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昆曲

时间:2019-05-14 15:3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欣赏昆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欣赏昆曲》。

第一篇:如何欣赏昆曲

如何欣賞昆曲—抛磚引玉

一、昆曲概述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清代以來被稱為“昆曲”,現又被稱為“昆劇”。昆曲是我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際(14世紀中葉)即產生於江蘇昆山一帶,它與起源於浙江的海鹽腔、余姚腔和起源於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

昆山腔開始只是民間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區域,開始只限于蘇州一帶,到了萬曆年間,便以蘇州為中心擴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並逐漸流布到福建、江西、廣東、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萬曆未年還流入北京。這樣昆山腔便成為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

昆曲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上演劇碼。其中有影響而又經常演出的劇碼如:王世貞的《鳴鳳記》,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鄣記》、《南柯記》,沈璟的《義俠記》等。高濂的《玉簪記》,李漁的《風箏誤》,朱素臣的《十五貫》,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另外還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戲,如《遊園驚夢》、《陽關》、《三醉》、《秋江》、《思凡》、《斷橋》等。

昆曲的音樂屬於聯曲體結構,簡稱“曲牌體”。它所使用的曲牌,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一千種以上,南北曲牌的來源,其中不僅有古代的歌舞音樂,唐宋時代的大麯、詞調,宋代的唱賺、諸宮調,還有民歌和少數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為基礎,兼用北曲套數,並以“犯調”、“借宮”、“集曲”等手法進行創作。

昆曲的伴奏樂器,以曲笛為主,輔以笙、簫、嗩呐、三弦、琵琶等(打擊樂俱備)。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諧和。

俞振飛是卓越的昆曲藝術家,他具有一定的古文學修養,又精通詩詞、書、畫,他不但精研昆曲,同時又是一位京劇表演藝術家。因此他能將京、昆表演藝術融于一體,形成儒雅、飄逸、雄厚遵勁的風格,特別是以富有“書卷氣”馳譽劇壇。他深受海內外推崇的代表節日有《太白醉寫》中的李白;《遊園·驚夢》中的柳夢梅;《驚變·埋玉》中的唐明皇;《琷挑》中的潘必正;《八陽》中的建文君;《斷橋》中的許仙等,演來無不栩栩如生。

二、昆曲如何欣賞

喜歡一個東西的原因,是因為這個東西能帶來人身心的愉悅,如果單純為了學術研究,那麼就和欣賞不同了,一個是嚴謹,一個是放鬆。

1、昆曲首先是一種伴唱音樂,也就是說一定是先有詞後有曲,那麼欣賞首先就要打開你古典文學的嗅覺細胞,對古典文學感興趣,並且能理解其中的含義,才能深諳其味。舉例,長生殿聞鈴一直被稱為大官生的當家戲,先拋掉音樂性,單純說文學性,文學性中最驕人的就是它的意境,在風雨飄搖的路途之上,遙想自縊在馬嵬坡的愛人,自己撕心裂肺的那種痛苦,那種不得已的哀傷,都寄託在一片悲苦的感情中,於是在那最感人的前腔唱段中的尾聲部分,唐明皇唱到:迢迢前路愁難罄,厭看水綠與山青,妃子啊,傷盡千秋萬古青,尤其是最後的萬古青,要是聽過唱腔的人就會知道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所以聽曲,一定要對曲詞要完全爛熟於心,才能把真正的意境聽出來,才能感受到作者要表達那種意境。

2、對於昆曲美的地方我個人認為以前很多學者或者去家都沒有提到,那就是:叫人的興奮點達到高潮。

舉例牡丹亭的遊園中,很重要的一句:可知我一生愛好是天然!!其實我覺得這句話遠遠超過了姹紫嫣紅,雨絲風片,杜麗娘的心是一種浪漫的自由主義,一種對生活的熱愛,那種天性,那種美,那種超出一般禮教的情感,才是湯顯祖要表達的真理和追求,因此劇本本身的思想性和興奮點,才是昆曲教化人的無形春雨。

3、這也是個麻煩事,就是你必須對中國漢語的音韻學必須瞭解,尤其是姑蘇一帶的發音,因為很多昆曲都是用南曲,這樣有些入聲字,還有有些發音,你是一定要按照中國古代的音韻學的規律來的。

