析:古建筑的腐蚀主要是由于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形成与SO2和NOx有关,近几十年工业发展加速,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形成酸雨,加速了腐蚀。答案:B 7.大气污染是指()A.大气中含有少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

B.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以自净到正常值

C.大气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值或大气的自净能力 D.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超过氧气的含量

解析: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其组成基本上是恒定的。但由于人口增多,工业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及飘尘越来越多,远远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使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有害气体危害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形成了大气污染。答案:C 8.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的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3 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A.温室效应

B.氮的氧化物的排放 C.白色污染

D.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解析:“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答案:A 9.城市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如不维持生态平衡,城市的过度膨胀必将给人类带来诸如汽车尾气、噪声、粉尘、酸雨、污水等各种环境污染。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可以采用的有效方法是()A.使用电动车

B.绿化城市 C.出门戴口罩

D.大量植树造林

解析:使用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重要方法。开发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够有效地减少烟尘、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这些都是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有效方法。在城市中大量植树造林不符合实际,D项错误。答案:A 10.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各国都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反应不会产生温室气体的是()A.用纯碱制玻璃 B.用煤炭作燃料 C.用铁矿石炼铁 D.用氨制碳酸铵

解析:A项,用纯碱制玻璃的主要反应为Na2CO3+SiO2Na2SiO3+CO2↑;B项,燃烧煤炭产生CO2;C项,用铁矿石炼铁时,CO转变为CO2;D项,2NH3+H2O+CO2(NH4)2CO3,没有产生CO2气体。答案:D 11.科学家研究南极冰芯样本后发现:工业革命前的65万年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稳

-6-6-9-9定,CO2的百分含量一直处在180×10~289×10之间,CH4的百分含量在320×10~720×10

-6-9之间。现在大气中CO2和CH4的百分含量分别高达380×10和1 700×10,导致温室气体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以煤、石油为能源的机器的广泛使用 B.人口的大量繁殖

C.以原子能为能源的核工业的发展

D.以风能、太阳能为能源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解析: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生产和生活中过量使用化石燃料和人类对植被的大量破坏。答案:A 12.“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 ①6CO2+6H2O2CO2+6H2CH2C6H12O6 ②CO2+3H2CH2+4H2O

CH3OH+H2O ③CO2+CH

4CH3COOH ④关于以上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是最节能的,同时原子利用率最高 B.反应①是最节能的,反应③的原子利用率最高 C.在反应②中,CO2作为氧化剂

D.反应④得到的产物可以作为生产塑料的原料 解析:反应①化学方程式应为完整的6CO2+6H2O

C6H12O6+ 6O2,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但原子利用率没有反应③高,反应③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在反应②中,H2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CO2必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答案:A 课后自我提升

(1)图瓦卢是由多个珊瑚礁形成的岛国。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大量珊瑚礁(主要成分是CaCO3)被海水侵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3)为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有人根据液态CO2密度大于海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CO2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小大气中CO2浓度,为使CO2液化,可采用的措施是()A.减压、升温 B.增压、升温 C.减压、降温

D.增压、降温

(4)科学家研究发现,用汽水(一种能释放CO2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生长,原因是它能()①加强呼吸作用 ②加强光合作用 ③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 ④加强植物蒸腾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快速、有效地减缓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生态学措施是()A.使用天然气等燃料 B.控制全球人口增长 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D.禁止煤和石油的燃烧

(6)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研究,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如将CO2和H2以1∶4的比例混合,通过反应器,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的能源。请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CO2+4H2()+2H2O。

解析:(1)C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后生成H2CO3,H2CO3可与其正盐(CaCO3、Na2CO3等)继续反应生成酸式盐。反应方程式为CO2+H2O+CaCO3Ca(HCO3)2。

(2)引起温室效应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3)增大压强、降低温度会使气体由气态变为液态而液化。

(4)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CO2,植物的蒸腾作用与外界温度及水分有关,与CO2的浓度无关;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CO2,且CO2溶于土壤中的水后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的H可以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所以“汽水”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5)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能源的消耗也将进一步增多,所以不可能禁止煤和石油的燃烧。使用天然气等燃料也会产生CO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量的CO2。答案:(1)CaCO3+CO2+H2OCa(HCO3)2

(2)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3)D(4)B(5)C(6)CH4

第二篇:高中化学 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第一中学2014高中化学 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教学案 新

人教版选修1 【学习目标】

1.认识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知道常见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

2.知道焚烧及卫生填埋两种常见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法,认识垃圾露天焚烧的危害。3.知道常见废电池中所含的环境污染物,知道常见的处理废电池的方法。4.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5.认识垃圾沼气、废塑料、废玻璃是一种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能描述它们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重点难点】1.常见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

2.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学习内容】

知识点一:认识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分类 活动

一、阅读教材P18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提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2.生活垃圾有多种分类法,一般将生活垃圾分为哪几类?

