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看法及建议
浅谈我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看法及建议
贵州省仁怀市第三中学 叶远欣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表现
1、基层领导不重视,忽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主体地位
这是制约和影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在农村中小学,许多教育教学管理者和课程实施者对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在认识上还存在某些偏差,致使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难以开展。一些学校,由于暂时的师资紧缺,耗费大量精力去人才市场招聘高素质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可是,随着信息技术教师人才的进一步饱和,部分名牌大学毕业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却成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顶梁柱,担负起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有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成了学校的打字员、文印员等。我认为,这并不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相反,忽视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的教师还因此而为职称评定发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兴新的学科,领导的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不够,总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心理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的。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
2、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太少,不益于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由于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讲,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的收入相对较少,不能拥有个人的家庭电脑,孩子放学后还得帮助家里忙农活。使得农村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正因为学生接触电脑较少,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和困惑,有陌生感。时间长了点,学生就失去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3、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很多农村中小学存在计算机少,配置低的情况,很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的确这样,我所在的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学校共有24个班,师生1500余人。据悉,我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从2002年开始设置的,当时仅有一间拥有30台学生机的无盘站,由于配制较低,开机比较花费时间,班级学生多的达70人,学生与计算机比例为2.3:1,难以达到正常的教学效果。自2003年我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启动以来,新增添了一间拥有30台学生机的网络教室和一间多媒体教室,基本上缓解了暂时的困难和问题。但是一人一机的问题根本得不到保障。有段时间学校出自教学考虑,而把一个班的学生分到两间计算机教室上课,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又难以达到教学进度相一致。这样,反而给正常的教学常规及安全管理带来一些不便。后来,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还是以一个班一间计算机教室的方式固定教室上课。农村中小学计算机硬件设施不齐,软件配套跟不上,网络设施不健全,网络传输速度太慢,信息稳定性不高等基础设施问题,希望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4、课时设置不够,信息技术课堂进展缓慢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实施纲要(试行)》的规定,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70——140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但从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每周一课时,除去考试时间、节假日和个别的停电时间,实际上课的课时数远远不够,有的教材内容用一课时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另外,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自身特点,学生上机练习的时间就显得更少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给学生上课时试探了两种方案:
(1)理论课上15分钟,上机操作30分钟;(2)上一节理论课再上一节操作课。
就两种方案来讲,第一种便于学生巩固掌握,可存在的问题是一些理论和专业术语因比较抽象而让多数学生一时难以理解。而第二种方案虽然可以让学生在一节课内能很好的学习相关理论,可在下一节课上机练习时却几乎全忘记了,必定两节课中间相隔了一个周的时间。
总的说来,无论采取两种方案中的任何一种,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来说始终进展缓慢,不利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由于教学课时偏少,教师在制定和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时无所适从。如果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教学内容只能完成一部分;如果不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就得对教材作处理,很难取舍。另外,由于课时设置较少,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5、信息技术课程不作考试要求,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从农村大部分地区来看,信息技术课程尚未纳入中、高考范畴。学生认为可学不可学,要学要“上了大学才好好学”,就算现在把信息技术会考纳入对高中学生的要求,也是带有应对上级的检查行为。毕竟,有的学生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是老师代替学生完成的。总之,学生总是出于信息技术学科成绩的好坏不影响升学来考虑。上课不专心听讲,上机练习没有目标,到头来一事无成。
6、设备维护不及时,影响了信息技术的正常教学
作为一名学校的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员,自该项目启动以来就制定了相应的远程教育设备运行保障机制,专门成立了设备维护小组。计算机教室的电脑出现问题后先由维护小组进行维护,若小组不能完成,则按时上报上级远程教育管理维护部门。可上报后,很难以得到及时的处理。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教学。
7、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得不到肯定和认可,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
一些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担任信息技术教学,一方面还要负责学校网络的管理及各办公室电脑的维护,却得不到领导的认同,使得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
8、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教学经验相对缺乏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中一些是从数理化等相关专业转化过来的,一些是从相近学科中培养的。他们虽有一定的教学知识和课堂实践经验,但在教学方法上习惯于原有学科教学的惯性迁移,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关注不够,专业知识较欠缺,还有一些是近两年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缺少的是课堂实践的锤炼和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9、学校所选教材不适合地方学生的实际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准绳。一些地方由于信息技术教材的选择不当而使得相关的教学很难开展。所以这也是影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因素。
二、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建议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若不能很好的掌握这门技术,我们将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工作和生活,为了使信息技术学科教育能更好地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对策,仅供参考。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科学技术使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广泛渗透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从一定意义上讲,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作为学科课程来讲,信息技术课程同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一样,已成为当代知识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决定用十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地方政府和学校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统一思想,加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又好又快发展。