很多現代的昆曲表演者(尤其是舞臺表演者)大大弱化了昆曲的字,昆曲就是靠著字的發音來傳承的。舉例,在一出琵琶記中,賣發一折,其中有個字:資送他,我聽到復旦大學一個曲友唱成----------資送tuo,我一直以為他是錯的,結果我查了韻學驪珠,才知道我錯了,這個曲子壓的是guo---luo韻(歌guo羅luo),所以你如果對中國的韻學不瞭解,那麼你一定無法完整欣賞真正的昆曲。現在演員的昆曲基本上規範的不多,但是業餘曲友的演唱就有很多規範並且超過專業演員的地方,出現了演員向曲友學習的情況。

4、我們來說音樂的問題,這一個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昆曲演唱講究:啟口輕圓,收音純細,有空你們可以聽聽王正來的演唱,就知道什麼是收音。

比如昆曲牡丹亭中拾畫顏子樂,其中有:畫牆西正南側左,每一個字都是那麼完美,尤其是那個牆和南字,我一輩子也沒有聽過這麼美的漢字發音,那種收音和韻味,就是完全按照漢字本身的發音來譜曲,所以曲托字,字襯曲,天衣無縫。

5、多聽多學多看,我基本不看舞臺演出,因為演員的表演基本屬於---昆劇。

我們業餘曲友屬於清台,我們側重于曲+字,對於表演完全外行,所以這個需要和專業演員請教。

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昆曲=昆劇,這是完全錯誤的,老的藝人為了生存,更改了很多的昆曲原來的風貌,為了迎合演出需要,大肆更改,導致昆曲的曲貌發生了很大改變,但是曲家更注重昆曲的文學性和音樂性,完全是根據音樂和音韻來演唱!

三、昆曲的行當分三大類:旦角、生角及淨丑角。

1、昆曲的旦角行當分為:老旦、正旦、作旦、刺殺旦(又稱四旦)、閨門旦(又稱五旦)、貼旦(又稱六旦)、武旦。

老旦是年老婦人,用本嗓近似老生,和其他旦行不相通,如《荊釵記》的王母、《精忠記》的岳母、《牡丹亭》的杜母。

正旦採用本嗓,咬字吐音比較用力,有「雌大面」之稱,大都是正直剛毅的婦人如《琵琶記》的趙五娘、《竇娥冤》的竇娥、《慈悲願》的殷氏。在正旦行當中有幾個特殊的角色,違反傳統,性情尖銳的婦人特別歸成一類,她們在服裝上有一特色,是把水袖翹起不用,故稱為翹袖旦,如《爛柯山》的崔氏、《獅吼記》的柳氏、《蝴蝶夢》的田氏。

作旦是年幼的兒童,不分男女,作幼童打扮如《浣紗記》的伍子、《邯鄲夢》的番兒、《白兔記》的咬臍郎。其中咬臍郎頭帶插有雉尾的紫金冠因此也可以雉尾生應工。

刺殺旦的著名戲碼有所謂的「三刺、三殺」。刺殺他人的「三刺」是《鐵冠圖〃刺虎》的費貞娥、《漁家樂〃刺梁》的鄔飛霞及《一捧雪〃刺湯》的雪豔娘。被殺的「三殺」是《義俠記〃殺嫂》的潘金蓮、《水滸記〃殺惜》的閻婆惜及《翠屏山〃殺山》的潘巧雲。刺殺旦並非武旦,除了刺殺時有些翻撲打鬥外,演唱時必須要能準確的表現人物的個性。

閨門旦簡稱旦,嗓音講究寬而甜、腔要柔,柔中仍需有抑揚頓挫,實腔與虛腔要分明,發揮抑揚最重要的就是橄欖腔。閨門旦大都扮演美貌、含蓄又富感情的深閨少女或年輕婦人,如《牡丹亭》的杜麗娘、《玉簪記》的陳妙常、《長生殿》的楊貴妃。唱腔、白口及身段都必需在細膩莊重中表達出內心的情感。

