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奥数一至九讲(教师版)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1比较分数的大小
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总结,但无论哪种方法,均来源于:“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一基本方法。
练习1 1.比较下列各组分数的大小:
答案与提示练习1
这个分数是多少?
于是与例3类似,可以求出
在例1~例4中,两次改变的都是分子,或都是分母,如果分子、分母同时变化,那么会怎样呢?
数a。
分析与解:分子减去a,分母加上a,(约分前)分子与分母之和不变,等于29+43=72。约分后的分子与分母之和变为3+5=8,所以分子、分母约掉
45-43=2。
求这个自然数。
同一个自然数,得到的新分数如果不约分,那么差还是45,新分数约分后变
例7 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和是23,分母增加19后得到一个新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5=6,是由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42÷6=7得到
练习2
是多少?
答案与提示练习2
5.5。解:(53+79)÷(4+7)=12,a=53-4×12=5。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3分数运算技巧
对于分数的混合运算,除了掌握常规的四则运算法则外,还应该掌握一些特殊的运算技巧,才能提高运算速度,解答较难的问题。
1.凑整法
与整数运算中的“凑整法”相同,在分数运算中,充分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部分的和、差、积、商成为整数、整十数„„从而使运算得到简化。
2.约分法
3.裂项法
的10和30,仍是符合题意的解。
4.代数法
5.分组法
分析与解: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将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为n的分数之和为
原式中分母为2~20的分数之和依次为
练习3
8.2,6,8,12,20,30,42,56。
9.5680。
解:从前向后,分子与分母之和等于2的有1个,等于3的有2个,等于4的有3个人„„一般地,分子与分母之和等于n的有(n-1)个。分子与分母之和小于9+99=108的有1+2+3+„+106=5671(个),5671+9=5680(个)。
答:甲队干了12天。
例3 单独完成某工程,甲队需10天,乙队需15天,丙队需20天。开始三个队一起干,因工作需要甲队中途撤走了,结果一共用了6天完成这一工程。问:甲队实际工作了几天?
分析与解:乙、丙两队自始至终工作了6天,去掉乙、丙两队6天的工作量,剩下的是甲队干的,所以甲队实际工作了
例4 一批零件,张师傅独做20时完成,王师傅独做30时完成。如果两人同时做,那么完成任务时张师傅比王师傅多做60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分析与解:这道题可以分三步。首先求出两人合作完成需要的时间,例5 一水池装有一个放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放水管5时可将空池灌满,单开排水管7时可将满池水排完。如果一开始是空池,打开放水管1时后又打开排水管,那么再过多长时间池内将积有半池水?
例6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走完全程甲需60分钟,乙需40分钟。出发后5分钟,甲因忘带东西而返回出发点,取东西又耽误了5分钟。甲再出发后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分析:这道题看起来像行程问题,但是既没有路程又没有速度,所以不能用时间、路程、速度三者的关系来解答。甲出发5分钟后返回,路上耽误10分钟,再加上取东西的5分钟,等于比乙晚出发15分钟。我们将题目改述一下:完成一件工作,甲需60分钟,乙需40分钟,乙先干15分钟后,甲、乙合干还需多少时间?由此看出,这道题应该用工程问题的解法来解答。
5.6000米。
6.8时。
提示:甲管12时都开着,乙管开
7.280千米。
例3 单独完成一件工作,甲按规定时间可提前2天完成,乙则要超过规定时间3天才能完成。如果甲、乙二人合做2天后,剩下的继续由乙单独做,那么刚好在规定时间完成。问:甲、乙二人合做需多少天完成?
分析与解:乙单独做要超过3天,甲、乙合做2天后乙继续做,刚好按时完成,说明甲做2天等于乙做3天,即完成这件工作,乙需要的时间是甲的,乙需要10+5=15(天)。甲、乙合作需要
例4 放满一个水池的水,若同时打开1,2,3号阀门,则20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2,3,4号阀门,则21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1,3,4号阀门,则28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1,2,4号阀门,则30分钟可以完成。问:如果同时打开1,2,3,4号阀门,那么多少分钟可以完成?
