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旋转木马
旋转木马
一切依旧如此,什么,都不曾改变,木马旋转着,数年不歇。旋转中,光阴逝了,成长,将心改变。似水流年,浮云飘远,偶然回首,却发现,物仍是,人已非……
题记
游乐场的一角,木马不知疲倦地旋转,那些孩子们上去了,许久,又下来,只是脸上洋溢着,那幸福的微笑。不知多少年了,旋转木马一只呆在那个角落,迎接着那一张张熟悉或者陌生的笑颜。
曾几何时,我也如此这般,急匆匆地买票,飞跑进去,选出最最漂亮的那匹木马骑上,木马旋转,幸福弥漫。每次骑完我都会央求再骑一次,又重复着那些动作,直至夜幕渐渐织上天空,才依依不舍与木马朋友告别。那时的我,很天真,很单纯,亦,很容易满足……
时光交错数年,旋转木马仍工作着,而我,却不知多久未与它相见。过去的日子,也早如镜花水月,似过眼云烟,无处寻,无处觅了,我渐渐将它淡忘……
路过游乐场,我又买了张票,想寻回以前的那种感觉,随意找了匹黑马,木马旋转着,起伏着,周围传来银铃般的笑声,我,心如止水。
我知道,我再也回不到过去了,旋转木马,在记忆中消失不见。童年的梦醒了,不再幻想能拥有那万能的魔术棒,轻轻一点,梦想实现。成长是一种疼痛,在成长过程中,有些,注定会逝去……
身后的木马又一次旋转,将欢乐撒播给孩子们。我转身离去,因为,物是人非……
第二篇:旋转木马教案
活动名称:旋转木马 活动目标:
1:观察木马的颜色、标号及木马和每个小动物的对应关系。2:学习二次对应关系。
3: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活动准备:
1:蓝色小熊、红色小兔、黄色小鸡图卡各一个。2:红、黄、蓝糖果若干。3:数字1-10卡片一套。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我的火车几点开”,让幼儿复习1-10的数字。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全体幼儿边开火车边进行问答。
教师:火车火车几点开?(问完拿出数字卡片给幼儿看,数字出现次序要递进)幼儿:2点开。(根据教师拿出的数字卡片回答)二:通过情境“分糖果”,让幼儿认识对象和数字间的关系。
第一次请1个小朋友为小熊、小兔、小鸡分糖果,不作任何提示。第二次再请1个小朋友分糖果,这次请他按照和小动物身上一样的颜色来分。分好后请幼儿说一说:蓝色的小熊有几颗蓝色的糖果?红色的小兔有几颗红色的糖果?黄色的小鸡有几颗黄色的糖果?
三:操作幼儿用书。
1: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提问。教师:这是什么玩具?木马都是什么颜色的?木马下方是什么?谁在玩木马?小兔坐在什么颜色、几号的木马上?小象坐在.......2:再换一种方式提问:几号木马上坐着小兔?木马是什么颜色的?......
第三篇:旋转木马诗歌
盒子里的晚礼服
是我最钟爱的纯白色
手捧着一双水晶鞋
期待那一场晚宴
夜幕里的旋转木马
坐落在柔和的光束里
像一座华丽的城堡
隔岸,草木静谧
银河,星光璀璨
而我,就像一个等待南瓜车的灰姑娘
做着那年那月的童话梦
可是没有王子
捡到我遗落的水晶鞋
那场城堡里的盛宴
没有开始,就已经别离
就好像那座属于公主的城堡
那个幸福与时光并存的旋转木马
从来就是
我到不了的幸福
谁能听懂我的语言呢
音乐不要停
让我做完这场梦
我想微笑着离场
可是我早已
忘了起点
也忘了终点
第四篇:旋转木马教案
《旋转木马》教案
辛欣
教材分析:
旋转木马拥有华丽的装饰,还闪烁着绚烂的灯光。对于孩子们来说,天堂般的游乐场,永远是那么的迷人。他们乐意跃上马背,在欢快的灯光和音乐声中,随着圆盘的转动,颠簸起伏,旋转舞动,风从耳畔吹过,让他们快乐地尖叫,体验奔驰的感觉,闭上眼睛甚至可以感到飞翔。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旋转木马离他们并不遥远,他们能很快地从记忆中搜寻出以前坐木马时的快乐情景。甚至他们会非常愿意和现在的伙伴们一起重温儿时的快乐,寻找童年的记忆。
本课是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一件能够旋转的玩具,教科书从材料的角度给了学生一些提示,如用旧方便面盒、饮料筒,也可以用彩纸自己加工制作。课本提供了伞盖的彩纸制作方法,用一张彩纸剪成圆形,去掉60°左右的一部分,剩余部分粘合,就制成一个锥形的伞盖。旋转木马的轴可以用现成的小棍包扎装饰,也可以用彩纸卷成,在其中一端固定一个直别针,并加上一些纸垫片,可以使伞盖在上面能够更好地旋转。教学目标:
1.尝试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一套新颖别致的木马玩具。2.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体验材料的美感和造型活动的乐趣。3.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造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拿出陀螺:“今天上课我带来了一样玩具,你们认识它吗?” 同学们会异口同声的说:“陀螺” 教师问:“谁会玩?”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让陀螺旋转起来
“我们观察一下现在的陀螺,为什么它可以旋转?” 学生会说出对称、平衡、中心点、重心点等词
举例说明:现在数学课上我们正在学习圆,那圆的中心点在哪呢? “圆心”
还有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习过制作纸工风车,最后按按钉的时候我们会把按钉固定在什么位置?“中心点上”如果固定在偏离中心点的位置会怎么样?“旋转不起来了”
教师小结:想要让物体旋转起来,是需要一个对称的图形,要找准物体的中心点。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旋转的物体或大型玩具呢? 学生们会说出旋转木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工旋转木马 引出课题《旋转木马》
二、欣赏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些旋转木马的模型,观察一下旋转木马都由哪几部分组成?
伞盖、轴、木马、底座
三、制作过程
拿出一个教师之前准备的已经做成的没有装饰的旋转木马,让学生分析我是怎么制成的,对我的旋转木马进行拆分,同时出示幻灯片和投影,让全班同学都能够看清楚。
四、小组讨论本组的设计方案
分别对伞盖,木马进行设计,然后总结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的给点启发
