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暂行办法
陕国资分配发„2011‟397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参照《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考核的省属企业负责人是指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的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下列人员:
(一)国有独资企业和未设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的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总会计师;
(二)设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省国资委确定的董事会试点企业除外)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不含兼职的外部董事和职工董事), 列入省国资委党委管理的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总会计师;
(三)国有控股公司国有股权代表出任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 列入省国资委党委管理的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总会计师;
(四)列入省国资委党委管理的其他企业负责人。
第三条 省国资委负责组织实施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采取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的形式进行。企业要紧紧围绕完成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紧密结合岗位工作职责和内部分工,认真做好各负责人考核目标分解工作,务求做到定性分解和定量分解相结合,表述准确、重点突出、分条列示、便于考核。
第四条 考核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实行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的考核制度。
第五条 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考核原则。按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依法考核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
(二)分类考核原则。按照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和类型、资产经营的不同水平和主营业务等的不同特点,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实行科学的分类考核。
(三)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原则。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要求,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同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即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并作为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可追溯的资产经营责任制。
业特点,针对企业管理“短板”,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创新投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确定,具体指标在责任书中明确。
第九条 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按下列程序签订:
(一)预报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建议值。每年12月份,企业负责人按照省国资委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要求和滚动规划及经营状况,提出下一年度拟完成的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建议值,并将考核目标建议值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报省国资委。考核目标建议值原则上不低于上年考核指标实际完成值或者前三年考核指标实际完成值的平均值。
(二)核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值。省国资委根据“同一行业、同一尺度”原则,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企业所处行业发展周期、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等,对企业负责人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建议值进行审核,并就考核目标值及有关内容同企业沟通后加以确定。凡企业年度利润总额目标值低于上年目标值与实际完成值的平均值的,最终考核结果原则上不得进入A级(处于行业周期性下降阶段但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仍处于领先水平的企业除外)。企业由于上报的目标建议值客观性较差,造成基本指标的实际完成值与签订的考核目标建议值相差很大的,将在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计分中予以扣分(具体办法见附件2)。
(三)由省国资委主任或者其授权代表同企业法定代表人签
建设工作具体办法另行制定),形成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与奖惩意见。
(三)省国资委将最终确认的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与奖惩意见,反馈各企业负责人及其所在企业。企业负责人对考核与奖惩意见有异议的,可及时向省国资委反映。
(四)对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省国资委可根据需要委托社会审计或组织专项稽核检查和经济鉴证。
第三章 任期经营业绩考核
第十二条 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以三年为考核期。由于特殊原因需要调整的,由省国资委决定。
第十三条 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包括下列内容:
(一)签约双方的单位名称、职务和姓名;
(二)考核内容及指标;
(三)考核与奖惩;
(四)责任书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五)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第十四条 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包括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
(一)基本指标包括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没有主营业务收入的企业的,该项指标由省国资委另行确定)。
1、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企业考核期末扣除客观因素(由省国资委核定)后的国有资本及权益同考核期初国
水平的企业除外)。
(三)由省国资委主任或者其授权代表同企业法定代表人签订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
第十六条 省国资委对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执行情况实施年度跟踪和动态监控。
第十七条 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完成情况按照下列程序进行考核:
(一)考核期末,企业负责人对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将总结分析报告报送省国资委,同时抄送派驻本企业的监事会。
(二)省国资委依据任期内经审计并经审核的企业财务决算报告和经审查的统计数据,结合企业负责人总结分析报告、监事会对企业负责人的任期评价意见、职工对企业负责人民主评议结果、个别谈话和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述职情况等,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党的建设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经营业绩具体办法见附件3,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具体办法另行制定),形成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与奖惩意见。
