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三语文阅读课导学提纲一

时间:2019-05-14 15:3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 高三语文阅读课导学提纲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 高三语文阅读课导学提纲一》。

第一篇:1 高三语文阅读课导学提纲一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提纲

执笔人:卢阿贯

审核人:时粉钧

校对人:张姝姝

时间:2015年3月7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高三语文阅读课导学提纲

(一)班级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 【学习目标】

1、阅读精美的政论文,体悟政论文的说理技巧。

2、品味政论文的语言特色,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使用说明】

快速浏览,感受文章的魅力;仔细阅读内容,品味政论文的说理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锻造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难忘恩来,怀念总理”,每年1月8日、3月5日前后,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纪念周恩来同志。时至今日,一声“周总理”,依然让多少人听之心潮澎湃,闻之热泪盈眶。周恩来,这个不朽的名字,早已深深铭刻在人民心里。他的崇高品德、优良作风和伟大人格,成为我们今天前行的精神力量。

伟大的人格如河汉星辰,直可穿越时空而光芒长存。尽管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已近40年,但人们还是常常想起他、念叨他,从他光辉的一生中感悟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他夙夜在公、殚精竭虑,践行“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誓言;他始终以诚待人、以诚持国,彰显了顾全大局、统筹协调的政治品格;他“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对群众安危冷暖总是关怀备至;他倡导“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践行求真务实、细致入微的严谨作风;他身居党和国家领导岗位数十年,从不摆架子搞特殊,制定自我修养要则恪守终生„„

从周恩来同志身上,我们无数次感受到信仰之真纯、谋国之忠诚、为民之赤诚、干事之笃实、律己之严格、襟怀之坦荡,深刻理解什么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是一本常读常新、给人启迪的大书。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的总理人民爱,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人民群众发自心底的“恩来情结”,带给今天的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以深刻启示。正如总书记指出的,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以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标杆、为明镜,我们锻造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既需要继承优良传统,也需要在新形势下赋予其新的内涵。

邓小平同志说:“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这种人格力量,来自坚定的信仰。越是观念多样、思想激荡,我们就越要补足精神钙质,高扬起理想信念旗帜。

这种人格力量,来自优良的作风。执政环境越是复杂,肩负任务越是艰巨,就越要坚持求真务实、公道正派、心系群众,不断扫除作风积弊、焕发实干精神、彰显为民情怀。这种人格力量,来自不懈的修养。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必须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够格的领导干部。只有这样,各级干部才能把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起来,以扎实的业绩赢得人民的认可和点赞。

当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接受采访时感慨:是周恩来的人格力量说服了我。我觉得,一个拥有如此高尚的领导人的政党是值得信赖的。回顾我们党90多年奋斗历程,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养天地正气,引万众归心。“那些为共同目标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今天,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站在历史峰峦之上展望未来,更应锻造强大人格力量,团结和带领人民投身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精彩答卷。

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2012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续写这无上的光荣。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思接千载,追寻中国梦。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前再展宏图,激荡改革潮。纪念“八二宪法”颁行,重申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塑造法治魂。力行八项规定,以上率下言出必果,坚守生命线„„履新第一个月,起笔落墨之际,前进航标已然确立。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

历史,从来都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画卷。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创新能力与发展需求脱节,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治理现代化目标任重道远„„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提纲

执笔人:卢阿贯

审核人:时粉钧

校对人:张姝姝

时间:2015年3月7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点领域、主攻目标。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正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两年多来,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举措力度空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破局开篇,公平正义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着眼点;推进治党治国治军,反腐倡廉纯洁队伍,正风肃纪凝聚人心;运筹内政外交国防,中国梦与亚太梦、世界梦同频共振„„短短两年多时间,科学统筹、协调推进重大决策部署,让局面为之而变、气象为之而新、民心为之而振。事实充分证明,“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也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哲学基础的揭示。“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很多时候,只有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时代风云,更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90多年来,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到确定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壮阔。“四个全面”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增创中国优势。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它兼顾

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伟大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这是一场艰苦的奋斗,也是一次豪迈的进军。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让全面小康激荡中国梦

