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
动量守恒定律
(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我所说课的内容是动量守恒定律
(一),我所使用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审核通过的高中物理选修3—5,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第二节动量守恒定律
(一)。由于课改及教材改编,动量守恒定律不同于从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不利于学生顺利地去认识现象,建立概念与规律的传统讲法,事实上动量守恒定律本身就具有实验基础独立的物理定律,我的教学设计基于改造实验案例二的 “实验演示”教学模式实践活动突出了体现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强调物理学中“不变量”的思想,设置情景、问题与学生交流探讨,纠正对事物的理解产生错误的所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发展对学科的兴趣与热情,培养交流协作能力的教学设计思想。
正因为如此,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及教材知识板块构成,本节在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动量概念,并从物理学史角度加以认识。通过例题提出动量的变化,加深对动量是矢量的认识,并在计算动量的变化时注意它的矢量性、动量的概念与力学系统、内力、外力的基础上导出动量守恒定律,提出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由于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只需考虑物体相互作用前后的动量,不考虑相互作用过程中各个细节的瞬间,即使在牛顿定律适用范围内,它也能解决许多由于相互作用难以确定而不能直接应用牛顿定律解决的问题。这正是动量守恒定律的优点和特点,同时为我们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在整个物理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该节与运动学、机械能守恒定律、原子物理等各模块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各知识的交汇点与穿插点,以及是各个知识点的思维拓宽处,所以在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中站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我所面临的学生通过前面模块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知道物体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运动类型,初步的实验设计、操作与分析能力。同时碰撞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运动类型也有生活感知,且在必修2中《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一章中有类似的模型;并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对碰撞不变量有所探讨的知识基础;已经形成自己的思想,对事物有一定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己的观点的年龄阶段情感特点;但存在对动量的方向性的确定不透彻,对前期所学习的一些物理基本概念不是分得很清楚,对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条件的掌握的学习障碍,为应对这些问题所采用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情景,分组讨论与归纳的教学策略,形成“一 + 一 =3”模式的教学特点,即学生占主体,教师设置问题与情景,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全班交流,由教师总结得出知识点;最后留3分钟解决学生前次课或该次课提出的不清晰点。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了: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动量的表达式及其物理符号的含义;
2、知道关于动量的物理学史;
3、知道与塑造“力学系统”这一物理模型;
4、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与表达,知道定律的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
5、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动量概念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了解归纳与演绎两种思维方法的应用;
2、参加小组探讨、师生互动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具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
1、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物理规律进行分析比较与联系,养成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
3、培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的三维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确定这节教学重点:
1、掌握动量的表达式及式中各物理符号的含义;
2、知道“力学系统”这一物理模型,理解外力与内力;
3、掌握动量守恒定律,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确定这节教学难点:
1、知道动量为矢量,掌握其方向的判定;
2、明确q=mv式中v表示瞬时速度;
3、掌握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满足的条件;
基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运用物理的“实验探究”、“类比推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而使用了演示法、设问法、对比法;采用演示实验引导、分组讨论、问题设置和情景模拟相结合,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1、认真研习《物理课标》、《教师用书》及《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仔细揣摩教材该章节,分析其“隐藏”知识点,找出本节与整套物理知识模块的交汇点;
3、分析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和已具备的分析探索能力及已具备的认知特点;
4、准备演示实验器材(在课前放置于讲桌下);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所使用的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视频)、自制半定量研究一维碰撞实验装置(四枚象棋子)、牛顿摆、小车。
教学过程图:
我所说课内容到此结束„„.
