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津河中学语文课堂模式改革初一
津河中学语文课堂模式改革初一(1)班分组名单
第一组:组长 吴童
副组长
高彤
成员
付棠、王欣、李思、许奕豪
第二组:组长 樊琳
副组长
王鹏彬
成员
明嫣然、杨宏宇、王宁、石元捷
第三组:组长 赵丹
副组长
赵紫莹
成员
杨可、杨兵、王宇欣、程锦
第四组:组长
朱子贤
副组长
张雨
成员
任彬、毕淑婷、付庆伟、鲁佩瑶
第五组:组长 楼阁
副组长
汪安
成员
田淼、杨朝霖、吴晶晶、蔡子舰
第六组:组长 胡奥婕
副组长
王少杰
成员
晏雨、吴航、丁一博、闵婕
第七组:组长 路文静
副组长
杨楚
成员
彭影、晏进、陈鑫、周文峰
第八组:组长 程文霞
副组长
方明宇
成员
邵洁、王佳言、胡熙航、李志勇
第九组:组长 黄玲
副组长
倪心蕊
成员
胥纪欣、刘易海、胡曼、明发健
第十组:组长 赖志伟
副组长
王群
成员 汪雨瑶、晏鑫、华周平
津河中学语文课堂模式改革初一(2)班分组名单
第一组:组长 刘雨晴
副组长 兰博涵
成员
吴洁、鲁季盛、陈文杰、汪卓
第二组:组长 赵欣汝
副组长
梅庭杰
成员
吕楠楠、张颖、王郑庆、盛健
第三组:组长 付彤欣
副组长 何佳鸿
成员 周璐阳、周宇、冯程、毕建鹏
第四组:组长
马莹
副组长
毛雨婷
成员
张远星、韩紫怡、陈俊杰
第五组:组长 周慧桢
副组长
李卓
成员 傅佳乐、朱亚雷、袁园、陈澄
第六组:组长 胡睿涛
副组长
李昕
成员
陈静、祝天、李寻欢、李阳
第七组:组长 胡子怡
副组长
徐一凡
成员
李丹、张玉婕、赵志炜、胡陈阳
第八组:组长 操升怡
副组长
李晓
成员
刘昕凯、陈炜杰、蔡睿、程宇
第九组:组长
李颖
副组长
陈燕姿
成员
刘霞、徐星、王若阳、王以超
第十组:组长
彭佳林
副组长
厉涵
成员 彭振宇、陈琳、汪子杰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课堂模式(模版)
五年级语文教学模式
(一)备课:
备课师课前整堂课所做精准备进度安排般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案等四面步骤内容
备课期前备课课前备课两种形式
(1)学期前备课。必须全面研究本期教内容。其中,包括新课程标准及教参考教师用书,明确本学期总的教学目标、知识体系及单元备课整册书中的分量和作用,把握备课关键、重点、难点,了解所任班级的学生情况,列出学期教进度规划。内容一般包括学生的简略分析,本期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如何提高教质量相关措施,以及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具体安排。
(2)课前备课。是教师对每篇课文、每堂课的准备;拟出一篇课文的、课时的授课计划,写出教案。课前准备可分几步骤进行: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其核心。
2、研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在对教材进行精读析、掌握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后,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现实情况和学生实际,进行综合的析研究,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3、撰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讲课前准备具体教学的实施方案,是谋章构篇的实施意见。一篇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几个内容:
(1)课题。
(2)教学目标。要分别写出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知识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3)教学重点难点。对教学中学生不能理解的和关键部分在备课中做到心中有数。
(4)教学时间。注明学习这篇课文所需的课时才能顺利完成。
(5)教学步骤和内容。这是教案的主要、具体部分。
三、备课中的注意事项
(一)教学步骤。按上课首先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主要内容、方法等写出来。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第一课大体是:准备谈话、讲解题意、教师范读、字词教学、试读课文、课后讨论;分析课一般的教学步骤、检查预习、分段讲读课文、巩固复习、安排作业。
(二)将德育教育设计到语文教学情境中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根据不同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因为语文教材中字字句句皆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皆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二)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教学一般需要两课时完成,所以,我们就以课时为单位来进行规范。
课前预习
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越来越长,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就相应增大。现在的课时安排很难满足既要学完课文,又要完成课堂练习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教会学生预习。所以,我规定预习的内容依据第二天的学习需要而定。一般包括三部分。一是认识生字,理解生词。这两项都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自行解决。二是读通课文,粗知文章大意。三是查找与该文相关的知识、信息。需要注意的事,预习的要求不能过高。比如理解生词,学生通过查字典,通过联系上下文去猜,通过请教别人等途径理解到哪就到哪,有偏差课堂上老师再纠正。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示并板书课题
可以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
中高年级可以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进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在读通读对。
三、指导识记生字。低年级还要指导生字的写法。
四、学习生词。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都应让学生理解大意,并学会运用,有特殊含义的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还应再次深入理解。理解生词这个环节可放在检查指导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自成一个环节。
五、读熟课文。可以采取学生个体朗读、默读、跳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浏览、教师范读多种读书方式引导学生读熟。
六、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点对现在的语文课堂来讲应该说算一个欠缺,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感知不深刻没关系,深入学完之后回头再整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体感知还包括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几大部分可以根据年级的不同而增减难度。
七、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做简单梳理。
八、教师小结或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九、教师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的授课应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习得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不要再次解题,更不要上课以后再让学生跟着一笔一划地板书课题。开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一、导入
第二课时一般应以复习第一课时的重点学习内容入手,通过复习,既做到巩固已学知识,又建立与新知识的链接,顺利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二、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文本深入对话,在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以同桌相互交流一下阅读收获。
三、集体交流
