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由于审题不当造成的失分
夏天到了,春天还没来
就这样,你出人意料地来了,就这样,星星还在发光
山就这样建起来了,水就这样干了,云就这样成了天的蒲扇
就这样,夏天的花开了,春天的花谢了
冷风就这样走俏了,就这样被空调电扇垄断了
就这样又十分怀念你轻摇的蒲扇,又十分怀念那冰雪的微笑
水渐渐热起来了,你渐渐来了,冬天是用来怀念你的,这个季节是用来
怨恨和折磨你的,时间就这样把我抱起来了,就这样来了就走了
知了就这样闹起来了,风就这样冻起来了
附和你的风热了,反对你的风没了
你就这样,我就这样,你就这样出人预料地来了
春天就这样出人意料地走了,我就这样出人意料地长大了
高考作文审题不慎最易造成惨重失分
晨雾 / 转贴
60分!毋庸置疑,高考作文在语文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同学认为,作文是平时的功夫,如今还剩下不到一个月就要考试了,再备考也没有什么用;还有的考生则忙着背范文,希望在考试中套用。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玉金教授认为,这两种做法都不对,尤其是后者很危险,容易造成生搬硬套:偏离主题,失分会很惨重。真正要做的准备是,提高审题能力,避免关键性失分;同时梳理考场作文的要求,练习中尽量按照要求去做。
审题最关键
连续参与高考语文评卷9年,张玉金教授见惯了考生作文的各种问题。他认为,审题不到位是最大的问题。很多考生审题马虎,提笔就写;或者因为时间紧,没有认真理解领会,结果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他建议考生可以拿到试卷后先看作文题目,然后利用做前面知识型题目的时间,让作文题目在头脑中慢慢发酵,等到写作文时,文章该怎么写,基本上都有数了。
把握一篇高考作文好坏,一般会从几个角度考虑:一是会审题,一是看内容,一是看表达,一是看发展。基于这种考虑,张玉金教授最反对考生背范文,由于时间紧,准备了范文后,考生很容易稍微变一下就往上套,这很容易造成跑题。
审题非常关键,近几年失分最严重的还是审题,不符合题意,不容易到高分。前几年广东作文考题都没有标题,审题要求弱化了一些。而去年是命题作文《与你为邻》,有了题目,审题能力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去年的作文平均得分低于往年,可见在审题上考生普遍是在薄弱环节。
张玉金教授就去年的题目《与你为邻》为例,告诉考生该如何审题。这个标题是无主句,主语为“我”,“与你”是介宾短语作状语,“为”是动词,“为邻”可以“是邻居”,也可以“做邻居”。在审题中,涉及对语法的理解,也涉及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尤其是对“邻”的理解很关键,这是两个个体,且距离较近。理解不到这一点,就很容易偏题。
中心要突出
内容首先要符合题意。比如《与你为邻》,怎么才算符合题意?首先,叙述者应该是第一人称,一般应该是讲自己的事,讲别人的事也可以,但必须化为第一人称。去年就有个考生,以“动物协会”的名义写给“人类”一封信:“尊敬的人类你好,我作为动物协会的代表„„”动物和人类为邻,非常好,很巧妙。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写出这么好的作文,很不错,结果得了满分。
另外叙述的对象应该是第二人称,两者还必须是“邻”的关系。但有些考生写成与爱心为邻、与诚信为邻,这就不行。因为诚信和爱心本身就在于内心,不是邻的关系。同时两者应该相互作用,如果是单方面也可以。有些人写与泰戈尔的诗为邻,经常读,对自己起了作用,也可以。有些“邻”可以选择,可以为邻,也可以不为邻;也有些不可选择,比如与日本为邻。
考生安排内容时还要中心突出,必须围着中心来写。记叙文内容要真实、具体,描写要细腻;议论文要材料真实,论据要充足,不能空洞。再就是文章感情要真挚,要能表达真情实感,文中有我、文中有物,文中有境,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平时应该注意,什么事情最感动你,你就细腻地描写出来。对什么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就把它写下来,若作文需要平时积累,就积累这些东西。这比背范文有用得多。比如,有的考生考前准备了诚信的范文,在考场上就很容易写成与诚信为邻,这就起到了误导的作用。
写前列提纲
表达要符合文体的要求,要是议论文,论据、论证、论点要明确,记叙文地点、人物、事件要明确。这几年广东就有些地区,备考方式有失偏颇,考生备考只准备议论文,还规定了一篇文章几个分论点,非常模式化。无论是议论文、记叙文,甚至是书信体的文章,平时都可以准备,到考试的时候适合写什么就写什么。比如“动物协会”那篇文章,用了书信体,却能得满分。《与你为邻》更适合写记叙文,得高分绝大部分都是记叙文,如果非要写议论文就很难写好。
作文要符合文体要求其实有两种意思,一是符合作文题本身的文体要求,但现在一般都不限定文体了;二是符合作者选定的文体要求,要写出各种文体的文体特色。写议论文就应该以议论为主,写记叙文就以记叙为主,不要写成“四不像”。所以考生备考中多种文体都要准备,结合题目选中之后,就要按这种文体来写。
