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六至九讲作业题参考答案(样例5)

时间:2019-05-14 15:4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语文第六至九讲作业题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语文第六至九讲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篇:大学语文第六至九讲作业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六讲----第九讲作业题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1.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作家是(B)

A.司马迁 B.韩愈 C.柳宗元 D.欧阳修 2.《进学解》中出现的一组成语是(D)A.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贪多务得 退避三舍 B.细大不捐 焚膏继晷 刮垢磨光 自相矛盾 C.头童齿豁 贪多务得 行成于思 各自为政 D.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含英咀华 动辄得咎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B.第一段是国子先生教诲学生的第一句话,激励学生应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这也是韩愈认为的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

C.第二段写学生针对国子先生的教诲提出质问,从三个方面进行有力的反驳。文章从肯定到否定,显出波澜起伏之美。

D.第三段写国子先生针对学生驳诘的辨析,其中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4.韩愈《进学解》中,假托弟子之言评“国子先生”,涉及到的业绩有(ABCE)

A.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B.口不绝吟,手不停披;

C.障百川,回狂澜; D.利泽施于人,名胜昭于时。E.沉浸浓郁,含英咀华,5.《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C)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C.“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D.“登仙”、“长终”是不可能的

6.下列运用了使动用法的一句是(C)

A.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B.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D.侣鱼虾而友糜鹿。7.从文体方面讲,《前赤壁赋》是(D)A.骚赋 B.古赋 C.骈赋 D.文赋 8.《前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客”的主要情感倾向是(C)

A.功名难就 B.乐观旷达 C.人生无常 D.适意自然 9.《前赤壁赋》中,作者借以抒情说理的主要景物是(B)

A.江水、明月、扁舟 B.江水、明月、清风 C.明月、清风、洞箫 D.江水、清风、白露 10.《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B)A.时间的推移 B.感情的变化 C.事理的逻辑 D.想象的展开 11.苏轼《前赤壁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朗者乎”句中“于”字的意思是(D)

A.从 B.由 C.比 D.被

12.下列成语,见于《前赤壁赋》的有(ABE)A.冯虚御风 B.正襟危坐 C.望洋兴叹 D.分崩离析 E.杯盘狼藉 13.《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有(BD)A.象征 B.比喻 C.排比 D.通感 E.夸张 14.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是(B)

A.苏轼 B.柳永 C.贺铸 D.李清照 15.《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写景的特点是(A B)A.移情于景 B.白描铺叙 C.虚实交错 D.因情造景 16.柳永《八声甘州》抒写的主要情感内容是(D)

A.仕途失意 B.国破家亡之恨 C.吊古伤今 D.羁旅行役之苦 17.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句子是(B)A.是处红衰翠减 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不忍登高临远 D.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18.大量创作了慢词,善用铺叙手法,对词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词人是(C)A.欧阳修 B.晏殊 C.柳永 D.苏轼

19.下列被苏轼评为“唐人佳处,不过如此”的词句是(C)

A.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C.柳永《八声甘州》“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D.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0.《八声甘州》的“八声”意思是(B)

A.唱八遍 B.押八处韵 C.用“八”押韵 D.八个领格字 2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怀念的对象是(A)

A.其弟苏辙 B.其妻王茀 C.其弟子秦观 D.其父苏洵 22.宋代开豪放词风的词人是(D)A.陆游 B.辛弃疾 C.欧阳修 D.苏轼

2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作者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矛盾的语句是(B)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24.苏轼《水调歌头》中,最能体现“兼怀子由”的词句是(D)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C.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5.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贯穿全词的线索是(A)

A.月 B.酒 C.风 D.舞 2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是指(D)

A.美女 B.幸福 C.长寿 D.月亮 27.苏轼《水调歌头》抒发的思想情感有(ABCD)

A.对人生的热爱 B.对时局国事的关心

C.对弟弟的思念 D.对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表示安慰和祝愿 E.对历史兴衰、沧海桑田的感叹

28.《武陵春》抒写的思想情绪是(B).A.伤春惜时 B.故国之思 C.伤离怀远 D.惜春怀人 29.下列词作中,包含物是人非之感的有(BD)

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C.《望海潮》(东南形胜)D.《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30.《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下一句是(B)

A.日晚倦梳头。B。欲语泪先流。C。也拟泛轻舟。D。载不动,许多愁。

31.下列作品中,通过描绘人物举止情态来抒情的有(ABD)A.苏轼《水调歌头》 B.李清照《武陵春》

C.杜牧《江南春》 D.辛弃疾《水龙吟》 32.两宋词人中,流传作品最多的一位是(D)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33.下列以用典见长的作品是(A)

A.辛弃疾《水龙吟》 B.李清照《武陵春》 C.柳永《八声甘州》 D.白居易《长恨歌》 34.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之后的一句是(D)

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B.尽西风、季鹰归未 C.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3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一句中的“刘郎”指(C)

A.刘晨 B.刘邦 C.刘备 D.刘禹锡 36.下列诗词以“悲秋”为抒情背景的有(ABE)

A.杜甫《登高》 B.柳永《八声甘州》

C.李清照《武陵春》 D.苏轼《念奴娇》 E.辛弃疾《水龙吟》 37.中国古代诗词常常借写天气抒情,或用天气比喻象征,下列诗词写到“雨”或者“风雨”的有(ABC)

A.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B.白居易《长恨歌》

C.柳永《八声甘州》 D.李煜《虞美人》 E.李清照《武陵春》 3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所采用的对仗形式是(B)

A.流水对 B.鼎足对 C.扇面对 D.隔句对

39.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紧接“枯藤老树昏鸦”的句子是(A)

A.小桥流水人家 B.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西下 D.断肠人在天涯

40.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景的基本手法是(D)

A.大小相形 B.动静相衬 C.浓淡相间 D.景物并置 41.与“古道西风瘦马”构成反衬关系的景象是(C)A.枯藤老树昏鸦 B.夕阳西下 C.小桥流水人家 D.断肠人在天涯 42.悲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名篇甚多,下列被美誉为“秋思之祖”的 作品是(A)