第二篇:《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庄儒波
一、说教材
力对空间和时间的积累,是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在《物理》选修本中,先介绍描述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动量定理,之后深入介绍了物体相互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这是高中学生所学习的自然界中四个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因而它具有特殊的地位。
教材选取两体问题中的碰撞模型,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导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的一维表达式,再将结论拓展为多体、两维情况,较全面地介绍了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要广泛得多,它不仅和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适用于宏观低速系统,也适用于牛顿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宏观高速系统及微观系统。教材还详尽地介绍了动量守恒的条件,指出在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前节教材讲述的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是全章的基础知识,在中学物理中用动量定理处理的对象一般是单体,本节则将研究对象拓展到系统,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概括出动量守恒定律,因此,本节内容是上节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定律对众多的研究对象,用更为复杂的数学表述形式,深入地概括了封闭系统中的一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综合处理物理问题以及学习新的物理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动量守恒的条件,难点是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物理内涵;动量的矢量性`动量的相对性以及研究对象的系统性、物理状态的同时性。
应当指出,教材中推导一维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时,所借助的是在光滑平面上的两体碰撞模型。这个模型虽然简单,也便于学生接受,但因力学环境较简单,对揭示动量守恒的条件,特别是阐述在系统受到合外力为零时动量守恒、系统内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其所受合外力时系统动量近似守恒,显得论述不够充分。学生常在确定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条件时发生错误,不能认识认为这为是原因之一。有鉴于此,可另选受力较为复杂的两体模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下列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用一维、两体模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并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几种不同的数学表达式。
2、能力目标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判定动量是否守恒;能熟练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知道应用动量守恒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具体应用中,能注意守恒方程的“四性”:系统性、相对性、同时性、矢量性。
3、科学思维品质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研究物理量的守恒关系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物理学中的许多重要定理、定律,其本质上都是表达了一定的守恒关系。动量守恒、是自然中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这四大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它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三、说教法
1、引导探索式
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学习物理,重在理解。为使学生理解动量 守恒的概念及其守恒条件,宜采用引导探索式教学方法。由教师在关键步骤上作恰当引导,师生共同对给出一维、两 体模型中的每个单体及系统由两者构成的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单体及系统所受的合冲量;确定单体及系统的动量变化。在对单体应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引出系统动量守恒的概念,进而探索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在探索的过
程中,充分利用分析、推理的方法,通过演译论证,环环相扣地得出结论,以便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概括能力。
2、讲练结合式
在讨论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时,让学生分析具体问题,教师注意随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或有意给出错误解答,及时组织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强化有关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1、利用一维、两体模型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如图1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 粗糙,两物体具有水平速度且分别为v1、v2(设v1>v2)。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经时间t,两者速度分别为v1、v2。
(1)由学生分析两物体的受力情况(图中竖直方向为平衡态,所受重力、弹力未画出),指出其中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图中均用f1表示)。
(2)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别以A、B为对象,利用动量定理导出下列方程:
/
A:(F-f1)t=m1v1-m1v1,/
B:(f1-f)t=m2v2-m2v2。
(3)教师提出将上述两方程相加,可得:
//(F-f)t=(m1v1+m2v2)-(m1v1+m2v2)
○
教师结合模型介绍系统、内力、外力及动量守恒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1 将前述两式相加的物理意义是,把研究对象由单体扩展为系统;2 内力(一对f1)只能在v系统内的物体间传递动量,不能改变系统的总动量;3 外力(F及f)可以改变系统的总动量,且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系统动量的增量(系统动量定理,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
(4)师生共同分析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先由学生分组讨论,再由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最后总结,若使下述守恒方程成立,即有
////
2m1v1+m2v2=m1v1+m2v2
○
其必要且充分条件是:
A.F=f=0,即系统不受外力.(可将系统视为竖直方向不受外力,理想条件).
B.F-f=0,即系统虽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讨论例1(使用投影仪出示):木块A和B用一只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紧靠墙壁,在B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F使弹簧压缩如图2所示.当撤去外力F后,问:(1)A尚未离开墙壁前,A、B系统动量是否守恒?
(2)A离开墙壁后,A、B系统动量是否守恒?
(3)A离开墙壁后,A、B及地球系统动量是否守恒?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外界对系统在水平方向是否存在有作用力.答案;(1)墙壁对系统的冲量不为零,不守恒;(2)守恒;(3)守恒.
师生共同小结 注意系统性.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对象是由两个以上物体构成的系统,选取某一系统动量可能守恒,而选取另一系统动量可能不守恒;当选取两个不同的系统动量虽均守恒时,但可能选取其中一个解题较简捷.
提问(投影出示问题)若设想图1中两叠放物体在竖直方向有相同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系统在竖直方向处于不平衡状态,图中的各摩擦力仍存在,其它条件不变.问:1吗?2.2吗?1.能得到方程○在满足充要条件A或条件B时,能得到方程○(答案:均能得到)
教师进一步拓展 据上述提问可得:某一方向上动量守恒的条件:相互作用的系
统所受的外力矢量和不为零,但在该方向上不受外力或外力在该方向上的分量和为零.
