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培训第20讲 抓“不变量”解题

时间:2019-05-12 08:3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奥数培训第20讲 抓“不变量”解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奥数培训第20讲 抓“不变量”解题》。

第一篇:六年级奥数培训第20讲 抓“不变量”解题

第20讲 抓“不变量”解题

一、知识要点

一些分数的分子与分母被施行了加减变化,解答时关键要分析哪些量变了,哪些量没有变。抓住分子或分母,或分子、分母的差,或分子、分母的和等等不变量进行分析后,再转化并解答。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将

743的分子与分母同时加上某数后得,求所加的这个数。

961【思路导航】解法一:因为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加上了一个数,所以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不变,仍是18,所以,原题转化成了一各简单的分数问题:“一个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少18,且分子是分母的,由此可求出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分母:(61-43)÷(1-)=81 分子:81×=63 81-61=20或63-43=20

743的分母比分子多18,的分母比分子多2,因为分数的 与分

9617母的差不变,所以将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18÷2=)9倍。

97① 的分子、分母应扩大:(61-43)÷(9-7)=9(倍)

9777963② 约分后所得的在约分前是:==

999981797979解法二:③ 所加的数是81-61=20 答:所加的数是20。练习1: 1.分数

297的分子和分母都减去同一个数,新的分数约分后是,那么减

5181去的数是多少?

2.将一个分数的分母加上2得,分母加上2得。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3.将一个分数的分母加上5得,分母加上4得。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例题3】在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上加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如果在它的分子上减去同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求原来的最简分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解法一:两个新分数在未约分时,分母相同。将这两个分数

51017,=。根据题意,两个新分数分子的差应714214107为2的倍数,所以分别想和的分子和分母再乘以2。所以

14***17==,== ,故原来的最简分数是。***737493445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即=解法二:根据题意,两个新分数的和等于原分数的2倍。所以(+)÷2=

练习3:

1.一个最简分数,在它的分子上加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如果在它的分子上减去同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求这个分数。

1258571217 28-32.将一个分数的分母减去3,约分后得;若将它的分母减去5,则得。原来的分数是多少?(用两种方法做)

【例题5】有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1,这个分数等于;如果分母加1,这个分数就等于,这个分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根据“分子加1,这个分数等于”可知,分母比分子的2倍多2;根据“分母加1这个分数就等于”可知,分母比分子的3倍少1。所以,这个分数的分子是(1+2)÷(3-2)=3,分母是3×2+2=8。所以,这个分数是。

练习5:

1.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3,这个分数等于,如果分母加上1,这个分数等于,这个分数是多少?

2.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5,这个分数等于,如果分母减3,这个分数等于,这个分数是多少? ***31213126778-5

***3

第二篇:设数法解题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举一反三P44—P48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设数法”解题。

2、理解所设的数只要便于列式计算,它们的大小与解答的结果无关。

三、教学难点:怎样设数才能使解题最简便。

四、教学设计:

1、复习上次课所学内容,讲解作业。

P40疯狂操练2(1)P40疯狂操练2(2)

2、新课内容

I、为什么要设数?

【例题1】:如果△△=□□□,△☆=□□□□,那么☆☆□=()个△。【分析】: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总结: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有些题目直接解答比较困难,设一个具体数后,解答的难度可以适当降低,也便于理解,这种方法叫做设数法。

【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分析】: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15-15a×(1+1/5)÷2a=6(元)。

方法二:见书P45例题2【思路导航】

答:略。

总结:在用设数法解题时,我们知道所设的数只要便于列式计算,它们的大小(但不能是0)与解答的结果没有关系。所以我们设的这个数要尽量方便计算。

II、怎样设数?怎样设数最简便?

