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民学会现实启示2
新民学会现场教学讲稿
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向大家汇报“新民学会”这个教学专题。新民学会是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毕业前期和他的好朋友萧子升,蔡和森一起商议发起成立了一个社团组织,可以说,这里是追随青年毛泽东的成长之路的必经之站。我们知道毛泽东他虽然身在韶山,但实际上他长在长沙,学在长沙。他1910年来到长沙,到1923年赴上海任职,在长沙的时间是将近14年。所以在这14年的期间里,在长沙的各个角落实际上都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新民学会如此之重要,我们今天发展对象培训还把专门把这个作为一个教学专题来讲?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曾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到:“新民学会对中国的事情和命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们现在学术界对于新民学会的界定实际上是有几句话: • 第一,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革命团体。• 第二,新民学会是我们湖南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领导核心。• 第三,新民学会是湖南进步青年快速成长的一个摇篮。• 第四,新民学会是湖南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平台。而对于毛泽东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正是因为他所发起成立的这个新民学会,帮助他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实现了思想的一个转变。他本来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他其实是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等思想的一个大杂烩。就是通过新民学会的这几年的历练,他到1920年的冬天,他就成立了长沙的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从而就为他日后成为伟人打下了扎实的政治思想基础。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追寻青年毛泽东的成长之路上必须要来新民学会。一:愿嘤鸣以求友—青年毛泽东治学修身的启示
我们知道青年毛泽东他本来在一师范读书,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在毕业之前一个多月还要想起要成立这样一个社团组织呢? 那这里呢,就要从毛泽东一直以来的一个理念是有很有关系的。这要提到1915年9月一张征友启事。启事引用诗经小雅伐木中的一句:“愿嘤鸣以求友,愿结交对学问时政感兴趣,能刻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其落款署名28画生。
这张奇异的启示,它粘贴在长沙城各个中学门口,甚至粘贴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有人就怀疑,这个征友启事是不是想交女朋友。
有人引起了后来成为新民学会早期会员的青年学生罗章龙等的兴趣,他看了以后,为这个内容所感动,很真挚,就回到学校写一封回信给28画生,他己署名为“纵宇一郎”,三天以后就收到回信了,那个回信的内容就大致说这个:“空谷足音,跫然色喜,表示很高兴”。于是两人约定在第二个礼拜天到定王台图书馆见面,见面以后才知道他叫毛泽东,因为这个毛泽东的繁体字是28画
这个重要的征友启事就是这些爱国青年共同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开始。从1915年至1918年的三年间,毛泽东的周围逐渐引起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青年,这些青年形成了后来的新民学会的核心力量。在这些人中,蔡和森是毛泽东最亲密和最重要的朋友,他们同萧子升是杨昌济的学生,被誉为湘江三友。因此他们来往密切,思想交流频繁,友谊之深,如同手足。
这里有点值得注意,尽管毛主席当时求友心切,感召了一大批跟他一样追求进步的年轻人。但是,他对于交朋友他是有标准的,不是随便什么朋友他都愿意来结交的。他在一师范的时候,就严格要求自己提出了一个“三不谈”来约束规范自己,那就是不谈金钱,不谈男 女,不谈家庭琐事儿。他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他也有一个明确的一个要求,他的朋友第一个肯定也要遵守这三不谈,还有一个是什么,就是也要和他一样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要坚强刚毅,要敢于追求真理,勇于追求真理,随时准备为国家为理想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他交友的一个原则,所以我们今天是不是也讲大家要慎交友。最近我看到网上有一个段子就是你跟什么样的朋友在一起就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也会决定你的人生。你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会越来越睿智;你跟大方的人在一起你也会越来越慷慨;你跟富有的人在一起你会越来越有钱;你和勤劳的人在一起你会越来越上进;我们的话来讲这就是朋友的一种影响。
所以在他的这个交友原则之下呢,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聚集了许多位跟他一样的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有志青年。
那这些年轻的朋友在一起又干什么呢?前面讲了“三不谈”,不谈钱,不谈感情,不谈琐事。那有的朋友就说,我在微信群里聊全部都是这些,情感问题,家庭育儿,理财养生,我除了这些,我就没有东西可谈了。这可是可以理解的,1935年毛主席在延安说过这样以一段话:“在这个年龄的青年的生活中,议论女性魅力通常占有重要的位臵。我和他的伙伴们非但没有这样做,连日常生活的普通事情也拒绝谈论,我的朋友和我只愿意谈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
“这是一批态度严肃的人,他们不屑于议论身边琐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一定要一个目的。他们没有时间谈情说爱,他们认为时局危机,求知的需要迫切,不允许他们去谈论女人或者私人问题。”
因此,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小伙伴的就是探讨一个问题,如何使个人以及全人类生活向上的问题!每每看到这里,我不禁陷入思考。当时的中国那么大,在偏南一隅,几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却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和理想,他们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却能谈论着用什么方式什么手段来改造国家与社会。这是什么力量,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胸怀伟业,心忧天下?相比之下,我们现在衣食无忧,资讯发达,却眼光囿于身边琐事,行为局限于个人利益。
我想,这值得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思考,我们不仅反思一下自己,我们的理想是什么?理想里是不是只有小我,有没有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且不说要向青年毛主席一样时时刻刻谈论国家人民,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我想当每个人有了这种责任心,有了这种大局意识,我们在工作中,在生活中,视野会更加开阔,对事物的判断,也会有更加准确和豁达。
场景二:沩痴寄庐——缅怀革命母亲
1、沩痴寄庐的解释
去过新民学会的朋友都知道,在门口是写着“新民学会成立旧址暨蔡和森故居”,因此在新民学会没有成立之前这里是蔡和森的家。1917年的夏天,蔡和森为了在长沙求学,将全家从双峰迁往长沙。在这里租下这所房子,这个地方的地名呢叫做刘家台子,后来又叫做周家台子。
今天这里很多人就说,蔡和森家里好有钱哦,这个地段又好,又是闹市中间的一篇净土,又有这么一个菜园子。那我们今天看来,的确觉得周围很繁华的地段也很昂贵,但实际上在新民学会成立的时候,尤其在蔡和森居住在这里的时候,这里是非常非常的荒凉和偏僻的,当时的一个大的院子一个月只需要两块钱,一个月这两块钱是一个什么概念,当时一个南门口四五十平米的一个房子,他租金也需要 几十块左右。
这个房子为什么这么便宜呢? 那在蔡和森居住之前,这套房子是干嘛用得呢?大家看到“沩痴寄庐”匾额。沩痴寄庐中的“沩”,是指宁乡的沩山或沩水;“痴”,是痴迷,而在封建文化里,这个“痴”实际上是指一位守孝的孝子,亲人逝世后,要守孝三年是吧,因此“沩痴”是房主的自称,表示这是一位宁乡籍的孝子。“寄”是寄居;“庐”,古代郊野平民住所,或守丧的简易房屋。这四个字的大意是:宁乡人为守祖坟盖的墓庐屋。就说明了这个房子的原来是干什么的呢?是当地农民为守护祖坟旁边临时搭建的非常简陋的一个房子。
2、蔡和森的故事
当时蔡和森为什么要租这么一个大院子,他又是什么情况呢?我跟大家介绍下蔡和森的情况。蔡和森,我党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就是当年蔡和森写给毛泽东的信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也是著名的“五卅运动“的领导人。1931年6月间,因叛徒顾顺章出卖,蔡和森被捕牺牲。”
蔡和森祖籍是湖南双峰县永丰镇,但是他是在上海出生,他父亲蔡荣峰当时是江南制造局的一个小官员。其实,蔡荣峰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那么为什么能当时还算是肥缺的一个职务呢?这就和蔡和森的母亲,也就是他的妻子葛健豪女士有关。
他祖父曾经参加过湘军,而母亲葛健豪的父亲也是湘军中的重要将领,两家因此很早就结亲。后来,蔡和森的父亲在上海江南制造局谋到一个小职员的位臵,所以,当时蔡和森出生在上海,他小时候,蔡家家境还不错。但他的父亲蔡蓉峰不思上进,在上海不仅学会抽鸦片,还讨了小老婆,母亲葛健豪看不惯,在1899年的春天,带着小和森和哥哥姐姐一起回到了娘家双峰荷叶镇,荷叶镇这个地方大家应 该熟悉,这是曾国藩的老家,蔡和森的外祖父葛葆吾,是曾国藩弟弟曾国潢的女婿,所以,曾家和葛家是姻亲关系。由于幼时在荷叶生活过,因此,蔡和森深受曾国藩读书报国的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荷叶另一位女革命家秋瑾的影响,这些都无形中引导他后来走上革命的道路。后来,蔡家迁居永丰,家境日益衰落,以至于蔡和森13岁时就不得不在堂兄开的辣酱店中当学徒。当时,家人是希望他学成之后,也开个辣酱店,做点小买卖,改善一下家庭环境,因为蔡家祖上就是靠开辣酱店发家的。但蔡和森从小立志读书,所以在三年学徒期满后,他不愿经商,在母亲的支持下进入了永丰国民小学读三年级,因已经16岁了,年龄大,他常常被周围的同学嘲笑称为“太学生”。但他不以为意,刻苦攻读,用了一个学期,就越级考入了双峰高等小学。这一点和我们的毛主席很像,大家知道,我们的毛主席17岁才上小学,之前还务过农,当过米店学徒,他到学校后,因为穿着土气,被一些富贵同学看不起,又因为当时他是在湘乡读书,是外乡人,遭受到同学的排挤,可他不以为意,刻苦学习,积极向上,一年以后,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老师贺南纲带到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所以,这就告诉我们,有志不在年高。今天,各位正值青春年少,都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而且已经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积极向上,如果我们向当年的毛泽东和蔡和森那样,刻苦学习,积极向上,我相信,大家日后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