3.讨论例2(投影出示例2):如图3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木块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当A木块落至某一位置时被以速度v0水平飞来的质量为m的子弹击中(设子弹未穿出),则A、B两木块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A、tB的关系是
A.tA=tB B.tA>tB C.tA<tB D.无法比较
重点分析A与子弹构成的系统:(1)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动量守恒.(2)竖直方向:子弹击中瞬间A在竖直方向的速度v1,击中后共同速度为v2,击中经历的时
2有(m+M)gt=(M+m)v2-Mv1.由于重力(m间为t,则依方程○+M)g为有限量,且t极小,重力的冲量趋于零,故有(M+m)v2=Mv1,即竖直方向动量近似守恒.依v2<v1知选项B正确,据此有:动量近似守恒的条件: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不为零,但为有限量,且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t0),则外力的总冲量近似为零,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
4、讨论例3(投影出示例3):如图4所示,在光滑的水平上,一辆平板车载 着一人以速度v0=6m/s水平向左匀速运动。已知车的质量M=100㎏,人的质量m=60㎏。某一时刻,人突然相对于车以u=5m/s的速度向右奔跑。求人奔跑时车的速度多大?
请4名学生板演,师生共同分析可能出现的错误(或由教师给出):
错解一:
1(M+m)v0=Mv+mu
○
错解二:(M+m)v0=Mv0+m(v0-u)
○
1式中v为车相对地的速度,u为人相对车的速度.违反了动量守恒要 学生分析 ○选取同一参考系的原则.教师小结
注意相对性。由于动量的大小和方向与参照系的选择有关,因此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参考系的选取,必须选择地球或相对地球做匀速百直线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如果题设条件中各物体的速度不是相对同一参考系的必须将它们转换成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是。
2式中 学生讨论后分析 ○(v0-u)不是人奔跑时相对于地的速度.人奔跑时相对于地的速度应该是人对车发生作用后的速度,而不是人相对作用前车的速度.
教师小结 注意同时性.动量守恒定律方程两边的动量分别是系统在初、末态的总动量.初态动量中的速度都应该是相互作用前同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末态动量中的速度都必须是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学生给出正确答案:(M+m)v0=Mv+m(v-u).(M+m)v0=Mv+m(u-v).解得
v=7.88m/s 教师提问 上述两式右端第二项不同表述形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两式中均取正方向水平向右,(v-u)表示人速方向向右,(u-v)表示人速方向向左.
5.教师小结:注意矢量性。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矢量方程,对于系统内部各物体相互作用前后均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问题,应首先选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的动量取正,反之取负;对于方向未知的动量一般先假设为正,根据求得的结果再判断假设的真伪。
6.小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篇:《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1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应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比牛顿定律发现的早,应用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如可以适用于牛顿定律不能够解决的接近光速的运动问题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在牛顿定律的应用范围内的某些问题,如碰撞、反冲及天体物理中的“三体问题”等,动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够体现它简单、方便的优点。动量守恒定律作为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课(人教版)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基本体系的了解,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层教学目标
选修物理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扎实,教学要求必须达到学生参加选拔性考试的要求。但由于学生基础、兴趣、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可以依据平时学习和前提测评的考查,把学生分为A、B、C三类层次。A类为基础、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少部分学生;C类为基础、接受和自学归纳能力突出的少部分学生;B类为剩余的大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在教学中注意他们的不同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动量守恒定律分层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动量守恒定律这一应用广泛的自然规律,要达到这目的,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特点,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成立的条件。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二、教法分析
为了做到“教学得法”,让不同的学生达到各自的目标,最后达到相同的大纲要求。本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 采用目标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根据前提测评大致对学生分为
