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功能探索

时间:2019-05-14 15:5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功能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功能探索》。

第一篇:高校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功能探索

高校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功能探

2009-04-27 22:38 来源: 作者: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12 【摘要】现代社会,展示自己、张扬个性、让所有的人了解你的能力是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中各类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纷纷崛起,许多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有了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这些能力尤其是领导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工作和学习中受益匪浅。然而,学生在正确地有效参与这些组织和社团的活动,提高自身各个方面能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正不断砺炼着当代大学生的青春。

【关键字】领导能力 高校 学生组织 社团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122-02

高校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作为各大高校里面最有活力的组织之一,是广大高校学生扩大交友范围、发挥特长、展示才华、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竞技场,更是同学们锻炼自我,提高素质,感受丰富大学生活的舞台。高校学生组织及社团对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更是效果卓著。何谓领导能力

领导“并不必然是那些占有正式职位的人,相反,所有人都是潜在的领导者”。领导力,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集体或群体的过程。

在高校的育人理念中,无不深蕴着对受诲者各种领导能力培养的精辟阐述。哈工大计算机学院根据学生“求知,增能,成人”的求学目的,结合培养“学科带头人、技术负责人、政府领导人”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整合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学生工作“三三育人模式”。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领导能力不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时俱进,不断切换;具备领导能力的个人,都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带头人,负责人,领导人”。围绕着“带头人,负责人,领导人”,笔者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学生组织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的,这些学生又是如何从中受益终生的。国外高校学生组织及社团对学生领导能力的引导

现代社会,展示自己、张扬个性、让所有的人了解你的能力才是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所以,善于表达和交往的人更容易适应这个社会。

当前,我们的合作伙伴是整个世界,所以高校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这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外的高校做的比我们早,比我们好。

在英国,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组织发展异常活跃。英国的大学近几年大力推行“能力教育”,倡导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独立承担起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责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综合能力,受到全社会普遍好评。其成功的经验,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提倡开放式、互动式教学,以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外国高校学生组织和社团在培养学生领导能力方面取得了成功,这并非因为外国张扬的个性和传统,更是因为国外高校对学生正确的引导,有了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方向。但是我们在借鉴的同时也要综合考虑一下我们的传统和国情,我们必须在符合中国人思想转变的承受能力下改善我们的教育方式,教育体制,以使我们的大学生们在走出象牙塔的保护后能更加适应社会,成为现代激烈竞争中的领导者,最终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国内高校学生组织及社团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虽然在对高校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国家起步比较晚,但如今的中国高校也正在朝这方面大踏步前进。学校中各类学生社团纷纷崛起,许多中国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有了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这样当我们走出校园之后不会再仅仅是一个被领导者,我们也同样有机会有能力踏上领导者的舞台。

3.1 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高校的学生组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一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尝试做各种社团组织或者各项活动的策划者和领导者,大部分学生扮演活动参与者的角色,无论哪种角色都能直接或间接的培养和锻炼学生担任领导者的能力和潜力。

学校的各行政管理单位在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不断线地培养他们能力,强化每次训练效果。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在“三三育人模式”的活动大纲中通过各学生组织和社团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从大一入学开始一直贯穿到研究生阶段。

此外党建工作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党建工作又与学生组织和社团有着引导者与执行者得密切关系。据统计,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约2000万,学生党员已超过在校人数的8%,其中研究生党员比例达45%,本科生党员比例达9.5%。

因而,高校学生组织和社团是学校行政管理单位以及党建工作培养学生领导能力的载体,学生组织和社团的相关活动是其提高学生能力的具体形式之一。在学校专家和辅导老师的引导下,在学校政策和党建思想的指引下,高校学生组织和社团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学生素质全面,能力出众的绣有人才。

3.2 高校学生组织对学生能力的锻炼

高校学生会,作为各社团和学生组织的中坚力量,作为学生个人能力锻炼的熔炉,它对学生个人能力有什么基本要求呢?哈工大校学生会给我们的阐释是——作为一个合格的高校社团或组织领导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能力(如图 1所示):

学生会需要和校内外的许多学生组织、学校各职能部门等联系和合作。这就要求学生会的干部要有很强的社会交际能力,熟悉交往艺术,善于同各种类型的同学交朋友,学会与各种群体和组织打交道。此外,良好的协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团结各种人,与其合作共事。学生会的干部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肢体表达能力,能够用准确、恰当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3.3 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的影响

不仅是学生会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严格要求,各种社团也锻炼学生领导能力的过程中各显神通。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

3.2.1 学生如何从社团活动中受益并接受社团的锻炼?

