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影讲述毛泽东(推荐)

时间:2019-05-14 16:2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电影讲述毛泽东(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电影讲述毛泽东(推荐)》。

第一篇:用电影讲述毛泽东(推荐)

用电影讲述毛泽东

李梦学

2012-7-20 15:24:53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梦学(原中国电影出版社总编辑)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取得的成就令人注目,已成为中国银幕的一大亮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体现国家意志,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意识。据不完全统计,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画廊,用不同形式展现毛泽东光辉形象的影片约有40部之多,这可以说是亮点中之亮点。

到目前为止,用电影这门独特艺术手段塑造毛泽东大体可分为三种形态:一是把毛泽东作为主角,描述毛泽东在某个革命时期的处境、遭遇、作为以及他的喜怒哀乐,如《开国大典》《湘江北去》《扎西1935》《毛泽东去安源》《毛泽东与斯诺》《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等;二是把毛泽东放到伟人群体中进行描述,也就是说在再现我党重大转折时期或重要事件中毛泽东在中央最高领导层里的不同处境、地位以及领袖风采,如《大决战》《大转折》《长征》《开天辟地》《重庆谈判》《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此类形态较为多见;三是影片的故事并不是以毛泽东或中央领导核心层为讲述对象,而是因为剧情安排需要毛泽东出场,有的是几场戏,有的只是闪现一下,如《大河奔流》《西安事变》等。

无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角,还是把毛泽东放到中央领导核心层进行刻画或“闪现式”的表现,都体现了几代电影人的一个共同愿望和追求,这就是要用镜头讲述毛泽东的故事,让毛泽东的丰功伟绩通过光影流芳百世。回眸33年银幕上的毛泽东形象,可以看到电影塑造毛泽东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还可以感受到电影人在处理伟人题材时所表现出来的探索创新精神。

>> 形似是一种探索一次开拓

毛泽东作为电影艺术形象第一次出现在银幕是33年前的事情。1978年,第三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谢铁骊拍摄著名作家李准编剧的《大河奔流》,电影作为国庆30周年的献礼片很让人期待,特别是传说电影中将出现毛主席形象,人们都怀着一种复杂的心理翘首以待:一方面,毛泽东逝世才两年,人民群众还沉浸在对伟人的缅怀之中,当人们从话剧《报童》(于1979年改编成电影)中看到由王铁成扮演的周恩来时,一种急切企盼能够在银幕瞻仰毛泽东形象的审美需求由然而升;但另一方面由于“文革”的阴影还挥之不去。在如此语境下,电影塑造毛泽东成为一种难以破除的禁区。

谢铁骊成了第一个勇于开拓的电影人,他启用北京人艺演员于是之扮演毛泽东。影片只用三个镜头描述毛泽东。第一个镜头是远景:毛泽东走在黄河大堤上,只是个身影;第二个是全景:毛泽东与李麦握手,也是身影;第三个镜头是中景:毛泽东侧背观众,面容看不见。毛泽东对李麦说:“李麦同志,你好!我们请你来谈谈黄河的情况好不好?”三个镜头一句话加起来也就30秒钟左右,展现毛泽东亮相连个面部造型的镜头都不敢给,大有摸着石头过河之感,十分谨慎。尽管如此,影片公映时的效果却出奇之好,当观众看到毛泽东出场时,映入眼帘的尽管是个背影,但都不由自主地鼓掌、激动。这种审美情结说明人民群众对毛泽东的热爱,更说明人们心底里那种潜在的对伟人的审美需求。令人欣喜的是,国家已经发现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几乎是与影片放映同时,经中央领导批准,古月被确定为毛泽东的特型演员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这为以后电影塑造毛泽东提供了人才基础。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深入人心。这时,电影《西安事变》应运而生,成为第二部塑造毛泽东的电影。导演成荫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终于有了新的突破,大胆启用古月扮演毛泽东以实现形似,在银幕上首次让毛泽东转过身来面对世界、面对观众;影片给毛泽东的戏并不多,但导演赋予毛泽东以肢体语言如抽烟、挥手等和尽可能多点的台词。《西安事变》是古月的处女作,他扮演毛泽东在形似上被社会认可,从此踏上塑造毛泽东的艺术生涯。