A、B、C三层;认定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本课的目标;在导学达标中对各层次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达标测评中让各层次学生有个恰当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
2. 采用循序渐进法安排教学内容。首先介绍从实验总结出来的动
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条件,而后,A类学生识记和练习;B、C类学生学习牛顿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导动量守恒定律和得出成立条件;然后根据练习由B、C类学生归纳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特点,进而得出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解题步骤,最后是各层次学生的应用解题。
3. 在知识点教学中采用重点、难点分层进行引导、设疑、提问和
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动量守恒定律及成立条件的引入,A类学生采用直接介绍,B类学生引导其阅读课本理解,对C类学生设疑提示,尝试推导,加强知识的应用;在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和解题步骤的教学中通过练习引导、提问,由B类和C类学生完成,A类学生理解。
4、在达标测评和作业中,注意知识点和难度分层,如测评第4题,难度较大,目的是使B、C类的学生加深对选择参照物的认识。同时注意学生完成情况的反馈和师生的交流。
三、学法分析
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实际,充分调动自身心、脑、手、口、2 眼的积极性,更容易主动地掌握重点和难点。在学习中,学生采用了以下的学习方法:
1、A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要贯彻两个为主。识记为主,记忆动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条件,记忆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和一般解题方法;训练为主,自己对识记的知识能够较简单的应用。推导、归纳为辅,知识熟练后自己在课后进行。
2、B、C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是贯彻两个为主。学生理解为主,不仅仅是记忆动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条件,记忆动量守恒定律的特和一般解题方法,而且学生注重根据教师的引导、提问、设疑,通自己的思考、判断、归纳等达到理解的目的;训练为主,在训练中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如测评第4题,对三种解法加以比较),使自己对识记理解的知识进一步巩固。
四、教学程序
采用目标教学法组织教学
第四篇: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1高中一年级物理新教材按知识的逻辑性重新把高三年的一些内容放到起始年段来讲述,当然在难度、深度方面有所不同,讲述的方式方法也有巧妙的安排,如该回避的尽量不予提及、该简化的毫不保留、大胆下放一些内容作为选修教材等等,故把握好高一物理教材的度至关重要,下以一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教学法为例,加以阐述,以食读者。
一、教材地位:
1、本课是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七章第四节;主要内容是讲授“动量守恒律”在碰撞、爆炸等内力?>外力这类题型中的应用。
2、地位:“动量守恒律”是大自然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普适基本规律之一。它反映了系统相互作用对时间的累积(F?t)总和为零的这么一个定律,近代研究表明守恒律来源于对称性;考虑教材编排的系统性,书上从牛顿运动定律中导出动量守恒,然而其适用范围却比牛顿运动定律广泛得多----不论是变力还是恒力、不论是哪个参照系、不论是高速或低速,宏观或微观系统等都可以使用;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无需虑及中间细节,只需注意始、末态,具有简捷方便的独特优势,为处理力学(含后续学习的电力、磁力)问题辟开了一新的思维方法。本课是“教纲”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故应教好本课。
3、编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继学生学习了“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之后,通过应用守恒定律解决碰撞等实际问题达到掌握该定律的一节习题课-----旨在加深对动量及守恒条件的理解、进而熟练地应用守恒定律列式求解相关定量问题。
4、依据教纲对本节的“B”级要求、教材的编排,本节教学目标可定为:〈1〉知识目标:学生要会用动量守恒律处理一维碰撞、爆炸等两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即
会确定系统、分析相互作用过程(初、中、末态)物体的受力,从而判定系统动量为什么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律的矢量性、同时性(“一边一时”),正确写出已知条件、守恒方程、求得未知量;知道守恒律解题优点所在。书P127
好学教育-专业,权威,高效,分享-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
好学教育:
〈2〉能力目标:提高解题能力即读题、析题、图景想象等能力,掌握解题步骤、解题表述等科学思维习惯及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辨证唯物主义实践观。5、教学重点:正确列出动量守恒方程及应用守恒律解题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
<1>如何使学生深刻领悟一维矢量的运算方法--------化为标量(代数)运算。<2>初动量、末动量的理解及确定二、教法说明:
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阅读指导、练习、实验及多媒体放映等教学方法。教法选择的依据:<1>应用讨论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渗透合作、共赢的思想,调动积极性:作为知识应用课,正是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求得共识,本课应让学生读题并讨论----分析系统动量是否守恒?加深对知识应用的领悟。有些老师处理问题时也是在讨论、自学中完成的。