学生在参与这些社团时,所得到的收获也是很多的。在参与过程中,交到了很多朋友不说,还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与办事能力,这些都为以后工作提供了帮助.而一个成功的参与社团的学生,在参与社团成为社团干部,成功的成为社团中的关键人物,就会获得:

①良好的人际关系;②具有民主、竞争意识;③出众的管理能力;④较强的服务意识。

以哈工大计算机学院的“冰山一角”俱乐部为例,该社团主要从事网站开发工作,并负责某些网站的更新与维护。该社团的相关负责人在工作中必须与客户联系和商谈项目,进而锻炼了他们的沟通和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首先要理解客户的需求,主要面向的客户,页面的布局,风格基调等,从而能锻炼领导人的科学决策能力;网站开发是一个团队合作项目,不同的版块作不同的分工,提高开发效率,而这些过程的实施则要求领导人有很好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让各个成员各尽所能,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出色的成果。除了“冰山一角”俱乐部以外,计算机学院还有诸如ACM俱乐部、百度俱乐部、IBM俱乐部、“希望之舟”委员会、极峰论坛以及学生学术俱乐部等近二十个各类学生社团,都为广大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锻炼能力的机会。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社团干部,但在参与过程中,也会学会很多东西,比如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学习丰富知识、陶冶个人品性;不仅如此,在社团活动中会认识不同专业的同学,不同思维方式和专业背景的影响将使人受益匪浅;而在走出校园的社会活动中,社团在锻炼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方面更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生如何在培养自己领导能力时处理好各种矛盾?

学生组织和社团就像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它有自己的组织,有自己的管理层,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有自己的工作方向,但却没有社会中的工作单位那么复杂。可以成为学生的一个过渡阶段,以免刚进入社会,就感到非常的不适应。而在社团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在工作中也表现的很好,这和在社团中的锻炼是分不开的。但要注意的是,学生以学为主,在参与社团的同时,要合理的处理学习和社团之间的关系。

一位曾任哈工大E-club综合事务部部长的同学有这样的心得:“参于社团工作需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先处理主要矛盾,再处理次要矛盾。”当被问及她觉得自己能从中受益是什么时,她说,“参加并组织社团活动,一来,见多识广;二来,可以提高各方面能力;从而增强了自己的适应性与竞争力。” 高校学生组织及社团所培养的领导能力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奠基石

当今高校的人才培养一直是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点,鼓励学生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参加喜欢的社团担任相应职务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并且不断与时俱进,根据时代要求与学生兴趣适当增加新的方面的社团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作为一所建校88年的老牌高校,哈工大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才遍布各个行业各个阶层,为国家建设贡献着力量的原校学生会主席,研究生总会主席,校友冯杰鸿说在大学学习期间作学生工作,是人生规划的重要体现,除了能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外,更多的是能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对大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为将来的成功起到助推的作用!总结

在学生接受高等素质教育和专业知识训练的同时,高校学生组织和社团是提高包括领导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的有效载体,相关活动则是提高学生领导能力的具体形式。