在毕业前夕,他们家里发生了一件事,蔡和森的姐姐蔡庆熙嫁到了衡山,与丈夫生了一个女儿,在女儿还没有满2岁的时候,丈夫得了白喉死掉了,在现代丈夫病死了,不会怎么样,但是当时是在封建旧时代,又是民风比较保守的农村,所以当地人就觉得她克夫,不吉利。于是蔡庆熙在婆家是备受虐待和折磨,这时他们的母亲葛健豪挺 身而出,把她们母女接回永丰镇来住,与婆家彻底脱离关系,而在当时,这种事情还是备受争议的。后来,为了一家人能相互照顾,也为了继续在长沙求学,蔡和森就把母亲他们一起接到了长沙。而蔡和森从一师范毕业以后,并没马上去找工作,而是继续研究救国救民的真理,所以当时一家人少了一个赚钱的劳动力,生活又比较拮据,那怎么办呢?于是就租下了这块地,自己耕作,解决了一家人的生计问题。
而当时毛泽东他在一师范读书的时候,经常喜欢去湘江游泳是吧,游过来到城西上岸正好就到了这里,于是他们几个小伙伴就经常在老人家这里蹭饭吃。但是这个母亲非常慷慨,他对于蔡和森的朋友们从来都是视如己出,一视同仁,没有区别。他们经常在这里讨论时政,白天在这里吃饭,晚上就留宿。这个毛泽东他们后来不好意思,所以在谈完正事后,也在这个菜地帮忙。所以毛泽东跟葛健豪女士的感情特别深厚,也是亲切地称她为革命妈妈。毛泽东跟他自己的母亲感情也很好是吧,但是他的母亲身体不好,1918年他的母亲到长沙来,也是把妈妈安排住在这里,葛健豪女士也是精心的照顾毛泽东的母亲,我们今天到韶山去了,看到一张照片,这个文七妹和毛泽东的弟弟在长沙的一张照片,也就是在新民学会拍的。
我们来到新民学会,出了追忆那段历史,我们也要缅怀一位最伟大的母亲,就是葛健豪女士,其实他原名不叫葛健豪,他叫葛兰英,是她自己改的名字,他说“健就是要做改造社会的健将,豪就是要做打到封建的豪强。”可以说葛健豪女士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葛健豪出生名门,是湖南双峰县荷叶乡一户封建官僚家庭,在葛健豪出生时,当地有三大望族:清代名臣曾国藩曾氏家族、“鉴湖女侠”秋瑾的婆家王氏家族,和葛健豪娘家葛氏家族。三家彼此联姻,构成了封建统治阶级在荷叶的最上层。而蔡和森的外公和爷爷曾经在 曾国藩手下任职,因此葛健豪16岁奉父母之命嫁到永丰蔡家,可以说是两家是门当户对,强强联姻。先后生育了蔡庆熙、蔡麓仙、蔡和森、蔡畅几个儿女。
其实葛健豪嫁过去后完全可以过一种安逸舒适的少奶奶生活,但是他没有,她始终关注民生,关注底层的百姓生活。而蔡和森的父亲身上依旧摆脱不了纨绔子弟的气息,结婚以后一些陋习例如吸鸦片、赌博、嫖妓让思想豁达、痛恨封建陋习的葛健豪女士非常看不惯;自然两人之间缺少共同语言,感情很不融洽,在婆家备受折磨。加上她的大女儿庆熙也像她一样,嫁到婆家后受尽虐待。种种不幸,让葛健豪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思想,她痛恨那些恶习陋俗,渴望男女平等和女子独立。因此,她从来不用旧观念约束儿女。她曾顶住周围人的冷言冷语,硬是不给小女儿蔡畅缠足。二三十年后,当蔡畅靠自己矫健的双脚为党的事业四处奔波,想起母亲为保住这双天足所作的斗争,心中总会涌起无限的感激之情。
年近五十进校读书
前面说到了,葛健豪嫁到蔡家后,观点思想上与封建的蔡家十分有冲突,但是两人还没有到决裂的时刻,真正让葛老毅然离开这个封建大家庭,是出于对自己女儿蔡畅的保护。
1914年,葛健豪的丈夫为了财主500银元,要把年仅13岁的小女蔡畅嫁给一个智力不健全的地主儿子当童养媳。葛健豪极力反对,蔡和森在长沙知道这件事后也极力反对,3个人一致认为只有用“逃婚”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来砸断这根封建“包办婚姻”的锁链,由蔡和森把妹妹蔡畅从永丰接到长沙读书。葛老毅然与封建家庭决裂,只身带着儿女离家出走,决心靠自己的力量把子女养大成人。我们想,如果当时葛老没有极力反对这段婚姻,我们党的历史上就少了 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女战士,一位共产党的创建人,而多了一位被封建婚姻戕害的农村妇女。
我刚才也介绍了葛健豪与秋瑾女士有亲缘关系,十分崇拜这位远房亲戚秋瑾,认为秋瑾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巾帼奇人,是“智仁勇兼备的女子”。葛健豪深受秋瑾新思想的影响。她经常给儿女们讲秋瑾的故事。儿女们也正是从她的嘴里第一次知道了“革命”这个词。辛亥革命爆发后,蔡和森把辫子剪了,他回家告诉母亲,说孙中山领导的南京政府号召老百姓剪辫子。葛健豪认为很有道理,随后也把自己的“巴巴头”剪掉了。母子俩的行动给闭塞的永丰镇带来很大影响,不久,剪辫子就在当地蔚然成风。
葛老在和秋瑾的交流中还意识到一么问题呢?就是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不仅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且还可以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所以他才会极力的支持他的儿女们求学,而且他也渴望自己成为一位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当时,湘乡县立第一女校公告招生,年近50的葛健豪听到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卖掉了出嫁时娘家陪嫁的首饰,凑足学费后带着蔡和森、蔡畅和蔡庆熙和孙女,祖孙三代一同进入湘乡县城去求学。
当她来到第一女校报名时,校方以她年纪大了为由不让报名。这让她十分气愤,她让儿子帮忙写了一张诉状,自己呈送到县衙。当时还算开明的县知事仔细看了诉状,觉得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子,便在诉状上批了“奇志可嘉”四个字,责令学校破格录取。葛健豪免试进了湘乡县第一女校,与儿子蔡和森同读高小班,小女儿蔡畅就读初小班,大女儿蔡庆熙就读缝纫班。虽然年纪大,又是个小脚女人,但是葛健豪和儿女们一样勤奋好学,每天就寝钟声响过以后还要读一阵书才睡觉。但她每门课程都坚持参加学习。即使上体操课,她也坚持和 十几岁的女学生一道上课练习,从不缺课。
儿子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后,葛健豪又带着蔡畅、蔡庆熙及外孙女刘昂从湘乡来到长沙。葛健豪入女子教员养习所学文化,蔡畅考入周南女校读书,蔡庆熙入长沙自治女校学缝纫和刺绣,刘昂入了周南女校幼稚园。蔡家祖孙三代五人一起进省城读书,一时间在长沙城内传为佳话。
迈着小脚赴法勤工俭学
在“五四运动”推动下,国内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的高潮。葛健豪全力支持蔡畅、向警予等人发起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并以身作则,积极报名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当得知一些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出国旅费有困难时,葛健豪便利用与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是亲戚跟同乡的关系,请他帮忙,从裕丰纱厂借来600块银洋,分发给这些青年,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1919年12 月25 日, 葛健豪与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30多名学生, 从上海启程赴法留学。
而当时赴法是什么情况呢?不像我们现在有飞机,就是要在我们长沙转到上海,然后在上海乘船35天才能到达,而当时为了节约路费大家买的都是四等舱的票,什么叫做四等舱,就是这个仓位沉浸在水底终日不见阳光的,所以很多的这些青年的经过这大半个月的颠簸以后,到了法国就一病不起了。
所以有些年轻人在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就不想去了,看着这个太风险太高了是吧。看到这种情况,这个葛健豪当时怎么说啊,她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活得有意义,我们现在去留学,将来回国就可以干一番救国救民的大事。”这些年轻人一位54岁的老太太这么勇敢坚定,自己怎么能退缩,于是就没有人发表意见,勇敢地走上了赴法的道路。经过大半个月的海上航行,葛健豪迈着她的小脚踏上了法国的土地。她与同去的6 名女生进入蒙达尼女子公学学习。我们知道在异国他乡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沟通。葛老当时已经55岁了,她这么大的年纪,记忆力差,又没有任何外语基础。当时一些年轻人都表示学习语言很男,但是她却毫不畏惧,她专门去拜访过同来的徐特立,从他那里学到了“一天学一字”的求学精神。像小学生一样, 从一个个单词学起。但她凭着顽强的毅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葛健豪终于可以用法文与人对话和阅读法文报刊了。
除了语言的问题,还有经费的问题,到了那边生活费要怎么解决呢?葛健豪想了一些办法,她会刺绣,就拿绣品去买给法国人,那精美的刺绣品,深受法国妇女喜爱,一件刺绣可卖几十至上百法郎。换来的钱,除了供自己和儿女们开支,剩余的就用来资助那些国内来的贫困留学生。葛健豪还时常做一些可口的饭菜给那些生活拮据的留学生吃,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在法国留学的日子里,葛健豪积极支持儿子蔡和森与向警予、女儿蔡畅与李富春相互增进了解,自由恋爱结婚。她认为这是“向封建婚姻制度宣战”。1922 年,蔡和森与向警予先期回国工作。同年秋天,党派蔡畅、李富春夫妇前往苏联学习,葛健豪便带着外孙女李特特结束了4年的旅法生活,辗转回到了中国。
晚年仍秘密从事革命工作
葛健豪归国后,先在长沙安家,大革命失败后,60 多岁高龄的葛健豪跟儿女们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可她的愿望却被蔡和森、蔡畅劝阻了。他们对她说:现在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党组织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很难开展活动。你年纪这么大了,又是小脚,入党反而会给党组织增添麻烦,留在党外同样可以为党工作。尽管葛健豪没 有实现入党的愿望,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履行一位革命母亲的责任。她一面含辛茹苦地抚养革命后代,一面积极投身到党交给她的各项秘密工作之中,先后辗转于武汉、上海,掩护儿女、儿媳和女婿干革命。
至1928年她的二儿蔡麓仙与三儿媳向警予先后为革命牺牲后,当时国内城市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于是老人家回到了湖南老家永丰,她在永丰的老家一点财产也没有,只靠在乡下租种几亩田地生活,而老人家心里始终关注着革命。
我们知道1931年,蔡和森在广州壮烈牺牲,家中的人怕她伤心,一直瞒着未让她知道。一直到1943年,在老人家临终前还依然不知道他非常优秀的儿子已经于12年前离开了人世。老人家一生有几个孩子是吧,但是呢她生命的最后一刻陪在他身边只有大女儿蔡庆熙。到这个时候他非常惦念着自己的儿女,但是她也依旧关心革命,并要长女写信告诉他们:“母亲已看不到他们的事业的成功了。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远在陕北的毛泽东闻讯后心情极为沉重,他挥毫写下挽联悼念: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短短十二个字,充分表达了对这位革命老人的赞颂之情。
葛健豪一生创下了很多的传奇,他培养了四位中共中央委员,这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绝无仅有。所以他虽然不是中国共产党员,却立传于《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六卷。所以我们追忆这一段历史,一定要缅怀这位伟大的母亲,我想,我们现在有这样安宁幸福的生活,就是有无数像葛老一样伟大的母亲在背后默默支持,默默奉献。