<3>通过观看实况录象(打台球、挂车等)、观察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碰撞等实验引起同学们对碰后物体速度求解的兴趣,让同学们认识到本课学习的意义;通过直观模拟碰撞现象给学生以更多的感性认识,变抽象为具体,多维度化解教学难度,加深对规律应用(知识)的记忆。
好学教育-专业,权威,高效,分享-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
好学教育:
<5>人类对经历过的挫折总是记忆犹新,本节可以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求解,通过学生动脑、动手演算,比较、讲解不同学生的答题错误,特别是对动量矢量性的疏忽和运算错误,进行有目的的强化,以期突破本节的难点。如对书上【例2】设具体数字而让学生解答,待出现答题错误时加以纠正;也可做这样的理想实验:站在悬崖边的人,给他一个动量,他将如何运动?引出对方向性的思考,如此种种让学生牢固烙上动量是矢量动量守恒律是矢量式的印象。
本节内容在高三教学中还须深化,考虑高一学生各方面能力限制(如数学、语文能力等),教学所涉及的习题尽可能过程清晰、系统(对象)容易确定;
只要求到一维两物体的题型,系统只有某方向动量守恒的问题尽量回避;守恒定律中速度相对性及变质量问题高一年不予提及;
知识的综合只牵涉到平抛或竖直上抛即可,且作为较高要求,应放在另一节练习课上。
三、学法设计:
本课的教学要培养科学的读书及解题方法,力求养成规范答题习惯,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定律导出的简单复习,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即从本质上明确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原理上真正理解定律的适用条件(比牛顿运动定律更广);
通过解答实际题目的训练,培养审题能力、养成注重过程分析注意整体思维和严谨解题步骤的习惯,克服边审题边列方程的缺陷,形成按时间并列型思路列已知量的方法;
引导题后小结------“题后思”,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即守恒律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确定对象确定过程并分析确定正方向并写出已知列方程求未知量。
高一学生喜好表现,可以通过对不同层次教学对象课堂作业的投影、讲评,可激发学者“愿学”的情感,让大家学有所获有所得,多层面提高学力。
注意由浅入深、按步解答、适当降低、抓好反馈落实的环节,注意归纳,给予机会提高自信心以激发差生学习情绪,解题时易出现的混乱问题有二:一是符号问题,强调设正方向,若未知量方向已明确则未知量字母只代表大小即可,若未知量方向不明,则未知量字母含有大小和方向,依得出的结果再行分析;二是守恒方程“一边一态”的问题,解决办法是严格列出已知,作图辅助思维。
把例题及课堂练习发到学生手上,适当选择1-2题综合型题目(两个以上知识点),鼓励好生上台讲述,多完成难一点作业,籍以调动优等生的积极性。
好学教育-专业,权威,高效,分享-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
好学教育:
在上述关于教材、教法、学法等分析的基础上,我实施了这一节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
四、新教材教学的心得:
新教材把高三年级某些重要的章节都下放到了高一年来(如动量、曲线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这些内容都是要求较高且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高考重点知识,放在高一年的目的之一是保证力学知识在高中阶段的连贯性、完整性、系统性。
<2>初动量、末动量的理解及确定
<2>教学法指出:练习本身是一种知识应用,同时又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练习法应是本节的重头戏,旨在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建构物理图景、掌握严谨的解题规范籍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悟出守恒律解题的方便所在,提高解题能力。大纲中就明确指出:“做好练习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扬振宁教授曾回忆起他的大学生涯时说“勤奋地去做练习”“习题做得很多”。
<4>如果说学习要达到深透的境地,真正学有所得,学生必须在读书上狠下功夫,读书方法的渗透就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符号法、旁批法、类比法、纲领法等等;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应注意在物理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这一节课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关于碰撞、爆炸等过程叙述,进一步理解系统内力、外力、外力之和的概念,弄清初、末态的界定以及什么是相互作用前、后的总动量;通过读题指导,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挖掘隐含条件(如“一起”、“静止”、“相向”、“突然”等等),建构物理模型,逐步学会读物理书。
<6>教材教法处理注意点:
本节内容在高三教学中还须深化,考虑高一学生各方面能力限制(如数学、语文能力等),教学所涉及的习题尽可能过程清晰、系统(对象)容易确定;
只要求到一维两物体的题型,系统只有某方向动量守恒的问题尽量回避;
守恒定律中速度相对性及变质量问题高一年不予提及;
知识的综合只牵涉到平抛或竖直上抛即可,且作为较高要求,应放在另一节练习课上。
三、学法设计:
本课的教学要培养科学的读书及解题方法,力求养成规范答题习惯,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定律导出的简单复习,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即从本质上明确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原理上真正理解定律的适用条件(比牛顿运动定律更广);
通过解答实际题目的训练,培养审题能力、养成注重过程分析注意整体思维和严谨解题步骤的习惯,克服边审题边列方程的缺陷,形成按时间并列型思路列已知量的方法;
引导题后小结------“题后思”,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即守恒律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确定对象 确定过程并分析确定正方向并写出已知列方程求未知量。