——二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人民的梦想是什么样子?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拨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弦。这个梦想,是人民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是全面小康的群众表达,是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小康蓝图的生动呈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的庄重承诺,展现的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信念和奋斗情怀。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总书记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今天的神州大地上,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成人民生活的幸福图景,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在中国梦的交响曲中增添了更优美的旋律,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

然而,全面小康怎样建成?难点如何破解?这不仅关系全面小康的实现,更关系中国梦的奠基,是推进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两年多来,总书记足迹遍及甘肃、湖北、湖南、内蒙古、新疆、福建、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区市,念兹在兹的是亿万人民的小康生活,奔波谋划的是当代中国的发展大计。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精准聚焦全面小康难点,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踏访河北阜平“看真贫”,给独龙族乡亲们回信希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延安座谈“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从就任总书记之初到羊年春节之际,总书记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提纲

执笔人:卢阿贯

审核人:时粉钧

校对人:张姝姝

时间:2015年3月7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这个“全面”,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的全面小康„„方方面面,着眼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民主权利如何保障?贫困洼地如何弭平?三农难点如何攻克?文化挑战如何应对?生态瓶颈如何突破?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补齐发展短板的过程,就是提升小康水平线的过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准的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发展是当今中国主题。无论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还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

小康,这个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今天已经被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然而,要把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加起来还多的大国带入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

新的征程正在展开。小康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执着梦想,已经触手可及。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将由我们亲手完成。“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我们就一定能“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改革让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算来大约也是30多年。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改革将如何拓展中国道路,我们又该怎样激发改革动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从履新不到一个月就去“得风气之先”的广东考察,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擘画改革新蓝图、吹响改革集结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最鲜明的特征。党的改革方略步入一个全新高度,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境界。

论方向,“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论目标,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思路,要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说关系,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讲落实,要“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干净利索的思路,逻辑缜密的阐述,体大思精的布局,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让中国新一轮改革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在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改革呈现加快推进之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项改革任务,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正化为新一轮改革声势夺人的大潮。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梳理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体现在认识论上,就是坚持系统思维,强调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片面理解。比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顾此失彼、断章取义。比如,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提纲

执笔人:卢阿贯

审核人:时粉钧

校对人:张姝姝

时间:2015年3月7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既要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讲如何分好“蛋糕”,也要讲如何做大“蛋糕”。归根到底,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

“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体现在方法论上,就是要“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同时,也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改革循着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从增量到存量的顺序展开。今天的改革,遇到的困难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个又牵起另一个,必须全面启动;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需要顶层设计。与过去相比,今天的改革既呼唤坚定果敢的行动、百折不回的信念,也呼唤全面系统的认识论、攻坚克难的方法论。总书记关于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有“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坚韧,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气魄,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执着的改革品格、鲜明的改革气质、奋发的改革精神。今天的改革,不只为了应对挑战,更是为了把握机遇;不只为了短期目标,更是为了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全面深化改革要塑造的,是一个更有实力引领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审视,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不变逻辑,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历史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去把握,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为何新一轮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为何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回望改革历程,话音犹在耳畔。在千帆竞发的时代洪流中,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改革信心,我们将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激情和梦想长存、决心和勇气仍在,全面深化改革必将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阅读反思:

第二篇:9、《儿童诗两首》导学提纲(一)

9、《儿童诗两首》导学提纲

(一)一、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二、预习交流:

1、先自由朗读诗歌,明白大意:

①小组内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②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请写下来:

③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2、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①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理由:

②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③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三、合作探究:

1、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⑴小组内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⑵小组内各自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⑶小组成员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四、训练提升:

1、“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这里的“遥远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2、小组内共同讨论:

为什么说蓝天是我们的课堂?