(三)省国资委将最终确认的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与奖惩意见,反馈各企业负责人及其所在企业。企业负责人对考核与奖惩意见有异议的,可及时向省国资委反映。
(四)对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省国资委可根
违规经营和存在重大经营风险等情形的企业,经省国资委批准,由省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领导小组与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帮助企业分析问题、改进工作。
第二十四条 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虚报、瞒报财务状况的,由省国资委根据具体情节决定扣发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负责人的绩效年薪、延期绩效年薪、中长期激励;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负责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导致重大决策失误、重大安全与质量责任事故、严重环境污染事故、重大违纪事件和法律纠纷损失事件,给企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由省国资委根据具体情节决定扣发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负责人的绩效年薪、延期绩效年薪、中长期激励;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根据企业分类考核的原则,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分为年薪制考核和模拟考核。对正常生产经营且有条件实施年薪制的企业负责人,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实施年薪制考核。对正常生产经营但暂时没有条件实施年薪制的企业负责人,按照年薪制考核办法实施模拟考核。
第二十七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党
0
第三十三条 各设区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所出资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
陕国资分配发〔2009〕449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建立健全省属企业负责人激励与约束机制,形成结构合理、水平适当、管理规范的薪酬分配制度,促进省属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378号令),参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中办发[2009]41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105号)、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发分配[2004]227号)、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二业绩考核任期薪酬管理的意见》(国资发分配[2007]229号)等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省属企业负责人,是指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仅指省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负责人,包括:
(一)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不含兼职的外部董事和职工董事),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
(二)国有独资企业和未设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
(三)国有控股公司国有股权代表出任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 省国资委推荐的总经理、副总经理;
(四)省国资委管理的其他企业负责人。
第三条 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报酬与风险、责任相适应,薪酬与经营业绩相挂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坚持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促进收入分配公正、透明,行为规范;
(四)坚持企业负责人薪酬增长与职工工资增长相协调,促进形成企业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
(五)坚持完善薪酬制度与规范职务消费、补充保险等相配套,全面规范企业负责人工资收入分配;
(六)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提倡奉献精神。
第四条 按照本办法实施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生产经营稳定;企业负责人的工作责任、任务和目标明确。
(二)与省国资委签订《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责任书》。
(三)积极推进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健全规范各项劳动、人事、分配制度。
(四)能及时发放职工工资,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第二章 薪酬构成及确定
第五条 企业负责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中长期激励收益构成,以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为主。
第六条 企业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的薪酬分配系数为1,总经理的薪酬分配系数为0.95。
第七条 基本年薪是企业负责人的基本收入。基本年薪主要根据企业所承担的责任、经营规模、经营风险、行业特性以及所在地区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省属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综合确定。基本年薪不与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
第八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基本年薪,由省国资委根据经审计并通过审核确认的企业财务决算数据核定。基本年薪原则上每年核定一次。上本企业经济效益没有实际增长的,不得核增本基本年薪。
第九条 绩效年薪是与企业负责人当年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相联系的收入。绩效年薪以基本年薪为基数,由省国资委依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确定。具体按《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陕国资发[2007]109号)执行。
当年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不增长的,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不得增长。
第十条 各企业应建立和完善企业负责人岗位评估和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依据其岗位职责和贡献确定薪酬水平,合理拉开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之间,以及其他负责人之间的薪酬差距。
企业其他负责人的薪酬管理办法由企业的董事会(不设董事会的由企业)参照本办法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其他负责人的薪酬(包括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由企业依据其岗位责任、贡献和考核评价结果分别按照0.5——0.8的分配系数确定。企业其他负责人的分配系数应拉开差距,不能搞平均主义。
企业其他负责人的薪酬管理办法、考核、薪酬兑现等结果应及时报省国资委备案。