高校对人才培养应该是尊重同学的兴趣,特长,爱好,建立起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组织和社团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符合其兴趣爱好,展示其风采的舞台,而且它们的活动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格品位,提升个人境界。由于学生组织和社团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因而能深入人心,从而获得真实的教育效果.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中坚力量,承担建设祖国的重大责任而被视为建设祖国的栋梁。高校学生组织和社团在培养“带头人,负责人,领导人”过程不断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领导能力。它们的活动使我们的高校教育更具活力,它们的锻炼让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更具挑战力,它们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哈工大人,工大出版社.[2] 辉煌的计算岁月,工大出版社.[3] 高校学生社团干部作用的发挥,网址:石大社团,(http://q.mop.com/swpu).[4] 和谐文化背景下高校社团文化的内涵,周瑞云,中国期刊网.[5] 大学社团的作用,刘凤臣.[6] 站在新的理论高度掌握党的基本知识——入党培训教程,董嵩斌,侯育杰,王敏,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http://www.xiexiebang.com/view.php?cid=72&tid=18342&page=1

第二篇: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探索

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探索

一、高校青年教师聘任制度改革

1.增设工程实践背景要求

应适当放低对于学历的过分要求,将工程实践背景作为评价的一个积极因素,看重应聘者是否具有从“学生”到“教师”之间的中间环节,例如,在工程类相关企业的实习经历,取得的相关技术证书,对于具有博士学位的应聘者,还要看他是否在博士后工作站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等工程实践背景的体现指标。对于缺乏工程实践背景的青年教师,学校应要求其按相关规定给予补充。

2.学缘结构多元化

高校应较早地意识到本校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弱项,把每次教师招聘视为改变高校命运的一次转机,实行“三三制”的灵活招聘制度,努力将留校、国外引进、校外引进教师的比例控制在1:1:1,重视新鲜血液的注入,善于任用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较强高校的毕业生,倡导校园文化的“兼容并包”,实现各高校之间的学科优势互补。更重要的是,优化的学缘结构减轻了教师队伍的“同质性”,提高了不同思维相互碰撞激发创新思维的概率,使得教学团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3.队伍结构组成多样化

可以借鉴德国“兼职教授”这一先进的教师聘任模式,设立“兼职教师”岗位,鼓励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高校任职,他们的职责主要为对学生和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校有必要设立一些实践课堂,可以要求学生和青年教师共同参与,“兼职教师”为他们提供实践课题或项目并扮演课堂主导的角色,给予他们手把手的辅导。学校按照课时,付给兼职教师一定的费用,这个费用最好高于或等于工程师在企业工作相同时间的费用,或者以提升工程师的学术形象作为一定的补偿和报酬,比如,颁发给在兼职教授一定的荣誉奖章,并保障这些荣誉可以为其在企业职务上的升迁起到有力作用。同时,也要使兼职教授更深刻地了解在高校任教的益处,既可以帮助高校提升工程设计水平,设立新的教学框架和课程,又可通过教学过程认识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和潜力,实现自我完善。

二、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制度改革

1.增加工程实践岗前培训

应在岗前培训阶段,使教师充分了解“大工程观”,形成以实践为主导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指导青年教师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等。工程实际需求考察,就是安排青年教师在岗前培训阶段到企业参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行业尖端技术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得教师在今后安排教

育教学工作时更有实践性和目的性。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通过“学校-企业-学校”或者“国内-国外-国内”的三明治式的培养模式进行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培训完成以后,由经验丰富的“兼职工程师教授”做考官进行严格的选拔性考试,只有顺利通过者方可正式上岗。

2.完善企业实践制度

在培养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多种形式中,最行之有效的要数以校企联合培养为基础的企业实践。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利用假期到产业部门参观、实习或调研,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例如,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积极与行业内的知名IT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已与IBM、埃森哲、惠普、微软、花期软件等50余家国内外的知名IT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支持专业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训”,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参与工程实践搭建平台。如学院的一名副教授任文思创新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重点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模式。还有多名教师深入到IBM等公司参与企业工程实践。

3.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

针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应只依靠企业等外界的力量,还要意识到校内实验室在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桥梁作用。实验室建设与课题开展的过程,同时也是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除了校内实验室可以作为青年教师工程教师实践能力培训的基地,高校还可与一批效益不错的大中型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合作的中间地带。例如,中国传媒大学在全国二十个多个省市自治区创建了三十多个联合实习基地,包括电台、电视台、设备制造厂商,科研机构等。要求全校年龄在35岁以下且没有业界1年以上实践经历的工科青年教师,必须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挂职锻炼1年或不挂职锻炼半年,达到实习单位的要求后才能回校继续工作。该校已经把此项要求作为青年教师申请副高职称的必要条件。