A.《天净沙·秋思》 B.《秋兴八首》 C.《秋声赋》 D.《长信秋词》

43.宗臣在明代作家派别中属于(D)

A.“前七子” B.唐宋派 C.公安派 D.“后七子” 44.宗臣《报刘一丈书》的写作缘起是(D)A.有感于普遍存在的官场腐败 B.有感于刘一丈与父亲的亲情

C.有感于自己“常不见悦于长吏” D.有感于刘一丈信中的“上下相孚” 45.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描绘干谒者、权者、门者等人的言行举止时,运用的笔法是(A)

A.略带夸张的漫画笔法 B.客观求真的写实笔法 C.剑拔弩张的抨击笔法 D.意在言外的暗示笔法 46.下列属晚辈写给长辈的书信是(D)

A.《谏逐客书》 B.《答司马谏议书》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报刘一丈书》

47.《报刘一丈书》所写的权要者的性格特征是(A)A.贪婪虚伪 B.奴颜婢膝 C.狐假虎威 D.趋炎附势 48.在下列各句中,“见”字可译为“被”的有(CD)

A.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B.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49.《报刘一丈书》讽刺的人物有(CDA)

A.干谒者 B.刘一丈 C.门者 D.权要者 E.师爷

50.《论毅力》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来论证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这种论据是(C)

A.历史材料 B.概括事实 C.名人名言 D.科学规律 51.《论毅力》一文中排比了五种人的五种结果,其目的在于(CD)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 B.阐明有无毅力的重要意义

C.显示毅力大小结果的差异 D.突出只有毅力至强方能事业成功 52.梁启超《论毅力》“成败之数,视此而己”一句中“数”的意思是(C)

A.数目 B.次数 C.规律 D.根据

53.梁启超在《论毅力》一文中,以操舟作比,将“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放在一起加以描述,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B)A.递进 B.层递 C.类比 D.对比

54.为了阐明“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道理,梁启超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有(ABCD)

A.比喻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D.对偶 55.《西厢记》的作者是(B)

A.关汉卿 B。王实甫 C.汤显祖 D.孔尚仁

二、翻译题

1.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是宰相的方略。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3.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

只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长却没有被提举的人呢?

4.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但是你在官场上不被人所信用,私交上也没人帮助你。5.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声)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7.侣鱼虾而友麋鹿。

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江面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9.无人会、登临意。

没有人理解我此刻登临赏心亭的心情。10.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请求何人,唤来歌伎、侍女,擦拭英雄悲泪。11.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何况还承蒙您赠送礼物,那么我更要用什么来报答呢? 12.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至于不能做到上下级关系融洽的弊病,在我身上表现得尤其严重。13.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从早到晚骑着马,去权贵人家的门口恭候。14.袖金以私之。

袖里藏着金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

15.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因此经常不被长官所喜欢,而我却更加不顾这一切了。16.得无厌其为迂乎?

或许你不会嫌我过于迂腐吧? 17.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18.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

19.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他心里认为天下的事情本来是很容易很容易的,到骤然尝试而阻力突然降临,他一下子就灰心丧气了。

20.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

三、简答题

1.唐代古文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内容上提倡儒学,反对佛、老;形式上提倡以先秦两汉散文为样板,单句散 行,反对骈俪。2.《进学解》谈到了哪些学习方面的问题?

文章阐述了增进学业、提高德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在于“业精”(学业精通)、“行成”(德行完备)。3.《进学解》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结构上采用主客问答形式: 第一段为先生示训,假借国子先生的教诲引出全篇的议论。先生讲的进学的道理给第二段学生的反驳树起了一个靶子。

第二段是假借学生的嘲笑反驳先生的议论。实际上是尽力推倒进学正意,借学生之口发泄牢骚不平。第一部分针对先生结论中的“业患不能精”、“行患不能成”进行反驳,从先生的“业”、“儒”、“文”、“为人”四个方面,说明先生已经做到了业精行成。第二部分针对先生结论中的“无患有司之不明”、“无患有司之不公”进行反驳,以先生自己的不幸遭遇,得出了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前后两个部分,先扬后抑,两相对照,使读者自己由言外得出与第一段针锋相对的结论:业不患不能精,却患有司之不明;行不患不能成,却患有司之不公!第三段是以先生自嘲的口吻对学生的驳难进行辩解。先以“匠氏之工”和“医师之良”两个比喻引出正面意思,说明执政者是量才录用,以此作为自我解嘲的前提,再引述孟子和荀子的遭遇作为自我解嘲的陪衬。下面进行自责、自慰,为执政者极力开脱,实质是进一步指责执政者的不明、不公。这是对第二段的引伸和深化,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主题。

4.谈谈韩愈在《进学解》中所使用的迂回曲折的写作笔法。

作者写作本文本来是为了抒发自己长期不受重用,反遭贬斥的不满情绪,揭露讽刺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的,但他并未直截了当地指责有司,采用了反话正说的手法。如第二段把自命不凡、怨恨牢骚的意思借学生之口尽情宣泄,第三段又自谦才德浅薄,无功受禄,唯有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亦庄亦谐,都是暗寓讥讽之意。文章中看不出作者愤怒的呼喊,悲哀的倾诉,但不平与牢骚却被曲折地传达了出来,这种迂回曲折的写作笔法非常巧妙。5.作为一篇文赋,《前赤壁赋》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前赤壁赋》在结构上采用主客问答、抑客伸主(贬抑客人的主张,伸张弘扬主人的见解)的写法,这是我国赋体文学的传统手法,其实文章中的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唱的双簧戏,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

6.《前赤壁赋》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章的抒情、议论方面有什么作用?

文章下面是借第一段中描写的江水、明月、清风等景而抒情;在客人表达自己悲观的人生态度,苏子表达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时,也是紧扣第一段描写的江水、明月、清风,托物以喻理。

7.从“苏子”与“客”的对答,可以看出苏轼思想存在哪些复杂矛盾?

