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5篇

时间:2019-05-14 16:1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

第一篇: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

老师,这是一个古老而神圣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社会分工出现后,统治者为了加强本阶级的统治能力,需要对子女进行教育,由此出现教师职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道出了老师的职责,在于教育。“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老师与生俱来的使命。这就要求老师是一个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时代在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教师一定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真正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教育在我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随时代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的进步、改变。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要创新教育,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创新教育的提出,既是时代的需要。因为传统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无法迎接和战胜新世纪中国面临的国际人才大竞争、科学技术大发展、全球经济大开放、知识经济大崛起、多元文化大汇合、经济体制大转轨等6大挑战;同时也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教育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延伸和传递,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都要通过教育继承和发扬。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传递知识、让学生继承人类文明成果。但继承不是最终目的,继承是为了人类衍生和发展,传统的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教育是一种“守成教育”,它只能使社会停滞不前,使人类退化。所以新时代的老师就要勇于“创新教育”。创新,才能提高;也只有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创造社会。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首先是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新的教育理念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如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而其核心的思想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多样化个性,使他们都能够在老师的亲切指导下成长成熟、成功成才。教师必须重新调整心态,要敢于放下架子,关注自己的学生。过去的教学偏重于抓基础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所以说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基础知识,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现今我们在课堂中所使用的“导、学、析、练”模式正是一种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展示个人特长和才华,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有效、操作性很强的教改模式。

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要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首先得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打破常规的、传统的单一的主观备课形式,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采用多方案、多策略、多假设、多收集资料等方法,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的教案。好的教案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导入过程,为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将新授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及对应的学习水平层次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一节课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教材的知识及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特征,为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导学研讨问题和学法指导,引导、激发学生进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生疑激思情境之中。它可以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是一副动画插图,也可以是精炼的习题等。导主要目的在于目标引导,教师在深钻教材、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教师引导。教学目标出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该课时主要任务,明确学习要求。三是学习方法指导。告诉学生本学科及本课时主要学习方法。这个时候学生依据前面导的环节中提出的要求,自主学习,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内容。找出疑难问题,标记后作为下段合作探究内容。以学生个人自学或小组互助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前精心选择与创设与导学研讨问题相关联的素材(图示、表格、文字材料等),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判断、推理分析、概括归纳等形式先自学感知,获得初步知识。学生自学时,老师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关注每位学生,边巡查边进行“第二次备课”,为下面的环节“析”和“练”设计新的“问题”这个时候在课堂上就要做的该放手时就要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完成以上要求后,教师组织剖析当堂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网络。学生在自学感知后获得了初步知识,先在小组(一般为前后四人小组)内进行无序的发散性讨论,此时学生一般会知道某个知识“是什么”,然后是全班交流、讨论辨析,以小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向全班作有序的汇报,引导学生论证说理,整理编排获得的知识,把零散的知识信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使之形成条理网络结构清晰的理性知识,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树”。此时学生不仅知道了“是什么”,而且知道了“为什么”,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在理解知识点以后,教师要用课前准备好的训练题进行练习,以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教师设计的练习题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练习暴露学生在自学环节中还未搞清的问题,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教师还要用事先已根据教学目标定好的检测题进行课堂即时形成性检测与评价,反馈当堂教学效果,了解当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达标的程度,并根据反馈的信息采取对应的矫正措施,调控后续教学。对未达标的学生和未达到的知识点,及时采取对应的矫正方法进行补偿矫正,减少学习中的“负积累”和“负迁移”的效应。保证大面积学生达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运用于又一个新的情境中进行开拓创新,为学习新的内容作好铺垫。

在“导、学、析、练”的模式中,我们做到了创新并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手段。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单一的教参内容的直接呈现,现在通过“导”转变为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主动探索,从而吃透教材;让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发现型。新课标要求,课堂应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课堂的主体应是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沿着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有就是加强学法指导,转变以前的教学模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直以来我们教师大多数只重视书本上知识的教学以及教法的多样性,很少研究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讲的过多,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不管效果,看中的只是最后的分数。这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学习。老师们也会发现有时候同样的习题有时候只是换个数字或者是稍稍改变下题目的原意,学生就不会做了。这是反映出一点问题我们没有“授学生以渔”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过程,关键是教会学生“打鱼”的方法,而不是把结果告诉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己真正学到东西,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此外,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往往以考试为主,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陷入僵硬的定势,急功近利,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也便成了考试的机器,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几乎不可能。在新的课改中,我们不妨尝试引入些新的评价方法,改变单一的只用考试的形式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做到“不以分数论英雄”。