【例题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分析】: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立刻列出算式:(200+240+150+200)/4。切记:求平均速度时,我们用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1)为什么设单程路程:我们知道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要求小王的平均速度,题目所给条件似乎不够,此时,我们可以假设总路程(4个单程路程之和)或总时间(4个单程时间之和),又4个单程时间都不同,所以我们假设总路程要更简便。

2)为什么设单程路程为1200米:因为题中出现了四个速度,为方便计算,我们取4个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怎样取最小公倍数?)即1200米,即设一个单程是1200米。

具体过程见书P46例题3【思路导航】

答:略。

总结:在设数法求解较复杂应用题时,我们一般假设题中不变的量,这样求解最简单。

3、能力提升。

【例题4】

【分析】初看题目似乎无从下手,那么我们从题目问题开始。我们知道男生的平均身高=男生的总身高/男生人数,所以我们假设男生人数较简便。

由已知可得:男生人数=(1+1/5)×女生人数,当女生人数为5人时,男生人数为6人。所以总身高=(5+6)×115=1265(厘米),又

总身高=男生总身高+女生总身高

=6×男生平均身高+5×女生平均身高,又女生平均身高=(1+10%)×男生平均身高

=6×男生平均身高+5×(1+10%)×男生平均身高

=[6+5×(1+10%)]×男生平均身高

所以男生平均身高=1265÷[6+5×(1+10%)]=110(厘米)答:这个班男孩平均身高为110厘米。

方法二:见书P47例题4【思路导航】

第三篇:小学奥数三年级第5讲平均数

第7讲

平均数

一组数的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称为这组数的平均数。

例1、5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一个数是45,这5个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5个连续自然数的第3个数是45,第2个(44)与第4个(46)相加是两个45,第1个(43)与第5个(47)相加是两个45。

和是

45×5=225

随堂练习1 计算56+57+58+59+60+61+62+63+64 一般地,奇数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换句话说,奇数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就是中间的那个数。高斯求和方法的实质就是

和=平均数×项数

偶数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不是整数,我们现在尚未学到。所以先将第一项加最后一项,第二项加倒数第二项……直至中间两项相加,这些和都相等。而个数是项数的一半,所以偶数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项的和(也即首末两项的和)乘以项数除以2.例2、8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08,写出这8个数。

分析

因为中间两个数相加再乘以4(=8÷2)等于108,所以中间两项的和可以求出来。

解 中间两项的和是108÷(8÷2)=27 又

27=13+14 所以中间两项是13、14.这8个数是10、11、12、13、14、15、16、17.(由13往前数4个数到10,由14往后数4个数到17)答:这8个连续的自然数是10、11、12、13、14、15、16、17.随堂练习2 6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73,这6个数中的第一个数是多少?

3、求出以下28个数的平均数: 12、13、13、14、15、16、16、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5.分析与解

这28个数的和是(12+13+14+……+35)+13+16+16+35 求出和再除以28就得到平均数,但比较麻烦。如果注意到25个连续自然数11、12、13,……,35的平均数是23(中间一项),那么就比较容易。

因为 13+16+16+35 =(11+2)+(23+12)+(23-7)+(23-7)=11+23+23+23 所以原来的和就是11+12+13+……+35+23+23+23,原来28个数的平均数正好是23.随堂练习3 求28个数:12、13、14、14、14、15、16、17、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5的平均数。

4、求数列 1、2、4、5、7、8,……,46、47、49、50、52、53(1)的规律,并求这组数的和与平均数。

分析 数列的奇数项数的项组成等差数列(公差是3)1、4、7,……,49、52.(2)数列的偶数项数的项组成等差数列(公差也是3)2、5、8,……,50、53.(3)

分别求出数列(2)(3)的和,再相加,可以得出所求的和,再得出平均数。但更为简单的办法是直接运用高斯的思想。注意: 1+53=2+52=4+50=……=25+29=26+28(4)解 1与53的平均数是27,也就是1+53可以换成2个27相加。同样,2+52,4+50,……,26+28都可以换成27+27.因此(1)的和是27×36=972.从例4可以看出,如果一组数可以分成许多小组,各小组的平均数都相等,那么这个相等的数就是这组数的平均数(例4中,每个小组2个数的和是54,每个小组的平均数是27)。

随堂练习4 寻找数列4,2,5,8,6,14,7,20,……,12,50,13,56的规律,并求这数列的和。

练习题:

(1)求1至100内能被4整除余1的所有数的和。

(2)求1至100内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所有数的和。

(3)有10只盒子,44只乒乓球。把这44只乒乓球放到盒子中,每个盒子中至少要放一个球,能不能使每个盒中的球数都不相同?