另外,一篇好的作文要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布局有方。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考生要养成写提纲的习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简写,哪里详写,动笔前都要想一想。有些学生进到考场很慌,提笔就写,结果开头就写了四五百字,后面没有空间发挥了,文章就成了蝌蚪形,头很大,身子很小,最后草草收尾。
另外高考作文要做到语言流畅,就要用规范的汉语来写,不要用方言,也不要用网络化的语言。同时书写要工整,给人整洁干净的好印象。
境界宜高远
评卷中有一项是发展等级分,就是看考生有没有特长。如果文章立意深刻,见解深透,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提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等,就能拿到这个分数。
同时还考量作文材料是否丰富,论证是否充足,要特别防止论据和观点脱节;形象要丰满,要有血有肉;意境要深远,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有诗情画意的意境;语言要有文采,特别是记叙文。见解构思要新颖,能够用自己的眼光看事物,能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见解。
另外文章的格调要高雅一些,要“大我”多一些,境界高一些,旷达多一些,责任多一些。考虑问题要着眼于国家和民族。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献出了生命,我们还是要培养这样一种精神。要反对在高考作文中表现出低级、庸俗、反动的思想,考生要记住这一点。
另外高考作文同样也鼓励追求个性,考生语言或雄浑,或精简,或质朴,有的轻松诙谐,有的淡雅高远等,都会为自己赢得加分。所以平时备考练习中不必强求一律,不要抹杀个性!
以上是针对高考评分要求所讲四方面内容。考生应该在头脑中有这些要求,并向它靠拢。懂得这些要求后,再多写一写、练一练。而练习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张不一定都要动笔,简单地“说作文”同样能训练最关键的审题能力。
第二篇:失分作文警示
题目:
请围绕“校园里的烦恼”,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 字的文章,角度自选,文体不限。(不得出现人名、校名等)
《我爱你,我的妹妹》开头
“妹妹,自你转学后,教室里就失去了让我关注让我充实的人。随之而去的,还有那一阵阵欢笑。和你共度的每一个傍晚,每一个清晨,都是快乐的,就像阳光明媚的春天;你走后,似乎天地也暗淡无光,我的生命里,不再有春天的美好,不再有鸟语花香,有的是严冬的寒冷凄清,有的是北风哀号。我不知道我这一个16岁的大男孩,该怎样走过这生命的萧瑟冬天?”
最高得分:及格
文章是写因为自己恋人的转学,自己进入了生命的萧瑟冬季。不算离题,但立意浅俗。作为一个中学生,专注爱情无视知识,关注眼前忽略未来,也只能折射出人生追求的小气与短浅,文章也失去了让人接受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
温馨提示:
文章“有意思,还要有意义”,文章要表达健康的审美情趣,表达生命积极大气的追求,让读者感受思想的启迪与精神的振奋。(立意正确)
失恋
看到这个题目,您一定很惊讶,小小年纪就谈起了恋爱,这还了得,别顾着生气,听我慢慢道来。
从上学转进初中以来,不知什么原因,我便认识了他,觉得他是一个使我遇到困难、犯了错误时的“得力助手”,从此便与他形影不离。以后,我上课便也不举手发言了,做作业不认真,经常犯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时还满不在乎,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有他,自然我的成绩就从全班的前三名,一下子跌落到了倒数几名。这时我意识到我的错误了,提出要和他分手,可他却说:“成绩下滑不要紧,这才刚进入初中嘛!以后有的是时间,而且这些成绩下滑,肯定是由于换了学习环境,对老师讲课的方法不熟悉所造成的。不用太过分自责,放心,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听了他的一番劝说后,我打消了与他分手的念头,而且与他关系更好了。初一将告结束,我的成绩非常不理想,老师、同学、父母都来帮助我,仔细地分析原因,最后我终于意识到了,是他,是受了他的影响,我才不守纪律、贪玩,成绩下滑!这一年学校组织英语竞赛,我想报名参加,他又对我说:“你不会有希望的,平时的英语也只是全班前几十名,要是去竞赛,那不抱个大鸡蛋回来。”说完他哈哈大笑,这一番话让我有了放弃报名的念头,可回想到以前的教训,我毅然作出决定,并提出与他分手,抛下他一个人走了。与他分手后,我努力学习英语,晚上挑灯夜战,尽管很累,但我并没有放弃。终于在竞赛中获得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二等奖。这大概都是因为我与他分手了吧!
