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框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框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通过为学生搭建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这就指的是框架式教学理论下的框架式教学,主要通过借助具体情景,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探讨,实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来完成的。笔者重点探讨了框架式教学模式如何能激发学生在培养英语写作技能、英语写作兴趣、提升书面交流能力与帮助教师优化写作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研究问题。关键词:框架式理论;写作环节;写作能力
一、框架式教学的含义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其中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最初提出,后来在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下,才形成了现在比较完整的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讲授的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把学生作为了认知结构的主体。这也就让我们清楚的了解到教学不是单一的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的,它还会使学生在个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构建并逐步深化成知识智能结构,以完善学生思想框架图。
框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最早提出的,通常是借用建筑行业的脚手架术语,来对在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在借助教师、父母和同伴及他人提供的辅助帮助外来完成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的,这不断为提高学生成功的满足感而服务,而且还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在英语作文课堂中开展框架式教学的目的
在西方框架式教学已经相当流行了,已经成为了课堂必备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也是构建主义下较为受宠的教学模式。框架式教学在中国应用较少的,在中国式课堂上对框架式教学的了解不够深入。近年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每况日下。框架式教学在英语课堂的英语课堂的运用,丰富了知识内涵,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兴趣。
三、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主题不明确
一般来说,写作就应该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但关乎于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也就不得不使学生在写作时要按照英语的写作习惯来约束自己。在汉语写作中,一般都把主旨和意图放到文章的最后,但英语写作则不然,主要是以“开门见山式”来进行的,即一开始就应该写明它的写作目的和意图,然后再根据主题句对文章进行扩展和论述。
(二)文章结构缺乏逻辑性
在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只是根据素材对句子逐步进行翻译,他们这样翻译使前后两个句子或段落只是生搬硬套的进行了罗列,而不是使用恰当的衔接词让文章前后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这从而也就使他们对整篇文章缺乏理解逻辑性和连贯性。
(三)汉语式英语现象普遍
很多学生由于受汉语的影响而在写作时,习惯性的按照汉语习惯思考句子、组织句子。例如“他踢足球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有的学生会写成:“It’s ten years since he play football”。
四、框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应用
(一)情景创设
笔者利用两项活动搭脚手架,目的是使学生由“现有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转化并不断自身能力,以提高学生兴趣为准绳。
活动1:搭建学习兴趣的框架。要想搭建学生的学习框架就要有选择的以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为素材,不断创设熟悉的语言环境,以使学生对写作更加感兴趣。
活动2:搭建语言的支持。在我国,学生在英语方面主要是汉化的英语,要想避免汉语对学生英语写作思维的负面影响,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文之前,先进行翻译练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学生中英文思维的转化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在课堂中还会对英语写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进入情景
笔者如果想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他主要是通过视频和思考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的。并且他还会提供相关作文的写作框架模式的语言支持,以期待降低学习任务的难度。
活动1:视频输入和思考问题: 这主要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来观看身体锻炼的视频,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
活动2:阅读材料的输入为写作提供结构支持,语言输出是最终目的。
(三)独立探索
通过上述阅读材料提示,就给学生提出了要高度对作文的行文结构和语言的准确性重视起来,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探索,使他们不断领会新的语言结构。通过提问方式来启发学生对该活动话题所涉及的语言要点和交际术语的得体性、准确性和简洁性提起注意。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探索、领会新出现的语言结构。笔者在此设置了两个问题,以供学生参阅。
在这方面,笔者可以给学生十分钟独立探索时间,之后让学生进行回答、笔者板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语言结构,不断加深学生对新语言结构的印象,而且还使学生对新式表达法有了一定的掌握经验。而在面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时,笔者首先做的是先让学生独立探索领会,然后再在一旁有机的、适当的进行点拨、讲解。
(四)协作学习
学生可以在个人探讨的基础上分不同小组来完成书面作文。具体思路设计如下:首先要通过构思弄懂所要求的写作题目的体裁方式;其次是写提纲,在写提纲时要理顺思想的逻辑关系,不可瞎编乱套;之后就是打草稿,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五种基本句型进行尝试,以突出句式的多样化。最后就是校订,多次修改定稿。其中这还要求学生一定要注意字母大小写、标点符号,以及还要对文章进行语法错误的纠正,不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五、总结