请说说:

五、均分评价:

1、请用下面的字组词:

苞()丫()汲()篷()悠()缕()絮()漾()溪()钓()溅()葫()蜻()翅()梳()妆()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湿软的()甜美的()遥远的()翠绿得()花开得()打扫得()匆匆地()哗哗地()呼呼地()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翠色()流 襟飘()舞 美轮美()银装素()严阵()待 杯水()薪 废寝忘()分外妖()随心()欲 运转()如 绞尽脑()精神饱()实话()说 完好()损 面不改()了如指()

4、找同义词、反义词:

同义词: 遥远()喧闹()平静()反义词: 寒冷()宁静()卑鄙()

5、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九曲黄河万里沙。如今直上银河去。蒙汉情深何忍别。带走的是荒凉。变小草,绿得生辉。

6、调整下列错乱的句子。将序号填在话号里。

()借着楼道的灯光,我将教室门锁好,走下楼去。

()走到操场,我忽然想起楼道的灯没关。

()我收拾好书包,熄灭教室里的灯,走出教室。

()一夜要浪费多少电啊!于是,我转身又上了楼。

()写完作业。灯火通明的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六、反馈矫正:学完这一课,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有什么感受?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快快提出来吧!

第三篇:7、《祖父的园子》导学提纲(一)

7、《祖父的园子》导学提纲

(一)一、学习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

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

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二、预习交流:

1、自主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字词的所在位置,并书写一遍:

蚂蚱嗡声啃草樱桃蚌壳嘟嘟倭瓜水瓢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见什么事?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互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⑴ 对园子有什么印象?(1~3自然段的内容):

①从以上课文内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内讨论并写下来。

②小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⑵“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怎样?园子怎样?

说明我:

说明祖父的园子不仅是:也是:

2、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1)朗读思考并讨论:

从这两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读句子,交流、讨论:

①以下的句子写的是什么?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②下面的句子写的又写是什么?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 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3、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训练提升: 请用一句话写一写你自己童年时的趣事。

五、达标检测:

1、你能用下面的这些字组词吗? 蚱()啃()樱()倭()

2、按原文填空:(1)园子里的昆虫很多:有、、、,样样都有。蝴蝶有,蜻蜓是,蚂蚱是。(2)花园里面明晃晃的,红的,绿的,新鲜。

3、在句子中填上一组反义词: 我办事不认真,总是,小华办事细心,总是。

4、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写在话号里。既要 „„ 又要 „„一方面 „„ 一方面 „„由于 „„ 因而 „„所以 „„ 因为 „„(1)我()热爱自己的家乡,()这是我生长的地方。(2)他()投身写作,()学习微机操作。(3)我们()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好。

(4)()小秋平时刻苦努力,()她期末在评比中名列前茅。

四、缩写下面句子。

1、树林里成群结队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

2、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第四篇:幸福的高三语文课

幸福的高三语文课——高三语文复习回顾作者:直觉行而上

2012年8月29日,南京市教研室徐晓彬老师请高三(10)班的学生盛星玮(高考语文考了143分)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师培训会上做了个发言,介绍她高三的学习经验。据听课的青年老师回来反映,盛星玮《幸福的高三语文课》的发言从容淡定,讲得不错,反响颇热烈,发言结束后,甚至有年轻老师上台与她合影。

幸福的高三语文课

——高三语文复习回顾

南京十三中原高三(10)班 盛星玮

各位高三老师:

你们好!

我是来自十三中的盛星玮。我今年高考语文有幸得了高分。以前一直是我坐在下面听老师讲课,今天竟荣幸地给各位老师讲我的复习体会,不由地倍感惶恐。

高三在完成了课文学习,步入复习阶段,语文课似乎难免单调、枯燥、乏味,可我的高三语文学习却充满了精彩与期待。今天我想和老师们分享一下自己高三语文学习的体验与感悟。

1.处理好“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我的语文老师是曹勇军老师。他一直将语文素养的提升当作“战略”,知识点的复习当作“战术”。强调“战术”要提高要过硬,但更要有“战略”眼光。谈及莎士比亚,会说起“四大悲剧”、十四行诗;谈及司马迁,会用“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的对联来唏嘘感叹;作文讲评谈及曼德拉,不忘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谈及“政府与民众”的关系,顺便提到林肯《葛底斯堡宣言》中的“民治,民用,民享”;此外,“和而不同”的英译“agreeing to disagree”、“无用之用是为大用”等,都是老曹的口头禅——我们班同学都亲切地称曹老师为“老曹”——可也正是这些“无用”培养了我们的语文素养,为高三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2.用“大视野”,作“小语文”