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作者把政治失意的苦闷通过客来宣泄,把乐观旷达的情怀通过主来表现。这两方面的感情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经历的烦恼和摆脱烦恼的旷达人生态度的自然流露。这里既有儒家的入世苦恼,也有释道佛老的超脱,表现了苏轼思想的复杂与脱俗。最后主人说服了客人,表现了苏轼人生态度中乐观与旷达占主导方面。8.结合柳永《八声甘州》一词,谈谈慢词的特点。

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善于运用铺叙、白描手法和通俗的语言。因此大大丰富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艺术表现力。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探讨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0.简析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一词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哀之多,愁情之重,将抽象的愁思表现得既有形状又有重量,这就是化虚为实的写作手法。1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倾吐了怎样的情绪?

本词主要抒发了作者长期被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情绪。1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用了几个典故?所用典故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一是用张翰感秋风思家乡鲈鱼的典故,表示自己的家乡已被金人占领,有家难归,自己有志报国,不能辞官归隐;二是用刘备鄙视许汜求田问舍的典故,表示自己决不追求个人私利,要像刘备那样以国事为重;三是用桓温感伤岁月流失的典故,表示时光流失,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悲哀。连用典故,使词含蓄而耐人寻味,且增大了词的容量,表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13.简析《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1)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2)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副游子深秋远行图。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

14.《报刘一丈书》描绘了哪几种人的行为丑态?他们各自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报刘一丈书》描绘了干谒者、门者、权要者、闻者等人的丑态。干谒者奴颜婢膝。门者狐假虎威,权要者贪婪虚伪,闻者趋炎附势。15.《报刘一丈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节?

表现了作者不向权贵低头,不肯同流合污,刚正不阿、洁身自好的可贵气节。16.分析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中心论点:有毅力者就成功,否则就失败。

论据:第二、三段运用了事实论据,最后一段运用的是理论论据(名人名言)论证方法: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17.谈谈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思想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文写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写《论毅力》,勉励处于逆境中的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败吓倒,不要被暂时的逆境所困扰,要坚持不懈,将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

《论毅力》对于我们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成败之道贵在持之以恒,人生有顺境有逆境,事情不分大小都有阻力,只有毅力至强的人才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只有毅力至强的人才能变逆境为顺境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A.韩愈认为学业发展、品行修炼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B.以上文字说了几层意思?作者对当时的社会图景是如何描绘的?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C.上文哪一句可以解释为精心造就人才?

刮垢磨光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A.“吾”与“子”分别代表什么?

“吾”代表作者思想中乐观旷达的一面。“子”代表作者思想中消极悲观的一面。

B.作者借水月之喻阐述了怎样的哲理?

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即世界上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

C.苏子的这段话表现了他怎样的人生哲学?

既然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用不着羡慕大自然的永恒,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暂,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对潇潇暮雨洒天下,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A.划分写景的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内容。

第一层:描绘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 第二层:写雨后景象; 第三层:写远景。B.“红衰翠减”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借代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诗所表达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

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4.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下片,回答问题:

体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布翠袖,揾英雄泪。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三句的含义是什么?

表示自己的家乡已被金人占领,有家难归,自己有志报国,不能辞官归隐; B.词人借“树犹如此”这个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用桓温感伤岁月流失的典故,抒发时光流失,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悲哀。C.“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固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A.这段文字揭露了干谒者和权贵怎样的嘴脸?

干谒者奴颜婢膝,权要者贪婪虚伪。

B.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A.找出这段文字中属于描写的句子。

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B.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节?

表现作者不向权贵低头,不肯同流合污,刚正不阿、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节。C.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这一段与上一段处处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对污浊现实的无限愤慨,揭露官场的黑暗腐败。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A.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

只有毅力至强者才能战胜逆境到达成功的彼岸。B.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层递

C.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此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己。

A.概括本段大意。

有毅力者成,否则就失败。

B.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C.该段用了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

D.孔子话中“为山”之喻包含了什么成语? 功亏一篑

第二篇:大学语文第六-九讲作业参考答案2014上

大学语文第六--九讲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比喻“造就人才”的成语是(B)。

A.力挽狂澜 B.刮垢磨光 C.杯盘狼藉 D.爬罗剔抉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C)。

A.名.一艺者无不庸。名:以„„著称。B.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

助与友。见:显示。C.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往:消失。D.休说鲈鱼堪脍,尽.

西风,季鹰归未?尽:完全。3.下列运用了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侣鱼虾而友糜鹿

4.下列句子中“乎”做介词“于”解释的是(BC)。

A.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C.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D.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5.《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下片抒情的特点是(CD)。A.移情于景 B.白描铺叙 C.虚实交错 D.因情造景

6.下列被苏轼评为“唐人佳处,不过如此”的词句是(C)。

A.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C.柳永《八声甘州》“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D.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使用拟人手法的语句是(“ AD A.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8.《武陵春》抒写的思想情绪是(D)。

A.伤春惜时 B.故国之思 C.伤离怀远 D.惜春怀人 9.下列以用典见长的作品是(AD)。

A.辛弃疾《水龙吟》 B.李清照《武陵春》 C.柳永《八声甘州》 D.曹操《短歌行》

10.下列诗词以“悲秋”为抒情背景的有(ABDE)。

A.杜甫《登高》 B.柳永《八声甘州》)。

” C.李清照《武陵春》 D.《天净沙·秋思》 E.辛弃疾《水龙吟》

1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景的基本手法是(D)。

A.大小相形 B.动静相衬 C.浓淡相间 D.景物并置 12.明代作家派别中提倡“复古”的有(AD)。A.“前七子” B.唐宋派 C.公安派 D.“后七子”

13.宗臣《报刘一丈书》的写作缘起是(AD)。

A.有感于普遍存在的官场腐败 B.有感于刘一丈与父亲的亲情

C.有感于自己“常不见悦于长吏” D.有感于刘一丈信中的“上下相孚”

