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全面准确把握三中全会精神试题与答案 100分
如何全面准确把握三中全会精神试题与答案(在线培训)
100分
单选
1、目前,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就主要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
2、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
3、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为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我国将推动(省级以下)地方法院„„
4、执政方式方法的转变是改革的一部分、毛泽东曾经说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摆脱政权周期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实现社会民主)。
5、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6、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7、根据总书记“问题导向”的理论和要求,改革的目的是(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8、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9、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应以对(国有资本)的监管为主。
10、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
多选
11、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国家新设的机构有(国家安全委员会、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12、对于一个完善的市场,它需要具备的要素有(参与„„、公平„„、法制„„)。
13、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有(ABCD)。
14、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内容涉及的领域有(ABCD)。
15、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若干个“进一步解放”,即(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思想)。
16、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其内涵有(不包括财政收入全部归地方政府支配)。
17、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政府需要重点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有(ABCD)。
18、目前,我国社会发展面对的挑战有(不包括国有企业数量下降,国有经济控制力严重不足)。
19、国资委应该将国有资产放在国民经济战略布局调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运营监管,实现这种监管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不包括符合领导的个人愿望)。
20、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需要处理好的基本关系有(不包括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
判断
21、在社会改革过程中,改革实践的难度与改革理论的突破程度成反比。
错误
22、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在改革中遇到与现行法律相违背的内容,可以先突破法律的约束进行改革而后修改法律。
错误
23、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
错误
24、在信息调整发达的网络社会,命令式的社会治理方式相比其他社会治理方式更加有效。错误
其余选正确
第二篇:李松林:全面准确把握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李松林:全面准确把握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四)开放
全面准确地把握开放的发展理念。《建议》提出新的举措。
第一,完善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推动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双向既有请进来,又有走出去,前提条件就是我们能够把控,这是最关键之连续。所以强调了双向开放性的经济体系。
第二,形成对外开放的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这句话你们都知道了,越是经济发达越需要法治,你只有跟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接轨,在处理矛盾的时候才更容易解决。所以今天强调了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个营商环境。
第三,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你们看看“一带一路”的建设和亚投行,美国人告诉它的小伙伴们无论如何不准加入亚投行,结果英国第一个率先加入,然后英国一加入,整个欧盟就瓦解了。最后的结果,你们看到了,韩国是第一个加入的,接着是台湾,台湾想加入,但又矛盾重重。
最后这次你们看到“习马会”里面,习近平向台湾方面做了一个允诺,还是给你们优惠,因为咱们毕竟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是血脉相融,所以我们给他一个优惠。但是台湾有的年轻人的观点是我们越开放,我们给的越多,怎么会给出来一个青年人逢中必反呢?你们别忘了,胡锦涛时期,咱们所有的省委书记、省长们都到台湾去买单的。所以后来出来台湾2014年3月18号太阳花学运之后,网上我看到他们学生的跟帖。所以这点咱们要特别注意。因此,我赞同习近平和朱立伦的观点,让年轻人这块多给点交流,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以便于在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上不至于让香港和台湾的年轻人迷失了方向,也不至于再让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国家和民族认同上迷失方向。所以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问题上,我们跟美国人做一个较量之后,美国人不得不承认。最后连日本的反对党向安倍质询的时候,安倍说我们也在考虑之中。但是为了反对我们,最后安倍还是准备自己组建一个银行来跟我们相对抗。在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打赢了翻身仗。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亚投行,我们在整个国际社会上争取了主动权,也便于我们将来人民币不能永远处在今天这个地位。
第四,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合作发展。全面准确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所以我跟我的学生讲,我说“港人治港”“澳人治澳”,能不能“台人治台”?我说千万记住了,“澳人治澳”“港人治港”是针对着外国人而言,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台人治台”就是典型的台独,所以我们是坚决反对的,而台独分子要求的就是“台人治台”。你们看到了今天的一些情况,台湾的监察院前院长郁慕明是一个典型的“统派”。所以台湾人要求“大陆人滚回去”,郁慕明说了一句话,台湾这儿还叫所谓的中华民国,你既然是台独分子,你不承认中国,你滚出台湾去。我觉得这句话讲得非常好。这是关于第四条。
第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方面我有一个私心,我希望我们的经济发展在2020年稍稍放缓一点。太快了,有时候欲速则不达。进入12860美元之后,我们就进入发达国家的标准。到了2020年我们就进入接近11000了,离12860非常之近了,进入发达以后,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缴纳的东西可跟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今天是按照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来交,以后要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来交了,所以在这块我们应该放缓一点,但是我们积极承诺国际责任和义务。
(五)共享 最后一个问题,全面准确地把握共享发展理念。在把握共享的问题,我觉得让13亿6700万人都能够享受全面小康,享受共同富裕,我觉得本身就是一个共享。在举措上,《建议》里面提了这么几条。
第一,增强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发展。这句话,保基本、均等化,这就是跟过去理念上一个很大的变化。
第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农村这块绝对是一大特点。
第三,提高教育质量。我们三中全会里面强调了教育的均等化。什么叫教育均等化?我们现在教育不均等怎么办?年轻人又说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三中全会强调教育均等化,提高教育质量里面,我们实行标准化学校建设,但是有难处。难在哪?让好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到次一级的学校去流动,你让北大老师流动到我们学校行吗?比较难。所以将来这方面还要有新的举措。
第四,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积极的就业政策。
第五,缩小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差距,我前面讲了“橄榄型”格局,应该说绝对没问题。这个举措我举双手赞成,真的让穷人变得富起来,让大家都过有房子住的生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我们建立到2050年标准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吗?所以怎么样让它更和谐?最后一条,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今天上午给大家讲的时候也说了一条,你们告诉我,今天西方的社会保障比我们是多,但是比过去而言是降了还是升了?我举一个例子就够了,2013年英国财政大臣宣布,今天二十几岁年轻人的退休年龄要到70岁,所以最后英国人立刻就有人说了,要到70岁的话,恐怕有相当一部分人拿不到退休金了。但是它为什么要延迟?没有别的,它给不起了。给不起就往后延迟。我们是女职工50,男同志60,女干部55,平均53岁退休。可是要90不死的话,你告诉我怎么办?所以最后我们也给不起,我们只能往后延迟,所以从2016年开始,我们也采取措施,退休年龄往后延迟.今天的女干部,你们都知道我们女干部已经从2015年3月份开始,往后延迟,没有55退休之说,你55身体不好退休可以打报告,所以我们今天所有的女干部副处级以上,所有的副研员、副教授、高级教师、中学的,统统是60岁退休。60岁退休是指什么?1967年以前的。1967年以后咱们单论,以后还会逐渐地,中国社科院的评定是中国的最佳退休年龄是64.3岁,至于多大?看中央文件。
我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第三篇: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
一、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和思路
(一)如何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是指导中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本报从今日起开设“新华社信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专栏,对《决定》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进行解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
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准确把握这一指导思想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内涵:
一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四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五是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三)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覆盖从现在起到2020年这8年。这是我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和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关键的8年。因此,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这次全会,特别是高度关注这次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因为,总目标不但关乎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方向,也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决定性因素。
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设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内容引人注目、内涵十分深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顶层设计,就其丰富内涵而言,包括两句话的改革目标总概括、“三个性”的改革方法论、五位一体的具体改革目标、“三个让”的改革根本目的这4个层次。
第一,两句话的改革目标总概括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简洁鲜明的总目标,同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相比,由于增加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至关重要的新目标,而格外耐人寻味、引人注目。
关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已被实践证明是唯一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体系。我们应当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制度就不需要进一步完善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就强调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30多年来,经过几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不懈奋斗,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
由于制度问题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本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具体目标和各项重大改革措施,都是聚焦“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
比如,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项制度建设方面,重申了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围绕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也提出一系列旨在完善和健全具体制度的重大措施。其中,关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都极具开创性。所有这些,都有利于从具体制度层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可以预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于全面深化改革之中,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亦即人的现代化,即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都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了,也不等于就能自然而然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正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呼唤着、倒逼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尽快实现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所强调的治理,早已有之。我们党执政以来,提出治国理政、民族区域自治等同治理相关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企业法人治理等概念。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等概念。本次全会又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等概念。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对各方面存量的和增量的治理体制机制的总
概括、总称谓。
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把我们党和国家对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有效管理,同各种范畴、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多元治理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化;二是强调提高治理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通过经济市场化、社会法治化、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科学化等途径来实现。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智能化平台来辅助实现。毫无疑问,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广泛最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必将把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提高到新水平、推进到新境界。
第二,“三个性”的改革方法论就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是总书记在去年年底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作为改革的重要方法论提出来的。此后,他又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了这一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这“三个性”写入总目标,并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和举措之中,这既体现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导,也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我国改革开放是分别从农村和沿海试点起步、点线展开的,存在系统性改革不够、全局性矛盾长期没有触及等弊端。从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来看,协同面更广、系统性更强,更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第三,五位一体的具体改革目标就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这五个方面,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全面”表明,到2020年这8年间,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的目标,就必须同时实现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后者是为前者的实现提供动力、注入活力的。
同时,还应当充分估计到,深化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就能推动实现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同人的精神进一步解放的良性互动。就能使我国西部地区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从担心不能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焦灼中解脱出来;使广大农民从没有更多财产权利、不能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后顾之忧中解脱出来;使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从不能同其他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的不公平感中解脱出来„„可以说,在本世纪第二个10年,一旦实现如此广大人群的精神解放,其势将引发的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创造活力进一步解放的广度和深度,恐怕是无法估量的。第四,“三个让”的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三个让”中的前“两个让”,是对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的重申。“三个让”中的第三个“让”,则是对党的十五大报告精神的重申。这说明,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造福人民,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思想,在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以贯之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这“三个让”组合起来,作为我们党领导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根本目的,表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面改革进程中,倡导劳动与资本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财富创造与财富分配的统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统一。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要通过不断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来实现;都要通过把社会财富的蛋糕不断做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来实现。旗帜鲜明地提出这样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根本目的,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感言时这样说:“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次全会提出的各项深化改革的部署和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庄严承诺,已经、正在、今后还更多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
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设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彰显了三个重要特点