从高三起,我们每天课前增加了8分钟“时事演讲”。刚开始我和同学们一样觉得高三就该是“题海战术”,对所谓的“时事演讲”完全提不起精神来。可是渐渐地,随着越来越多的时事新闻走进课堂,逐渐成为茶余饭后除学习之外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话题和学习内容,同学们对“时事演讲”也由冷漠到好奇,由好奇到喜爱,由喜爱到渴望。高三一年“时事演讲”让我们改变太多。

至今难忘,王海宽同学评“祖孙三代,百年义渡”;王子玥同学谈“家常慈善”。“平谈慈善”;高雪、张吉同学对小学生不科学的“米饭实验”的接连思考,周钰、乔丹、付明建同学对“校车事件”的接力追问;“方韩之争”引起了我班的“马王之争”;迟骋、袁泓所争论的陆港矛盾引发了全班的热烈讨论„„

“时事演讲”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与思路,让我们学会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我从中受益良多,尤其表现在作文上:一模时我的作文只有52分,平时作文也多是三段论、老材料、大路货,二模时我的作文就上涨到65.5分,三模作文普遍得分不高,我还得了57分。一提笔,大量述材便充盈脑中,信手拈来,不仅一下打破了作文“没话写”、“写不出”的桎梏,还让我品尝到“写得好”、“写得有个性”成功的喜悦。

而其妙处不仅于此,它让我们有了“探究国际要闻,品读世间百态”的人生大视野,用这种大尺度来看待语文,语文也不过指掌间了。古罗马奥古斯汀《忏悔录》中讲道:“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生”,只读书,不思考,那我们不过是一株株“苇草”,唯有拥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才能使我们成为有思想的青年,摆脱平庸,趋于深刻。“时事演讲”使我们班同学作文的立意普遍提高,班级高手云集,每次考试都涌现出一批优秀作文。

我们班“时事演讲”坚持了一年,一直坚持到高考后。高考结束后,6月21日下午,我班同学相聚一堂,参加了“最后一次演讲”,这个新闻消息后来还登在《扬子晚报》上,为我们的高三生活增添绚丽的一笔。曹老师把我们一年的演讲稿和他的评点汇编成一本书,叫《高三(10)班在六楼》,这本书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3.让阅读成为风气,摘抄成为习惯

热爱阅读一直是我班的风气,不曾因高考的紧张忙碌而改变。直到高考前同学们仍背后传阅龙应台的《野火集》、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粱文道的《常识》等。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小步,可阅读却是值得坚守一生的事。迟骋在龙应台的一段话后加上批注:中国要发展,她的人民首先要改变。我们要从脚下立足地开始。正如崔卫平所说,“你站的地方就是中国,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后面还有这样一行字:“午夜读这样有激情的文字都不觉得困了!”。花姐(花艺琳的外号)读《民国风范》钱理群先生序言,记录下心得:“已经凌晨一点,读到第16节,泪水竟扑簌簌地流下来,不知是困,还是被感动。‘为学术而生’这是一句让人动容的话,似乎幸福感和使命感就是被你醉心的学科所牵挂,让你与那门学科相伴而生,你找到那门学科,似乎就找到人生的定位,这该是怎样的幸福啊。”至今尤记,高考前最后一节课,全班起立,高声朗读俄罗斯白银时代天才诗人巴尔蒙特《为了看到太阳,我来到这世上》,激情洋溢的声音犹然在耳,“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而一旦天光熄灭,我也仍将歌唱„„我要歌颂太阳,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光。”在先哲智慧精神的感召下,我们从容面对高考。

阅读量的增加,使摘抄成为习惯,各人的摘抄也不相同,有话题类摘抄、人物类摘抄、实用类摘抄、时评新闻摘抄等等。摘抄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作文素材,形成了多样的作文风格,也使我们有了精神生活和价值关怀,心灵不再苍白。说一件轶事:我与同桌沈懿晖、小乔三人约定,每周四“数学日”,谁考得不好,就请客——买一份《南方周末》或《看天下》或《头条》给大家看!我们互相传阅,选不同的文章摘抄分享。因此我们三人都成为班上的写作能手,也都偏爱写时评。