高一学生喜好表现,可以通过对不同层次教学对象课堂作业的投影、讲评,可激发学者“愿学”的情感,让大家学有所获有所得,多层面提高学力。
注意由浅入深、按步解答、适当降低、抓好反馈落实的环节,注意归纳,给予机会提高自信心以激发差生学习情绪,解题时易出现的混乱问题有二:一是符号问题,强调设正方向,若未知量方向已明确则未知量字母只代表大小即可,若未知量方向不明,则未知量字母含有大小和方向,依得出的结果再行分析;二是守恒方程“一边一态”的问题,解决办法是严格列出已知,作图辅助思维。
把例题及课堂练习发到学生手上,适当选择1-2题综合型题目(两个以上知识点),鼓励好生上台讲述,多完成难一点作业,籍以调动优等生的积极性。
在上述关于教材、教法、学法等分析的基础上,我实施了这一节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
四、新教材教学的心得:
新教材把高三年级某些重要的章节都下放到了高一年来(如动量、曲线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这些内容都是要求较高且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高考重点知识,放在高一年的目的之一是保证力学知识在高中阶段的连贯性、完整性、系统性。
考虑高一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教材把这些知识编排得深理浅出,通俗易懂,既照顾科学性又兼及可读性,因而有降低知识难度的意图,特别是不涉及繁难的隐含条件较多的物理问题,着重于知识形成过程的介绍及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学时切勿想一步到位,盲目拔高,应遵从直观简洁的理论实质及准确叙述有实际意义的应用练习巩固,把握好度(特别是梯度),重在激发学习兴致。
粗看起来教材似乎又回到了80年代全日制十年制高级中学的教材编排顺序,细细品味,却是螺旋式上升了一大台阶:屏弃了过于枯燥的理论论述;吸取了近几年各方面最新最好的教育教学精华;溶入了颇具时代气息的生产生活实例及最新科技成果;体现了教育教学革新的趋势,是对以往教材的大洗礼。
教科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大众性,特别是“阅读材料”和“做一做”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5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地位及作用: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应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比牛顿定律发现的早,应用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如可以适用于牛顿定律不能够解决的接近光速的运动问题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在牛顿定律的应用范围内的某些问题,如碰撞、反冲及天体物理中的“三体问题”等,动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够体现它简单、方便的优点。
处理方法:虽然3—5要求低,但是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3—5的最重要内容,做为一名物理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切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定位为: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是矢量,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培养守恒思想。
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并会用它解决问题。在讲解例题2时和学生探讨一下车辆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4、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等。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是动量守恒条件的确立。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和学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通过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学生交流展示,学生提出疑问,在自主学习中体会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物理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再进行达标训练起到巩固的效果。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示碰撞动画)、实物展示台(供学生展示用)、学案(课前要求预习)。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流程
1)整体设计
安排“知识键接(创设情景)————展示目标——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训练——课后巩固训练”进行,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的主导地位。
2)环节设计(主要是知识键接引入和重难点突破)
情景键接导入,通过两小球的一维碰撞,V2>V1,发生碰撞,问碰撞后有几种可能情况?并思考碰撞中遵循怎样的规律?(从不变量引入守恒并导出了动量的概念)
重点(1)讨论动量概念,我设计如下知识点填空,可以概括其要点。
1、定义;
2、表达式;
3、单位;
4、方向;
5、动量变化。
这些内容在引入动量概念后可以轻松自主解决。
重点、难点(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及条件
自学问题:
1、什么是系统?什么是内力和外力?
2、分析上节课两球碰撞得出的结论的条件。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们彼此平衡。气垫导轨与两滑块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1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3、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4、表达式
5、适用条件
在例题2的分析中可设计如下问题:
1、是否满足守恒条件;
2、选择正方向;
3、碰前动量;
4、碰后动量;