14.《报刘一丈书》所写的门者的表现是(C)。

A.贪婪虚伪 B.奴颜婢膝 C.狐假虎威 D.趋炎附势

15.《论毅力》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来论证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这种论据是(C)

A.历史材料 B.概括事实 C.名人名言 D.科学规律

16.《论毅力》一文中列举了五种人的五种结果,所用的修辞手法是(B)。

A.递进 B.层递 C.类比 D.对比 17.梁启超《论毅力》“成败之数,视此而己”一句中“数”的意思是(C)。A.数目 B.次数 C.规律 D.根据

18.为了阐明“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道理,梁启超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有(ABCD)。A.比喻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D.对偶 19.清代的(B)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世纪。

A.梁启超 B.龚自珍 C.黄遵宪 D.康有为

20.晚清改良主义代表梁启超在文学上提倡(AD)。

A.诗界革命 B.同光体 C.常州派 D.小说界革命

21.晚清被称为古典词学光辉终结的文学评论著作是(D)。

A.叶燮《原诗》 B.严羽《沧浪诗话》 C.刘熙载《艺概》 D.王国维《人间词话》

二、翻译题

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玩乐而荒废;品行由于思考而完美,由于随意而损毁。

2.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译:按不同人的情况安排不同的职位,是宰相使用人才的方法。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任凭一条小船在江上随意漂浮,凌驾于无边无际朦胧的景色之上。4.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译:我要乘风进入仙境,又担心仙境中那些用美玉筑成的楼宇,高高在上一定不堪寒冷。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只担心双溪中的舴艋小船,装不动我心中的那么多愁。7.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译:远望层层叠叠的小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髻,却使人忧愁愤恨。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译:枯死的藤条,缠着苍老的大树,树上停着一只昏昏欲睡的乌鸦。一旁小桥流水曲折绕着平常人家。古道上,西风正紧,风尘中,一匹瘦马载着游子缓缓而行。

9.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译:即使是平时交往认识的朋友,也从心里畏惧那位有权势的相公很看重他。10.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译:因此很久不被上司欣赏,我也更加不管(上司是否欣赏)了。11.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译:他们心中认为天下的事本来就是非常容易的。及至迅速尝试了一下,阻力突然来到了,便一下子丧失了信心。

12.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译:别人用坚定刻苦的忍耐毅力,顶风逆潮突破了阻力。

三、简答题

1.唐代古文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答:内容上提倡儒学,反对佛、老;形式上提倡以先秦两汉散文为样板,单句散行,反对骈俪。

2.概括《进学解》中国子先生为自己辩解的内容。答:《进学解》中国子先生说宰相使用人才就像木匠造房、医生用药,要根据人的才能安排合适的职位。而儒家先圣孟子、荀子都曾不容于世,何况自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书生,因此投闲置散对自己是最合适的。貌似满足,却饱含着强烈的不满和愤慨。3.《前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探讨的哲理有什么共同点? 答:《前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都探讨了人生短暂和自然永恒的矛盾,最终以自身的旷达化解了这一矛盾。(同学亦可根据自己观点展开分析)

4.对于《前赤壁赋》中作者以凌乱的“杯盘狼藉”作为结尾谈谈你的看法。答:“杯盘狼藉”显示的是人世间长存的无序。(以上仅为提示,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分析)

5.柳永《八声甘州》一词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八声甘州》上片借景抒情。词人先放眼全景,层层铺叙秋景。然后目光逐渐收回,聚焦于登临之楼。“是处红衰翠减”写近景,抒情转入细致,视角由仰观而转至俯察,最后将“无语”这一表主观情绪的词加在客观景物“长江”之上,抒情转向直接。

下片由景入情,词人因情造景,虚实结合,抒发思乡怀人,自己与佳人两两相望的惆怅跃然纸上。

6.查阅资料,分析李清照晚期词的共同主题。(请同学根据所查资料回答)

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是怎样展开抒情的? 答:《水龙吟》开篇即是一片辽阔的山河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雄浑的笔力显示出词人开阔的胸襟。接着将心中对山河破碎的愁与恨融于客观景物之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在含有特定悲情的景物中,点到自己,“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接着作者以典型性动作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看吴钩”烘托出作者意欲沙场立功却难酬壮志的苦闷,“栏杆拍遍”表现作者心中急于施展的郁闷之气,心中的豪情与悲愤之景抒发得淋漓尽致。

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所用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义?

答:本词下半片连用三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的东晋张翰弃职返乡,表示自己的家乡已被金人占领,有家难归,自己有志报国,不能辞官归隐;出自《三国志•魏志•陈登传》三国时徐汜求田问舍,表示自己决不追求个人私利,要像刘备那样以国事为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感慨树木流年,表示时光流失,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悲哀。连用典故,使词含蓄而耐人寻味,且增大了词的容量,表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

9.针对《报刘一丈书》描绘的官场黑暗谈谈你的看法。(请同学按照自己观点回答)

10.概括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论据和论证方法。答: 《论毅力》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然后用对比论证法,通过正反对举意志力是否坚定的意义、顺境与逆境的关系、别人与自我对待顺境与逆境的态度详细论证了成功和失败的关系。在论证中使用层递、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概述了事实论据,并在结尾处孔子、孟子的名言作为理论论据。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A.从这段话中学生对国子先生的评价是什么?

答:学生认为国子先生在仕途上非常失败,因此国子先生所描写的光明前景就是一派谎言。

B.韩愈写这段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答:韩愈写这段话是要把牢骚不平之语借弟子之口说出,又不显露指斥当朝、自矜自夸的嫌疑。C.解释“坠绪”、“旁搜”、“远绍”的意思。

答:坠绪:失传的儒学道理。旁搜:广泛地搜索。远绍:从遥远的年代继承。

D.作者把国子先生对儒家的贡献单独列一个层次,说明作者对儒家学说持什么态度?