2、加大信息技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针对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数量少、配置差、网速慢、信息不稳定等问题,各级各部门应该加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至于条件相对较差的边远学校,可以考虑边投入边建设边使用的方式进行。
3、适当增加信息技术教学课时,让学生又更多的机会接触电脑
按照现行的初高中教材,每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如数据库、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内容。据某校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发放的一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状况调查问卷”中,多数学生的回答的是课时偏少,应适当增加课时。这样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生又更多接触电脑的机会。
4、改变信息技术教师角色,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既要负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又要负责其他学科的课件制作,还要负责学校的网络管理和维护等等。很多人总是认为,只要是与计算机有关的活动都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本职工作。这种观念和想法是不对的。在多数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待遇、地位上都不如其它学科高。在教育系统,我们的感觉是,为了大力提倡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师连最基层工作的待遇都得不到满足,连开展信息技术所需的投入都得不到学校的足够重视。还有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是一个现实中的问题,其他学科可以按课时,但信息技术教师除了上课还要进行机器维护、机房管理,网站维护等。信息技术教师上课算课时,机器维护和网络管理等却被忽视了。要发挥信息技术教师的作用,必须明确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而不是后勤工作,也不是专业维修。作为学校领导而言,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不应给信息技术教师太多的辅助教学工作,要让他们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
5、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考试范畴
由于信息技术不作升学考试要求,致使老师、学生都是采取应付的态度,学多学少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到期末时老师随便出一套题,考试个个合格就可以了。这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建议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考试范畴,至于占分比例多少那是另一回事情。
6、加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要能使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健康顺利发展,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是又一重要因素。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本身存在差和少的问题,设备出现故障后不及时维护,将会给相关的教学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7、因地制宜,合理选取教材,鼓励教师开发适合区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在教材的选择时应围绕当代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精心挑选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材,以适合学生实际的发展。同时,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开发适合地方发展的校本教材。
8、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目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导致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因此在知识的构成上对教师提出了比其他学科教师更高的要求,首先是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的要求。应有的专业技术知识的支撑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不可少的前提,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要求教师们倾注一定的精力了解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尤其对于由其他学科转行的教师更应如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尚无太多的章法可循,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领悟,形成独特的教学技巧,这是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成长的必经过程。
9、加大资源的合理应用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应用。只有通过应用才能出效益,只有通过应用才能及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说,资源的有效应用是判断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而言之,我国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管理人才培养等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参与。让我们一同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而努力吧!
附(作者联系方式): 姓名: 叶远欣
单位:贵州省仁怀市第三中学 邮编:564503
地址:贵州省仁怀市第三中学 电话:***
电子邮件:gzuyyx@163.com
第二篇:我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几点建议
我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几点建议
剑阁县姚家小学校梁显昌 何兴碧
如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经实施好几年了,它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能够开拓一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进行教学的途径,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农村教育教学创设了美丽的蓝图。面对这种大好形势和国家优惠政策,广大教师理应充分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对于教育教学的的重要性,自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远程教育资源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然而,通过我们平常对多所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的了解,发现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认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学校领导、教师都不够重视,设备利用率低。
由于广大农村学校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的领导思想上有错误的认识,主要有“三怕”。一怕频繁使用电教设备消耗大量电费,造成经费紧张影响常规教学。二怕用坏电教设备,把它放在那里,永远都是新的,也好装点门面。三怕教师沉迷于电脑,不搞传统教学,影响学生成绩。
广大教师也没有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没有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可能给教育教学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多数老师都还不知道“远程教育”是啥东西,有啥用处,更不要谈对它的认识和利用了。
二、远程教育项目技术管理人员配备差。
农村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时间不长,其队伍也组建不长,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没有专职的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农村中小学编制有限,再加之领导、老师对这项工作的不够重视,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的远程教育管理人员,都是多项工作兼任,一般一所学校中所有跟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就是一个人管完了,计算机教育课、资料打印、远程教育、信息收发等等工作都是一人包办,甚至有的领导需要在网络上查找资料都要这个“专职教师”来完成,这还谈什么专职呢?