分析与解:同时打开1,2,3号阀门1分钟,再同时打开2,3,4号阀门1分钟,再同时打开1,3,4号阀门1分钟,再同时打开1,2,4号阀门1分钟,这时,1,2,3,4号阀门各打开了3分钟,放水量等于一
例5 某工程由一、二、三小队合干,需要8天完成;由二、三、四小队合干,需要10天完成;由一、四小队合干,需15天完成。如果按一、二、三、四、一、二、三、四、„„的顺序,每个小队干一天地轮流干,那么工程由哪个队最后完成?
分析与解:与例4类似,可求出一、二、三、四小队的工作效率之和是
独修各需几天?
5.蓄水池有甲、乙、丙三个进水管,甲、乙、丙管单独灌满一池水依次需要10,12,15时。上午8点三个管同时打开,中间甲管因故关闭,结果到下午2点水池被灌满。问:甲管在何时被关闭?
6.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9时,乙需12时。如果按照甲、乙、甲、乙、„„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1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7.一项工程,乙单独干要17天完成。如果第一天甲干,第二天乙干,这样交替轮流干,那么恰好用整天数完成;如果第一天乙干,第二天甲干,这样交替轮流干,那么比上次轮流的做法多用半天完工。问:甲单独干需要几天?
答案与提示练习5
1.360个。
2.甲18天,乙12天。
3.7.2时。
解:由下页图知,王干2时等于李干3时,所以单独干李需12+6÷2×3=21(时),王需21÷3×2=14(时)。所求为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6巧用单位“1”
在工程问题中,我们往往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在许多分数应用题中,都会遇到单位“1”的问题,根据题目条件正确使用单位“1”,能使解答的思路更清晰,方法更简捷。
分析:因为第一天、第二天都是与全书比较,所以应以全书的页数为单位
答:这本故事书共有240页。
分析与解:本题条件中单位“1”的量在变化,依次是“全书的页数”、“第一天看后余下的页数”、“第二天看后余下的页数”,出现了3个不同的单位“1”。按照常规思路,需要统一单位“1”,转化分率。但在本题中,不统一单位“1”反而更方便。我们先把全书看成“1”,看成“1”,就可以求出第三天看后余下的部分占全书的
共有多少本图书?
分析与解:根据“在某一时刻,货车与客车、小轿车的距离相等”,设这段距离为单位“1”。由“走了10分钟,小轿车追上了货车”,可知小轿
可知小轿车(10+5)分钟比客车多行了两个这样的距离,每分钟多行这段距离的两班各有多少人?
乙班有84-48=36(人)。
练习6
树上原有多少个桃?
剩下的部分收完后刚好又装满6筐。共收西红柿多少千克?
7.一班45人,二班49人。
将一个总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个分量叫做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是将按已知比分配变为按份数分配,把比的各项相加得到总份数,各项与总份数之比就是各个分量在总量中所占的分率,由此可求得各个分量。
例3 配制一种农药,其中生石灰、硫磺粉和水的重量比是1∶2∶12,现在要配制这种农药2700千克,求各种原料分别需要多少千克。
分析:总量是2700千克,各分量的比是1∶2∶12,总份数是1+2+12=15,答:生石灰、硫磺粉、水分别需要180,360和2160千克。
在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中,也可以先求出每份的量,再求出各个分量。如例3中,总份数是1+2+12=15,每份的量是2700÷15=180(千克),然后用每份的量分别乘以各分量的份数,即用180千克分别乘以1,2,12,就可以求出各个分量。
例4 师徒二人共加工零件400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15分钟。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分析与解:解法很多,这里只用按比例分配做。师傅与徒弟的工作效率
有多少学生?
7.某俱乐部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3∶2,分为甲、乙、丙三组,甲、乙、丙三组的人数之比是10∶8∶7。如果甲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3∶1,乙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5∶3,那么丙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多少?