4.审题诚可贵,立意价更高

审题往往帮助同学们理解题意、辩证思考、开拓思路。许多同学有这样的深切体会,因为审题失误,使原本的高分作文一下沦落为三四类作文。我校每次印发的作文讲评讲义中都会注明本次作文的审题要点与误区,便于同学们找到失分的原因,了解优秀作文的写作思路,减少我们的审题失误。

高考前我们还进行了“作文向前看”,“作文向后看”的审题训练。后者回顾写过的作文总结教训与经验。前者更梳理了含有动宾、偏正、并列关系的作文题,让大家自主分析讨论写作思路是什么,有哪些素材可以使用。当时讨论的并列式作文题为“成功与优秀”。老师引导我们讨论成功与优秀间的关系,同学们有的认为成功是优秀的阶梯,有的认为成功侧重于外人认可,优秀侧重于内心要求,追求优秀比成功更重要。正是当时这样的分析经验,使同学们面对“忧与爱”的作文题时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若说审题是作文成功的基础,那立意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每天的时事开讲是我们班的思维训练时间,也是每个人作文训练的良机。一个话题会引起全班的的思考,例如,面对“梁林故居”被拆事件,同学们没有一味指责政府、开发商,而提出让文化融入生活,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让“说大于做”,摒弃“三分钟热度”才能实现文化复兴。59位同学的演讲,就是59次立意训练,这大大拓展了我们的思维宽度与广度,让“善于说理,立意深刻,作文素材贴近现实,有鲜活感”成了我们班的写作特色。

5.语文也有错题本,错题回看很重要

大多数同学都有精心编写的数学、物理错题本,而往往忽略语文错题本的价值。就算有,多数也只是词语、成语的订正。而我更关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错题的揣摩。语文错题提供的不仅是正确答案,更是一种深入的反思和揣摩,在旧题与新题比较联系中,找到并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和路子。

比如今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赏析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短短一行文字令人摸不着头脑,可有整理错题习惯的同学,就会以作者和词风——温庭筠和“花间词”为切入点。温庭筠擅长写闺怨,而“花间词”多以女子视角委婉抒情,所以本诗的主人公为满腹幽怨,无处排解,对月思念远方游子的思妇形象。有了这样的基本理解,诗歌第一题思想感情的把握(“恨”指什么)、第二题抒情主人公形象和第三题结句(“摇曳碧云斜”)的赏析,都有了解题方向和基础。

错题整理还可以训练我们的钻研精神,字字钻研,句句推敲。“千万恨”表现思妇千头万端、不可言喻的怅恨。“不知”、“空落”表现出山月水风不解闲愁,突出思妇满腹愁情无处排遣。“碧云斜”表现思妇满心愁绪,无意梳妆的低落心情。由关键词入手,便可将含蓄不明的诗歌拆解成一个个熟悉的画面。记得我们复习中多次遇到含蓄婉约的小令(教研室《二轮复习》就有好几首),曹老师特别提醒我们读婉约小词一定要“细”,体会其中情感的“深”。记上几笔,反复比较思考,阅读技能才能不断提高。

现代文阅读也是如此。我们现代文阅读复习错题订正,更注重对文本的整体分析和揣摩。我觉得,今年高考阅读《邮差先生》写于抗战时期,与我们一模阅读冯至先生《八月十日灯下所记》所记叙的时间背景接近,在情感、主旨方面也有相通之处。如果有了对后文比较深入的理解,碰到《邮差先生》,也就有了快速准确深入理解的基础。无论是《八》中战前的宁静,还是《邮》中战时偏僻小城的安逸,都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以宁静写出战争的丑恶,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平静生活的礼赞;无论是《八》中招呼士兵吃瓜的卖瓜人,还是《邮》中恪尽职守的邮差先生,都是爽朗豁达的中国人的代表,通过他们表现中国人对抗战胜利的乐观与希望。但是两篇文章也有不同:《八》叙述舒缓,是因为这是对战争的倒叙,带有回忆的悠长、舒缓的语调,表现出作者对抗战胜利的欣慰,紧扣“深深地喘了一口气”;而《邮》中叙述舒缓符合邮差先生清闲的工作特点,体现小城悠闲恬静的生活特点。从对比中看文章,使新文章成了老文章,陌生面孔成了熟悉面孔,这样做起阅读题自然事半功倍,得心应手。我当时坐在考场做阅读题的时候,就有一种特别顺手、舒心的感觉!