二是远程教育管理人员知识技能不专业。农村中小学中很少有接受过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其他学科教师经过“短平快”的培训“转型”过来的,其知识技能可想而知,这样的“专职教师”很难完全胜任远程教育的管理工作。
三、学校忽视资源教学软件编目的作用。
远教资源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必要载体,部分学校忽视了远教资源库的建设,缺乏合理的分类管理,忽视资源编目的作用。致使有些教师根本不知有些什么远程教育资源。
四、教师认识不到位,不注重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缺乏创新精神。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与运用在农村中小学只是引起了部分学科带头人或对计算机感兴趣的教师的重视,许多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自己与现代远程教育的距离遥远,仍旧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觉得那种“粉笔+黑板”的方式速度快,学生也习惯接受,自己也可
节约大量时间。
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对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其作用之巨大是毋庸臵疑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输送到农村地区,可以有效的解决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但是如果其不能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中深入有效的普及应用,那么必然导致农村教育发展的迟滞。借此我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
任何一件新鲜事物,如果不进行大力宣传,人们怎么会认识它呢?“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也不例外。因此,加强宣传,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和深远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关于远程教育的文件精神,增强使用资源的责任感。其次,组织全校教师观看远程教育资源内容,听评校内或校外优秀教师的多媒体课程,激发广大教师使用资源的积极性。再次,充分利用校本培训和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远程教育资源里的每个板块的资源内容,体验远程教育资源的价值。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让教师感受远程教育资源在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使用价值。让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都充分意识到,不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就没有与时俱进,就没有真正践行“三个代表”的思想。
二、领导要重视,条件要创造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最大限度地
满足教师的要求,让全校教师能够方便快捷地访问和使用远程教育资源。
1、合理安排学校经费,最大限度的满足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经费支出,购臵硬盘和光盘,用于储存优质资源;配备办公室电脑,实现室室通,班班通,家校通,校校通。
2、人员配臵上要重视,要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做好远程教育的管理工作,学校要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奖惩分明。
三、加强教师培训指导,提高教师的应用技能。
为了让广大教师真正会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学校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独特作用,加强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的掌握更多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实现以点带面,以面带片,使每一位教师能更好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成为可能。
四、做好资源的接收、整理。
资源内容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教师的使用积极性。因此,学校要对资源的接收和管理高度重视,确保按时接收或补收资源。同时,要做好对资源的定期整理、转移,释放接收机的空间,确保资源的正常接收。资源的整理要根据它的价值和使用情况来进行删除与保存。优秀的资源不能弃之,要将其好好的保存下来,建好丰富的校本资源库。为广大教师积极使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
五、加强研究,课题带动
为了让远程教育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学校要注重加强研究课题带动的作用,远程教育课题组教师,每期定人定时上公开课,为全校教师做
榜样。各任课教师和教研组加强使用反思,积极探索各种资源使用的最佳方法,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凸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价值。每期每位教师撰写一篇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的经验论文或总结。
我想,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就能够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积极性。让远程教育资源的充分应用,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第三篇: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
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深入理解和钻研课程指导纲要,明确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熟悉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把握教材各部分在学科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第2条
每学期应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安排好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计划中应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进度和活动安排等内容。
第3条
教学设计应具备授课课题、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与手段、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与板书设计等内容。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从教材结构、前后联系、教学目标等角度进行,做到准确、全面、有效。
第4条
对学情分析时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及家庭计算机学习环境等情况,全面掌握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
第5条
对教学环境分析时应关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并将其与当前主流的软硬件资源进行对比,找到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切入点。
第6条
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在表述时应体现三位一体的思想。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往往较大,可设产多级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7条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体现清晰的过程结构,应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安排教学环节,通过选用有效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环节与环节之间要注意衔接与过渡。第8条