在英语写作中运用框架式教学模式教学,就要理清师生之间的角色问题。因为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而教师主要是起到了启发和辅导的作用。学生要想确保完成任务,就需要借助教师给学生创设的情境,以及教师为学生搭建好的“脚手架”,使教师不断根据学生现状,找出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待让学生更好的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琳琳.关于支架式教学基本问题的探讨[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2(10)[2]殷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林区教学.2010(12)[3]陈萍,陈开顺.支架式教学模式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03)
第二篇:“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布鲁纳曾在“脚手架”理论中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如果我们把知识分割成阶梯状,他们不喜欢别人把他们抱到一个阶梯上,而更感谢你引领他们自己迈步上一个台阶或为他们提供一根迈步的拐杖。“支架式教学法”源自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它就是通过搭建“脚手架”,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的环节,借由完成一个个环节,化难为易,来引导学习者一步步掌握学习中的重点,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起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
一、现状分析
写作是英语学习中一项重要的输出环节,而很多学生害怕和抵触英语写作。很多学生觉得,自己有许多内容想要表达,可是由于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缺乏,使他们言之无物,只能写简单句,无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所思所想。要想改变现状,我们教师就必须要将学习任务分解,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利用 “支架”达到最近发展区。
二、“支架式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牛津英语教材中的Task板块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了一个单元的内容后,能运用该单元的知识来完成一个有关该话题的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以江苏牛津版初中英语7A第八单元Task板块的教学设计为例,介绍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述为自己设计怎样的衣服以及这样设计的理由。
(二)教学目标:学生能用本单元所学单词来表述所穿的衣服并且能写出一篇有关自己设计衣服的文章。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难点:学生在描述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时会有困难。
(五)教学步骤:
Step One: Presentation
1.Present pictures to learn new words and phrases.【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图片的形式,在情境中教学,能帮助学生形象有效地记忆生词,为学生写作时能正确表达搭建了“脚手架”。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看懂书本中带有生词的范文,而且为他们自己的写作扫除了一定的障碍。
2.Read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Step Two: Sandy’s Design
1.Present the tabl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设计意图】教师用回答问题的形式来检测学生是否看懂表格,为下一环节让学生看表格来描述Sandy的设计做好铺垫。
2.Invite stude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Sandy’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table.【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看表格描述Sandy的设计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是为写作做好铺垫。
3.Read the passage loudly and find out the good sentences.【设计意图】让学生积累好的词句,为之后自己的写作搭好表达的“脚手架”。
Step Three: How to write a good passage?
1.Learn how to write a good passage.【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为之后写作句式的丰富性做了铺垫。学生通过扩句练习,使自己的作文变得丰富多样且有内涵。最后还教授怎样用表示顺序的连接词使文章变得有条理。这些都是为最后学生自己写作文搭了“支架”,因为很多学生不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大量的输入和有效的操练。
Step Four: Writing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了学生为自己参加圣诞晚会设计衣服的任务来让学生写一篇作文,给了学生有用的词句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在学生写完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赏析了一篇学生的作文,借此让学生查找自己作文中的不足,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修改自己的作文。
笔者将“支架式教学模式 ”运用于初中英语写作课中,通过两年的试验,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确获得了提高,证明在初中英语写作课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法”是有促进作用和指导意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困难设置了“脚手架”,帮助他们一步步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这种由浅入深,将难点逐级分化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与此同时,它也要求教师要有预设的能力,要深入了解学情,清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道学生在哪个地方会有学习的障碍,如何为解决这个障碍搭建好“脚手架”,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第三篇:支架式教学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
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反映新课程理念,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它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体现为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并提供给他们多渠道、多层面的语文实践机会,展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考生对此类题目有些难以应付。由于综合性学习试题考查的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有独到的优势,因而又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在中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下面就来分析综合性学习题的特点及应采取的答题策略。