向社会公开选聘产生的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可参照本办法采取协商方式确定,其薪酬确定及兑现情况应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十一条 省国资委审慎探索企业负责人中长期激励,除已经颁布实施的《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特别贡献奖励暂行办法》(陕国资业绩发[2007]389号)规定的中长期激励措施之外,其他中长期激励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 薪酬兑现
第十二条 企业负责人基本年薪列入企业成本,按月支付。
第十三条 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列入企业成本,根据省国资委的考核结果确定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水平,由企业一次性提取,分期兑现。
其中,绩效年薪的60%在考核结束后当期兑现,其余40%实行延期兑现。
第十四条 延期兑现的绩效年薪在企业负责人任期结束后,依据省国资委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一次性兑现。
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合格的,在任期结束后兑现全部延期支付收入;
考核不合格的或者考核期出现重大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据负责人承担的责任扣发部分或者全部延期支付收入。
企业须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任务,方可兑现绩效年薪。对于未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任务的企业,暂缓兑现或直接扣减企业负责人的绩效年薪。
第十五条 企业负责人的住房公积金和各项基本社会保险费,应由个人承担的部分,由企业从其基薪中代扣代缴;应由企业承担部分,由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支付。企业建立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的,应报经省国资委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并应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确定负责人的缴费和待遇标准。
第十六条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制度,规范负责人的职务消费。企业负责人应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严禁以职务消费名义支付或者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第十七条 企业负责人的薪酬为税前收入,应依法交纳个人所得税,所得税全部由个人承担。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八条 省国资委按规定程序对企业负责人薪酬方案进行审核,并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方案予以批复。
企业根据省国资委的批复调整负责人基本年薪,并按规定兑现当期绩效年薪。
企业其他负责人的薪酬方案,由企业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确定后报省国资委备案。
企业全资及控股子企业负责人薪酬兑现情况,需报省国资委备案。省属企业所属上市公司、境外公司负责人薪酬按照法定程序确定,薪酬兑现情况需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十九条 企业每年应填报企业负责人薪酬备案手册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二十条 企业报送的企业负责人薪酬方案备案手册及相关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省国资委批复的薪酬方案。包括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的确定以及结算方案;
(二)企业负责人任职情况;
(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情况;
(四)企业负责人其他货币性收入情况;
(五)住房公积金、各项基本社会保险费、补充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额及说明;
(六)企业其他负责人任职、考核、薪酬分配系数及兑现情况。
(七)企业全资及控股子企业、境外公司负责人任职情况及薪酬兑现情况。
(八)所属上市公司负责人任职情况及薪酬兑现情况。
(九)企业负责人任期结束后延期兑现薪酬的兑现情况。
(十)省国资委要求企业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一条 企业负责人原则上不得在子企业兼职取酬。企业负责人经省国资委批准兼职的,只可在本企业或兼职企业中的一家企业领取薪酬,不得在其他企业领取薪酬、奖金、补贴等任何报酬。
第二十二条 未经省国资委同意,企业负责人不得在企业领取经省国资委审核的薪酬方案所列收入以外的其他任何收入。
第二十三条 企业负责人的收入实行台账管理,其薪酬及符合国家规定或经省国资委审核同意的其他收入,由企业按照其负责人的具体收入与支出设置明细账目,单独核算。
第二十四条 企业负责人薪酬计入企业工资总额并在企业工资统计中单列。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薪酬水平、补充保险、职务消费等纳入厂务(司务)公开范围,接受职工监督。
第二十六条 企业负责人因岗位变动调离企业的,应在调离后一个月内或组织规定的时间内转移工资关系,并按其在职时间分段计算当年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除在任期考核和离任审计后兑现延期支付的绩效年薪和按当年在企业负责人岗位实际工作月数计提的绩效年薪外,不得继续在原企业领取薪酬。如经省国资委批准将其工资关系继续留在原企业的,除在任期考核和离任审计后兑现延期支付的绩效年薪和按当年在企业负责人岗位实际工作月数计提的绩效年薪外,不得继续在原企业领取绩效年薪。
企业负责人职务发生变动(包括新任、升职、降职、转任)的,按其在职时间分段计算当年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
具体计算办法参照国家和我省有关企业工资支付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企业负责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退休的,按规定领取养老金,除在任期考核和离任审计后兑现延期支付的绩效年薪和按当年在企业负责人岗位实际工作月数计提的绩效年薪外,不得继续在原企业领取薪酬。
第二十八条 省国资委定期对企业负责人薪酬发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违反有关薪酬管理规定的企业和企业负责人,视情节轻重予以相应处理:
(一)对超过核定标准提取、发放企业负责人收入的,责令企业收回超标准发放部分,并对企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
(二)对任职期间发生重大决策失误、重大违纪事件、重大安全与质量事故、严重环境污染事故、企业重大不稳定事件等,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应扣减企业负责人的绩效年薪。
(三)对于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弄虚作假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组织处理或移交司法处理,并相应扣减企业负责人的绩效年薪。
(四)对违反有关规定获取违规收入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纪律处分、组织处理和经济处罚,并追回违规所得收入,扣减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根据企业负责人薪酬分类管理的原则,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分为年薪制薪酬和核准制薪酬。对实施年薪制考核的企业负责人,实施年薪制薪酬。对实施模拟考核的企业负责人,实施核准制薪酬。
第三十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以及是企业负责人的党委委员的薪酬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其中党委书记按照0.95的分配系数确定,其他人员依据其岗位责任和贡献分别参照企业其他负责人0.5——0.8的分配系数确定。兼职人员只能按其所任的一个职位确定薪酬标准。
第三十一条 国有参股企业中国有股权代表可以参照本办法提出本企业负责人薪酬调控意见,并按法定程序分别提交企业董事会、股东会审议决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对象及管理方式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第三十三条 各企业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企业所属子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陕西省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十六条 原《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陕国资考核发[2005]243号)予以废止,不再执行。