改革开放之前与改革开放初期,电影塑造毛泽东为冲破禁区开了个好头。《大河奔流》和《西安事变》取得了划时代的历史性突破,但是在艺术表现方面还只是停留在程式化、概念化的层面上,浮于模拟人物肢体语言和缺乏个性的台词上。如何解决毛泽东的形似与神似的统一已成为电影人亟待攻克的一大难题。

>> 神形兼备是塑造毛泽东的美学境界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国家充满活力和生机,文艺界的思想也空前活跃,纷纷掀起探索创新的新浪潮。前所未有的创作环境对中国电影创作构成前所未有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加快了电影塑造毛泽东的步伐。

继《大河奔流》和《西安事变》之后,银幕上的毛泽东形象又有新的进展,一些作品在创作环境允许下以较多的影像描述毛泽东,尽量使人物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观众,银幕开始展示毛泽东的一些生活细节和外在性格特点如喜好吃红烧肉和辣子,通过一些台词表现他的幽默和发脾气等等,虽然这些描写还仅仅是对毛泽东性格特征的表层思考,但至少已经表明电影人开始意识到应该让毛泽东打破神的牢笼,让他走下神坛回到人民中间。

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电影人在如何应用电影艺术手段塑造毛泽东这个问题上经过不断实践,越来越意识到电影塑造毛泽东不管是写他的一生还是写他一生中的某个瞬间,神形兼备则是电影追求的美学境界。作为一部时空有限的电影,可以突出强化伟人性格特征的某个侧面,比如他的军事谋略和智慧,他的亲民和廉政等等,也可以从多个侧面对他进行描述,使之更加立体更加生动、鲜活。

1989年,长影经过精心打造推出新中国成立40周年献礼片《开国大典》。影片令人耳目一新,也令人振奋,人们终于在银幕上看到了一位以往未能见过的毛泽东形象。影片首次把毛泽东作为主角塑造,由古月任主演,由著名电影剧作家张天民、张笑天等任编剧,导演由李前宽肖桂云夫妇担当。影片通过精心设计的一场又一场引人入胜的戏,成功展现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在两种命运决战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日理万机、高瞻远瞩、指点江山的领袖风范和气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毛泽东驾驭革命风云的能力和智慧;毛泽东面对傅作义拖延起义时间所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和策略;毛泽东在记者招待会上的洒脱、从容不迫;毛泽东与儿子毛岸英的父子之情等等。影片打破常规叙事手法而采取纪录片资料与艺术再现相结合的手法,这么做不但为影片增强真实性,而且为塑造毛泽东形象营造历史气息和生活质感。

如果说古月在《西安事变》的表演显得稚嫩,那么在经历8年的积累之后发生了质的飞跃,他在《开国大典》的表演显得十分自如、娴熟,言谈举止和嬉笑怒骂都十分得当,恰到好处。古月的表演无疑成了提升影片艺术品位不可缺少的因素。

《开国大典》塑造毛泽东实现新的突破,创造出作为艺术形象的毛泽东所应有的神形兼备的美学素质。继《开国大典》之后,由于电影人的发奋努力、不断创新,终于涌现出一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神形兼备的毛泽东艺术形象,如从亲情的角度讲述毛泽东与毛岸英父子之情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表现风华正茂的青年毛泽东追求革命以及他的师生情结、恋人情结、同学情结的《湘江北去》等,电影塑造毛泽东终于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 由明星扮演毛泽东也是一种尝试

2009年、2011年两年有两部主旋律大片引起轰动效应,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一部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另一部是建党90周年献礼片《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票房破4亿,《建党伟业》票房突破4.2亿,创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票房奇迹。两部影片的出现终于打破了长期以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难以进入市场的怪圈,证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可以走进观众、也可以赢得市场。