3.分别标出下列图标名称:

练习1(09小高考)“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制品、旧轮胎、废纸等属于()

A.单质 B.有机物 C.氧化物 D.无机物 练习2(07小高考)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垃圾的分类收集是实现上述理念的重要措施。某垃圾箱上贴有如右图所示的标志,向此垃圾箱中丢弃的垃圾应是()

A.危险垃圾

B.可回收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知识点二:从有害到无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活动

二、阅读教材P20—P22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2.生活垃圾的常用处理方法有哪些?

3.如果露天焚烧生活垃圾有什么弊端?封闭焚烧垃圾有什么优点?

4.为什么填埋的垃圾在含水量、无机成分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标准?

5.废电池有哪些危害?如何处理废旧电池?

练习3 人类产生的垃圾应进行分类回收、集中处理,即便如此,仍会剩余不少垃圾,因此必须对剩余垃圾进一步处理,除卫生填埋外,还有一种能够改变垃圾的组成、结构使其体积减小、充分利用其所具有的能量并使之无害化的处理方式,这种垃圾的处理方式是 技术。知识点

三、从废物到资源——生活垃圾资源化 活动

三、阅读教材P23—P25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哪类垃圾适合生产沼气?简要谈谈垃圾生产沼气有什么用途?

2.什么是“白色污染”?有哪些危害?对于减少白色污染我们需要做哪些积极的行动?

3.列举废玻璃的处理方法。

练习4(11小高考)垃圾应分类收集。导致“白色污染”的生活垃圾应放置于贴有(填字母)标志的垃圾筒内。

a.b.c.【达标检测】

1.生活垃圾一般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常用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突出,通过研制 ____________,使其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减少污染。

4.CCTV《科技博览》报道,2004年3月中科院首创用CO2合成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二氧化碳塑料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 B.二氧化碳塑料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C.用工业废弃物二氧化碳生产塑料,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D.聚二氧化碳塑料的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 5.下列废弃物,可直接回收利用的是()

A.易拉罐 B.可充电电池 C.玻璃白酒瓶 D.医用点滴管

6.有些垃圾可以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下列垃圾中,不适合用这样的方法处理的是()A.瓜果壳 B.电池 C.卫生纸 D.纯棉纺织品

7.二十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新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下列各项中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A.杜绝污染源 B.减少有害物质 C.治理污染点 D.处理废弃物 8.“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有()

①破坏土壤结构;②降低土壤肥效;③污染地下水 ④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A.仅①② B.仅②③ C.①②③④ D.仅②④ 9.下列四种垃圾处理方法中,较为合理的是()A.堆积 B.填理 C.分类回收 D.焚烧 【学习反思】

第三篇:【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化学 专题1 第2单元 第2课时 水质评价与污水处理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1 第2单元 第2课时 水质评价与污水处理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1

1.水的污染主要来自()①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和土壤长期接触 ②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 ③水生动物的繁殖 ④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A.④⑤

C.①②③

B.②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 水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答案】 B 2.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铜离子,对农作物和人畜都有害,欲采用化学方法除去有害成分,最好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A.食盐、硫酸 C.铁粉、生石灰

B.胆矾、石灰水 D.苏打、盐酸

【解析】 食盐和胆矾不能除掉铜离子,若加苏打,虽可除掉铜离子,但后面加入的盐酸不能中和酸性废水。

【答案】 C 3.经水质评价检测,某湖泊中的溶氧量偏低,下列因素不可能造成此现象的是()A.大量耗氧有机物排入湖泊中 B.水体富营养化,使水生植物过度生长 C.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D.Ca、Mg浓度较大

【解析】 A、B、C三项都可导致水中溶氧量降低,D项不会导致湖泊水中溶氧量降低。【答案】 D 4.要防止水体污染,改善水质,最根本的措施是()A.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 B.对河水进行消毒处理 C.控制农田排水 D.减少用水量

【解析】 改善水质的根本措施是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对污染河流进行治理。2+2+【答案】 A 5.某地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8种离子中的4种(两厂不含相同的离子):Ag、Ba、Fe、Na、SO4、NO3、OH、Cl。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如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变成只含硝酸钠的无色澄清溶液,污染程度大大降低,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A.SO4和NO3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B.Cl和NO3一定在不同的工厂 C.Ag和Na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D.Na和NO3一定不来自同一工厂