附件1:
企业负责人基本年薪计算办法
一、企业法定代表人基本年薪按以下公式确定:
(一)基本年薪测算公式。W = W0× L× R,其中:W为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基薪; W0为上全省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倍数;L为综合测评系数; R为基薪调节系数。
(二)综合测评系数。L = 60% G+40% M,其中: G为规模系数;M为工资调节系数。
(三)规模系数。G = 20%z+ 30%x+ 30%j+20%y(贸易行业企业G = 20%z+ 30%x+ 20%j+30%y;投资类企业G = 30%z+30%j+40%y),其中:z为总资产规模系数,x为主营业务收入规模系数,j为净资产规模系数,y为利润总额规模系数。
(四)工资调节系数。M=30%D +30%P×+40%Q,其中:
D为地区工资系数,D= 上地区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上全省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
P为省属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系数,P= 上省属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上全省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
Q为企业工资系数,Q= 上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上全省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
(五)基本年薪调节系数。
R取值范围在1.0—1.4之间,由省国资委根据企业经营难度、行业特点以及测评误差等因素确定。
二、基本年薪公式中所涉及的数据,均由省国资委提供。
三、在企业上财务决算公布前,企业负责人的基本年薪由企业暂按上基本年薪标准预发。上财务决算公布后,按照公布的财务决算数据计算的当年基本年薪标准,经省国资委审核后进行调整,多退少补。
四、绩效年薪列入清算成本(费用)。
五、企业在省国资委公布经营业绩和任期考核结果后10个工作日内,将本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方案及相关材料一式2份报省国资委。
附件2:
模拟考核企业负责人薪酬核准办法
一、薪酬核准的适用范围模拟考核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分配,实施核准制薪酬。
二、薪酬核准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综合考核,努力实现企业负责人薪酬与经营业绩相一致。
(二)坚持分类处理,区别企业不同情况,力求薪酬核准工作的客观、公正、合理。
(三)坚持薪酬增长不高于效益增长,保持薪酬、效益增长的适当比例关系。
(四)实施核准制薪酬的企业,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原则上要低于依据《陕西省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测算的薪酬水平。
三、薪酬核准方法
(一)本企业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较上有明显增长的企业,企业负责人收入较上收入可适当增长。
(二)本企业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较上持平或者下降的企业,原则上本企业负责人收入不能超过上实际收入水平。
(三)根据省国资委安排部署改革改组任务的完成情况,企业负责人收入较上收入可适当增长或持平。
(四)企业负责人薪酬列入下一企业成本(费用),根据省国资委的考核结果,由企业一次性提取,按规定支付。
四、组织管理及工作要求
1、企业负责人在经营期满,依据经审计的企业财务决算数据和省国资委安排部署改革改组总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上经营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2、企业负责人根据上经营完成情况,制定本薪酬方案,报省国资委审核。
第三篇:子公司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绵阳同辉建设有限公司
业绩考核
公司(子公司名称)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XX 公司(子公司名称)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绵阳同辉建设有限公司
业绩考核
考核 公司建 业
管 理 绩 效 评 价 体 系
业 业
业
核
建设 建 业 业 业
建
业
业
绩
公司 绩考核
公司 业绩考核 设 业
公司业
业绩
考核
业 业
考核
考核
业
考核 考核
考核 业
考核
业
考核
业
绵阳同辉建设有限公司
业绩考核
值时,得基本分 30 分;超过目标值时,每超过 3%,加 1 分,最多加 3 分;低于目标值时,每低于 3%,扣 1 分,最多扣 6 分。
(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
1、在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考核目标值不低于前三年考核指标实际完成值的平均值的情况 下,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 40 分;高于目标值时,每高于 0.5 个百分点,加 1 分;低于目 标值时,每低于 0.5 个百分点,扣 1 分。
2、在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目标值低于前三年考核指标实际完成值的平均值的情况下:(1)目标值比前三年考核指标实际完成值的平均值低 20%(含)以内的,企业完成目标 值时,得基本分 40 分;高于目标值时,每高于 0.4 个百分点,加 1 分,最多加 7 分;低于目 标值时,每低于 0.4 个百分点,扣 1 分,最多扣 8 分。(2)目标值比前三年考核指标实际完成值的平均值低 20%-50%的,企业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 4
0 分;高于目标值时,每高于 0.4 个百分点,加 1 分,最多加 6 分;低于目标值时,每低于 0.4 个百分点,扣 1 分,最多扣 8 分。(3)目标值比前三年考核指标实际完成值的平均值低 50%(含)以上的,企业完成目标 值时,得基本分 40 分;高于目标值时,每高于 0.4 个百分点,加 1 分,最多加 5 分;低于目 标值时,每低于 0.4 个百分点,扣 1 分,最多扣 8 分。
(三)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的基本分为 10 分,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 10 分;高于目标值 时,每高于 0.5,加 1 分,低于目标值时,每低于 0.5,扣 1 分。
(四)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基本分为 10 分,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 10 分;高于目标值时,每高于 0.1 个百分点,加 1 分;低于目标值时,每低于 0.1 个百分点,扣 1 分。
(五)以上五项指标扣分不超过该项指标基本分的 20%,加分不超过该项指标基本分的 40%。五项指标所得分相加即为经营业绩指标考核得分。
绵阳同辉建设有限公司
业绩考核
(二)考核内容及指标;
(三)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四)责任书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五)其他需要规定的事项。
绵阳同辉建设有限公司
业绩考核
(二)董事会依据经审计的企业财务决算报告和经审查的统计数据,结合企业高管人员 总结分析报告,并听取监事会对其的评价意见,对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的完 成情况进行考核,形成经营业绩考核意见。并将结果反馈企业,企业对考核意见有不同 意见的,可在一周内向董事会提出书面意见。
第四篇:陕西省省属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省属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督促省属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省属企业职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陕政发[2004]22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参照《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属企业,是指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的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公司。