首先,我们要明确综合性学习题的考查目的。
1、文化积累的考查,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了解;
2、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对一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3、社会实践,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如提出建议、说出调查的方法等;
4、对材料的分析探究,如出示几则材料要求提炼隐含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评价;
5、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设计一定情景,要求表现考生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二、中考综合性学习题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试题的呈现方式上以独立的综合性学习考试板块出现,题内所需的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交叉比较充分,着眼于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水平,重点考查学生语文实践的综合能力。设题的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有一定的阅读量,还有一定的题量;设题主要着眼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时还关注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第二,这种题型一定不是客观题,它切切实实地需要考生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探究结果。它常常将多个小题集中于一定的话题或者说一定的“主题”,因此角度比较丰富而且答案个性化。在内容上注重对能反映考生生活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机地扩展考生自我表达的答题空间。
第三,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能否很好地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语文知识和表现自己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四,综合性学习题答题的要求是:得体,简明,准确;考生的语言表述、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都是重要的得分点。
总的来讲,综合性学习中考题目前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1.提供一定的甚至是多则的语言材料,要求提炼出其中隐含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评价;2.设计具体的语境,要求考生在这具体的语境中表达自己的创意、表现自己的积累;3.设计一定的情景,要求考生在这具体的情境中表现自己的情感与观点,表现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表现自己的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4.设计具体的话题,要求考生表达自己的探究成果。
三、试题的类型主要有:
(1)语言创作类:①编拟欣赏广告、宣传语;②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③心愿表述;④主题访谈;⑤话题辩论;⑥景点介绍。
2)材料整理类:①语段压缩;②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3)图表转述类:①表格分析;②图表理解。
(4)活动参与类:①拟活动方案或计划;②设计活动主题或主题语;③解决问题的建议。
还有多种类型融为一体的,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去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观察理解、联想想像、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由于中考过程限于以笔试的形式呈现,因此知识与能力综合型、专题活动型是主要的考查方式。
[应考策略]
要做好综合性学习复习备考,我们必须注意:
1.实际操作,贮备技能。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强,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去经历,去探究,有了活动的积累和贮备,就不会担心临场的考试,从一定程度上说,考试是对过去语文活动的回顾及梳理总结。
2.吃透教材,提炼主题,适当归类。通过对教材的充分掌握,注重在教材所体现的几大主题(体验成长类、语言文字类、历史文化、专题探究类、科技生活、其他类)上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3.剖析考题,紧抓考点。通过对典型考题的剖析,从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解题规律。
4.精选试题,强化训练。选择典型试题,实战演练,将方法规律内化为能力。
要解答好综合性学习试题,必须做到:
1.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解题时先认真回忆有关知识,及时把与试题相关的知识有效的提取出来,以备答题之用。
2.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解答试题时,要从题目和材料中筛选重要信息,并按要求处理好这些信息,针对题目要作出简明的回答。
3.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有些综合性试题需要我们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
4.关注社会热点,丰富信息。综合性学习有许多是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而设题的,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社会热点事件构成了综合探究题的背景材料,如果留心这些事件,学生有所了解,解答起来就从容一些。
5.积累文化常识。尤其是我国传统礼仪、风俗风情、风景名胜、地域特产、地方名人等知识。
6.握实践方法,增强实践能力。平时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多参与、多探究,如搜集信息的方法,提出好的建议等。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践方法。如提出的建议一是要紧扣主题,二是要具有可行性。
7.根据情境,恰当表达。首先要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既往经验。二是内容要切合主题;三是语言要准确、凝练、生动。
下面就我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说说我的想法:
一、比如:材料探究题中有一种特殊的形式,那就是图表题,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扣题旨、找规律、善表达,这是解答图表题三步曲。
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可是同学们由于缺乏解题技巧,常常理不出头绪。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高效地答题呢?