以上便是我的高三语文心得与体会。谢谢各位老师!

第五篇:幸福的高三语文课

幸福的高三语文课——高三语文复习回顾

南京十三中原高三(10)班盛星玮(高考语文考了143分)

各位高三老师:

你们好!

我是来自十三中的盛星玮。我今年高考语文有幸得了高分。以前一直是我坐在下面听老师讲课,今天竟荣幸地给各位老师讲我的复习体会,不由地倍感惶恐。

高三在完成了课文学习,步入复习阶段,语文课似乎难免单调、枯燥、乏味,可我的高三语文学习却充满了精彩与期待。今天我想和老师们分享一下自己高三语文学习的体验与感悟。

1、处理好“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我的语文老师是曹勇军老师(注:曹勇军: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他一直将语文素养的提升当作“战略”,知识点的复习当作“战术”。强调“战术”要提高要过硬,但更要有“战略”眼光。谈及莎士比亚,会说起“四大悲剧”、十四行诗;谈及司马迁,会用“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的对联来唏嘘感叹;作文讲评谈及曼德拉,不忘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谈及“政府与民众”的关系,顺便提到林肯《葛底斯堡宣言》中的“民治,民用,民享”;此外,“和而不同”的英译

“agreeing to disagree”、“无用之用是为大用”等,都是老曹的口头禅——我们班同学都亲切地称曹老师为“老曹”——可也正是这些“无用”培养了我们的语文素养,为高三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2、用“大视野”,作“小语文”

从高三起,我们每天课前增加了8分钟“时事演讲”。刚开始我和同学们一样觉得高三就该是“题海战术”,对所谓的“时事演讲”完全提不起精神来。可是渐渐地,随着越来越多的时事新闻走进课堂,逐渐成为茶余饭后除学习之外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话题和学习内容,同学们对“时事演讲”也由冷漠到好奇,由好奇到喜爱,由喜爱到渴望。高三一年“时事演讲”让我们改变太多。

至今难忘,王海宽同学评“祖孙三代,百年义渡”;王子玥同学谈“家常慈善”。“平谈慈善”;高雪、张吉同学对小学生不科学的“米饭实验”的接连思考,周钰、乔丹、付明建同学对“校车事件”的接力追问;“方韩之争”引起了我班的“马王之争”;迟骋、袁泓所争论的陆港矛盾引发了全班的热烈讨论„„

“时事演讲”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与思路,让我们学会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我从中受益良多,尤其表现在作文上:一模时我的作文只有52分,平时作文也多是三段论、老材料、大路货,二模时我的作文就上涨到65.5分,三模作文普遍得分不高,我还得了57分。一提笔,大量述材便充盈脑中,信手拈来,不仅一下打破了作文“没话写”、“写不出”的桎梏,还让我品尝到“写得好”、“写得有个性”成功的喜悦。

而其妙处不仅于此,它让我们有了“探究国际要闻,品读世间百态”的人生大视野,用这种大尺度来看待语文,语文也不过指掌间了。古罗马奥古斯汀《忏悔录》中讲道:“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生”,只读书,不思考,那我们不过是一株株“苇草”,唯有拥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才能使我们成为有思想的青年,摆脱平庸,趋于深刻。“时事演讲”使我们班同学作文的立意普遍提高,班级高手云集,每次考试都涌现出一批优秀作文。我们班“时事演讲”坚持了一年,一直坚持到高考后。高考结束后,6月21日下午,我班同学相聚一堂,参加了“最后一次演讲”,这个新闻消息后来还登在《扬子晚报》上,为我们的高三生活增添绚丽的一笔。曹老师把我们一年的演讲稿和他的评点汇编成一本书,叫《高三(10)班在六楼》,这本书已由江苏将与出版社出版了。