第三条 省属企业应当依法接受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所在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省国资委按照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对省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指导督促省属企业贯彻落实国家和陕西省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
(二)督促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对企业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目标责任考核;
(三)依照有关规定,参与或者组织开展省属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督查,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防范和隐患治理措施;
(四)参与企业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负责落实事故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
(五)督促企业做好统筹规划,把安全生产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保障职工健康与安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第四条 省国资委对省属企业安全生产实行分类监督管理。省属企业依据省国资委核定的主营业务和安全生产的风险程度分为三类(见附件1):
第一类:主业从事煤炭及非煤矿山开采、冶金、建筑施工、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交通运输的企业;
第二类:主业从事机械、电子、电力、建材、医药、纺织、物流、旅游、农业的企业;
第三类:除上述第一、二类企业以外的企业。
企业分类实行动态管理,可以根据主营业务内容的变化进行调整。
第二章 安全生产工作责任
第五条 省属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全员参与”的原则,逐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覆盖本企业全体职工和岗位、全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
第六条 省属企业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领导负责制。
(一)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应当全面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二)省属企业主管生产的负责人统筹组织生产过程中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
(三)省属企业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管理领导责任。
(四)省属企业其他负责人应当按照分工抓好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
第七条 省属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包括:
(一)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机构——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负责统一领导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决策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安委会主任应当由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担任。安委会应当建立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二)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
第一类企业应当设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独立职能部门。
第二类企业应当在有关职能部门中设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内部专业机构;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企业应当设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独立职能部门。
第三类企业应当明确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企业应当在有关职能部门中设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内部专业机构。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部门或者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对其他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监督。
第八条 省属企业应当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各职能部门应当将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具体分解到相应岗位。
第九条 省属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配备数量,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国家和行业没有明确规定的,省属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和性质、管理范围、管理跨度等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
省属企业应当加强安全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逐步达到以注册安全工程师为主体。
第十条 省属企业工会依法对本企业安全生产与劳动防护进行民主监督,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第十一条 省属企业应当对其独资及控股子企业(包括境外子企业)的安全生产认真履行以下监督管理责任:
(一)监督管理独资及控股子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具备情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情况;安全生产投入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情况;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一类省属企业可以向其列为安全生产重点的独资及控股子企业委派专职安全生产总监,加强对子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
(二)将独资及控股子企业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其项目建设、收购、并购、转让、运行、停产等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实行报批制度,严格安全生产的检查、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对控股但不负责管理的子企业,省属企业应当与管理方商定管理模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通过经营合同、公司章程、协议书等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目标和要求等。
对参股并负有管理职责的企业,省属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参股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省属企业各级子企业应当按照以上规定逐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 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要求 第十二条 省属企业应当制定中长期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现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第十三条 省属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积极推行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体系等,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