场景三:革新学术、砥砺品行——从严要求的启示
刚才讲了新民学会的现实启示和我们伟大的革命母亲葛健豪女士的感人事迹,我们再回到新民学会,想问大家新民学会的性质到底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团体?学术团体?还是革命团体?“建党先 声”的先进组织。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来追忆这段历史。
我们知道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但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国内各派军阀互相争夺,内战持续不断,全国人民仍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因此,一些小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不满中国社会的黑暗,继续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另一些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则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范围波及广、思想解放程度高的解放运动(百家争鸣 78年改革开放)。
但是,在当时的湖南,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并不是那么顺利,特别是我们城西,由于浓厚的保守意识,严重阻碍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反之,一批以卫道者自居的保守乡绅反而在长沙成立经学会,传播朱程理学,以封建的旧文化来对抗新文化思潮;除此之外,另一些传统的知识分子,以弘扬国学为由,创办船山学社,尽管他们的目的也是救治社会,但是他们竭力主张复兴旧道德的方式,在客观上和卫道者们一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保守主义思潮。
因此,当1915年之后,新文化运动波及全国时,长沙城西依然相对平静,民主与科学的呼声并没有在群众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而打破这一局面的,与一位开明的学者分不开,那就是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先生,就是在他的直接影响下,在1917年冬天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他们就开始商量要来创建一个社团,我们讲了新民学会是20世纪国内最重要的团体,而实际上在当时类似于这样的社团组织呢,在全国大概是有400来个。
不过新民学会确实影响最广、时间最长的。是它首先打破了湖南 思想界相对沉寂的局面,进而成为了长沙和湖南的新文化运动中心。
于是,今后几个月的酝酿以后,1918年4月14号新民学会成立大会就在眼前的这个房子堂屋里召开了。当时参会的人员就是毛泽东的这些朋友们,大部分都是杨昌济老师的学生,毛泽东、萧子升、何叔衡、萧
三、罗章龙、张昆弟、叶兆真等13位热血青年一起来到蔡和森家中,正式举行了新民学会成立会。
会上首先讨论通过了毛泽东和邹鼎承他们事先起草好的会章,然后讨论了这个协会的名称叫做新民学会,这个姓名呢最早是由蔡和森和萧子升提出来的,取自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新民...日日新,又日新”,“新民”就是指使民众觉悟更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的习总书记在谈创新的时候也引用了这句话,意思说精神上的弃旧图新。而且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
在学会性质和发展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毛泽东和蔡和森做长远打算,认为学会要向政党方向发展,而萧子升的意见比较保守,认为现在不能做到的事,就不要写到会章中,现在是学术组织,限于学术研究,修养道德。两者的分歧其实是革命派与温和派在思想上的分歧,一直存在,后来又体现在蒙达尼会议上。
最后通过讨论,学会确定了宗旨:“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选举了协会的领导机构干事会,大家推举毛泽东任总干事。毛泽东婉言谢绝,提议萧子升任总干事,自己愿意多做实事。不久,萧子升赴法勤工俭学,因此新民学会自始至终的实际负责人是毛泽东和蔡和森。新民学会早期虽是一个学术组织,但对会员却有着严格的规定。发展会员新标准:品格好,志向好,学问好,确有向上要求的年轻人才能入会。会员遵守纪律: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狎妓。这些规定就保证了这样一个组织的先进性。而这些条文里尚朴素、主城市、禁浮华,戒骄傲等精神,在我们党的历史中从严治军从严治党的纪律中都看到其影响。例如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共产党员的五项条件 “
1、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
2、忠实;
3、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
4、没有发洋财的观念;5不吃鸦片,不赌博。”;毛主席在延安时期总结当第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再到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的提出,这些也可以从新民学会的影子。
这是因为本身新民学会这个会务工作就是毛主席在主持,那么他后期的一些思想可以说就是新民学会时期思想一个顺理成章的发展。
场景四:旗臶就是方向——由学术团体转变为革命团体的启示 新民学会成立后,坚持实施“向外发展”与“国内研究”并重的方略,向外,是由蔡和森带头,先后有萧子升、李维汉、向警予等20余人赴法、赴日和赴难养勤工俭学。国内,则有毛泽东为首,在中国这个底盘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可以说这两只劲旅并驾齐驱,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最后殊途同归,集合于共产党的旗臶下。
1、赴法勤工俭学
说到留法勤工俭学,我们便要将目光从长沙抛向河北省保定市,1918年正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的杨昌济给学生蔡和森寄来了一封书信,告知华法教育会在北京保定等处设有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就是这封信将千里之外的新民学会会员的视野从南方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国外。这影响深远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也因此留下了湖南进步青年的足迹。
蔡和森首先到了北京,见到了杨昌济,联系了勤工俭学,这个时候呢,蔡和森觉得自己个人往外边跑,力量还较单薄,他还是想把毛泽东请出来,因为它是最好的朋友。他给毛泽东写信之后,1918年 8月,毛泽东带领25名新民学会会员和进步青年抵达北京,并安排他们进入留法预科班学习法语。
为了协助会员筹办赴法的旅费,毛泽东和蔡和森萧子升罗章龙等人在景山东门附近的三眼井租了一间平房,睡觉是8个人挤在一个炕上。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每当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
把赴法勤工俭学会友,安顿好后,在杨昌济教授的推荐下,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某到一份差事,每月八块钱。在这里他和蔡和森见到了李大钊,并阅读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毛泽东那强烈的求知欲给李大钊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那时他们都不可能想到,最终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正是毛泽东。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最重要的一次活动,是他为我们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和科教人才。当时赴法的成员中,有19人是新民学会成员,其中12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后来都成为了共产党员。作为湖南青年赴法的组织者,毛泽东自己却没有迈出国门,这其中当然有照顾重病母亲的缘故,但更重要的是新民学会成立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让他意识到一场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国内还有许多迫切的事情要做,新民学会应当要做长期的准备。
驱张运动
因此留在国内毛泽东领导的新民学会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这成为五四时期湖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领导核心。在这一年的夏天,他们在长沙组建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毛泽东为学生联合会奔走忙碌,创办了著名的湘江评论并担任主编。第一期湘江评论订了两千份,一天之内就销售一空。湘江评论锋芒系列充 分表达了自己的主旨,其中毛泽东的一篇名为《民众的大联合》的文章就在湘江评论上连载了三期。湘江评论它的基本思想是:主张民众的大联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当时,皖系军阀湖南省长张敬尧在统治湖南的过程汇总,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湖南人民愤恨以及一致认为“张毒不除,湖南无望”。1919年8月,张敬尧封闭湘江评论,解散湖南学生联合会。军阀的压迫激发了湖南人民的斗争精神。1919年12月,湖南学生举行第二次销毁日货大游行,遭到湖南省长军阀张敬尧的弟弟张靖康的镇压,这一事件直接成为了湖南群众反抗军阀张敬尧的导火索。
12月4日,新民学会决定发动驱张,并组织长沙学生教员万余人举行总罢课,并派代表团分赴北京上海衡阳等地扩大驱张宣传,同时利用驻扎在衡阳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和湘军与张敬尧之间的矛盾对其施加压力。1920年6月,张敬尧退出湖南驱张运动获得全面胜利。
湖南自治运动
当驱张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毛泽东在北京读到了许多有关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其中有罗章龙翻译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油印本。在上海,他和陈独秀也研讨了驱张成功后如何改造湖南的问题,但这个时候他的思想还处于呼声革命的阶段,特别是湘系军阀谭延闿提出“湘人治湘”的口号后,他认为这是改造湖南社会的绝佳时机,因此提出了湖南人民自治的口号,希望通过人民制宪,让人民掌握政权。然而,当人民群众行动起来要求实现民治的时候,湖南军阀最终撕破了自制的伪装,露出了独裁和军阀割据的真面目。湖南人民自治运动宣告失败。
