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为学》同步练习 冀教版
为学
第一部分:
1、填空:《为学》选自,作者是。
2、给加点字注音:
不逮人也()久而不怠()子何恃而往()一瓶一钵()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蜀这鄙有二僧(鄙:)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恃:)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犹:)西蜀之去南海(去:)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
4、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5、辨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所表示的语气: ⑴天下事有难易乎 ⑵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⑶吾欲之南海,何如⑷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去:一狼径去()西蜀之去南海()⑵明年:越明年()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7、本文写蜀鄙二僧时,用“贫”“富”二字,旨在从 角度论证本文的论点。同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 截然不同。
第二部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贫者语于富者曰()
9、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0、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什么不同?
11、第一段交代了所讲故事的 和。
12、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3、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4、贫富二僧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15、“从天下不有难易乎”到“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是什么关系()A、从一般之事到个别之事
B、从具体之事到抽象之事
用心
爱心
专心
D、从一般之事到一般之事 用心
爱心
专心 C、从具体之事到具体之事
《为学》答案
1、略
2、略
3、边境;到;凭借;尚且;相距;难道
4、我天资昏昧,赶不上别人;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那么,对天资愚笨才能平庸和天资聪明才能卓越的人的任用,怎么能永远不变呢?
5、⑴表疑问语气⑵表肯定语气⑶表询问语气⑷表反问语气
6、⑴离开;距离⑵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7、物质条件不起决定作用;物质条件
8、雇船;从;告诉
9、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意在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10、第一次是疑问的语气,第二次是鄙视的语气
11、时间;地点
12、为开篇的论点提供依据。
13、总结全文,是全文的结论。
14、说明了在困难面前,物质条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重要的是主观的努力。
15、A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无答案)鄂教版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一、重点字句检测(1)解释加点字
问其故 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及其日中如探汤(2)选出正确的翻译 ① 孔子不能决也
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 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② 孰为汝多知乎?
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B、谁说你多知识呢? 重点字句检测(1)解释加点字
问其故 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及其日中如探汤(2)选出正确的翻译 ① 孔子不能决也
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 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② 孰为汝多知乎?
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B、谁说你多知识呢?
二、阅读训练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一儿曰:“(),及日中则如盘盂,()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用心
爱心
专心 ?”?”
1.给加点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⑶及其日中如探汤()()⑷孔子不能决也()⑸孰为汝多知乎()()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能决也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 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8、用“|”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10、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2《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冀教版范文
梅岭三章
第一部分:
1、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⑴意如何:
⑵阎罗: ⑶泉台:
⑷旧部:
2、用“/”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用“·”标出重音: 断 头 今 日 意 如 何? 创 业 艰 难 百 战 多。此 去 泉 台 招 旧 部,旌 旗 十 万 斩 阎 罗。
3、填空:
《梅岭三章》的作者是,三章的“章”就是
,从古体诗的角度看,这三首诗可称之为。
4、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每首诗的内容。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5、诗中运用借喻手法来表现共产主义理想得以实现的诗句是。
6、诗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两句诗是。
7、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A、断头今日意如何
B、南国烽烟正十年 C、投身革命即为家
D、创业艰难百战多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这三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引用阎罗的典故和取义成仁的传说。C、“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D、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B、小序和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不同的意思。D、“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10、请将左右两边意思相同的诗句用线联结起来:
①此去泉台招旧部,a、王师北定中原日,旌旗十万斩阎罗。
家祭无忘告乃翁。②后死诸君多努力,b、生当作人杰,捷报飞来当纸钱。
死亦为鬼雄。
③取义成仁今日事,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人间遍种**。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读选文,回答问题: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1、“断头今日意如何?”从全诗看,这句起何作用?
1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两句诗紧扣“ ”,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一定召集旧部英雄,继续与反动派战斗到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气概?