省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应当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风险控制体系、教育体系、监督保证体系等。
省属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控制,强化岗位培训、过程督查、总结反馈、持续改进等管理过程,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第十四条 省属企业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消除或者减少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保障职工职业健康。
第十五条 省属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包括预案体系、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支持保障体系等。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工作,落实应急物资与装备,提高企业有效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能力。
第十六条 省属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和管理方案,确保重大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第十七条 省属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制度,规范各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的频次、控制管理原则、分级管理模式、分级管理内容等。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专项治理经费和专职负责人,按时完成整改。
第十八条 省属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省属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国家和行业没有明确规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比例的省属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实际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取足够的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应当专户核算并编制使用计划,明确费用投入的项目内容、额度、完成期限、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确保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的落实,并将落实情况随业绩考核总结分析报告同时报送省国资委。
第二十条 省属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制度,严格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和培训考核制度;严格落实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第二十一条 省属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机制。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加大安全生产奖励力度,严肃查处每起责任事故,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省属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新闻发布制度和媒体应对工作机制,及时、主动、准确、客观地向新闻媒体公布事故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三条 企业制定和执行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标准等应当不低于国家和行业要求。
第四章 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制度
第二十四条 省属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的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和本的工作安排报送省国资委。
第二十五条 省属企业应当按季度、对本企业(包括独资及控股并负责管理的企业)所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并填制报表(见附件
2、附件3),于次季度首月15日前和次1月底前报省国资委。省属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实行零报告制度。
第二十六条 省属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突发事件后,应当按以下要求报告省国资委:
(一)境内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省属企业应当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快报(见附件4),按本办法规定的报告流程(见附件5)迅速报告。事故现场负责人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上一级单位负责人报告;以后逐级报告至省国资委,且每级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小时。
(二)境内由于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属企业应当立即向省国资委报告。
(三)境外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省属企业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省国资委报告。
(四)在省属企业管理的区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省属企业作为业主、总承包商或者分包商应当按本条第(一)款规定报告。
第二十七条 省属企业应当将政府有关部门对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及批复及时报省国资委备案,并将责任追究落实情况报告省国资委。
第二十八条 省属企业应当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机构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名称、组成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联系方式报省国资委备案,并及时报送变动情况。
第二十九条 省属企业应当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报省国资委备案,并及时报送修订情况。
第三十条 省属企业应当将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大举措和成果、重大问题等重要信息和重要事项,及时报告省国资委。
第五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与奖惩
第三十一条 省国资委参与省属企业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并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及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负责落实或者监督对事故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
第三十二条 省国资委组织开展省属企业安全生产督查,督促省属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省属企业违反本办法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省国资委根据情节轻重要求其改正或者予以通报批评。