3、让阅读成为风气,摘抄成为习惯

热爱阅读一直是我班的风气,不曾因高考的紧张忙碌而改变。直到高考前同学们仍背后传阅龙应台的《野火集》、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粱文道的《常识》等。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小步,可阅读却是值得坚守一生的事。迟骋在龙应台的一段话后加上批注:中国要发展,她的人民首先要改变。我们要从脚下立足地开始。正如崔卫平所说,“你站的地方就是中国,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后面还有这样一行字:“午夜读这样有激情的文字都不觉得困了!”。花姐(花艺琳的外号)读《民国风范》钱理群先生序言,记录下心得:“已经凌晨一点,读到第16节,泪水竟扑簌簌地流下来,不知是困,还是被感动。‘为学术而生’这是一句让人动容的话,似乎幸福感和使命感就是被你醉心的学科所牵挂,让你与那门学科相伴而生,你找到那门学科,似乎就找到人生的定位,这该是怎样的幸福啊。”至今尤记,高考前最后一节课,全班起立,高声朗读俄罗斯白银时代天才诗人巴尔蒙特《为了看到太阳,我来到这世上》,激情洋溢的声音犹然在耳,“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而一旦天光熄灭,我也仍将歌唱„„我要歌颂太阳,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光。”在先哲智慧精神的感召下,我们从容面对高考。

阅读量的增加,使摘抄成为习惯,各人的摘抄也不相同,有话题类摘抄、人物类摘抄、实用类摘抄、时评新闻摘抄等等。摘抄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作文素材,形成了多样的作文风格,也使我们有了精神生活和价值关怀,心灵不再苍白。说一件轶事:我与同桌沈懿晖、小乔三人约定,每周四“数学日”,谁考得不好,就请客——买一份《南方周末》或《看天下》或《头条》给大家看!我们互相传阅,选不同的文章摘抄分享。因此我们三人都成为班上的写作能手,也都偏爱写时评。

4、审题诚可贵,立意价更高

审题往往帮助同学们理解题意、辩证思考、开拓思路。许多同学有这样的深切体会,因为审题失误,使原本的高分作文一下沦落为三四类作文。我校每次印发的作文讲评讲义中都会注明本次作文的审题要点与误区,便于同学们找到失分的原因,了解优秀作文的写作思路,减少我们的审题失误。

高考前我们还进行了“作文向前看”,“作文向后看”的审题训练。后者回顾写过的作文总结教训与经验。前者更梳理了含有动宾、偏正、并列关系的作文题,让大家自主分析讨论写作思路是什么,有哪些素材可以使用。当时讨论的并列式作文题为“成功与优秀”。老师引导我们讨论成功与优秀间的关系,同学们有的认为成功是优秀的阶梯,有的认为成功侧重于外人认可,优秀侧重于内心要求,追求优秀比成功更重要。正是当时这样的分析经验,使同学们面对“忧与爱”的作文题时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若说审题是作文成功的基础,那立意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每天的时事开讲是我们班的思维训练时间,也是每个人作文训练的良机。一个话题会引起全班的的思考,例如,面对“梁林故居”被拆事件,同学们没有一味指责政府、开发商,而提出让文化融入生活,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让“说大于做”,摒弃“三分钟热度”才能实现文化复兴。59位同学的演讲,就是59次立意训练,这大大拓展了我们的思维宽度与广度,让“善于说理,立意深刻,作文素材贴近现实,有鲜活感”成了我们班的写作特色。

6、语文也有错题本,错题回看很重要

大多数同学都有精心编写的数学、物理错题本,而往往忽略语文错题本的价值。就算有,多数也只是词语、成语的订正。而我更关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错题的揣摩。语文错题提供的不仅是正确答案,更是一种深入的反思和揣摩,在旧题与新题比较联系中,找到并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和路子。

比如今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赏析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短短一行文字令人摸不着头脑,可有整理错题习惯的同学,就会以作者和词风——温庭筠和“花间词”为切入点。温庭筠擅长写闺怨,而“花