【解析】 如溶液呈酸性可能有Ag、Fe、Ba等,不可能含有OH、SO4、Cl,因AgCl、Fe(OH)

3、BaSO4难溶于水,根据溶液呈电中性,一定含NO3。如溶液呈碱性可能含有:OH、SO4、Cl,不可能含有Ag、Fe、Ba,根据溶液呈电中性,一定含Na。

【答案】 BD 6.目前,我国的太湖、巢湖等淡水湖泊受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污染,这种污染是湖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的,这些元素主要是()A.H,O

C.N,P

B.C,Cl D.Cu,Hg -2--

3+

2+

3+

2+

2-

-+-++--2--+2+

3+

2-

-【解析】 N、P、K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水体中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 C 7.你估计一个湖泊中氧气的浓度在什么时间和什么状态的环境下最高

()A.夜间被污染的湖水 B.夜间无污染的湖水 C.白天被污染的湖水 D.白天无污染的湖水

【解析】 综合分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生理功能即可得到答案。【答案】 D 8.下列污水中污染物和治理方法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盐酸——中和法 C.Na2S——氧化还原法

B.Cu——沉淀法 D.氰化物——沉淀法

2+【解析】 氰化物具有还原性,可用氧化还原法除去。【答案】 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俣病是因为长期食用富含汞的鱼和贝类而造成的慢性汞中毒 B.水俣病是因长期食用用含镉的污水灌溉的水稻造成 C.日本的水俣病是无机汞引起的汞中毒 D.深海的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浓度大

【解析】 水俣病是因长期食用含汞的鱼和贝类等而造成的慢性汞中毒。而且是无机汞转变为有机汞而引起的汞中毒。海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可以通过水中的食物链:海藻——海洋微生物——小鱼——海鸟被富集,浓度逐级加大,海鸟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浓度大而不是深海的生物。

【答案】 A 10.某黄金冶炼公司在处理尾矿废液过程中,发生有毒HCN外溢事故,造成人员中毒。已知HCN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遇皮肤或通过呼吸道吸入均会造成严重的中毒或死亡,HCN遇明火或强灯光均会易燃或易爆。它的水溶液是一种极弱的易挥发酸。结合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A.为了防止冶金络合剂氰化钠产生HCN,废液排放前应加入足量石灰和漂白粉 B.检查HCN外溢时,必须穿特制防护服,并用特制的手电筒 C.河水有自净能力,冶金废水可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进行稀释、降解 D.实验室配制氰化钠溶液时,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解析】 HCN是酸性物质、剧毒,可被碱性物质石灰和漂白粉吸收,与其接触一定要加强自身保护,以防中毒。

【答案】 C 11.在一条鱼、虾几乎绝迹的小河边,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四座工厂:甲、乙、丙、丁,它们排出的废液里,每厂含有Na2CO3、FeCl3、Ca(OH)

2、HCl中的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对河水监测发现:①甲处河水呈乳白色;②乙处河水呈红褐色;③丙处河水由浑浊变澄清;④丁处产生气泡,河水仍是澄清的。请回答:

(1)四座工厂排出的废液里含有的污染物分别是: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2)在丁的下游某处取出的河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河中鱼、虾几乎绝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a(OH)2微溶于水,故甲处溶有Ca(OH)2;乙处河水呈红褐色,说明含Fe(OH)3,Fe+3OH===Fe(OH)3↓,则乙处含FeCl3;丙处河水变澄清,则发生反应:Fe(OH)3+3H===Fe+3H2O;丁处发生反应:CO3+2H===CO2↑+H2O。

(2)通过以上反应可知,丁的下游Ca、Fe有可能被CO3完全沉淀。

【答案】(1)Ca(OH)2 FeCl3 HCl Na2CO3(2)Na、Cl、H、OH(3)废水中含大

2+

3+

2-+3+

2-

+3+-量的强酸强碱,改变了河水的pH值,使鱼、虾无法存活

12.在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原本澄清的井水在水缸中久置后,水面会出现一层棕红色的“锈皮”,并有少量棕红色絮状沉淀积于缸底,当地居民常采用往水中加明矾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

(1)井水久置后,缸底出现的棕红色絮状沉淀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写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法鉴别经明矾处理后的水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含有铬离子(Cr)的废水中加入熟石灰[Ca(OH)2],降低溶液的酸度。当调节废水的pH至8~9时,铬离子形成Cr(OH)3沉淀而分离,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棕红色絮状沉淀为Fe(OH)3,是由于Fe易水解成Fe(OH)3胶体吸附悬浊物沉淀而成。

(2)明矾处理过的水中含SO4,检验SO4的存在即可。(3)据复分解反应规律书写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答案】(1)Fe(OH)3 Fe+3H