答:韩愈重儒,以复习儒学为己任,这从《进学解》中将国子先生对儒家的贡献单独列一个层次可窥一斑。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A.请从政治感慨角度解释上片。答:“把酒问青天”显示出苏轼依然关心着朝中形式,政治上的“退”与“进”在他心中斗争,在民间,又留恋朝中。但朝中位高近帝,仕途风险,难以预料,“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在朝中受多方排挤,小心翼翼却时时是非满天,与其在朝中惴惴不安,不如一世外放为官,“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因此苏轼最终选择了民间。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的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的是月光的移动,使用了拟人的手法。C.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受。(请同学根据真实感受回答)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对潇潇暮雨洒天下,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A.划分写景的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内容。

1登楼所见全景:答:此段写景有四个层次:○“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2视线收回,秋”。○直至点出所登之楼:“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3转为俯视角度,景物转为细致:4借永恒○“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长江点出人生的短暂:“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B.“红衰翠减”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答:借代。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诗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答:“惟有”二句以主观情绪影响客观景物,指出人生的短暂。这两句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有承上启下的作用。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 :“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固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A.概括一下干谒者送礼经历了几次波折?

答:此段作者形象写出了干谒者送礼入门难、相见难、等候难、入门难上难、拍马难五次波折。

B.这段文字揭露了干谒者和权贵怎样的嘴脸?

答:这段文字揭露了干谒者的奴颜婢色和权贵傲慢虚伪。C.概括这段文字中“即”的用法。答:这段文字中“即”的用法有:

1即使,○“即门者持刺入”,“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2马上,○“主者又不即出见”,“闻鸡鸣,即起盥栉”。3到,○“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D.“相公倦,谢客矣”、“然后命吏内之”中的加点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谢:拒绝。内:通“纳”,接受。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A.《论毅力》的这个开头显示出此文的总论点是什么? 答:总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B.《论毅力》的这个开头暗示出此文怎样的论证方法? 答:对比论证法。C.“反是者败”中的“是”是什么意思? 答:“是”为代词,代“有毅力者”。

第三篇:第一至二讲作业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一讲、第二讲作业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1.《诗经》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是(C)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韵律和谐自然 D.层次错落,富有节奏 2.按音乐形式,《诗经》可分为(A)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3.《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是(B)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 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4.下列诗作中不表现“在水一方”意境的诗是(D)

A.《诗经·汉广》 B.《诗经·蒹葭》 C.《九歌·湘夫人》 D.《九章·橘颂》 5.《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B)始称为“《诗经》”。

A.周代 B.汉代 C.唐代 D.秦代

6.关于《蒹葭》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请选择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D)A.讽刺秦襄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B.描写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指朋友。C.描写思念“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

D.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不可即的惆怅的心情。7.下列关于“楚辞”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以屈原的作品为主 B.是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C.大多是叙事作品 D.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8.下列作品属于屈原创作的有(ABC)

A.《九歌》 B.《离骚》 C.《九章》 D.《风赋》 9.下列作品,属于楚辞体的是(B)

A.《蒹葭》

B.《国殇》 C.《饮酒》(其五)D.《行路难》(其一)10.“楚辞”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是(AC)

A.以六、七言为主 B.重章叠句 C.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D.以五言为主 11.《国殇》一诗之“国殇”的含义是(A)

A.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C.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感伤楚国国势的衰败 12.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儒家的有(ABE)

A.《荀子》 B.《论语》 C.《庄子》 D.《墨子》 E.《孟子》 13.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哲理散文的有(ACD)A.《论语》 B.《左传》 C.《孟子》 D.《庄子》 E.《战国策》 14.《季氏将伐颛臾》选自(A)

A.《论语》 B.《战国策》 C.《孟子》 D.《庄子》 15.《季氏将伐颛臾》中产生或引伸出来的成语有(ABD)

A.分崩离析 B.祸起萧墙 C.井底之蛙 D.开柙出虎 16.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ABC)

A.敢问何谓也?(《郑伯克段于鄢》)B.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C.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D.江南金锡不为用。(《谏逐客书》 17.先秦诸子中,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风格的是(B)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18.先秦诸子中,善于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的是(B)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19.下列先秦著作中,属于诸子散文的有(ABD)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庄子》 20.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的有(ABD)

A.未之有也 B.无乃尔是过与?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又奚以自多?

2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C)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2.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有(CD)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我之谓也

C.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3.《秋水》一文选自(D)

A.《论语》 B.《战国策》 C.《孟子》 D.《庄子》 24.庄子《秋水(节选)》的主旨是(C)

A.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 B.阐明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C.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思想 D.阐述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 2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庄子是(A)学派的代表。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名家 26.“望洋兴叹”这一成语出自(A)

A.《秋水》 B.《季氏将伐颛臾》 C.《赵威后问齐使》 D.《郑伯克段于焉》 27.先秦诸子中,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实的是(C)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28.《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姜氏何厌之有?”一句的正确解释是(A)

A.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B.姜氏有什么讨厌的? C.姜氏厌恶什么? D.姜氏有厌恶的事情吗?

29.《郑伯克段于鄢》一文所塑造的“纯孝”者形象是(D)A.庄公 B.祭仲 C.共叔段 D.颖考叔 30.“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成语出自(A)

A.《左传》 B.《战国策》 C.《论语》 D.《孟子》 31.《郑伯克段于鄢》一文描写郑庄公所用的方法是(A)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侧面衬托 D.行动描写 3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属于意动用法的是(B)

A.庄公寤生,惊姜氏。B.胡兵终怪之,不敢击。..C.以睦兄弟,以和夫妇。D.蚕食诸侯 ..33.《郑伯克段于鄢》一文所表现的庄公的性格特征有(ADE)A.阴险狠毒 B.贪婪狂妄 C.愚昧无知 D.工于心机 E.残忍虚伪

34.下列先秦散文属于历史散文的有(BE)A.《论语》 B.《左传》 C.《孟子》 D.《庄子》 E.《战国策》

3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用作动词,译作“往”或“到”的有(BC)

A.姜氏何厌之有? B.大军不知广之所之。..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36.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ABC)A.敢问何谓也? B.其是之谓乎?