13、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⑴此去泉台招旧部。⑵旌旗十万斩阎罗。第二部分:
(一)岳麓山顶眺望(陈毅)
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眼底绝风神。。。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14、横线处缺四句诗,它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A、建设峥嵘定太平
B、西南云气来衡岳 C、日夜江声下洞庭
D、战争破坏归陈迹
15、把《梅岭三章》和本诗作些比较: 体裁: 时代:
16、简要说说该诗三、四句和五、六句各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 五、六句:
17、本诗与《梅岭三章》都有一句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分别把它们摘录出来。
(二)无题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18、“大地红”是什么意思?
19、“三十六”在文中指
。2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1、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是一致的?是什么信念? 第三部分:
22、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该入的一项是()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23.下面一段话,只要改动一句就连贯顺畅了,请将这句话改写在下面。
生命要是只有一种经历,就失去了它特有的美。有喜与忧的交织,有泪也有笑,有叹息 2 也有欢歌,这才是生命。
24.选出用词得体的一项()
A、星期天我登门拜访你,请你在家恭候。B.你们的服务质量不错,下次我一定惠顾。C.我们一定提供最好的服务,欢迎再次光顾。D.请你明天在家里等候,我会按时光临的。
25.“为了表彰先进人物,我们调查了 事迹”句中“事迹”前的修饰语是()A、许多初三级的王老师的模范 B、初三级的许多王老师的模范 C.初三级的王老师的许多模范 D.初三级的模范王老师的许多
《梅岭三章》答案
1、略
2、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重音:断头、意、百、泉台、招、十万、斩
3、陈毅;首;七绝
4、视死如归;勉励战友;展望未来
5、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6、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7、A
8、B
9、B
10、略
11、起总领全篇的作用。
12、“断头今日意如何?”生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13、⑴旗帜鲜明,有声势,有号召力。⑵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意近即可)
14、BCDA
15、都是现代人写的旧体诗,但《梅岭三章》是七绝,本诗是七律;《梅岭三章》写的是红军时期,本诗写于新中国成立后。
16、三四两句写景,写在山顶所见景象;五六句抒情,抒人民革命胜利,前途一片光明之情。
17、主持华夏是人民;人间遍种**。
18、革命取得胜利。
19、指三十六年,即三十六岁。20、表现出陈毅同志以下天为己任,轻个人生死的伟大精神。
21、与第三首一致,坚信共产主义必胜。22.D 23.将“有喜与忧的交织”改为“有忧也有喜”(不能改为“有喜也有忧”)。24.C 25.C 3
第四篇:冀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22课
冀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22课《“两弹元勋”邓稼先 》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2011-12-21 15:20:34)
转载▼ 标签: 杂谈
冀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22课《“两弹元勋”邓稼先 》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走进文本: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冀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为主题编排,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的行为规范,它内化为科学家的科学良心,外化为公众的科学意识。《“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一篇讲读课文。“两弹元勋”邓稼先用自己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印证着“科学是无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这句话。通过反复读文,我觉得作者想向我们讲述的是邓稼先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想要赞美的是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和无所畏惧的科学精神。
作者抓住了一个场面,两个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对祖国的热爱,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献身精神!
前四个自然段,作者呈现给我们一幅感人至深,让人扼腕痛惜的场面:张爱萍将军焦急的等待着他的亲密战友、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同志的化验结果,从焦急中让我们感受到张爱萍多么担心,又多么希望他的亲密战友被诊断为癌症是误诊啊!然而化验结果击碎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张爱萍握着化验单的手颤抖了,这位为祖国的核事业奉献二十多年的科学家邓稼先被确诊为癌症!在场的人都哭了,可邓稼先却是微笑着,这位为了祖国的核事业贡献了一生的科学家,生命垂危之时,却能如此平静地“微笑着说”,对祖国毫无所求,让我们肃然起敬,而我们内心这种强烈的情感波动,得益于作者所描摹的人物间强烈的对比,张爱萍“焦急、颤抖”在场的人“都哭了”,邓稼先“微笑”,“平静”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们感觉似乎身患癌症的不是他!这样的场面更衬托出邓稼先献身祖国,献身科学事业的义无反顾的精神!