再如一些工程学院相继建立的科技产业园,在不久的未来将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基地,也可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

4.参与行业短期培训

高校培训现任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办法除了上述的三种,还包括开办专门的短期课程或训练计划。高校应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相关行业的短期培训或学术研讨会,了解行业发展的最前沿,也可创造条件,与企业联手,分派青年教师去企业参加某些有价值的商业短期培训课程或大企业内部免费的培训计划。这种短期课程或训练计划的有力实施离不开校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及资金支持,应适量给予那些积极参加培训、不断进取的青年教师物质奖励或名誉表彰。

三、高校青年教师评价制度改革

1.增设工程实践能力考核要求

首先,青年教师评比制度中,评比的名目和数量应该适当删减,尤其是那些本质上重复的评比。这样做不但能够节约高校不必要的开支,还使得青年教师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投入企业挂职工作或短期培训课程,更重要的是,还提升了每一项被保留的评比的含金量,充分发挥评比和奖项的鼓励作用,减少了青年教师的心理负担。

再者,针对工程学科的青年教师,高校应该多制定和补充具有工程实践特点的评比奖项。比如加入“企业项目成就奖”、“先进双师型青年教师”、“实验室建设进步奖”等荣誉称号,颁发给平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积极参与企业挂职训练或为高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出工出力的青年教师。这些奖项的设立,一方面作为对工科学院青年教师实践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高校在教师评比制度层面给予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足够的肯定和重视。

更重要的是,高等工科院校应形成基于CMM构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科学评价体系。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即能力成熟度模型,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推出的一套软件能力与成熟度评估体系。它提供了一条阶梯式的能力进化框架——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和优化级。每个级别都有一定的标准特征描述和关键过程域。研究表明,CMM不但是一套软件过程的管理、改进、评估的模式和方法,还可用于组织知识管理过程、教学过程等能力成熟度的评估。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改进和提高与这些过程存在许多共性,因此,可以基于CMM构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成熟度模型,针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和有效培养。

2.调整职称晋级政策导向

改革现有的工科青年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将其公平化、合理化,就必须引入对其工程实践能力评价的项目要求。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有企业实践才可具备职称晋升资格。例如,大连理工大学在《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工作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为开拓青年教师学术视野、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着力构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产学研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求工科专业青年教师竞聘教学科研系列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应具有在大中型企业累计6个月以上的全职工作经历。在职称评定项目中还可导向增加横向课题所占的分量,鼓励青年教师更多地参与和企业共同承担的横向课题;有实验室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经验者,有重大发明创新,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的,在校企合作项目中为企业

带来高利润回报,为高校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青年教师,都可给予幅度较大的加分,迅速提高他们在同类竞争者中的评比实力。

3.对实践性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基于大工程观视野的高等工程教育是以技术科学为基础,以培养能实现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一种专门教育。因此要求高等工科院校教师在现代工程教育中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应充分考虑工程技术人才的成长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深刻意识到工程师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我国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行业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工程师计划”对我国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意味着在评价工科青年教师教学工作时,必须针对实践性教学整个过程中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实验、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增设具体要求。

四、高校青年教师激励制度改革

1.选择有效的激励模式

激励在组织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有效的激励能使一般部门员工的能力从20%-30%显著提升至80%-90%。员工的工作绩效直接由员工本身的能力水平和受激励的程度所决定,用函数关系关系式可表示为:绩效=能力×激励。高校间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日益激烈,高校管理人员也逐渐认识到激励制度在高校教师队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属于教师队伍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对于青年教师激励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与结果。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应选择有针对性的激励模式并加以应用。

2.激发自我激励意识

自我激励,即激励行为的诱导者是个体自身。美国激励大师吉米·道南曾说过,人对他人的激励是从自我激励开始的,自己没有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他人的积极性。自我激励是激励的基础和核心,组织的管理者应清醒地认识到自我激励的重要性,尤其对于高校管理者,更应充分调动起青年教师自我激励的主动性。

