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4 14:3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第一篇:《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监生、侄子”等词语,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内容,感悟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人物心情,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的方法及其妙处。

4、有兴趣阅读古典名著《儒林外史》。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猜一猜:教师描绘人物形象,学生猜一猜他们是谁? 课件出示: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孙悟空)

一双蒲扇耳,大腹便便,常持九齿钉耙。(猪八戒)

少年英雄,三头六臂,脚踩风火轮。(哪吒)

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武松)

2、这些人物大家一猜即中,说明这些人物描写得极其成功,具有鲜明的个性,所以他们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将来认识一位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人就是——(生答:严监生)

3、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个动作:将手握成拳头,掌心朝前,伸出食指和中指。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做这个动作?(拍照的时候、考了高分的时候、完成任务的时候......)然而严监生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这个动作呢?(临死的时候)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词语,生读,师根据学生情况正音,生齐读两遍。

2、了解词语意思。

3、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概况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悟形象,走进严监生

(一)体会病重

1、那严监生临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找到描写严监生病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可以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体会。(学生读,老师巡视、指导)

3、谁来说说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到严监生病情很重呢?(指名说画的句子。课件出示学生找对的句子。)

4、品味句子,感受严监生的病重。

①请大家自由读这几句话,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抽多名学生说)

②好重的病哪!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的病情?(奄奄一息、病入膏肓、行将就木、无药可救、气若游丝„„)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

5、过渡:严监生病得很严重,一口气上不来就没命了,可在这种情况下总不得断气,还从被窝里伸出两个手指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于是诸亲六眷纷纷前来猜测。

(二)品读三次摇头

1、仔细默读课文,用——画出前三次分别是谁猜的,猜的什么,严监生又如何反应呢?

出示: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2、三次严监生都做了摇头这个动作,既然如此,我把三次严监生的反应都换成他摇头,可以吗?

3、小组讨论并反馈。

a、当大侄子猜测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时,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可见他现在的心情是(着急)尽管身体极度的虚弱,尽管呼吸已断断续续,但面对那两茎灯芯,他仅仅是摇了摇吗?你想,那是怎样的摇头?(用力、失望)对严监生来说,那两茎灯芯烧去的仅仅只是那么点灯油吗?还烧去了他的(银子)所以他面对大侄子的猜测时——学生读句子

b、当二侄子猜想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时——“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他的反应与前一次有什么不同吗?面对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急切、心急火燎)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他很着急的?看来他真是焦急万分,谁能把他此时焦急的心情读出来? c、奶妈猜想也许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身边故此记念时——“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这一次的反应又有什么不同吗?没人能读懂他啊,此时的严监生把眼闭着摇头,他的内心只有(绝望),难道真要让我死不瞑目吗?读谁能把严监生绝望的心情读出来?(抽学生读、齐读)

4、这几句话是抓住了人物详细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心情的变化,所以我们不能将原句都换成他摇头。(板书: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5、合作朗读,师读诸亲六眷猜测的句子,生读严监生的反应,要注意朗读时把握人物心情的变化。

6、过渡: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尽在这动作与神态当中,难道真的没有人懂他了吗?难道他要带着绝望离开这个世界吗?难道他要死不瞑目吗?有没有人懂他?

(三)品读一次点头

1、课件出示:赵氏走去挑掉一茎灯草时——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这句话说明什么?(原来奄奄一息、病入膏肓严监生总不得断气为的竟是两茎灯草!)

3、过渡:严监生这时候这么痛苦也不咽下最后一口气,为的竟是这区区一茎灯草,依老师看,他肯定是个穷光蛋才不舍得浪费这么点油!

(四)感知人物形象

1、生反馈,严监生其实是个有钱人。

2、师补充资料:严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他家有十多万两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他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

3、用一个词来形容严监生多有钱?(腰缠万贯、亿万富翁.......)