说了这么久,你们大概还不会知道他的名字吧!他叫“借口”,记得千万不要和他交朋友哦!满分理由:
文章有五妙:以“失恋”为题,让读者产生又是一篇写恋爱题材文章的错觉,这是构思妙处之一;故事性的情节安排是妙处之二;“借口”的拟人化是妙处之三;开头运用传统的叙事导入法是妙处之四;结尾适时抖“包袱”是妙处之五,使立意深刻了。
第三篇:06年高考失分作文及分析:北京卷
读一张“城市名片”
每个城市都有很多符号,它甚至成了城市的一张张名片,就像谈到圆明园、四合院、王府井、中关村还有老舍的作品等,你就会明白那是北京。在北京五光十色的符号中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雄伟的建筑,而是天安门广场上晨曦中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那种震撼与巨大的凝聚力让我终生难忘。
我曾经历过很多次升旗仪式。从小学到中学,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全校师生都要参加。一个滑轮,一根绳子,一面国旗。伴随着国歌47秒的旋律五星红旗总不能恰到好处地升到顶端,有时国歌还没奏完旗子“到站了”,有时国歌奏完了旗子离顶端还有一大段,只好“跑步前进”,常常引来大家的善意的笑声。我对旗手的判断力很不满,还好我们是轮流当升旗手的。但是,那么多人没谁能丝毫不差很完美地完成任务,我也不例外。很多年来,这一直是我心中一个小小的遗憾。记得小学的一年暑假,我第一次去天安门看升旗。早晨4点多,我和爸爸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上已经站了很多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外国人,没有人说笑,大街上汽车安静地飞驰而过。大约5点多,一队旗手捧着红旗英姿飒爽地向我们走来,整齐的步伐、利落的手势立刻让我心潮澎湃。当国歌奏响,旗手潇洒地把国旗轻轻抛向空中,我身边几个年轻人都认真地敬起了礼,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激动地跟着唱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刚开始两个人唱,后来大家都在唱,红旗缓缓上升,太阳洒下一片金色的光芒。那俩老外不停地按动快门把镜头对准我们,还不停地伸出大拇指。丝毫不差,国歌唱完的时候鲜艳的红旗在旗杆顶端猎猎飞扬。当我和爸爸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发现很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今年在报纸上看到长春一个身患绝症双目失明的小女孩,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去天安门看看升旗仪式,几千人为小女孩导演了一场虚拟的“天安门之旅”。看着照片中孩子甜美的笑容和那些素不相识的叔叔阿姨的“倾情演出”,我忍不住落泪了。在小女孩的心中没有什么比天安门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更美的风景,在我的眼里那些热心的叔叔阿姨给社会上演了一场美丽的童话。北京的每个符号就像身上的勋章或者伤疤,凝固了一段历史,沉淀了一个故事,或喜或悲。这些符号有的已经随风而去,有的依然熠熠生辉,有符号的城市如同有故事的人生,波澜壮阔,历久弥新。后来爸爸又带我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今天很多印象模糊了,只有那升起的五星红旗还在我脑海中随风飘扬,那个“虚拟天安门升旗”的故事让我震撼,感动良久。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在审题、立意、表达上都不优秀的考场作文。其失误的原因主要在于:
一、审题上,不明题意,不讲规范。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命题人只给定了一个作文的方向或者说是范围,考生可以自拟题目,而后者题目已经给定,不能重新拟题。这位考生我行我素,不讲规范,这是任何考场作文都最忌讳的。
二、立意上,没有新意,缺乏亮点。文章题目为“读一张‘城市名片’”,显然,作者把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比喻为北京的“城市名片”。立意很平常,缺乏新意,没有去深入挖掘,只是泛泛而谈。因此,不能在读者心中激起波澜,引发深沉思考。
三、表达上,主题不集中,枝蔓丛生。文章既然把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比喻为北京的“城市符号”。那么,就应该集中笔墨,根据题目的要求谈自己的“感受或看法”。而后文联想到人们为那个身患绝症双目失明的小女孩虚拟一场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却引发出结尾“只有那升起的五星红旗还在我脑海中随风飘扬,那个‘虚拟天安门升旗’的故事让我震撼,感动良久”的抒情议论,就不能不让人困惑了。文章是要突出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是北京的“城市符号”的主题?还是要突出人们为那个身患绝症双目失明的小女孩虚拟的升旗仪式的故事让人震撼,让人感动的主题?抑或兼而有之呢?这种写法就叫做节外生枝,主题不集中。这也是很多中学生作文时常犯的错误。
因此,按照考场作文的评分标准,本文在“基础等级”的“内容”项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表达”项只能算“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而“发展等级”项只能算“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综合起来就只能评为三类卷上。
这就警示我们,无论是平时的写作训练还是考场上的作文修改,必须认真地加强审题、立意、表达的训练。必须看清楚题目的要求,决不能见风就是雨;立意决不能浮光掠影,一定要深入挖掘;表达要精心谋篇布局,善于调动一切积极的语言因素,亮丽自己的语言。这样,才不会发生偏离题意、节外生枝、主题不集中的错误,才能获得满堂彩。
第四篇:06年高考失分作文及分析:重庆卷
走走停停
花季的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梦想,我梦想有一天,我能穿越时空,走到我喜欢的人面前。和他聊聊,哪怕是看看他们。
在我的字典里:经典爱情是一本清油灯下泛黄的线装书,它要读到海枯石烂,才是永恒。
经典爱情是孟江女千里寻夫送棉衣的忠贞,她的忠贞眼泪可以哭倒长城。
经典爱情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双双殉情,他们的爱情融化了,世代仇恨。
经典爱情是刘兰芝和焦仲卿五里一徘徊的眷恋,他们在天愿做比翼鸟,致死不渝。