间词”多以女子视角委婉抒情,所以本诗的主人公为满腹幽怨,无处排解,对月思念远方游子的思妇形象。有了这样的基本理解,诗歌第一题思想感情的把握(“恨”指什么)、第二题抒情主人公形象和第三题结句(“摇曳碧云斜”)的赏析,都有了解题方向和基础。错题整理还可以训练我们的钻研精神,字字钻研,句句推敲。“千万恨”表现思妇千头万端、不可言喻的怅恨。“不知”、“空落”表现出山月水风不解闲愁,突出思妇满腹愁情无处排遣。“碧云斜”表现思妇满心愁绪,无意梳妆的低落心情。由关键词入手,便可将含蓄不明的诗歌拆解成一个个熟悉的画面。记得我们复习中多次遇到含蓄婉约的小令(教研室《二轮复习》就有好几首),曹老师特别提醒我们读婉约小词一定要“细”,体会其中情感的“深”。记上几笔,反复比较思考,阅读技能才能不断提高。

现代文阅读也是如此。我们现代文阅读复习错题订正,更注重对文本的整体分析和揣摩。我觉得,今年高考阅读《邮差先生》写于抗战时期,与我们一模阅读冯至先生《八月十日灯下所记》所记叙的时间背景接近,在情感、主旨方面也有相通之处。如果有了对后文比较深入的理解,碰到《邮差先生》,也就有了快速准确深入理解的基础。无论是《八》中战前的宁静,还是《邮》中战时偏僻小城的安逸,都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以宁静写出战争的丑恶,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平静生活的礼赞;无论是《八》中招呼士兵吃瓜的卖瓜人,还是《邮》中恪尽职守的邮差先生,都是爽朗豁达的中国人的代表,通过他们表现中国人对抗战胜利的乐观与希望。但是两篇文章也有不同:《八》叙述舒缓,是因为这是对战争的倒叙,带有回忆的悠长、舒缓的语调,表现出作者对抗战胜利的欣慰,紧扣“深深地喘了一口气”;而《邮》中叙述舒缓符合邮差先生清闲的工作特点,体现小城悠闲恬静的生活特点。从对比中看文章,使新文章成了老文章,陌生面孔成了熟悉面孔,这样做起阅读题自然事半功倍,得心应手。我当时坐在考场做阅读题的时候,就有一种特别顺手、舒心的感觉!以上便是我的高三语文心得与体会。谢谢各位老师!

下载1 高三语文阅读课导学提纲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1 高三语文阅读课导学提纲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补习班第一节语文课

    高三补习班第一节语文课 一、教学目标: 1.明确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为第一轮复习打好基础。 2.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师生初次交流,消除陌生感,拉近师生感......

    赤壁赋导学提纲

    河北省盐山中学导学提纲 请对导学提纲问题认真书写 编号:YW2009 编制人:吴桂霞 审核人:张俊凤 班级: 姓名: 小组: 《赤壁赋》(第一、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及......

    《改革开放》导学提纲

    《改革开放的展开》导学提纲 一、简要提示 本课主要讲述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高三家长会提纲

    高三家长会提纲 一、不要管学生的学习。家长不要管学生的学习,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也是要表现出家长相信孩子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对孩子有信心,孩子对自己的评......

    高三家长会语文课代表发言稿(最终定稿)

    又要开家长会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是一件很让人自豪的事情,代表学生发言肯定是免不了要写发言稿的。那么,家长会学生代表发言稿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家长会......

    幸福的高三语文课(推荐阅读)

    2012年高考语文143分者谈高考语文复习 幸福的高三语文课 ——高三语文复习回顾 盛星玮来源:《新高考》(附盛星玮作文一篇) 各位高三老师: 你们好!我是来自十三中的盛星玮。我21......

    《同音字和同音词》 导学提纲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二课编制:潘和兴 第二节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导学提纲(教师版) 【教学目标】 ⑴ 了解形成同音字的原因和同音字词的类型。 ⑵ 掌握同音......

    视导汇报材料提纲

    视导汇报材料提纲 视导汇报材料提纲 历城区遥墙中学刘帅 开学后及本学期工作:剖析一个满意度测评结果,学习两个报告,抓住三项重点工作,推动四种能力建设,落实七大任务。一、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