步入21世纪,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的发达与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样性和趣味性。这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止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同样也可以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一番不小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进入一些多媒体手段,使用一些视频、歌曲、Flash动画等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趣味性和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我觉得创新意识应该是一个现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我们有的教师却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或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点。究其原因,或自我满足,或害怕继续学习,这些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只有重视创新,敢于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肩负起教师的使命与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出更为优秀的新一代的祖国的接班人。

第二篇: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小学数学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一、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交互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等,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四、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研究探讨。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包括情境时教学模式的采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交互式合作的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第三篇:论创新意识教育

论创新意识教育

——在自然教学中的实践

綦江区万兴中心小学 张绍祥

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根据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确定了“以能力为本位,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适应科教兴县,科教兴国”的办学思想。由此,为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在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迈开了可喜的一步。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想要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就必须具有超常的创新意识和行动。如果人类永远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那么,城镇乡村就不会有现在五彩缤纷的光明世界,更不会出现空调大巴、悬浮列车、核潜艇、激光武、器机器人„„ 乃至鳞次栉比的座座高楼大厦,无穷无尽的美味佳肴,漂亮潇洒的衣着、时装„„

江泽民主席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 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天,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依依越来越显示它的巨大优越性和前瞻性,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育人新思路。人们大胆地用于指导教学实践,由此看到了素质教育的巨大潜力,体会出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巨大能量将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自然教学中应如何去培养和启发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呢?对此,我谈谈自己在实践的一些作法和看法:

在自然教学中应该把如和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放在重要位置。

小学自然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使学生获得一些自然常识,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进一步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

低年级的学生爱动、好奇,所以在此阶段开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采取的形式也可灵活多样。如《土电话》这一课,应充分发挥小学生爱说、爱动的特点,放手任他们去思考、去动手安装,安装好后再亲自去玩,打打电话、听一听,再让他们去体会一下,“听筒”上连接电话的孔为什么不能太长?听话时线应怎么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高段的学生,学习兴趣要广泛得多,独立意识已增强,学习自觉性和求知意念也迅速高涨。在此黄金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由为重要的。比如,学习十二册的《月相的成因》,我们教师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以前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仪器实验,从中明白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以及月相的形成,让学生对自然界的神奇产身产生兴趣,从而萌发去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在自然教学中,还应该充分发挥质疑的作用。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自然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彩,是一部百科知识丛书。教师应该尽力去挖掘其中的精髓,努力而认真地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中,就要启发和鼓励学生多提疑问,尽量发挥质疑的功能。

例如,在教学十一册第四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时,板书了课题之后,教师应首先设疑,我国现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现在它们的处境怎样?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然后师生再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从而让学生知道:大猫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它们仅生活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的少数地方。扬子鳄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已有近七千万年的历史,它生活在我国长江下游的一些地方。朱寰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它生活在陕西秦岭的山林中。还有金丝猴、白头叶候、羚羊、白 豚、黑、红腹等,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而珙桐、银杉、银杏„„是珍稀植物。在了解的前提下,老师揭示为什么要专门颁布法律(如《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对它们要特别加以保护。并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珍稀的动植物是特别珍贵的自然资源,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捕杀、砍伐,其中有的种类已濒临灭绝,保护此类稀有动植物,已迫在眉急,进而让这种理念升华为动脑、动手去参与他们的创新意念和实际行动。

在自然教学中,还应贯穿学以致用的原则。

古往今来,“学以致用”这句名言,在我国的教育活动中,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信条和追求。要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就必须懂得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探索、创新意识。

我完成了小学自然课本上的《四季星空》教学内容后,还安排了和同学们一起在夜晚去遥望灿烂而神奇的天空,寻找教学内容中提到的星座。有一个学生就提问:“老师,为什么夜晚看星星看得那么清楚,而白天却看不到呢?”由此可见学生对神秘的大自然存在着无 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投入到自然研究中去,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去解读大自然,去研究大自然。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教师在自然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参加有关的活动,亲自动手动脑,一起探讨研究,大胆创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把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放在第一位。

为了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区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培养千千万万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光荣使命,让我们为全人类具有更加辉煌的明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吧!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内容提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标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那么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 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小学教学数教学中任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孕育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了学生学服务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学习过程,与教师一起解疑。共同探索知识,共同获得知识。如教学“面积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教师先教学认识“物体的表面”,让学生摸课本的表面、桌面等直观感知。由于教师举的实例其表面都是规则的长方形,学生也很容易看出面是有大小的,这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质疑,提问:我们认识了物体的表面,你还想到什么?这一问,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具盒的表面有6个都是长方形的面,一个足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苹果、茶杯的表面是指哪一部分?”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就有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对“物体的表面”作了颇有新意的描述:“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物体的表面。”这样新奇的回答,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得学生从生疑到释疑过程思维活跃,并能自己解决