(4)影剧院共有25排座位,第一排有20个座位,以后每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问:影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

(5)时钟在每个整点时敲这钟点数,每半点钟时敲1下,问:一昼夜该时钟总共敲多少下?(6)求所有三位数的和。

(7)求1至100(包括100在内)的所有5的倍数的和。

(8)5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试多少次就足够了?

(9)已知数列:2,5,3,3,7,2,5,3,3,7,2,5,3,3,7,……。这个数列的第30项是哪个数?到第25项止,这些数的和是多少?

(10)24个连续自然数12―35,再添上一个35,一个13,两个16.这28个数的平均值是多少?

第四篇:初一奥数提高班第03讲-绝对值_

金苹果文化培训学校奥数学提高班

第3讲绝对值(1)

一 主要知识点回顾

1.有理数: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简称正数、负数和零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符号相反且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绝对值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以借助于数轴来认识,它与距离的概念密切相关.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这个数的绝对值.

结合相反数的概念可知,除零外,绝对值相等的数有两个,它们恰好互为相反数.反之,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也成立.由此还可得到一个常用的结论:任何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二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a,b为实数,下列各式对吗?若不对,应附加什么条件?

(1)|a+b|=|a|+|b|;(2)|ab|=|a||b|;(3)|a-b|=|b-a|;

(4)若|a|=b,则a=b;5)若|a|<|b|,则a<b;(6)若a>b,则|a|>|b|.

例2 设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1-1所示,化简|b-a|+|a+c|+|c-b|.

三.专项练习

(一).填空题:

1.a>0时,|2a|=________;(2)当a>1时,|a-1|=________;

2.已知ab30,则a____b______

3.如果a>0,b<0,ab,则a,b,—a,—b这4个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大于号连接起来)

4.若xy0,z0,那么xyz=______0.

5.上山的速度为a千米/时,下山的速度为b千米/时,则此人上山下山的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千米/时

(二).选择题:

6.值大于3且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A.7B.-7C.0D.57.知字母a、b表示有理数,如果a+b=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中一定有一个是负数B.a、b都为0

C.a与b不可能相等D.a与b的绝对值相等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B.0不是自然数

C.0的相反数是零D.0的绝对值是0

9.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是正数B、—a是负数C、a是负数D、a不是负数 10.x=3,y=2,且x>y,则x+y的值为()

A、5B、1C、5或1D、—5或—

111.<0时,化简a

a等于()

A、1B、—1C、0D、

112.若abab,则必有()

A、a>0,b<0B、a<0,b<0C、ab>0D、ab0

13.已知:x=3,y=2,且x>y,则x+y的值为()

A、5B、1C、5或1D、—5或—

1(三).解答题:

14.a+b<0,化简|a+b-1|-|3-a-b|.

15..若xy+y3=0,求2x+y的值.16.当b为何值时,5-2b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17.已知a是最小的正整数,b、c是有理数,并且有|2+b|+(3a+2c)2=0.4abc求式子的值.22ac

418.若a,b,c为整数,且|a-b|19+|c-a|99=1,试计算|c-a|+|a-b|+|b-c|的值.《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

第五篇:六年级奥数一至九讲(教师版)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1比较分数的大小

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总结,但无论哪种方法,均来源于:“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一基本方法。

练习1 1.比较下列各组分数的大小:

答案与提示练习1

这个分数是多少?

于是与例3类似,可以求出

在例1~例4中,两次改变的都是分子,或都是分母,如果分子、分母同时变化,那么会怎样呢?

数a。

分析与解:分子减去a,分母加上a,(约分前)分子与分母之和不变,等于29+43=72。约分后的分子与分母之和变为3+5=8,所以分子、分母约掉

45-43=2。

求这个自然数。

同一个自然数,得到的新分数如果不约分,那么差还是45,新分数约分后变

例7 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和是23,分母增加19后得到一个新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5=6,是由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42÷6=7得到

练习2

是多少?

