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缺憾的制度
高考作文热点社会问题(1)缺憾的制度,令见义勇为难成气候
近日,一名上海小伙在火车站行义举制止小偷偷窃而受伤,却因误工遭单位辞退。这名小伙子姓吴,遭辞前在巴士五汽公司做保安。1月14日,记者联系上微博上的“吴某”吴福佳,这名28岁的上海小伙坦言,自己在公交车上当过售票员、干过保安、商场里卖过东西,这并非第一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不是第一次因“多管闲事”而丢了工作。(1月16日《新民网》)
因见义勇为误工,被公司解聘,这事怎么听起来都难顺人心,咱不说社会风尚鼓励见义勇为,就是当真出现了这样的英雄的时候,我们有时都看不到一个理想的结局。当然细究各方的争议,义举之后遭解聘也并不是一本糊涂账,就此事而言,公司有公司的规章制度,当事人“多管闲事”势必耽误了正常工作,并且吴某和女友因为“多管闲事”吵架也符合人之常情。这么看来,“多管闲事”一时间是件风险性很大的事,君不见还有消息称,见义勇为者遭被救者白眼,助人为乐者被扼上了,更有人称,人家警察都管不了的事平民老百姓就不要掺和。也罢,这样的成本下“多管闲事”真是不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可事实不都是这样的,几日前媒体就报道,深圳有位叫黄玉珍老人,跌倒在罗湖国威路上爬不起来,罗湖外语学校两名高中生罗炜和周天成毫不犹豫地将老人扶起,打车送到医院治疗后又送老人回家。1月12日上午,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罗湖区教育局、共青团罗湖区委分别给予两人各1万元的奖励慰问金、授予“助人为乐阳光好少年”的荣誉称号。你看这当是个好的结果,但这种结果是必然性还是偶然性呢?毫无疑问这不是最好的结局。以奖励的方式鼓励见义勇为已不是深圳特区的创举了,2007年开启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当是对“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道德行为的褒奖盛典,但其历时四年,给人们的感觉似乎还是世风日下,当然道德行为很难去量化,但老人跌倒不敢去扶的现象着实不少。可见,靠奖励和鼓励的方式来弘扬新风尚,不能说其“无功”,但真正碰上事情,公司可能不买账、受助者也有可能倒打一耙、见义勇为者可能屡遭报复„„所以对待这种行为,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起更加有力和周到的保障措施。
我国的很多的法律规范和政府规章都对“见义勇为”做出了法律上的认定和保护,比如“给予奖励”、“有权追偿”、“享受优待”等,但这样的制度很多情况下难见其效,其根本就在于能够实际执行的具体性条文太少。就此事而言,我们需要这样的规定,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不得解聘因“见义勇为”造成缺勤、迟到、损失等情形的成员,当然类似的还要保障“见义勇为”者不遭受报复,保障他们伤残享有因公负伤待遇等,总之就是保障义士们流血不流泪,不至于因见义勇为陷入困境。
这是不是矫枉过正?也许在更广泛的法律空间我们能找到答案,在西方国家大多把见义勇为定义为公民义务,更设立了一整套的保障性措施,而更甚者是以《波兰刑法典》为代表的,把拒绝救助定为犯罪,从义务的实施和权利的保障可谓做的善始善终。那么在当下我们的社会“老鼠过街人人自保”的时候,那些可贵的义举如果还得不到理应的保障,那打击不义之举从何谈起?而就制度建设来讲,我想一切建设性的尝试,总比看着“见义勇为者”蒙受损失要强百倍,这是法律正义的要求,也是人心
共鸣的呼唤。
高调申报见义勇为凸显制度冷漠
平时大家提倡的都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然而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一名有着20多年航运经验的老船工,却用自己的行为,颠覆了人们对这一传统价值观的认知:20年间,他曾在长江中救起近百人,从2007年开始,他就踏上了见义勇为的申报之路,虽然因政策等原因屡遭拒绝,但他仍坚持着继续申报。老人说,他希望能用自己高调的行动,来倡导更多的人行善。(2月22日《重庆商报》)
2000年7月1日施行的《重庆市鼓励公民见义勇为条例》第三条规定,对见义勇为概念的界定是:不负有特定职责的公民,为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挺身而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行为。
近年来,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报道屡见报端。那些冷漠的制度,让见义勇为者心寒,也让社会蒙羞。尤其是一些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显得僵化教条。好像“见义勇为”必须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只有流血牺牲才能算上见义勇为。而为了他人利益,虽然担了风险,也付出了代价,却无法获得“见义勇为”的称号,更无法获得应有的待遇,这实在有失公平。
见义勇为制度能否网开一面
江西青年曾庆香和央视女记者一起救人被撞身亡,在提交“见义勇为奖”的申请时,由于规定所限,目击证人不得全部为牺牲者的亲属,因此,曾庆香申请北京的见义勇为奖,还缺少一名现场目击证人。为此,曾的家人紧急呼吁,希望尽快找到事故其他目击者。
(3月21日《北京青年报》)
我有点想不通,申请“见义勇为奖”,为何非要有两名现场目击证人不可呢?