湖南人民自治运动失败以后,毛泽东认真的总结了驱张运动和自治运动的经验教训。他在11月25日一个晚上就分别给新民学会会员 向警予、罗章龙、张国奇等人总结湖南人民自治运动失败的教训,着重谈到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提出一定要有一个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而这时的毛泽东经过不断剖析,扬弃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潮已经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他后来回忆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了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特别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收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我们说主义像一面旗臶,旗臶树立起来了,才有所指望,才有所趋赴。旗臶就是方向。在这个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中间,第一个宣称马克思主义的并不是新民学会的会员,也并不是毛泽东,但是对于体制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新民学会的领导人也就是我们的毛主席,他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就超越了当时所有的领导人。
在这之后,新民学会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一次是1920年7月,蔡和森组织在法国的新民学会会员召开蒙达尼会议,对毛泽东提出的学会目的在于改造中国与世界进行讨论。另外一次就是1921年初在中国的新民学会成员在毛泽东的组织下召开的新年会议,继续蒙达尼会议的讨论,参加会议的新民学会会员大都主张相信布尔什维克主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任何一种信仰的确定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像毛主席没有一开始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尽管当时大多是的会员都同意布尔什维克主义,但是也有反对的声音。例如与萧子升的分歧从新民学会成立之初一直延续到蒙达尼会议上,在那次会议中经过讨论,大家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但是在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法与道路上出现了严重的分 歧,蔡和森与萧子升的意见截然不同。在张昆弟的建议下,蒙达尼会议决定把这个问题反馈国内,由国内的会员继续讨论。
这个时候的蔡和森凭着一本法华字典,通过猛看猛印马克思主义著作,已经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主张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他在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分别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详细阐明了自己的见解,便第一次明确要在中国成立共产党。
可以说远在法国的蔡和森与留在中国的毛泽东,两人不谋而合,几乎同时确立了并且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在收到蔡和森8月和9月两封关于建党设想的信件后,也先后对于蔡和森的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并提出了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历史证明呢毛泽东蔡和森的建党思想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
那么从这个学会的这三年的历史来看,它从一个学术团体到革命团体,在发展成它的先进分子又组成长沙的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有这么一个发展脉络。应该说,学会和包括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贡献是独特的。
而我想新民学会的给我们的现实意义远不止于此,从里面孕育和成长的人格精神和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值得我们每一位特别是年轻人学习。今天我们开展讲政治将信念,做政治合格的党员的专题学习,我想也能从新民学会这段历史中收到一点启发,怎样才算是政治合格呢,首先是做到对党的绝对忠诚,我们每位党员在入党那天都在党旗下郑重地宣誓过,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是不是必须向蔡毛学习,一旦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信仰就不再动摇,是不是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政治信仰不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呢?
最后我一封书信结束本堂课,是来自新民学会建立早起,毛泽东 和他好朋友的来信。
“今日为仕者,不可观望,不可诡随 应自然磊落,应皎如明月,不可为富贵淫,不可为威武屈,苟图国利民福,虽死无愧于天地鬼神!”
第二篇:新民学会现实启示
新民学会现场教学讲稿
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到新民学会,新民学会是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毕业前期和他的好朋友萧子升,蔡和森一起商议发起成立了一个社团组织,可以说,这里是追随青年毛泽东的成长之路的必经之站。我们知道毛泽东他虽然身在韶山,但实际上他长在长沙,学在长沙。他1910年来到长沙,到1923年赴上海任职,在长沙的时间是将近14年。所以在这14年的期间里,在长沙的各个角落实际上都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来新民学会,为什么新民学会如此之重要?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曾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到:“新民学会对中国的事情和命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们现在学术界对于新民学会的界定实际上是有几句话: • 第一,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革命团体。• 第二,新民学会是我们湖南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领导核心。• 第三,新民学会是湖南进步青年快速成长的一个摇篮。• 第四,新民学会是湖南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平台。
而对于毛泽东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正是因为他所发起成立的这个新民学会,帮助他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实现了思想的一个转变。他本来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他其实是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等思想的一个大杂烩。就是通过新民学会的这几年的历练,他到1920年的冬天,他就成立了长沙的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从而就为他日后成为伟人打下了扎实的政治思想基础。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追寻青年毛泽东的成长之路上必须要来新民学会。
而新民学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远远不止这些,我想通过追忆这段历史,缅怀这段历史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对于我们特别是年轻人而言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愿嘤鸣以求友—青年毛泽东治学修身的启示
我们知道青年毛泽东他本来在一师范读书,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在毕业之前一个多月还要想起要成立这样一个社团组织呢? 那这里呢,就要从毛泽东一直以来的一个理念是有很有关系的。这要提到1915年9月一张征友启事。它粘贴在长沙城各个中学门口,启事引用诗经小雅伐木中的一句:“愿嘤鸣以求友,愿结交对学问时政感兴趣,能刻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其落款署名28画生。
这张奇异的启示,引起了后来成为新民学会早期会员的青年学生罗章龙等的兴趣,他看了以后,为这个内容所感动,很真挚,就回到学校写一封回信给28画生,他己署名为“纵宇一郎”,三天以后就收到回信了,那个回信的内容就大致说这个:“空谷足音,跫然色喜,表示很高兴”。于是两人约定在第二个礼拜天到定王台图书馆见面,见面以后才知道他叫毛泽东,因为这个毛泽东的繁体字是28画
这个重要的征友启事就是这些爱国青年共同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开始。从1915年至1918年的三年间,毛泽东的周围逐渐引起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青年,这些青年形成了后来的新民学会的核心力量。在这些人中,蔡和森是毛泽东最亲密和最重要的朋友,他们同是杨昌济的学生,因此来往密切,思想交流频繁,友谊之深,如同手足。
这里有点值得注意,尽管毛主席当时求友心切,感召了一大批跟他一样追求进步的年轻人。但是,他对于交朋友他是有标准的,不是随便什么朋友他都愿意来结交的。他在一师范的时候,就严格要求自己提出了一个“三不谈”来约束规范自己,那就是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不谈家庭琐事儿。他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他也有一个明确的一个要求,他的朋友第一个肯定也要遵守这三不谈,还有一个是什么,就是也要和他一样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要坚强刚毅,要敢于追求真理,勇于追求真理,随时准备为国家为理想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他交友的一个原则,所以我们今天是不是也讲大家要慎交友。最近我看到网上有一个段子就是你跟什么样的朋友在一起就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也会决定你的人生。你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会越来越睿智;你跟大方的人在一起你也会越来越慷慨;你跟富有的人在一起你会越来越有钱;你和勤劳的人在一起你会越来越上进;我们的话来讲这就是朋友的一种影响。
所以在他的这个交友原则之下呢,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聚集了许多位跟他一样的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有志青年。
那这些年轻的朋友在一起又干什么呢?前面讲了“三不谈”,不谈钱,不谈感情,不谈琐事。那有的朋友就说,我的朋友圈里全部都是这些,当红的微信公众号也都是两性问题,情感问题,娱乐八卦,我除了这些,我就没有东西可谈了。而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小伙伴的就是探讨一个问题,如何使个人以及全人类生活向上的问题!