1.明确要求扣题旨。题干不仅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还常常显示答题区域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暗示性。所以读懂题干,明确答题要求,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是解答图表题的基本条件和准则。
2.仔细读图找规律。如果说紧扣题干明确要求,是解题的基本准则;那么认真读图,把握规律,实行图文转换,则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图表题是通过图画和表格来“说话”的,它在简明直观地把现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也会把问题的本质隐藏起来。这样,我们就必须按图索骥,从材料中发现图表蕴涵的规律。具体地说,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3.准确归纳善表达。规律的发现,还不过是把图表转化为文字的胚胎和雏形。要想真正“长大成材”,还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因此,我们在解答图表题时,还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字数),把捕捉到的规律(即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做到没有错别字,语言准确、简洁、连贯,符合客观实际。
二、再如:宣传语、标语类。
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或者相关的诗句或者名言。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特点:抓住语境,把握内容,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解题策略:仔细读题,明确题目要求,读透所给材料;要有创意,此类试题往往没有设置标准答案,它为考生提供了展示创意的空间;表述要简明,语言要准确、得体、有层次感。最好能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文学色彩。
三、还有活动类。
语文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实施途径,以活动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就成了一种主要的形式,此类试题在各地出现的频率也很高。考查时常常给定一个活动项目,让考生编写活动提纲,或者拟定实施方案等等。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面,更要有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
解题策略:
确立主题并用关键词或句子准确表达主题,做到主题明确,针对性强,考生须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步骤完整清楚,做法具体。此类试题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鲜明的人文性,考生在答题中,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好句式一致、字数相同、意思协调、特点突出。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题目的考查,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它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是语文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是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归根结底还是要求我们平时要建立“大语文”观,扩大阅读面、知识面。重视积累,不仅是语言、文学文化阅读常识,还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更要重视能力积累,边学边习。
第四篇: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课上的运用
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2017年浙江省高考的改革,高考英语中的写作部分分数占比大幅度上升,对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所暴露出的问题再次引起重视。近年来,各学校教师纷纷引入支架理论,以改善写作千篇一律,学生思维固化等现象。本文总结了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支架式教学法的理论以及其实际的操作过程,总结了在支架理论下教学策略和步骤以及重点注意事项。
英语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属于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随着浙江省高考的改革,英语写作分数占比增大至40/150,其在题型上也有较大突破。因此高中生要提升自身的高考英语成绩就必须在英语写作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而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其更多的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语言使用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上,对于学生写作流畅性和内容的深度的教学却过少,致使教学的实际效果难以保障。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老生常谈。支架式的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以及最新发展的理论基础背景下建立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在使用中主要起到一种支架作用,帮助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能够有一个轻松地心态,继而提升写作的自信心,因此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1]
一、高中写作现状及教学现状
(一)思维局限,模板化严重
教师思维过于传统、僵化,认为好的模板、流畅的过渡就能算好的作文,很多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黑板上边写边讲,学生在台下边抄边记,教师觉得学生记住了,会默写出来了,就可以应付考试了。但是这样造成严重的后果,填鸭式的课堂使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和乐趣,除此之外,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华丽的开场与一塌糊涂的内容所形成的巨大反差。对学生来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而且日常生活接触英语的机会除了课堂几乎没有,因此同学们没办法像语文一样只根据题目就可以写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有的学生甚至连题目都没看懂,就跟着教师给的套句往里面塞单词。最终学生会产生疲倦感,阅卷老师也辛苦。
(二)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引导
在高考改革之前,英语考试中,写作属于难度较大,分值比例却不多的题目,一般学生之间的写作分数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差距,这也就成为了英语写作不被重视的重要原因。再者,根据试卷和习题的布置排列,英语写作往往是最后的部分,很难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此外,一直以来,我国大多数高中学校英语教学都在赶任务,教学的重点都集中在语法、课堂词汇、词组搭配和阅读理解等几个方面,却严重忽视了课堂写作教学这一重要内容,觉得这一内容耗费时间、影响进度。许多教师已经习惯”课文内容讲解+语法分析”的固定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听、说、读写、译五个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却变成了听、读和抄或者背三种。因此,可以说,英语写作教学在外语教学中一直缺席,学校、教师和学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而随着高考的改革迅猛来临,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写作教学模式。
(三)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和信心
英语是一门外来语,学生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和接触外国文化的背景下,完成一篇作文是很艰辛的。除此之外,在学生掌握的单词不多,而且调动和运用词汇和语法时态的能力差的情况下,老师只告诉学生一个题目或者是一个方向,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寻找思路,而不是给学生讲解怎样写作,指引学生层层分析,会让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就感到恐惧。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会加插写作技巧,但是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写作变成了一项机械式任务。当学生无法从教师那里得到启示和乐趣,自然就会对英语写作产生反感,使作业练习流于形式,应付了事,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高考对英语写作的高要求。要想改变学生写作没有思路,写作水平差,以及写作没有兴趣的现象,教师必须要使用新的写作教学模式与之匹配。将支架式教学运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尝试,不仅能给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构建出一个知识框架,还能帮助学生搭建起一座新就知识的桥梁。而教师通过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不断和学生互动和交流过程中,能激发写手对英语写作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支架式教学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皮亚杰(Piaget,1970)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经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最后儿童 [2]具备逻辑推理能力。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共同参与研究的环境,课堂应该给予学生真实挑战的机会。按照个人经验的发展,学生有知识理解和建构的自由。基于皮亚杰理论,教师应该意识到几件事:第一,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挑战机会;第二,教师不应该人为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速度并把学习速度作为唯一标准;最后,教师应遵循积极合作的原则。