这两部影片之所以能够创造重大题材电影的票房奇迹,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如文化语境的进步与开放、国庆党庆情结、营销策划战略、题材史诗风格、大场面大人物、明星云集等等,其运作经验给了我们启示,也给了我们信心。

诸多因素中最具成效的应该是“明星大聚集”,这是最具炒作、也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创造。上百位明星一起上阵,明星演大人物,被称之为“电影大阅兵”的运作是电影史上的奇迹,这似乎难以复制,但我们从中得到启发,这就是让明星扮演伟人,使伟人更具市场影响力。

在《建国大业》里扮演毛泽东的是唐国强,他是影视界认同的也是很有号召力的毛泽东扮演者,他那娴熟、高超的演技把毛泽东塑造得惟妙惟肖;而在《建党伟业》里扮演毛泽东的是当下时尚明星刘烨,据传凡是影视剧因为有刘烨出演便有市场已成为共识,《建党伟业》启用刘烨一方面是他的外形经过化妆与青年毛泽东比较接近,另一方面他正处在“走红”期,有一大批粉丝追捧,这势必大大拓展毛泽东在年轻人中间的受众面。《建党伟业》上映之前,各媒体围绕明星阵容进行爆炒,网友们纷纷加入其中,有网友还饶有兴趣地排列一个明星的出场时间表,如第八分钟刘烨扮演的毛泽东出场等等,颇有情趣,有点寓教于乐的意思。有网友认为明星出演大人物十分“养眼”。每个明星都有各自的粉丝,一百个明星的粉丝汇聚到影院,这声势之大可想而知,观众在“养眼”的同时,对党的历史,对毛泽东在那个时期的革命状态和革命风采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感知和感动。

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扮演毛泽东的演员或扮演过毛泽东的演员,专业的和不是专业的加起来总共约有20位。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得到观众和专业认可的主要有古月、王霙等特型演员。由谁担当毛泽东这个角色虽然不是特型演员的专利,但不管由谁出演毛泽东起码要达到形似,让观众认同,如果连形似也无法让观众认同,那就不能说是个称职的演毛泽东的演员。“帅哥”明星扮演毛泽东或许会引起某些质疑,但他毕竟是严格遵循形神兼备的美学要求进行创作,职业态度严肃认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对这种顺应市场顺应文化语境的探索理应得到肯定和鼓励。

>> 对毛泽东人性人情的思考实现突破

电影塑造毛泽东如何做到使毛泽东的性格更丰满更富血肉?如何揭示毛泽东的心灵世界?这些问题成了现实对电影人提出的更高层面的要求。上面提及的三次突破和三次探索都还没有能够达到这一层面的审美境界。丰满血肉、塑造心灵实际上就是对伟人进行人性和人情的思考和解析。

去年与今年有两部以毛泽东为主角的影片令人耳目一新,也为之感动,一部是描写1921年之前毛泽东求索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湘江北去》,另一部是描写1935年红军北上时毛泽东在云南扎西粉碎蒋介石围剿的《扎西1935》。这两部影片都对毛泽东进行程度不同的人性和人情思考,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湘江北去》在展现毛泽东不畏艰险一边求学一边闹革命的同时,分别通过三条线刻画毛泽东的恋人情、师生情和同学情,一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编导用较重的笔墨表现他们的爱情生活,平淡中富有浪漫,他们之间话语不多,但那种纯情能够从画面中得到意传;二是写毛泽东与杨昌济师生关系,通过这条线索表现出毛泽东尊师的品质和对恩师的一片真情;三是写毛泽东与同学的关系,通过这条线描述毛泽东对同学的一腔热血,也描述了因革命信念和指导思想的不同,毛泽东与同学分道扬镳时的痛苦与难舍。

人性与人情这两个词义是人类一种美好、神圣的向往和追求,也是衡量、评判文艺作品是不是具有感染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从两部影片所刻画的具有人性和人情味的毛泽东形象中,多少让我们感受到在当下文化语境下电影已经开启了对毛泽东人性与人情的思考。