每每看到这里,我不禁陷入思考。当时的中国那么大,在偏南一隅,几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却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和理想,他们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却能谈论着用什么方式什么手段来改造国家与社会。这是什么力量,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胸怀伟业,心忧天下?相比之下,我们现在衣食无忧,资讯发达,却眼光囿于身边琐事,行为局限于个人利益。
我想,这值得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思考,我们不仅反思一下自己,我们的理想是什么?理想里是不是只有小我,有没有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且不说要向青年毛主席一样时时刻刻谈论国家人民,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我想当每个人有了这种责任心,在工作中,在生活中,视野会更加开阔,在事物的判断中,也会有更加准确和宏大的抉择。场景二:沩痴寄庐——缅怀革命母亲
1、沩痴寄庐的解释
去过新民学会的朋友都知道,在门口是写着“新民学会成立旧址暨蔡和森故居”,因此在新民学会没有成立之前这里是蔡和森的家。1917年的夏天,蔡和森为了在长沙求学,将全家从双峰迁往长沙。在这里租下这所房子,这个地方的地名呢叫做刘家台子,后来又叫做周家台子。
那在蔡和森居住之前,这套房子是干嘛用得呢?大家看到“沩痴寄庐”匾额。沩痴寄庐中的“沩”,是指宁乡的沩山或沩水;“痴”,是痴迷,而在封建文化里,这个“痴”实际上是指一位守孝的孝子,亲人逝世后,要守孝三年是吧,因此“沩痴”是房主的自称,表示这是一位宁乡籍的孝子。“寄”是寄居;“庐”,古代郊野平民住所,或守丧的简易房屋。这四个字的大意是:宁乡人为守祖坟盖的墓庐屋。就说明了这个房子的原来是干什么的呢?是当地农民为守护祖坟旁边临时搭建的非常简陋的一个房子。
今天这里很多人就说,蔡和森家里好有钱哦,这个地段又好,又是闹市中间的一篇净土,又有这么一个菜园子。那我们今天看来,的确觉得周围很繁华的地段也很昂贵,但实际上在新民学会成立的时候,尤其在蔡和森居住在这里的时候,这里是非常非常的荒凉和偏僻的,当时的一个大的院子一个月只需要两块钱,一个月这两块钱是一个什么概念,当时一个南门口四五十平米的一个房子,他租金也需要40块钱左右。
2、葛健豪的故事
当时蔡和森又是什么情况呢?蔡和森是湖南双峰县永丰镇人,他比毛泽东早一年进入一师范,他是1913年入学,1917年从一师范毕业。在毕业前夕,他们家里发生了一件事,蔡和森的姐姐蔡庆熙嫁到了衡山,与丈夫生了一个女儿,在女儿还没有满2岁的时候,丈夫得了白喉死掉了,当地人就觉得她克夫,于是蔡 庆熙在婆家是备受虐待和折磨,这时他们的母亲葛健豪挺身而出,把她们母女接回永丰镇来住,与婆家彻底脱离关系,而在当时,这种事情还是备受争议的。后来,为了一家人能相互照顾,也为了继续在长沙求学,蔡和森就把母亲他们一起接到了长沙。而蔡和森从一师范毕业以后,并没马上去找工作,而是继续研究救国救民的真理,所以当时一家人少了一个赚钱的劳动力,生活又比较拮据,那怎么办呢?于是就租下了这块地,自己耕作,解决了一家人的生计问题。
而当时毛泽东他他在一师范读书的时候,经常喜欢去湘江游泳是吧,游过来到城西正好就到了这里,于是他们几个小伙伴就经常在老人家这里蹭饭吃。但是这个母亲非常慷慨,他对于蔡和森的朋友们从来都是视如己出,一视同仁,没有区别。他们经常在这里讨论时政,白天在这里吃饭,谢谢大家有饭吃,晚上就留宿。这个毛泽东他们后来不好意思,所以在谈完正事后,也在这个菜地帮忙。所以毛泽东跟葛健豪女士的感情特别深厚,也是亲切地称她为革命妈妈。在1918年的时候,毛泽东跟他自己的母亲感情也很好是吧,但是他的母亲身体不好,1918年他的母亲到长沙来,也是把妈妈安排住在这里,葛健豪女士也是精心的照顾毛泽东的母亲,我们今天到韶山去了,看到一张照片,这个文七妹和毛泽东的弟弟在长沙的一张照片,也就是在新民学会拍的。
我们来到新民学会,出了追忆那段历史,我们也要缅怀一位最伟大的母亲,就是葛健豪女士,其实他原名不叫葛健豪,他叫葛兰英,是她自己改的名字,他说“健就是要做改造社会的健将,豪就是要做打到封建的豪强。”可以说葛健豪女士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葛健豪出生名门,是湖南双峰县荷叶乡一户封建官僚家庭,在葛健豪出生时,当地有三大望族:清代名臣曾国藩曾氏家族、“鉴湖女侠”秋瑾的婆家王氏家族,和葛健豪娘家葛氏家族。三家彼此联姻,构成了封建统治阶级在荷叶的最上层。而蔡和森的外公和爷爷曾经在曾国藩手下任职,因此葛健豪16岁奉父母之命嫁 到永丰蔡家,可以说是两家是门当户对,强强联姻。先后生育了蔡庆熙、蔡麓仙、蔡和森、蔡畅几个儿女。
其实葛健豪嫁过去后完全可以过一种安逸舒适的少奶奶生活,但是他没有。这是因为蔡和森的父亲身上依旧摆脱不了纨绔子弟的气息,结婚以后一些陋习例如吸鸦片、赌博、嫖妓让葛健豪女士非常看不惯;葛健豪女士从小就在家塾跟着哥哥伴读,她性格坚毅,思想豁达,而且痛恨封建陋习,这与不务正业的丈夫截然相反,自然两人之间缺少共同语言,感情很不融洽,在婆家备受折磨。加上她的大女儿庆熙也像她一样,嫁到婆家后受尽虐待。种种不幸,让葛健豪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思想,她痛恨那些恶习陋俗,渴望男女平等和女子独立。因此,她从来不用旧观念约束儿女。她曾顶住周围人的冷言冷语,硬是不给小女儿蔡畅缠足。二三十年后,当蔡畅靠自己矫健的双脚为党的事业四处奔波,想起母亲为保住这双天足所作的斗争,心中总会涌起无限的感激之情。
年近五十进校读书
前面说到了,葛健豪嫁到蔡家后,观点思想上与封建的蔡家十分有冲突,但是两人还没有到决裂的时刻,真正让葛老毅然离开这个封建大家庭,是出于对自己女儿蔡畅的保护。
1914年,葛健豪的丈夫为了财主500银元,要把年仅13岁的小女蔡畅嫁给一个智力不健全的地主儿子当童养媳。葛健豪极力反对,蔡和森在长沙知道这件事后也极力反对,3个人一致认为只有用“逃婚”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来砸断这根封建“包办婚姻”的锁链,由蔡和森把妹妹蔡畅从永丰接到长沙读书。葛老毅然与封建家庭决裂,只身带着儿女离家出走,决心靠自己的力量把子女养大成人。我们想,如果当时葛老没有极力反对这段婚姻,我们党的历史上就少了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女战士,一位共产党的创建人,而多了一位被封建婚姻戕害的农村妇女。我刚才也介绍了提到他出身名门,出身望族,他始终是关注民生,关注底层这个百姓的生活。葛建豪十分崇拜远房亲戚秋瑾,认为秋瑾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巾帼奇人,是“智仁勇兼备的女子”。葛健豪深受秋瑾新思想的影响。她经常给儿女们讲秋瑾的故事。儿女们也正是从她的嘴里第一次知道了“革命”这个词。辛亥革命爆发后,蔡和森把辫子剪了,他回家告诉母亲,说孙中山领导的南京政府号召老百姓剪辫子。葛健豪认为很有道理,随后也把自己的“巴巴头”剪掉了。母子俩的行动给闭塞的永丰镇带来很大影响,不久,剪辫子就在当地蔚然成风。
葛老在和秋瑾的交流中还意识到一么问题呢?就是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种知识改变命运不仅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且还可以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所以他才会极力的支持他的儿女们求学,而且他也渴望自己成为一位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当时,湘乡县立第一女校公告招生,年近50的葛健豪听到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卖掉了出嫁时娘家陪嫁的首饰,凑足学费后带着蔡和森、蔡畅和蔡庆熙和孙女,祖孙三代一同进入湘乡县城去求学。
当她来到第一女校报名时,校方以她年纪大了为由不让报名。这让她十分气愤,她让儿子帮忙写了一张诉状,自己呈送到县衙。当时还算开明的县知事仔细看了诉状,觉得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子,便在诉状上批了“奇志可嘉”四个字,责令学校破格录取。葛健豪免试进了湘乡县第一女校,与儿子蔡和森同读高小班,小女儿蔡畅就读初小班,大女儿蔡庆熙就读缝纫班。入学后,葛健豪和儿女们一样勤奋好学,每天就寝钟声响过以后还要读一阵书才睡觉。虽然年纪大,又是个小脚女人,但她每门课程都坚持参加学习。即使上体操课,她也坚持和十几岁的女学生一道上课练习,从不缺课。
儿子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后,葛健豪又带着蔡畅、蔡庆熙及外孙女刘昂从湘乡来到长沙。葛健豪入女子教员养习所学文化,蔡畅考入周南女校读书,蔡庆熙入长沙自治女校学缝纫和刺绣,刘昂入了周南女校幼稚园。蔡家祖 孙三代五人一起进省城读书,一时间在长沙城内传为佳话。
迈着小脚赴法勤工俭学
在“五四运动”推动下,国内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的高潮。葛健豪全力支持蔡畅、向警予等人发起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并以身作则,积极报名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当得知一些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出国旅费有困难时,葛健豪便利用与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是亲戚跟同乡的关系,请他帮忙,从裕丰纱厂借来600块银洋,分发给这些青年,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1919年12 月25 日, 葛健豪与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30多名学生, 从上海启程赴法留学。
而当时赴法是什么情况呢?不想我们现在有飞机,就是要在我们长沙转到上海,然后在上海乘船35天才能到达,而当时为了节约路费大家买的都是四等舱的票,什么叫做四等舱,就是这个仓位沉浸在水底终日不见阳光的,所以很多的这些青年的经过这大半个月的颠簸以后,到了法国就一病不起了。
所以有些年轻人在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就不想去了,看着这个太风险太高了是吧。看到这种情况,这个葛健豪当时怎么说啊;行前,她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活得有意义,我们现在去留学,将来回国就可以干一番救国救民的大事。”你说,一位54岁的老太太一句外语也不会说,自己怎么能退缩,年轻人勇敢地走上了赴法的道路,不发表意见。