C.君何患焉?„„。D.江南金锡不为用。37.《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几句中“无生民心”的意思是(D)

A.没有引起人民多心 B.没有影响人心。

C.不要影响人心 D.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

38.将各国史料进行考订整理,定名为《战国策》的是(C)

A.司马迁 B.左丘明 C.刘向 D.李斯 39.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著作是(B)

A.《左传》 B.《战国策》 C.《春秋》 D.《国语》 40.苏秦和张仪被称为(B)

A.政治家 B.纵横家 C.游说家 D.投机家

二、翻译题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顺流而下去寻找她,她仿佛在水中的小沙滩。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身已死亡啊精神不灭,您的魂魄啊是鬼中的英雄!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力(即阻止季氏讨伐颛臾)就担当这个职务,否则就应该辞职。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他摔倒了不去搀扶,哪里还用得着那个扶助瞎子的 人呢?

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邻国的老百姓没有更少,我的老百姓也没有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加以约束;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

7.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以孔子的学识为少,以伯夷的高义为轻(或:认为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

8.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深奥的道理,是因为他们受所学知识的束缚。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大叔修葺城池,聚集民众,修好铠甲兵器,准备好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的都城。

10.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没有答应。

11.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挖地挖到有泉水的地方,在隧道里相见,难道谁会说你违背誓言呢?

12.其是之谓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13.“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

14.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当今如果想吞并天下,凌驾大国之上,威震敌国,控制海内,统治黎民,臣服诸侯,就非用武力不可!

三、简答题

1.《蒹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征?

《蒹葭》抒写的是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它在艺术上有以下特征:

(1)采用比兴:这首诗分三章,每章首二句都以蒹葭起兴,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层层推进。(3)意境的整体象征: “在水一方”,可望不可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湖洄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蒹葭》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意味。

2.与《诗经》相比,《楚辞》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在语言形式上,楚辞以六言、七言为主,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语言词 采绚烂,意味深长,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在创作方法上,它不象《诗经》用近于现实本来面目的形式,如实地反映当时的现实,而是通过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和感情的抒发来曲折地反映现实。作品大量采用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幻想巧妙神异,想象奇特无羁,感情热烈狂放,具有浓厚的浪漫精神气质。

3.《国殇》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征?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不像屈原的其他作品,它不靠想像奇特、辞采瑰丽取胜,而是“通篇直赋其事”,以促迫的节奏、扬厉的抒写,抒深挚炽烈的情感,给人以亢直阳刚之美。

4.《季氏将伐颛臾》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表现孔子反对战争,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是什么?

第一是把季氏比作虎兕,把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跑出来伤人;如果颛臾在鲁国境内被季氏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子里被毁坏。这层比喻义有力地揭露了季氏的贪暴及其伐颛臾的非道义性。其二是把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有和季路比作虎兕的看管人和龟玉的保管人。出现“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的情况,其过错在于虎兕和龟玉的看管人和保管人。同样,季氏将伐颛臾,也是辅佐季氏的冉有和季路的责任。这层比喻义表现出孔子对自已学生的严肃批评。

6.概括《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划分宅基,分配土地,发展生产,使人民丰衣足食,生养死葬,然后认真办好学校教育,教育人们懂得伦理道德,使天下人自愿归服,反对用战争强迫人们归服。

7.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梁惠王的“移民移粟”并非仁政,只是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不尽心相比,只是形式上、数量上(距离上)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

8.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这段话说明人不可能超越自己的生存环境,因而认识是十分有限的。这里运用了类比论证。9.《秋水》(节选)的主旨是什么?它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阐明这样一个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收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它在艺术上主要有以下特色:

(1)用寓言形式阐述深刻哲理。文章虚构了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人物的对话,通过两人的对话阐明大和小是相对的的深刻哲理。

(2)写景写人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写黄河则浩浩荡荡,气魄雄伟;写北海则渺茫空旷,意境开阔;写河神则有喜有叹、逼真传神,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如黄河秋水上涨与大海浩瀚无边形成对比;河伯初见河水上涨的面目与看到大海苍茫无垠的气象的态度形成对比.。

(4)采用逐层推进式论证方法,由小到大,再由大至小逐层论证,说理充分。

(5)运用排比、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使说理极有气势。10.《秋水》中河伯、海若指的是什么?文章第一段话中包含什么成语? 北海若代表庄子思想,河伯则代表庄子思想的对立面,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说理,阐明主旨。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11.概括《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共叔段、姜氏和颍考叔四人的性格特征。

郑庄公阴险狡诈、老谋深算、胸有城府、工于心计、伪孝伪悌、善于应变。共叔段贪婪狂妄、愚昧无知。姜氏偏狭昏聩,以私情干政。颍考叔聪慧机敏。

12.作者为什么详写母子、兄弟矛盾激化过程和母子的重归于好而略写战争经过?

因为作者的目的不是表现战争本身,而是为了反映春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程度,揭露统治阶级虚伪和阴险毒辣的本质。因此对于郑伯克段于鄢的战争经过,文章只作非常简略的叙述,详细叙述和描写的是战前战后各个人物的活动,战后庄公幽禁姜氏以及采纳颖考叔的计议,与姜氏和好的经过,这样写深刻揭示了战争的内在原因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3.从文学的角度看,《苏秦始将连横》有哪些特点?

(1)说理与叙事相结合。全文以连横到合纵为事物发展过程,以苏秦贫穷落魄到富贵显赫为人物活动过程。记言叙事衔接紧密,通篇收放自如,合情合理。

(2)具有一定的形象性,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都很传神。

(3)讲究语言艺术,堆砌华丽辞藻,对偶、排比运用得很有气势,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A.本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描写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B.“旌蔽日兮敌若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C.哪些语句属于细节描写?