电影塑造毛泽东走到今天,光影如画,瞬息即逝,过去已成为记忆,今天也很快变成历史,明天是今天的继承和延伸。回首记忆,展望明天,电影人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电影《毛泽东》影评

观电视剧毛泽东有感

说起毛泽东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一句:“恰同学少年,风哈正茂......”,不仅仅是因为之前有过一部以《恰同学少年》为名,以毛泽东自幼求学到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题材的电视剧的缘故,而是通过此次观看《毛泽东》以后对这句话有空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

闭上眼睛任思绪在岁月里穿梭,而后把脑海中的那一幕幕场景编织成生动而鲜活的画面;说起毛泽东让我首先想到的句子就是,他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无论是在中国发展传播马克思主义,还是最后到因地制宜的提出并实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乃至后来的渡江战役、辽沈战役、抗日战争、精彩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抑或是提出抗日战争中的《论持久战》理论、八七会议中就国共问题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政治主张、联系国情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政治主张,还是他遒劲有力而富有气势的毛体书法、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沁园春·雪》;以上凡此种种,无有一样不凸显他的伟大与过人之处,纵观历史长河,然而,集诗词书画、立刊创论,推陈出新、挥师辗转中原而逐鹿群雄,而能安邦治国平天下者,唯有此一人尔。

而说起毛泽东,就国内而言,人们对他的敬佩在此就不必多言了;当然除此之外一些西方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对他的理论事迹也是赞不绝口,譬如有西方研究学者施拉姆说过“毛泽东的一生,是在为全人类的最终命运战斗和操心的一生。他不仅是公平正义的化身,也是不畏强权的斗士。他不仅处处维护中国劳苦大众的利益,也为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费劲心血。毛泽东个人出色的战略眼光,让那个时代其他政治领袖黯然失色。”、就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说过“毛泽东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志的巨大作用的见证。没有任何外在的装饰物可以解释毛泽东所焕发的力量感。我的孩子们谈到流行唱片艺术家身上的一种‘颤流’,我得承认自己对此完全感觉不到。但是毛泽东却的确发出力量、权利和意志的颤流”......我相信西方世界对毛泽东的赞颂和瞻仰无疑是再一次的对他的伟大与杰出做出的肯定。

然而就观看完《毛泽东》这部电视剧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电视剧的第一集毛泽东第一次出场是陪小女儿李讷写字说起小时候的事然后镜头就很自然的随着他的记忆回到了自己八岁那个年代,也就是整部电视剧是从毛八岁以后展开的,虽然后面也演义了后来的“敌军来袭毛泽东撤离井冈山-农村改革红军扩招-张辉瓒战败被俘红军大胜-抗日宣言**-毛泽东危难关头挽救红军-遵义会议顺利召开-......三大战役成功结束-渡江战役顺利结束-天安门城楼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但我认为电视剧既然从毛泽东八岁时在米店学记账打算盘,而且也没有交代他八岁之前的时光,说明毛泽东小时候也不似方仲永那样天生奇才,只是像普普通通的小孩一样过着正常孩子的儿童时光。而后他中年时期的各种主张、理论、思想、军事策略等的形成,我相信正是因为他少年时期的努力才让他一步步的朝着成功的方向迈进,而又在前进中又不断的磨练着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的革命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然而在他不知不觉的努力当中已然形成了一种良

性的循环,在这种循环的动力下自己也顺理成章的走向了人生的巅峰,估计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有拍摄《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的原因吧,它也是想提醒敦促我们青年人要把握青春年少时光,向伟人学习,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当然了,在本部电视剧中分别交代了毛泽东少年时期“睁眼看世界就读新学-毛泽东师范生涯-毛泽东杨开慧感情发展-毛

