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的旋转木马》音乐分析及教学提示
《人生的旋转木马》音乐分析与教学提示
龚易男
[摘要] 本文对久石让创作的交响乐《人生的旋转木马》进行音乐分析,从而揭示作品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并对学生乐队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人生的旋转木马》;音乐分析;学生乐队;教学提示
《人生的旋转木马》是著名作曲家久石让根据《哈尔的移动城堡》电影配乐的主题专门创作的钢琴与管弦乐队音乐会作品,难度中等较适合学生管弦乐团教学及表演。全曲的基本调式为敏感而略带感伤的g和声小调,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以下为其243小节总谱的音乐分析及教学提示:
前奏
[1-5]引子,钢琴双音颤音下行模进,结束到属和弦自由延长。音量mp,整个乐句要快速(Allegro)流畅一气呵成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神秘感,为接下来主题的陈述做情绪铺垫。
[6-9]主题第一乐句,mf音量使得音乐形象较为鲜明。钢琴在弹奏这个句子时,要均匀而清澈的做出一个连续不断的线条。4个小节的乐句,第1小节相当于从主46分解和弦的弱起小节,第2-4小节依次是下属-属(出现和声小调升高第七级特征音)-主构成功能圈,从而确立调性。但结尾的主七和弦还原七音,显示某种离调倾向以维持音乐动力。教学提示:音响比较紧张的第2小节下属和声,演奏时要强调一点。第4小节回到了主和声,则可以弹得舒缓一点。
[10-13]主题第二乐句,上行模进。音量与情绪都可适当递增。第2小节起到某种转调的作用(作为g调的下属和声和降B调的二级和声),第4小节结束在降b大调主七和弦,维持旋律的紧张感。
[14-21]主题第三乐句,进一步上行模进,且有相当于两倍篇幅的拉长,然后旋律下行结束。音乐情绪是整个主题的高点。8个小节的乐句线条要更加深情和饱满。和声出现了多次离调来加强音响的情绪,乐句结尾逐步回到g小调属和声。
[22-24]乐队的引入,注意控制音量为p-mp要比钢琴主题稍弱。教学提示:乐队可以省略长笛声部,只保留小提琴声部,使得音响更加柔和。小提琴进入的辅助音可以统一处理为装饰音,以达到声部的同一性。
主部
[25-27]小前奏,音量为mp,快四三拍,速度回到迅速的快板(Allegro)。教学提示:钢琴及管乐奏出音符为带圆点的跳音,颗粒感要体现出来。钢琴和铜管的强拍仍然需要强调。
[28-43]主题段。教学提示:小提琴演奏要强调线条感。三个乐句都应该以legato连奏的形式呈现,使得旋律充满张力,直击心灵。
[44-62]主题段的变化重复,长笛声部加入。教学提示:第48小节管乐的两个二连音起到变化和烘托的作用,一定要强调和突出。从54小节开始旋律有了变化,跨小节的长音及后续的八分音符有类似连续切分的效果,音乐情绪要更加高涨。主旋律结束在属音,比主题段重属音结尾的终止感要稍强,同时也为对比段的进入提供动力及和声准备。
[63-78]对比段1,由单簧管及萨克斯奏出。教学提示:降B大调的音乐犹如一阵暖流,带来复苏的力量。此时其他声部音量为p以突出主旋律。前半部分为两个4小节乐句,用饱满的音乐线条,产生娓娓道来的艺术效果。后半部分主旋律调性转为生机勃勃而阳光明媚的A大调,长笛的主奏应该坚定而温柔,突出音乐明亮而温暖的线条感。属和声结尾小提琴应以渐强过渡到下一阶段。
[79-96]对比段2,小提琴主奏。调性经过4个小节的g小调乐句,4个小节的F大调乐 1 句4小节A大调乐句再回到g小调乐句结尾。音乐情绪经历了敏感而略带感伤的g小调,到稍微明朗而欢快的谐谑中蕴涵着一些隐隐的悲伤F大调,到生机勃勃而阳光明媚的A大调,最后回到g小调。教学提示:音乐情绪的轮回恰似旋转木马。主奏小提琴的旋律仍然是充满张力的长线条,但第三、四乐句中低音区小提琴要弱奏以避免生硬。长笛的两次下行三连音华彩动机都标注了渐弱,要演奏出轻巧而惆怅的感觉。