援玉桴兮击鸣鼓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A.“社稷”作何解释? 国家 B.孔子这段话是立论还是驳论? 立论

C.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季氏不应该攻打颛臾 D.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或教材13页对这三句话的解释)

E.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归纳论证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尖锐对立的社会现实。B.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D.孟子这段话主要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实行仁政的正确态度,即国王不应将涂有饿莩的责任归罪于年成不好,而应该从自己做起,施行仁政,使天下人自然归服。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作用于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两种自然景物?这两种景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黄河秋水暴涨的景象和大海浩瀚无边的景象。这两种景物之间是对比关系

B.这里的景物描写对说理有什么作用?

这里的景物描写对说理有两个作用:一是从河伯初见河水上涨的壮观景象,到看到大海苍茫无垠的气象,形象渲染主旨,表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二是用河景与海景这样具体的景物互相比照,来衬托河伯与北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C.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因为他省悟到了自己的渺小。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A.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大和小是相对的

B.这段话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排比 反诘 层递 C.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D.为了增强说理的力量,这段话中结合运用了哪两种句式?

反诘句式和排比句式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 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矣。”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A.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共叔段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贪婪狂妄,愚昧无知

B.郑庄公采取了什么应对策略?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欲擒故纵,说明他工于心计,阴险狠毒。C.作者叙述这个事实意在表现什么问题?

反映春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程度,揭露统治阶级虚伪和阴险毒辣的本质。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A.作者为什么要大写颍考叔的纯孝?

为了反衬郑庄公的不孝。

B.写颍考叔“食舍肉”的细节,有何作用?

一是为了表现颖考叔的纯孝和聪慧机敏,二是为了反衬郑庄公的不孝,三是为了引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C.文末郑庄公与姜氏“隧而相见”大赋其诗的描写有什么用意?

讽刺庄公母子的极端虚伪。

D.这段文字中属倒序句式的有哪几句?

敢问何谓也? 君何患焉!E.“请以遗之”的“遗”字作何解释? 赠送 8.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A.这里描写主人公用了哪些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B.这段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反诘 C.这里表现了苏秦的什么性格特征?

高度自信,矢志不渝,坚忍不拔。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欢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中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餝,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注,百姓不足;上下 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武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昏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A.这段话主要说明什么道理?

霸道胜于王道,武功胜于文治。B.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排比、对偶、反诘

C.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归纳论证 D.这段说辞有什么特点?

铺陈夸饰,气势充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极强的说服力。9

第四篇:大学语文第一至第三讲作业

一到三课作业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

1.我国上古歌谣和()是不可分的。

A.音乐

B.押韵

C.地域

D.舞蹈 2.《诗经》的修辞手法有()。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

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3.《蒹葭》一诗起“兴”的句子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4.《诗经》中的“风”绝大多数是()。

A.祭祀用诗

B.文人诗

C.民歌

D.贵族宴会用诗 5.《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A.风骚

B.风雅 C.杂体诗

D.古体诗 6.“楚辞”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有()。

A.以六、七言为主

B.重章叠句

C.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D.以四言为主

7.“车错毂兮短兵接”中的“兵”的含义是()。

A.士兵

B.战争

C.刀剑

D.兵器 8.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儒家的有()。

A.《荀子》

B.《论语》

C.《庄子》

D.《墨子》

E.《孟子》

9.《秋水》中产生或引伸出来的成语有()。

A.分崩离析

B.贻笑大方

C.望洋兴叹

D.开柙出虎 10.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

A.敢问何谓也(《郑伯克段于鄢》)

B.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D.天下莫之能抗(《苏秦始将连横》)

1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焉”是()。

A.兼词

B.语气词

C.疑问词

D.代词 12.下列句子中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C.井蛙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于虚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3.“春秋三传”指的是()。

A.《吴越春秋》

B.《公羊传》 C.《左传》

D.《谷梁传》 14.《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显示愚昧无知特点的是()。

A.姜氏

B.祭仲

C.共叔段

D.颖考叔 15.“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成语出自()。

A.《左传》

B.《战国策》

C.《论语》

D.《孟子》 1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A.庄公寤生,惊姜氏。

B.无生民心 C.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D.王固不能行也

17.《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姜氏何厌之有?”一句的正确解释是()

A.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B.姜氏有什么讨厌的?

C.姜氏厌恶什么?

D.姜氏有厌恶的事情吗? 18.先秦历史散文中,以记言见长的一部著作是()。

A.《左传》

B.《战国策》

C.《春秋》

D.《国语》

19.编定《楚辞》、《战国策》的是()。

A.司马迁

B.左丘明

C.刘向

D.李斯 20.在写苏秦与秦惠王对话时,作者采用表现手法是()。

A.夸张

B.铺排

C.反问

D.层递

21.()上承《诗经》的传统,下开唐诗繁荣的先河。

A.楚辞

B.汉魏六朝乐府民歌

C.东汉文人诗

D.汉赋 22.下面的表述适合汉代乐府诗歌的有()。

A.将古代叙事诗推向成熟

B.以乐景衬哀景

C.继承楚辞的浪漫主义。

D.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E.以五言为主

23.《十五从军征》最早见于(《

》)。

A.《乐府诗集》

B.《古诗十九首》 C.《昭明文选》

D.《楚辞》 24.下列作品中,抒写爱情的有()。

A.《国殇》

B.《迢迢牵牛星》

C.《上邪》

D.《蒹葭》 25.下面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之内的是()。

A.《明月皎夜光》

B.《十五从军征》

C.《迢迢牵牛星》

D.《西北有高楼》 26.“古诗十九首”是()。

A.民间四言诗

B.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C.我国感伤主义文学的最早表现

D.属于汉乐府的诗

27.《短歌行》的主旨是()。

A.有感于生命短促,忧从中来

B.感于年华虚度,饮酒为乐

C.哀叹朋友离散,孤苦无依

D.渴望得到贤才辅助,早日建功立业

28.下列诗句借用典故的有()。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9.“靖节先生”的是朋友给()的私谥。

A.谢灵运

B.陶渊明 C.曹操

D.孔融

二、翻译题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3.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6.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9.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10.姜氏何厌之有?