青年教师处于发展的特殊阶段。一方面,工作经验不丰富,对工作需求分析不明确,认为自己已获得足够的理论知识,极易产生对“学习”“培训”的疲劳和懈怠;另一方面,他们处在整个职业生涯的预备阶段,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这两方面的矛盾恰恰证明了青年教师实施自我激励的必要性

和可行性。首先,应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切不可将青年教师视为教学的工具,一味地只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需要谈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应尊重和理解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尽可能多地听取他们关于培养步骤和形式的意见和建议,引导他们选择自己满意的方式参与培养活动。其次,要将“终身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为青年教师提供宽松的、包容的成长环境,使其认识到工程教育实践性发展的过程性,调动他们自我提高和参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自主意识。

基于以上研究与实践,本项目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

进一步处理好高等教育中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找到高校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突破口,总结出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实现青年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处理好高等学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重要基础。

第三篇:“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中枢镇初级中学 王和平

摘要: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95%以上的小学生进入了初中,而初中毕业生大约只有1/3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2/3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即使升入高中的比例增大到1/2或4/5,仍然需要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便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不应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为此,根据我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来的经验,对分层教学作粗浅归纳。

关键词:分层教学 目标分层 问题分层 练习分层 评价分层 辅导分层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因此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尽管他们处于同一年龄段,受到几乎相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其中在数学、英语学科体现尤为明显。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参与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传统教法受大教学班、课时45分钟时间

等限制只能照顾中等学生。采用一种教法、一种作业和一种评估测试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既要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目前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两种:班内分层、年段某些学科的分层。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又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在实验教学中,我的主要思路是:第一,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思想指导教学的全过程;第二,将分层教学转化为具体的措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尤其是C组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设立学生分层档案

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设立学生分层档案是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目的的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跟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

(二)分层的标准

1、学习成绩为主要分层标准。

2、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的分层标准。

(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省编义务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教科书中的正文、练习题、复习题A组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属于较高要求是为程绩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大纲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如在“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

基本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看着图形正确叙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

(2)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求解一步的计算题。较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解典型的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一些常用技巧,会添加辅助线和用分析法去寻求难题的解法。

要求A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提问具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而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3、作业练习分层

(1)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作业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并注明A、B、C。保证练习题效益;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

(2)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类或三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其中一或两类。两类题一般分基本题和提高题。

4、测试、评估分层

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功能、矫正强化的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我校实验班考试采用一卷盖三层,严格按ABC提早命题,A组全做、BC组折算后仍为满分、同时改革成绩册。这种分层命题、多能化测试既不会使差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生考得“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某些C层按传统的评价方式永远是不及格的,采用A、B、C分层试卷后可考到及格乃至80分以上,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大大激发了C组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鼓励B层学生向高一级努力,A层学生采用相互竞争与目标达成与否,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气氛。

5、课后跟踪辅导具体化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

(1)加强C层辅导,促差转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或者说实验的关键是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为此在辅导中首先要尊重他们人格、采用作业过关法、作业面批,成立课外补课小组等形式,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来消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同时利用四人合作小组学习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2)强化A(B)层辅导,促优拔尖。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活动,加强变化题指导;对A层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竞赛辅导,发展其个性特长,A层同学间开展数学对抗赛;同时使他们成为一名数学“小教师”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三、实验结果与反馈

(一)强化了学生主体作用

分层教学的落脚点是建立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只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分层教学中就能事半功倍,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听课、练习、作业测试等环节学习知识并在课堂上找到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结合四人学习小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尤其是C层学生)改变了以前有少部分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做“观众”的课

堂氛围,进而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具有针对性

在集体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各环节以照顾到班级中各层面的学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的“回报”,使学科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初一编班时4个班级数学平均分相差在0.4以内,及格人数相差1~2个,优良率0.3%,因素也做到尽量均衡。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任课的两个班(99人)2001~2002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平均分高出其他三班平均分8.35分,及格率高出7.63%、优良率高出8.41%、较差率低于其他各班平均的3.28%。