23+

32-

2-

3+

3+

+3H

2+(2)取少量水样加入少量BaCl2溶液,若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即为明矾处理过的水 Ba++SO4===BaSO4↓

(3)2Cr+3Ca(OH)2===2Cr(OH)3+3Ca

13.某地有一池塘,生长着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多种鱼虾,后来,由于化工厂将大量污水3+

2+2-排入池塘中,使水质恶化,各种水生生物先后死亡。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平衡角度看,池塘的这种变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2)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检测,污水中含有0.012 mol·L的游离溴,可用亚硫酸钠除去污水中的溴,请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处理5 L这种污水,需加入0.05 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________L才能将溴全部除去。

(4)要使池塘恢复本来面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首先要恢复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为利用氧化还原法除去污水中的游离态的溴,采用加入Na2SO3的方法。水质恶化,各种水生生物先后死亡说明池塘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其原因是化工厂对池塘的污染超过了池塘的自我调节能力。亚硫酸钠与Br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Br2+H2O===Na2SO4+2HBr。5 L污水中含n(Br2)=5 L×0.012 mol·L=0.06 mol。由化学方程式知需n(Na2SO3)=0.06 mol,V(Na2SO3)=0.06 mol/0.05 mol·L=1.2 L。要使池塘恢复本来面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化工厂的污染问题,首先恢复水生植物,才能使池塘恢复本

-1-

1-1

-1来面目。

【答案】(1)池塘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2)化工厂对池塘的污染超过了池塘的自我调节能力

(3)Na2SO3+Br2+H2O===Na2SO4+2HBr 1.2(4)化工厂的污染问题 水生植物

14.随着上海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每天有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黄浦江;农村养殖、耕作方式发生了改变,猪饲料由“水花生”等天然饲料转变为人工复合饲料。农作物施肥由人畜粪尿变成以化肥为主,而大量的人畜粪尿也被倒入河流,造成黄浦江水体严重污染,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请根据以上资料分析:

(1)造成黄浦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造成黄浦江水域“水花生”大量生长繁殖的元凶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黄浦江水体污染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要想改变这一状态,必须控制废水、污水的排放。

【答案】(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2)排入黄浦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人畜粪尿中富含氮、磷等养料,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因改变饲养饲料,破坏了“水花生”这条食物链,使“水花生”等大量生长繁殖

(3)控制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第四篇:【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3.2.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氮的氧化物课时作业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氮的氧化物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

B.氮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C.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属于自然固氮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变成含氮的化合物属于自然固氮

解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含氮养料本身就已经是化合态,不属于自然固氮。答案:C 2.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 B.闪电时N2转化为NO C.合成氨

D.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NH3

解析:该题目考查氮的固定知识,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分为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B、D属于自然固氮,C属于人工固氮。答案:C 3.下列关于N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N2性质很稳定,所以N2可在电焊时作保护气 B.N2+O22NO,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C.N2约占空气总质量的

D.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是氧化剂

解析:N2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而不是质量。答案:C 4.标准状况下,在一不规则的玻璃容器内充满NO2气体后,将其倒置于水槽中,假设容器中的物质不扩散至容器外,则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近似为()-1-1A.1.0 mol·L B.0.045 mol·L

-1-1C.0.020 mol·L D.0.12 mol·L

-1解析:设容器的体积为V,则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答案:B 5.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b mol O2后,反应容器内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A.B.C.D.解析:根据反应前后氮、氧原子守恒,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a mol,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a+2b)mol,故C正确。答案:C 6.NO2被水吸收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判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之比为()A.3∶1 B.1∶3 C.1∶2 D.2∶1 解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分析上述方程式可知有2 mol NO2被氧化,有1 mol NO2被还原,故选C。答案:C 7.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A.氧气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氧气 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解析: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逸出的气体为NO、CO2,二者物质的量比为1∶2,同时还有少量水蒸气逸出,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CO2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O2与NO反应生成NO2,O2有剩余,同时逸出的少量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O2,所以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NO2和O2。答案:C 8.汽车尾气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B.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该转化总反应:2NO+O2+4CO

4CO2+N2

解析:N2不是污染性气体,A不正确;B中的N2是还原产物,B不正确;NO和O2在空气中就能迅速反应生成NO2,C不正确。答案:D 9.运用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气体

B.人工模拟根瘤菌固氮的原理合成氨

C.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氧气反应后剩余氮气 D.将氮气降温、加压得到固态的氮

(2)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循环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有的循环是从氮的化合物到氮的化合物。下列过程中以游离态氮为原料,最终产生氮的化合物的是()A.工业合成氨