根据教学目标经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预计学生的学习问题,预设各种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范例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主题活动法”“游戏竞赛法”等,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组合。第9条
板书设计要体现一节课的的关键知识点,根据教学要求合理选择板书的呈现形式,并注意简练、规范、美观。
第10条
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作业的管理方式,作业的内容应与教学目标一致。
第11条
熟悉教学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并将其与当前主流的软硬件资源进行对比,结合校本实际,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学习素材。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2条
课堂引入应遵循简短、高效原则,要发挥计算机的技术优势、调动各种感官,以达到吸引学生和质疑问难的目的。要围绕教材重点、学习关键点精心组织教学提问,根据能力差异体现问题的开放性与层次性,问题的来源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师生交互、操作实践中动态生成的。
第13条
要坚持精讲多练原则,选择合适的讲授方式和时机,控制讲授和演示时间。演示操作要规范、细致、熟练。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表述、形象的比喻将抽象计算机知识通俗化、情趣化,教学语言要简练、情境描述要生动、环节过渡要自然、专业术语要规范、设问小结要清晰。
第14条
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要重视师生互动,善于捕捉学生表达中的亮点与不足,及时总结提炼学生中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多样化的操作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第15条
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根据教学实际落实多级学习目标,提倡学习目标的自主选择。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屏幕提示、网络资源等方式辅助学习,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磋商、协调中集思广益,达成教学目标。第16条
要使教材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操作。板书的呈现应按照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学生共同提炼逐步推进。第17条
每节课要预留课堂小结时间,结合课堂回顾和技术展望两项内容,小结内容应包含本课所获得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等。第18条
上机操作应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形式,要充分保证每节课学生操作时间,加强巡视指导,提高上机操作规范性和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做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第19条
注重课堂上的即时评价,及时了解学生操作和学习状况,择机作出教学调整。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示范操作、典型作品展示环节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思想观和审美观。
第20条
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组织管理,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网络控制平台等教学系统使用要遵循精简、有效原则,教学系统多应用于情境创设、操作演示、作品展示等环节。要把握控制的时机,选择控制的方式,充分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节奏感。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如死机、网络不通等“教学事故”,要有预案,在不影响整体授课的前提下妥善解决。
三、教学测试与评价
第21条
作业布置应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等进行,作业的形式主要有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操作等,要让学生明确作业的内容和要求,注重作业的及时性和延续性。
第22条
根据作业类型,利用学校网络平台、FTP、E-mail或自行开发的作业系统等平台进行作业的收发和管理。对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及时进行批改、记录、反馈,及时分析、讲评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弥补教学缺陷,调整教学策略。
第23条
要根据课程计划与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对测试内容、测试方法与成绩评定标准进行细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可以通过以书面笔试或者网络测试方式进行,技能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测试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或作品创作为主要形式进行。
第24条
要及时统计、分析学生的测试结果,注重测试结果的记录与积累。要适时反馈测试结果,进行试题的分析、讲评,为调整教学提供参考。
第25条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适时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要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引导学生能正确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正确对待评价结果。
第26条
教学评价的开展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学生实际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
第27条
注重作品评价中的导向作用,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合理的作品评价量表,从作品的主题性、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四、课外活动与辅导
第28条
有效的课外辅导能让学生不断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得到有效的提升。辅导的内容是动态的,是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联系的。为满足不同的辅导需求,可以采取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利用网上学校、学科论坛,或者以其他信息技术工具为载体的基于网络的辅导形式进行。
第29条
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要根据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的理念来组织设计活动,应根据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组织开展电脑节等专题教育活动,将信息技术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教师要加强活动的组织与规划,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组织中的主观能动性。
第30条
信息技术活动要结合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应用,围绕一些专题有效开展竞赛、展示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积极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辅导并帮助学生参加电脑作品比赛、机器人比赛、信息学奥赛等活动项目,充分发挥特长生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活动资料的积累和活动成果的展示与改进。
第四篇:我对农村“参与式”教学的几点看法
我对山村小学“参与式”教学的几点认识