5、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式计算。
1)学生活动:
讨论(—)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学生在讨论中遇到问题询问老师、老师汇总
展示交流(1)教学把巡视中遇到的问题和重点问题提出来,先让或者引导其他小组会的同学给与解答,不会的教师才再给与解答。然后教师给与延伸(例题分析)
2)当堂达标训练(10分钟)学生展示答案与标准答案比较。解答有异议的问题。
3)课后设计专门的巩固训练
总结语:应及时说明:这是课前的设计,还有待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并且将在具体实施中结合课堂实际及时应变调整。
第五篇: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说课稿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说课稿1高中一年级物理新教材按知识的逻辑性重新把高三年的一些内容放到起始年段来讲述,当然在难度、深度方面有所不同,讲述的方式方法也有巧妙的安排,如该回避的尽量不予提及、该简化的毫不保留、大胆下放一些内容作为选修教材等等,故把握好高一物理教材的度至关重要,下以一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教学法为例,加以阐述,以食读者。
一、教材地位:
1、本课是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七章第四节;主要内容是讲授“动量守恒律”在碰撞、爆炸等内力?>外力这类题型中的应用。
2、地位:“动量守恒律”是大自然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普适基本规律之一。它反映了系统相互作用对时间的累积(F?t)总和为零的这么一个定律,近代研究表明守恒律来源于对称性;考虑教材编排的系统性,书上从牛顿运动定律中导出动量守恒,然而其适用范围却比牛顿运动定律广泛得多----不论是变力还是恒力、不论是哪个参照系、不论是高速或低速,宏观或微观系统等都可以使用;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无需虑及中间细节,只需注意始、末态,具有简捷方便的独特优势,为处理力学(含后续学习的电力、磁力)问题辟开了一新的思维方法。本课是“教纲”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故应教好本课。
3、编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继学生学习了“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之后,通过应用守恒定律解决碰撞等实际问题达到掌握该定律的一节习题课-----旨在加深对动量及守恒条件的理解、进而熟练地应用守恒定律列式求解相关定量问题。
4、依据教纲对本节的“B”级要求、教材的编排,本节教学目标可定为:〈1〉知识目标:学生要会用动量守恒律处理一维碰撞、爆炸等两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即
会确定系统、分析相互作用过程(初、中、末态)物体的受力,从而判定系统动量为什么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律的矢量性、同时性(“一边一时”),正确写出已知条件、守恒方程、求得未知量;知道守恒律解题优点所在。书P127
好学教育-专业,权威,高效,分享-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
好学教育:
〈2〉能力目标:提高解题能力即读题、析题、图景想象等能力,掌握解题步骤、解题表述等科学思维习惯及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辨证唯物主义实践观。5、教学重点:正确列出动量守恒方程及应用守恒律解题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
<1>如何使学生深刻领悟一维矢量的运算方法--------化为标量(代数)运算。<2>初动量、末动量的理解及确定二、教法说明:
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阅读指导、练习、实验及多媒体放映等教学方法。教法选择的依据:<1>应用讨论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渗透合作、共赢的思想,调动积极性:作为知识应用课,正是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求得共识,本课应让学生读题并讨论----分析系统动量是否守恒?加深对知识应用的领悟。有些老师处理问题时也是在讨论、自学中完成的。
<3>通过观看实况录象(打台球、挂车等)、观察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碰撞等实验引起同学们对碰后物体速度求解的兴趣,让同学们认识到本课学习的意义;通过直观模拟碰撞现象给学生以更多的感性认识,变抽象为具体,多维度化解教学难度,加深对规律应用(知识)的记忆。
好学教育-专业,权威,高效,分享-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
好学教育:
<5>人类对经历过的挫折总是记忆犹新,本节可以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求解,通过学生动脑、动手演算,比较、讲解不同学生的答题错误,特别是对动量矢量性的疏忽和运算错误,进行有目的的强化,以期突破本节的难点。如对书上【例2】设具体数字而让学生解答,待出现答题错误时加以纠正;也可做这样的理想实验:站在悬崖边的人,给他一个动量,他将如何运动?引出对方向性的思考,如此种种让学生牢固烙上动量是矢量动量守恒律是矢量式的印象。
本节内容在高三教学中还须深化,考虑高一学生各方面能力限制(如数学、语文能力等),教学所涉及的习题尽可能过程清晰、系统(对象)容易确定;
只要求到一维两物体的题型,系统只有某方向动量守恒的问题尽量回避;守恒定律中速度相对性及变质量问题高一年不予提及;
知识的综合只牵涉到平抛或竖直上抛即可,且作为较高要求,应放在另一节练习课上。
三、学法设计:
本课的教学要培养科学的读书及解题方法,力求养成规范答题习惯,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定律导出的简单复习,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即从本质上明确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原理上真正理解定律的适用条件(比牛顿运动定律更广);
通过解答实际题目的训练,培养审题能力、养成注重过程分析注意整体思维和严谨解题步骤的习惯,克服边审题边列方程的缺陷,形成按时间并列型思路列已知量的方法;
引导题后小结------“题后思”,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即守恒律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确定对象确定过程并分析确定正方向并写出已知列方程求未知量。