4、这么有钱却不舍得那一点灯油,你想对严监生说什么?(严监生你真是爱财胜命!严监生你真是个守财奴!......)(板书:爱财胜命、守财奴)

四、延伸课外,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对于这么一位爱财胜命的吝啬鬼,你们觉得当他的妻子得了重病,他愿意花大钱给她治病吗?当他的妻子死了,他愿意花钱给她大办丧事吗?当他的哥哥犯了事,他会为他的哥哥花钱消灾吗?如果你们想知道答案,想更加了解严监生这个人,请走进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品人物精彩无限。

五、总结写法

这节课,我们通过这样三四百字的一段话,认识到了这样一个吝啬鬼。作者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哪些方法?所以,我们以后写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学以致用,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去表现他的性格,能使我们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六、作业布置

文学名著中像这样的精彩描写比比皆是。若沉醉其间,你一定会为之陶醉,为之神往,你的生活也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今后,让我们共同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吧。课下,大家可以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写人方法写一个你身边的人。

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动作描写 爱财胜命

神态描写 守财奴

第二篇:《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情分析: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进行学习。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挂图等

学生:阅读《儒林外史》,收集关于作家吴敬梓的有关资料。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交流《儒林外史》的读后体会。

2.教师小结: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去世不久,他的家就遭遇变故。他对人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追求功名,这在当时是很难被社会所容的,这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下层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为熟悉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便

/ 3

利,这样就从个人恩怨的小圈子里转向对社会不满与批批判上来。也正是在1736年前后,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与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严监(jiàn)诸亲六眷(juàn)两茎(jīng)

4.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学生自读思考。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出示语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

2.听老师把这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故意读漏“总”字)

3.学生评读,由“总”字让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让学生揣摩人物内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

4.这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的动作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5.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6.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又有怎样的举动?“摇了两三摇”,如果把它换

/ 3

成“摇了摇”可以吗?说说你的见解。(让学生体会严监生此时的焦急。)

7.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 8.练习朗读,学生评读。

9.在本文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的描写还有几处,你能找出来吗? 10.根据学生回答梳理: 与大侄子的交流 伸出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 与二侄子的交流 越发指得紧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与奶妈的交流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把眼闭着摇头 与赵氏的交流 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

11.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12.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后面话,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四、课后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阅读《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 3

第三篇:《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侄”“痰”等生字,正确认读“侄子、诸亲六眷、登时”等词语,能结合文中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吝啬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4、感受名著魅力,激发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严监生吝啬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感受名著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结识严监生

同学们,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后人评价他是一茎灯草不挑,两根手指不倒,这个人是谁?看来,你们预习得不错,主人公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走进22课,去看看,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方法,使严监生的形象在读者心中活起来的。

板书课题(指导监的读音,区别监与临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了解严监生

师: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这篇课文在语言和用字上和我们现在有些不同。请大家一字一句地读,努力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师:大家读得真是有滋有味,考考大家!

1、出示词语? :

自此 严监生? 郎中 哥子 越发

故此 记 念 灯盏? 两茎?? 登时??

诸亲六眷?? 一声不倒一声 不得断气

(通过和学生交流,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出示难读的句子:

①严监生喉咙里痰(tán)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②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指导多音字挑的读音。)

3、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会发现严监生始终伸着两个手指头,面对这两根指头,他的诸亲六眷是怎么猜测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4、交流填表,引发质疑。

师:课文的大致情节是不是这样的?很简洁,但是有时候简洁会出问题。你最不满意的是老师哪个地方的记录,写得不够准确?缺少了什么?

师:其实,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被它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尤其是众人的三猜和严监生的三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细读文本,走近严监生

(一)聚焦“三摇”,品味动作描写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严监生三次摇头的句子。

2、发现不同,揣摩内心。

师:一个奄奄一息之人,临死前拼尽所有的力气,摇的一次比一次厉害,说明他此时一定有丰富的情感要表达,让我们到字里行间去感受它的内心世界吧!

①出示第一次摇头。

师:为什么他会摇了两三摇呢?(出示)

此时会想些什么呢?他想说-------(出示)

引读句子:怪不得他,读——

总结:瞧,一摇,摇出了他的失落,摇出了他的不高兴,那二摇呢?为什么他会狠狠地摇头呢?