答案与提示练习7
1.540米2。
2.长100厘米,宽75厘米,高60厘米。
解:长∶宽∶高=20∶15∶12,450000÷(20×15×12)=125=53。
长=20×5=100(厘米),宽=15×5=75(厘米),高=12×5=60(厘米)。
3.86元。
解:设小明有x元钱。根据小强的钱数可列方程
36+50=86(元)。
4.2640元。
5.甲50只,乙40只,丙48只。
解:甲∶乙∶丙=25∶20∶24,138÷(25+20+24)=2,甲=2×25=50(只),乙=2×20=40(只),丙=2×24=48(只)。
6.12时。
7.5:9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8百分数
百分数有两种不同的定义。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这种定义着眼于形式,把百分数作为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
(2)表示一个数(比较数)是另一个数(标准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这种定义着眼于应用,用来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符号“%”来表示,叫做百分号。
在第二种定义中,出现了比较数、标准数、分率(百分数),这三者的关系如下:
比较数÷标准数=分率(百分数),标准数×分率=比较数,比较数÷分率=标准数。
根据比较数、标准数、分率三者的关系,就可以解答许多与百分数有关的应用题。
例1 纺织厂的女工占全厂人数的80%,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男工的25%。问: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人数的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因为“女工占全厂人数的80%”,所以男工占全厂人数的1-80%=20%。
又因为“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男工的25%”,所以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人数的20%×25%=5%。
例2 学校去年春季植树500棵,成活率为85%,去年秋季植树的成活率为90%。已知去年春季比秋季多死了20棵树,那么去年学校共种活了多少棵树?
分析与解:去年春季种的树活了500×85%=425(棵),死了500-425=75(棵)。去年秋季种的树,死了75-20=55(棵),活了 55÷(1-90%)×90%=495(棵)。所以,去年学校共种活425+495=920(棵)。
例3 一次考试共有5道试题。做对第1,2,3,4,5题的人数分别占参加考试人数的85%,95%,90%,75%,80%。如果做对三道或三道以上为及格,那么这次考试的及格率至少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百分数的含义是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所以不妨设总量即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00。
由此得到做错第1题的有100×(1-85%)=15(人);
同理可得,做错第2,3,4,5题的分别有5,10,25,20人。
总共做错15+5+10+25+20=75(题)。
一人做错3道或3道以上为不及格,由75÷3=25(人),推知至多有25人不及格,也就是说至少有75人及格,及格率至少是75%。
设再加x克糖,可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此时溶质有(42+x)克,溶液有(600+x)克,根据溶质含量可得方程
需要再加入20克糖。
例6 仓库运来含水量为90%的一种水果100千克,一星期后再测,发现含水量降低到80%。现在这批水果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可将水果分成“水”和“果”两部分。一开始,果重
100×(1-90%)=10(千克)。
一星期后含水量变为80%,“果”与“水”的比值为
因为“果”始终是10千克,可求出此时“水”的重量为
所以总重量是10+40=50(千克)。
练习8
1.某修路队修一条路,5天完成了全长的20%。照此计算,完成任务还需多少天?
2.服装厂一车间人数占全厂的25%,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少20%,三车间人数比二车间多30%。已知三车间有156人,全厂有多少人?
3.有三块地,第二块地的面积是第一块地的80%,第三块地的面积比第二块多20%,三块地共69公顷,求三块地各多少公顷。
4.某工厂四个季度的全勤率分别为90%,86%,92%,94%。问:全年全勤的人至少占百分之几?
5.有酒精含量为30%的酒精溶液若干,加了一定数量的水后稀释成酒精含量为24%的溶液,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那么酒精含量将变为多少?
6.配制硫酸含量为20%的硫酸溶液1000克,需要用硫酸含量为18%和23%的硫酸溶液各多少克?