如果事发当时就没有两名以上目击者,那又该如何是好?难道就因此认为 “见义勇为”的行为是子虚乌有的么?
从舆论上讲,这件事都经媒体采访报道并引起社会关注了,人们已经公认曾庆香是见义勇为,这些,我认为也可以作为授予曾庆香申请见义勇为奖的依据。
再退一步说,这是一起特殊的交通事故,既然当事人申请见义勇为奖需要其他目击证人,负责办理的民政部门可否代为出面,通过一定渠道找到目击证人呢?
至少,可以主动到交管部门了解一下,看交管部门处理事故时是如何看待曾庆香的行为的,或者,通过交管部门来找到事故责任人,由他们出面作证。如果仅靠曾庆香的家人,恐怕结果难料。
第二篇:欣赏缺憾人生故事
维纳斯是维纳斯城的一座独臂雕像,是古希腊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欣赏到这幅雕像的时候,我惊讶于自己竟完全没有对那只独臂有着遗憾的心情去观摩,反而感觉因了这缺陷,维纳斯才更显现一种独特而清冷的韵味,她全身上下焕发着知性、优雅和美丽,是那种平和、安静、宠辱不惊的美。
“风流得意之事,一过辄生悲凉:清真寂寞之乡,愈久愈增意味。”原来一直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杯酒当空,人生得意须尽欢,总觉得那样的时刻是春风满面、踌躇满志的,却不知道,得意忘形必然乐极生悲,而清规戒律彰显人生况味。
山清水秀、一马平川是一种美,平畴深谷、山峦起伏也是一种美: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是一种美,惊涛骇浪、波涛汹涌也是一种美。月满则亏,水满当溢,水至清则无鱼,人生不可能永远仕途平坦,一帆风顺,总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变故,需要我们勇敢去面对与承担,学着欣然接受命运赋予的缺憾,才更能够体会人生的意味。
盲人虽然眼瞎,然而听力特别敏感:聋子尽管耳背,然而视觉份外敏锐:孩子纵使年幼,然而心灵异常纯净。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就会打开一扇窗。”人生自古,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求圆满,接受缺憾、欣赏缺憾,欢喜阳春白雪,也爱怜黑暗魅影,在世事沧桑、颠沛流离之中,执心平气和的态度,淡然面对人生的不完美。
第三篇:教学是一种缺憾
教学是一种缺憾
——《十五从军征》教学案例谈
当我们的教研活动进行到今天的时候,我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感动于大家一学期对我工作的支持,感动于大家对教学事业的追求,我是本学期教研活动的最后一位发言人,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十五从军征》教学过程,来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和缺憾。
一、激情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播放歌曲《回家真好》片段,让学生欣赏:好想加快步伐/往熟悉的方向回去/有一个家能够回去真好/家人的爱永远不减少/关切的慰问或安慰的拥抱/受伤后是最好的治疗/有一个家能够回去真好/家的温暖是不会熄灭的光芒/让我又重燃了希望„„
师: 歌曲表达了什么感情?你听了有什么话要说?(师生共同引出:家是“快乐的城堡”,是“心灵的港湾”,是“精神的后花园”等)师:回家的感觉真好!然而你们知道吗?对有的人来说,回家并不意味着幸福、快乐,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窥探一位老人回家后的心灵世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6页——(教师板书课题)(此环节我重在引导学生激发情感,让他们从幸福的回忆中一下子跌入冰冷的深渊,从而触动孩子的心灵世界。)
二、破解题意,咬文嚼字激感情
1、读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
2、那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酝酿情
1、十五岁被征从军离开家乡,当他回家时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生字的音。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为止。汇报。正音。指名读诗。齐读诗。
2、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学生自学)
3、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
4、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生自己试着说一说)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这个环节我重在尝试我们学校总结的古诗教学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学的自在,学的轻松,学的自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品词析句,对话文本悟诗情
1、诗读了好几遍了,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诗的感觉,你会用哪个词?(悲伤„„)
2、诗中的主人公十五岁从军什么时候才得以回家?(板书:八十始得归)他当了多少年的兵?(生:65年)。65年啊,两万三千七百二十五个日日夜夜啊,这是人生绝大部分的岁月。这样漫长的岁月,他是怎样度过的呢?
3、老兵回到家乡,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汇报。
4、汉代连年征战,民不聊生。曹操的《蒿里行》这样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老兵的遭遇仅仅是他一个人、仅仅是他一个家庭吗?