答案与提示练习2

5.5。解:(53+79)÷(4+7)=12,a=53-4×12=5。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3分数运算技巧

对于分数的混合运算,除了掌握常规的四则运算法则外,还应该掌握一些特殊的运算技巧,才能提高运算速度,解答较难的问题。

1.凑整法

与整数运算中的“凑整法”相同,在分数运算中,充分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部分的和、差、积、商成为整数、整十数„„从而使运算得到简化。

2.约分法

3.裂项法

的10和30,仍是符合题意的解。

4.代数法

5.分组法

分析与解: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将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为n的分数之和为

原式中分母为2~20的分数之和依次为

练习3

8.2,6,8,12,20,30,42,56。

9.5680。

解:从前向后,分子与分母之和等于2的有1个,等于3的有2个,等于4的有3个人„„一般地,分子与分母之和等于n的有(n-1)个。分子与分母之和小于9+99=108的有1+2+3+„+106=5671(个),5671+9=5680(个)。

答:甲队干了12天。

例3 单独完成某工程,甲队需10天,乙队需15天,丙队需20天。开始三个队一起干,因工作需要甲队中途撤走了,结果一共用了6天完成这一工程。问:甲队实际工作了几天?

分析与解:乙、丙两队自始至终工作了6天,去掉乙、丙两队6天的工作量,剩下的是甲队干的,所以甲队实际工作了

例4 一批零件,张师傅独做20时完成,王师傅独做30时完成。如果两人同时做,那么完成任务时张师傅比王师傅多做60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分析与解:这道题可以分三步。首先求出两人合作完成需要的时间,例5 一水池装有一个放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放水管5时可将空池灌满,单开排水管7时可将满池水排完。如果一开始是空池,打开放水管1时后又打开排水管,那么再过多长时间池内将积有半池水?

例6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走完全程甲需60分钟,乙需40分钟。出发后5分钟,甲因忘带东西而返回出发点,取东西又耽误了5分钟。甲再出发后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分析:这道题看起来像行程问题,但是既没有路程又没有速度,所以不能用时间、路程、速度三者的关系来解答。甲出发5分钟后返回,路上耽误10分钟,再加上取东西的5分钟,等于比乙晚出发15分钟。我们将题目改述一下:完成一件工作,甲需60分钟,乙需40分钟,乙先干15分钟后,甲、乙合干还需多少时间?由此看出,这道题应该用工程问题的解法来解答。

5.6000米。

6.8时。

提示:甲管12时都开着,乙管开

7.280千米。

例3 单独完成一件工作,甲按规定时间可提前2天完成,乙则要超过规定时间3天才能完成。如果甲、乙二人合做2天后,剩下的继续由乙单独做,那么刚好在规定时间完成。问:甲、乙二人合做需多少天完成?

分析与解:乙单独做要超过3天,甲、乙合做2天后乙继续做,刚好按时完成,说明甲做2天等于乙做3天,即完成这件工作,乙需要的时间是甲的,乙需要10+5=15(天)。甲、乙合作需要

例4 放满一个水池的水,若同时打开1,2,3号阀门,则20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2,3,4号阀门,则21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1,3,4号阀门,则28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1,2,4号阀门,则30分钟可以完成。问:如果同时打开1,2,3,4号阀门,那么多少分钟可以完成?

分析与解:同时打开1,2,3号阀门1分钟,再同时打开2,3,4号阀门1分钟,再同时打开1,3,4号阀门1分钟,再同时打开1,2,4号阀门1分钟,这时,1,2,3,4号阀门各打开了3分钟,放水量等于一

例5 某工程由一、二、三小队合干,需要8天完成;由二、三、四小队合干,需要10天完成;由一、四小队合干,需15天完成。如果按一、二、三、四、一、二、三、四、„„的顺序,每个小队干一天地轮流干,那么工程由哪个队最后完成?

分析与解:与例4类似,可求出一、二、三、四小队的工作效率之和是

独修各需几天?

5.蓄水池有甲、乙、丙三个进水管,甲、乙、丙管单独灌满一池水依次需要10,12,15时。上午8点三个管同时打开,中间甲管因故关闭,结果到下午2点水池被灌满。问:甲管在何时被关闭?

6.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9时,乙需12时。如果按照甲、乙、甲、乙、„„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1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7.一项工程,乙单独干要17天完成。如果第一天甲干,第二天乙干,这样交替轮流干,那么恰好用整天数完成;如果第一天乙干,第二天甲干,这样交替轮流干,那么比上次轮流的做法多用半天完工。问:甲单独干需要几天?