又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我出示题目:小明今年16岁,只过了4个生日,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 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类三角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使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其计算公式,学生在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经验,这是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边操作,边思考,通过不断探索,操作和老师的点拨启发,想出以下方法:有的用“倍拼法”,有的用“拆拼法”,显然都是学生的创新表现。

.又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先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然后让学生用剪刀和纸按组活动。发挥合作优势,互相议论,动手操作。先后得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组首先剪了一张梯形纸片,再沿着两个对角剪成两张三角形纸片,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是梯形的下底,另一个三角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过剪开对角的顶点向对边所作的两条高、都是梯形的高。(如图)

下底×高÷2+上底×高+2=(上底+下底)×高÷2。还有一组先把梯形上下对拼。折出梯形腰上的中点,然后按照下图所示,剪下阴影部分,并拼成一个三角形。把梯形割补拼成三角形。虽然形状改变了,但原来梯形面积的大小没有变。三角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三角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因为三角形面积=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通过合作操作,学生既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又创造出了独特新颖的方法。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 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

三、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培养创新能力。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设计创新性练习必须体现如下要求:一是新颖性,就是指创新性练习题在形式,解题过程、解题方法上应该新奇独特、与众不同。二是解题思路和方法应具有开放性。创新思维练习题重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其解题思路和方法一般应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特征。三是应具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四是应具有发展性和适应性。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这样一道题:“把一个长2米,宽1.5米,高1米的长方体切成3个小长方体,表面积增加多少?”题目既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切,从哪儿切?因此题目条件、解题策略、答案都是开放的,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扩展奇思妙想的空间,让他们尽情想象,锐意创新,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又如我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设计适合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课始,利用课件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两根铅笔掉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那些图形?”引导学生猜一猜、用铅笔摆一摆,并在小组讨论。接着用课件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图形,让其他小组补充图形,通过补充,整理,把具有代表性的图形用课件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比一比,自主将图形分类:

教师提问:“能不能将这些图形分类?可以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然后让学生分类。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类后,教师选择其中一类分类有提出:

“这些图形还可以怎样分类?”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在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关系:一种相交,另一种不相交;相交的又有垂直与不垂直之分。”这一过程改变原有的例题,创设开放性的探究结果。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不只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只要有创新意识和行为都能成功。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 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精心呵护和正确地启发和引导,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创新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使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地增强。

参考资料:

《走进新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福建教育》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以促进他们茁壮成长。我从实践体验者的角度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浅谈几点:

一、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创新意识

俗话说得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把学生视为自主、发展、有潜力的人,首先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的意见对与否,只要他们能表达出来,教师都应给予鼓励,要及时赞赏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引导扶正有错误的意见,补充不完善的意见。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满腔热情、语言清新,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这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生也就有了独立、自主思考和创新的机会。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能敏锐地把握机会,并勇于付诸探索实践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数学课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并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学生的“好奇心”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若平铺直叙地见解,只能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对此毫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给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促使他们各个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他们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小游戏,老师先出示一些能被2、3、5整除的数,然后宣布游戏规则:“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哪些数能被5整除,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又能被2整除”。游戏结束,显然是教师获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老师为什么一下子就能判断出任意一个数能被2、3、5整除呢?你们想知道吗?”这样就会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此时达到了教育的最佳时机。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盖房子用的铁架或者木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呢?固定东西时,为什么要钉成三角形呢?„„”这些问题的设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未知欲,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就会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三、注重培养多种能力,使学生会创造

使学生会创造。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培养其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精神的科学态度,就是促成学生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能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知识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一是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力的培养。学生从小肯有强烈的接触事物、探索事物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想像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像开始。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和探究的意识。四是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多向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条件,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先出示题目:25×72×4、99×99„„接着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打草稿、抄答案,足足忙了一阵子,有的还算错了。这时我却轻松地将各题的答案写在了等号后面,学生们一脸疑惑,猜不透老师是怎样“神机妙算”的。这时,我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要用新方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对这些题进行简便运算。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进一步的探究,再加上教师语言鲜明的鼓励、评价,使学生一直处于情绪高涨的状态,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探索、创新的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长期的、师生双边统一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课堂学习中不懈努力,积极探究,才能真正具备创新意识。

下载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改革创新教育 甘肃省临洮县南屏镇学区晏治祖 创新教育已成为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

    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五篇范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激发,相互驱动,辨证推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新编《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摘 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这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郸城县城关镇北环小学 河南 郸城 477150)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这一时代的最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世纪的钟声呼唤着每一位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