貼旦簡稱貼,穿坎肩彩褲,系腰巾,持團扇,不帶水袖。嗓音細而脆,演唱節奏較輕快,需注意行腔運氣、步法身段。貼旦大都扮演丫環或性格爽朗的少女,如《西廂記》的紅娘、《牡丹亭》的春香、《釧釵記》的芸香,天真活潑但不逾矩,這和京劇中的花旦有很大的差別。

其他劇種的武旦只重開打,而昆曲的武旦唱念作打並重,要把動聽繁重的唱段、高難度的作功配合在精彩的開打之中。如《扈家莊》的扈三娘、《西遊記》的鐵扇公主。

2、生角指男性角色,昆曲的生角行當分為:老生(又稱正生)、外、末、冠生、小生(又可分為巾生、雉尾生、鞋皮生)、武生。

老生是年長的男性,的造形以黑三髯口為主,用本嗓,如《牧羊記》的蘇武、《滿床笏》的郭子儀、《漁樵記》的朱買臣。

外的年齡比老生更長,造形以白髯口為主,如《浣紗記》的伍子胥、《長生殿》的李龜年、《義妖記》的法海。

末是地位較次的老生,造形以黑滿髯口為主,如《荊釵記》的李成、《一捧雪》的莫成、《牡丹亭》的陳最良、《長生殿》陳元禮。

冠生是有權位功名的男性,低音用本嗓,高音用小嗓,大小嗓的交換要不露痕跡。大冠生年齡較大,帶髯口,以用嗓的方式與老生區別,如《長生殿》的唐明皇,《邯鄲記》的呂洞賓、《千忠戮》的建文帝。小冠生年齡較輕,不帶髯口,以用嗓的方式與小生區別,如《琵琶記》的蔡伯喈,《金雀記》的潘安、《牧羊記》的李陵。

小生用小嗓,又細分為巾生、雉尾生、鞋皮生等。巾生大都是風流瀟灑的文士,如《牡丹亭》的柳夢梅、《西廂記》的張君瑞、《玉簪記》的潘必正。雉尾生頭帶插有雉尾的紫金冠,如《連環記》的呂布、《白兔記》的咬臍郎。鞋皮生是指窮困潦倒的書生,如《繡儒記》的鄭元和、《彩樓記》的呂蒙正。

武生英武矯健,如《寶劍記》的林沖、《祝家莊》的石秀、《義俠記》的武松。

3、淨丑角指以油彩勾出特定造型的角色,故統稱花臉。昆曲的淨有:文淨及武淨(統稱大面或大花臉)、白麵。醜有:付(又稱二面或二花臉)、文醜及武丑(統稱小面或小花臉)。

文淨威武,如《蓮花寶筏》的尉遲恭、《千金記》的項羽,其中有幾個特殊的角色以紅色為主故又稱紅生,如《單刀會》的關羽、《風雲會》的宋太祖趙匡胤。

武淨粗獷,如《蒲葵傳》的鍾馗、《虎囊彈》的魯智深、《鐵冠圖》的李固。

白麵陰狠,全臉塗白,如《連環記》的董卓、《鳴鳳記》的嚴嵩、《長生殿》的楊國忠。

付大都是性格與外表不一的人,如《躍鯉記》中薑詩的迂腐、《水滸記》中張文遠的油滑。

文醜滑稽,如《漁家樂》的萬家春、《義俠記》的武大郎、《孽海記》的本無。

武丑靈活,如《西遊記》的孫悟空、《雁翎甲》的時遷、《連還計》中呂布的探子。

第二篇:昆曲论文

保护与弘扬昆曲文化

08020246 李腾

摘要:昆曲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和弘扬昆曲文化是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将重点讲述作者对于保护与弘扬昆曲文化的一些看法,探索出拯救民族瑰宝的新途径。

关键词:戏曲之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俱进

通过这学期昆曲鉴赏课的学习,我初步领悟到“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的魅力。昆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保护和弘扬这一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要责任。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代,昆曲淹没在流行音乐的大海之中。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复兴昆曲,弘扬传统文化。

昆曲被称为“戏曲之母”,是中国古典戏曲的经典,有高尚的艺术观赏性。对于如何保护昆曲,大概分为两种观点:

1、较多的人主张昆曲要原汁原味保护、保存起来,认为唯一的任务是挖掘、抢救、继承、保存、整理,不让遗产丢失,不让昆曲灭绝。昆曲不需革新和创新,因为她已达到应有的高峰,具有不朽的价值。古典昆曲现代化、变高雅昆曲通俗化,结果是只能损害甚至毁灭昆曲,会使昆曲面目全非,使昆曲真正价值丧失殆尽;

2、有部分人则认为昆曲应该现代化,通俗化。由于历史原因及自身原因,昆曲观众越来越少,“雅”得连雅人也看不懂读不懂。如果昆曲一成不变,就只能作为文物保护保存下来,使其纯粹化地保留,即使挖掘了,抢救了许多传统剧目,因为是遗产,只能原封不动成为和起到国粹文物保护作用,或是“克隆”下一代。

我的观点是:昆曲就是在不断与时俱进中发展起来的。固守不变只会使昆曲丧失活力,反而不利于昆曲的保护。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她是一种有思想有艺术性的产品。在新的时代和形势下,应当以其为根再长新芽,再多新花,再结新果才是继承的目的。任何事物和文化都是“与时俱进”的。昆曲从昆腔起,到昆曲而后清时昆曲是不断创新和成熟的过程,今天昆曲一些优秀“传统节目”正是前人的“新作”,是那个时代的“当代题材”,在今天人们观赏起来必然感到有很大距离。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何文学艺术,不论题材新老,只有直接或间接表现当代人思想感情,方能受到喜爱。昆曲“革新”的“十五贯”,其成功处 就是反映了“当代人”思想感情,所以不能说“革新”中有过失败例子就堵挡昆曲的创新,能不能创新结论是实践之后。

也许苏州人对自己这块热土上长出的剧种偏爱,何况曾风靡全国,如今又登上遗产宝座,这种过分的“爱”,有意无意地阻碍了研究如何革新和创新。昆曲前途,我以为既要继承,又要创新。两者并不矛盾,也不可人为地对立,将继承和创新完美地结合起来。许多文艺实践都证明了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最好的继承,不妨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着力挖掘,抢救,将历史上定型的优秀剧目整理好继承好。这些代表元、明、清典范作品,不要走样,继续演出,发挥其魅力。另方面像京剧那样大胆切入现代生活,研究“当代人”思想感情和文化需求,探索昆曲改革和创新。老剧目也可翻新,像《十五贯》那样,实是一种“自救”,这也有一种思想解放问题。即使中国昆曲也不是一个版本,北昆就是南方昆曲与北方文化结合产品。固守了就没有发展,再说任何艺术作品不可能完美无缺,何谓传统?就是原本精华和陋习的共同积累,昆曲固然具有较全面珍贵艺术价值,内容上也有因时代局限所造成的价值观,以及艺术上可研究的缺陷。继承与创新并举,在若干年努力奋斗之后,可能出现双赢的良好局面。这才是积极意义上的善待昆曲和保护昆曲的作法。保护是为了“历史文化生存”,革新是为了“当代社会生存”,昆曲也应当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渊源于元明清文明史,植根于当代实践,实是昆曲兴亡攸关的大事。

第三篇:昆曲观后感

昆曲观后感

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拉开昆曲这道帷幕,出入梦境之间,给我们今天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户。就在今天紧张繁忙的生活之中,在我们必须遵守的过于现实的秩序之外,是不是还有拥有一个婉转的空间?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唐诗、书法、昆曲,是中国人的三种“痴迷”。昆曲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从天子金碧辉煌的宫殿,到街头寻常百姓的家中,都有她的身影。如果说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时尚,那么大清王朝的时尚就是昆曲。

昆曲诞生于苏州昆山,并由此得名。她被称为“百戏之母”,因为她是最古老的一种戏剧,剧本的文学性很高。在歌和舞的结合上,她也无疑是最佳的典范。昆曲的表演体系就是载歌载舞、虚实结合、形神兼备。后来发展的戏剧都从昆曲的表演形式上汲取了养分,可以说,昆曲用她的乳汁哺育了众多的戏曲。