5、是什么原因造成百姓们悲惨的生活呢? 残酷的战争使无数的家庭成了——出示:松柏冢累累
(背景音乐响起)师:用你们动情地诵读展现老兵的悲苦吧!能背吗?(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申文章内涵,让学生对战争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总结全课,感悟内涵升华情
1、听到老兵的悲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感触和想法。此刻,望着默默流泪的老人,你想对他说什么?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
2、无论是怎样的战争,带给百姓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难,因此,渴望和平,是从古至今,咱们每一个老百姓共同的心愿。然而今天的世界上,依然硝烟不断,依然有无数的家庭因战争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而又温暖的大家庭里,能为这些饱受战争残害的人们做些什么呢? 反思本节课成功的地方:
1、按照我校的古诗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我感到得心应手,同 时学生也易于接受。
2、学生能够切实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寻找原因,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了条件,给予了充足的机会,教给了方法。主要表现在:
① 初读诗歌后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己解决字音问题。② 理解词义时,先让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尝试着自己解决,最后记下自己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解决。
③ 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如:让学生想象老人征战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体会服役时间久。让学生想象“松柏冢累累”的景象,感受整个村子的凄凉。让学生想象老人一边做饭,一边会想些什么,体会老人此时绝望的心情。让学生一边读一边 想象画面等等。这样的机会就为学生插上了思维的翅膀。
3、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理解了诗的意思,能做到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古诗。
4、最后让学生发表对战争的看法,提升主题。教学中所显出的最大的不足:
就是我与学生没有完全融在一起,交流不是很默契。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不断地在修改自己的教案、课件,但仍然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思维习惯掌握的不透,使有些课堂预设效果不佳。这时,我切身地理解了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要备学生,所有的借鉴都要与自己的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适合自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在学生交流联想时,预设用第一人称讲述,在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删掉这一环节,有点可惜。当堂应达到背诵全诗的任务没有落实,课堂环节不太紧凑是我最 大的弱点,以后还需不断研究。
第四篇:留点儿缺憾美文
真有那种好命的女人,智慧、家庭、容貌样样上等,还遇上了同样优质的男人做老公。
男人是工程师,生得气度不凡,出手更是阔绰。求婚之日,开来一辆崭新的宝马停在女人面前,“它是你的,如果你正好需要一个不用付工资、安全可靠的男人做终生司机的话,请考虑我!”
听她讲述如此隆重的求婚仪式,在座的我们都目瞪口呆,同时心中难免有些羡慕嫉妒恨,气氛慢慢变得不咸不淡。不过这个让我们羡慕的女友又黯然道出,她的优质老公原来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闻此,有人做意味深长状。我却拍手“有过失败前例的男人会对下一次婚姻更认真,肯再动结婚的念头,可见是动了真情。你们的婚姻一定会稳定很多,可喜可贺!”气氛开始扭转,女人们均成婚姻高手安慰那个女友。
上洗手间时,与那个女友同行。我忍不住提醒:“何必将痛处给人看?”她笑得嫣然:“留点儿缺憾,会让周围人平衡很多。”
智慧与否,区别便在其中。笨女人将自己的5分优越夸张成10分,聪明女人将自己的10分幸福浓缩成9分。
人往往都有嫉妒心理,常常见不得他人好,特别是与自己关系近的人。若是不相识的人成功,大家会扑上去齐观“名人成长史”,将其当作榜样楷模,尊敬之极;若是相识的人发达,不免又换了一种态度:“他?想当年……”“这小子当初还向我借过钱呢!”
聪明如女友,与其让别人眼红,倒不如大大方方将瑕处亮尽,免去被人打探情报、四下口沫飞溅地宣传。
人非圣贤,自然有三分短。三分短处我亮完,等于控制了整个局面。像如来佛的五指山,就这么巴掌大点儿的事,你们想说便说想笑便笑想闹便闹,反正在我承受能力之内,掌控之间。
第五篇:善待生命中的缺憾
曾几何时,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光鲜外表,羡慕别人幸福和美的家庭,羡慕别人顺风顺水的人生,而对自己的人生缺憾却如刺梗喉,欲吐不能,久久不能释怀。孰不知每一个光鲜外表的后面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美无缺的,其实从自身及亲人、朋友放眼望去概莫如此。
但太太却患有不孕症,有的人家财万贯有的是钱可惜子孙不孝,经常在外惹是生非,有的人官运亨通仕途顺利但却得意忘形锒铛入狱,还有的人一辈子争强好胜样样不甘人后子女却不着调一是无成。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缺憾,即使你不想要它,它依然会如影相随。以前我经常哀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一个一个的缺憾,有时甚至是苦恼的不能自拔。后来我从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使我感同深受,受益无穷。他说,“如果你能宽心接受,慢慢用心地体会这些生命中的缺口,你便会发现它们其实是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谦卑和怜恤别人”。
人生真的很残酷,但我们有时会因这些痛苦的回忆使本来在平行线上行走的人而结成一个一个的网络,正是这些生命中的缺憾使我们在逆境中变得坚韧、自立、宽容、理解。
人如果没有缺憾会变得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人如果没有沧桑就无法自立自强、成长成熟,是生活中的缺憾教会了我们要理解别人、宽容怜悯、去安慰遭遇不幸、遭遇生命缺憾的人。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去羡慕别人如何如何,要紧的是正确对待我们生命中的这些缺憾,有时这些缺憾会被我们灰暗的心情放大了许多,其实静下心来想想,这些事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谁家没有烦心事,谁也没
上别人家过上几天,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关键是我们能否接受它善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