经过大半个月的海上航行,1920 年1 月30 日,55 岁的葛健豪迈着她的小脚踏上了法国的土地。她与同去的6 名女生进入蒙达尼女子公学学习。在学校,她像小学生一样, 从一个个单词学起。虽然年纪大,记忆力差,又没有任何外语基础,但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她还专门去拜访过同来的徐特立,从他那里学到了“一天学一字”的求学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葛健豪终于可以用法文与人对话和阅读法文报刊了。在法国留学的日子里,葛健豪积极支持儿子蔡和森与向警予、女儿蔡畅与李富春相互增进了解,自由恋爱结婚。她认为这是“向封建婚姻制度宣战”。出了语言的问题,还有经费的问题,到了那边生活费要怎么解决呢?葛健豪白天学习,晚上回家后就开始刺绣,常常绣到深夜。她的刺绣技艺精湛,深受法国妇女喜爱,一件刺绣可卖几十至上百法郎。换来的钱,除了供自己和儿女们开支,剩余的就用来资助那些国内来的贫困留学生。葛健豪还时常做一些可口的饭菜给那些生活拮据的留学生吃,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1922 年,蔡和森与向警予先期回国工作。同年秋天,党派蔡畅、李富春夫妇前往苏联学习,葛健豪便带着外孙女李特特辗转回到了中国。
晚年仍秘密从事革命工作
葛健豪归国后,先在长沙安家,大革命失败后,60 多岁高龄的葛健豪跟儿女们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可她的愿望却被蔡和森、蔡畅劝阻了。他们对她说:现在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党组织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很难开展活动。你年纪这么大了,又是小脚,入党反而会给党组织增添麻烦,留在党外同样可以为党工作。尽管葛健豪没有实现入党的愿望,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履行一位革命母亲的责任。她一面含辛茹苦地抚养革命后代,一面积极投身到党交给她的各项秘密工作之中,先后辗转于武汉、上海,掩护儿女、儿媳和女婿干革命。
至1928年她的二儿蔡麓仙与三儿媳向警予先后为革命牺牲后,经蔡和森与蔡畅商定,才把老母亲安排回到了老家湖南永丰,时,她在永丰的老家一点财产也没有,只靠在乡下租种几亩田地生活,而老人家心里始终关注着革命。
我们知道1931年,蔡和森在广州壮烈牺牲,家中的人怕她伤心,一直瞒着未让她知道。一直到1943年,在老人家临终前还依然不知道他非常优秀的儿子已经于12年前离开了人世。老人家一生生了几个孩子是吧,但是呢她生命的最后一刻陪在他身边只有大女儿蔡庆熙。到这个时候他非常惦念着自己的儿女,但 是她也依旧关心革命,她问长女蔡庆熙:“和森、蔡畅有信回没有?”并要长女写信告诉他们:“母亲已看不到他们的事业的成功了。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
远在陕北的毛泽东闻讯后心情极为沉重,他挥毫写下挽联悼念: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短短十二个字,充分表达了对这位革命老人的赞颂之情。
我们今天来到这里缅怀回忆这一段历史,一定要缅怀这位伟大的母亲以及像这位母亲一样的无数的好母亲.她一生创下了很多的传奇,他培养了四位中共中央委员,这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绝无仅有。所以他虽然不是中国共产党员,却立传于《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六卷。所以我想,这个革命母亲的精神给我
场景三:艰辛求索——改造中国与世界
刚才讲了新民学会的现实启示和我们伟大的革命母亲葛健豪女士的感人事迹,我们再回到新民学会,想问大家新民学会的性质到底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团体?学术团体?还是革命团体?“建党先声”的先进组织。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来追忆这段历史。
我们知道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但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国内各派军阀互相争夺,内战持续不断,全国人民仍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因此,一些小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不满中国社会的黑暗,继续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另一些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则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我们在教科书上看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范围波及广、思想解放程度高的解放运动(百家争鸣 78年改革开放)。
但是,在当时的湖南,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并不是那么顺利,特别是我们城西,由于浓厚的保守意识,严重阻碍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反之,一批以卫道者自居的保守乡绅反而在长沙成立经学会,传播朱程理学,以封建的旧文化来对抗新文 化思潮;除此之外,另一些传统的知识分子,以弘扬国学为由,创办船山学社,尽管他们的目的也是救治社会,但是他们竭力主张复兴旧道德的方式,在客观上和卫道者们一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保守主义思潮。
因此,当1915年之后,新文化运动波及全国时,长沙城西依然相对平静,民主与科学的呼声并没有在群众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而打破这一局面的,与一位开明的学者分不开,那就是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先生,就是在他的直接影响下,在1917年冬天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他们就开始商量要来创建一个社团,我们讲了新民学会是20世纪国内最重要的团体,而实际上在当时类似于这样的社团组织呢,在全国大概是有400来个。
不过新民学会确实影响最广、时间最长的。是它首先打破了湖南思想界相对沉寂的局面,进而成为了长沙和湖南的新文化运动中心。
于是,今后几个月的酝酿以后,1918年4月14号新民学会成立大会就在眼前的这个房子堂屋里召开了。当时参会的人员就是毛泽东的这些朋友们,大部分都是杨昌济老师的学生,毛泽东、萧子升、何叔衡、萧
三、罗章龙、张昆弟、叶兆真等13位热血青年一起来到蔡和森家中,正式举行了新民学会成立会,他们就在张桌子里面举行的成立会。
会上首先讨论通过了毛泽东和邹鼎承他们事先起草好的会章,然后讨论了这个协会的名称叫做新民学会,这个姓名呢最早是由蔡和森和萧子升提出来的,取自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新民...日日新,又日新”,“新民”就是指使民众觉悟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的习总书记在谈创新的时候也引用了这句话,意思说精神上的弃旧图新。而且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
在学会性质和发展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毛泽东和蔡和森做长远打算,认为学会要向政党发现发展,而萧子升的意见比较保守,认为现在不能做到的事,就不要写到会章中。而两者的分歧又体现在后来的蒙达尼会议上。最后通过讨论,学会确定了宗旨:“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选举了协会的领导机构干事会,大家推举毛泽东任总干事。毛泽东婉言谢绝,提议萧子升任总干事,自己愿意多做实事。不久,萧子升赴法勤工俭学,因此新民学会自始至终的实际负责人是毛泽东和蔡和森。新民学会早期虽是一个学术组织,但对会员却有着严格的规定: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狎妓。整个这些规定就保证了这样一个组织的先进性。而这些规定,可以说是我们党的后期许多文件会议中一些对党员军队的一些要求的雏形。例如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共产党员的五项条件 “
1、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
2、忠实;
3、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
4、没有发洋财的观念;5不吃鸦片,不赌博。”;毛主席在延安时期总结当第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再到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的提出,这些也可以从新民学会的影子。
这是因为本身新民学会这个会务工作就是毛主席在主持,那么他后期的一些思想可以说就是学新民学会这个时候的思想的一个顺理成章的一种发展。
场景四:旗帜就是方向——由学术团体转变为革命团体的启示
新民学会成立后,坚持实施“向外发展”与“国内研究”并重的方略,向外,是由蔡和森带头,先后有萧子升、李维汉、向警予等20余人赴法、赴日和赴难养勤工俭学。国内,则有毛泽东为首,在中国这个底盘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可以说这两只劲旅并驾齐驱,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最后殊途同归,集合于共产党的旗帜下。
1、赴法勤工俭学
说到留法勤工俭学,我们便要将目光抛向河北省保定市,1918年正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的杨昌济给学生蔡和森寄来了一封书信,告知华法教育会在北京保定等处设有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就是这封信将千里之外的新民学会会员的视野 从南方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国外。这影响深远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也因此留下了湖南进步青年的足迹。
蔡和森首先到了北京,见到了杨昌济,联系了勤工俭学,这个时候呢,蔡和森觉得自己个人往外边跑,力量还较单薄,他还是想把毛泽东请出来,因为它是最好的朋友。他给毛泽东写信之后,毛泽东也就带着新民学会的同学来到北京。1918年8月,毛泽东带领25名新民学会会员和进步青年抵达北京,并安排他们进入留法预科班学习法语。