我是不是也有庄周如此的奇想。我梦见,我走到一本泛黄的线装书面前,停下了,我看到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身影。一棵绛珠仙草,为了报滴水之恩,下世还尽辛酸泪,撕肝裂胆爱情郎。于是你可以常听见林黛玉的哭声,看到她的眼泪,这是她报恩的方式。但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唯留长空,断彩桥。走到孟江女面前,我停下了,她正在为她远方的夫君纺棉衣。她可知她的夫君是否能够享用呢?她可知雪地里千里寻夫,可有结果?她可知她的眼泪融化了长城,融化了秦的暴政,也融化了我。凄凄惨惨戚戚,一段忠贞,化为行行泪。走到罗密欧与朱丽叶面前,停下了,看到他们在舞会上狂热地跳舞。幸福快乐赛神仙。只有我知道,也许善良的他们会在天堂相会,那里没有仇恨,没有斗争,只有他们纯洁而神圣的爱情,但愿如此。我又来到了刘兰芝面前,我被哀痛的琴声吸引。只有我知道,她很漂亮,很有才。但是我也知道她会变成蒲苇,纫如丝,永不转移。我回来了,我在走中看,在停中想。看世界,想未来。
[名师点评]本文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书写常人不敢涉及的爱情题材,想象奇特:“我能穿越时空。走到我喜欢的人面前。和他聊聊,哪怕是看看他们。”这样的想象可见作者的思维敏锐。
本文想象奇特,入题巧妙,这是一大优点。但本文对“走与停”的关系理解不是很到位,没有写出二者的辩证关系,这可以说是本文的一个败笔。
树欲静而风不止,地球看似停止实际在飞速运转不停震动,火车如果不停就失去了走的意义,垄断者希望停留在最有利的状态而竞争者则迫使其向前走,没有行千里路的历练就没有运筹帷幄的潇洒,人生的行走朝高处留下了坚实的脚印而停下脚步来欣赏风景依然是最美的享受„„ 本题需要注意话题本身具有辩证色彩,应该紧扣关系类话题的要求,不要重“走”轻“停” 或者重“停”轻“走”。
第五篇:高考历史答题失分究因及应对策略
高考历史答题失分究因及应对策略
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孙双武
来源:2009 年上半年《试题与研究》
高考结束之后,一部分学生在考完或估分的时候都信心十足,大有舍我其谁的气慨。但在拿到参考答案或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却发现自己预计的答案和得分与实际相差悬殊。以下笔者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希望对准备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能够有所启迪。
1.基础知识不牢。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表现为时间观念薄弱、空间观念模糊、历史概念不清、历史特征混乱、张冠李戴等现象。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解题的时候就会捉襟见肘,丢东拉西,失误频频。如:
【例1】(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16题)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这说明陕甘宁边区
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 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解析:这道题错答率较高,究其原因是对基础知识掌握地不够扎实。其实,只要运用排除法就能够轻松地推断出答案来。题中A项符合材料所述并符合史实,是正确的表述。B项主要错在“直接领导”上,因为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中共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与国民政府进行的是党外合作。因此,C项“党内合作”的表述也是错误的。D项是中共和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观愿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未能够真正实现多党联合执政。有部分学生说在解这道题的时候首鼠两端,难辩正误,这实际上反映出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突出问题。
对策:(1)要有积极的学习心态。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实践表明,学生学习行为越积极、越投入,学习的效率就会越高,对学过的知识记忆得就越牢固,从而提高其学习成绩。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有比较好的心态,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2)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科涉及的时间多、事件多、概念多、人物多,学生要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准确记忆知识。那么,适时编辑口诀、顺口溜、歌谣等,读起来朗朗上口,会便于记忆,又容易把有关知识串联起来。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联系学习生活巧妙总结,经常加以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如记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可以编成口诀:一斤(结晶牛胰岛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解析:这道题不少学生错选了A。事后分析,是部分学生一看到“美国实力衰弱”这一表述,再加上A项又是主观上的原因,就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抉择。其实,这一选项错在后面的“寻求欧洲支持”这一表述上。当时美国虽然实力衰弱,但仍然是世界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欧洲国家在当时只是要摆脱美国的控制,在对外政策上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并没有与美国分道杨镳。C项就是错在“恶化”上。古巴导弹事件发生在1962年,故B项是不正确的。D项符合史实,是正确答案。