这个环节是老师们平时最重视的,也是难度最高的。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容易把内容讲解得支离破碎。老师问得很累,学生答得更累,问了很多答了很多最后却什么也没剩下,什么也没得到。这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最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用整合性问题(每篇课文不能超过三个大问题)带动对全文的品析理解。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有不懂的问题随时问,有不同的意见随时发表。问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都应该作为一个习惯,贯穿在课堂的始终,而不是作为一个环节,一个点缀,局限在某一时段。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机会,相机指导,把学生的学习很自然地引向深入,引向正确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姓语名文,无论哪一篇文章,在语言形式上都有可学之处,大到布局谋篇的方法,小到构段方式,或者再小到一个修辞方法的模仿,一个新学词语的运用。因文而易,因年级而易,不论大小。要争取做到在语言形式上让学生每课一得,每课必得。这样会使他们终生受益。需要说明的是:表达形式、方法的领悟可以自成一个版块,也可以和言语思想内容的理解随机交叉在一起。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语言都是文质兼美的,要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积累课文中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这个环节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注意引导学生及时总结阅读方法。此环节往往还要安排小练笔环节,引导学生读中学写。
四、教师小结或学生总结收获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作业布置要体现“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相应内容的课外阅读。如果背诵、小练笔课上未完成,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下这两方面的作业。
(三)课堂教学反思的评价
新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和促进。一节课上完了,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老师必须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自我反思就是教师对本堂课中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策略的总结、教学艺术的记录等作反思,对自己、对学生,也包括教学内容和相关课堂环节进行再思考。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更有效的实践性的自我学习。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可以从思所得、思所失、思所疑、思所难、思所创等方面进行反思。(四)作业布置与辅导:
作业形式追求活泼多样可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制作,观察,调查,画画,表演之中;将文学,科技,美术,环保融为一体,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愿学,乐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第一层次:
1、抄写词语。
第二层次:假如你是文中的……。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将感受写下来,尽可能用上上述八个词语。
第三层次:根据所给八个词语写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第三篇:三四年级语文课堂模式doc1
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的教学环节: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背古诗、讲故事、讲自己的所见所闻)
二、激趣导入,如: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恰当的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使学生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不超过3分钟)
三、放手试读,整体把握,检查预习情况。(5——8分钟)
1、检查字词认读,及重点词语的理解。
认读生字,要注意“字不离词”,应在试读的基础上进行。因为生字还要放到课文中去读,所以在此不必过多花费时间。
2、课文初读后质疑,带着疑问读课文,初步弄清楚疑问。
四、反复朗读课文,确保读得正确、连贯;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5分钟)
五、质疑问难,小组合作,梳理问题,自主探究。(15分钟)第二课时的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不超过3分钟)
二、选择课文重点、精彩处、问题处,读中感悟(这里的读,要特别注意“分层推进”)。
(20分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所以要抓住重点句子或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讨论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美读,读出味道来。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让学生经历从读得不流利,到具有一定感情的过程!课堂提倡个别读,个人读有利于发现问题、便于思考,领悟课文语言。
三、积累运用。(10分钟)
熟读背诵重点段落,也可以积累好词好句。
四、迁移运用,拓展探究。(5分钟)
课文学习完了,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或写或读,或说或议,内容多样,形式活泼,以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语文学习
五.巩固练习。(3分钟)
附: 三清工作: 堂清:以课堂内容为主,认读生字,区别形近字、多音字。
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日清:以堂清为主,以导学案加强词语和句子的积累。周清:以练习题卡为主,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篇: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模式
小学低段生本语文课堂模式
唐兰兰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索着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应该贯彻“以读为本”、学生群体参与语言实践的原则。努力做到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积极创设和谐气氛,保证学生的参与兴趣,变“讲堂”为“学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儿童天生好奇,求知欲旺盛,如果不刻意压抑,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会提出许多问题,并设法去解决它。因此,我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自主学习式模式的操作程序是:
(1)独立学习。在这个环节学生主要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完成自学任务。
(2)讨论与交流。根据教学重点,安排学生有组织的进行讨论,并请有关同学汇报学习情况,在群体交流中达到释难、解疑、明理的目的。
(3)评议归纳。评议归纳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学习内容的评议归纳。教师应指导学生回顾课文的结构,明确课文的知识要点以及训练的基本要求。二是对学习过程的评议归纳。教师应引导学生就自主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运用进行总结、分析,并指出以后应注意的问题。
(4)巩固练习。根据课文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的操作、质疑、研讨一定在前,教师的结论在后。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作用看,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这种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第五篇: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
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属于教学实践范畴,但是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问题,更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学生理念;应该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单向传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五步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正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谈谈“自主学习——发现质疑——讨论辨析——总结升华——发展探究”五步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一、自主学习
