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谁在“折腾”中国的大学
谁在“折腾”中国的大学
作者:章开沅(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
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发展之声不绝于耳,且见诸声势浩大的行动。成绩似乎令主事者陶醉,经常挂在口上的主流话语是:“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但这些耀眼数字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所谓“跨越”发展带给教育的是祸是福?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甚至存在深刻分歧。
高教何以在错误道路上走得这么久这么远
2009年初,政府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并公开征求意见,随即引发一场全国范围的讨论,网络上的各种争议更为火热。3月2日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提出《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建议:
一、废除自学考试制度;
二、取消不合格的在职研究生学位;
三、砍掉一半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
四、大学必须与所谓“独立学院”脱离关系;
五、让成人教育回归职业教育;
六、停止大学办分校;
七、整顿大学的科技开发园和研究院;
八、实行教授定编制;
九、砍掉2/3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
十、整顿“大少爷作风”,严查大学财务支出。据《长江商报》“高教十症”调查结果(3月12日公布),近两千网友投票,除第一、九两条外,其余8条意见均获“7成以上的网友力挺”。
当然,高教之病并非仅限这10条,而这10条也不一定都是最为严重之症,但这毕竟是一位资深大学校长率先响应政府号召,全面系统地坦陈自己的批评与建议,理应给予应有的尊重与理解。
我与刘道玉教授相识已久,而且都是在1980年代出任武汉地区中央直属高校的校长。他虽然比我年轻,但在高校行政管理方面却比我出道早得多,而且还曾在教育部主持过重要工作。我非常敬重他对教育事业的革新精神与执着追求,对他此次提出的批评建议更深有同感。应该说,刘道玉是1980年代那批大学校长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意见包含着众多师生积压已久的共同心声。但我不想重复列举或补述当今高等教育的各种弊端,而宁可探索我国高教何以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这么久、这么远,危害又这么深!
记忆所及,1980年代的高教基本上是正常发展的,尽管体制、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革新步履艰难。1990年代以后,“教育产业化”作为决策开始推行,主要驱动力来自比教育部更为强势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我至今还记得若干权威人士在报刊和电视上发表的那些梦呓或狂想,仿佛高教一经形成规模宏大的支柱产业,就可以财源滚滚,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经过任何民主咨询,决策究竟有多少科学性也不得而知——1999年就从上而下仓猝地敞开“扩招”的大门,加上此前也是从上而下促成的高校大合并,一味追求扩展办学规模的狂热浪潮开始形成了。
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诚然需要加速高等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普遍提升,也需要高等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但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不能牺牲整体质量,否则教育即令转化成庞大的产业,也只能视之为高成本、低效益而虚有其表的泡沫经济。很不幸,有关部委一意孤行,并且以“跨越”一语要求高等教育勉力推行21世纪新一轮“大跃进”,大学遂成为重灾区。
紧接着又是在“跨越”号召下出现弥漫全国的“升级”狂热。中专升为大专,大专升为学院,学院升为大学,其实好多学校根本不具备升级条件。许多正规大学也不安于现有定位,甚至连“教学型与研究型”这样的双重身份都不满足,一定要往“研究型综合大学”蹿升;而已经具有“研究型综合大学”特殊身份的所谓“985”大学,又纷纷向“世界一流”狂奔——真可以说得上如痴如醉,举国癫狂。
大学的各系也不安于现有定位,纷纷争先把握这千载难逢的“升级”良机,于是好多系上升为学院,个别系还分身为几个学院。有些研究所也不甘落后,自行提升为牌号甚大的研究院。某些“特大”大学由于下属学院太多,校领导管不过来,又在校、院之间设立学部,俨然泱泱大国气派。相形之下,原有许多系、所的地位则江河日下,往往自嘲为“无非教研室”。与过往相比,现在的大学管理机构名目繁多,层次重叠,越来越像庞大而又复杂的官僚机构,与原先标榜的“精简、效率、效益”革新目标背道而驰。