者东、樟盆小学――肖毓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可上好一节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各具性格、认知层次各不相同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所表现出来的明显差异往往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时下,在农村,由于受到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死守着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整堂课下来,虽然教师讲得津津有味,但是学生听得淡然无味,如此教学怎有效果呢?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新形式之下,我们的教学也要升华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而我是一名在农村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因此,我对这次的教学升华有如下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节奏上下功夫。
从一堂“参与式”教学课堂走下来,我们都会觉得时间不够,设计的内容也没有完成,虽然原本设计的教学内容已经很少,但还是没有完成,经过教学反思,和听课教师交流,我们才知道:其实问题出在课堂教学节奏上,在农村受教育的小学生,他们的语言习惯,生活习惯,和老师、同学交流的习惯都有待形成,都处在萌芽时期。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智力等也
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去学,主动去探索。如《凡卡》的教学,学生提出:“老板和老板娘对凡卡那样不好,凡卡为什么不趁他们去做礼拜时,偷偷地回爷爷那里去?”“他没有鞋,老板不是做鞋的吗?可以偷一双穿着跑。”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老师看来可能很幼稚,但证实了学生认真读书,能充分发挥想象,教师千万不能给予否定,而是鼓励表扬学生,这样才能培养他们不懂就问的好品质。在教师的鼓励表扬下,课堂又一次活跃,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氛围是那么宽松、民主、和谐,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全调动起来了,这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但是就是在这样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下,也不乏有学生“滥竽充数”,有学生不愿参与、不会参与、不敢参与。因此,我们要对不愿参与的学生进行悉心教导;对不会参与的学生进行细心指导;对不敢参与的学生进行耐心开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其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出来。达到学习效果。
四、教具、学具不但要准备充分,而且要合理应用。在每节课下来,很多教师都觉得这节课很是不好教,知识点的切入也是相当的难,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不是那么容易,哪怕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虽然该用的教具也可以说是有了,学具也准备了,但是其实这不是问题的真正愿因,原因是我们没有合理应用准备好的教具,没有让教具取到好的做用,比如;有一位老师在进行毫米和分米的教学时,他让学生来量课本的
第五篇:浅谈我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看法
浅谈我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看法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A、学生为本。B、师德为先。C、能力为重。D、终身学习。
(一)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做到了这些,而且做得很好呢。可是这次参加了国培,听了专家的讲解,仔细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自己在不少地方都做得不是很好。就拿尊重学生权益这点来说吧,我自己以前一致认为不体罚学生,不骂学生,不歧视差生就是尊重学生权益了。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才知道,自己还有不少地方做的不好。比如我们经常都是让学生打扫办公室,甚至打整办公桌,这也是学校值周统一安排的。因此,老师、学生都觉得很正常。现在想来这也是不尊重学生权益的一种表现,这是用牺牲学生自由玩耍的权益来换取自己的的方便。试想,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可是,我们自己却没有做到,连自己的办公室都不愿意自己打扫。要是哪一天有个学生问:“老师,你们自己的事情怎么不自己做呢?”我们怎样回答呢!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权益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
(二)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学习中,北京教育学院的李晶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她在一所学校考察,要去上卫生间,就问学校的主任卫生间在哪里,那个主任就对在旁边玩的正起兴的三个学生说:“你们别玩啦,陪专家上厕所去。”那三个学生只好停止游戏陪她去上厕所。其实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这样的不够关爱学生的事情。为了自己的一点点方便,剥夺了学生的自由玩耍的权利。
(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我在研究小学生方面花了很多的精力,也有一些收获,并把自己的经验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通过我对近几年来的小学生性格特点变化的观察发现,这几年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比前几年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善于与人和睦相处。简单地说就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打架的、吵架比起前几年少得多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我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发现:原来在前几年国家的计划生育抓得严的时期,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几年就不一样了,生二胎的多了、甚至三胎的都有。现在我班上八十二个学生,就有六十六个是二胎或者三胎的。这样,在家里家长的教育就不一样了。以前只有一个,孩子之间发生矛盾,都是与别人的孩子发生的,因此,特别是一些没有多少文化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就不顾原则的乱教育孩子。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孙子:“奶奶,同学打我。”奶奶:“他打你?你没有长手呀!你不知道也打他呀?“孙子:“奶奶,我打不赢。”奶奶:“打不赢你就用牙咬,或者用石头扎,用棍子打赛”。这几年就不一样了,由于家里的孩子有两三个,发生矛盾一般都在兄弟姊妹之间,有了矛盾不会再有家长教孩子咬呀、打呀之类的了。这几年我常常看到这样的事情:孩子:“妈妈、弟弟(或妹妹)打我!”妈妈:“你是哥哥(或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兄弟姊妹之间要搞好团结,都是一家人,不能够打架。”因此,现在的孩子们到了学校也能够很好的和小朋友们和睦相处了。我就用这些经验帮助那些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使他们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懂的家庭教育的方法。这样,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这是我体会最深的一点。由于自己是中年教师,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太大,很长时间几乎没有参加进修学习。全凭以前学到的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自己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深感力不从心,总觉得自己花了很大的功夫,可是效果却不佳。在这次国培中我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相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等到学习结束之后。我还应该继续坚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