为了协助会员筹办赴法的旅费,毛泽东和蔡和森萧子升罗章龙等人在景山东门附近的三眼井租了一间平房,睡觉是8个人挤在一个炕上。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每当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
把赴法勤工俭学会友,安顿好后,在杨昌济教授的推荐下,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某到一份差事,每月八块钱。在这里他和蔡和森见到了李大钊,并阅读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毛泽东那强烈的求知欲给李大钊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那时他们都不可能想到,最终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正是毛泽东。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最重要的一次活动,是他为我们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和科教人才。当时赴法的成员中,有19人是新民学会成员,其中12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后来都成为了共产党员。作为湖南青年赴法的组织者,毛泽东自己却没有迈出国门,这其中当然有照顾重病母亲的缘故,但更重要的是新民学会成立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让他意识到一场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国内还有许多迫切的事情要做,新民学会应当要做长期的准备。
驱张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学生反帝爱国运动,运动迅速蔓延至全国,毛 泽东领导的新民学会成为五四时期湖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领导核心。在这一年的夏天,他们在长沙组建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毛泽东为学生联合会奔走忙碌,创办了著名的湘江评论并担任主编。第一期湘江评论订了两千份,一天之内就销售一空。湘江评论锋芒系列充分表达了自己的主旨,其中毛泽东的一篇名为《民众的大联合》的文章就在湘江评论上连载了三期。湘江评论它的基本思想是:主张民众的大联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当时,皖系军阀湖南省长张敬尧在统治湖南的过程汇总,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湖南人民愤恨以及一致认为“张毒不除,湖南无望”。1919年8月,张敬尧封闭湘江评论,解散湖南学生联合会。军阀的压迫激发了湖南人民的斗争精神。1919年12月,湖南学生举行第二次销毁日货大游行,遭到湖南省长军阀张敬尧的弟弟张靖康的镇压,这一事件直接成为了湖南群众实干军阀张敬尧的导火索。
12月4日,新民学会决定发动驱张,并组织长沙学生教员万余人举行总罢课,并派代表团分赴北京上海衡阳等地扩大驱张宣传,同时利用驻扎在衡阳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和湘军与张敬尧之间的矛盾对其施加压力。1920年春,同年6月,张敬尧退出湖南驱张运动获得全面胜利。
湖南自治运动
驱张运动的胜利,并没有改变当时的社会状态,依然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社会黑暗,因此,许多进步的爱国的青年学生,他们在思考中国的如何解决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在探索如何救国救民的途径,新民学会实际上成为了湖南当时革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
当驱张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毛泽东在北京读到了许多有关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其中有罗章龙翻译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有印本。在上海,他和陈独秀也研讨了驱张成功后如何改造湖南的问题,但这个时候他的思想还处于呼声革命的阶段,特别是湘系军阀谭延闿提出“湘人治湘”的口号后,他认为这是改造湖南社 会的绝佳时机,因此提出了湖南人民自治的口号,希望通过人民制宪,让人民掌握政权。然而,当人民群众行动起来要求实现民治的时候,湖南军阀最终撕破了自制的伪装,露出了独裁和军阀割据的真面目。湖南人民自治运动宣告失败。
湖南人民自治运动失败以后,毛泽东认真的总结了驱张运动和自治运动的经验教训。而他经过不断剖析,扬弃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潮,这是的毛泽东已经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他后来回忆说:
他在11月25日一个晚上就分别给新民学会会员向警予、罗章龙、张国奇等人总结湖南人民自治运动失败的教训,提出一定要有一个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我们说主义像一面旗帜,旗帜树立起来了,才有所指望,才有所趋赴。旗帜就是方向。在这个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中间,第一个宣称马克思主义的并不是新民学会的会员,也并不是毛泽东,但是对于体制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新民学会的领导人也就是我们的毛主席,他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就超越了当时所有的领导人。
在这之后,新民学会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一次是1920年7月,蔡和森组织在法国的新民学会会员召开蒙达尼会议,对毛泽东提出的学会目的在于改造中国与世界进行讨论。另外一次就是1921年初的一个大雪天,在中国的新民学会成员在毛泽东的组织下召开的新年会议,继续蒙达尼会议的讨论,参加会议的新民学会会员大都主张相信布尔什维克主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新民学会的蒙达尼会议和新年会议确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针,标志着这个团体以完全由一个学术团体转变为革命团体。
任何一种信仰的确定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尽管当时大多是的会员都同意 布尔什维克主义,但是也有反对的声音。例如与温和派萧子升的分歧从新民学会成立之初一直延续到蒙达尼会议上,在那次会议中经过讨论,大家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但是在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法与道路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蔡和森与萧子升的意见截然不同。在张昆弟的建议下,蒙达尼会议决定把这个问题反馈国内,由国内的会员继续讨论。
这个时候的蔡和森凭着一本法华字典,通过猛看猛印马克思主义著作,已经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主张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他在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分别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详细阐明了自己的见解,便第一次明确要在中国成立共产党。
也就在此时,在国内的新民学会核心成员为了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于1920年8月在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由会员易礼容担任经理不久,要组织湖南俄罗斯研究会,这时的新民学会经过两年的斗争实践后,已逐渐由学术团体转变为革命团体。新民学会的核心成员常以群众团体和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名义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并准备接受陈独秀的委托,在湖南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工作。
毛泽东在收到蔡和森8月和9月两封关于建党设想的信件后,也先后对于蔡和森的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并提出了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历史证明呢毛泽东蔡和森的建党思想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
那么从这个学会的这三年的历史来看,它从一个学术团体到革命团体,在发展成它的先进分子又组成长沙的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有这么一个发展脉络。应该说,学会和包括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贡献是独特的。
而我想新民学会的给我们的现实意义远不止于此,从里面孕育和成长的人格 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特别是年轻人学习。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话,来自古希腊著名政治家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讲话:“我们爱美好的东西,但没有因此而至于奢侈,我们爱好智慧,但没有因此而柔弱;我们把财富当成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但是没有把它当成可以夸耀的东西。至于贫穷,谁也以贫穷为耻辱,真正的耻辱是不择手段地避免贫穷。我们每一个人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事务,而是国家的事务。”这来自人类童年事情古希腊雅典的一句话,体现了完整的理想人格,追求理想,热爱智慧,注重实际,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融为一体。不正是和我们新民学会那些年轻人中体现的完美人格是一致的吗?