五段到七段讲述邓稼先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受到国庆气氛的感染,去天安门广场的情景。作者抓住了一个细节即坐公共汽车的情景,也是在向我们传达邓稼先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的平常心!十五段到十九段,是作者抓住的另一个细节——围着国旗奔跑。此情此景不禁让我们潸然泪下,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奔跑,低唱,举手致意”把邓稼先的心表露无疑,为了祖国不再受屈辱,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他甘愿把自己一生全部献给挚爱的祖国,在他的心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从他描写邓稼先的语言、动作,到那句轻唱起来的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便让我们明白了邓稼先的心!作者可谓用笔之妙!作者在文中巧妙地插入了邓稼先对祖国核弹事业的贡献,第八到第十四自然段叙述了他一生为祖国科研事业所做的贡献。由邓稼先对往事的回忆形式展开。让我们更全面的来了解邓稼先的人格魅力,爱国情怀!基于教学的考虑和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让学生对邓稼先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甘愿奉献、热爱祖国、无所畏惧的崇高精神,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借助邓稼先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优良的道德品质的种子,让“爱国”的光芒闪烁在每个孩子的身上!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学生只能了解故事内容,不能走近人物内心,不能深入体会邓稼先的爱国情怀。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研究原子弹、氢弹的重大意义。师生资料共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邓稼先的资料。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九个要求会人的生字:勋、邓、萍、勾、袜、撕、帜、奴、隶,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字:邓、稼、尿、陌、厢、勾、袜、辈、献、奴、隶。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内容,深入体会主人公的内心,读出感情。
3、联系时代背景和人物事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如“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只是没想到它来的这样快!” “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有关语句的涵义,深入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体会其表达效果。如:“从那时起,他告别了妻儿,离开了温暖的家,为坚守国家的保密制度,他不能同亲人通电话,也不能写信。相濡以沫的妻子不知道它的实际工作内容,只是隐隐感到丈夫在干一项惊天动的的事业;慈爱的母亲不知道他的真实去向,只知道儿子是在尽忠报国。”
4、了解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他的爱国情怀,从场面描写中品味他的人格魅力。能说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场景,谈自己的感受。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组材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插叙中了解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从细节中体会他的爱国情怀,从场面描写中品味他的人格魅力。
2、学习文章巧妙的组织材料的写法。作者抓住了一个场面,两个细节,巧妙地插入了邓稼先对祖国核弹事业的贡献。文章组材巧妙,达到了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突出了邓稼先对祖国的热爱,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献身精神。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设计: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我国的一位科学家,随即板书:邓稼先。他被当时的国防部长张爱萍称为“两弹元勋”,教师将课题补充完整——“两弹元勋”邓稼先。
请学生齐读课题,提出问题:对邓稼先这个称谓,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两弹指什么,元勋是什么意思。师生共同解决。
教师相机介绍:“两弹”指原子弹和氢弹。原子障是利用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原子能进行杀伤和破坏的一种高效能炸弹;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元勋”,立大功的人。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是国泰民安的保障。邓稼先,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主要理论设计者。邓稼先是第一枚原子弹和第一枚氢弹的主攻手,他被称为“中国国原子弹、氢弹之父”。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防部长张爱萍称之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师: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作者的文字了解科学家邓稼先的故事,走进这位“两弹元勋”的精神世界。【设计意图:理解课题,带着对人物的初步印象走进课文,对进一步了解邓稼先产生期待之情。】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1、学生出声读课文,争取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勾画不理解的词语。预设: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可能有:
癌症、误诊、川流不息、土里土气、久违、相濡以沫、核武器、封锁、留美科协总会 致意 癌症:生有恶性肿瘤的病。误诊:错误的诊断。溜:偷偷的走开或进入。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土里土气:不合潮流。久违:好久没见。
留美科协总会: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留美科协”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为了保住生命,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封锁:(用强制力量)使跟外界断绝联系。致意:表示问候之意。
学生提出来以后,师生共同解决。
2、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进行正音和评价。
预设:一晃(huàng)三十五年过去了 那杆(gǎn)国旗 旗杆(gān)【设计意图:理解词语、读通课文,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浏览课文,留意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勾画出来。结合勾画的表明时间的词语和有关语句,找出文中哪些内容写的是邓稼先对往事的回忆。预设:
学生能找到8至14自然段属于插叙的内容,写的是邓稼先对往事的回忆。
2、默读课文1至7、15至19自然段,概括作者向读者讲述的主要内容。预设:
邓稼先得知自己被确诊为癌症时的表现以及他治疗期间在国庆节那天去天安门广场的情景。
3、邓稼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
学生能概括出邓稼先是一位献身科学,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热爱祖国的科学家。
【设计意图:以课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线索,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四、细读品味,走进人物。
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共同走入这位科学家的生活。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勾画出相关的词、句、或段落,仔细品味,可以和同桌谈谈你的感受。自读自悟 班上交流建议:
1、交流时,可结合勾画的词、句、或段落谈感受;可结合查阅的资料谈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也可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交流时,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同时,自己发言时要组织好语言,让别人能听懂你的意思。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一)
品味人格魅力——看淡生死
国防部长张爱萍正焦急地等待医院的化验结果。
张爱萍握着化验单的手颤抖了,他走到邓稼先的床前,难过地问:“老邓,有什么要求吗?请尽管提出来。”
邓稼先微笑着说:“没有。组织上不要再为我麻烦了,也不要给国家再浪费了。”
在场的人都哭了。邓稼先却平静地对妻子说:“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只是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学生结合资料来谈对“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只是没想到它来的这样快。”这句话的理解。(在原子弹爆炸失败的时候,邓稼先不顾个人安危走进了那片死亡之地,捡回了核爆炸之后的碎片,研究失败的原因。当他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就发现受到了辐射。)
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抓住“焦急”“颤抖”体会张爱萍将军的心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抓住“微笑”“平静”体会邓稼先面对死神的态度。
【设计意图:抓住颤抖与微笑,哭与平静的对比突出邓稼先面对生死的从容。指导学生体会邓稼先的内心,读出感悟。】
(二)感受邓稼先的拳拳报国之心及研制原子弹过程的含辛茹苦。
1、邓稼先回国时带给祖国的丰厚的礼物。
取得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国的路程。那一次,他只带了两样礼物:几双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和满脑袋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一件是要送给他朝思暮想的父亲,另一件准备送给他日夜思念的祖国。教师提出这样写:“一件是送给父亲的尼龙袜,一件是送给祖国的满脑袋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与文中有什么区别?
品读此句的表达方式和使用的近义词“朝思暮想”“ 日夜思念”通过体会用词的灵活得当体会邓稼先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2、邓稼先为研制核武器所付出的个人牺牲。
“从那时起,他告别了妻儿,离开了温暖的家。为坚守国家的保密制度,他不能同亲人通电话,也不能写信。相濡以沫的妻子不知道他的实际工作内容,只是隐隐感到丈夫在干一项惊天动地的事业;慈爱的母亲不知道他的真实去向,只知道儿子是在尽忠报国。”
抓住“不知道„„ 只是 „„; 不知道„„,只知道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想法。作为一个丈夫,他本应该——他却离开了温暖的家。作为一个儿子,他本应该——他却离开了温暖的家。作为一个父亲,他本应该——他却离开了温暖的家。补充:
活泼可爱的孩子不知道——
学生可能结合资料中“母亲病重,不能在床前尽孝,家里的一切都由妻子照料”来谈。
3、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国外对我们封锁,专家也撤走了,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了!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
面对这种情况——那是建国后中国最为困难的一段历史时期。全国许多地方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公开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理解“这个事业”“ 这种情况”
学生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理解时代背景以及“吃苦担风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组织学生讨论:他这样做,值得吗?