纵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文本,梳理本次全会《决定》的内在逻辑和重大理论创新、重大实践举措,可以看到,本次全会设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彰显了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第一,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这个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既覆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篇,又突出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所包含的“六个紧紧围绕”的具体目标之中。即: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六个紧紧围绕”,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坚持“六个紧紧围绕”的正确方向,就能做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就会不断增强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激发全党全国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勇气、智慧、信心。
第二,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我们党在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方面的成功实践,为本世纪第二个10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总结借鉴这些重要经验的基础上,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自觉把握了社会脉搏、人民期待,自觉把握了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若干重大关系。这就是: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同时,《决定》还自觉把握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五位一体改革全面深化、协同推进的关系。
第三,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公约数。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对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依据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在对全面深化改革众说纷纭的种种诉求和建言中,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开出了突破思想观念束缚、利益固化藩篱和部门权力掣肘的正确药方,形成了包括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在内的聚焦点、着力点,找准了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的最佳结合点。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全面抓好落实,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必将进一步凝聚共识、凝聚力量,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广泛道义支持。
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形成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改革合力,坚定不移实现中央的改革决策部署,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就是“六个紧紧围绕”:一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三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四是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五是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六是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是因为:“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本质上是统一的;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就可以协同推进其他领域改革。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第四篇: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范文)
尊敬的党组织: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已经35个年头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该向何处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表明了改革的鲜明性质和根本任务,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站在新的起点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35年来,党带领人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智慧,开辟出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我们还有许多不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同时不断与时俱进构建新的内容,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题,抓住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问题,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必须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认知把握。在这一总目标指导下,尤需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惟有如此,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自治区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欣欣向荣。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内蒙古的生动实践。今年年初,自治区提出“8337”发展思路,描绘出内蒙古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要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各个领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内蒙古得到更好的体现。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开展宣讲活动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开展宣讲活动必须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当前,我市正在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万名干部驻村宣讲,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觉得,开展宣讲活动,必须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要
紧紧围绕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省上的《宣讲提纲》等重要文件,广泛深入宣传讲解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原原本本地把三中全会精神交给干部群众,把党的惠民政策传达到基层。宣讲工作要紧贴实际,与群众面对面宣讲政策、畅谈形式;要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体验生活,访贫问苦,设身处地察民情、分民忧;要征求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问计于民,做到宣讲和当前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真正以全会精神指导推动工作,以当前工作的实际成效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开展宣讲活动,首先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国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发展对全国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看,要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必须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以此带动全面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深刻领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的战略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基本方向,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六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描绘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凝聚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三要完整掌握和全面贯彻落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重大举措和重大安排。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农村制度,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健全农村制度体系的迫切需要。全会对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的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重点部署了“六大制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举措。必须深刻理解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意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安排。要深刻认识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公共事业服务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有新的明显改善,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四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宣讲活动,既要讲清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政策精神,又要宣传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既要宣传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又要讲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要使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决定》精神,理解和掌握党的政策,从而在全会精神指引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安康市政府办公室:孙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