大学现在确实很忙,因为学校越办越大,学生越来越多,教师的教学负担也越来越重。特别是年轻教师,为了从助教升为讲师,讲师升为副教授,每年还要达到发表若干论着的所谓“刚性指标”。校、院、所各级领导更忙,因为“扩招”也好“升级”也好,并无足够的财政拨款,还得“自筹”财源弥补经费不足,于是便想方设法“创收”,乃至变相推销形形色色的“学历”,当然更少不了“跑部前进”,争招生数额,争项目经费,争科研课题,争学位授予点等等。而教育部及其下属各司局又巧立名目,精心设计繁琐的申报、评审、验收等手续,其中仅本科教学评估一项,就把全国高校折腾得人仰马翻„„
试问,在这样劳民伤财的纷纷扰扰之中,大学领导又有多少余闲精力用于改善管理,以期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呢?高校素质的整体下降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而更为严重的是急功近利、弄虚作假造成的诚信流失。我们现在还有大学精神吗?今后大学精神的重建恐怕不是一两代人的真诚努力所能完成。高教的积弊不仅年深日久而且盘根错节,彻底整顿谈何容易。
从深层根源来剖析,主要问题仍在于主管教育者对教育本身缺乏正确的认知。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需要良性的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灌输”、“塑造”。教育的起点与归宿都是爱,都是人性的完善与提升。所谓“以生为本”,就是以人性为本。现今教育当局主事者把各项重大措施都名之为“工程”,实际上是忘记了人性不同于物性,学校不是工厂,教育更不同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说到底,教育是细致的教化而不是简单的制作。
大学没有自我完善的空间,校长没有自我完善的胆识 把教师比喻为“灵魂工程师”未必完全确切,但教育的根本毕竟是人格的养成,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积60年高教工作的亲身体验,我总觉得教育应该是慢工细活,教师更像精心培育花木的园丁,必须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与季节的环境变化,循序渐进地从事本职工作,而最忌急于求成和揠苗助长。与其主观武断地通过行政命令推行一个紧接一个折腾大学师生的所谓“创新”或“跨越”,倒不如让大学保持相对安宁的校园,也许顺乎自然的“萧规曹随”比什么“开辟新纪元”之类豪言壮举更有利于高教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无论古今中外,成功的教育改革往往表现为渐进式的积累及作为其结果的“水到渠成”。
“文革”以前,多次急风骤雨式的群众运动,不仅未能实现“教育革命”的预期目标,反而严重损害教育本身,特别是挫伤了众多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这个教训极为沉痛,但似乎早已为现今教育当局所忘却,并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形式重蹈覆辙。现在虽然不再有人公开侈言政治挂帅的群众运动,但是动辄以政府行为推行全国一盘棋的举措,依然忽视教育的连续性与相对稳定性。朝令夕改,而且政出多门,让许多大学无所适从。以前“教育革命”主要靠政治威权,现在却主要是靠“利益驱动”,以形形色色的各类“工程”与相应的“课题”、“项目”经费促成“跨越”导向。同时,又拟订各种繁琐而脱离实际的指标体系与评审程序,迫使大学顺从就范。如果说过去的大学是屈从于政治压力,现今的大学则是倾倒于金钱的魔力。政界“跑官”,大学“跑点”,而且都一同“跑步(部)前(钱)进”,这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潜规则”。
大学的堕落已经令人难以容忍,但教育当局仍然沉醉于少数追随者的歌功颂德,至今未能深切反省,因此在错误道路上愈走愈远。最近,为浙江大学所谓院士课题组“抄袭舞弊”事件,教育部也曾严辞痛陈要下“猛药”,但“猛药”似乎只是针对大学,学术道德教育主要针对学生,真是匪夷所思!我认为,追根求源,如果现行教育体制依然原封不动,中国教育改革也只能停留于修修补补,根本难以革除错综复杂的各种积弊,因为大学根本没有自我完善的空间——而恕我直言,许多大学校长也没有自我完善的胆识,甚至没有自我完善的内在醒悟。因为其中有些人已经习惯于唯命是从,随波逐流,把学校作为个人晋升之阶,千方百计在“跨越”与“创一流”的虚热中显耀自己的政绩。种种事实表明,在目前教育部这样强势集权的管理体制下,大学很难在教育改革中有根本的转变。
教育改革,千头万绪。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两个回归:一是回归大学主体,一是回归教育本性。而关键首先是体制改革,让大学独立自主地按照教育自身规律来办好教育。
我深信,大学应该把握自己的命运,大学必须自我完善,也能够自我完善,大学的希望在于大学自身!