学生可能谈到我觉得他这样做值得,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应该为祖国的利益而拼搏。因为当时美国已经发明了原子弹,他们妄想对中国进行核讹诈,如果邓稼先能研制成原子弹,我们中国就再也不用怕他们了。
只有大“家”强盛,小“家”才能安宁,所以我也认为邓稼先这样做很值得。
总之,引导学生体会,在那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邓稼先带领科研人员所创造的奇迹,震惊了世界,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教师播放原子弹爆炸影片,学生感受当时人们的喜悦。
设想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外国人,是一个撤走的苏联专家,或者是邓稼先的亲人,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人,听到这个消息,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教师小结:是啊,作为中国人,今天的我们也为此而自豪!我们在读有关人物的文章时,如果能多角度的思考人物,评价人物,那样人物的形象就会更丰满。就会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
【设计意图:结合资料品读语句,讨论与想象相结合,在理解语言的同时走进人物内心。】
(三)引导学生感受邓稼先重病时刻对祖国的挚爱深情。
1、坐公共汽车的情景。
他们悄悄溜出了医院,伴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上了一辆公共汽车。邓稼先身上挂着导尿瓶,穿着土里土气,不时亲热地向陌生人微笑。拥挤的车厢内,谁能知道这位瘦削、虚弱的老人就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抓住这个细节进行描写,也是在向我们传达邓稼先的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的平常心!他是个普通人,穿的衣服不合潮流。他平易近人。作者的感叹印证着他的不计名利。
2、作别国旗时的真情流露。
引导学生抓住邓稼先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邓稼先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结合前文“他的身上挂着导尿瓶、走走停停”对比“围着国旗奔跑” 语言:警卫员心疼地问他:“您„„能行吗?”
邓稼先点点头,说:“怎么不行?你不知道今天是国庆节?” 体会反问句表达的作用。
邓稼先围着国旗奔跑着,他深情地望着国旗,举手致意,你能想象出邓稼先此时的心情吗?
出示课文最后两句话:“这是一颗科学家的心,永远鲜红,永远跳动。啊,国旗,这是他的心之旗。” 国旗是祖国的象征,邓稼先心中念念不忘的是祖国的利益,一腔热血为祖国,祖国在他心中至高无上!指导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设计意图:品读两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向我们传达的邓稼先的爱国之情。】
五、再次回读课文,学习课文巧妙的组材。设计两个小问题:
1、插叙部分去掉行不行?不行,不能让人了解邓稼先的事迹和他为祖国作出的贡献。
2、直接按时间顺序写,好不好?比较平淡,不能凸显人物的高尚人品。文章开头是对国防部长焦急表情的描写,开篇以邓稼先面对患上癌症的化验结果的平静,当我们读到这样一位看淡生死的人,不禁产生情感激荡。这样使读者产生阅读期待,走进人物内心。
六、课堂升华,课外延伸。
(一)朗读张爱萍为邓稼先写的悼词,再次回顾邓稼先为祖国作出的贡献。
1986年7月29日,年仅62岁的邓稼先走了,直到他去世前的一个月,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才公开在报纸上发表。他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一辈子甘当无名英雄的承诺。当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表达对他的感谢,他就匆匆的走了。消息传来,举国哀悼,张爱萍写下了这样的悼词: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第五篇: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第22课《九色鹿》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第22课《九色鹿》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8分)
1.(8分)读拼音,写词语。
huì
yì
xiàn
chū
nuò
yán
dǎn
qi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fáng
xùn
xiàn
luò
hào
dà
jūn
hé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6分)读拼音,写词语。
nónɡ
hòu
dònɡ
xué
xùn
ch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mí
liàn
jì
niàn
wú
x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5分)看拼音写词语。
yú
shì
jiàn
lì
wàng
yì
yāo
qiú
dào
lù
wàng
ēn
fù
y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4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愤怒—________马上—________
不许—________道谢—________
5.(7分)填空。
①篮________队员,按要________每个人都要投两次三分________。(求,球)
②因________路赌赛,上班迟________了。(道,到)
③大声的呼________声,吸引来更多的人,他们纷纷要下水________落水者。(救,求)
6.(2分)换掉加下划线的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①
忽然,耳边传来“救命”的喊声。________
②
国王听了,立即调集军队,去抓九色鹿。________
7.(5分)连词成句。
无忧无虑
过着
在森林里
生活
九色鹿的从此
8.(9分)我能照样子写词语
又细又亮
又舒适又温暖
又尖细又娇嫩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9.(4分)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5分)词形和音节对对碰。
rèn
hé
hú
shuǐ
gū
fù
dào
yì
bǔ
zhu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9分)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撒:sā
________ sǎ
________
塞:sāi
________ sài
________
恶:ě
________ è
________ wù
________
当:dānɡ
________ dànɡ
________
12.(4分)我会填多音字,并组词。
好
hǎo
________ hào
________
挣
zhèng
________ zhēng
________
13.(6分)看词语,写音节。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求救
湖水
任何
感恩
商议
愤怒
14.(5分)给词语找意思相反的朋友。
开口—________ 伤害—________ 赏—________捉—________ 发财—________
15.(4分)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________茶
一________女孩
一________星期天
一________大眼睛
16.(6分)辨字组词。
埃________
拘________
颁________
挨________
句________
份________
17.(5分)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彩虹
一________鹿
一________人
一________井
一________ 星
18.(4分)选字填空。
义
意
议
忆
①
你知道这个字的________思吗?