(三)在分层教学中,分层档案的动态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升降级制度,自律目标的制订都是激励学生的手段,这些手段在分层教学中必不可少。

(四)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师生之间要努力建设融洽的双边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兴趣、良好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都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耐心指导学生,要经常对他们讲“你行,你有进步”;包括在作业中、测试时的评价语要以激励为主,这一切都可能成为他们学好数学的动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做好分层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重要保证。当然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整体教育改革,需在数学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因材施教的深入思考.东方艺术: 2004;09 2.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策略.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02 3.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四篇: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探索

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探索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一论断揭示了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本质,指出了时代发展对培养人才的创造能力的呼唤,培养创造型人才将是跨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

物理学作为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在此,笔者将自己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些尝试和探索作一介绍,以求教于教育界同行。

一、加强学生对培养创造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一)打破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我国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对创造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导致学生不单创造意识不强,而且说起创造,许多学生认为那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似乎充满神秘,高不可攀。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破除这种对创造的神秘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创造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诸如发现一个新问题,提出一个新观点;制作一个生活用具、学习用具;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解题;进行科学小实验、小制作;撰写小论文等等都是创造;人人都具有创造的天赋。对此笔者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在全国小制作、小发明评选活动中的获奖作品,如运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高度差仪、利用虹吸现象制成的自流气压热水瓶等。学生看到这些发明创造都是利用了自己学过的知识,往往会惊叹“原来发明就这么容易啊!”(二)要让学生认识到创造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创造发明,科技不能发展,人类文明就不可能进步。特别是物理学的整个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是一种创新活动。为此笔者在进行教学时,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如何进行创造发现。例如库仑通过类比加猜想,加之巧妙的实验,得到了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法拉第由电生磁逆向思维提出磁能否生电的设想,最终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出电磁感应定律等。这样不仅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创造的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使学生开阔思路,受到创造性思维的熏陶。(三)要增强学生自觉培养自己创造性才能的意识。教学中笔者比较重视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成就及原理引入课堂,介绍当今科技发展面临的困难,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对创造能力必要性的认识。例如当今世界八大高科技领域:信息、生命、能源、环境、海洋、管理、空间、新材料等高科技研究项目,有的尚未完成,有的刚刚起步。这些领域的发展需要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只有具备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造、求实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能面对新世纪的科技竞争。使学生意识到必须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形式,正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一)创建高度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很难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多大的帮助。笔者认为只有在高度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消除紧张气氛,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故笔者注重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教学: 1.鼓励争辩。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向老师挑战;提倡学生超前思维,如建议学生课前先将定理、公式推导出来,对例题先自己分析解答,寻求是否有比书上更为简单的方法;对于好奇心强,喜欢提问题,思维和行为独立性强的学生经常给予鼓励,并告诉学生不要怕出现错误,因为失败与成功总是相伴随存在,一个害怕失败的学生是不会有创造力的。2.引导思考。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景,在情景中提出各种疑问和设想,交给学生去探究思索;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或问题,一般给予启发,提出一些铺垫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改变了部分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3.组织讨论。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开放式讨论,如有些课让学生自己阅读,把教材难点、重点编成一系列问题在课堂上提出,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质疑、讲评、总结,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悟出道理。讨论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启迪,将“一种观念变成两种观念,一个头脑变成两个头脑”,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将科学方法的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根基,是科学思维的本质特征。思维的发散性、能动性和敏感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即广泛的联想则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学生只有在掌握各种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进行多渠道的思维,灵活地选择与应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从中找到最优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超出现有知识圈的范围,展开联想,具备独创的能力,从而把方法的“消费者”变成“生产者”,改进和得出新的方法;才敢于大胆想象,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积极从已知领域去探索未知领域。因而笔者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例如观察方法的教育,教会学生注意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和敏锐性,能使学生在观察中分析、联想、提出问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建立;还有类比方法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敛散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发现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修正假设→确认推广”这种由问题和矛盾出发,带有猜测性和探索性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在做出重大发明时所遵循的。这种方法贯穿在中学物理教材中,例如光的折射定律的发现、原子核式结构的确定等等,学生如能掌握这种方法,将会终生受益。总之,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有着其他方面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方法教学和实验的独创性。众所周知,实验教学是培养实验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物理实验能力不仅是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动脑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学会的不应只是会做几个实验和一些实验技术,更应当是领悟物理的思维方式、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但现行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教材中几乎所有实验都是为了配合教学内容而安排的,目的是帮肋学生获取感性认识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学生不易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二是课本中每个学生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操作程序都写得十分清楚,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这样的实验只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不够的。针对以上不足,笔者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加以改革,更侧重于对学生以下两个方面的训练:1.引导学生注意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思维方法,例如用实验检验理论的方法,模拟和示踪的方法,寻求最佳方案的方法,简化、控制变量的方法等等。比如在做“测定玻璃的折射律及验证光的折射定律”这个实验时,先把当年科学家“实践(小角度测量)→假设(角度成正比)→再实践(大角度反复测量)→修正假设(正弦值成正比)”这样一个科学思维的全过程,充分展示开来,尤其是把斯涅尔的“角度→线度→角度”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剪辑以后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实验方法的熏陶。这些方法的掌握比会做实验本身更为重要,其在非物理专业上的移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2.注重实验的独创性。在实验前一般要求学生自己写出预习报告,并组织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的选取等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设计采用不同于课本、不同于他人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如测试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可不限制固定的实验电路,让学生依据实验原理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自己确定电路去做实验,最后从各种不同方案中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不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己找出答案。实验结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对实验中表现出不同于课本、不同于他人的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独创性。