园林、昆曲是苏州艺术界的两大瑰宝,人们常说,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昆曲是可以听的园林。因为昆曲就和园林一样特别精致,注重细节,把这两者放在一起,便能够达到一种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状态。我想,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吧。所以,文人雅士们经常相会在幽深典雅的园林之中共赏昆曲,并时常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声: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说的是戏中词,道的是人间情。昆曲所讲述的不正是人世间的善恶美丑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句话所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意境。昆曲舞台上的一方春色,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并在陶醉中思索人生。

四百年前,著名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历尽艰辛,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剧作《牡丹亭》,广为后世传诵。其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两句唱词,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句,不仅因为它的优美婉约,更重要的是,它以悠扬婉转的昆曲唱腔,把一个身居闺阁的千金小姐思春怨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女主角杜丽娘在心灵被束缚了十六个春秋后,第一次踏入家中的后花园,第一次看到姹紫嫣红开遍的春天,在她眼中,这个春天,在断井颓垣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触目惊心!就是这样一种心情的衬托,后面的故事才徐徐展开,那梦幻中的情景才得以完美的诠释,才出现了“惊梦”、“寻梦”感人至深的一幕。戏曲专家廖奔说过这样一句话:“水会流下去,艺术会传下去,昆曲会永远地美好下去。”是啊,六百年来,她已经深深嵌入了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或许有一天,那些人、那些事都会被淡忘,但文化精髓却得以永久地保存下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财富。初一三班 曹姝

第四篇:昆曲观后感

昆曲观后感

“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又听到了这一段介绍,我们又来到了观前街的沁兰厅,来欣赏昆曲表演。

第一段依旧是《十五贯——访测》。《十五贯》是昆曲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主要讲述了娄阿鼠因盗十五贯而杀死肉店主人尤葫芦,知县主观臆断熊友兰、苏戍娟为凶手,监斩官况钟觉得内中有冤,力争缓斩。他详细调查,发现娄阿鼠破绽,继而又乔装算命先生。套出娄阿鼠杀人的口供,最后将娄带回县衙,升堂问罪,澄清了黑白是非,使杀人者伏法,蒙冤者昭雪。通过这几个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揭露了封建吏治的黑暗腐朽,发人深省。不仅如此,周总理还盛赞《十五贯》是“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榜样,它救活了昆曲。

然后,我们还看了一段打戏,叫做《三打祝家庄》,特别表现了其中扈三娘的形象。三打祝家庄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宋江攻打祝家庄,首战失利,乃约李应不助祝家庄。二次进兵,遇扈家庄阻拦,后林冲擒住三娘,扈庄求和,不助祝庄。宋江筹思破庄之计,适孙立携眷友来投,随计用里应外合,使孙立等假投庄教师栾廷玉,佯称合御梁山;又差石秀出战,故为孙立擒去,使祝庄不疑。乐和于庄内智锄祝小三,结合庄民钟离父子等内应,宋江外攻,大破祝家庄。

昆曲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好好保护。

第五篇:昆曲 观后感

观兰芽昆曲团演出的几个感受

在苏州上四年大学,而且还是学的文学类的专业,如果不听听昆曲真的是大逆不道、天理不容、罪不可赦……嗯,还有什么修饰词合适呢?单一句话来说就是:太不珍惜资源了!

因缘际会,这学期的《昆曲》选修课,老师特地请来了苏州兰芽昆曲剧团进行课堂表演,得益于选修课可以对昆曲近距离地接触。

出自对音乐的热爱,本能地在演出中我最关注的还是昆曲的伴奏乐器,据老师介绍,曲笛的演奏者是吹了20几年的“老手”,出生曲笛世家,今日一闻,果然非凡。以前在电影音乐鉴赏课有老师介绍说,电影的背景音乐在电影中有不同的作用。昆曲老师更是介绍说,曲笛是昆曲的肺。没有肺就不能呼吸,作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昆曲就只剩下干瘪瘪的人物对白。可见曲笛在昆曲伴奏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原本认为昆曲是“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这种“雅文化”本身就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是小众文化。今日科普,发现昆曲已经有600年的历史了,并且也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被人日渐重视。