答案与提示练习5

1.360个。

2.甲18天,乙12天。

3.7.2时。

解:由下页图知,王干2时等于李干3时,所以单独干李需12+6÷2×3=21(时),王需21÷3×2=14(时)。所求为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6巧用单位“1”

在工程问题中,我们往往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在许多分数应用题中,都会遇到单位“1”的问题,根据题目条件正确使用单位“1”,能使解答的思路更清晰,方法更简捷。

分析:因为第一天、第二天都是与全书比较,所以应以全书的页数为单位

答:这本故事书共有240页。

分析与解:本题条件中单位“1”的量在变化,依次是“全书的页数”、“第一天看后余下的页数”、“第二天看后余下的页数”,出现了3个不同的单位“1”。按照常规思路,需要统一单位“1”,转化分率。但在本题中,不统一单位“1”反而更方便。我们先把全书看成“1”,看成“1”,就可以求出第三天看后余下的部分占全书的

共有多少本图书?

分析与解:根据“在某一时刻,货车与客车、小轿车的距离相等”,设这段距离为单位“1”。由“走了10分钟,小轿车追上了货车”,可知小轿

可知小轿车(10+5)分钟比客车多行了两个这样的距离,每分钟多行这段距离的两班各有多少人?

乙班有84-48=36(人)。

练习6

树上原有多少个桃?

剩下的部分收完后刚好又装满6筐。共收西红柿多少千克?

7.一班45人,二班49人。

将一个总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个分量叫做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是将按已知比分配变为按份数分配,把比的各项相加得到总份数,各项与总份数之比就是各个分量在总量中所占的分率,由此可求得各个分量。

例3 配制一种农药,其中生石灰、硫磺粉和水的重量比是1∶2∶12,现在要配制这种农药2700千克,求各种原料分别需要多少千克。

分析:总量是2700千克,各分量的比是1∶2∶12,总份数是1+2+12=15,答:生石灰、硫磺粉、水分别需要180,360和2160千克。

在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中,也可以先求出每份的量,再求出各个分量。如例3中,总份数是1+2+12=15,每份的量是2700÷15=180(千克),然后用每份的量分别乘以各分量的份数,即用180千克分别乘以1,2,12,就可以求出各个分量。

例4 师徒二人共加工零件400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15分钟。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分析与解:解法很多,这里只用按比例分配做。师傅与徒弟的工作效率

有多少学生?

7.某俱乐部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3∶2,分为甲、乙、丙三组,甲、乙、丙三组的人数之比是10∶8∶7。如果甲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3∶1,乙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5∶3,那么丙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多少?

答案与提示练习7

1.540米2。

2.长100厘米,宽75厘米,高60厘米。

解:长∶宽∶高=20∶15∶12,450000÷(20×15×12)=125=53。

长=20×5=100(厘米),宽=15×5=75(厘米),高=12×5=60(厘米)。

3.86元。

解:设小明有x元钱。根据小强的钱数可列方程

36+50=86(元)。

4.2640元。

5.甲50只,乙40只,丙48只。

解:甲∶乙∶丙=25∶20∶24,138÷(25+20+24)=2,甲=2×25=50(只),乙=2×20=40(只),丙=2×24=48(只)。

6.12时。

7.5:9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8百分数

百分数有两种不同的定义。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这种定义着眼于形式,把百分数作为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

(2)表示一个数(比较数)是另一个数(标准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这种定义着眼于应用,用来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符号“%”来表示,叫做百分号。

在第二种定义中,出现了比较数、标准数、分率(百分数),这三者的关系如下:

比较数÷标准数=分率(百分数),标准数×分率=比较数,比较数÷分率=标准数。

根据比较数、标准数、分率三者的关系,就可以解答许多与百分数有关的应用题。

例1 纺织厂的女工占全厂人数的80%,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男工的25%。问: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人数的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因为“女工占全厂人数的80%”,所以男工占全厂人数的1-80%=20%。

又因为“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男工的25%”,所以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人数的20%×25%=5%。

例2 学校去年春季植树500棵,成活率为85%,去年秋季植树的成活率为90%。已知去年春季比秋季多死了20棵树,那么去年学校共种活了多少棵树?