第三篇:用景观讲述历史

用景观讲述历史

——厦门中华教育园设计简说

提到讲述历史,人们都会认为那是在课堂、书本、博物馆里的事,好像与园林景观风马牛不相及。纵观国内外各种类型的风景名胜,可以见到名山胜水、奇风异俗、古镇名楼、皇宫圣域,可以领略风花雪月、小桥流水之美,观赏高原雪域、大漠黄沙之壮。却难以见到一处形象、系统地展示历史的景观园地。厦门中华教育园的设计就从这一空白处开始。

一. 广阔的背景

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确定在厦门举行,厦门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遇,在“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拿出惊人的气魄,将原本荒旧滩涂之地,改造成一片九岛联珠、气势恢宏、面积达6.76平方公里的黄金宝地,用于园博园的建设。以“和谐共存·传承发展”为主题,着力打造一个集园林展示、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并把建设目标确定为“展园精致、景观优美、自然和谐、海峡两岸风情浓郁、可持续发展的水上园博园”。并在园博园主展岛之外,结合厦门独特的地理与历史文化特点,规划了闽台岛、温泉岛、航海岛、石文化岛和教育岛。

为何要在园博园中规划教育岛呢?厦门素有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当年,著名教育家、华侨旗帜陈嘉庚先生既已提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理念,如今,厦门市委、市政府也正全力推进“教育之城”、“文化之城”的建设,这为教育园的诞生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基础。从大环境来看,厦门作为毗邻台湾的经济特区,肩负着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使命,教育园的建设必将有利于促进两岸的交流。因此,厦门市政府与教育部高瞻远瞩,在规划园博园的时候就确定要建设我国第一座以教育为主题的文化园区——“中华教育园”。

二.沉重的课题

中华教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时不见教育的痕迹。有关教育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遗存多如牛毛,举不胜举。如此重大的主题,要用园林景观的形式来展现,谈何容易!

造园自有造园的法则和规律,不可能照本宣科、罗列历史,所造者应具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从另一个角度看,既然称为“主题公园”,就必须充分展示主题,使内容与形式水乳交融,方能名实相符、形神皆具。题材的重大、园区的局限,加上时间的紧迫、可资借鉴的东西很少,其创意、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三. 流淌的思绪

领受任务之际,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个名为“中华教育园”的命题和一块面积约20.6公顷的土地。“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如何着手来写画这最新最美的图画和文字呢?对中华教育史,我等仅知皮毛而已,毫无研究可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做好这一项目,必须先从学习入手。于是,书店、图书馆留下了我们的身影,厦大高教院几乎被踏破了门槛,岳麓书院、东林书院、南京贡院乃至远隔万里的安阳殷墟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日以继夜的刻苦学习中,中华教育的历史画卷在我们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慢慢演化成流淌的思绪。1.设计构思:

中华教育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它呈现给人们的将是:

一次中华教育发展史的生动展现:一幅立体的中华教育史长卷,让人们在优美的景观环境中品读历史、感受现在、畅想未来。

一次自然、艺术与人文、历史的共鸣:在自然环境优美的杏林湾和造园精美的园博园区域内,注入博大精深的教育文化、使之与园林文化、石文化、航海文化、闽台文化等交相辉映,产生人文、历史与自然、艺术的共鸣。

一个与区域规划相共生的产物:根据规划,集美区将成为厦门的教育重镇,集美的发展将以杏林湾为中心,教育园建成后将与集美学村和大学城一起形成教育的强势区域。

一个国际性的教育文化交流基地:园中的书院、国际夏令营、图书中心等设施,将使教育园成为国内、国际教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和为本地学校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的理想场所。

一个具有知识性、观赏性、唯一性的旅游景区:这是全国唯一的以教育为主题的文化园区,在旅游方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将教育园主题定为:“传承华夏民族悠久教育文化、促进炎黄子孙和谐健康成长”。2.VI设计

VI即(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是CIS系统中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层面。VI设计一般用于企业、会展,园区运用还不多见。为树立中华教育园的品牌形象,加深观众印象,理当运用。