[97-114]主题段变化再现,黑管和长笛主奏。教学提示:第一、二乐句的小提琴织体的下行模进要一次比一次弱,然后用两个小节的渐强加入到主旋律。此时音乐情绪达到顶点,主旋律出现多声部和声化,织体更为丰富,情绪更为激动。因此演奏要更加有张力,线条要更加饱满。
三声中部
[115-127] 间奏,两次引子用的音乐材料,从g小调到c小调。速度回到原速(A Tempo),为接下来发展部的进入做过渡。教学提示:小提琴与铜管的和弦一定要看指挥,声音才能集中。
[128-161]中段1,使用了呈示部主题段的素材。c小调,欢快中带有忧郁,诙谐中伴随庄严,这是虔诚的心倾诉着心中的渴望。教学提示:大量的跳音音符要快速而跳跃。乐段开始音量为p要非常轻巧,重复时音量为mp并且增加了声部(小提琴和摇铃)显得力量感稍微强一点。
[162-178]中段2,原样再现主部对比段1的音乐素材。调性为降B大调,温暖而柔和。教学提示:此段速度较慢,音乐情绪一定要宁静安详。后半部分小提琴主旋律加上长笛的持续断音,要更加突出音乐情绪的朦胧感。最后2小节由萨克斯上行渐强引入到第三段。
[179-197]中段3,原样再现主部对比段2的音乐素材,恢复原速。教学提示:音乐情绪达到乐曲中部的最高点再逐渐减弱,对比段2产生对比。最后5个小节长笛的装饰性下行渐慢及减弱为三声中部带来一定的结束感。
再现部
[198-215]在a小调再现主部主题,音乐更为明亮光辉。开始3小节的音乐动机作为预备,E大调的主大七和弦激烈的紧张感带来音乐情绪全面的抒发,音量ff为全曲最强。教学提示:每个音都做强音,定音鼓把音乐烘托到一个新的高度。定音鼓特殊处理,强音接由弱渐强,特别能加强情绪的高涨。第3小节再现主部主题叠入,相对于主部主题第一次出现,增加了长笛声部的华彩,钢琴伴奏也从节奏性音程变为旋律加和声,全乐队音响有所增强。
[216-233] 主部主题变化再现,定音鼓和摇铃声部加入。教学提示:定音鼓仍然可以采用强音接由弱渐强。钢琴和长笛用新的节奏型进入旋律,和声更加丰满,织体更加丰富,全曲达到了辉煌灿烂的高潮。
尾声
[234-243]再现第228-232小节,从E大调重新阐释,速度变得稍慢,七级音自由延长加强了回到主音的倾向性。扩充并拉长的上行模进到达主音,加强了结束感。教学提示:结尾三个小节由弱渐强的上行模进到达乐队辉煌顶点。自由延长的结束音则预示着音乐的情绪无穷无尽,很好的契合了作品的标题。
参考文献: [1]久石让.《哈尔的移动城堡》:由一首主题曲连贯全片的电影[J].全国新书目,2012(06)30-31 [2]刘阳.《哈尔的移动城堡》:现实与想象的审美[J].电影文学,2014(15)60-61 2
第二篇:中班音乐:旋转木马
中班音乐:旋转木马
中班音乐:旋转木马
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乐曲旋律,能在音乐中自然地表现三拍子乐曲及弱起拍的音乐节奏。
2、激发幼儿喜欢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并愿意表现音乐形象。
重点:幼儿能跟着音乐有节律地表现动作。
难点:幼儿能准确地表现弱起拍的节奏。
活动准备:
音乐(杜鹃圆舞曲),幼儿有感受音乐的经验,旋转木马的视频,小木马头饰(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在今天集体活动之前,幼儿对乐曲旋律有感受。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乘坐过旋转木马的活动体验。
t :你坐过旋转木马吗?坐在木马上,你感觉怎样?