省属企业半年内连续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省国资委除依据有关规定落实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外,对省属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第三十三条 省国资委配合有关部门对省属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举报进行调查,或者责成有关单位进行调查,依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处理。
第三十四条 省国资委根据省属企业考核期内发生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认定情况,对省属企业负责人目标责任考核结果进行下列降级或者降分处理(见附件6):
(一)省属企业负责人目标责任考核期内发生特别重大责任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或者发生瞒报事故的,对该省属企业负责人的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予以降级处理。
(二)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承担一定责任的第二类省属企业;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承担一定责任的第三类省属企业,对该省属企业负责人的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予以降级处理。
(三)省属企业负责人目标责任考核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累计达到规定事故级别的和主业从事煤炭开采百万吨死亡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对该省属企业负责人的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予以降级处理。
(四)省属企业负责人目标责任考核期内发生较大责任事故和重大责任事故但不够降级标准的,对该省属企业负责人的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予以降分处理。
(五)省属企业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考核期内连续发生瞒报事故或者发生两起以上特别重大责任事故,对该省属企业负责人的任期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予以降级处理。本办法所称责任事故,是指依据事故调查报告及批复对事故性质的认定,省属企业或者省属企业独资及控股子企业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安全事故。
第三十五条 对未严格按照陕西省和行业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省属企业,省国资委从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业绩利润中予以扣减,并予以降分处理。
第三十六条 授权董事会对经理层人员进行目标责任考核的省属企业,董事会应当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经理层人员目标责任考核,与绩效薪金挂钩,并比照本办法的安全生产业绩考核规定执行。
董事会对经理层的安全生产业绩考核情况纳入省国资委对董事会的考核评价内容。对董事会未有效履行监督、考核安全生产职能,企业发生特别重大责任事故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省国资委对董事会予以调整,对有关董事予以解聘。
第三十七条 省属企业负责人目标责任考核中因安全生产问题受到降级处理的,取消其参加该考核省国资委组织或者参与组织的评优、评先活动资格。
第三十八条 省国资委对安全生产相对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最好水平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省属企业予以表彰。
第三十九条 省国资委对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第三条的规定执行。国务院对特殊行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公共事件等级划分按《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附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中安全事故类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境外省属企业除执行本办法外,还应严格遵守所在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国资委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本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补充规定
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补充规定
时间:2007-12-27 文章来源:国资委业绩考核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
国资发考核[2007]224号
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补充规定》的通知
各中央企业:
为推动中央企业第二任期考核工作上水平、更规范、更精准,引导中央企业以同行业先进企业为标杆,通过持续改进,逐步达到标杆企业的先进水平,完善目标确定机制,我委在认真总结第一任期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补充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有关要求,合理确定第二任期考核目标值,提高考核工作水平。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补充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引导中央企业准确、合理地确定任期考核目标值,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和执行情况,特制定本补充规定。
一、任期考核目标值确定原则
(一)稳步发展原则。在继续改善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上,鼓励企业认真分析所处运行环境和发展阶段的目标要求,抓住机遇,稳步发展,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二)行业对标原则。按照“同一行业,同一尺度”的要求,引导中央企业以同行业先进企业为标杆,通过持续改进,逐步达到标杆企业的先进水平。
(三)鼓励先进原则。对于目标值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企业,降低加分难度;对于目标值处于行业落后水平的企业,提高加分难度。
(四)精准考核原则。按照提高预算管理和战略管理水平的要求,引导企业把实际完成值与考核目标值的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基本指标的计分规则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
1.根据《考核办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目标值原则上不低于前一任期考核目标值和完成值的平均值,凡满足这一条件,该项指标按《考核办法》附件2计分。
2.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目标值低于前一任期考核目标值和完成值的平均值,该指标按以下规则计分:
(1)目标值比前一任期考核目标值和完成值的平均值低30%(含)以内的,企业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40分;超过目标值时,每超过0.5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7分。完成值低于目标值但高于100%时,每低于0.4个百分点扣0.5分,最多扣4分;完成值低于100%时,每低于目标值0.4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8分。
(2)目标值比前一任期考核目标值和完成值的平均值低30%-50%的,企业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40分;超过目标值时,每超过0.6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6分。完成值低于目标值但高于100%时,每低于0.3个百分点扣0.5分,最多扣4分;完成值低于100%时,每低于目标值0.3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8分。