维果斯基(Vygotsky,1978)的“最近发展区”(ZPD)理论是支架式教学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指现有认识发展水平和潜在认知发展水平之间的心理区域。学生通过水平更高的人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发展和建构新的理解。[3]也就是说,教学的目的即为缩小最近发展区域。维果斯基认为教育者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条件有整体的把握。学习条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能独立完成什么。有时这被称为先验知识,是学生知道在教育之外如何做或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二是学生通过别人的辅助能完成什么。教师设计出一系列难易适中的活动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新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意识到最近发展区是一个移动的目标。随着学生获得新技能和能力,该区域逐步向前移动。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建立一个适当的框架,它略高于学生现有的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潜能。以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所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方法,是指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建设起辅助作用的框架,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照学生不同的水平构建相应的框架,通过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的认知从一个水平发展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教师功能就在于构建和完善这个框架,使学生通过最近发展区而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发展。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支架”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探索、评价等要素,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支架式教学的“支点”一般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学生独立探索过程的“释疑”,最后导向”成趣”的目标,从而点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问题中完善思维体系,将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促成知识和智慧的升华[4]。除此之外,支架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注重理论、结果、写作方法与技巧的灌输,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突出了写作过程和知识结构的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互动性等。教师在这一模式下的主要作用是“脚手架”,学生的主要角色是参与者和协作者。
这种模式一般包括五个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即围绕教学主题,教师首先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然后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思维框架,提供的帮助慢慢减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之后进行小组讨论,经过逐步改错,让学生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调节与意义建构。[5]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搭建支架,进入情境
高中阶段的写作教学侧重点已经不再是语言积累和写作素材的收集。训练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层面,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更为重要,这也是学生懂得灵活地处理各种写作主题,找到合适的问题探讨的切入点,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出新颖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的基础。[6]因此,在一节写作课上,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兴趣基础上,寻找合适的“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即搭建学生原有认知与新知识的桥梁。再者,要搭建创建与学生生活或者兴趣相关的情境,并融入写作主题。这既可以激活学生认识上原有的图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1 cultural relics为例。首先,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总结本单元学过的词汇,句型以及课文的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搭建词汇、句型以及结构支架。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一些课外词汇和句型从而实现“最近发展区”理论。再者,教师创设情境——最近我校开展为期一周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民间艺人向同学们传授一些传统技艺,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分组进行讨论民间有哪些传统技艺。最后,让学生进行汇报和介绍民间珍贵的传统技艺。
(二)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忽略让学生独立探索这一步骤。独立探索能够让学生整理在之前支架式教学步骤中所获的知识,形成自己写作思路和框架。在合作学习该步骤中,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相互讨论,形成写作框架中的细节部分。在该过程中,小组进行讨论和协商,形成主要的句子。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包括词汇、语法和结构等。最终,在经过一再的协商和讨论,形成一片天文章。
继续以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1 cultural relics为例。在进行汇报和介绍后,教师介绍写作要求,比如字数以及写作要点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先独立形成自己的写作框架。之后,教师请学生进行介绍自己的框架,适当给予提升和纠正。再者,教师设置问题,比如该项传统 技艺的现状如何以及未来我们要怎么做去保护传统文化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形成文章的主要句子。最后,教师引导,回归到独立写作,最终形成文章的一稿。
(三)效果评价
支架式教学中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自评主要是学生评价自己在支架式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他评也就是同伴评价,不仅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且还包括对最终的作文的进行修改和评价。作文的他评有利于学生总结他人的思路和错误,完善自己处理该话题的写作思路和能力。教师评价包括对在支架式教学中学生表现的评价,还应该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除此之外,还要对他评进行引导和评价。总之,学生的最终成果作文要进行自我修改,同伴修改和教师修改三个阶段。学生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能力和问题也要经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四、总结
虽然支架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习兴趣,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真出现的问题也有待改进和提高:比如差生与优生之间不是非常恰如其分地搭建不同支架进行分层训练;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程度不好把控。[7]
总之,教师应该在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要注意:第一,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第二,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创建轻松、愉快的表达环境;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支架,充分利用支架;第四,要注意引导学生展现自身的表达能力,以培养学生自主搭建框架的能力。将支架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当中的益处非常彰显,不但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可让学生掌握相关写作策略,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琳.外语教学与研究[J].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2017(1):37.[2]Piaget 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New York:Basic Books,1970.[3]Vygotsky L.Mind an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es[M].Cambrige: Harvard University,1978.[4]王丽娜.教育实践与研究[J].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以阅读表达课为例,2017(20/23):29-32.[5]吴延平.读与写杂志[J].支架式教学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2017(7):88-89.[6]张俊.外语教学与研究[J].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初探,2017(11):39-40.[7]李永贵.课程教育研究[J].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2017(36):76-77.