对策:(1)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不要形成丢三拉四的行动模式。(2)要注意考试策略。因为现在大多数省份的高考文综,均要求学生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而不是写在试卷上,这样试卷的影响作用就变小了。学生可以用填涂选择题用的2B铅笔把试题中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答项语、提示语等)划下来,或者加上着重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审题失误。平时也“如法炮制”,形成“固定动作”,考试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3)解答选择题要审视每个选项,不能偏执一端、只看其中的某一个选项。解答主观题更要全面审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作答。
3.解题意识匮乏。高考题中,有许多题目的限制语是有明显提示作用的,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解题意识。而如果不根据高考提示语答题,答题就会离题万里、不着边际,得分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如历史材料解析题只有内涵式、外延式和内涵外延结合式三种类型的题目。内涵式题目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这样的说法,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在解内涵式题目时,有时只要符合题意,“照抄”、“摘抄”材料亦能够得分。但要注意,高考文综历史评分标准规定“整段抄袭材料不给分”。外延式题目其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要联系教材中所学过的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与材料本身无关。内涵外延结合式题目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相结合,两者都要兼顾,是难度最大的题型。
【例3】(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37题)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第(4)小题也是外延式问题,要联系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还要继续努力创造中华文化,广泛吸收和借鉴外来文明去分析和说明。
对策:针对历史材料解析题,在回答内涵式问题时,常常要提炼、归纳、概括材料,这就需要把材料中的内容按其段落或句子,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把这些不同层次的内容提炼成自己所要回答的关键词、关键句。提炼的关键是要把一些文言材料,或者分布在不同段落和不同句子中同一属性的内容逐一整合起来,升华为自己的结论。其提炼要反映材料的共同属性,是对材料的本质归纳,而不是对其现象的简单反馈。提炼、概括、归纳、划分材料,要特别注意句号、分号和省略号,因为这些标点符号一般都是材料层次划分的标志。在回答内涵外延结合式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好材料,同时又要充分联系教材上的内容,特别要找到材料与教材的对应点,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在回答外延式问题时,要注意角度的提炼,多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根据题目的求答项和分值确定答题的角度;从属性来看,“原因”类型题的角度通常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部、外部,国际、国内,主观、客观,历史、现实等。“影响”类型题的角度则通常是直接的、间接的、当前的、深远的、国际的、国内的等等;历史事件涉及多个主体时,还要结合多个主体的盛衰逐一分析说明。从以上题例可以看出,培养历史解题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解题技能欠缺。表现为迁移知识的能力差,不会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解题中;分析问题以偏概全,分析问题的角度单
一、视野狭窄,不会挖掘新角度;审题出现偏差,答非所问;不会构建答题模型,应变能力弱;等等。如:
【例4】(2008年高考文综北京卷第37题)主题发言三: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
下面是主题发言的片断: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改造等公共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3)请结合上述发言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
解析:学生在回答本道题中的“特点”时,往往只回答“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这一个方面,却忽略了“政府实施社会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或答“以工代赈”)这
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②在工业布局上,“煤铁复合型”工业布局出现。③在经济结构上,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轻工业经济占主导。④在世界市场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⑤在国际经济格局上,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⑥在社会生活上,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出现。从国际关系上看: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②英国成为世界的霸主。③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政治体系、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从思想文化上看:①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思潮兴起并成为主流。②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③民族主义思潮出现。④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两种思潮并存。