第二篇:谁在掌控中国金融系统(完整版)
谁在掌控中国金融系统?(完整版)
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从事金融服务业有关的金融中介机构,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1],同时还有金融体系的底层服务机构与监管机构,以此共同组成金融体系。虽然中国存在着庞大的非正规金融系统,但他们大多依附于正规金融系统,其地位与角色严重受制于监管政策,因此本文着重讨论正规金融系统的控制权。
1、概览金融机构
根据央行规范[2],中国金融机构包括如下:
一、货币当局:
1、中国人民银行;
2、国家外汇管理局。
二、监管当局: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
1、银行;
2、城市信用合作社(含联社);
3、农村信用合作社(含联社);
4、农村资金互助社;
5、财务公司。
四、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1、信托公司;
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3、金融租赁公司;
4、汽车金融公司;
5、贷款公司;
6、货币经纪公司。
五、证券业金融机构:
1、证券公司;
2、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3、期货公司;
4、投资咨询公司。
六、保险业金融机构:
1、财产保险公司;
2、人身保险公司;
3、再保险公司;
4、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5、保险经纪公司;
6、保险代理公司;
7、保险公估公司;
8、企业年金。
七、交易及结算类金融机构:
1、交易所;
2、登记结算类机构。
八、金融控股公司:
1、中央金融控股公司;
2、其他金融控股公司。
九、新兴金融企业:
1、小额贷款公司;
2、第三方理财公司;
3、综合理财服务公司。
结合这一规范,根据机构监管条线,中国的金融体系的组成包括如下机构:
鉴于中国目前机构监管的特征,各金融机构的准入、业务审批等均受限于其监管上级,由具体的司、局、部(委下面的部)进行管理。
2、概览金融市场
中国存量金融资产,主要是银行为主,占有绝对的优势,近十年以来虽然有下降的超势,但仍然高达90%。这显示着中国仍然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
中国直接融资市场以债券和股票为主,近年信托业发展迅速,管理资产总量已经接近股市或债市的50%。近年股市低迷,而债市暴发,债市存量市值已经超过股市。
虽然银行资产总额依然占全社会金融系统资产的绝大部分,但金融脱媒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信托、银行理财等直接融资规模越来越大。
注:社会融资规模为央行在2012年新推出的指标,主要是当月、年新增的融资量。
3、重要的金融机构
A)主要银行,按总资产计算,前十家分别为: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国开行、交行、招商、浦发、兴业。资产,占行业比
利润,占行业比前十家
92万亿,61%
12459亿,71.4%前四家
63万亿,41%
8080亿,46.3%
第三篇:大学新生居安思危,不忘折腾岁月
大学新生居安思危,不忘折腾岁月
广东国防教育学会挂牌 马鼎盛寄语“居安思危”
2014年09/21
中新网广州9月18日电)广东省国防教育学会9月18日在广州正式挂牌成立,广东省国防教育宣传月活动亦同日启动。香港著名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在广州大学城演讲时,寄语新入学尚处军训阶段的大学生要有居安思危意识。
据了解,广东省国防教育学会经广东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广东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批准成立,负责完成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东省军区交办的与国防教育相关的工作。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原主任、正军职少将侯建出任会长,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王玉学任执行会长。
马鼎盛在演讲中向在座的2000多名大学生介绍了中国目前的周边局势,寄语大学生要树立居安思危意识和国防意识。他说:“虽然我是个军事评论员,但我对战争深恶痛绝。中外历史上绵延不断的战争并没有解决经济的、宗教的、民族的问题,„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他还表示,一个军队的强大并不在于单兵的技能优劣,更在于纪律性和摒弃个人英雄主义的群体合作观念,在于要有为自己国家和民族奉献牺牲的精神。
马鼎盛指出;中华民族今天的“安”,是对比共和国前30年的“不安”而言;那是个对内折腾,对外战争不断的岁月。在座的18、9岁大学生不能忘记中国现代史上吃不饱、穿不暖的过去。“思危”还包括明天可能面对的战争威胁,他列举周边的麻烦,是“海防”问题远远重于“塞防”问题。万里海疆从北到南,最大的麻烦是朝鲜的核威胁。最容易解决、初战必胜的应该是南海、南沙问题。
广东省国防教育学会负责人介绍,在国耻日当天启动的广东省国防教育宣传月活动为期一个月,将由军事特约专家罗援、马鼎盛、欧建平、刘和平以及广东省国防教育学会师资人才库专家组成的讲师团,举行100多场次的专家讲座;并开展有100万人次参与的国防知识普及活动,包括在城市广成、社区、学校等宣传和咨询有关国防知识,使民众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完)
第四篇:人生就是折腾
人生就是折腾
自由:你能够随心所欲的折腾
迷茫:不知道为什么折腾和该如何折腾 孤独:你的折腾无人搭理。追求:折腾的理由与借口。创造:折腾别人所不曾折腾的。
成就:自己折腾的结果得到了别人的肯定。
在杂志上偶然看到的文章,倒成了我个人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随手摘写几句恰好反映了我近几年的思想经历。