第五篇:支架式教学理论在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理论在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摘 要】支架式教学是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通过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为学生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从而不停地把学生的能力从已有发展水平提升到潜在发展水平,在教学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然而,从当前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看,教师满堂讲“炒冷饭”,学生题海训练,往往让课堂陷入了学生苦、教师累、负担重、低效率的局面。笔者以一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为例,介绍了支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以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支架式学习;小学数学复习课支架式学习理论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支架”(scaffolding)原意是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这里用来比喻对学生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①简而言之,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利用支架式理论,推进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该案例的学习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下《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师是从教多年
经验丰富的一名优秀教师。
2.1 确定最近发展区
通过前测学生已经认识了这六种平面图形,并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各自的特性,也会计算
能够计算六种图形的面积。该课的复习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方法;应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图,进一步体会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确定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是学生掌握了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就在回忆再现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整理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在利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一些比较综合性的数学问题。
2.2 支架搭建――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背景支架。
本节课教师提供的支架为:支架第一层:根据提纲要求学生自学(让学生围绕5个问题独立探索、整理知识、沿着支架逐步攀升);支架第二层:小组合作,建构网络,内化知识(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最终完成对知识系统整理);练习(撤去支架)
2.3 支架式学习展开
教师根据搭建的支架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具体学习过程如下:
2.3.1 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学校操场平面图,师:要想知道操场有多大就是求什么?生:想知道操场有多大就是求操场的面积。教师课件演示并引入课题:要想计算操场的面积,今天我们首先来复习相关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支架第一层:依照自学提示,独立探索,自主梳理。
2.3.2 个人自学
自学提示:
(1)你是怎样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结合具体的图形说一说。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
(3)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这些公式各是怎样推导的?你能根据推导过程进行整理吗?
(4)通过整理,你有什么体会?
【在该支架学习中,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是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复习,借助支架独立探索,唤起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力,有助于学生积极建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支架第二层:小组合作,构建网络,内化知识。
(1)集中呈现面积计算公式
1)师: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哪些基本的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出示这六个基本图形。
2)师:你会用字母公式表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小组合作,逐个梳理推导过程
1)哪个小组愿意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小组学生代表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任选其余五个图形说一说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随机课件演示。
(3)构建网络,内化知识。
师:所有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都讲完了,有没有发现这些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师:那么你能不能依据你的网络图,用学具在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呢?
两个同学上黑板利用学具构建网络图,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几位同学的的网络图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把新的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或:都是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
当然把新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或者说,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叫做转化。(呈现最终的网络图如下:)
【在第二层支架中,教师更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出出网络图,沟通平面图形面积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顺利地跨越了“最近发展区”,从“实际发展水平”,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复习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实现对旧知的重新组织和建构,让学生体会到整理的成就感,感受复习的快乐。】
支架第三层:回归生活,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基础练习巩固知识
(1)我当小判官。
①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
②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面积为20平方分米。()
③一个圆直径4厘米,面积就是12.56平方厘米。()
2.回归生活 解决问题
拍卖会:拍卖下一个梯形,上底是60米,下底是100米,高是30米的一块土地,底价是每平方米200元。如果有一位开发商准备用50万元买这块地,你认为够不够?
整个过程中,教师利用了教育心理学中“支架式学习”理论的知识,通过搭建“支架”,让学生沿着支架攀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提高复习得效率,使复习成为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 林革.小学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J].广西教育,2006(13).18-19.[2] 贾兰.四“忌”四“重”,让数学复习教学更有效[J].教育科研论坛,2011(05).57-58.[3] 过峰艳.小学数学复习课新模式初探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0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