经反复考虑,我们选定了以教育的“育”字为主要设计元素,将殷商甲骨文中的“育”字和甲骨(龟板)图案化,组合为标志。整体以红色为基调,呈印纹形态,造型古朴、简洁,充满东方韵味。标志普遍应用于大门、各区入口、说明牌、指路牌、广告、宣传品等方面。甲骨文的育字为母产子的象形图案,原意为生殖、繁衍,后延伸为传承。选此字,旨在彰显中华教育园“传承华夏民族悠久教育文化,促进炎黄子孙和谐健康成长”的设计主题。

3.总体布局

中华教育园坐落于厦门“园博园”景区E岛之上,东连园博大道,南邻温泉岛,西通生态岛,北望集美大学城,占地面积约20.6公顷。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布局方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呢?

再三思索,从突出重点的角度,我们认为应有一条集中展示中华教育史精华(含人物、事件、机构、代表性建筑等等)的景观轴线;从全面叙述、系统介绍的角度,应有一条以历史时期为序的教育通史展线;从现代教育方面,还应有高等教育展示和面向青少年的教育互动园区等等。以此,我们将总体划分为六个分区:

(1)中心景区:

按传统的轴线对称手法设置一条贯通南北的景观轴线。前设“励志广场”、“南大门”,中劈“圣贤广场”、旁列“经典教育名篇石刻群”后置杏坛、影壁、“杏林书院”。使教育史上的人物、事件、机构、代表性建筑、经典文献都能高度概括、集中地在此展现。

(2)“经典情景园”

在东入口与南入口之间,以十九组根据成语和故事创作的大型雕塑组成“经典情景园”。有曹冲称象、曾子杀猪、鲁班学艺、临池尽墨、孟母三迁、学富五车、如坐春风、司马光砸缸、孔子闻韶乐、伯乐相马、囊萤照读等等

(3).“教育历史纵览园”:

以东入口“古文字广场”为先导,按历史时期分段,由东而西绕书院外围分布。总体以重点人物和史实为主,用实景陈列的方式和特写的手法,形象地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华教育史。在这里,人们可以窥见远古文明和青铜时代教育之一斑;浏览传统教育制度的确立、兴盛与衰落;更可以看到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教育互动园”:

设于教育园西入口附近,主要设置迷宫、象棋广场、四大发明群雕、谜语大观园、天籁之音以及一些儿童游乐设施。(5)“名校风华园”:

运用现代的景观艺术表现方式,概括介绍两岸四地著名的高校;在该区的中心位置,将国内36所知名高校的代表性建筑及其象征性构筑物有机组合,形成系列特写景观构成的高校荟萃园。

绿化区种植百棵凤凰木,形成百树园和百树广场,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宗旨。(6)滨水园:

沿园区南部滨水地带设各种书吧、酒吧、茶吧等休闲文化设施,在开放的空间里让游人体会到舒适的滨水景观及文化氛围。

四.不懈的探索

我们要做的是以人文景观创造为主体的园区设计,除在造园艺术上应遵循中国传统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明叶成《园治》)的法则外,必须贯穿现代“以人为本、和谐自然”的理念,力求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来创造出既有历史脉胳,又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新型园林。

(1)。“轴线对称”与“更宜散漫”

细审中国古典建筑与古典园林的布局特点,不难看出两者的差异。古典建筑,特别是大式建筑,非常讲究轴线对称、布局严谨,而古典园林则讲究“最忌居中,更宜散漫”。在设计中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总体布局方面,我们在中心景区采用了轴线对称手法,将“励志广场”、“南大门”,“圣贤广场”、影壁、“杏林书院”列在同一轴线上,形成了一条长达400米的景观长廊,给人以气势恢宏、层次丰富、主题鲜明的感觉。而经典情景园、教育历史纵览园,则更多地采用传统造园手法,“随形而弯,依势而曲”,以求曲径通幽、步移景异。使总体曲直相辅、张弛得当、疏密有间、主次分明。(2)实景陈列与特写