三、大力开展物理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除了课堂学习之外,物理课外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笔者所在学校在组建物理兴趣小组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将物理课外活动更大范围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一)每学期举办一次富有观赏性、创造性的大型物理制作比赛。过去物理兴趣小组往往只是少数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参与,影响面较小。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更为有效地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我们特地设计了一系列能在较大场地演示、可观性强的物理制作比赛,所有学生均可自愿参加。如:鸡蛋撞地球(缓冲装臵)大赛,要求学生从四层楼高处释放一装有鸡蛋的装臵,落地后鸡蛋不碎的再进入复赛,评委对装臵的形状,体积,材料,设计等均有一定评分标准。比赛时现场围观数百名学生,伴随着同学们的一声声惊呼,鸡蛋有的安然落地,有的功亏一篑。许多设计巧妙、新颖独特的装臵引起同学们的赞叹和极大兴趣。还有如鸡蛋走钢丝(即平衡装臵,要求装臵内放一鸡蛋,使其沿十几米长的倾斜细绳滑下,而鸡蛋始终位于绳的上方);航模比赛;水火箭制作发射比赛等等。这类活动至今我们已坚持举办了六个学期,不论是制作的同学还是观看的同学都从中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报名参赛(本学期即将举行的比赛有一百多个小组报名),即使是一些平时物理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兴趣盎然,而一些在比赛中获过奖的同学,更是一次活动刚刚结束,就急着讯问下次比赛的内容。事实证明,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展示了心灵手巧的创造才华,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创造的精神素质。这类活动的开展,也使我们发现学生具有潜在的创造素质及能力,非常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培养。(二)在学生当中广泛开展“研究性课题学习”活动。“研究性课题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某些对理论问题或生活实践问题有兴趣探索的同学,可循着问题的思路,访问学者或者阅读有关的参考书籍,把得到的佐证材料收集起来,解释、说明、论证提出的问题;或者针对某些问题,某些规律,某些方法加以研究、归纳和总结,并从中有所发现,将独立见解写成心得体会、知识总结;或者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独立思考,提出创造性课题,写出论文或做成实物。这种做法重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目前,己有不少学生积极地展开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写出了课题小论文。在此仅列举几例:

1、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2、从电冰箱到臭氧层;

3、调查家用电器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4、雷电通过电磁感应对计算机等电器的破坏;