②出示第二次摇头。

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抓住“狠狠、滴流圆”等词想象)

引读句子:

看着那一点一点燃烧的灯草,他心急如焚呐,女生读你们都是我的至亲啊,却如此不懂我,他生气至极啊,男生读

总结:瞧,二摇摇出了他的生气、焦躁、愤怒,那我们来看严监生的第三次摇头,这次为什么他会闭着眼摇头呢?

③出示第三次摇头。

一而再,再而三地猜不中,此时他又会想些什么呢?

引读句子:

无人能懂,失望透顶啊!读---

没人能知,绝望至极啊!读---

绝望的时候,一般都会怎么办?可严监生绝望了,却仍然———如此绝望,却还不肯放弃!再读,读出这种绝望。

3、感知人物

在这三猜、三摇之后,你觉得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

4、总结写法

师:刚才,我们从“摇了摇”、“狠狠摇”到“闭着眼摇”,体会到他一次比一次——失望啊。我们就是这样,紧紧抓住了一个动作:摇,一次次问,便读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使得严监生吝啬的形象在我们头脑中丰满了起来。

难怪作家老舍说:只有描写人物的行动,人物才能立起来。

(板书:行动)

5、让我们再次回到文中,来感受严监生那丰满的人物形象,来读读这部分文字吧。(指名读,边读边补充。)

A唉,我的心思你一点都不了解,还配当我的侄子吗?我的意思连我的亲人都不能理解,我能不生气吗?

B一个猜不着也就算了,两个还猜不着,我是个只有一口气的人啊,你们是要急死我啊!

C完了完了,看来没人猜中了,我都要绝望了,那桌上烧的哪里是油啊?那烧的分明是我的银子我的命啊!快啊!不行,我就是使出最后一口气,也得撑到底!撑到底!

(二)回读全文,体会一波三折?

师:如果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的话,严监生那两根手指背后的意味必将成为千古之谜。故事的结局怎么样?(师生分角色读)

1、总结:原来临死前他惦记的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2、回读全文,师:这点油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可他却---

读:“喉咙里痰……-伸着两个手指”

为了这点不值钱的油,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常人百姓都不介意的油,他---“把两眼睁得……-指得紧了”

就为了这一点点油,他---“把眼闭着……指着不动”

省下这一丁点油,他---“众人看……-没了气”

所以当赵氏猜中他的心理时,他终于——?他终于———?

他终于可以瞑目了,至此,一茎灯草挑了,两根手指倒了。

3、总结:你瞧,故事就这样,三猜,三摇,一波三折,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再加上这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终于解开了这个故事的悬念,区区两三百字就让严监生这吝啬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起来。(板书:一波三折)

(三)资料补充,感悟对比讽刺

1、创设情境,引发质疑

师:哎,不过老师倒是觉得,要是严监生家里真的很贫穷的话,他这么珍惜这一茎灯草,也不能算是吝啬,应该是一种节俭吧。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从书中寻找答案)

2、原著补充

师:了解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如此有钱,却有钱不花,过分珍惜自己的财物,那可不是节俭,那是真正的吝啬啊,你们说服了我!

3、提炼对比

瞧,这家财万贯的富有与这过分珍惜这一茎灯草的行为就形成了鲜明的------(板书:对比)

在这对比中,严监生吝啬的形象再一次丰满了起来。(画箭头)

四、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师:生活中的严监生是不是时时处处都这么吝啬呢?来看这样一段资料:

1、读了这些,再来对比文中严监生的吝啬,我相信,你们心中一定会有问题要问?

2、推荐原著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啊,就在一本书中(出示)

这就是被称为古典讽刺小说典范的《儒林外史》,这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清代作家吴敬梓。

像严监生这样极富讽刺意味的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还有很多很多,这部小说曾先后被译成一百多种版本,风靡全世界,它被称为是一部“书生百态图”,怎么样,有没有兴趣读一读这本书?