自由: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正所谓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走出校门,脱离了学校的思想束缚;自给自足,脱离家人的经济束缚。世间的所有都为我所用,旅游,网游,网购,胡吃海喝,所有能折腾的方法我都要一一尝试。迷茫:自由总是好的,在无休止的折腾后,每当冷静下来我就不自觉的开始怀疑,人生就是这样吗,一夜游戏的拼杀后总让人感觉浑浑噩噩,酒喝多了一次次的呕吐让我痛不欲生,同事谈论理财之道时我总是远远的躲避着,可怜自己囊中羞涩啊。
孤独:迷茫的我彻夜难眠,生活中有吃有喝,工作中顺风顺水,这一切就是我想要的,但是心里上和家人越走越远,生活上慢慢变成孤家寡人,我的独来独往,让朋友们有点敬而远之。
追求:我要改变这样的生活,寻找新的让自己满足的折腾方法,我要锻炼身体,坚持每天跑步,我要继续进步,整理出专业课本认真研究,我要发财,从买股票到做小生意逐个尝试,成功好像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我失败了。创造:每当失败我总能找到借口,时间不对、地点不对、环境差异,在这些东西中我总是能找到小小的安慰,与身边的兄弟们相比,我的尝试总是让他们大吃一惊,好像人生就是应该这样,折腾别人所不曾折腾的。
成就:虽然自己的折腾没有在实际上改变生存状态,但是每当说起折腾,自己还是会隐隐高兴,你们的折腾我早都尝试过了,也许被自己肯定就是我的成就。
我的人生还在继续,我的折腾还在继续。爱情:男女之间的情感折腾
婚姻:找个固定的异性和你一块折腾
失恋:你喜欢的,曾经和你一块折腾的人不和你一起折腾了.文学作品:记述各种折腾经验,体会,感觉和情绪等等的文字。坚持不懈:折腾/折腾/再折腾
第五篇:谁在左右IBM中国研发方向
谁在左右IBM中国研发方向
多年来,IBM的专利注册数量一直居于各大企业的首位,那么IBM中国呢?3月,IBM在北京成立了全球第一家供应链创新中心;6月,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建立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IBM在中国的研发力量逐渐浮出水面。其实,作为全球的创新枢纽,IBM中国研究院、中国开发中心、中国系统与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系统中心、中国创新中心也都在承担全球的创新任务,中国研发机构的员工竟有一半服务于全球。那么这些研发中心都在研究哪些前沿领域,IBM又是如何确定研发重点的?
近日,在北京上地的IBM研发园区举行的“走进IBM实验室”探索之旅中,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以及IBM中国研究院和IBM中国开发中心的专家,与到访的数十位媒体高层和记者分享了IBM对科技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洞察。钱大群就表示,IBM研发不仅仅集中于科技前沿和基础性理论的领域,而是结合行业需求和未来趋势,将研发的重心放在了深入行业应用之上。为此,未来的企业形态、新兴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行业发展需求,以及国家的发展需求,这四大发展趋势影响着IBM研发部门的创新方向,并给研发部门如何把创新的科技融入到行业的发展中提出了新的课题。
趋势一:未来企业形态
2008 IBM 全球CEO调查是全球有史以来开展的最大规模的CEO调查。IBM发现,未来的企业将具有以下五个特征:渴求变革,全球整合,让创新超出客户的想象,真诚而不仅仅是慷慨,彻底的业务创新。同时,IBM发现,中国的CEO更加关注“让创新超出客户的想象”和“彻底的业务创新”。与全球CEO相比较,中国的CEO更加渴望变革,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而这些对创新的渴望和需求,则构成了推动研发的重要动力。
趋势二:新兴技术的发展
IBM研究院主持“全球技术展望”已经超过25年。通过“全球技术展望”,IBM对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发现信息技术正在发生大量结构性的变化。它们包括:计算系统的再造,因业务需要的云计算,支持大量社群和数据交流的平台,实时和全方位信息处理与分析,随时随地执行业务。这些方向将构成未来信息技术支持并推动产业跳跃式发展的基础。
趋势三:未来行业发展需求
这些并不仅仅是纯技术讨论,而是探讨了新技术是如何应用到市场,如何改变和创建新的行业或企业的。技术的日新月异为通信、交通、医疗、金融、制造和零售等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方向。为此,与公共服务的日益重要相对应,一些行业个性化服务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而先进的技术又进一步推动了行业需求,这两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驱动创新研发的最直接的动力。
趋势四:国家发展的需求
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和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中国正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中国要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将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向服务经济转型;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而IBM的研发部门,也将紧跟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和方向。比如,IBM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开发各行各业的环保解决方案,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钱大群特别强调,IBM中国研发部门正在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绿色创新,包括优化运输、智能电网、先进的水资源管理、绿色数据中心以及碳排放管理。行业的需求引发了技术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