7.有一堆含水量14.5%的煤,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干,含水量降为10%,现在这堆煤的重量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9商业中的数学
市场经济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同学们可能都有和父母一起去买东西的经历,都知道商品有定价,但是这个价格是怎样定的?这就涉及到商品的成本、利润等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
这一讲的内容就是小学数学知识在商业中的应用。
利润=售出价-成本,例如,一件商品进货价是80元,售出价是100元,则这件商品的利润是100-80=20(元),利润率是
在这里我们用“进货价”代替了“成本”,实际上成本除了进货价,还包括运输费、仓储费、损耗等,为简便,有时就忽略不计了。
例1某商品按每个7元的利润卖出13个的钱,与按每个11元的利润卖出12个的钱一样多。这种商品的进货价是每个多少元?
解:设进货价是每个x元。由“售出价=进货价+利润”,根据前、后两次卖出的钱相等,可列方程
(x+7)×13=(x+11)×12,13x+91=12+132
x=41。
答:进货价是每个41元。
例2 租用仓库堆放3吨货物,每月租金7000元。这些货物原计划要销售3个月,由于降低了价格,结果2个月就销售完了,由于节省了租仓库的租金,所以结算下来,反而比原计划多赚了1000元。问:每千克货物的价格降低了多少元?
分析与解:原计划租仓库3个月,现只租用了2个月,节约了1个月的租金7000元。如果不降低价格,那么应比原计划多赚7000元,但现在只多赚了1000元,说明降价损失是7000-1000=6000(元)。
因为共有3吨,即3000千克货物,所以每千克货物降低了6000÷3000=2(元)。
例3 张先生向商店订购了每件定价100元的某种商品80件。张先生对商店经理说:“如果你肯减价,那么每减价1元,我就多订购4件。”商店经理算了一下,若减价5%,则由于张先生多订购,获得的利润反而比原来多100元。问: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分析与解:设这种商品的成本是x元。减价5%就是每件减100×5%=5(元),张先生可多买4×5=20(件)。由获得利润的情况,可列方程
答:申请甲种贷款30万元,乙种贷款10万元。
练习9
1.商店进了一批钢笔,用零售价10元卖出20支与用零售价11元卖出15支的利润相同。这批钢笔的进货价每支多少元?
2.某种蜜瓜大量上市,这几天的价格每天都是前一天的80%。妈妈第一天买了2个,第二天买了3个,第三天买了5个,共花了38元。若这10个蜜瓜都在第三天买,则能少花多少钱?
3.商店以每双13元购进一批凉鞋,售价为14.8元,卖到还剩5双时,除去购进这批凉鞋的全部开销外还获利88元。问:这批凉鞋共多少双?
4.体育用品商店用3000元购进50个足球和40个篮球。零售时足球加价9%,篮球加价11%,全部卖出后获利润298元。问:每个足球和篮球的进价是多少元?
5.某种商品的利润率是20%。如果进货价降低20%,售出价保持不变,那么利润率将是多少?
6.某商店到苹果产地去收购苹果,收购价为每千克1.20元。从产地到商店的距离是400千米,运费为每吨货物每运1千米收费1.50元。如果不计损耗,那么商店要想实现25%的利润率,零售价应是每千克多少元?
减价10元出售,全部售完,共获利润3000元。书店共售出这种挂历多少本?
答案与提示 练习9
1.7元。
解:(10×20-11×15)÷(20-15)=7(元)。
2.6元。
解:设第一天每个蜜瓜x元。由
2x+3x×80%+5x×80%=38,解得x=5(元)。10个瓜都在第三天买要花
5×10×80%×80%=32(元),少花38-32=6(元)。
3.90双。
解:(88+14.8×5)÷(14.8-13)=90(双)。
4.足球32元,篮球35元。
解:设50个足球的进价为x元,则40个篮球的进价为(3000-x)元。根据利润可得方程
第二篇:六年级奥数题
六年级数学奥赛题
(一)四、应用题(每小题6分,计30分)
1、球从高处自由下落,每次接触地面后弹起的高度是前一次下落高度的2/3。如果球从25米高处落下,那么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米?
2、在一块20公顷的土地上,用它的1/5种小麦,其余的种大豆和玉米,种大豆和玉米的公顷数比是3:5。种大豆和玉米各多少公顷?