第三篇:新民学会活动策划
活动策划
一. 活动背景:
新民学会旧址在长沙市新民路。1917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等13人在此开会,成立了著名的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以学生为主体的众多进步团体中成立最早的,并于1920年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革命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了准备。身为新一期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发扬党的精神。
二. 活动目的:
1、通过参观红色景点,培养同学爱国情操,增强爱国意识。
2、通过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活动主题:
传承党之精魂,培养爱国情操
四:活动时间:
2012-10-20 2:30—4:30
五:活动地点:
新民学会旧址
六:活动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第53期入党积极分子第四组:周晖,郭骏,肖茹丹,张文韬 七:主办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第53期入党积极分子第七组。
八:活动内容:
㈠前期准备:
1.准备好相机
2.小组成员用相机进行拍照,通过查找书籍资料写下关于新民学会旧址的历史内容
3.组长收齐照片
㈡活动过程:
1.活动当天下午两点在江边宿舍集合2.两点一刻整齐出发,各成员注意人身安全
3.到达新民学会旧址,参观新民学会活动史迹展览并拍照,学习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九:注意事项:
1.出发前清点人数,登记好名字。
2.做好防雨准备,带好雨伞。
3.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第四篇:参观“新民学会旧址”心得
参观“新民学会旧址”心得
化学教育1103班 孙楠
新民学会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根据《礼记》所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于1918年4月14日在长沙组织的进步团体,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由萧瑜任总干事。新民学会是我国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成立的一个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它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是毛泽东和蔡和森。
前几个星期,我们小组去参观了新民学会旧址,包括了新民学会的介绍馆及蔡和森故居。当我们一同踏进这片土地时,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所给予当代人民的使命感。但是这片土地也不是我们想象之中的古老,相反,里面的风景可以算作是一个迷你版的花园和果园,有各种各样的果树,那些沉甸甸的果实就像是新民学会的果实。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蔡和森故居。当我进去的时候,我的心中不由得就生出了一股敬畏之情,心中也产生对新中国的崇敬之情,真的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热血。
蔡和森是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宣传家,新民学会发起人之一,法国勤工俭学组织者、实践者之一。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偕母亲、妹妹蔡畅与女友向警予前往法国,在巴黎参与组织“勤工俭学励进会”,并接受共产主义。他在法国勤学,拒绝俭工,并随身携带字典致力于翻译外文著作。1921年年底,蔡和森回国,在上海经陈独秀等介绍加入共产党,并于1922年中共“二大”上同妻子向警予一起当选中央委员。他长期主办中共机关刊物《向导》。此后,蔡和森还担任过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等要职。
1925年,他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赴莫斯科。1927年回国任中央宣传部长,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政治局委员。在大革命失败的紧要关头,蔡和森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主张独立展开武装斗争。1928年以疾赴莫斯科治疗,1931年回到上海支援中共广东省委,后前往香港。1931年6月10日,他出席香港海员会议,被叛徒顾顺章等便衣特务逮捕,随即被由港英当局将他引渡给广东军阀。8月4日,在广州被枪杀,英勇就义。
这么伟大的人,在当时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之下,能够做出这么大的成就,为新中国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是当之无愧的英杰。在这座故居之中,我们向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人物看齐,并认真地思考着现在的生活和以后的人生。
然后,我们继续参观新民学会的介绍馆。里面详细的为我们后人介绍了我们新民学会的成立和发展等等。
新民学会取义于“大学之道在新民......日日新,又日新”,经过争辩,新民学会确定以“革新学术,砥厉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这足以说明了我们革命是为本的。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个以人为本的宗旨不就是我们的好的开始吗?这正好为新民学会的成功作铺垫。
新民学会成立后,为了打好基础,毛泽东主张,会友应有计划地去俄国或法国,以研究当时世界最进步的思想学说,了解各国实情,加以选择、采纳,为中国所用。学会会员的活动主要分为两支,一支在国内,主要在湖南;一支在国外,主要在法国。积极倡导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学会成立后在国内首先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学会经常讨论国家大事和世界局势,研究俄国革命经验,寻求改造中国的道路和方法。
在“五·四”运动浪潮中,新民学会组织和领导了湖南各阶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还领导了驱逐镇压“五·四”运动的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新民学会的会员都是湖南籍的知识青年,有70余人。因为不少会员在省城的社团中担任重要职务,为学会提供了动员的能力,使湖南在20年代前后的一系列活动具有全国的影响,这些活动包括:长沙的五四运动、1919年11月至次年6月成功地驱逐军阀张敬尧、1920年9月至12月湖南首倡的湘省自治运动以及组织湘籍青年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由于王船山、曾国藩的示范作用,湘籍青年往往以天下为己任,同时注意自我修养。新民学会取义于“大学之道在新民......日日新,又日新”,起初以“革新学术,砥厉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学会成立时规定,会员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
新民学会孕育了一批共产主义者,除毛、蔡外,还有萧子升,何叔衡、罗章龙、李维汉、谢觉哉、向警予、杨开慧、蔡畅、夏曦、萧
三、郭亮等。
“五·四”运动后,由于大多数会员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劳工运动,思想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学会宗旨被修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这是新民学会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
新民学会热切地罗列值得研究的“问题”,并选择解决的“主义”。主要是由于蔡和森、毛泽东的影响,1920年中,新民学会确定自己的方针为“改造中国与世界”。
1921年1月1至3日,毛泽东、何叔衡等人邀集在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开新年大会,讨论新民学会的共同目的及达到目的的方法等问题。毛泽东在会上对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毛泽东在会上重申学会的目的应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指出应采用“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去达成这个目的。“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毛泽东主张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还主张建立一个布尔什维克式的党。会议赞同“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新民学会的宗旨,还通过了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等几项具体工作。
1920年下半年,新民学会的许多会员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后,学会逐渐停止了活动。
为引导青年人关注自身成长、关注社会发展,使新民学会的精神得以延续,2007年10月,宋飞等人重新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
作为发起人的宋飞,自2004年5月起开始从事青年工作,关注社会问题和国际国内局势,以团结有志青年为人民幸福、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为己任。
为实现上述理想,2005年至2006年就提出成立类似于新民学会的组织这一设想,甚至直接沿用此名。
2007年10月,新民学会正式宣告重新成立。
复建后的新民学会坚持以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与社会政治学说为指导,以改造当代青年人的思想为宗旨,以“ 燃烧青春激情,创造无悔人生 ”、“让世界听到青年人的声音”为口号,引导青年人深入基层,关注民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品鉴历史,开创未来。
新民学会成立两年多来,按照既定理念和发展思路,在理念、组织结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理论(学术)建设、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提出了“波纹理论”、“新民(青年)共识”、“青年梦想”等理论和理念,启动实施了“青年梦想传递计划”,号召有志青年传递和实践“为探求真理,为实现自身发展、实现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而拼搏”的青年梦想。
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了“与时代同行,与思想同在”的理念追求和打造“青年人的精神家园与实践基地”的发展目标。
所以,新民学会对于我们的意义是非常大的。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了中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第五篇:参观新民学会旧址心得
努力前行,奋斗不止
——记新民学会旧址之行
初知新民学会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那是年少的我们或许还不懂革命是什么,对于那个时代所赋予的独特的爱国情怀也充满了敬仰。今天,我有幸在十八大即将到来之际,和其他几名党小组的成员们一起参观了新民学会旧址,去感受伟大的革命情怀。
刚进入场馆内,映入眼帘的是青瓦白屋,几株香樟,石径弯弯,莱畦横纵。一切都显得那么简朴,那么静谧。看到那满园的幽绿,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充满激情,充满壮志豪情的年代,而那正是我们多年来都在追寻的爱国情怀,革命情操。
将时间定额在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在此成立新民学会。学会是“五四时期”以学生为主体的众多进步团体中成立最早的,并于1920年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革命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了准备。几间简陋的屋舍内,几个怀揣着理想与抱负的时代新青年,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革命道路。学会初旨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后确定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在“五四”运动前后,学会发动组织了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领导湖南学生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组织湖南各界人士,声援北京学生“五四”运动。联合各界人士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和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开展湖南人民自治活动。
新民学会中的核心成员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创办了文化书社,辞了湖南俄罗斯研究会,筹组了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19年建立中国共产党长沙早期组织。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代表长沙早起党组织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思想理论的探索和干部队伍的准备。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21年冬,学会完成历史使命后自然停止活动。
一直以来很敬佩和森的为人,即使是在那么简陋的环境下,即使那片地区曾经很荒芜,即使有过生活上的困难,对于革命的热情却从未衰减过。参观了和森的卧室后,不禁暗暗落泪,书桌上仅存的一盏煤油灯仿佛是在诉说着和森当年的努力。尽管那张课桌已经在岁月的风霜中变得破旧不堪,但是见证的却是那段不平凡的时光。
一路前行,一路感动。中国革命白手起家,先贤志士艰苦朴素、敢为善尽,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着实可叹可敬!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作为一名优秀的时代新青年,我们应当时刻铭记那段历史,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承担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发挥我们每个人的作用,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2011140443 郭骏)