活动小结:骑旋转木马的时候你会感到上上下下,很舒服的样子。
二、主要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扮演旋转木马,子在游乐园的情景中表现音乐。
1、我们也来坐坐旋转木马吧!帮助幼儿回忆乘坐过旋转木马的活动体验,边看视频边听赏音乐。
2、教师引导幼儿听赏音乐后,用语言、动作、表情表述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幼儿的感受反应予以相应的回应。
教师重点表现幼儿所说的:骑旋转木马的时候会感到上上下下,很舒服的样子。
在动作中表现三拍子,弱起拍的音乐,并进行示范,让幼儿有完整地感受与理解。
3、幼儿在旋转木马的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旋律。
教师引导步骤:
1)教师再次利用视频,帮助孩子感受音乐。
2)提示音乐卡片,教师和着音乐表现旋转木马的起伏动作,并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木马是在什么时候蹲下和升高的。
3)提供音乐片段,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模仿木马旋转地样子,根据幼儿地理解,教师运用有节律的儿歌:“转 呀 ——转 呀——,多可爱的小木马,转呀——,转呀——,多快乐的小木马”进行引导,帮助幼儿运用儿歌熟悉旋律,理解节拍,并能逐渐跟上节拍,表现弱起拍音乐。
4)引导幼儿进一步进入旋转木马的游乐园情景中,表现旋转木马。
t:我们的旋转木马都会高高低低地动起来来,我们围成一个大圆圈,让小木马们都能看见自己的朋友。(变换队形,让幼儿有参与活动的兴趣)。
5)鼓励每一匹旋转木马都能到圆圈中间来,表演给大家看。其他小木马继续在原来位置表现弱起平拍的三拍子旋律。
活动小结:我们都是可爱的小木马,会在有高低的音乐中,上上下下,真快乐。
三、活动延伸:
幼儿在有情节的故事中扮演小木马:在乐曲中表现小木马的各种动作,‘当听到小朋友来啦,’的信号,小木马准备好,开始上上下下,让那个小朋友乘坐,表现小木马的动作。在音乐中,小木马们快乐地离开。
第三篇:旋转木马教学反思
旋转木马教学反思
旋转木马>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课始,出示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摩天轮、钟表、风车、旋转木马等物体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显现,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对旋转运动的特点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这是旋转运动现象的前提,由于前面的观察、模仿做动作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表象,所以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体旋转的现象时,学生视角较为广阔,但是在表述现象是还不是很清楚。
活动化的>数学教学,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时活动教学,课中我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探究,大胆创新。
最后让学生欣赏图案,逐步发现数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鼓舞。总之,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所提高的课堂的综合性、实践性。
旋转木马教学反思
(二)在以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总是过于生硬地、直接地将“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进行平移的方法”“抛”给学生,那么这些知识仿佛是“从天而将”似的,学生往往会不知所以然。改进教学策略之后,我在设计预案时注意改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使数学教学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以上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探索空间,促使学生在尝试探索、挑战困难的过程中去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智慧,这种智慧就更具有长久性。同时 让学生在“火热的思考”中,体验、发现数学的本质意义,感受数学的真与美,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数学的现实性、实用性;让学生在“再创造”的活动中,学会数学化,学会数学地思考。学生也在辩论和比较中相互学习,在解决他们自己的“知识冲突”中国共产党同促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本节课的教学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按照“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将图形进行平移——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在教学中力求体现:
1、活动化的教学形式。数学教学应是活动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探索。
2、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 》 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这节课的学习背景都是生动的生活实例,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3、自主化的学习方式。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我较多采用的是单一的启发式,设计较多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和思考。后来我知道 教育不能限制人,只能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地生成。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创新。
4、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本节课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的体验。
5、情意化的情感体验。新课程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轨道。我在设计这节课时自始至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自信等情感因素培养,并将它们有机整合在教学中。
第四篇:旋转木马教案
活动名称:旋转木马 活动目标:
1:观察木马的颜色、标号及木马和每个小动物的对应关系。2:学习二次对应关系。
3: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活动准备:
1:蓝色小熊、红色小兔、黄色小鸡图卡各一个。2:红、黄、蓝糖果若干。3:数字1-10卡片一套。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我的火车几点开”,让幼儿复习1-10的数字。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全体幼儿边开火车边进行问答。
教师:火车火车几点开?(问完拿出数字卡片给幼儿看,数字出现次序要递进)幼儿:2点开。(根据教师拿出的数字卡片回答)二:通过情境“分糖果”,让幼儿认识对象和数字间的关系。
第一次请1个小朋友为小熊、小兔、小鸡分糖果,不作任何提示。第二次再请1个小朋友分糖果,这次请他按照和小动物身上一样的颜色来分。分好后请幼儿说一说:蓝色的小熊有几颗蓝色的糖果?红色的小兔有几颗红色的糖果?黄色的小鸡有几颗黄色的糖果?
三:操作幼儿用书。
1: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提问。教师:这是什么玩具?木马都是什么颜色的?木马下方是什么?谁在玩木马?小兔坐在什么颜色、几号的木马上?小象坐在.......2:再换一种方式提问:几号木马上坐着小兔?木马是什么颜色的?......
第五篇:旋转木马诗歌
盒子里的晚礼服
是我最钟爱的纯白色
手捧着一双水晶鞋
期待那一场晚宴
夜幕里的旋转木马
坐落在柔和的光束里
像一座华丽的城堡
隔岸,草木静谧
银河,星光璀璨
而我,就像一个等待南瓜车的灰姑娘
做着那年那月的童话梦
可是没有王子
捡到我遗落的水晶鞋
那场城堡里的盛宴
没有开始,就已经别离
就好像那座属于公主的城堡
那个幸福与时光并存的旋转木马
从来就是
我到不了的幸福
谁能听懂我的语言呢
音乐不要停
让我做完这场梦
我想微笑着离场
可是我早已
忘了起点
也忘了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