语文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预习,是下面学习环节的准备,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尝试。
自主性所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它一方面表现为对活动、活动过程的支配与控制权力,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人对自身行为的支配、调节和控制能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公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同时,自觉地把自己看做是受教育者,积极寻找发展的机会。他们善于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对每一个体来说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不可能自然生成。作为教育者,应该在每一节有限的课时内自觉地、有意识地为促进学生走向独立自主、形成自主性学习而努力。自主学习不仅是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学的一个根本目的。叶圣陶同志提出:“‘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把自学引入教学之中,不但是新教学方法的一种特点,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
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学会阅读。能够通过阅读领会和把握教材的结构、层次、中心、要点。能够理解和辨析重点字、词、句的确切含义,能够把握和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能够学会浏览、速读和精读、细读的本领,但自学又不仅仅是阅读能力,还包括培养主动搜集和选择阅读材料,写阅读札记和笔记的能力,还包括思考、推理、联想、想象、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预习则是一种新课学习前的准备。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学习的认识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或观察)能用来同化新知识。他强调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因此,他提出,要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架设一座“知识桥梁”,并把它称之为“先行组织者”。皮亚杰认为,当一个人对新学习有准备时,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和兴趣,已发展到把新的学习成为他前进的下一步骤。这样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根据这两种理论和我们的实践经验,这种预习和准备包括:把与新课相干的旧知识进行回忆和接触,发现和强化;对必备的旧知识缺陷进行补救,以架起“认知桥梁”;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理解,对实验操作进行实践准备,以便从中提供信息和问题,实现“常识反馈”。
二、发现质疑
发现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问题的提出有两种,一种问题是教师精心设计,抓住带有关键性的问题,突破一点,带动全局,也应带有很强的逻辑性、系列型,步步深入,循序渐进。问题要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同食物的色和香,引诱人们去品尝它的味道。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广度,使学生感到课文如同矿藏、需要不断开掘,并且难易适中,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淡而无味或畏难而退。
例如,在教学《生命 生命》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你知道哪些与生命顽强抗争的故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本文写得最精彩的语句是什么?阅读本文后,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应该怎样对待生命?
另一种问题则由学生提出,应该特别予以鼓励和提倡,并有意识地指导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三、讨论辨析
讨论辨析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过程。
讨论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同时,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并及时对各种意见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比较思维和评价思维。在讨论中,学生还能发展即席反馈能力,敏捷的思考和反应能力,以及即席口头表达能力。讨论还能使学生认识状况充分暴露,教师获得即时信息反馈,就能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讨论还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想高度集中,思维活动激烈,产生浓厚兴趣,使课堂教学情绪和形式都十分活跃。奥斯本所创立的一种所谓“智力激励法”,提倡在短时期内激发极大思维能力的集体思考方法,实质上就是一种讨论的方法。讨论能促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高度发展,而一个人的智力发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言语能力。
组织好讨论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矛盾的展开和适时地结束,让学生留有余地回去思考。讨论形式有小组,有全班,有二者结合,视不同目的,不同情况而定。
四、总结升华
总结升华就是将学生在课堂讨论或辩论的问题进行归纳系统。
皮亚杰认为,人们在学习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将原有认知结构变为新的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科基础结构是前人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成果,是认知发展规律的结晶。遵循基本结构,有利于理解、记忆、沟通、达到举一反三,实现迁移。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就是将“教材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这些心理学家都把结构看成为学习认识的最重要结果。它是发展性教学方法的一个基本因素,可归纳为三种:一种是课堂讨论结束时的即席归纳,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一种是在一课或一单元结束时将知识归纳成为一个体系和结构,应由学生自己完成,并采用他们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达;再一种是通过在学习基础上解决一个典型问题。通过总结,让学生是在新形式中的升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发展探究 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布鲁纳曾经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发现法。他解释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正确地说,它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比如学生学习了《胡同文化》,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当地的地方文化或探究当地的民居文化,通过发现探索就真正实现了学生能力的迁移。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我所提到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各种模式中的一个主要模式,或者说是主导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下,探讨出更多的灵活多样的模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百花齐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