3、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 1/10。现有一块冰,体积是2立方分米,融化后的体积是多少?
4.为民中药店计划收购中草药1500千克,上半年完成了计划的55%,下半年完成了计划的65%。为民中药店超额收购中草药多少千克?
5.公园的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60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如果一盆花占地面积大约是1/10平方米,这个花坛大约要摆多少万盆花?(得数保留整万数)
6.一部手机降价后只卖1800元,售价只有原来的9/10,比原来降价了多少元?
7.一台挂钟的分针长8厘米,在5小时里分针的针尖共走了多少厘米?
8.生物小组同学要测量一棵百年大榕树的横截面积,他们量得树干的周长是 6.28米,这棵树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9张老师有一套住房价值40万,由于急需现金,他以九折优惠卖给老李。过了一段时间后,房价上涨10%,张老师又想从老李处把房子买回来。想一想,如果老张买回房子,总共损失多少万元?
10、同学们参加野营活动。一个同学到负责后勤的教师那是去领碗。教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人一个饭碗,两人一个菜碗,三个人一个汤碗。”算一算这个同学给多少人领碗?
11、某校五、六年级共有学生200人。“六一”儿童节五年级有11人,六年级有25%的同学去市里参加庆祝活动,这时两个年级余下的人数相等。求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12、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路的1/3,第二天修了余下的2/5,两天共修路135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3、幼儿园买来红气、蓝、黑气球共180个,其中红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3倍,黑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2倍,求红、蓝、黑气球各多少个?
14、小强买了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可能看了剩下的5/8,还有36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5、小东的存钱罐里存有1元的硬币若干,他每天取出一部分买零食,第一天取出1/9,以后7天分别取出当时硬币的1/
8、1/
7、1/
6、1/
5、1/
4、1/
3、1/2,8天后剩下5个硬币,原来罐内共有多少个硬币?
16、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第三篇:六年级奥数教学计划
六年级奥数教学计划
六年级奥数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当学生接受一定的课本数学知识后已不满足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它比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开展丰富的数学笔记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活动,乐意参与。无论是活动的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效果评价都应体现趣味性。趣味性是针对活动课的内容和方法而言,以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寓学于乐、寓智于趣,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创设了一个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设数学奥数社团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稳定而有效的数学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内部动机,培养思维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活动要点:
认真组建数学奥数社团,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数学世界。
1、开学初组织成立数学奥数社团。制定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详尽的兴趣小组活动方案,体现小组的特色。
2、奥数社团活动定课程,为开展广泛的数学活动提供切实素材。把学生的数学活动落到实处,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每周的活动时间,教师专门指导。力求做到周周有内容,有目标。
3、开展读报和阅读数学书籍活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享受读报的快乐。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自行购买数学书籍,课外阅读的书籍还可以向学校图书馆借阅。教师在学生开展阅读前都搜集了一些书籍中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教材中的思考题、你知道吗等内容教师都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上组织学生阅读并指导,并适当介绍拓展些的知识,鼓励学生自行阅读、独立思考等。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各种媒体中数学内容也非常丰富。一方面教师要广泛收集适合于学生的数学资料、信息,一方面要求学生针对学习内容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旅游中购买门票的数学问题等等,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研究收集到的数学问题和信息,这样既拓展了教材内容,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数学兴趣活动”提供动力支撑。在正常进行数学兴趣活动的同时,开展一定的主题活动把数学课外活动推向高潮。
四、活动安排
1-----2周3—— 4周5—— 6周7—— 8周9----10周11——12周13——14周15——16周17——18周
代数的初步认识
有理数及其运算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组
应用题三角形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整式的运算
平行线和相交线生活中的数据
六年级奥数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奥数活动是一项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数学兴趣的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学习奥数的重要性,奥数曾经一度被人误认为是孩子的负担,而今却变成了提高孩子思考能力,改善孩子思维方式的好武器。应当说,这样的认识对小学奥数教学的健康发展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利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奥数不至于冲击正常的数学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奥数教学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品质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积极作用。