昆曲在演唱上又要求极严,具有难学难传的特点,不容易普及。但演出中有三位90后,同作为90后,有人已经在舞台上为昆曲的传承贡献一己之力,对于昆曲艺术本身,没有年轻一代的弘扬和传承,就是灾难与悲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没有年轻一代的关注,就有可能失去生存的能力与空间,更会阻碍年轻一代对祖国文化认同感的树立。90后的加入无疑是给传统的昆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虽然他们的舞台经验、文化积累和唱功强调与前辈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这种文化传承的本身就是进步,就是令我们喜闻乐见了。剩下来的,就是我们给予的关注了,如果我们试着接触这种小众的雅文化,我们不难发现昆曲中文化底蕴的沉淀。昆曲中一字一句的对白都是前人反复推敲的结晶,连曲牌名的运用都有考究。虽然昆曲扮演以文戏为主,词哑戏冷,不够热闹,综合性不如后起的京剧,但是如果我们试着了解昆曲,时间久了个人文化知识内涵与艺术鉴赏能力会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昆剧中的丑角昆剧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次演出呼声最高的不外乎两位资深演员的《访鼠测字》,老演员的舞台经验相当丰富,也善于同观众进行互动,苏州方言的旁白一阵阵逗乐观众。表情变化也趋于丰富,让我们这些外行人着实过了一把瘾。看到舞台上的老年演员不用麦声音却如此洪亮,在舞台上能蹦能跳,突然感叹不仅仅是昆曲本身的生命力强盛,更是有一批真正热爱昆曲的人在作传承,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个人本来很喜欢hip pop等流行音乐,但是通过接触昆曲发现其更能陶冶个人情操,这可能比流行音乐嘻哈乐不知营养多少倍。虽然不能褒此贬彼,但是还是要惊叹流传600年之久的不断的昆曲的生命力。也更想把这种文化样式推荐给大家,希望其被大家多多重视。在日渐浮躁,文化日渐媚俗的今日,我们审美特征与昆曲艺术的审美形成对抗的态势。另一方面,对昆曲不了解甚至是一无所

知,不知道为什么演员要将一句话唱那么“久”;旋律为什么要这么“绕”;走路为什么要用那些步子„„这样就导致了我们很难从这些表演规范中感受到昆曲的魅力所在。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么美的文字,只有昆曲体现得出来。试着听听吧,你会发现600年昆曲沉淀的魅力所在。

下载如何欣赏昆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欣赏昆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昆曲教案

    昆曲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昆曲,了解南曲北曲的异同以及艺术特色;学唱昆曲,初步感受昆曲的唱腔等特点。 能力目标 :欣赏、学唱、感受、《牡丹亭》,《去家乡,望路遥》片段,唤起学生学习......

    昆曲学习体会

    昆曲课学习体会 当时选择这个课程完全是陪室友一起上课的,并且听人说易老师讲的很好,给分也高。自己的话,之前对昆曲方面既没有了解也没有兴趣,但是我知道班级里有一个女生特别......

    不能欣赏昆曲是知识分子素养上的缺憾

    不能欣赏昆曲是知识分子素养上的缺憾——关于保存和复兴昆曲的几点设想 章培恒近闻中国昆曲艺术和其他国家的18项文化遗产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

    学生昆曲观后感

    昆曲观后感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去观前街沁兰厅欣赏昆曲的表演。据说,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2001年5月8日,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

    昆曲《长生殿---弹词》

    【一枝花】 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拶得歧路遭穷败。受奔波风尘颜面黑,叹雕残霜雪鬓须白。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脸上长街,又过短街。哪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吓哈倒,倒做了......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牡丹亭》之美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欣赏昆曲表演。没想到第一次就可以看到李鸿良等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参与演出的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走......

    昆曲教学设计

    昆曲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昆曲,了解南曲北曲的异同以及艺术特色;学唱昆曲,初步感受昆曲的唱腔等特点。能力目标 :欣赏、学唱、感受、《牡丹亭》,《去家乡,望路遥》片段,唤起学生学习......

    昆曲课后感想

    戏曲文化鉴赏 领略些许春色 蒋继望21710120 最撩人春色是今天,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下悬„„懒懒的腔调,柔柔的情意,淡淡的哀怨,绵绵的诗意。我爱听这水磨的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