同学们,像严监生这样经典的吝啬鬼形象,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呢!瞧,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世界四大吝啬鬼,他们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这些经典作品,同样值得我们课下一读。

就让我们,走进经典名著,品人物描写,看百态人生。

【板书设计】临死前的严监生

吝 啬

行 动 对 比

一波三折

第四篇:《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接触过人物描写手法中的动作神态描写,这篇课文的趣味性更能激起他学习的兴趣。

但作为第一次接触白话文,有些词语学生比较难理解。而作者在短短三百余字中运用到人物特写、留有悬念、贴近现实的写法,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的限制,不容易理解。

设计理念

本文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例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虽然区区三百多字,但语言精炼传神,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

从教材的编排意图看,把《临死前的严监生》放在“人物描写一组”中,是让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不在分析故事情节上,而在指导学生朗读上和着眼于语言形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抓住动作描写,感悟人物形象,进而体会“讽刺”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侄”、“痰”两个生字,会写“监”、“侄”、“郎”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穿梭、郎中”等词语,理解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知道严监生

1、古人云,观其言,察其行而知其人。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描述,迅速抢答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孙悟空)

能言善变,以机智和高超的语言魅力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晏子)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诸葛亮)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武松)

(设计意图:猜人物,感知人物的鲜明个性,目的是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

2、这些人物大家一猜即中,说明这些人物描写得极其成功,具有鲜明的个性,所以他们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将来认识一位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叫严监生。

3、板书课题,强调“监”的读音及写法,与“临”的区别。介绍“监生”的意思。

4、了解人物背景,初知严监生

出示: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

5、你了解到他家庭怎么样?(很有钱,佣人多,在乡下还有田地。)(设计意图:借用资料介绍严监生,对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吝啬,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师:严监生的确有钱。一两银子,相当于500元人民币。他家资产折合人民币亿万元,就算是我们所有的人的资产加起来也没有他多,我们设想一下,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人在临死前会怎么做?(学生交流)

——就是这样一个有钱的财主,在临死前(补充板书,揭题)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举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走近严监生

1、打开书,好好把课文读通、读顺,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和我们现在文章的有些字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老师帮助可以举手。重点指导:“那里”通假“哪里”,还有问的语气。师:文中有这些新词,大家读一读,理解哪一个词语的意思,就说出来和其他同学分享。

出示:诸亲六眷、严监生、郎中、哥子、登时、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灯盏、挑掉一茎

“诸亲六眷”指的是:大侄子、二侄子、赵氏、奶妈等家人、亲属。监:jiān(监考)(监督)jiàn(监生)

tiāo:扁担等两头挂上东西。tiǎo:用细长的东西拨。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2、再读课文,读流利。注意刚才纠正过的字词还有句子的停顿,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3、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严监生的一件什么事情?临死前的严监生怎么个不可思议的表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词语,让学生如临其境,与文本产生共鸣。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悟形象,走进严监生

1、体会病重。

(1)一日重似一日——你还知道用哪些词来形容?(链接词语: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奄奄一息„„)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记忆仓库,使学生迅速地领会词义。)(2)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就是这样一个(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的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总不得断气就是——(一直没有断气)这里的总就是——(一直)

从“总”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有心事放不下)指导学生融入这样的感受进行个性化地朗读。

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究竟还有什么放不下呢?这两个伸着的指头是要向诸亲六眷交代些什么呢?

2、品读猜测。

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他旁边的诸亲六眷是怎么认为的?用---画出大家怎么猜的,严监生又如何反应呢?

A、出示:“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想说:

(学生想象汇报。)

B、选择一处,想象写话。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心想:

”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心想:

学生展开想象写话,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多维的,有着惊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让他们根据学到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C、自由读,感受严监生的着急、生气、绝望。

D、赵氏认为:用两茎灯草怕费了油(板书:两茎灯草)

出示: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a、从“点一点头”,你明白了什么?

b、这个因为多点了一茎灯草而死不瞑目的严监生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3、归纳总结:一个家财万贯的严监生临死前牵挂的不是银子,而是-(两茎灯草);不是两个亲人,而是--(两茎灯草);不是两位舅爷,还是---(两茎灯草)。除了灯草还是灯草。

四、拓展运用,尝试人物描写

1、同学们,短短三百多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谁能说说作家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的?

出示: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1)再读读这些语句,这些语句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哪些部位展开?