陈列,大都用于室内,在园林中大量采用还很鲜见。出于系统地展示历史画面的需要,我们在经典情景园和教育历史纵览园中采用了实景陈列与特写手法,尽力撷取教育史中重要的人物、故事情景片段,以雕塑、石刻、小品、林木相结合的方式予以展现,并以“通史”这条线将这些闪光的珍珠串起来,将呆板的说教化为艺术的感染,以达到用景观讲述历史、寓教于乐的目的,为增添趣味性和知识性,我们特地设置了一群(19组)成语故事情景雕塑,作为经典情景园的主体,请中国雕塑家协会组织国内著名雕塑家来进行设计制作。(3)在细节中深化主题 在细节中深化主题,一直是设计者所重视的环节,每一次深化都力求有新的创意。在教育园的设计中,我们在这方面下了一些功夫。略举几例于此,以供探讨。

入口:最早设计的是以仿古建筑为大门,开始做的几个方案,感觉太一般化。为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我们采用了现代雕塑与传统题材相结合的手法:南入口中心以富有沧桑感的“中华教育园” 花岗岩透雕主景墙和“桃李芬芳”、“春色满园”、“德被天下”、“道衍千秋“等四座花岗岩透雕副景墙组成,力图给人以厚重、古朴的印象。地面铺“中国古代书院建筑”、“琴棋书画”、“渔樵耕读”、“梅兰竹菊”等四组影雕地刻,以丰富文化内涵和视觉形象。东入口以一座由罗纹钢制作的毛笔、石雕竹简和砚台组合构成的镂空景墙作为标志,以加深人们对“文房四宝”的印象。

圣贤广场:最初的设计是以六座圣贤雕塑和15座历代教育家雕塑为主体,中间为流水。在深化设计时,加进了石雕鼎、簋(Gui)等大型仿古礼器、“中华教育历史大事记”流水地刻、儒道名言(儒家八德:忠孝仁爱礼义智信。道家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地刻等,以丰富其文化内涵。

儒字石刻:为突出儒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特意设计了一处儒字石刻,四周环绕六艺雕像。在进一步深化时,选用了印章形的天然景石,正面刻一个大大的儒字,其他几面刻仁爱、中和等儒家经典词语,景石下加了一个龙纹砚台,整体寓意“儒家文化这碇墨研磨了浓浓的中华文化”,以使主题得到升华。

石材做旧:由于本地盛产花岗岩,我们在教育园的建筑(如棂星门、泮水桥、杏坛等)、雕刻、铺地中采用了大量的石材。为凸显古朴、凝重的风格,我们将涉及历史内容的园区内的所有石材都进行了做旧处理,使之与整体风格协调。。。。中华教育园的设计,是对以历史文化为题材的现代主题公园设计的一次有益的探索。我们从中获得了不少经验,也得到了不少教训,在实战中提高了水平、丰富了知识、锻炼了队伍。用景观讲述历史的方式,力求奉献给社会的是一部立体的画卷、形象的史诗。效果如何,有待广大观众和业内同行们的评价。敬请专家学者们赐教!

第四篇:讲述用新鲜造句

1、新鲜空气有利于健康。

2、他们尽情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

3、这种做法倒是怪新鲜的。

4、他们相互之间的爱情还新鲜,还纯洁。

5、她拿出的工艺品大家都还没见过,都感觉挺新鲜的。

6、暴雨后空气变得新鲜了。

7、新鲜同种动脉移植功能良好。

8、少数薄片呈现新鲜的球粒结构。

9、妈妈买的水果真新鲜。今天得空气真新鲜。菜市场上有不少新鲜的蔬菜。

10、玫瑰花都一周了,还这么新鲜。

11、小明今天买的水果比昨天买的新鲜!

12、打开窗户放进些新鲜空气。

13、早上跑步发现今天的空气很新鲜,不禁深呼吸了一下!