B.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 C.动物尸体腐烂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E.盛夏时节,雷雨肥田,植物茂盛

(3)下列环境问题与二氧化氮的排放有关的是()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4)下列气体都有毒,使人中毒的原理与CO相似的是()A.Cl2 B.SO2 C.NO D.NO2

解析:把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1)(2)实质上都是考查氮的固定。(3)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4)NO与CO都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一旦结合就易导致人体缺氧。答案:(1)B(2)ADE(3)AB(4)C

10.(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借助如图所示的仪器装置完成收集NO气体的实验,则正确的操作是从

口进气,用

法集气。

(2)若利用上述装置除去NO中的NO2,则混合气体应从

口进气,试剂瓶内盛放的液体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A.O2 B.NO2 C.NO2和O2 D.NO2和NO 解析:(1)解答本题应明确NO的性质:①不溶于水;②NO易被O2氧化。NO遇空气立即被氧化,故不能用排空气法集气,只能用排水法集气。排水法集气时应短进长出。

(3)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HNO3与NaHCO3反应生成NaNO3、H2O和CO2。因此,通入过量的小苏打溶液得到的是NO和CO2的混合气体。此混合气体中的CO2能与Na2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而O2会氧化NO生成NO2。发生的反应有3NO2+H2O2HNO3+NO,NaHCO3+HNO3NaNO3+H2O+CO2↑,2Na2O2+2CO22Na2CO3+O2,2NO+O22NO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观察NO与O2物质的量之比为1∶1,氧气过量,故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NO2和O2。答案:(1)② 排水

+(2)① 水 3NO2+H2O2H+2N+NO(3)C 11.某活动小组利用如图装置验证NO的还原性及探究工业生产硝酸的原理(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完毕)。

(1)向广口瓶①中通入NO并测定NO的体积。①通入NO前,从滴定管中向广口瓶①中加入水;②从导管a通入一定量的NO,并记录滴定管液面变化的示数为V L(V<0.05 L,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2)验证NO的还原性;探究工业生产硝酸的原理。

①停止通入NO后关闭K1、K3,打开K2,从导管b缓缓通入O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对应现象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继续通入O2,打开K3并及时调整滴定管③液面与广口瓶①中液面相平,直至广口瓶①中刚好充满液体。

Ⅰ.当通入氧气的体积为V时,则广口瓶①中剩余的气体体积为

;

-1Ⅱ.当广口瓶①中刚好充满液体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解析:NO遇到O2,生成红棕色的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可得:4NO+3O2+2H2O4HNO3。

V(NO)=V(O2)=V×V, 剩余气体体积为, 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n(HNO3)=n(NO)= mol, c(HNO3)= mol·L-1。

答案:(2)①气体先变为红棕色,然后逐渐变浅,直至无色3NO2+H2O2HNO3+NO ②

2NO+O22NO2 4

第五篇:高中化学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

3.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4.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复习法、延伸归纳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 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

元素的性质包括: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半径……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师】不错,说到底元素的性质是由原子结构所决定的,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板书】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跟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相应的关系,所以要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首先得研究元素周期表。在必修2中我们已经对元素周期表做过探究,请同学们结合P15-16页『科学探究』内容回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板书】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科学探究】P15-16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小结】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其中有三个短周期,三个长周期和一个不完全周期。每周期具有元素的数目分别为2、8、8、18、18、32、26种。

一、1s——1s

二、2s——2s2p

三、3s——3s3p

四、4s ——4s4p

五、5s ——5s5p

六、6s——6s6p

七、7s——? 通式:ns——nsnp

第一周期结尾元素只有一个1s能级,2个电子,所以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板书】

1.价电子层: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能层。2.价电子:价电子层上的电子。3.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相等

3.s区有2个纵列,d区有8个纵列,P区有6个纵列;从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可以看出,s区、d区、ds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及倒数第二层的d电子,呈现金属性,所以s区、d区、ds区都是金属。【归纳】

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nS,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n-1)d1~10

1~2126126

26112

126

6ns;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1)dns,价电

1~61~2101~2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snp;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4.元素周期表可分为主族、副族和0族:从图1—16可知,副族元素(包括d区和ds 区的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和p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金属元素向非金属元素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5.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性质递变规律决定的,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角三角区域的元素主要呈现出非金属性。6.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因此,这些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

【思考】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在哪个横行,由什么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哪个列由什么决定?

(分析周期表着重看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总数与族序数的联系。)

下载【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1.1.1 空气质量报告 温室效应课时训练 苏教版选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1.1.1 空气质量报告 温室效应课时训练 苏教版选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