二、活动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为目标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主要有符号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替换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统筹及最优化思想、建模思想等。《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小学奥数培训应该着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应该以这些思想为目标进行奥数内容的选择和培训。
2、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基础
思维活动的强弱,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品质。而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指人们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核心。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奥数培训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基础,教师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认知规律,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给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的时空,学会数学的逻辑性、有序性、最优化、假设与验证等思维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必须通过许多途径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而奥数培训就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次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或数学小故事,让孩子感受到奥数与生活密切相关,奥数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长人们的智慧。另外,奥数培训还要讲究适时地引导点拨。由于奥数学习的内容有一定难度,学生在找不到解题方法时会感到沮丧,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及时地帮助他们,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演算或点拨,让孩子领悟到数学的奥妙,体验到成功的莫大喜悦,从而坚定学习信念。
4、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奥数的学习除了对智力、思维发展有很多促进作用以外,对孩子们的非智力因素也有很大帮助。由于小学奥数的培训对象年龄小,意志品质等较差,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效果更明显。同时,非智力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奥数学习的成效。所以奥数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审题、验算等)、学习态度(细心、专心等)和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奥数学习中获得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
三、实施措施
(一)坚持系统科学的分阶段训练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发展非常重要的启蒙阶段。根据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思维规律,系统科学设计教法,能最大限度开发少年儿童智力。
1、低年级培训应以兴趣培养为前提。低年级的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兴趣容易转移,情绪波动大,对教师认同度高,喜欢口头表扬。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奥数培训的题型选择应以动手操作的为主,设计的问题能联系实际的具体事例,培训中要学生明白通过探索可以尝试到成功,并能觉得奥数学习真有用。例如:认识图形与物体,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数物体,拼图形等让学生认识一些事物的特性或联系,培养一定的空间能力。这些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能够从—年级开始每周有一节奥数培训课进行思维训练。如果没条件的学校可以让任课教师,每天数学课后安排一道思维训练题,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低年级孩子情感上易引导,喜好红花之类的奖励,教师可注意及时表扬和奖励,就能够吸引孩子,培养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思维训练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与喜爱,教师一定要考虑题目的难易适度,让学生易接受。教学方法上考虑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对比讲解,能够让学生明白易懂,且兴趣大增。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学生的概念认识不足,老师要适当地进行知识的反复呈现。
2、中年级培训应以习惯培养为基础。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情绪开始稳定,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建议教师按年级不同进行分级训练,即同一内容可以选择不同难度循环安排教学。教师可以选择速算和巧算、数字谜及趣味算式、和差倍数应用题、还原问题、逻辑推理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如在和差倍数应用题训练中,关键在于掌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已知条件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种量之间的转换,然后统一到所求量上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细心观察,多方求证,小心验算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一些画图,抽取条件,列表等的数学方法,为今后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适当加强意志力培养,逐步在学习中树立不轻言放弃的信念,大胆假设。培训时间安排上要保证每周有一节课的时间,可以是学校的校本课程时间或是地方课程。如在学校课程中安排不上的,建议在学生课外活动课中开设思维训练课程,保证教学的时间和课程内容。