(3)分析“原因型”问题一定要多从历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因素或外部因素方面找角度。譬如,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政治因素:二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国际形势相对稳定;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能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经济建设中。政府根据国家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政府重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这些政策,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②经济因素:从历史上看,二战前,日本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较强的综合国力,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成熟。二战后,日本政府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出来,使之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日本政府大力引进先进的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③客观因素:日本虽然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窄,但由于购进廉价的原料,注重产品更新换代,赢得了广大的海外市场。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由遏制到扶植援助政策的转变,使日本获得了大量的资金。④思想观念因素: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培养人才。二战后,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日本民众十分勤劳,具有极强的开放、经营理念。⑤外部因素:二战后,国际形势相对安定;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日本获得了近百亿美元的 “特需”订货;美国将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援助,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
等办法实现。从高考文综历史评分细则来看,其明确规定“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只给少量分数或者不给分,由此可见专业术语在高考答题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历史学科中有许多概念和专有名词,例如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土地所有制、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赋税、徭役、天干地支、君主立宪制、资本原始积累、简单协作、手工工场、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世界格局等,必须准确表达,不能张冠李戴。
6.概念混淆不清。在高考阅卷过程中,经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那些经常使用的重要历史概念理解失当,混淆其内涵和外延,从而影响了对题意的判断和理解,造成了严重的失分。如:
【例6】高考阅卷中发现,有许多学生认为“君主专制就是指封建制度”。解析:其实,君主专制是政体,封建制度是国体。封建制度不仅包括君主专制这种封建等级制度,还包括文化上的封建宗法制度和经济上的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所有制。
【例7】在高考阅卷中还发现,也有许多学生认为“经济全球化不单指全球一体化”。解析:经济全球化只是指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而全球一体化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一体化。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而不是全球一体化,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是同一概念的两种说法。
对策:要准确区分历史概念,在高考中运用自如。
(1)必须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义的前提。如辛亥革命,从狭义上讲,指的就是武昌起义;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即从1911年10月10月辛亥革命爆发到1912年4月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为止。
(2)要学会完整归纳历史概念的内容,如清朝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实质是清朝实行的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和海外交往的外交政策;由于允许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因此不是绝对的“闭关”。
(3)要学会准确区分不同的历史概念。如维新变法运动与百日维新不是一回事。维新变法由一种社会思潮演变成一场政治运动,是从1895年“公车上书”开始的,它经历了兴起、发展、论战、高潮、失败等过程。而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的“百日维新”仅仅是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时期,即一个主要阶段而已,而不是整个维新变法运动。
(4)运用相关的历史概念分析历史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历史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