②
老李和老张是________兄。
③
“是去是留”人们________论纷纷。
④
回________,有时很美好,有时也很痛苦。
19.(4分)字的加减
二+亅=________ 今+丶=________ 首+辶=________ ⺈+贝=________
20.(5分)加标点。
九色鹿一眼就看到了那个人
________他愤怒地说________ ________你这个见利忘义的家伙________ ________
21.(4分)我会分:的、地、得。
气________脸色铁青________九色鹿,见到那个人愤怒________说:“你这个见利忘义________家伙!
22.(3分)写出反义词
晃荡—________
沉甸甸—________
聪明
—________
23.(4分)连线,①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________ a铁公鸡
②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________ b替罪羊
③一毛不拔,吝惜钱财的人。________
c笑面虎
④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________ d变色龙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9分)
24.(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天,九色鹿在河边散步。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_____的波涛中_____。九色鹿立即_____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_____向九色鹿叩头,_____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意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
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调达_____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_____地走了。
(1)在文中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更生动。
只见一个人在________的波涛中________。九色鹿立即________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________向九色鹿叩头,________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
调达________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________地走了。
(2)根据选文第一自然段,填空。
这段话主要讲了________,从“________”跳进河里可以看出九色鹿________。
(3)从九色鹿所说的话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4)文中调达所说的话为什么用了省略号?
(5)联系全文填空。
这篇文章是个________故事,通过讲述九色鹿救调达,而调达为了________出卖了________,但最终调达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九色鹿________,斥责了调达________,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
25.(6分)
一天,记孔雀邀请鹤作客。它们一起吃饭,并滔滔不绝地交谈着。后来却为究竟谁的天赋更高而争论起来了。
孔雀说:“你看看我这五彩缤纷的羽毛,闪烁着多么艳丽的光彩。你看看我的尾巴!”孔雀开起屏来,将它们俩都遮住了。它说:“现在,你总该看到我的艳丽多姿了吧!要是你瞧瞧自己那灰白面单调的外衣,你就不得不承认,我远远地超过了你。”
鹤回答说:“我不想为我们的羽毛是否美丽而争论。确实,你的羽毛是比我的漂亮多了。但是,这美丽的羽毛并不能使你高飞;你只能老挨着地面,那这美丽又有什么用处呢?尽管我的羽毛是灰色的,它却能载着我高高飞翔,直至九天云霄。从那儿,我将心旷神怡地俯视大地,看着你在地面上如何趾高气扬,神气活现。”
(1)这是一则()
A
.童话
B
.寓言
C
.神话
D
.民间故事
(2)孔雀显耀自己的依据是________,孔雀瞧不起鹤的依据是________。
(3)鹤对美与丑的理解是()
A
.美丽的外表没有什么用处。
B
.仅有美丽的外表没有什么用处。
C
.丑陋的外表是有用处的。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8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二、阅读题
(共2题;共29分)
24-1、24-2、24-3、24-4、24-5、25-1、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