分析与解:去年春季种的树活了500×85%=425(棵),死了500-425=75(棵)。去年秋季种的树,死了75-20=55(棵),活了 55÷(1-90%)×90%=495(棵)。所以,去年学校共种活425+495=920(棵)。

例3 一次考试共有5道试题。做对第1,2,3,4,5题的人数分别占参加考试人数的85%,95%,90%,75%,80%。如果做对三道或三道以上为及格,那么这次考试的及格率至少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百分数的含义是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所以不妨设总量即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00。

由此得到做错第1题的有100×(1-85%)=15(人);

同理可得,做错第2,3,4,5题的分别有5,10,25,20人。

总共做错15+5+10+25+20=75(题)。

一人做错3道或3道以上为不及格,由75÷3=25(人),推知至多有25人不及格,也就是说至少有75人及格,及格率至少是75%。

设再加x克糖,可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此时溶质有(42+x)克,溶液有(600+x)克,根据溶质含量可得方程

需要再加入20克糖。

例6 仓库运来含水量为90%的一种水果100千克,一星期后再测,发现含水量降低到80%。现在这批水果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可将水果分成“水”和“果”两部分。一开始,果重

100×(1-90%)=10(千克)。

一星期后含水量变为80%,“果”与“水”的比值为

因为“果”始终是10千克,可求出此时“水”的重量为

所以总重量是10+40=50(千克)。

练习8

1.某修路队修一条路,5天完成了全长的20%。照此计算,完成任务还需多少天?

2.服装厂一车间人数占全厂的25%,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少20%,三车间人数比二车间多30%。已知三车间有156人,全厂有多少人?

3.有三块地,第二块地的面积是第一块地的80%,第三块地的面积比第二块多20%,三块地共69公顷,求三块地各多少公顷。

4.某工厂四个季度的全勤率分别为90%,86%,92%,94%。问:全年全勤的人至少占百分之几?

5.有酒精含量为30%的酒精溶液若干,加了一定数量的水后稀释成酒精含量为24%的溶液,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那么酒精含量将变为多少?

6.配制硫酸含量为20%的硫酸溶液1000克,需要用硫酸含量为18%和23%的硫酸溶液各多少克?

7.有一堆含水量14.5%的煤,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干,含水量降为10%,现在这堆煤的重量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9商业中的数学

市场经济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同学们可能都有和父母一起去买东西的经历,都知道商品有定价,但是这个价格是怎样定的?这就涉及到商品的成本、利润等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

这一讲的内容就是小学数学知识在商业中的应用。

利润=售出价-成本,例如,一件商品进货价是80元,售出价是100元,则这件商品的利润是100-80=20(元),利润率是

在这里我们用“进货价”代替了“成本”,实际上成本除了进货价,还包括运输费、仓储费、损耗等,为简便,有时就忽略不计了。

例1某商品按每个7元的利润卖出13个的钱,与按每个11元的利润卖出12个的钱一样多。这种商品的进货价是每个多少元?

解:设进货价是每个x元。由“售出价=进货价+利润”,根据前、后两次卖出的钱相等,可列方程

(x+7)×13=(x+11)×12,13x+91=12+132

x=41。

答:进货价是每个41元。

例2 租用仓库堆放3吨货物,每月租金7000元。这些货物原计划要销售3个月,由于降低了价格,结果2个月就销售完了,由于节省了租仓库的租金,所以结算下来,反而比原计划多赚了1000元。问:每千克货物的价格降低了多少元?

分析与解:原计划租仓库3个月,现只租用了2个月,节约了1个月的租金7000元。如果不降低价格,那么应比原计划多赚7000元,但现在只多赚了1000元,说明降价损失是7000-1000=6000(元)。

因为共有3吨,即3000千克货物,所以每千克货物降低了6000÷3000=2(元)。

例3 张先生向商店订购了每件定价100元的某种商品80件。张先生对商店经理说:“如果你肯减价,那么每减价1元,我就多订购4件。”商店经理算了一下,若减价5%,则由于张先生多订购,获得的利润反而比原来多100元。问: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分析与解:设这种商品的成本是x元。减价5%就是每件减100×5%=5(元),张先生可多买4×5=20(件)。由获得利润的情况,可列方程

答:申请甲种贷款30万元,乙种贷款10万元。

练习9

1.商店进了一批钢笔,用零售价10元卖出20支与用零售价11元卖出15支的利润相同。这批钢笔的进货价每支多少元?