5、温室效应的内幕与利弊,等等。

开展这一活动后,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提高了,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探索精神增强了,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培养成效也不一定能在试卷中得到反映,要想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有大的发明创造也是不现实的。但我们相信,只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持之以恒地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必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及民族进步、国家兴旺产生深远影响。

第五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论文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遵循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与初中阶段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符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层次性,化学教师不能对学生要求过低,也不能要求过高,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具体情况,对学生提出适度的要求,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与学生自身条件相符合。

(二)个性化原则

初中学生有个性,有活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个性化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则。如果缺乏个性化教学,则不会有创新教学,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坚持个性化原则,要保证化学教学民主化,摒弃给予性教学,鼓励初中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

(三)活动性原则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创新,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不管是课外活动还是课内活动,都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听从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初中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探索性原则

不管是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化学实验的教学都需要不断探索,探索性原则摒弃了教师将化学知识照本宣科“教授”给学生的做法,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将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前提和基础,启发学生质疑和思考,鼓励初中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创新,学会学习。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运用体验学习教学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操作、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机会,要让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中像个科学家一样对化学实验进行探索。很多教师都在开展实验之前就将实验结果告诉学生,这样的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毫无创新可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有实验结果是未知的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在现有条件和情况下,为学生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探索性的化学实验,鼓励学生从小问题着手,使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探索,在探索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对于问题的研究、分析、解决能力。这样的化学实验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探索过程中,虽然有些学生会失败,但他们仍然掌握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掌握了化学实验的方法。

(二)运用挫折演示教学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将自己看成一名学生,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模仿,表现出思维受阻的情况,在思维受阻的时候,为学生演示经过多次失败挫折以后克服困难和障碍,最终取得成功和胜利的过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都是定性实验,定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阻碍作用。因此,在化学实验刚开始接触“量”对于化学反应产生的影响时,思维定势会制约学生的思维,致使学生思维受到阻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帮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和探索,教师要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设置一些阻碍学生思维的问题,使学生不断探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克服思维阻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敏感性进行培养。

(三)运用不完全内容教学法培养创新能力

不完全内容教学法是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全盘托出,而是故意制造一些空白地带。空白地带是学生的探索地带,更是学生的创新地带和创新开发区域。教师可以在演示完实验以后,不立即告知学生实验原理,而是让学生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比如试剂添加顺序、实验条件、实验装置、实验药品等。教师还可以在演示实验之前让学生对有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进行预测,接着再通过实验来对其进行验证。例如,教师在对CO气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对产生CO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后,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思考,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为学生提出一些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索和思考。比如,对某地火灾现场是否含有CO进行检验的时候,需要选择哪些药品和装置?教师不要立即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实验装置等,要不断引导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提示,一步一步将学生向还原装置、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方向引导。给学生留有创新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观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初中化学学科的特征以及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阐述了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提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在本文中,笔者遵循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教学原则与化学教学一般原则有效结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同时,适当增加学生实验以及演示实验的内容。

下载高校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功能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功能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探索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探索 欧阳绿玉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是教师的职责,而美术学科则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学科之一,因 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儿童创造能......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探索

    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是教师的职责,而美术学科则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学科之一,因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儿童创造能力贯穿于......

    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姓名:郑学严摘要:本文从物理教学中质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质疑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质疑能力缺乏的原因分析;质疑能力培养的方法等几方面......

    浅谈美术教育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育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富宁县那能乡中心学校——樊廷富 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跨世纪人才以及建设......

    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功能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发挥评价功能 培养评价能力 西河中心小学田莉莉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 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路径探索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路径探索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多数高校面临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大幅增加,教师队伍质量需要稳步提高的现状。对医学院校而言,一线教......

    高校“第二课堂”对铁路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合集五篇)

    高校“第二课堂”对铁路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中国高速铁路正全面走向国际化,相关铁路企业已经承揽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铁路建设项目,铁路装备及零部件也已遍及亚......

    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探索

    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探索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探讨已久,而又言犹未尽的课题。教无定法,教有多法。为改变政治课教师教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