五、小组合作完成
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短时间内设计制作出具有个性的有趣的旋转木马。教师巡视指导,有好的作品随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出现问题及时提醒全班同学注意。(播放旋转木马的音乐)
六、作品展示
将做好的作品让小组代表拿到前面给大家展示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还有独特的个性存在,没有做完但是想法很好的作品也可以拿出来展示,然后选出大家认为最棒的、最个性的旋转木马!
七、教师总结
今天看到我们同学们这么开心的制作着自己的旋转木马,并且做得这么漂亮,就好像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很大很气派的游乐场,每一位同学都骑到了自己设计的马背上跟着音乐旋转着,颠簸着,闭上眼睛甚至都可以感觉的飞翔,虽然我们都在慢慢的长大,但是老师希望你们永远都保有一颗童心,希望你们永远都像坐在旋转木马上时那么开心快乐!
第五篇:旋转木马教学反思
旋转木马教学反思
旋转木马>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课始,出示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摩天轮、钟表、风车、旋转木马等物体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显现,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对旋转运动的特点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这是旋转运动现象的前提,由于前面的观察、模仿做动作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表象,所以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体旋转的现象时,学生视角较为广阔,但是在表述现象是还不是很清楚。
活动化的>数学教学,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时活动教学,课中我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探究,大胆创新。
最后让学生欣赏图案,逐步发现数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鼓舞。总之,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所提高的课堂的综合性、实践性。
旋转木马教学反思
(二)在以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总是过于生硬地、直接地将“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进行平移的方法”“抛”给学生,那么这些知识仿佛是“从天而将”似的,学生往往会不知所以然。改进教学策略之后,我在设计预案时注意改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使数学教学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以上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探索空间,促使学生在尝试探索、挑战困难的过程中去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智慧,这种智慧就更具有长久性。同时 让学生在“火热的思考”中,体验、发现数学的本质意义,感受数学的真与美,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数学的现实性、实用性;让学生在“再创造”的活动中,学会数学化,学会数学地思考。学生也在辩论和比较中相互学习,在解决他们自己的“知识冲突”中国共产党同促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本节课的教学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按照“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将图形进行平移——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在教学中力求体现:
1、活动化的教学形式。数学教学应是活动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探索。
2、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 》 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这节课的学习背景都是生动的生活实例,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3、自主化的学习方式。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我较多采用的是单一的启发式,设计较多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和思考。后来我知道 教育不能限制人,只能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地生成。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创新。
4、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本节课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的体验。
5、情意化的情感体验。新课程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轨道。我在设计这节课时自始至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自信等情感因素培养,并将它们有机整合在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