(3)目标值比前一任期考核目标值和完成值的平均值低50%(含)以上的,企业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40分;超过目标值时,每超过0.7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5分。完成值低于目标值但高于100%时,每低于0.2个百分点扣0.5分,最多扣4分;完成值低于100%时,每低于目标值0.2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8分。
(4)目标值低于100%的,企业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40分;超过目标值不予加分;低于目标值时,每低于0.1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8分。
3.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目标值低于前一任期考核目标值和完成值的平均值,但属于以下情形之一的,该项指标仍按《考核办法》附件2计分。
(1)企业目标值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2)企业受行业发展周期影响,任期内行业整体收入出现负增长,目标值高于同行业企业平均值;
(3)企业前一任期企业该指标增幅较大(高于中央企业平均增长水平),任期目标值高于中央企业目标值平均水平;
(4)企业国有资产总量基数较高(高于中央企业户均水平),任期目标值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5)企业主要投资项目建设周期超过2个考核任期。
(二)三年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下同)平均增长率。
1.根据《考核办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三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目标值原则上不低于前一任期考核目标值和完成值的平均值,凡满足这一条件,该指标按《考核办法》附件2计分。
2.企业三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目标值低于前一任期考核目标值和完成值的平均值,该指标按以下规则计分:
(1)目标值比前一任期考核目标值和完成值的平均值低30%(含)以内的,企业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20分;超过目标值时,每超过1.1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3分;低于目标值时,每低于0.9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4分;
(2)目标值比前一任期考核目标值和完成值的平均值低30%-50%的,企业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20分;超过目标值时,每超过1.2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2分;低于目标值时,每低于0.8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4分;
(3)目标值比前一任期考核目标值和完成值的平均值低50%(含)以上的,企业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20分;超过目标值时,每超过1.3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1分;低于目标值时,每低于0.7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4分;
(4)目标值为负增长的,企业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20分;超过目标值不予加分;低于目标值时,每低于0.5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4分。
3.企业三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目标值低于前一任期考核目标值和完成值的平均值,但属于以下情形之一的,该指标仍按《考核办法》附件2计分。
(1)企业目标值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2)企业受行业发展周期影响,任期内行业整体收入出现负增长,目标值高于同行业企业平均值;
(3)企业前一任期增长水平较高(中央企业平均增长水平以上),任期目标值高于中央企业目标值平均水平;
(4)企业规模或增长基数较大(中央企业户均水平以上)但实际完成值高于对标企业平均值水平。对标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国内同类企业较多企业,根据国资委公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与同期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对标,达到平均值以上的,仍按《考核办法》附件2计分;达到优秀值的,该指标直接加满分。
②国内同类企业较少、样本数量不足企业,由企业推荐、国资委审核选定12户国内外同行业企业对标,同期营业收入增长率达到平均水平以上的,仍按《考核办法》附件2计分;达到优秀水平的,该指标直接加满分。
③企业情况较为特殊、国内外可比性较低,在中央企业同类企业内进行比较分析,同期营业收入增长水平达到同类平均水平以上的,仍按《考核办法》附件2计分。
(5)企业主要投资项目建设周期超过2个考核任期。
三、分类指标的基本要求
分类考核指标应设置为2个。指标的选择应体现行业特色和突出企业管理“短板”,目标值的确定应努力体现行业先进性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对于目前只选择了1个分类指标的企业,可根据行业特点,从以下分类指标中选取。
1.工业类企业的分类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比重、流动比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技术投入比率和单位产值能耗等。
2.航空类企业的分类指标:座公里收入水平、流动比率、人均利润等。
3.水运类企业的分类指标:总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人均利润等。
4.电力类企业的分类指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人均利润等。
5.商贸企业的分类指标: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比重、总资产报酬率、人均利润、总资产周转率等。
6.科研设计企业的分类指标:高级技术人才占职工比率、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比重、人均利润等。
(二)分类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的,完成考核目标值则可直接加满分。达不到行业先进水平或管理水平没有提高的,视指标实现的难易程度,适当调整加减分标准。
四、增加约束性指标
为落实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和科技进步责任,规范企业有序开展竞争,在任期考核中,适当增加约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为必须完成的指标,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将予以扣分处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五、修改未完成考核目标的计分办法
凡有1项指标未能完成考核目标,则该指标按《考核办法》计分;其他指标虽然完成目标,但也只得基本分;企业综合得分不再乘以难度系数。计分公式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的综合得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指标得分+三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指标得分+任期内三年的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指标得分+分类指标得分。
六、其他事项
(一)2008年将执行新会计准则,从2008年起,主营业务收入统一改为营业收入。
(二)由于执行新会计准则而导致企业合并报表口径不一致,在计算收入增幅时将期初数按同一口径进行还原。
(三)在考核期内,企业发生经国资委批准的重大资产重组、整体上市等事项,在确定考核结果时将酌情考虑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四)为促进考核工作更加精准,对申报目标值与实际完成值差异过大的企业,扣减考核得分。扣除合并、重组、结构调整和会计准则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后,企业目标值与实际完成值差异过大的,扣减该指标0.1-2分,其中:目标值超过中央企业任期实际完成平均值的,扣减该项指标得分0.1-0.5分;目标值低于中央企业任期实际完成平均值但高于任期平均水平的,扣减该项指标得分0.5-1分;目标值低于中央企业任期平均水平的,扣减该项指标得分1-2分。本款不受其他条款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