1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1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13.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14.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1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1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7.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三、简答题

1.什么叫“兴”?你接触的现代民歌有哪一首是用“兴”的手法的?指出其中使用“兴”的句子。

2.《国殇》后八句主要写什么?从中能感受到屈原什么样的情感?

3.“平原忽兮路超远”哪个字包含了古汉语中的一种用词方式?解释这一用词方式,并再举两个例子。

4.谈谈你对“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看法。

5.概述我国先秦历史散文的类型。

6.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什么意思?

7.查阅资料,谈谈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来源是什么?

8.从“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谈谈我国古代民间的环保意识。

9.为什么庄子在《秋水》中会认为孔子的学识浅陋?你怎么认为?

10.郑庄公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国君?为什么?

11.试分析颍考叔这一人物。

12.试概述苏秦在游说秦王和赵王所持观点的不同点。

13.读了《苏秦始将连横》,请谈谈你对苏秦的看法。

14.什么叫建安风骨?谈谈《短歌行》中体现的建安风骨。

15.什么是乐府?什么是汉乐府?

16.你怎么理解曹操在《短歌行》中所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7.查阅资料。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曹操身边发生了哪些大事?

18.你认为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说的“真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A.

B.

孔子这段话的立论部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喻义是什么?

D.孔子的这段话在现代有没有现实意义?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A.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C.

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

D.

请解释带下划线的词。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A.

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B.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的两个“人处一焉”。

C.

请根据这段文字分析“北海若”这一寓言人物。

D.

对于“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A.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B.这段话对苏秦做了哪些描写?

B. 本段哪一段描写形成了后世勤奋努力的经典用语“锥刺股”。查一查“头悬梁”的来源。

5.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谈谈你对“心远地自偏”的看法。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怎样的心与境会?

C.你怎样理解最后诗人“欲辩已忘言”

7.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A.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B.这几句诗里的作者的主要感慨是什么?

C.对于作者的感慨你有什么看法?

第五篇:第六讲史纲习题答案

第6讲习题答案

四、简答题

1、起因: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过程和口号: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代表性口号)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意义:(1)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事变的发生: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及意义: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3、内容: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

影响:(1)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侵华。(2)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4、(1).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由于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参加抗战的目的不尽相同,实行的是不同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和斗争。中国共产党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统一有独立。(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中共指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力量,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进步势力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中间势力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势力派。顽固派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对他们要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斗争不忘统一统一不忘斗争,以统一为主。

5.作用: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但是,这些抵抗没有达到维护领土的目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中国迅速丢失大面积国土。

原因:(1)中日国力和军力对比的悬殊。(2)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3)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6.(1)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争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2)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阻止了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3)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这种全面的消耗日军,便赢来了战略反攻。(4)游击战争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7.内容: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了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一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

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坚持持久抗战方针,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乃至最后取胜。

意义: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8.1937年8月,中苏签定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向中国提供大量的物资援助,并派遣空军来华作战。抗战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同中国军民并肩作战,加速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

同时,美苏法等国也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等反法西斯战士来华,直接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

9.(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3)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4)中华民族在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同时,也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国国际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提高。(5)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大国之一,是在亚洲大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

10.(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使中华民族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悟,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材料题

1、答案要点:(1)持久战.(2)客观上敌强我弱;主观上执行片面抗战路线.(3)抗战初期,国民党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指导方针,广人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予敌重大杀伤,粉碎了日寇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但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没有发动广大人民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使正面战场的作战大都失利.2、答案要点:

(1)因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外采取不抵抗政策,对内镇压抗日爱国力量。

(2)因为蒋介石作出了“御侮救亡”的表示;中国共产党又认为在当时情况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3)蒋介石虽有抗日的表示,但他仍坚持“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镇压抗日力量,没有“真正的准备抗日”。

(4)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实事求是。

3、答案要点:(1)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

明显降低;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量有所增加;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上述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弱,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

(2)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从而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爱国力量进行抗日的民族战争;另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3)上表说明,封建势力虽然有所削弱,但封建的剥削关系仍然存在,少数地主仍然占有较多的土地,广大农民,特别是贫雇农,占有的土地仍然较少,他们的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减租减息政策是一项适用于抗日占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政策。要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

六、论述题

1、答案: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答案: 主要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抗战的纲领主张、团结御侮的先锋作用、人民战争的组织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向中国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鲜血和生命。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出民族先锋队和阶级先锋队的作用,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戴。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下载大学语文第六至九讲作业题参考答案(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语文第六至九讲作业题参考答案(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五篇范文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 一、选择题 1. 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晚明出现“公安派”诗歌,提倡( BC )。 A. 程朱理学 B. 真实情感和个性 C.反对复古 D.复古 2.( CD )倡导了诗......

    大学语文答案 第一至三讲作业参考答案

    2015大学语文第一至第三讲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 1.我国上古歌谣和( AD )是不可分的。 A.音乐 B.押韵 C.地域 D.舞蹈 2.《诗经》的修辞手法有( B )。 A.风、雅......

    大学语文答案

    1、本文在描写人物形象方面有何特点? 答:《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它成功地塑造了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悲剧性英雄形象并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展现了秦汉......

    大学语文答案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一)已完成 王蒙的()这部作品给使他被错划为右派。     A、《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B、《青春万岁》 C、《春尽江南》 D、《中国天机》 我的答案:A 2 大学语文主......

    大学语文答案

    一先秦诸子语录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6年级一至五讲答案

    第一讲 一、日积月累(10分): 1、D 2、A 3、C 4、B 5、C 6、(9分,每空1分,错一字不给分) (1)万紫千红总是春;(2)孤帆一片日边来;(3)春蚕到死丝方尽 ;(4)听取蛙声一片;(5)报得三春晖;(6)欲把西湖比西子......

    会计继续教育第六讲课后答案

    第六讲 其他主体法律制度(二)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某会计师事务所为特殊普通合伙......

    六年级奥数一至九讲(教师版)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1比较分数的大小 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