2.某种蜜瓜大量上市,这几天的价格每天都是前一天的80%。妈妈第一天买了2个,第二天买了3个,第三天买了5个,共花了38元。若这10个蜜瓜都在第三天买,则能少花多少钱?

3.商店以每双13元购进一批凉鞋,售价为14.8元,卖到还剩5双时,除去购进这批凉鞋的全部开销外还获利88元。问:这批凉鞋共多少双?

4.体育用品商店用3000元购进50个足球和40个篮球。零售时足球加价9%,篮球加价11%,全部卖出后获利润298元。问:每个足球和篮球的进价是多少元?

5.某种商品的利润率是20%。如果进货价降低20%,售出价保持不变,那么利润率将是多少?

6.某商店到苹果产地去收购苹果,收购价为每千克1.20元。从产地到商店的距离是400千米,运费为每吨货物每运1千米收费1.50元。如果不计损耗,那么商店要想实现25%的利润率,零售价应是每千克多少元?

减价10元出售,全部售完,共获利润3000元。书店共售出这种挂历多少本?

答案与提示 练习9

1.7元。

解:(10×20-11×15)÷(20-15)=7(元)。

2.6元。

解:设第一天每个蜜瓜x元。由

2x+3x×80%+5x×80%=38,解得x=5(元)。10个瓜都在第三天买要花

5×10×80%×80%=32(元),少花38-32=6(元)。

3.90双。

解:(88+14.8×5)÷(14.8-13)=90(双)。

4.足球32元,篮球35元。

解:设50个足球的进价为x元,则40个篮球的进价为(3000-x)元。根据利润可得方程

下载六年级奥数培训第20讲 抓“不变量”解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奥数培训第20讲 抓“不变量”解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20数值代入法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20数值代入法 本教程共30讲 数值代入法 有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法求解,但是仔细分析发现,题中只涉及几个存在着倍数或比例关系的数......

    三年级奥数第十二讲 递推法解题_教师版(B)[大全5篇]

    杰睿学校数学VIP教师冯宝石*** 第十二讲 递推法解题(B卷) 年级 班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某数加7,乘以5,再减去9,得51.这个数是 . 2.篮中有许多李子,如果将其中的......

    四年级奥数 第29讲 抽屉原理(全文5篇)

    第29讲 抽屉原理(一) 如果将5个苹果放到3个抽屉中去,那么不管怎么放,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的苹果不少于2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个抽屉中放的苹果都少于2个,即放1个或不放,那么3个抽屉......

    四年级奥数基础教程第25讲 智取火柴(范文大全)

    第25讲 智取火柴 在数学游戏中有一类取火柴游戏,它有很多种玩法,由于游戏的规则不同,取胜的方法也就不同。但不论哪种玩法,要想取胜,一定离不开用数学思想去推算。 例1桌子上放着......

    小升初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20道题(中等难度)

    小升初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20道题(中等难度) 【题-001】抽屉原理 有5个小朋友,每人都从装有许多黑白围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请你证明,这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摸出的......

    小学四年级暑假奥数培训第16讲:逆推法

    倒推法的应用 知识导航 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倒推法是一种常用的思考方法.这种方法是从所叙述应用题或文字题的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倒着分析、推理,直到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奥数知识点第1讲 速算与巧算

    第1讲 速算与巧算(等差数列) 1、数列定义:若干个数排成一列,像这样一串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个数称为首项(我们将用 a1 来表示),第二个数叫做第二项以此类......

    小学奥数之第10讲 数论综合(一)

    第10讲 数论综合(一) 涉及知识点多、解题过程比较复杂的整数综合题,以及基本依靠数论手段求解的其他类型问题. 1.如果把任意n个连续自然数相乘,其积的个位数字只有两种可能,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