3、高年级培训应以思维能力发展为重点。由于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求知欲发展快。因此内容的选择上更多地考虑综合题型的训练或是变式训练,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或系统,着重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加大空间思维的训练。在高年级的奥数教学中,由于出现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或产生困难,或不以为然,丧失兴趣。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并帮助其建立一些数学抽象知识和运算的具体形象或模型,做到数学与生活的沟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为孩子创设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孩子们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想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愿望,继而喜欢数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奥数学习中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一个主要内容,要真正发展起数学的思想,具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开阔思路,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题,能运用字母、图形、数字等建立数学模型,尝试验证结论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使学生学会了概括总结,培养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注意让奥数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奥数的内容其实也有很多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如银行的利率计算,超市物品捆绑出售以及打折,投资利润计算涉及到市场经济的数学问题等等。奥数的题目有好一部分都出自古时候的游戏,因而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并激发兴趣。培训中还可以直接用数学家的故事或是童话故事,如丢番图墓碑之谜———神奇的碑文,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渗透等量代换思想,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四篇:六年级奥数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基础知识为主线,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拓宽延伸学生的思维
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会学生用不同的 灵活的解题方法去解决一些典型的题目,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使学生在做题时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使用一些运算定律 运算性质 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仔细观察 推敲能力,让学生在题目中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2. 教会学生解决一些典型应用题,例如和倍 差倍 倍比
归一 归总 重叠 盈亏问题等等。使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3. 在几何的初步认识中,挖掘 延伸周长 面积 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对圆柱 圆锥的认识 以及体积计算进一步拓宽探索,为初中学习几何打下坚实基础。三
方法措施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课,理清每一课时的知识体系,找准知识的重 难点 易混点,教师做到心中有每一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2.精讲精练,针对每一题型,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观察 分析,让学生自己探索出规律,找出解题方法,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3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时时关注自己,对学生的情况老师应做到了如指掌,并做好成长记录。
4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老师要及时反馈,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不遗漏任何小差错。
5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尝试同学之间互相出题,第一锻炼了所学知识,对知识有更深一步了解,第二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6对于当天没有完全消化的知识,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两道练习题回家做,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四
课时安排(每讲2课时)第一讲-------第八讲
简便计算 第九讲
和倍应用题
第十讲
差倍应用题 第十一讲
倍比应用题 第十二讲
归一应用题 第十三讲
归总应用题 第十四讲
重叠应用题 第十五讲
盈亏应用题 第十六讲
行程应用题 第十七讲
鸡兔同笼应用题
第十八讲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第十九讲
第二十讲
第二十一讲
第二十二讲
第二十三讲
第二十四讲
第二十五讲
第二十六讲
第二十七讲
第二十八讲
第二十九讲
第三十讲
第三十一讲
分数 百分数应用题 比的典型问题 转化单位“1” 牛吃草问题
浓度应用题
工程问题
还原问题
价格与利润
周长问题
面积问题
组合图形的面积问题
圆柱体
圆锥体
第五篇:六年级奥数教案
思源学校第二课堂(第六周)
判断与推理 2 授课人:雍尧
教学要求:(1)理解逻辑推理的四条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分析、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分析、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分析、推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练习法。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的习题例2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3
甲乙丙三人被蒙上眼睛,告诉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戴了一顶帽子,帽子的颜色不是红的就是绿的。然后,就去掉蒙眼睛的布,要求每个人如果看见别人(一个或两个)戴的是红帽子就举手,并且谁能断定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谁就马上离开房间。三人碰巧戴的都是红帽子,因此三个人都举了手,几分钟后,丙首先走开了,他是怎么推导出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的?
(1)学生审题,理解题意。(2)同座位讨论。
(3)分析:此题关键:注意到甲乙两人没有立即离开房间这个事实。丙推理,我的帽子如果是绿的,甲根据乙举手立即知道自己的帽子是红的,那他应走出房间,乙会做同样的推理离开房间。甲乙不能很快判断自己帽子的颜色,说明我的帽子不是绿的,而是红的。(4)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3、比较前面例2例3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
三、巩固练习。教学例4 学田小学举行科技知识竞赛,同学们对一贯刻苦学习爱好读书的四名学生的成绩作了如下估计:(1)丙得第一,乙得第二;
(2)丙得第二,丁得第三;(3)甲得第二,丁得第四。
比赛结果一公布,果然是这四名学生获得前四名。但以上三种估计,每一种都对了一半错一半。他们各得第几名?(1)学生审题,理解题意。(2)同座位讨论。(3)分析:利用图表帮助学生去推理判断。
第一种假定“丙第一错,乙第二对”出现矛盾。照此推理“丙第一对,乙第二错”没有出
现矛盾。所以丙第一,甲第二,丁第三,乙第四。(4)每人口述推理过程。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