14、早上见了一件新鲜事,()猪把驴车撞翻了,新鲜的蔬菜撒了一地。

15、这就是室内的植物能使空气新鲜的原因。

16、面包刚刚从烤箱里出炉,看起来十分新鲜。

17、这次战斗行动一定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18、新鲜的空气对健康是重要的。

19、他总是要买两个不新鲜的面包。

20、我们不喜欢这种新鲜玩意儿。

21、在没有被污染的世界里,空气真的很新鲜。

22、新鲜黄油的分配量不足。

23、下了一阵雨,小草,花儿终于又露出了新鲜的笑容。

24、一场雨过后,空气真新鲜啊!

25、肺以新鲜空气使血液净化。

26、上网对乡下的孩子来说还是件新鲜事。

第五篇:电影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在这次的课上,老师带领我们集体观看了大型人物纪录片《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没有请特型演员,也没有写剧本台词,它只是把有关毛主席的一些录像以一定的叙述方法连接起来,形成一部纪录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是怎么样的,看见他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一个真诚自然、心里永远装着中国人民的毛泽东、让我觉得亲切而熟悉的毛泽东。

1893年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他先后就读于南岸私塾和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毛主席离开家乡时,他对父亲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那是怎样一种豪迈,一个17岁的少年背负着梦想出去闯荡,可能那时候的毛主席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决定足以改变整个中国。青年的毛泽东和千千万万爱国学子一样,从小就看到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外受列强的侵略,内部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所以他立志要做一个奇男子,解救中国,振兴中华。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一个伟大的共产党员,更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发动了秋收起义;在三省交界开辟了革命根据地;领导四次反围剿;带领红军完成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他的领导下使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在日本侵华的八年期间,带领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本,保卫祖国和人民;抗日战争结束后,又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1949年10月1日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后和全国人民一同建设祖国,把中国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改造成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主席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毛泽东晚年对人说起过自己的人生志愿,那就是当一个普通教员。他一生都不用枪,他只用手中的笔与侵略者和反动派手中的枪做斗争。这一点让我感怀颇深,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在民族危亡时起身革命,遭到反动派屠杀时才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这是被逼出来的,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把自己手中的笔杆子换成枪杆子。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大仁大爱”的境界吧。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人生。片中的许多细节,生动感人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智慧、抱负、激情、幽默与自信,洋溢着鲜活而深刻的人民性。

毛泽东这个名字将永远铭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下载用电影讲述毛泽东(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电影讲述毛泽东(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影《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小时候,因为自己家以及很多邻居家的神龛上都挂着毛主席的画像,那时候就感觉这肯定是个很厉害的人。在自己逐渐长大并能够与长辈交流的时候,常常会听爷爷......

    电影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在党课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集体观看了大型人物纪录片《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没有请特型演员,也没有写剧本台词,它只是把有关毛主席的一些录像以一定的叙......

    电影《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有人说:“他是诗人,他一生写下的诗,不计其数,他也是革命家;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所以,又有人说:“毛泽东是用笔......

    品电影走近毛泽东有感

    品电影“走近毛泽东”之感 读史可以明鉴,看一部优秀的电影绝不亚于读一部好的史书。历史是由人类创造和谱写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我们要以一颗虔诚的心去研读历史,去......

    毛泽东词学生用(精选五篇)

    二十三课《毛泽东诗二首》导学案 主备人:刁筠平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课型:新授课 班级:姓名:组号: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

    用武汉故事讲述城市品格

    用武汉故事讲述城市品格 专家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武汉精神 夏静 张晶《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14日03 版) 本报武汉7月13日电(记者夏静 光明网记者张晶)由光明日报社理论......

    婚礼微电影——讲述浪漫的故事

    婚礼微电影———讲述浪漫的故事 随着85后、90后批量进入结婚高峰期,婚庆市场刮起了阵阵浪漫、时尚的“新奇”风,怎样能让自己的婚礼不落入俗套,怎样能有一场亮点纷呈的婚礼,......

    思修伟人毛泽东电影观后感

    一个伟人的经历原来是如此感人! -------观看有感 13制冷2班 朱相花 13110613 众所周知,一位伟人——毛泽东拯救了20世纪落后挨打被列强欺辱的中国。要不是有他,中国还在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