高一学生喜好表现,可以通过对不同层次教学对象课堂作业的投影、讲评,可激发学者“愿学”的情感,让大家学有所获有所得,多层面提高学力。
注意由浅入深、按步解答、适当降低、抓好反馈落实的环节,注意归纳,给予机会提高自信心以激发差生学习情绪,解题时易出现的混乱问题有二:一是符号问题,强调设正方向,若未知量方向已明确则未知量字母只代表大小即可,若未知量方向不明,则未知量字母含有大小和方向,依得出的结果再行分析;二是守恒方程“一边一态”的问题,解决办法是严格列出已知,作图辅助思维。
把例题及课堂练习发到学生手上,适当选择1-2题综合型题目(两个以上知识点),鼓励好生上台讲述,多完成难一点作业,籍以调动优等生的积极性。
好学教育-专业,权威,高效,分享-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
好学教育:
在上述关于教材、教法、学法等分析的基础上,我实施了这一节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
四、新教材教学的心得:
新教材把高三年级某些重要的章节都下放到了高一年来(如动量、曲线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这些内容都是要求较高且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高考重点知识,放在高一年的目的之一是保证力学知识在高中阶段的连贯性、完整性、系统性。
<2>初动量、末动量的理解及确定
<2>教学法指出:练习本身是一种知识应用,同时又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练习法应是本节的重头戏,旨在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建构物理图景、掌握严谨的解题规范籍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悟出守恒律解题的方便所在,提高解题能力。大纲中就明确指出:“做好练习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扬振宁教授曾回忆起他的大学生涯时说“勤奋地去做练习”“习题做得很多”。
<4>如果说学习要达到深透的境地,真正学有所得,学生必须在读书上狠下功夫,读书方法的渗透就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符号法、旁批法、类比法、纲领法等等;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应注意在物理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这一节课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关于碰撞、爆炸等过程叙述,进一步理解系统内力、外力、外力之和的概念,弄清初、末态的界定以及什么是相互作用前、后的总动量;通过读题指导,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挖掘隐含条件(如“一起”、“静止”、“相向”、“突然”等等),建构物理模型,逐步学会读物理书。
<6>教材教法处理注意点:
本节内容在高三教学中还须深化,考虑高一学生各方面能力限制(如数学、语文能力等),教学所涉及的习题尽可能过程清晰、系统(对象)容易确定;
只要求到一维两物体的题型,系统只有某方向动量守恒的问题尽量回避;
守恒定律中速度相对性及变质量问题高一年不予提及;
知识的综合只牵涉到平抛或竖直上抛即可,且作为较高要求,应放在另一节练习课上。
三、学法设计:
本课的教学要培养科学的读书及解题方法,力求养成规范答题习惯,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定律导出的简单复习,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即从本质上明确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原理上真正理解定律的适用条件(比牛顿运动定律更广);
通过解答实际题目的训练,培养审题能力、养成注重过程分析注意整体思维和严谨解题步骤的习惯,克服边审题边列方程的缺陷,形成按时间并列型思路列已知量的方法;
引导题后小结------“题后思”,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即守恒律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确定对象 确定过程并分析确定正方向并写出已知列方程求未知量。
高一学生喜好表现,可以通过对不同层次教学对象课堂作业的投影、讲评,可激发学者“愿学”的情感,让大家学有所获有所得,多层面提高学力。
注意由浅入深、按步解答、适当降低、抓好反馈落实的环节,注意归纳,给予机会提高自信心以激发差生学习情绪,解题时易出现的混乱问题有二:一是符号问题,强调设正方向,若未知量方向已明确则未知量字母只代表大小即可,若未知量方向不明,则未知量字母含有大小和方向,依得出的结果再行分析;二是守恒方程“一边一态”的问题,解决办法是严格列出已知,作图辅助思维。
把例题及课堂练习发到学生手上,适当选择1-2题综合型题目(两个以上知识点),鼓励好生上台讲述,多完成难一点作业,籍以调动优等生的积极性。
在上述关于教材、教法、学法等分析的基础上,我实施了这一节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
四、新教材教学的心得:
新教材把高三年级某些重要的章节都下放到了高一年来(如动量、曲线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这些内容都是要求较高且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高考重点知识,放在高一年的目的之一是保证力学知识在高中阶段的连贯性、完整性、系统性。
考虑高一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教材把这些知识编排得深理浅出,通俗易懂,既照顾科学性又兼及可读性,因而有降低知识难度的意图,特别是不涉及繁难的隐含条件较多的物理问题,着重于知识形成过程的介绍及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学时切勿想一步到位,盲目拔高,应遵从直观简洁的理论实质及准确叙述有实际意义的应用练习巩固,把握好度(特别是梯度),重在激发学习兴致。
粗看起来教材似乎又回到了80年代全日制十年制高级中学的教材编排顺序,细细品味,却是螺旋式上升了一大台阶:屏弃了过于枯燥的理论论述;吸取了近几年各方面最新最好的教育教学精华;溶入了颇具时代气息的生产生活实例及最新科技成果;体现了教育教学革新的趋势,是对以往教材的大洗礼。
教科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大众性,特别是“阅读材料”和“做一做”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