(2)都是抓住了手指、眼神,那么在这几次描写上你发现这些神态、动作有什么变化?(注意细节变化,反映人物心理)

(3)作者为什么不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严监生?(因为严监生已经病重的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了。那样写就不真实了。)所以我们在写人时,应该选用恰当的描写方法。

2、选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他某个方面的细节,用几句话写出他的个性,写好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3、汇报评价。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掌握文中表达方法。)

五、延伸课外,激发阅读兴趣

“两个手指头”这传神的一笔,有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讽刺了这个视金钱重于性命的守财奴、吝啬鬼形象。完全能够与莎士比亚的夏洛克、莫里哀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的葛朗台等举世闻名的吝啬鬼形象描写媲美。课后请同学们阅读名著《儒林外史》。(设计意图: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儒林外史》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既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又建构起了大语文的学习观。)板书设计:

如命)

两个指头

明的

两茎灯草

吝啬鬼(爱财

临死前的严监生

第五篇: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及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及反思

奉化舒家小学 胡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 2.感情朗读,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形象;

3.读写结合,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课堂作业纸打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要点】找出描写眼监生的句子,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揣摩严监生的心理进行小练笔练习【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想大家对景阳冈中的人物形象——武松记忆犹新吧,2.谁来说说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3.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投影,(板书:严监生),谁来读读。4.读准“监”的字音,眼睛特别亮的同学肯定已经发现就在课题的右上角有个小①。对应着到课文底下看看,你知道什么了?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像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严监生,何许人也。这里有一份资料,请大家观看(投影出示)。:

5.投影:“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丫鬟无数,良田万亩,除此之外,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 你会用哪个词来形容这个严监生?(家财万贯)板书“家财万贯”

6.这么一个家财万贯的严监生,当他临死前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师板书“临死前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敬梓先生笔下的严监生的病榻前,和他进行零距离接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句子(这是一篇白话文,它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可能比较拗口,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理解“诸亲六眷”.“一声不倒一声”的意思 4.指名(2个)读课文

5.这篇文章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写人的),请你说说读完课文以后的第一个反应,文中的严监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吝啬.小气鬼.守财奴)

假如孩子们会说到节约两字,引导:虽说吝啬和节约在某种意义上意思差不多,但感情色彩却不一样,这是一篇讽刺小说,最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吝啬。板书吝啬。

4.是呀,读了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爱财如命.吝啬的守财奴的形象栩栩如生,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作者用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吴敬梓老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呀。

4.想学吗,想当吗?好,现在请你继续回到文中,找一找作者描写严监生的句子,用直线划一划,看一看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三.聚集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1.找出来了吗,一共几处,谁来说一说,投影出示句子

2.看一看病榻前的严监生,想想当时的情景,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屏幕出示这句话)3.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此时的严监生?(病入膏肓 奄奄一息 气若游丝 无可救药)投影 4.齐读句子

5.同学们,此时的严监生已没力气说话了,只能用他的(头).(手指)以及眼神来表示。

6.同学们请看,投影出示:

1.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2.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3.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7、请三个同学读读这三个句子,这些句子描写出了什么?你觉得那句话描写得最传神了。(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尤其是滴溜圆这个词把严监生当时有苦说不出的非常焦急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刻画的入木三分)

8.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投影)来,让我们再一次来体味一下吴敬梓的神来之笔。学一学他的表达方法。

四.情感共鸣,感情升华,1.同学们,此时的严监生心里(那个急呀,真是无法形容,他有很多的活想说,但又苦于说不出)下面让我们走进严监生的心里,把他心里想说却急的无法说出的话来说一说。投影:

小练笔:

听了大侄子的话,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二侄子的话,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奶妈的话,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您选择一处写下来。(假如能写三处更好,多多益善)

4.交流反馈

5.同学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老师想问一下现在你是否明白严监生两个手指到底是指什么?(两茎灯草)师板书 “两茎灯草”真所谓“两茎灯草不挑,两个手指不到”真是吝啬到家了。

6.此诗你想对严监生说些什么?(如此家财万贯的严监生,在生命奄奄一息的那一刻,想的竟然是——两茎灯草,他用生命中的最后一口气,想说的却是那两茎灯草,因此有人把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被列为世界级的吝啬鬼,)7.齐读导语,填写总结语,投影:

总结语:

本篇文章,作者(吴敬梓)运用(讽 刺)的手法,抓住严监生临死前的(动 作)、(神 态)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吝 啬)的守财奴的丑陋形象。

8.同学们“两个手指头”这传神的一笔,有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讽刺了这个视金钱重于性命的守财奴.吝啬鬼形象。完全能够与莎士比亚的夏洛克.莫里哀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的葛朗台以及果戈里的泼留希金等举世闻名的吝啬鬼形象描写媲美。投影:四大吝啬鬼。

9.同学们,我想你们看了这四大吝啬鬼一定很想看看这四个吝啬鬼的丑陋的嘴脸吧,请同学们课外好好地去欣赏一下。10.作业布置

1.把余下还没写完的小练笔全部完成 2.欣赏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莫里哀的《悭吝人》.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以及果戈里的《死魂灵》选段

要求:.1.每个片段至少要有三处批注 2.完成片段后的练习

附板书: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指头

奄奄一息 吝啬

两茎灯草

【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作者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刻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可谓是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较之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这其实是说明他不是一个点不起两茎灯草的人。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那种爱财胜过爱命的吝啬鬼形象呢?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他的内心,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搜集课外资料,丰满人物形象。

上课伊始,我投影了严监生的一些资料: “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粮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从中让学生了解到他是一个家财万贯的财主。如此家财万贯的严监生,在生命奄奄一息的那一刻,想的竟然是——两茎灯草,他用生命中的最后一口气,想说的却是那两茎灯草,这种对财物的过分爱惜,足可见其吝啬。在教学感悟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时,通过补充严监生的背景资料,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又向同学们介绍了世界文坛中的四大吝啬。

二、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学习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时,我抓住文中“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设计了主题练习:找一找作者描写严监生的句子,用直线划一划,由于学生预习得比较充分,这一个教学目标落实得很到位,几乎每个同学都找到了。让学生感悟、思考:严监生的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不住地摇头,“那是怎样的摇头?” “面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怎样?”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急火燎。“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让学生体会严监生从失望到绝望的心情。“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在此,我又设计了一个主题练习:走进严监生的心里,揣摩他的心理活动。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三、体会描写方法,学习写作方法。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如下主题练习:

a.找一找作者描写严监生的句子,用直线划一划,看一看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b.小练笔: 听了

子的话,严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二

子的话,严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

妈的话,严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同学们对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感受得较深。因此在小练笔练习中,大多数同学不但能围绕严监生的心情,个性特点来描写,而且语文优美,诙谐,更有甚者,有几个同学竟能活学活用,能用讽刺的手法来描写严监生的心理活动。教学效果相当不错。有了以上的铺垫,最后,以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填空的形式来总结全文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效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作者运用了讽刺的手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这一单元学习目标。

总而言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师生合作融洽,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气氛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较强。我认为在教学中基本上落实了教学设计中的三大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白话文用词的古今异义;2.感情朗读,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形象;3.读写结合,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尤其是1和3的教学目标落实得很到位,只是在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顾虑到后面教学时间是否充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操之过急,存在着蜻蜓点水、浮于表面的现在。

下载《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设计理念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

    临死前的严监生作业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阅读素养自测题班级: 姓名: 成绩:1. 严监生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 刘义庆《世说新语》 B. 蒲松龄《聊斋志异》 C.......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

    严监生心思我知道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成功之处有:1、课前预设充分、学情了解清楚。古典白话文和现代白话文在表达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词语的古今义不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先质疑,再引导学......

    《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要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由于教材只是《儒林外史》的一个节选片段,绝大部分学生......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札记 谢丽华 课题组给我分配的任务是上一节“传统文学与习作教学整合”的课,翻翻我的语文课本,与传统文学有关的内容可不少,除古诗词以外,还有《将相和》......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 课前写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 师:老师来和大家做个游戏,猜猜他是谁?仔细看,认真听。 课件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生:我猜这个人是王熙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